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轉讓所得稅
㈠ 個人獨資企業資產轉讓怎麼交所得稅
1,2009年8月30日以1200萬元轉讓給其他企業之前,應當按照5%—35%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交納個人所得稅。
2,2009年8月30日以1200萬元轉讓給其他企業之後,應當按照20%的財產轉讓所得交納個人所得稅,同時還需要按照5%—35%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交納個人所得稅。
3,具體的所得稅計算過程如下:
(1)2009年8月30日之前:
應納所得稅額=(600000-400000)*25%
=50000
元。
(2)2009年8月30日之後:
應納所得稅額=50000+12000000*20%
=2450000元。
想從運動和飲食兩方面來調控啊
一般是從下面幾點來的:
在運動上,多做些有氧運動,現在正是大夏天,游泳、慢跑。都是很適合夏天的運動項目。在游泳上,最好把時間控制在20至30分鍾的樣子;而在慢跑上,則把時間控制在30到45分鍾的樣子。運動時間太短沒效果,時間太長傷身,還容易長肌肉。
在飲食上,要做到:早上飽,中午好,晚上少(指的是主食,如米飯一類的)。然後在每天的早晚飯前半小時,和一杯卡蒂啤酒酵母粉,在晚上睡覺前,喝一杯紅酒(50g左右)。這樣子的話,不僅對你的減肥,對你控制身形有好處,同時還有美容的功效。
另外
1、不吃零食
2、不吃辛辣
3、晚飯減半,餓了可以吃水果,不要吃油膩和葷菜(這是最重要的環節)
4、早午飯要吃好吃飽
5、按時睡覺
6、平時多敲打大腿外側(從外側胯骨到外側膝蓋)
7、晚9點以後不要再進食
8、清晨空腹一杯淡鹽開水(有清毒潤腸的效果)
身體護理
www.2jianfei.com/50011983.html
㈡ 企業轉讓資產的凈值能否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十六條的規定,企業轉讓資產,該項資產的凈值准予在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權扣除。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七十四條的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十六條所稱資產的凈值和第十九條所稱財產凈值,是指有關資產、財產的計稅基礎減除已經按照規定扣除的折舊、折耗、攤銷、准備金等後的余額。
㈢ 權益性投資資產轉讓所得 和 權益性投資所得有什麼區別
一、獲得收益的對象不一樣:權益性投資資產轉讓所得獲得收益的對象是被轉讓方;權益性投資所得獲得收益的對象是被投資方。
二、企業所得稅來源的確定不一樣:權益性投資資產轉讓所得,按照被投資企業所在地確定;權益性投資所得,按照分配所得的企業所在地確定。
三、獲得收益的持續性不一樣:權益性投資所得對標被投資企業來說可以是持續性所得;權益性投資資產轉讓所得對標被投資企業來說是一次性所得。
(3)資產轉讓所得稅擴展閱讀
權益性投資一般沒有固定的收回期限和固定的投資收益, 投資方只能依法轉讓出資而不能直接從接受投資企業撤資,風險一般較高.企業進行權益性投資,主要考慮接受投資企業的獲利能力,是否能夠獲得較高的回報以及影響控制被投資企業是否有利於本企業的長遠利益。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規定:企業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取得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屬於企業所得稅的應稅收入范圍。企業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額為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後的余額。
《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企業對外投資期間,投資資產的成本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得扣除;未經核定的准備金支出不得稅前扣除。所稱「未經核定的准備金支出」,是指不符合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各項資產減值准備、風險准備等准備金支出。
㈣ 資產整體轉讓是否繳納企業所得稅
答:《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六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三)內項所稱轉讓財容產收入,是指企業轉讓固定資產、生物資產、無形資產、股權、債權等財產取得的收入。 第二十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七)項所稱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是指企業提供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收入。 第二十二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九)項所稱其他收入,是指企業取得的除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一)項至第(八)項規定的收入外的其他收入,包括企業資產溢余收入、逾期未退包裝物押金收入、確實無法償付的應付款項、已作壞賬損失處理後又收回的應收款項、債務重組收入、補貼收入、違約金收入、匯兌收益等。 根據上述規定,企業將全部或者部分實物資產以及債權、債務轉讓讓給其他單位和個人的行為,涉及轉讓財產收入(包括實物資產、股權、債權)、特許權使用費收入、其他收入(包括債務),應計繳企業所得稅。
