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注冊證書 » 愛新覺羅起名

愛新覺羅起名

發布時間: 2020-12-30 00:28:03

㈠ 正名廬據說是北京最有名的起名字的地方具說有30多年的起名歷史了起的名字,都很好聽。是嗎

正名廬於公元1992年10月12日成立,11月28日正式營業,並成為北京市首家專業起名服務機構(
詳見1993年2月版北京晚報)。廬主為清康熙十四子胤禎(允禵)嫡孫,愛新覺羅·燾純。開業時,溥
儀義子愛新覺羅·毓喦先生親題匾額相贈。
正名廬專起人名,公司名,品牌名,園林建築名,兼營代撰楹聯,編擬各類碑文,祭文等。
十五年來,正名廬弘揚國粹,服務國民,並自創體系,凝煉出意蘊、美學、四聲、吉象的正名原
則。正如燾純先生在自撰聯中所說的那樣:「播吉祥於宇宙,沁蘭芷之芬芳」(此對聯由書法家郭金
銘先生書寫)。
當然也有人說正名廬不怎麼樣,現在1098元了。一分鍾想都沒想就畫幾個名字忽悠人的,好多人都在那裡起名上當的,那條胡同有一家正名源起名挺不錯的,是按孩子八字起的命理缺什麼補什麼,相當專業的。

總之這種問題還是自己拿主意。

㈡ 姓愛新覺羅起什麼名字好聽

那可抄不一定啊,滿族襲的姓與屬於哪個旗沒關系。我家也有在正黃的,也有在鑲藍、鑲黃的。愛新覺羅家有在正黃的也有在其他七個旗的,這個並不固定。

正黃旗內有400多個姓呢,未必都是愛新覺羅家。

我一個朋友也是滿族依姓,但 他家是扎拉里氏,姓依的未必都是愛新覺羅。沈陽滿堂鄉的滿族依姓是拜依爾氏,平羅鎮的滿族依姓是依爾根覺羅氏,都不是一個家族。

在網上查的那個不一頂准啊

要想查找清楚,那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還是去問爺爺老家以前是沈陽什麼地方的? 如果是村裡的?這個村子今天還在不在?沈陽老家還有沒有爺爺那一代的其他親戚,遠親也行,只要是姓依的。

知道具體地方以後,再就是尋找機會回一趟沈陽親自去老家尋訪同姓同宗的老一代人,也許能夠問出來,或者找到家譜。

如果老家真的沒人知道了,那麼就去遼寧省圖書館,或者遼寧省檔案館看能否找到正黃旗依姓家譜,或者查到清代沈陽周邊八旗駐防檔案在檔案里再去搜索有關你家的信息。

再就是到遼寧省委民族研究所尋訪有關專家。

.

㈢ 愛新覺羅男孩起名字,字要好看的

愛新覺羅是滿人的姓氏
可以
愛新覺羅·費坤
愛新覺羅·玄奕
愛新覺羅·芪乞
你覺得這樣風格行不行,可以的話望採納,繼續加

㈣ 北京前門有愛新覺羅的後代取名字嗎

沒有,在交道口附近,正名廬,愛新覺羅*壽純

㈤ 「愛新覺羅」起名

我叫愛新覺羅.奇里!
你的問題我幫不上你!

㈥ 有皇帝愛新覺羅家族從第一位到做後一位的名字。

清朝十二個皇帝分別是:努爾哈赤(天命)、皇太極(天聰)、福臨(順治)、玄燁(康熙)、胤禛(雍正)、弘歷(乾隆、永琰,後改顒琰(嘉慶)、綿寧,後改旻寧(道光)、奕詝(咸豐)、載淳(同治)、載湉(光緒)、溥儀(宣統)。

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建國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1636年(明崇禎九年,清崇德元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大清 ,史稱清朝;亦稱為大清國、清國。

近代以後在與西方交往中,還短暫的以中華大清國來簽訂不平定條約,此後大清國和中國兩詞混用,逐步使中國這一稱呼替代了大清國。辛亥革命後以及民國期間對其稱呼多為前清。

(6)愛新覺羅起名擴展閱讀:

愛新覺羅姓氏:

愛新覺羅,羅馬字轉寫為Aisin Gioro(穆麟德式轉寫),歷史上清朝皇室姓氏,因此,愛新覺羅姓也變得無比尊貴。其實,在滿族的姓氏中,愛新覺羅只是個小姓。

滿族的八大姓為佟佳氏、瓜爾佳氏、馬佳氏、索綽絡氏、赫舍里氏、富察氏、那拉氏和鈕祜祿氏,根本沒有愛新覺羅。「愛新」是滿語「黃金」的意思。作為姓氏,發源地在寧古塔舊城東門外三里。「愛新覺羅」這個姓氏是根據遠祖部族支系遠近劃分的。意思即為愛新部族遠支。

