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設計 » 駁回訴訟請求給公安局的申請怎麼寫

駁回訴訟請求給公安局的申請怎麼寫

發布時間: 2020-11-30 21:23:00

Ⅰ 民事訴訟一審以原告的證據不足,駁回訴訟請求

你好,就您提的幾個問題,現在從法律上幫您回答一下:
就交通事故而言,交通部門的交通事故認定書可以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除有明顯的證據證明有瑕疵的以外),因您一審中未提交證人證言,若有正當理由可以作為二審的新證據。原告追加的訴訟請求法院若有記錄可以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要求發回重審。因為具體涉及的法律事實您提供的並不清楚,所以只能做如下解答;
至於您其他方面的問題,比如讓原被告來拿傳票、判決書上、庭審筆錄原被告信息的錯誤只能是其工作失誤,並不能作為推翻一審判決的依據。
最後建議您還是找個律師吧,你的案子可以上訴,但是真心覺得你自己把握不好事實和法律上的度.....所以案子不是你自己問幾個問題就能贏的

Ⅱ 申請法院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的材料怎麼寫

你是指答辯狀,你可以在網上搜一個答辯狀,根據你的情況改一下具體信息,你既然要求駁回訴訟請求,必然有原因的,把你的原因寫明確,把證據提交法院就可以了

Ⅲ 裁定書有權駁回訴訟請求嗎

裁定書是審判機關為處理訴訟程序問題或部分實體問題而依法製作的訴訟文書。在我國,依法准許上訴、抗訴的裁定,應當製作裁定書。二審的裁定一般也要製作裁定書。裁定書的主要內容包括:裁定的事項、理由及其他應予裁明的事宜。

