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注冊證書 » 日本怎麼起名字

日本怎麼起名字

發布時間: 2020-12-13 04:52:03

『壹』 在日本起名字的規則是什麼

在日本、夫。日本從1995年開始舉行「年度漢字」公開投票活動。起名要「過五關斬六將」普通日本人出生的時候起名,日本人也在慢慢變得不那麼「一本正經」了。天皇皇子的起名比平民的講究更多,有專職的顧問解決此事。家人希望孩子能像武士那樣生活,有信念、有責任感,還大大簡化了戶籍管理的電腦系統,2003年為「虎」,為了讓名字有個好的含義。日本有很多專門給孩子起名的公司,有人從這里隨便挑一個給自己的孩子用、懷仁(一條天皇),除個別例外,大多遵循其例。在日本的名字中,中文字佔了很大比例,也數古漢語范疇,有著繁瑣的規則,家長都深思熟慮、「結愛」等輕松的名字。從這里看、中正平和,而2005年排第一位的女名居然是「陽菜」、景等,後面加一個「子」;地格——符合對健康,花上兩個星期也一點兒不過分、逸。原因是日本長期受儒家影響,典籍中以「仁」為最大美德.5米,寬1。日本有學問的人會從四書五經上找字,但要足夠幸運才行。因為負責日本登記戶口的政府機關有專門的人員,根據法務省民事局頒布的《誤字俗字正字一覽戶籍用名記載紀錄用字》對新生兒名字進行審查,用錯了字被拒絕登記的並不在少數。據說由於避免了姓名中使用冷僻漢字、「佳」9月6日,日本天皇家族41年以來第一次添丁。「信」、保等。女孩有愛,指的是孩子的名字必須符合「五格」,即總格——昭示一生的吉利,日本人的名字普遍使用漢字,只是在二戰之後開始有一些比較新潮的人用歐美常用英文名的日語發音作自己的名,像「東京」,會取名「信子」,造成了不少重名的現象。有趣的是從這些排位靠前的名字可以看出日本社會價值取向上的變化。根據慣例,精通漢字書法的日本京都市東山區清水寺主持森清范於寺內一張長1,普通人從《萬葉集》(日本的古詩經)上找字。一般來說。用漢字起名,在日本可要「過五關斬六將」。所謂五關,漢字佔了70%左右;人格——反映期待的性格才能。可能成為天皇的皇子,幾十年前日本流行的名字多是「敬一」。據說這個習俗和古代新生兒在出生後夭折率太高有關,和中國古漢語一樣。「荒」是大的意思,有種武勇的感覺。每年公眾投票選出一個漢字來反映當年的社會狀況。2005年得票數最多的是「愛」字。而有的人則是迷上了能說一口標准華語的日本乒乓女選手「福原愛」。2004年的「年度漢字」為「災」。「六將」就是若干輔助規則,比如若干漢字因為各種原因是不能用在名字里的,像伶,也往往用來形容漂亮的景色,是女孩專用的字。每年公布最有人氣的名字當然,有的人家不願意按照繁瑣的規矩起名、平安等的追求;天格——不得和祖先的宿命沖突,比如「涌大」本來是很有氣勢的名字,但讀音讓英語國家聽來就是「YouDie」(去死吧),如此一來、「保」等字較重視理念,讓孩子有誠信。日本的很多地名也受中文漢字的影響;外格——與所處外界環境和諧。對於普通日本人來說,給孩子起名就有些為難了,誰知道一不留神會沖克什麼,收費從幾千日元到數十萬日元不等。孩子出生以後,老百姓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忙著起名字了,其傳統起源於第56代清和天皇(惟仁),此後如親仁(後冷泉天皇),日本人起名就成了一項繁復的工作.3米的巨幅和紙上揮毫書寫了一個大大的「愛」字。有的人選「愛」是因為小公主愛子成了當年媒體報道的焦點,在日語中是「跑」的意思,男孩名中經常有的包括武、信、佳、「早智子」等,講究四平八穩。很多漢字在中文和日文中的含義是一樣的,但有些在中國的意思變了,在日本還維持著古漢語的原意。如「走」、敬、彥,表示位於東邊的大城市,後來才有首都的意思。「仙台」、男。傳統上。因此,很多日本人把問題交給「專家」解決,古時是人煙稀少的地方,從那裡是可以登天的,令人神往。如果把女兒的道德觀看得非常重。結果日本人每年使用的新名字中,有40%以上用了「人氣」前100位裡面的,以下是「菜菜子」、「彩花」。「景」是大有出息的意思。一些大公司近來每年都在網上公布最有「人氣」的名字列表男孩常用「信」、「武」女孩多取「景」,起名要求帶一個「仁」字。男孩名字「武夫」、「武男」、稀等。近年來對外交流的增加又使日本一些傳統吉利的名字帶有了不吉利的意思,並要求可以剋制凶運,普通新生兒起名字是在出生兩周之內,而皇室則是在出生的第7天。地名也有中文含義日文書寫中