16世紀80年代,愛新覺羅氏還只是一個人數很少的家族,包括努爾哈赤的六祖以及他們22個兒子所組成的家庭。自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起,到末代皇帝溥儀清朝滅亡止,後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經歷了11代12位皇帝。

在這近3個世紀中,後金、清朝的皇帝,擁有眾多的後妃,他們的子孫也擁有遠超過常人妻室的妃妾,加上中國崇尚多子多孫的古老傳統習俗,因而愛新覺羅家族子孫繁衍十分迅速。現如今,姓愛新覺羅的人已經高達30~40萬。

當今滿清皇室後裔有的對皇族後裔的身份避而不談,例如大書法家啟功,也有的人對皇族後裔的身份為榮,例如女畫家愛新覺羅·毓崌。

㈦ 乾隆給自己兒子取名,都帶有「永」字,唯獨嘉慶沒有

在中國古代,避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避諱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比如兒子要避老子的諱,臣民要避皇帝的諱,甚至連神仙也免不了要避諱,因為永是一個常用字,如果全國人民都要避諱的話,是特別麻煩的一個事兒,而且容易出錯,一不小心犯了諱,可是要殺頭的。顒是個生僻字,很少用到,避諱起來就方便多了,皇帝為了造福全國人民,就把自己名字改了吧。所以嘉慶沒有永字。

因為乾隆認為他的兒子的名字里都有一個同樣的字。如果給十五阿哥也起這樣的一個名字的話其他的阿哥們不是都要因為他而改名字了,這樣的話就會很麻煩。於是乾隆皇帝就給五阿哥起了一個不太常見的字,這里我們有看出乾隆皇帝的精明。

㈧ 清朝 愛新覺羅家族裡的所有格格和所有阿哥的名字給我好嗎

愛新覺羅:
皇太極
胤禛
以下是康熙的兒子們,注意,他們的名字原本第一個字是胤,在雍正登位後,全改為 允
大阿哥允祀
二阿哥允礽
三阿哥允祉
四阿哥胤禛
五阿哥允祺
七阿哥允佑
八阿哥允禩
九阿哥允禟
十阿哥允鋨
十二阿哥允祹
十三阿哥允祥
十四阿哥允提
十五阿哥允禊
十六阿哥允祿
十七阿哥允禮
十八阿哥允祠
十九阿哥允禰
二十阿哥允禱
二十一阿哥允禧
二十二阿哥允祧
二十三阿哥允禎
二十四阿哥允禳
胤褆...........真郡王
胤礽...........皇太子、理密親王
胤祉...........誠隱郡王
胤禔...........世宗(雍正)
胤祺...........恆溫親王
胤右...........淳度親王....................礻旁,拼音打字挑選太累了,下同
胤禩...........廉親王(阿其那)
胤唐...........貝子(塞思黑)
胤我...........敦親王
胤陶...........履懿親王
胤祥...........怡賢親王
胤題...........恂勤郡王
胤禺...........愉恪郡王
胤祿...........庄恪親王
胤禮...........果毅親王
胤韋...........簡泰貝勒
胤禧...........慎靖郡王
胤古...........恭勤貝勒
胤祁...........誠貝勒
胤袐...........誠恪親王

皇長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張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倫榮憲公主,母榮妃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殤,時年五歲。母庶妃張氏。
皇五女,和碩端靜公主,母貴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倫恪靖公主,母貴人郭絡羅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殤。母德妃烏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閏六月殤。母皇貴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倫溫憲公主,母德妃烏雅氏。
皇十女,固倫純愨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殤。母溫僖貴妃鈕祜祿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閏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時年十二歲。母德妃烏雅氏。
皇十三女,和碩溫恪公主,母敬嬪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碩愨靖公主,母貴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碩敦恪公主,母敬嬪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殤,時年十三歲。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劉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殤。母和嬪瓜爾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殤,時年三歲。母襄嬪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殤。母庶妃鈕祜祿氏。
養女,固倫純禧公主,聖祖弟恭親王常寧長女,母庶福晉晉氏。
(滿清入關後公主的名字就全部湮沒失傳了(入關前有十幾位留下了名字),根本不肯能知道她們的名字。況且愛新覺羅家同樣的重男輕女,不會有女孩子的排輩的。如果你是想知道歷史的真相,那就不用費力氣了,因為這方面沒有一字一句的記載;如果你只是為了寫東西或是YY之類,大可以自己杜撰一個,相信沒有人能反駁的。)