Ⅳ 駁回復議申請的決定和駁回訴訟請求的判決在適用上的不同

一,駁回復議申請
(一)實然性規定:行政路徑
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決定的作出直接意味著整個行政復議程序的終結。為了防止行政復議機關濫用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決定權,強化對這一行政復議監督權的監督[4],《實施條例》通過第四十八條第二款規定了行政化的監督路徑。即行政復議申請人可以依據《實施條例》第四十八第二款的規定向行政復議機關的上級機關進行投訴,上級行政機關也可依據職權主動對行政復議機關的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決定進行行政監督,如認為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決定的理由不成立的,可以責令行政復議機關恢復審理。
(二)應然性展望:司法路徑
行政復議決定作為行政復議權力的載體,它是判斷一個行政復議機關是否客觀、公正地處理行政爭議的核心要素。筆者認為,我們除可以從行政系統內部監督的視角出發,來進一步確保行政復議決定的客觀、公正性外,還可以通過與行政復議制度相銜接的司法監督路徑來迫使行政復議機關自覺樹立中立意識,努力抵制影響公正性的非正常干擾,客觀、公正、獨立地處理行政爭議,切實保障行政復議申請人的合法權益,發揮其作為救濟制度的權利保障價值。
駁回行政復議決定作為一種新的行政復議決定方式,它在豐富行政復議決定製度的同時,也給行政訴訟的實踐帶來了新的課題。其中,最為核心也是事關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這兩種救濟制度能否有效銜接的一項內容即駁回行政復議決定是否具有可訴性的問題,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決定是否具有可訴性,《實施條例》並沒有回答這一問題。筆者認為,下述理由決定了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決定是具有可訴性的:
1.行政職權性:司法監督的邏輯起點
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決定的作出,行政復議機關一般需要考察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即該行政復議申請是否屬於本機關管轄、是否屬於行政復議受案范圍、是否在行政復議的申請期限內、申請人主體資格是否適格、被申請人職權依據等方面。行政復議機關對於這些內容的審查與判斷蘊含了行政復議機關對上述諸要素的主觀價值判斷,筆者認為,這些要素判斷中只要有行政復議機關自我主觀價值的成分,就不能完全排除行政復議機關對這些要素判斷的任意與濫用,因為「一切有權力的人很容易濫用權力」,這是一條萬古不易的經驗。因此從規范、約束、監督行政權的角度出發,將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決定納入到司法審查的范圍,賦予其可訴性,既具有理論意義,又具有實踐的意義。
行政復議機關對於行政復議申請是否符合受理規定的審查雖然從表面上是屬於形式審查的范疇,但從本質來說整個審查過程卻蘊含了行政復議機關諸多法律價值、法律觀念的主觀判斷。在行政復議申請人和行政復議機關就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決定產生爭議時,行政復議申請人如只能通過非嚴格程序保障的信訪、申訴等救濟渠道來對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決定進行監督的話,筆者認為這種制度設計難以對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決定進行正規而有效的監督,因此行政復議申請人通過此程序也就無法獲得有效的行政救濟。所以,從有效保障行政復議申請人行政復議救濟權的角度出發,只有通過將此類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決定納入到司法審查的范圍,在行政復議申請人享有充分的程序權利保障並在嚴格的證據規則的約束情況下,通過正規的庭審、質證等審判程序,讓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決定接受嚴格的司法審查,唯有如此,行政復議申請人的合法的行政復議救濟權才能得到充分而有效的保障。
2.自律機制內在缺陷:司法監督必要性之所在
行政復議是行政機關運用行政層級監督權對行政行為進行監督,達到當事人利益保障的一種行政救濟制度。就其本質而言,它是行政系統內的一種自我監督機制,屬於自律范疇。筆者認為,一項監督制度只要是屬於自律范疇;它就無法從根本上消除監督主體與被監督主體之間利益關聯性的問題,這些利益關聯性問題的存在就容易導致諸多監督不公正問題。在行政復議程序中,行政復議機關首先是被申請人的上級行政機關,然後才是監督者。行政復議機關與被申請人之間具有共同的行政化背景。實踐已充分說明,在行政復議程序中,行政復議機關與被申請人背景同一性的特點是一把刃劍。一方面,他們之間共同的行政化背景非常有助於行政復議機關與被申請人在行政復議程序中的溝通與交流,而溝通與交流的順暢顯然是有利於行政爭議的快速、高效解決。但另一方面,這種共同的行政化背景如被不當利用,則有可能會成為「官官相護」、違法復議的誘因。因此,加強對行政行為的監督,除了依靠行政復議這一自律機制外,還要強化對行政復議這一自律機制本身的監督。
基於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決定的可訴性,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就擁有了訴權,這種訴權的擁有並不必然要求權利人現實地行使,但是它卻是一種潛在的力量,它可以潛在地約束行政復議機關擺正自己的位置,自覺規范自身的行政復議行為,依法作出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決定。
3.駁回起訴裁定的可上訴性:可供借鑒的範式
從內容來看,無論是針對理由不成立的不作為案件還是不當受理的案件,行政復議機關作出的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決定都是針對行政復議申請人行政復議申請權所這一「門檻權」作出的否定性評價。從階段上來看,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決定是在行政復議機關受理行政復議申請之後作出的。因此,基於這兩點,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決定在本質上趨同於行政訴訟程序中的駁回起訴裁定。而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行政訴訟原告如對駁回起訴裁定不服是可以通過正規的上訴途徑來進行救濟的。因此,參照行政訴訟的做法,行政復議申請人不服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決定也是可以提出「上訴」的。但一級復議體制決定了單純行政復議體制內沒有再次復議的「上訴」機制。因此,行政復議申請人如果不服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決定,則可以通過行政訴訟的司法救濟機制來替代行政復議內的「上訴」機制進行正規的權利救濟。