『貳』 我國為啥給日本取名日本

隋朝,公元607年日本著名外交官小野妹子,當時給隋煬帝一封信開頭寫道:「日出處內天容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這也是日本人第一次提出「日出之國」的概念。

隋煬帝看後大怒,警告日本使者以後決不能出現這樣的字眼。接著到了唐朝,公元663年,日軍與唐軍大戰,最後大敗而歸。日本開始研究唐朝文化,開始討厭「倭奴國」這個名字。

這時候,日本開始給唐王朝政府上書要求更改國名。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唐政府終於同意日本的對外國名可以稱為「日本國」,從此「日本」一詞正式成為了日本的國名。

『叄』 如何起日本名規則等

男孩常用「信」、「武」 女孩多取「景」、「佳」 9月6日,日本天皇家族41年以來第一次添丁。孩子出生以後,老百姓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忙著起名字了。在日本,普通新生兒起名字是在出生兩周之內,而皇室則是在出生的第7天。據說這個習俗和古代新生兒在出生後夭折率太高有關。在日本的名字中,中文字佔了很大比例,為了讓名字有個好的含義,家長都深思熟慮,花上兩個星期也一點兒不過分。 起名要「過五關斬六將」 普通日本人出生的時候起名,有著繁瑣的規則。傳統上,日本人的名字普遍使用漢字,只是在二戰之後開始有一些比較新潮的人用歐美常用英文名的日語發音作自己的名。 用漢字起名,在日本可要「過五關斬六將」。所謂五關,指的是孩子的名字必須符合「五格」,即總格——昭示一生的吉利;人格——反映期待的性格才能,並要求可以剋制凶運;地格——符合對健康、平安等的追求;天格——不得和祖先的宿命沖突;外格——與所處外界環境和諧。「六將」就是若干輔助規則,比如若干漢字因為各種原因是不能用在名字里的,像伶、逸、稀等。近年來對外交流的增加又使日本一些傳統吉利的名字帶有了不吉利的意思,比如「涌大」本來是很有氣勢的名字,但讀音讓英語國家聽來就是「You Die」(去死吧),如此一來,日本人起名就成了一項繁復的工作。 日本有學問的人會從四書五經上找字,普通人從《萬葉集》(日本的古詩經)上找字。一般來說,男孩名中經常有的包括武、信、彥、男、夫、保等。女孩有愛、佳、敬、景等,後面加一個「子」。男孩名字「武夫」、「武男」,有種武勇的感覺。家人希望孩子能像武士那樣生活,有信念、有責任感。「信」、「保」等字較重視理念,讓孩子有誠信。 如果把女兒的道德觀看得非常重,會取名「信子」。「景」是大有出息的意思,也往往用來形容漂亮的景色,是女孩專用的字。 每年公布最有人氣的名字 當然,有的人家不願意按照繁瑣的規矩起名,但要足夠幸運才行。因為負責日本登記戶口的政府機關有專門的人員,根據法務省民事局頒布的《誤字俗字正字一覽戶籍用名記載紀錄用字》對新生兒名字進行審查,用錯了字被拒絕登記的並不在少數。據說由於避免了姓名中使用冷僻漢字,還大大簡化了戶籍管理的電腦系統。 對於普通日本人來說,給孩子起名就有些為難了,誰知道一不留神會沖克什麼。因此,很多日本人把問題交給「專家」解決。日本有很多專門給孩子起名的公司,收費從幾千日元到數十萬日元不等。 一些大公司近來每年都在網上公布最有「人氣」的名字列表,有人從這里隨便挑一個給自己的孩子用。結果日本人每年使用的新名字中,有40%以上用了「人氣」前100位裡面的,造成了不少重名的現象。有趣的是從這些排位靠前的名字可以看出日本社會價值取向上的變化,幾十年前日本流行的名字多是「敬一」、「早智子」等,講究四平八穩、中正平和,而2005年排第一位的女名居然是「陽菜」,以下是「菜菜子」、「彩花」、「結愛」等輕松的名字。從這里看,日本人也在慢慢變得不那麼「一本正經」了。 天皇皇子的起名比平民的講究更多,有專職的顧問解決此事。可能成為天皇的皇子,起名要求帶一個「仁」字,其傳統起源於第56代清和天皇(惟仁),此後如親仁(後冷泉天皇)、懷仁(一條天皇),除個別例外,大多遵循其例。原因是日本長期受儒家影響,典籍中以「仁」為最大美德。 地名也有中文含義 日文書寫中,漢字佔了70%左右。很多漢字在中文和日文中的含義是一樣的,但有些在中國的意思變了,在日本還維持著古漢語的原意。如「走」,在日語中是「跑」的意思,和中國古漢語一樣。「荒」是大的意思,也數古漢語范疇。 日本的很多地名也受中文漢字的影響,像「東京」,表示位於東邊的大城市,後來才有首都的意思。「仙台」,古時是人煙稀少的地方,從那裡是可以登天的,令人神往。 日本從1995年開始舉行「年度漢字」公開投票活動。每年公眾投票選出一個漢字來反映當年的社會狀況。2005年得票數最多的是「愛」字。根據慣例,精通漢字書法的日本京都市東山區清水寺主持森清范於寺內一張長1.5米,寬1.3米的巨幅和紙上揮毫書寫了一個大大的「愛」字。有的人選「愛」是因為小公主愛子成了當年媒體報道的焦點。而有的人則是迷上了能說一口標准華語的日本乒乓女選手「福原愛」。 2004年的「年度漢字」為「災」,2003年為「虎」。▲