據《清史稿》記載,雍正共有十個兒子 世宗十子:孝敬憲皇後生端親王弘暉, 孝聖憲皇後生高宗, 純懿皇貴妃耿佳氏生和恭親王弘晝 敦肅皇貴妃年佳氏生福宜、懷親王福惠、福沛 謙妃劉氏生果恭郡王弘適 齊妃李氏生弘昀、弘時、弘昐 弘適出為果毅親王允禮後。弘昀、弘昐、福宜、福沛皆殤,無封。弘時雍正五年以放縱不謹,削宗籍,無封。 端親王弘暉,世宗第一子。八歲殤。高宗即位,追封親王,謚曰端。 和恭親王弘晝,世宗第五子。雍正十一年,封和親王。十三年,設辦理苗疆事務處,命高宗與弘晝領其事。乾隆間,預議政。弘晝少驕抗,上每優容之。嘗監試八旗子弟於正大光明殿,日晡,弘晝請上退食,上未許。弘晝遽曰:「上疑吾買囑士子耶?」明日,弘晝入謝,上曰:「使昨答一語,汝齏粉矣!」待之如初。性復奢侈,世宗雍邸舊貲,上悉以賜之,故富於他王。好言喪禮,言:「人無百年不死者,奚諱為?」嘗手訂喪儀,坐庭際,使家人祭奠哀泣,岸然飲啖以為樂。作明器象鼎彝盤盂,置幾榻側。三十年,薨,予謚。子永璧,襲。三十七年,薨,謚曰勤。子綿倫,襲郡王。三十九年,薨,謚曰謹。弟綿循,襲。嘉慶二十二年,薨,謚曰恪。子奕亨,襲貝勒。卒,子載容,襲貝子。同治中,加貝勒銜。卒,謚敏恪。子溥廉,襲鎮國公。 懷親王福惠,世宗第七子。八歲殤。高宗即位,追封親王,謚曰懷。

以下是乾隆帝的兒子們

愛新覺羅·永璜,長子,定安親王。母哲憫皇貴妃富察氏(時為寶親王側妃)
愛新覺羅·永璉,次子,端慧太子。母孝賢純皇後富察氏(時為寶親王嫡妃)
愛新覺羅·永璋,三子,循郡王。母寶親王側妃蘇佳氏。
愛新覺羅·永珹,四子,履端親王,出為履懿親王愛新覺羅允祹後。母嘉嬪金佳氏。
愛新覺羅·永琪,五子,榮純親王。母愉貴人珂里葉特氏。
愛新覺羅·永瑢,六子,質庄親王,出為慎靖郡王愛新覺羅允禧後。母純妃蘇佳氏。
愛新覺羅·永琮,七子,哲親王。母孝賢純皇後富察氏
愛新覺羅·永璇,八子,儀慎親王。母嘉妃金佳氏。
愛新覺羅·永瑜,第九子,早殤。母嘉妃金佳氏。
愛新覺羅·永玥,第十子,早殤。母舒妃葉赫那拉氏。
愛新覺羅·永瑆,十一子,成哲親王。母嘉貴妃金佳氏。
愛新覺羅·永璂,十二子,貝勒。母繼皇後烏喇那拉氏。
愛新覺羅·永璟,早殤。母繼皇後烏喇那拉氏。
愛新覺羅·永璐,早殤。母令貴妃魏佳氏。
愛新覺羅·顒琰,十五子,清仁宗,嘉慶帝。母孝儀純皇後魏佳氏。
未 命 名,第十六子,早殤。母孝儀純皇後魏佳氏。
愛新覺羅·永璘,十七子,慶僖親王。母孝儀純皇後魏佳氏。

以下是嘉慶的兒子、女兒們:

