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搭接
㈠ 圖紙設計鋼筋電焊搭接,可以綁扎搭接嗎
設計規定焊接肯來定不能綁扎搭接。源施工單位必須按設計圖及規范施工。
焊接連接
焊接連接是受力鋼筋之間通過熔融金屬直接傳力。若焊接質量可靠,則不存在強度、剛度、恢復性能、破壞性能等方面的缺陷,是十分理想的連接方式。
焊接的方式主要有:閃光對焊、電弧焊、電渣壓力焊、氣壓焊、電焊等多種形式,可實現不同情況下的鋼筋連接。但影響鋼筋焊接質量的因素也很多,如電壓、氣候、環境、施工條件和操作水平等,難以保證穩定的焊接質量。施工隊伍的素質和管理水平還很難做到確保施工質量。另外焊接熱量會影響鋼筋材質,改變其力學性能。而且目前尚無簡便有效的檢測手段,如虛焊、氣泡、夾渣、內裂縫等缺陷以及內應力還很難通過現場檢測加以消除。因此,為了避免手工操作的不穩定性,焊接連接應採用機械操作代替手工操作,以確保施工質量,充分發揮焊接連接能保證鋼筋整體性能的優點。而且從長遠利益和綜合效益上,既節省了大量鋼材,且其價格也低於機械連接。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可優先選用焊接連接。
㈡ 圖紙是依據16版圖集設計的,計算搭接長度還需要乘以搭接系數嗎
16G101-1圖集中的縱向受拉鋼筋搭接長度表是已經考慮了塔接長度系數的,不需要再乘。
但是要注意表格下面的小注。
㈢ 鋼筋的工程量是按設計圖紙計算,那還是否要計算鋼筋的搭接長度,還是把搭接長度計入報價中
鋼筋的搭接、彎鉤等的長度,招標人均應按設計規定計算在鋼筋工程數量內。
㈣ 計算鋼筋工程量時,設計未規定搭接長度的,其搭接鋼筋用量怎麼計算
鋼筋算量基本理論
一、鋼筋工程量計算步驟
(1)確定構件砼的強度等級和抗震級別;
(2)確定鋼筋保護層的厚度;
(3)計算鋼筋的錨固長度La,抗震錨固長度Lae,鋼筋的搭接長度Ll,抗震搭接長度Lle;
(4)計算鋼筋的下料長度和重量
(5)按不同直徑和鋼種分別匯總現澆構件鋼筋重量
(6)計算或查用標准圖集確定預制構件鋼筋重量;
(7)按不同直徑和鋼種分別匯總預制構件鋼筋重量
二、鋼筋工程量基本計算規則及公式
(1)計算規則:鋼筋工程量應區分不同鋼筋類別、鋼種和直徑分別以噸(t)計算其重量。
(2)計算公式:鋼筋工程量=鋼筋下料長度(m)×相應鋼筋每米重量(kg/m) 式中:鋼筋下料長度(m) =構件圖示尺寸-砼保護層厚度+鋼筋彎鉤增加長度+彎起鋼筋彎起部分的增加長度-量度差(鋼筋彎曲調整值)+圖中已經註明的搭接長度 鋼筋長度=凈長+節點錨固+搭接+彎鉤(一級抗震)
(3)計算鋼筋工程量時,設計已規定鋼筋搭接長度的,按規定搭接長度計算;自然接頭損耗及下料損耗已包括在鋼筋的損耗率之內,不得另計。鋼筋的電渣壓力焊、套筒擠壓等接頭,以"個"計算。
三、梁的鋼筋計算規則及公式
1、單跨梁鋼筋的計算公式:直鋼筋凈長=L-2C;彎起鋼筋凈長=L-2C+2×0.414(0.268或0.577)×彎起高度;彎起鋼筋兩端帶直鉤凈長=L-2C+2×0.414(0.268或0.577)×彎起高度+2×(梁高-保護層厚度×2);
2、多跨梁鋼筋的計算公式
(1)首跨鋼筋的計算:上部貫通筋長度=通跨凈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端支座負筋長度=設計構造長度+端支座錨固值; 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
(2)中間跨鋼筋的計算:中間支座負筋長度=兩邊跨設計構造長度+中間支座值;
(3)箍筋: 箍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2 d)×2+(梁高-2×保護層+2 d)×2+14 d或24 d
箍筋根數=(梁凈長-100mm)/設計間距+1,加密區另計。
(4)腰筋、拉筋、吊筋應按構造要求計算其長度。
四、現澆板鋼筋的計算方法與公式
現澆板筋主要有:受力筋(單向或雙向,單層或雙層)、支座負筋 、分布筋、附加鋼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撐腳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1)受力筋長度=軸線尺寸+左錨固+右錨固+兩端彎鉤(如果是Ⅰ級筋); 根數=(板凈長-100MM)/布筋間距+1
(2)負筋長度=負筋長度+左彎折+右彎折 ; 負筋根數=(布筋范圍-扣減值)/布筋間距+1
(3)分布筋長度=負筋布置范圍長度-負筋扣減值: 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的長度/分布筋間距+1
(4)附加鋼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支撐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根據實際情況直接計算鋼筋的長度、根數。
五、現澆鋼筋混凝土柱鋼筋的計算方法與公式
(一)基礎層:柱主筋基礎插筋=基礎底板厚度-保護層+伸入上層的鋼筋長度+設計構造要求長度
(二)中間層:柱縱筋=層高-當前層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層伸出樓地面的高度 。
(三)頂層:頂層KZ因其所處位置不同,分為角柱、邊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種柱縱筋的頂層錨固應根據規范設計要求計算其長度。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
(四)柱箍筋:KZ中間層的箍筋根數=N個加密區/加密區間距+N+非加密區/非加密區間距-1
六、建築工程各混凝土結構鋼筋具體計算步驟 (一)柱鋼筋計算