『肆』 日本人是怎麼取名字的其起名有何變遷或禁忌

日本《民法》規定,日本人的姓名必須由「氏」加「名」組成,「氏」即姓,「名」即名字,而且要「氏」在前「名」在後,看上去日本人姓名的順序構成與我們的基本是一樣的。

『伍』 怎麼給自己起日本名字

我知道,就是不告訴你
我同學有個日本名子挺KAWAYI的叫
*基本像熊*
多念幾次
速度快點
就很好聽的
試試

『陸』 怎樣起日本名字

日本有十三萬余種姓氏。除了十大姓(佐藤、鈴木、高橋、田中、渡邊、伊藤、山本、中村、小林、齋藤),代表姓氏一百姓、普通姓氏三千六百姓,其他屬珍稀奇雜姓。 用你父親姓氏的漢語拼音的第一個字母加上你母親姓氏的漢語拼音的第一個字母,再加上你的名字的每一個字(不含姓氏)的第一個字母,然後對照下表. 父親姓氏第一個字母: a.冷 b.松 c.百 d.雲 e.長 f.吉 g.井 h.中 i村 J.原 k.野 l藤 m.神 n.度 o.久 p.山 q.吳r.殿 s.谷 t.川 w.合 x.上 y.木 z.正 母親姓氏第一個字母:a.涼 b.北 c.菜 d.地 e.俄 f.上 g.古 h.華 i葉 J.果 k.庫 l原 m.美 n.諾 o.函 p.佩 q.晴r.然 s.思 t.田 w.灣 x.香 y.伊 z.紫 自己名字的第一個字母:a.美 b.百 c.村 d.代 e.俄 f.菲 g.歌 h.合 i晴J.風 k.月 l原 m.彌 n.妮 o.飄 p.久 q.柔 r.森 s.藤 t.纓 w.小 x.優 y.惠 z.芷第二個字母:a.子 b.杏 c.晴 d.子e.惠 f.合 g.含 h.子 i岱 J.子 k.日 l香 m.瓊 n.子 o.靈 p.川 q.美r.文 s.子 t.利 w.津 x.子 y.櫻 z.子如果名字有三個字.在前三個字後面加子。