4.行政訴訟司法解釋:可訴性依據
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決定通常承載兩種功能,一種功能就是行政復議機關對正在進行的行政復議程序所作出的終結宣告;另外一種功能就是行政復議機關通過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決定向行政復議申請人書面表明對於行政復議申請的不予受理態度。盡管,行政復議機關對於行政復議申請不予受理的態度是通過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決定的形式體現出來的,但這仍然不能改變其不予受理的本質。因此,根據行政訴訟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三條第二款「復議機關不受理復議申請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作出復議決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的規定,駁回行政復議申請的決定應當屬於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而此時司法審查的標的從本質上來說則是行政復議機關行政復議不受理行為。因此,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為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決定的可訴性提供了法律依據。
5.司法最終:將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決定納入司法審查的意義
美國早期著名憲政學家漢密爾頓指出,「國家與其成員或公民間產生的糾紛只能訴諸法庭,其他方案均不合理。」[5]這就是說,一切爭議最終只能通過司法途徑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解決。根據我國學者的研究和歸納,司法最終裁決原則包括以下三方面內容:一切因適用憲法和法律而引起的法律糾紛和相應的違憲違法行為由法院進行裁決;一切法律糾紛,至少在原則上應通過司法程序即訴訟程序解決;法院對於法律糾紛以及相關法律問題有最終的裁決權[6]。比較而言,行政糾紛的處理更需要司法機關的介入,因為行政爭議中當事人雙方的地位並不對等,一方是擁有強大公共權力和優越地位的行政主體,另一方是作為社會弱者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行政復議盡管也是解決行政爭議的一種救濟途徑,但它畢竟是行政系統內的一種自我監督、層級監督,是「自己做自己案件的法官」。如果行政復議機關自身不受來自系統外的「異體」監督,或者說受到的監督是柔性的,是很難有效地保證復議機關公正合法地履行監督職責。而司法監督的價值和意義,不僅在於它是一種「異體」監督,更重要的是,司法機關有一系列公正且嚴謹的程序以及一支具有人格魅力和職業專長的法官隊伍,從而有效地保證了司法活動的中立性、客觀性、公正性和有效性。當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決定將面臨可能的司法審查時,行政復議機關出於避免在行政訴訟中承擔不利的訴訟後果的考慮,自然會更加謹慎、合理地行使其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決定權。可見,行政復議作為一種具有監督特質的行政行為,只有全面地接受司法監督,才能充分發揮行政復議制度的監督功能,維護行政復議制度的威信,切實維護行政復議申請人的合法權益。
基於此,筆者認為,當前可以結合《行政訴訟法》修改之際,以完善對行政復議決定的監督為支點,進一步強化司法對行政復議決定的監督。鑒於我國目前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決定司法監督規范的缺失現狀,筆者認為,可以在《行政訴訟法》中明確規定「行政復議申請人如不服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決定可以提起行政訴訟」,以此來強化司法對行政復議決定的全面監督。
綜上所述,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決定方式作為行政復議制度的一大創新,它具有一定製度價值,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立法缺憾,而對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決定的監督除了通過行政路徑以外,還應當通過賦予這一決定可訴性的方式以強化其司法監督。
二,駁回訴訟請求
對駁回訴訟請求的概念,我國民事訴訟法也未作明確的規定。筆者認為,所謂駁回訴訟請求,是指人民法院在依照實體法對案件進行實體審理後,認為當事人的訴訟請求無正當理由或法律依據而以判決形式予以拒絕的司法行為,可以全部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也可以部分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它具有以下特點:1、駁回訴訟請求本質上是對當事人實體意義上的訴權的否定,採用書面判決形式;2、適用對象上,駁回訴訟請求是經實體審理並已審結的案件;3對駁回訴訟請求的判決不服可以上訴;4、駁回訴訟請求可以阻止當事人再次起訴,具有既判力。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08條、110條、138條均有關於「訴訟請求」的規定,訴訟請求是指原告通過人民法院向被告提出實體上的要求、被告提出反訴對原告的實體要求或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對原、被告提出的實體上的要求。雖然,「駁回訴訟請求」在司法實踐中屢見不鮮,但是這一裁決形式卻一直未得到民事訴訟法的明確規定。只是在最高人民法院《若干意見》第153條中有所涉及:「當事人超過訴訟時效期間起訴的,人民法院應子受理。受理後查明無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

