中國設計理念
① 中國的設計理念是什麼中國的設計特點是什麼什麼是中國設計
中國設計發展到這份兒上了么,總算聽說些中國的設計元素之類的,但怎麼都沒覺著自成一派哇,而且現在全球化的這么厲害,生活家居文化等等都是越來越像,那更何況時時走在前邊兒的藝術設計呢,很是不解……也希望有明白人來講講吶~^-^但也感覺真要總結下也能寫個薄薄的一小本了吧……從現在設計看還不如看古代設計更有代表性和意義 個人感覺 嗯嗯~但現在還是有很多盡量在自己東西里加入中國元素的設計者在不斷努力……至於理念……千差萬別還是千篇一律卻太也不好說了吧……以上,無解的x某飄過……
② 中國航母的設計理念
中國海軍近年來通過引進俄羅斯海軍的幾艘報廢和未完工的航母,為中國海軍的未來航母建造之前已經作了大量的准備工作。可是除了在製造航母本身需要克服的幾大技術障礙外,在艦載機的選型上也存在的一些問題。在這方面很多熱心朋友提出讓中國的第一款三代教練機L-15戰機作為首選;其次就是國產殲十戰機改型上艦;還有人提出乾脆從俄羅斯引進蘇-33艦載機。在網上甚至流傳哪個俄羅斯的蘇-33戰機明天就會飛來中國。不過看看2008年現在老瓦的改裝圖片,看來老瓦作為中國第一艘航母訓練艦的可能性是比較大。那麼在中國空軍的現役飛機中有誰將成為航母艦載機呢?中國海軍航母到底需要裝備那種重量級的航母艦載戰斗機呢?對於這個沒有馬就選馬鞍的問題可能有些打提前量,可是今天的預測就是為明天的中國海軍的航母艦隊打基礎。
Ⅰ、中國海軍造航母、重型航母非首選:
1、依照筆者的分析判斷,中國未來的第一艘航母還是以中型規模的航母為首選。這主要是因為中國海軍的未來航母,是中國海軍的歷史上第一次擁有可以進行外海遠洋作戰的海上打擊編隊的指揮中心。而在航母建造方面中國海軍現在無論是在使用經驗和資金投入,以及在航母編隊的作戰編隊的整合都不能與美俄等世界海洋軍事強國比拼。從前蘇聯三代航母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前蘇聯是在研製成功"莫斯科"級直升機母艦和"基輔"級輕型航母兩代"准航母"後,才開始研製"第比利斯"級航母的,而"瓦格良"號正是作為該級艦而設計的。因此中國海軍跨越中型航母而直接裝備像"瓦格良"號這樣的重型航母而是不可取的。相比之下不管是為了解決南沙群島歸屬問題還是台灣回歸問題以及中國和日本未來可能在中國東海發生的海上軍事對峙,中型航母編隊將成為中國海軍最合適裝備的首選。可是現在看來中國海軍將不會走前蘇聯和軍的航母建設之路;中國海軍既不會選用泰國海軍的輕型航母、也不會像印度海軍那樣改裝別國使用過的直升機母艦作為航母。
2、按照當今世界海軍約定俗成的航空母艦分類法,滿載排水量在6萬噸以上的為大型,處於3~6萬噸的為中型,在3萬噸以下的則為小型。如果嚴格依據這種分類法采衡量各國海軍現役航母,那麼美國現有的3個級別12艘航空母艦的滿載排水量都在8萬噸以上,全部屬於大型航母;滿載排水量6.75萬噸的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也可勉強歸於大型航母之列。而目前真正屬於中型航母的只有法國"戴高樂"號一艘;其餘國家的航空母艦皆為小型。
有些人認為,大型航空母艦和中型航空母艦只是噸位與艦體方面存在著差別,但實際上兩者從設計理念、建造工藝、搭載飛機、武器裝備、動力裝置、作戰能力等諸多方面都有很大、甚至質的差異。當然,一個國家海軍究竟是發展大型航空母艦,還是研製與建造中小型航空母艦,完全要根據本國的經濟狀況、科技水平、軍事戰略的變化、海洋利益的拓展,以及海軍的使命任務等來決定。
③ 設計理念如何來
設計理念是設計師在空間作品構思過程中所確立的主導思想,它賦予作品文化內涵和風格特點。好的設計理念至關重要,它不僅是設計的精髓所在,而且能令作品具有個性化、專業化和與眾不同的效果。
可以從三個不同層次的方面來闡明:
1、室內設計從整體上應該充分重視環境保護、生態平衡與資源循環等的宏觀要求,確立人與自然和諧協調的「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
2、室內設計是環境系列有機組成部分的「鏈中一環」;