『柒』 日本人的名字是怎麼取的

日本人的姓名 一、姓的起源 古代日本人沒有姓,只有名。後來隨著生產的發展,特別是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在統治階級中間首先出現了氏和姓。氏是日本古代國家中的一種政治組織。每個氏都有自己的名稱,叫做「氏名」。氏名是根據該氏族在朝廷中擔任的職務或該氏族居住、管轄的地方命名的。例如,在朝廷中主管祭把的部門叫忌部,管理忌部的氏族便稱為忌部氏,而出雲氏、近江氏則是統治出雲、近江地方的氏族。日本古代的「姓」是賜與氏的稱號,以表示該氏的社會政治地位。姓有幾十種,它類似爵位,是世襲的。各姓之間等級分明。例如:臣、連、君、直等。除氏、性以外,公元九、十世紀時還出現了一種新的稱號叫苗字。苗是苗裔、分支的意思。苗字即一個家族從氏族本家分離出去後的新姓。要言之,古代日本人的姓有氏、姓、苗宇三個部分,分別表示一定的意義。一個古代貴族的姓名寫出來往往很長,如「藤原朝臣九條兼實」。其中:藤原是氏名,朝臣是姓,九條是苗字,兼實是名。後來,新的苗字大量增加,氏、姓、苗字逐漸台為一體,統稱為苗字:在今天的日文中,苗字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姓的意思. 在既有氏、性又有苗字的貴族統治階級當中,天皇是一個例外。歷史上的日本天皇都沒有姓,只有名。在古代,天皇被認為是天神的後代,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因而也就沒必要有性。不僅是天皇,就連皇後和天壘的子女也都沒有姓(天皇的女兒長大出嫁以後,可以姓丈夫的姓)。 氏、姓和苗字是權勢的象徵,因此在名前面冠以這些稱號是當時日本統治階級的特權。而廣大勞動人民一直沒有姓,只有名。明治維新(1868年)以後,日本廢除了封建的等級別度,到明治三年(1870年),日本政府決定;所有的平民百姓都可以給自己取姓。但是由予長期形成的習慣,許多人還不敢結自己取勝。為此,日本政府於明治八年(1875年)再次規定:所有的國民都必須有姓。從這時起,日本家家戶戶才都有了姓,子承父性,妻隨天性,世代相承,一直延續到今天。 二、姓的含義 日本人是世界上姓最多的民族。據統計,目前日本的姓約有十一萬左右,其中最常見的有四百多個。 日本人的姓均有一定的含義。以地名為姓是一大特徵。例如:有的人住在山腳下,便以「山下」或「山本」為姓;有的人住在水田邊,便稱「田邊」。日本人的姓有許多是以「村」字結尾的,如:西村、岡村、森材、木村等,這些姓最初都是來源於地名或村名。此外,還有許多性是表示大自然現象、社會生活相思想意識的。上至日月星民下至花鳥魚蟲,從職業住所到宗教信仰,幾乎都可作姓。例如:高崎,意為島嶼的突出部分,大庭,是宮殿前的廣場,白鳥、小熊是動物;若松、高杉是植物;高橋、烏居表示建築物;小野寺、西園寺表示宗教信仰;服部、秦則是古時從中國經由朝鮮到日本定居的歸化人(即移民)的姓。 日本女子出嫁後要隨夫姓(男子入贅則隨妻姓)。著名乒乓球運動員松崎君代結婚後隨夫姓改為「栗本君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新的民法規定:夫妻雙方可以根據婚前所定,或隨夫姓,或隨妻姓。但大多數日本女子婚後仍照日本的習慣隨夫姓。 三、名的含義 日本人的名也同樣具有一定的含義。例如:人名中的忠、孝、仁、義、禮、智、信等表示倫理道德;良、吉、喜、嘉等表示吉慶;龜、鶴、松、千代等表示長壽;君代等表示遠久,廣、博、浩、洋等表示智慧。有些表示死亡、疾病、邪惡含義的字,如:瘦、飢、瘦、苦、怪、邪等是人們所忌諱的,一般不用作名。 有些名具有特定的含義,如:山本五十六, 「五十六」是因出生時其父年五十六歲而得名。 日本男子的名多表示威武、英侵、忠信等內容。如:黑田俊雄、奧野高廣、和田英松等。此外,以排行為名也是男子名的一個特徵。如:羽仁五郎、城山三郎、新田次郎(即次子)。男名的用字很廣,一般來說,目前以郎、雄、男、夫等字結尾的名較多,如:小林秀賴、三本武夫、岸俊男。明治維新以前,有許多男子叫「兵衛」或「左(右)衛門」。這類名起源於古代。公元八世紀時,天皇朝廷內設立了五個負責保衛天皇和宮廷的軍事機構,即衛門府、左右兵衛府和左右衛士府,台稱五衛府。那些最早叫「兵衛」或「左(右)衛門」的人多半是在各府中服役的軍士,有的則是這些軍士的直系親屬。不過,這些陳舊的名現在已經很少有人使用了。 日本女子的名別具一格,與男子有很大的不同。女子的名一般多用秀麗優雅、讀音柔和的字詞,如小百合、赤子、花子、佐和子。在日本歷史上,有不少女子以丈夫、父親等直系親屬的職稱取名。例如著名的日本古典小說《瀝氏物語》的作者紫式部,她的名「式部」就是取自其父的官職式部丞(古代朝廷中掌管禮儀等事務的式部省的官吏)。古代日本女子的名,除貴族地主等少數統治階級的安女外.絕大部分是用日文假名(日文字母,分為片假名和平假名兩種)來書寫的,這一習俗至今還在一部分女子中保留著。例如,電影演員中野良子的名,日文寫作「中野上乙子」。其中的「上乙」就是假名字母。以「子」字結尾是近代日本女名的一個特點。 現在許多女名後面邢帶一個「子」字。例如當代著名歌唱家加藤登紀子、芹洋子的名就是如此。另外,以江、代、美、枝等字結尾的名也不少,如大關行江、字野干代、江上由美、太原富枝等。 日本天皇的名稱作「御名」,或「諱」。御名是天皇出生後由上一代天皇(即他的父親)授予的。從第五十四代天皇仁明天皇(公元810一850年在位)開始,御名一股是由兩個佳字組成。所謂佳字.就是由文章博士等著名文人和宮廷大臣們精心挑選出來的吉祥字。例如堀河天皇的御名是「善仁」,仁明天皇的御名是「正良」。許多天皇御名的後一個字都是「仁」字,後來明治天皇把這一習慣作為一項宮廷制度規定下來,要求所有皇太子名的後一個字都必須用「仁」字,同時規定所有公主名的後一個字必須用「子」字。例如大正天皇的御名是嘉仁;而當今天皇的御名是裕仁。天皇除正式的御名外,還有宮號、雅號,都是天皇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名。例如明治、大正兩天皇的宮號分別是「右宮」、 「明宮」。天皇逝世以後還有一個由後人迫蹭的稱號。根據含義的不同,這稱號又可分為兩種:一種叫「謚號」,一種叫「追號」。前者有歌頌天皇生前功德的善美之意,後者則沒有這些含義。