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鹼平衡學會技術證書
『壹』 大學化學酸鹼平衡題目
^HAc與Ac-;抄NH+與NH3;HF與F-;H3PO4-與H2PO4-;H2S與HS-分別是襲共軛酸鹼對
0.10mol/l甲酸(HCOOH)溶液的PH及其離解度:
HCOOH=HCOO-+H+
Ka=[H+][HCOO-]/[HCOOH],簡略計算[H+]=0.1Ka的平方根=0.1*1.77*10^-4的平方根=1.58*10^-2摩爾/升,PH=1.8
離解度約等於(1.58*10^-2/0.1)*100%=15.8%
『貳』 化學酸鹼平衡問題
請問V是體積把……
強酸強鹼PH常溫和為14,按高中說法,
即兩者中H+與OH-的物質的量濃度相等
那麼誰多(指體積)就顯誰性了,因為其物質的量多
希望能幫到你……
『叄』 關於大學基礎化學酸鹼平衡
如圖
『肆』 化學酸鹼平衡
HAC是弱電解質,存在電離平衡。根據勒夏特列定律,加入NaAc時,NaAc水解生成NaOH和HAc增加了正反應中HAc的量,平衡向右移,氫離子的量增加,PH減小;後由於NaAc為強鹼弱酸鹽,水解後的溶液顯鹼性,PH逐漸增大。
『伍』 在黃驊市華林集團酸鹼平衡公司學習今天入了1萬兩千六,這個行業咋樣啊,誰做過說一下咋樣
華林負責人已被控制。這個行業完了。
『陸』 為什麼說體內酸鹼平衡的穩定是由化學緩沖劑通過呼吸
人體血液的pH所以能經常保持在7.35~7.45,是因為我們體內有完整的調節功能,主要通過四個方面來調節.
(一)緩沖系統 體內有3種緩沖系統,均為弱酸和其鹽的組合:碳酸氫鹽(H2CO3-BH2CO3)、磷酸鹽(NaH2PO4-Na2HPO4)和血紅蛋白、血漿蛋白系統,以第一組最重要.
(二)肺的調節作用 體液緩沖系統最終須依賴肺呼出CO2或腎排出某些酸性物質(固定酸)以維持酸鹼平衡.所以肺功能在調節酸鹼平衡上是很重要的.
(三)腎臟的調節作用 腎臟通過4種方法進行酸鹼平衡的調節.
1.NaHCO3的再吸收 正常情況下,血液中的NaHCO3經腎小球濾出,在腎小管再吸收.NaHCO3的再吸收是通過Na+與H+的交換進行的.腎小管的上皮細胞內,自血液彌散進入的CO2經碳酸酐酶的作用與H2O結合成H2CO3,游離後(H+、HCO-3)產生H+與腎小管中的Na+交換.
2.排泌可滴定酸 尿內的可滴定酸主要為NaH2PO4-Na2HPO4緩沖組合.正常腎臟的遠曲小管有酸化尿的功能,是通過排泌H+與Na2HPO4的Na+交換產生NaH2PO4排出體外來完成.
3.生成和排泌氨 腎遠曲小管細胞能產生氨(NH3),生成的氨彌散到腎小管濾液中與H+結合成NH+4,再與濾液中的酸基結合成酸性銨鹽[NH4Cl,NH4H2PO4,(NH4)2SO4等]排出體外.腎臟通過這個機制來排出強酸基,起了調節血液酸鹼度的作用.銨的排泌率與尿中H+濃度成正比.NH+4與酸基結合成酸性的銨鹽時,濾液中的Na+、K+等離子則被代替,與腎小管中的HCO-3結合成NaHCO3、KHCO3等被回收至血液中.每排泌一個NH3,就帶走濾液中的一個H+,這樣就可以促使小管細胞排泌H+,也就增加了Na+、K+等的回吸收.
4.離子交換和排泌 腎臟遠曲小管同時排泌H+和K+.K+和H+竟向Na+交換,如K+排泌增加,H+的排泌就減少,反之如K+排泌減少,H+排泌就增加,腎臟通過這一交換機制來參與保持體液酸鹼平衡的穩定.