3、室內設計所創建的室內人工環境,是綜合的包括室內空間環境、視覺環境、聲光熱等物理環境、心理環境以及空氣質量環境等許多方面,它們之間又是有機的有內在的聯系。
4、為消費者締造一種靈魂深處的思考主題感。這是中國品牌所蘊含的深層次文化內涵,並將賦予品牌獨特的激情能量,
④ 中國館十六字的設計理念
設計者:何鏡堂
基本情況:1938年4月出生於廣東省東莞市。「中國館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設計大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兼設計院院長、總建築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科技部亞熱帶建築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建築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勞動模範,南粵傑出勞模。獲國家首屆梁思成建築獎(中國建築界最高獎)。獲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國慶60周年「十佳具有行業影響力人物」大獎。世博會中國館設計者。
設計理念: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
精神:建築本身融合了中國哲學思想,比如「天人合一」、「和諧共生」,「道法自然」等。國家館與地區館的整體布局隱喻「天地交泰、萬物咸亨」的願望,展現了對理想人居社會環境的憧憬,與本屆世博會的口號是一致的。
它有四根粗大的方柱,托起斗狀的主體建築。斗拱是層層疊加的,秩序井然,越抱越緊,看似零碎的部件,卻有難以估量的承載力,可以托起千鈞重量。 象徵了中國人民「只要團結,沒有什麼做不到」的思想主旨。
⑤ SOHO中國的設計理念
建築設計理念的簡約元素
這個地方群山環繞山谷,地勢極好,風景絕佳,長城蜿蜒在險峻的群山上,劃出一道天然的邊界。但幾座農舍留下的一點殘存,破壞了這里的美景。此處如何設計?查看現場回來,我就想,首先,自然要素,如岩石、樹木,甚至現有的人造結構,都要保留。考慮到場地足夠的功能空間及斜度,大量的空間,應該放入幾個部分,以留給「空」設計的餘地。這是在室內和室外之間,充盈和空白之間,與自然交流的最好方式。這樣一來建築分割的各個部分,便與 其他房子和周圍環境和諧相處。「建築即風景」便是這一設計的追求,它包容了多元的文化和不同的功能,因此,建築在這里不是供觀賞的對象,而是具有不同背景的人們彼此之間,並與自然之間,相遇、交流的地方,憑借自然與人造的建築,我想創造一個由人組成的新的風景,我把這叫做「文化景觀」。這種文化景觀是新自然、新地方、新生活。
會所處於「長城腳下的公社」中心,從各個房子可以很容易地來到這里,它靠近南面和北面山谷起源的地方。同這里向西看,長城正在眼前,能看到整個地區美好的風景。往東看,也可以看到東面的山谷,而南北兩邊的視野,則圈定群山之內,此地的坡度約為0—10%,從西南向東北傾斜。這個會所,是為各個房子的客人和住戶提供服務,包括向個飯店,一個游泳池,一個畫廊,一家雜貨店,一個管理中心以及員工宿舍,各色人等在此相遇,多元文化在此碰撞,多種功能和諧共存,它應該是這樣一個地方,與其他功能相比,游泳池實在很大,應該分成幾塊才對,中餐館有10個包間,擁有10個私密、封閉的花園,這10個花園風格各異。若把飯店當做一個用活動隔間隔開的大廳,那些獨立花園看起來一定很特別,由於房間曲折,留下一些空處,光線穿過,好像一道神秘的長廊。除了員工宿舍,其他功能區都由走廊連接,並按其場地高度決定位置。游泳池和中餐館上面的西餐廳,是賞長城風景的好地方,日落尤其迷人。走金大堂,幾株好看的綠植映入眼簾。這些會所的延伸,其中的直線元素,把建築與道路連接起來。這里有噴泉、木飾和停車場,但有些外部空間並未利用。 1、你多次談到SOHO中國獨特的商業模式,能不能用一句話簡單總結一下?
潘石屹:SOHO中國的商業模式是:開發商業(包括寫字樓)地產,統一規劃、建設,統一市場銷售,統一出租和管理。
2、市場上一直對SOHO模式有疑議,為什麼SOHO中國不搞大量土地儲備,是商業模式決定的,還是其它原因?