例如:聖武、孝謙、稱德,分別是這三個天皇的謚號;醍醐、村上、東山,分別是這三個天皇的追號。四、姓和名的組成與區分 日本人的姓有用一個漢字的,也有用幾個漢字的。例如:森、松本、宇喜多、武者小路、勘解由小路。在古代甚至還有長達七個漢字的姓,如:大身狹屯倉田部。一般說來,現代日本人的姓以兩個漢字的為最多,其次是三個漢字,再次是一個漢字,超過四個漢字的姓極少。 日本人的名是由一個漢字或教個漢字組成。如,[犬養]毅.[森下]洋子、[谷崎]潤一郎.[酒井田]柿右衛門。現代日本人的名也是以兩個漢字的為多,四五個漢字以上的名巳很罕見。 日本人姓和名的排列順序同我國漢族人的姓名相同,都是姓在前,名在後。但是,由於日本人姓名字數的不統一,結分辨姓和名帶來不少麻煩。其他國家的人往往分不清哪些字是名,哪些字是姓。例如,中國人一般都知道太平正芳的太平是姓,正芳是名,然而像「八木下弘」這樣的姓名就不易辨出「八木下」是姓, 「弘」是名了。因為在日文中「八木」也是姓。為了方便起見,日本人在正式署名的場合,常常把姓和名按各種方式隔開。如森鷗外、並上清、二階堂進分別寫作『森 鷗外」、「並上 清」、 「二階堂 進」。這樣,姓和名使一目瞭然。 五、姓名漢字的讀音 日文中的漢字有漢音、吳音、唐音、古訓、俗訓等多種讀法。這些讀法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為音讀,一為訓讀。所謂音讀就是模仿中國古代漢字的發音,訓讀則是按照日本固有的假名字母發音。日本人的姓名有用音讀的,也有用訓讀的,還有音、訓混讀的。例如[田中]角榮是音讀,[栗原]小卷是訓讀;[幸田]益次即是音訓混讀。有些姓名既可以音讀,又可以訓讀,例如川端康成的「康成」,音讀念作(闊奧賽依),訓讀念作(呀斯那哩)。本人到底採用哪種談法,別人很難確定。一些常用的日文漢字往往會有幾種及至幾十種的讀音。例如,「順」字僅訓讀就有二十三種讀音。以下三個名字小的「順」字埃音就不相同:[宮治]順美子(斯米括)、[大田]顧彥(米其比括)、[大井]順一(托西卡資)。甚至還有這樣的情形:兩個人的姓露完全一樣,但讀法卻不相同。如,同是叫「清水順」,一個讀作(克喲米資·歐薩媳),另一個朗讀作(克喲米資·斯那歐)。這種同字異音現象的大量存在,給辨別日本人姓名的讀法造成許多困難。 日本人的姓名不僅讀法復雜,而且沒有統一的規律,就連日本入有時也念不滄確。所以,就連日本人初次見面時,往往要互相向問姓名的讀音與寫法,書寫姓名時也常要註明讀音。 六、姓名漢字的翻譯 日本人的姓名絕大部分是用漢字寫的,國人不能不說是一大方便。中國人譯日本人名時,一般是照用原來的日文漢字,而讀音則是按漢語拼音發音。不過,有時候也會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例如日本的「和字」。日本民族在借用中國漢字的基礎上自己又創造了一些方塊字,這類字在日本被稱作「和字」(或國字)。例如藤原咲平這個名字中的「咲」(註:音xiào,古同「笑」。)字就是和字,它既無漢語讀音,也無法譯為中文。目前在我國,究竟如何翻譯這些和字,意見尚未統一。 其次是簡化字問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日兩國都在力圖簡化漢字,但兩國的簡化字多不相同。如「澤」字,中文簡化為「澤」,日文簡化為「尺」(左加三點水)。所以日本人名「尺(左加三點水)登俊雄」,中文應譯為「澤登俊雄」。又如「濱」字,中文簡化為「濱」,日文簡化為「浜」。日本人名『浜田幸一」,中文應譯為「擯田幸一」。 中國人讀日本人姓名是按現代漢語發音,但歐美等使用拼音文字的國家卻是按照日本的固有發音譯音。也就是說,同一個日本人名在中文和英文中的發音截然不同。如:田中(塔那卡)英譯為Tanaka,如果不懂日文,就很難想到是田中。日文中的同音異字更增添了譯名時的困難。例如,「政夫」、 「政雄」這兩個名字在英譯中都寫作Masao。如果將英文的Masao譯成日文或中文,就至少要在政夫、政雄二者之間進行選擇。 此外,日本人姓名的順序是姓在前,名在後,而許多西方國家的姓名都是姓在後,名在前。如「田中角榮」,西方國家譯為「KakueI.Tanaka」(卡庫愛伊·塔那卡),即角榮田中。從英、法、德等拼音文字轉譯成中文時,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把姓名的位置須倒過來。 七、戰後出現的新趨向 近幾十年來日本人的姓名正在發生一些變化。據統計,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日語中大約有五萬個漢字,人們取名時可以任意在這五萬字中進行選擇。戰後,日本政府對日語中的漢字進行了改革和限制。1946年政府公布了一千八百五十個當用漢字,1951年又補充公布了九十二個人名用漢字。從此,給新生兒取名都只能在這近兩干個漢字之內選擇,否則政府不予注冊戶籍。通過這些限制,人名用字的數字已大大減少了。 戰後出生的日本青年喜歡用新穎的名。一些過時的、落俗套的用字,如男子的「郎」字和女子的「子」字正在逐年減少。像「龜」、 「鶴」等表示舊思想意識的用字也已遭到人們的嫌棄,有人用其他一些同音異字來代替這些字。例如把「龜子」改成「香女子」或「佳名於」(三者的讀音相同,都念,卡美括)。還有的人乾脆向家庭裁判所提出申請,徹底改名。 明治維新盾,特別是二次大戰以後,在與外國人結婚的人以及僑居歐美的第二代、第三代日本人當4』還出現了一些「洋名」。有些洋名是用日文漢字書寫的,如[相川]拿破崙、[赤松]保羅(術一「)、[石川]文二(9M一5)。另外還有些人崇拜西方文化,甚至模仿西方人名的寫法,把自己的姓和名的排列順序顛倒過來。如「達子加藤」、 「德一浦島」。加藤和浦島都是姓,按日本人的習餒應當寫在名的前面。 過去,只有婦女的名可以用假名字母書寫,男子的名必須用漢字。可是二次人戰後有些男子(主要是知識分子相藝術家)在署名時不用漢字,也用起假名采。有的是姓用漢字,名用假名,如:井上 靖;有的正相反,姓用假名,名用漢子,如:中西禮三:還有的入連名帶姓都用起假名來,如,彌津正志、安藤惠秀。關於書寫姓名是用漢字還是用假名字母的問題在日本早有爭論,不過絕大多數日本人認為,要在短期內立刻取消所有姓名中的漢字,改用假名,是不可能的。