㈤ 個人財產轉讓所得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財產轉讓所得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是通過以一次轉讓財產收入額(不管分多少次支付,均應合並為一次轉讓財產收入)減去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的方式計算,適用20%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財產轉讓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 應納稅所得額=每次轉讓財產收入額-財產原值-合理費用確定財產原值。
上述財產原值的確定,個人必須提供有關的合法憑證;對未能提供完整、准確的財產原值合法憑證而不能正確計算財產原值的,稅務部門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核定其財產原值或實行核定徵收。
例如房產轉讓,如果納稅人不能准確提供房產原值和有關稅費憑證,無法確定房產原值時,稅務機關可以綜合考慮該項房產的坐落地、建造時間、當地房價、面積等因素,按房產轉讓收入額的一定比例核定徵收個人所得稅。
(5)資產轉讓所得稅擴展閱讀
征稅項目
1、對境內股票轉讓所得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
2、對個人轉讓限售股取得的所得,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徵收個人所得稅。
3、職工個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僅作為分紅依據、不擁有所有權的企業量化資產,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對職工個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擁有所有權的企業量化資產,暫緩徵收個人所得稅;
待個人將股份轉讓時,就其轉讓收入額,減除個人取得該股份時實際支付的費用支出和合理轉讓費用後的余額,按「財產轉讓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4、個人通過招標、競拍或其他方式購置債權以後,通過相關司法或行政程序主張債權而取得的所得,應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
㈥ 企業整體資產轉讓的所得稅如何處理
企業整體資產轉讓原則上應在交易發生時,將其分解為按公允價值銷售全部資產和進行投資兩項經濟業務進行所得稅處理,並按規定計算確認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
如果企業整體資產轉讓交易的接受企業支付的交換額中,除接受企業股權以外的現金、有價證券、其他資產(以下簡稱「非股權支付額」)不高於所支付的股權的票面價值(或股本的帳面價值)20%的,經稅務機關審核確認,轉讓企業可暫不計算確認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
轉讓企業和接受企業不在同一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須報國家稅務總局審核確認。我市地方企業發生整體資產轉讓具審核確定的許可權局轉讓企業與接受企業均是區縣屬個業且在同一區縣內,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審核確認。
轉讓企業與接受企業中有市屬企業或不在同一區縣的,由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後,統一上報市局審核確認。
具體審核確認程序是:由轉讓方企業向主管稅務機關提出書面申請並報送有關資料,屬於主管稅務機關審核確認許可權內的,由主管稅務機關在認真審核的基礎上,正式行文確認;屬於市局審核確認許可權內的,由主管稅務機關簽署意見後,上報市局審核正式行文確認。
(6)資產轉讓所得稅擴展閱讀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清算業務企業所得稅處理若干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60號)第三條規定,企業清算的所得稅處理包括以下內容:
(一)全部資產均應按可變現價值或交易價格,確認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
(二)確認債權清理、債務清償的所得或損失;
(三)改變持續經營核算原則,對預提或待攤性質的費用進行處理;
(四)依法彌補虧損,確定清算所得;
(五)計算並繳納清算所得稅;
(六)確定可向股東分配的剩餘財產、應付股息等。
㈦ 如何繳納個人財產轉讓取得的收入所得稅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第6條規定。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19條規定,財產原值是指:
有價證券,為買人價以及買入時按照規定交納的有關費用;.建築物,為建造費或者購進價格以及其他有關費用;.土地使用權,為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開發土地的費用以及其他有關費用;.機器設備、車船,為購進價格、運輸費、安裝費以及其他有關費用;.其他財產,參照以上方法確定。納稅義務人未提供完整、准確的財產原值憑證。不能正確計算財產原值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其財產原值。合理費用,是指賣出財產時按照規定支付的有關費用。