潘石屹:這個問題是市場上追問最多,追問時間最長的一個問題。SOHO中國不搞大規模的土地儲備,基於以下兩點考慮:
第一,出於遵守法律的考慮。中國法規明確規定:「兩年不開發的土地要無償收回。」從過去幾年對這條法規的執行情況看,盡管政府每年都反復重申和強調,但一直沒有真正嚴格實行。在中國土地管理方面,有兩條年年都在講,但一直沒有真正實行的法規,一條是「兩年不開發的土地要無償收回」;另一條是違法「小產權房」的建設。中國古代有個「狼來了」的故事。一位牧羊小孩總是騙大家,喊「狼來了」,最後,大家不相信這孩子的話了,當狼真的來了的時候,沒人當真,也沒有去幫助他,結果狼把羊吃了。
我們看到這兩項違法行為引起的矛盾越來越尖銳。一些城市甚至有十幾萬套違法的「小產權房」;也有些房地產商圈了二十年,三十年,甚至近百年可供開發的土地。也許政府真的會嚴格執行這兩項法律,狼真的會來了。
盡管這兩項法規並沒得到認真執行,但無論如何SOHO中國絕不冒法律上的任何風險,公司的所有行為只有在法律的保護下才是安全的,否則,將存在著巨大風險。嚴格執行所有法律規定,是SOHO中國最基本、不能逾越的原則。
第二,SOHO做商業地產,一定聚焦在北京、上海這樣超大型城市的最繁華地段,這類地段的土地價值和一個三線城市郊區地段的土地價值是完全不可比擬的,北京前門大街上一平米的土地價值可能是內蒙古郊區一平米土地價值的幾百倍幾千倍,簡單把SOHO的土地數量去和一個主要在邊遠地區圈地的開發商土地數量去比較是不恰當也不科學的。把有限的資金資源投放在圈地上,放在幾十年、近百年不能開發的土地上,對公司的資金是一種浪費,對社會的土地資源很是一種浪費,與其圈了地讓保安看著曬太陽,還不如讓農民在土地上種糧食、蔬菜或水果呢! 3、你認為SOHO中國的商業模式成功嗎?衡量它成功的依據是什麼?
潘石屹:SOHO中國的商業模式是非常成功的。它的成功就在於能達到物盡其用,物有所值。有一個媒體計算過,SOHO做過的12個項目中,有6個在SOHO接手以前是空置、爛尾項目,他們對SOHO模式的總結就是,「化爛尾為利潤」。這體現了SOHO中國對城市和社會的貢獻。同樣,在過去十年時間里,SOHO中國的7000多位客戶都分享到了這種成功的商業模式帶來的物業升值和回報。他們獲得的出租回報比同時期購買的物業高出許多,這也形成了老客戶不斷重復購買SOHO中國產品的案例。一種商業模式成功與否重要是看它能不能經受住市場波動的考驗——SOHO中國商業模式經受了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與考驗,在同地區寫字樓出租率大幅度下滑的情形下,SOHO中國開發的寫字樓出租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同時SOHO中國在過去十幾年的成長過程中,銷售額的持續高速增長也是這種商業模式成功最好的證明。 4、SOHO中國的商業模式,也受到一些來自同行質疑和批評,除不搞大規模的土地儲備外,另一點就是為什麼不整售,而是分散銷售給不同的業主,是這出於什麼考慮?
潘石屹:不搞大規模土地儲備在上面已經講清楚了。但為什麼不整售呢?這也是我們在過去十年時間根據市場反饋做出的選擇。在SOHO中國開發的65座大樓中,銷售之前,總有許多機構要來洽談,整棟購買。這種機構整棟購買常帶有一些額外的、公司不能允許的附加條件。我們也看到其他公司整棟銷售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腐敗現象,所以最後的結果是我們的項目沒有一座銷售給機構。
同時,我們也看到,機構整棟購買的數量相對較少,更多具備購買力的客戶仍是中小型客戶,從最早的投資幾百萬的客戶,發展到有投資幾千萬的客戶。這反映了中國市場發展和財富積累的階段,還遠沒有發達國家那樣財富集中,我們的市場定位不能超越中國財富積累的歷史階段。通俗地說,把大樓看成一個西瓜,在中國的市場中,能買得起一個西瓜的人極少,但如果把這個西瓜切開來賣,能買得起的人就會呈幾何數增長,能讓更多人分享到我們的產品和資產的升值。
5、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SOHO中國不持有物業,而是銷售?
潘石屹:從公司的股本金回報來看,物業銷售比物業出租要高得多,資金的使用效率也更高。物業的銷售讓SOHO隨著北京和上海大規模的建設而快速地成長和壯大。銷售物業使公司每個部門,每個人都具有活力和創造力,如設計、建設、市場等部門。同時,銷售物業可以讓公司為社會創造價值最大化,公司的利潤和繳納的稅金就是這種價值的具體表現。
我們會在下一步適當地加大持有物業的比例,但這些物業一定是獨一無二的,不可替代的資源,如前門大街。 6、SOHO中國的客戶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這與文化背景有關系嗎?這種集中有風險嗎?