『捌』 如何取一個日本名

找一個姓抄
找一個名就好了啊,很容易的。日本人取名字很隨意的啦,而且對應日本語和漢語的同樣的字意思都基本一樣的,也就是你自己隨便取一個覺得名字很響亮蘊意很不錯換到日語裡面一般就就不錯啦。還有就是日本人會有一個和字,比如嶋啊
,榊,梶啊之類不過一般都是姓氏裡面的。

『玖』 日本怎麼取名字的

以前的日本人取名字一般會採用漢字。
一般來說,男孩的名子中經常版有的包括武、信、彥權、男、夫、保、行、介、晉、康、秀、芳等子。
女孩有愛、佳、敬、景、幸、惠、禮、洋等,後面加一個「子」。

但是現在,取名的變化比較大,有的只有平假名、沒有漢字的名字也很多。

一家人只姓一個姓,夫妻結婚後嫁的一方要改姓娶的一方的名字。

『拾』 日本人取名字的習慣是什麼

由國家下令讓全國人一齊取姓,這事聽起來好像是有點兒不可思議,可是在日本就確實有過這樣的事。明治三年(公元1870年)日本政府作出「凡國民,均可起姓」的決定。可是竟然沒有多少人響應,於是,政府不得不在明治八年(1875年)頌布了強制性的《苗字必稱令》,規定了「凡國民,必須起姓」。確實是這樣,與我們一衣帶水的日本,1875年之前絕大多數人是沒有姓的。可以說,日本人有姓不過只是才一百多年的事。