納稅人轉讓財產取得的收入應繳納的稅款,按上述應納稅所得額乘以20%稅率計算。
㈧ 財產轉讓所得稅應該如何計算
根據個人所得稅有關規定,財產轉讓所得,是指個人轉讓有價證券、股權、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不動產、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
需要提醒的是,財產轉讓所得,按照一次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此外,財產轉讓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51個稅問答」,具體的財產轉讓所得(含股權轉讓所得)個稅計算公式如下: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財產原值-合理費用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20%)
更多稅務問題,請移步「51個稅問答」小程序——
【重要提醒】
一、財產轉讓所得中減除的「合理費用」范圍
合理費用,是指賣出財產時按照規定支付的有關稅費。
具體的合理費用是指:納稅人按照規定實際支付的住房裝修費用、住房貸款利息、手續費、公證費等費用。
1、支付的住房裝修費用。納稅人能提供實際支付裝修費用的稅務統一發票,並且發票上所列付款人姓名與轉讓房屋產權人一致的,經稅務機關審核,其轉讓的住房在轉讓前實際發生的裝修費用,可在以下規定比例內扣除:
(1)已購公有住房、經濟適用房:最高扣除限額為房屋原值的15%;
(2)商品房及其他住房:最高扣除限額為房屋原值的10%。納稅人原購房為裝修房,即合同註明房價款中含有裝修費(鋪裝了地板,裝配了潔具、廚具等)的,不得再重復扣除裝修費用。
2、支付的住房貸款利息。納稅人出售以按揭貸款方式購置的住房的,其向貸款銀行實際支付的住房貸款利息,憑貸款銀行出具的有效證明據實扣除。
3、納稅人按照有關規定實際支付的手續費、公證費等,憑有關部門出具的有效證明據實扣除。
凡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在計算繳納轉讓住房所得個人所得稅時不得扣除裝修費用:
1、納稅人提供的裝修費用憑證不是有效發票的;
2、發票上註明的付款人姓名與房屋產權人或產權共有人的姓名不一致的;
3、發票由建材市場、批發市場管理機構開具,且未附所購商品清單的。
二、財產轉讓所得中減除的「財產原值」計算
按照下列方法確定:
(一)有價證券,為買入價以及買入時按照規定交納的有關費用;
(二)建築物,為建造費或者購進價格以及其他有關費用;
(三)土地使用權,為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開發土地的費用以及其他有關費用;
(四)機器設備、車船,為購進價格、運輸費、安裝費以及其他有關費用。
其他財產,參照上述規定的方法確定財產原值。納稅人未提供完整、准確的財產原值憑證,不能按照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方法確定財產原值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財產原值。
㈨ 企業資產轉讓要交什麼稅
公司資企業轉讓要交以下稅務:增值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印花稅、土地增值稅等。
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清算業務企業所得稅處理若干問題的通知》:
二、下列企業應進行清算的所得稅處理:
(一)按《公司法》、《企業破產法》等規定需要進行清算的企業;
(二)企業重組中需要按清算處理的企業。
三、企業清算的所得稅處理包括以下內容:
(一)全部資產均應按可變現價值或交易價格,確認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
(二)確認債權清理、債務清償的所得或損失;
(三)改變持續經營核算原則,對預提或待攤性質的費用進行處理;
(四)依法彌補虧損,確定清算所得;
(五)計算並繳納清算所得稅;
(六)確定可向股東分配的剩餘財產、應付股息等。
四、企業的全部資產可變現價值或交易價格,減除資產的計稅基礎、清算費用、相關稅費,加上債務清償損益等後的余額,為清算所得。 企業應將整個清算期作為一個獨立的納稅年度計算清算所得。
(9)資產轉讓所得稅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第十一條企業所得稅法第五十五條所稱清算所得,是指企業的全部資產可變現價值或者交易價格減除資產凈值、清算費用以及相關稅費等後的余額。
投資方企業從被清算企業分得的剩餘資產,其中相當於從被清算企業累計未分配利潤和累計盈餘公積中應當分得的部分,應當確認為股息所得;剩餘資產減除上述股息所得後的余額,超過或者低於投資成本的部分,應當確認為投資資產轉讓所得或者損失。
第九條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均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不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經在當期收付,均不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本條例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條企業所得稅法第五條所稱虧損,是指企業依照企業所得稅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將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和各項扣除後小於零的數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