(四)離子交換 除了上述三種調節酸鹼平衡的機制以外,還有通過離子交換這一機制來調節的.HCO-3和Cl-均透過細胞膜自由交換,當HC0-3進入紅細胞量增多時(體內的酸性物質增加時),Cl-即被置換而排出.當HCO-3從紅細胞排出增多時,Cl-就多進入紅細胞與之交換.這樣紅細胞血紅蛋白就可以多攜帶CO2至肺泡排出,多餘的Cl-可通過腎臟排出.其他如Na+、K+、H+等正離子除在腎小管進行交換外,在肌肉、骨骼細胞中亦能根據體內酸、鹼反應的變化而進行交換調節.
體內酸鹼平衡的調節,以體液緩沖系統的反應最迅速,幾乎立即起反應.將強酸、強鹼迅速轉變為弱酸、弱鹼,但只能起短暫的調節作用.肺的調節略緩慢,其反應約較體液緩沖系統慢10~30min.離子交換再慢些,約於2~4h始起作用.腎臟的調節開始最遲,往往需5~6h以後,可是最持久(可達數天),作用亦最強.肺的調節作用亦能維持較長時間.
『柒』 關於化學中的酸鹼平衡
先是第一步完全電離產生0.01mol的H+,再是第二步,我這不好寫,就是很簡單的寫一下電離方程,下面寫上專平衡時的濃度屬(H+為0.01+x,SO42-為x,HSO4-為0.01-x),和K2一起解一個方程,就可以得到結果了,算出的0.01+x即為所要求的H+濃度.
『捌』 《病理生理學》酸鹼平衡紊亂問題
SB是標准情抄況下測的的全血碳酸氫鹽含量,屬於一個正常參考值,AB是實際測的的碳酸氫鹽含量,如果其值大於標准,說明體內碳酸氫根有剩餘,也就是多了,而體內碳酸氫根的主要來源就是二氧化碳了,所以可以說明有二氧化碳滯留,呼酸就是由於原發的二氧化碳分壓增高及pH值下降,也就是呼吸系統疾病造成二氧化碳排除障礙、滯留體內造成。所以可以變現為AB大於SB
『玖』 中華酸鹼平衡與人類健康學會怎麼樣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的基礎是健康,那我們的健康狀況如何?我們怎樣才能擁有健康的身體?
首先我們來看是什麼奪走了本來應該屬於我們的正常壽命,人類疾病譜顯示:在原來,是飢寒交迫、營養不良、戰亂、感染、傳染病等,造成了以前的人們死亡;而現在人類疾病譜上顯示的是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痛風、肥胖等,這些疾病是我們現代人類死亡的最大殺手。這些疾病又叫做慢性病、代謝病、富貴病,原來和現在,在疾病譜上所表現出來的是有了這么大的改變,那現實生活中現在和原來又有哪些改變呢?生活水平變了,環境變了,生活方式變了,這些較之以前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也導致了人類的體液逐漸地酸化,這也是造成各種慢性病和代謝性疾病的根本原因。
世界著名醫學家、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雷翁教授指出:「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天津南開大學李建民教授出版的書<<酸體乃百病之源u——膳食酸鹼平衡指南》也指出:抗酸保命,刻不容緩!
酸性體質指的是體液的酸化。那什麼是體液呢?我們用魚缸和金魚的例子來做個說明,我們知道金魚必須要在清潔的水裡才能健康地生存。如果時間長了不給金魚換水,金魚所生存的環境就會發生變化,水就會變得混濁酸化,而這時金魚就會生病、死亡。我們身體也像是一個大魚缸,組成我們身體最基本的單位——細胞,就像魚缸中的金魚,細胞所生存的環境是人體體液,也就相當於養金魚的水。體液要使酸化了就像是養金魚的水壞掉一樣,我們的細胞就會受到損傷,不能正常發揮它的功能。久而久之,體液酸化更加嚴重的時候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甚至細胞會發生癌變死亡。人體正常體液的ph值是7.35-7.45之間,只有在這個時候,人體才是健康的,而低於這個范圍就叫做酸性體質。
『拾』 目前醫學認可人體酸鹼平衡學說嗎
人體內各種體液必須具有適宜的酸鹼度,這是維持正常生理活動的重要條件之專一。組織細胞屬在代謝過程中不斷產生酸性和鹼性物質;還有一定數量的酸性和鹼性物質隨食特刊入體內。機體可通過一系列的調節作用,最後將多餘的酸性或鹼性物質排出體外,達到酸鹼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