在古代,日本人只有貴族有姓有名,他們所謂的姓,與我們理解的姓並不一樣。

公元四世紀末,日本的大和朝廷把日本列島南部的許多小國統一成為一個國家,其政治統治的基礎是氏姓制度。以大和朝廷的大王(即後來的天皇)為首的,掌握著中央政權的貴族與隸屬於朝廷的小國國王之間建立了有血緣關系的集團,這些集團稱之為「氏」,一個「氏」也就是一個貴族世家。

氏的稱呼有的來自官職,有的來自居住地、統治地的地名,有的來自神名,還有的來自技藝。例如,居住出雲國的就叫做「出雲氏」,做祭祀工作的就叫「忌部氏」。掌握大和朝廷最高權力的大王家,是當時最強大的氏。

後來,大王家又對隸屬朝廷的許多氏按與自己的親疏、血緣遠近、功勞勢力大小,分別賜予「姓」。這個「姓」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姓,只是表示地位、門第、職務的稱號,類似爵位。當時的姓約有30個,其中「相臣」、「君」、「直」等賜給皇族及顯要的貴族,是最有勢力姓。

由於人口繁衍,一個大的氏又有了許多分支。這些分支為自己起了「苗字」。「苗字」意思是嫩芽、分枝,即從本家分出的支。例如,藤原是一個大氏,分出之後,居住在近江國的藤原氏,便取「近江」與「藤原」的首字,稱為「近藤」。住地伊勢、遠江、加賀的藤原氏就稱為伊藤、遠藤、加藤。到了明治八年,從來沒有姓的人在取自己的姓的時候,也想沾點「藤」字的光,於是「藤田」、「藤本」、「藤井」、「藤山」、「藤川」、「藤條」等等姓氏就誕生了。

由此可知,這時的氏可以表示部分家族血緣關系,但是姓只表示家族的地位尊卑,苗字則表示新的分支,但這時氏、姓、苗字只有貴族才有。

到了七世紀中葉,大化革新時期,廢除了世襲的稱號,表示家族地位的姓失去意義,氏與姓混合為一,有一部分成為流傳到現在的姓。這時姓仍然是貴族的專利品,到 19世紀,姓也只限於武士、巨商和村裡有權勢的人。這些人向當局申請,經特別許可,才能有姓。能夠「名字帶刀」是一種極大榮譽,所謂「帶刀」就是有姓,一般平民只有名而無姓。

明治天皇時,政府感覺到沒有姓,編造戶籍,課稅征役,非常不方便,這才號召大家都取姓,可是由於人們長期以來的習慣,並沒有誰想用個什麼姓,至此,政府不得不下達「凡國民,必須取姓」的命令。這時候,人們才匆匆忙忙找起姓來,舉國上下興起一股取姓的熱潮。住在青木村的就姓青木,住在大橋邊的就姓大橋,家門口長棵松樹的就叫松下;門前有一座山的,就姓山口。於是田中、三木、山田、日光、北風、前部、上方、觀音,這些中國人覺得怪怪的姓一下子涌了出來。

以地名為姓的有「上野」、「田中」、「河內」、「上原」、「市原」、「陸前」、「近江屋」、「吉岡屋」、「三河屋」、「肥厚屋」,以職業為姓的有「味香」、「味美」、「那妓男」、「豬飯」、「服部」、「鍛冶」,「古井丸」。有些人以古代武士的名當姓用,像「酒井」、「本多」、「上杉」,這都是古代武士的名。也有的怕官府處罰,「慌不擇姓」,以魚、蔬菜、寺院、職業作姓。鈴木本是神官拿在手中的標志,也成了姓。有點文化的選擇福壽、長命、千年、松竹、朝日等好聽的詞作姓。松、鶴、龜等長壽象徵也成了姓,百、千、萬也成了姓。有的人實在想不出好辦法,只好隨便對付一個,「我孫子」、「豬手」、「犬養」、「鬼頭」、「茄子川」全來了,也有的讓官吏隨便給想出一個。

1898年,政府制定了戶籍法,每戶的姓這才固定下來,不得任意更改。因為日本人的姓來得突然,來得特殊,它的內涵也與眾不同。世界各國的姓多是表示血緣關系的,而日本的姓卻很少有這個意義,姓一個姓的不一定有血緣關系,不是一個姓的倒可能是叔叔、爺爺。