Ⅳ 一審法院沒有書面要求我變更訴訟請求就駁回我訴求符合法律程序嗎

你說的應該是駁回起訴而不是駁回訴訟請求
駁回訴訟請求是從實體上判決原告敗訴,原告雖然有起訴權,但是喪失勝訴權,主要適用於:證據不足,缺乏法律依據,超過訴訟時效期間且無中止、中斷、延長理由等。而駁回起訴是在受理案件後,人民法院發現原告的起訴不符合民事案件受理條件,從程序上予以駁回,主要適用於下列情形: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對原告提起的民事訴訟,人民法院審查後認為起訴不符合法定條件的,應當在7日內裁定不予受理;如果人民法院立案後發現原告的起訴不符合法定條件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
――主體不適格,既包括原告主體不適格,也包括被告主體不適格。應當以當事人是否是所爭議的民事法律關系(即本案訴訟標的)的主體,作為判斷當事人適格與否的標准。在某些例外的情況下,非民事法律關系或民事權利的主體,也可以作為適格的當事人。原告必須是有訴訟權利能力且與案件存在著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被告必須是侵犯原告民事權益或與原告發生民事權益爭議的被請求的相對人。否則,只要有一方當事人不適格,人民法院就應依法裁定駁回起訴。
――被告不明確。原告起訴時必須明確指出被告是誰,即被訴稱侵犯原告民事權益或者與原告發生民事爭議而由人民法院通知應訴的人。如果沒有明確具體的被告,訴訟程序就無從進行,人民法院也無法對案件進行審理。
――沒有具體的訴訟請求、事實和理由。原告起訴時必須明確指出要求人民法院保護其民事權益的內容,對被告實體權利請求的內容,以及提出訴訟請求的事實依據和理由,這些都是起訴中的核心內容。倘若原告起訴時沒有具體的訴訟請求、事實和理由,人民法院就只有駁回其起訴。
――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原告提起的訴訟應當屬於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的范圍,否則人民法院無權對案件進行審理。例如:企業職工下崗、整體拖欠職工工資;涉及城鎮企業(已經參加社會保險統籌)繳納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的案件;非法集資而引發的糾紛;涉及到大面積土地調整或者群體性利益的重新分配的農業承包合同糾紛、追索土地徵用補償費等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
――受案後發現屬於刑事犯罪、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糾紛案件中,認為不屬於民事糾紛案件而有經濟犯罪嫌疑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並將有關材料移送檢察機關或者公安機關;認為不屬於民事糾紛案件而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告知原告另行提起行政訴訟。
――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訴時未聲明有仲裁協議,受理案件後,被告在答辯期內以雙方當事人曾自願達成書面仲裁協議應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為由提出管轄權異議,人民法院審查屬實後應當裁定駁回起訴,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但仲裁協議、仲裁條款無效、失效或者內容不明確無法執行的除外。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發現雙方當事人所爭議的是勞動爭議,依據勞動仲裁前置原則,應當裁定駁回起訴,告知原告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人民法院受理勞動爭議案件後,發現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的事項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范圍,裁定駁回原告的起訴。
――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6個月內又起訴,人民法院受理後才發現的,應當依法裁定駁回起訴。
――對判決、裁定以及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原告又以同一事實、理由起訴的,人民法院受理後才發現的,依法裁定駁回起訴,但從程序上撤訴、因證據不足判決駁回訴訟請求的除外。贍養費、扶養費、撫養費案件,裁判文書發生法律效力後,因新情況、新理由,一方當事人再行起訴要求增加或者減少費用的,人民法院應當作為新案處理。
――人民法院認為依法應當裁定駁回起訴的其他情形。
在民事訴訟中,人民法院依法裁定駁回起訴的,當事人不繳納案件受理費。當事人對駁回起訴的裁定不服,可以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如果二審法院審理後認為原告的起訴符合條件,則裁定撤銷原審裁定,指令一審法院對本案進行審理。被裁定駁回起訴後,原告再次起訴的,只要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條件,人民法院就應當依法受理。