1、基礎層:筏板基礎〈=2000mm時, 基礎插筋長度=基礎層層高-保護層+基礎彎折a+基礎縱筋外露長度Hn/3+與上層縱筋搭接長度LI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筏板基礎〉2000mm時, 基礎插筋長度=基礎層層高/2-保護層+基礎彎折a+基礎縱筋外露長度Hn/3+與上層縱筋搭接的長度LI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2、地下室:柱縱筋長度=地下室層高-本層凈高Hn/3+首層樓層凈高Hn/3+與首層縱筋搭接LI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3、首層:柱縱筋長度=首層層高-首層凈高Hn/3+max(二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邊長尺寸(圓柱直徑))+與二層縱筋搭接的長度LI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4、中間層:柱縱筋長度=二層層高-max(二層層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圓柱直徑))+max(三層層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圓柱直徑))+與三層搭接LI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5、頂層:
(1)角柱:
外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柱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1.5LaE
內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柱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LAE
其中錨固長度取值:
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彎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彎折12d,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12d;
㈤ 設計搭接和施工搭接定義及范圍施工圖集是否為設計搭接
你說的搭接是鋼筋的接長吧,則需要符合:《建築抗震設計規專范》GB50011_2001、《混凝土屬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_200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 18-2012中的規定,
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構件的鋼筋不夠長時(鋼筋出廠長度為),需要對鋼筋進行連接。鋼筋的主要連接方式有三類:綁扎連接(搭接)、機械連接和焊接(部分搭接)。為了保證鋼筋受力可靠,對鋼筋連接接頭范圍和接頭加工質量在鋼筋平法圖集中有如下規定:
1、當受拉鋼筋直徑>25mm及受壓鋼筋直徑>28mm時,不宜採用綁扎搭接。
2、當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構件中縱向受力鋼筋不應採用綁扎搭接。
3、縱向受力鋼筋連接位置宜避開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區。如必須在次連接時,應採用機械連接或焊接。
其搭接長度也有明確規定:
因此,在設計規定中、設計總說明中、在鋼筋平法圖集及技術文件可視為設計搭接,而在實際施工中、施工組織設計、工程技術資料、施工質量驗收中的搭接可視為施工搭接。當然施工搭要求應高於設計搭接要求。
㈥ 筏板鋼筋可以搭接么圖紙設計的是機械連接
1.25mm及以內的鋼筋都可以採用綁扎搭接,28mm及以上是不宜;
2.綁扎搭接首先要注意搭接接專頭按規范錯開,屬其次,搭接接頭位置符合規范要求;
3.你指的加筋綁扎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如果指在原機械連接接頭地方加根長點的鋼筋綁在一起的話,從規范上來說是不允許的;
4.圖紙設計是機械連接,如果人家要求你返工的話,你也沒辦法,還是想想另外的法子吧
㈦ 非設計搭接引起的工程量算不算在定額內
非設計搭接引起的工程量不另行計算,定額消耗量裡面不是有損耗么?
所謂設計搭接引起的工程量,就是超過鋼材出廠長度9m引起的搭接。
㈧ 建築結構施工中梁鋼筋現場施工下料如何綜合考慮施工搭接與設計搭接
計算鋼筋工程量時,通長鋼筋的接頭,設計已規定鋼筋搭接長度的,按規定搭接長度計算;版設計未權規定搭接長度的,鋼筋直徑在10mm以內的,不計算搭接長度;鋼筋直徑在10mm以上的,按8m長一個搭接長度計算在鋼筋用量內,其搭接長度按實用鋼筋Ⅰ級鋼30倍、Ⅱ級鋼35倍直徑計算。鋼筋電渣壓力焊接接頭以個計算。
㈨ 施工組織設計中的FSSSFFSF個代表什麼搭接關系
嘿嘿 樓主這個我知道
F表示finish 完成的意思 S表示start 開始的意思
在施工組織中FS SS FF SF 局表示工作與工作之內間的邏輯關容系 具體如下:
FS關系:完成---開始關系,即:前一工作完成後,後續工作才能開始。
SS關系:開始---開始關系,即:前一工作開始後,後續工作才能開始。
FF關系:完成---完成關系,即:前一工作完成後,後續工作才能完成。
SF關系:開始---完成關系,即:前一工作開始後,後續工作才能完成。
給分吧樓主,純手工輸入 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