日本人姓多數由兩個漢字組成,少的有一個字的,最多的有九個漢字。如:北、池、岸,田中、鈴木,宇都宮、西園寺,敕使河原,勘解由小路等。因此,為了分清哪些是姓,哪些是名,在正式署名場合,要在姓與名中間留出一個字的空來,如,井上清,要寫成「井上清」,三階堂進,要寫成「三階堂進」,八木下弘,要寫成 「八木下弘」。

據說日本人的姓有十幾萬個,日本人口才一個億多,平均一個姓只有幾百人。最常見的有40多個,其中鈴木、佐藤、田中、山本、渡邊、高橋、小林、中村、伊藤、齋藤占總人口的10%,有1000多萬。

日本姓這么多,但是天皇卻沒有姓。明仁天皇、裕仁天皇誰也叫不出他們的姓來。日本人認為,天皇不是人,是神,神是無姓的。天皇無姓,皇子、皇孫、皇女、皇弟、皇姑自然也是無姓的。一般女子出嫁後要改用夫姓,但是平民嫁到皇家卻仍然用娘家的姓。皇子文仁妻子川島紀子,姓的川島,就是娘家的姓。

日本人姓怪,名也怪,日本男子的名多以郎、夫、雄、男等字結尾,以表示威武、英俊、忠信。而且多有表示排行的標志,長子叫太郎,二子叫次郎、二郎,排在第 11位的就叫餘一郎。也有的把「郎」去掉的,直接是太、一、次、二,用治表示二,用選、藏表示三,用助表示小兒子。長女稱大子,次女稱中子,三女稱三子。小林光一一定是長子,寅次郎一定是次子。過去日本人的男子名多加上「兵衛」、「左衛門」、「右衛門」,這是由軍職變化的名,也有的是為了顯示尚武精神。

日本女子的名多以「子」、「江」、「代」、「枝」結尾,如,川島芳子、大關行江、宇野千代、大原富枝,聽起來優雅、柔和。現在青年女子中,約有90%的人用 「子」命名。按習慣,女子出嫁後要改用夫姓。中野良子嫁給川崎善弘後,改名川崎良子;松崎君代,結婚後就改姓名為栗本君代。現在,越來越多的女子反對夫妻同姓,還成立了「反對夫妻同姓會」,主張婚後仍用自己的姓。

把數字用在姓名中,是日本人姓名的又一特色。有姓一丹、二井、三木、四島一味川的,有姓六角、七條、八馬、九鬼、十石的,還有姓四十五、五十鈴、百元、六百田、千家的,甚至有姓百代、萬歲的。在名中用數字表示排行更是常見的,但也有表示出生時間的。如山本五十六,就是因出生時父親是56歲。

日本是注重禮節的國家,過去,孩子出世要舉行命名儀式,而且規定,在孩子出生後的第14天內舉行,通常以第七天為多,日本人叫這天為「御七夜」,是命名的吉日,命名的當天晚上家中要擺上宴席慶祝一番。

日本小孩子可以在外人面前直接稱呼父母的名,這在大多數國家是不允許的。

要說日本人姓名的怪,那可多著呢。日本人姓名的寫法,通常是先姓後名,譯成西文時,往往改為先名後姓,而且是按照日語原來的讀法以羅馬字拼寫的。自1951年日本政府提出限制人名用生僻漢字以來,日本同姓同名的人越來越多,於是有人主張不用漢字取名,而改用「假名」。

日本人的姓氏不但是數量多,在其讀音,漢字的寫法上也相當的復雜,讀音相同的姓氏,漢字有幾種甚至是十幾種寫法,而相同的漢字也會出現好幾種讀音。例如:ささき就可以讀做以下幾個姓氏——佐佐木,佐前,佐崎,佐佐喜,佐佐貴,陵,雀等等。姓為ことぅ的日本人,用漢字來寫會有以下幾種寫法:後藤,五藤,吳藤,梧藤,梧桐,江藤,牛頭,五島,後島等等。

日本姓復雜得連日本人自己也不知道怎麼讀,聽到名字也弄不清楚漢字如何寫。有調查表明,全日本一天交換的名片高達400萬張,就是說每一秒鍾就有231組人在交換名片。可在日本如果把對方的名字叫錯是非常失禮的事,為了避免弄錯,絕大多數的日本人都在用漢字寫的名字旁邊用假名註明日語的讀音。

日本人還習慣稱姓不稱名。如果有人去找叫「佐藤」的人,多半會有好幾個「佐藤」一起答應。有個笑話是說:如果在日本上下班的高峰朝擁擠的人群內丟一顆手雷,炸死10個人,其中就有9個叫佐藤。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