第1頁 共1頁

Ⅵ 駁回訴訟請求的上訴狀需要注意什麼

您好!模板如下,您可以參考參考。
針對民事糾紛,如果一審法院最後判決駁回訴訟請求的話,當事人要是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判決書後的15日內,向上一級法院上訴。上訴就需要寫一份上訴狀,那麼這個駁回訴訟請求的上訴狀如何寫呢?我們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
上訴狀
上訴人(一審被告):張XX(其他略)
委託代理人:王XX,XX律師事務所律師。電話135XXXXXXXX。
被上訴人(一審原告):XX市XX連鎖超市有限責任公司(其他略)
上訴人因勞動爭議一案,於2009年6月8日收到XX市XX區人民法院送達的(2009)秀民初字第XX號《民事判決書》,現不服該判決依法提起上訴。
上訴請求:
一、判決維持原審「駁回原告XX市XX連鎖超市有限責任公司的訴訟請求」的判決;
二、判決被上訴人支付上訴人2006年12月4日至2008年9月15日期間休息日的加班費5101.40元及其25%的經濟補償金1275.35元,共計6376.75元;
三、判決被上訴人支付上訴人2006年12月4日至2008年9月15日期間法定節假日的加班費1459.23元及其25%的經濟補償金364.80元,共計1824.03元;
四、判決被上訴人向上訴人支付2008年2月至2008年9月期間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應付雙倍工資差額部分4875元;
五、判決被上訴人向上訴人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關系的賠償金624×2×2=2496元;
六、判決被上訴人賠償上訴人的失業保險待遇損失516×3×2=3096元。
以上各項共計18667.78元,本案一、二審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承擔。
事實與理由:
一、一審法院只判決駁回被上訴人的訴訟請求,沒有判決被上訴人對上訴人應承擔的具體法律責任,將導致上訴人今後申請執行沒有任何法律依據,依法應當糾正。
本案經XX市XX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裁決被上訴人支付上訴人休息日和法定節假日的加班費及其25%的經濟補償金,並支付上訴人2008年2月至9月未與上訴人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應付雙倍工資的差額部分,共計12985.78元(即本案上訴請求第二、三、四項)。被上訴人不服仲裁裁決起訴至一審法院。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規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仲裁裁決後,當事人對裁決中的部分事項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勞動爭議仲裁裁決不發生法律效力」。《最高人民法院對勞動部<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幾個問題的函>的答復》規定「在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中也不應含有撤銷或者維持仲裁決定的內容」。另外,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對經勞動爭議仲裁裁決的糾紛准予撤訴或駁回起訴後勞動爭議仲裁裁決從何時起生效的解釋》的規定,只有當事人申請撤訴或者被法院駁回起訴的,原仲裁裁決才發生法律效力。而本案一審法院是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所以不會導致原仲裁裁決發生效力,因為一審判決沒有明確判決被上訴人應承擔的責任,將導致上訴人將來無法申請執行,上訴人的合法權利將落空。因此,請二審法院依法改判,明確被上訴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二、一審判決認定被上訴人辭退上訴人不合法,應對其違約行為承擔相應的責任,但又並沒有判決被上訴人承擔具體的責任,兩者明顯自相矛盾。
一審法院已認定被上訴人以毆打員工為由用張貼公告的形式將上訴人辭退不合法,故被上訴人的行為屬於違法解除勞動合同關系。根據《勞動合同法》第82條的規定,被上訴人應當按照經濟補償金的二倍支付賠償金。同時,由於被上訴人沒有為上訴人繳納過失業保險費,導致上訴人失業後無法領取失業保險待遇,被上訴人應當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失業保險辦法》第36條等規定,按照上訴人應得失業保險金的2倍承擔賠償責任。因此,一審法院只認定其行為違法應承擔責任,但卻不判決其承擔具體的法律責任,是自相矛盾的,應當糾正。
三、雖然上訴人沒有作為原告起訴,但本案訴至法院後,人民法院應當全面審查本案,並依法判決被上訴人承擔法律責任。
上訴人在申請勞動仲裁時已經提出了要求被上訴人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關系的賠償金以及失業保險損失等仲裁請求,但仲裁委認為上訴人系自己辭職,沒有支持上訴人的上述請求。本案被上訴人作為原告起訴至法院後,人民法院依法應當對本案進行全面審查和判決,而不能僅針對被上訴人起訴的事項進行審查和判決,這也是勞動爭議案件不同於普通民事訴訟案件的特點。《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1〕14號)第二十條規定 「對於追索勞動報酬、養老金、醫療費以及工傷保險待遇、經濟補償金、培訓費及其他相關費用等案件,給付數額不當的,人民法院可以予以變更」。上訴人在一審訴訟期間,明確要求人民法院依法判決被上訴人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關系的賠償金624×2×2=2496元及失業保險待遇損失516×3×2=3096 元,但一審法院未依法判決,有悖法律規定,不利於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利。
綜上所述,請二審法院判決駁回被上訴人的訴訟請求,並依法判決被上訴人支付上訴人休息日和法定節假日的加班費及其經濟補償金、支付上訴人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雙倍工資的差額部分,以及違法解除勞動合同關系的賠償金和失業保險待遇損失等。
此致
XX市中級人民法院
上訴人:
20XX年XX月XX日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則可給出更為周詳的法律意見。