潘石屹:SOHO中國開發的物業集中在北京,而客戶大多在北方。我想這與北方人對北京的嚮往和北京在北方的經濟地位有很大的關系。絕大多數的北方人都有北京情結。我上小學時,每個小學生都會畫天安門,畫完天安門一定要在上面畫上幾道光線。我們從小就認為天安門、北京是自動會發光的地方,是帶有光環的地方。
另外,北方人有購置物業的傳統,在北京繁華地段擁有屬於自己的物業是幾代人的夢想。與江浙的客戶相比,北方客戶比較穩定,主要看中的是物業出租回報率和升值空間。在我們開發現代城時,有許多溫州客戶,一會兒全來了,一會又出手,全走了,很不穩定。
北京對北方的客戶有吸引力,而上海對長江三角洲的客戶更有吸引力。從我們的客戶來看,相對別的開發商不是集中,而是更分散。在北方的許多省份都有我們的客戶。 7、你認為SOHO中國的商業模式中,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潘石屹:第一,在SOHO中國商業模式中,過去統一管理的環節是通過招標的辦法委託給一家高水平物業管理公司來完成物業管理,而出租和推廣由我們自己去完成。下一步,為了完善SOHO的商業模式,我們准備由SOHO中國自己組建物業管理公司來管理我們開發的物業,這樣,SOHO中國的機構與它的商業模式相配合,會讓這種商業模式的優點得到更大的發揮。
第二,SOHO中國在過去十年時間開發的建築產品如果說是第一代SOHO的話,今後還會不斷改進,讓新一代SOHO產品更適應未來網路化時代,讓建築的功能更進一步融合,網上、網下融合,功能融合等等。
8、你如何看SOHO中國商業模式能否持續、健康地發展?
潘石屹:首先,一家公司,一種商業模式能否持續,健康發展,最重要的是要看它能否承受未來市場的波動,甚至大的波動。
其次,SOHO中國在戰略上要把自己永遠放在進退自如的狀態。市場好時我們就加快銷售的速度,如2009年SOHO中國的銷售額將創下新的歷史記錄;當市場低迷時,SOHO中國就大量進貨,如2008年,SOHO中國購進大量的項目,包括成交額高達55億元的朝陽門SOHO。
至於SOHO中國的可持續增長的空間有多大?如果房地產市場持續看好,公司將把已有的現金用於現有項目的建設,從金額上會有超過500億元的銷售額,可以保證公司保持4年以上的增長。反之,如果房地產市場不好,公司將充分利用公司的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趁低吸納超過300億元的土地和項目。這就是SOHO中國在2008年8月份可以進退的空間,也是SOHO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 電子商務的火爆開始吸引房地產商的目光。SOHO中國董事局主席潘石屹透露,SOHO中國正在積極籌劃房地產電子商務。「網路售房將成為SOHO中國一大新營銷策略。」
2011年4月23日,SOHO中國攜手新浪樂居舉行「銀河及朝陽門SOHO商鋪網路競買」。最終「朝陽門SOHO二期-122商鋪」以720萬元的一口價被網友「aiju_0619」競得,「銀河SOHO1-152戶型」以1202萬元被網友「guo188」拿下。
2011年5月15日,SOHO中國第二次推出網上售房活動。當天的網路銷售上,15套房源均成功售出,總成交價超過1.36億元。6套商鋪、4套寫字樓幾乎都被網友一口價(最高限價)秒殺。
2011年6月11日,SOHO中國第三次網拍11套房產。
2011年9月17日,SOHO中國進行了第四次網上銷售,而這也是其首次京滬兩地同時無底價拍賣。
⑥ 新中式設計理念
新中式設計理念
前瞻性
古代傢具設計使古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由「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習慣變化。新中式傢具設計也具有一種超前性,能體現與表達一種潮流。也就是說,並非以明清傢具己有的形態特徵以及市場上現有的傢具特徵為參照,而是要從人們的生活需求和審美意念的缺憾中找到突破點,使新中式傢具具備引導傢具設計發展的超前意識和前瞻眼光,通過新作品引導人們的生活與思考方式,使新中式傢具作為一種融入民族性特質的藝術品。對於流行意識的反叛與思維定勢的突破,是完全可能出現於新古典傢具設計之中的。
新中式傢具——書桌
⑦ 什麼是中式風格設計理念
理念是你自己寫的,並沒有固定的。中式風格你是怎麼設計的,
每一個亮點都有什麼意義或者使用功能。
⑧ 在「殲-10」的設計中,中國首哪些設計理念
在「殲-10」的設計中,中國首次採用現代飛機設計理念,把人和系統放到一起進行研究,以達到人機一體。設計更人性化,飛行員一進座艙,沒有不舒服的地方。
⑨ 中國國家大劇院的設計理念是什麼
中國國家大劇院的設計理念:「城市中的劇院、劇院中的城市」。
中國國家大劇院位於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西,人民大會堂西側,西長安街以南,由國家大劇院主體建築及南北兩側的水下長廊、地下停車場、人工湖、綠地組成。
國家大劇院造型新穎、前衛,構思獨特,是傳統與現代、浪漫與現實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