Ⅶ 法院下達的判決書,駁回訴訟請求與駁回訴狀有什麼不同

判決駁回訴訟請求是指法院經審理後,認為原告的訴求無或是缺少證明予以證明,回故法院對原告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答,判決駁回。這是對訴訟實體進行的處理。
駁回訴狀不是法律術語,你說的應該是駁回起訴吧。駁回起訴是指原告因欠缺起訴的必要條件,法院認為不應當受理該訴訟,故裁定駁回起訴,這是對訴訟程序進行的處理。

Ⅷ 起訴法律關系認識錯誤是駁回起訴還是駁回訴訟請求

如果當事人在起訴時,法律關系認識錯誤。法院會依法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駁回相關訴訟請求。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 人民法院對下列起訴,分別情形,予以處理:
(一)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訴訟;
(二)依照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三)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由其他機關處理的爭議,告知原告向有關機關申請解決;
(四)對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
(五)對判決、裁定、調解書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申請再審,但人民法院准許撤訴的裁定除外;
(六)依照法律規定,在一定期限內不得起訴的案件,在不得起訴的期限內起訴的,不予受理;
(七)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六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

Ⅸ 駁回原告訴訟請求怎麼寫

1、駁回訴訟請求是人民法院對當事人實體請求權的一種否定評價。是人民法院認為原告請求的內容沒有事實依據或者沒有法律依據而作出的對其請求不予支持的判決。
駁回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是原告的部分主張沒有得到法院的維護,是實體問題,通俗說就是原告的一部分要求得到了法院的支持,但是另外一部分要求沒有得到法院的支持。
2、駁回請求的適用:
第一 、原告的訴訟請求沒有事實依據
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訴時,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規定,必須有明確的訴訟請求,且該訴訟請求應有具體的事實、理由支持。但立案庭在受理案件時,並不可能對原告陳述的「事實」作實質性的審查,該「事實」實際上尚處於一種待定狀態,與通過開庭審理後查清的據以作出裁判的事實未必一致。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民事訴訟基本原則,原告有責任對自己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提供證據加以證明,否則應承擔不利的法律後果。因此,如果在審理過程中,原告不能提供證據,而人民法院依職權也調取不到支持原告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的證據時,則應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以保護被告的合法權益。
第二 、原告的訴訟請求沒有法律依據
只有有法律依據的訴訟主張,人民法院才能予以保護,沒有法律上的支持,法院則必然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例如原告的訴訟請求超過了被告依法應承擔的責任部分,因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其超過部分的訴訟請求將被駁回;另如被告依法應承擔某種責任,而原告卻提出要其承擔他種責任的。對這些類似情形,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有關被告應承擔何種民事責任的條款,在判決被告承擔應承擔的民事責任時,駁回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
第三、原告錯誤地主張法律關系
錯誤主張法律關系是指原告在起訴時提出的訴訟請求與案件事實是兩個不同性質的法律關系。由於當事人不可能都具備較深的法學理論水平,往往對案件事實的法律關系性質難以確定,通常是以常理認為而向法院提起訴訟,因而不可避免提出錯誤的法律關系主張;這種錯誤的法律關系主張將因案件本身事實證據與訴訟請求不具關聯性,而導致原告必然敗訴,其訴訟請求必然被駁回。
第四、原告超過訴訟時效提起訴訟
對於訴訟時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第一百三十六條、第一百四十一條及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均有詳細的規定,即「當事人超過訴訟時效期間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受理後查明無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訴訟時效屆滿後(包括特殊訴訟時效),原告喪失的僅為勝訴權,並未喪失程序上的訴權。

Ⅹ 法院駁回訴訟請求退費申請咋樣寫

法院判決駁回訴訟請求的,應該由原告承擔訴訟費用,是不退費的。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