皇長子穆郡王,母和裕皇貴妃劉佳氏,時為藩邸福晉。未命名,嘉慶二十五年(1820)八月追封 皇二子愛新覺羅·旻寧,道光帝,母孝淑睿皇後喜塔臘氏 皇三子愛新覺羅·綿愷,敦恪親王,母孝和睿皇後鈕祜祿氏,時為皇子側福晉。 皇四子愛新覺羅·綿忻,端懷親王,母孝和睿皇後鈕祜祿氏,時為皇後。 皇五子愛新覺羅·綿愉,惠端親王,母恭順皇貴妃鈕祜祿氏,時為如妃。
皇女
皇長女(1780.4.11—l783.11.1),母簡嬪關佳氏,時為藩邸格格。乾隆四十五年(1780)四月十一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十一月初一卒,年僅4歲,未封,無名。 皇次女(1780.4.30一1783.8.10),母孝淑睿皇後喜塔臘氏,時為皇子嫡福晉。乾隆四十五年(1780)四月三十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八月初十卒,年僅4歲,未封,無名。 皇三女(1781.12.1一1811.3.12),莊敬和碩公主,母和裕皇貴妃劉佳氏,時為藩邸福晉。乾隆四十六年(1781)十二月十七生,嘉慶六年(1801)十一月嫁與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持氏索特納木多布濟,封莊敬和碩公主,嘉慶十六年(1811)三月十二卒,時年31歲,葬於北京海淀區復興門外公主墳東側。索特納木多布濟,系科爾沁郡王齊默持多爾濟之孫,乾隆四十八年襲父爵,封為郡王,嘉慶四年(1799)正月命於御前行走,娶公主後薦授御前大臣,嘉慶二十五年(1820)受顧命,道光五年七月初十卒,晉贈親王,無嗣,以從子僧格林沁為嗣。 皇四女(1784.9.7一1811.5.7),庄靜固倫公主,母孝淑睿皇後喜塔臘氏,時為皇子嫡福晉。乾隆四十九年(1784)九月初七生,嘉慶七年(1802)封庄靜固倫公主,是年十一月嫁給蒙古族博爾濟吉持氏瑪尼巴達喇,嘉慶十六年(1811)五月初七卒,時年28歲,葬於北京海淀區復興門外公主墳西側。瑪尼巴達喇,嘉慶四年(1799)襲封土默特貝子,歷任前鋒統領,蒙古都統,道光五年(1825)授御前大臣,道光八年(1828)加郡王銜,道光十一年(1831)封貝勒,道光十二年(1832)十一月初九卒。 皇五女(1786.11.11—1795),慧安和碩公主,母遜嬪沈佳氏,時為藩邸格格。乾隆五十一年(1786)十一月十一生,乾隆六十年(1795)五月卒,年僅10歲,嘉慶二十三年(1818)三月追封為慧安和碩公主,嘉慶八年(1803年)十月,葬於西陵境內的張各庄公主園寢。 皇六女(1789.6.12—1790),母華妃侯佳氏,時為皇子側福晉。乾隆五十四年(1789)六月十二生,乾隆五十五年(1790)殤,未封,無名。 皇七女(1793.6.26—1795),母孝和睿皇後鈕枯祿氏,時為皇子側福晉。乾隆五十八年(1793)六月二十六日生,乾隆六十年(1795)六月殤,年僅3歲,未封,無名。 皇八女(1805.2.8一l805.11),母恭順皇貴妃鈕枯祿氏,時為如貴人。嘉慶十年(1805)二月八日生,十一月即殤,未封,無名。 皇九女(1811.1.25一1815.5),慧愍固倫公主,母恭順皇貴妃鈕枯祿氏,時為如嬪。嘉慶十六年(1811)正月二十五生,嘉慶二十年五月殤,年僅5歲,嘉慶二十年(1820)五月追封為慧愍固倫公主,嘉慶二十年(1815年)九月,葬於西陵境內的張各庄公主園寢。

以下是道光的女兒兒子們


皇長女:端憫固倫公主(1813—1819)。生於嘉慶十八年(1813)七月初三日,母為繼妃佟佳氏,即孝慎成皇後。嘉慶二十四年(1819)十月二十日瘍,時年7歲。追封為郡主,葬許家峪園寢。嘉慶二十五年(1820)九月追封為端憫固倫公主。 皇次女:生於道光五年(1825)正月十三日,母為祥嬪鈕祜祿氏。七月十四日即殤,未命名,無封。 皇三女:端順固倫公主(1825—1835)。生於道光五年(1825)二月二十日,母為全妃鈕祜祿氏,即孝全成皇後。道光十五年(1835)十一月初八日殤,年11歲。追封為端順固倫公主。葬陳家門園寢。 皇四女:壽安固倫公主(1826一1860)。生於道光六年(1826)四月初六日,母為孝全成皇後,時為全貴妃。道光二十一年(1841)16歲,指配德穆楚克札布,不久封為壽安固倫公主。十月初三日下嫁。咸豐十年(1860)閏三月初三日卒,年35歲。葬京師郊外園寢。同治元年(1862)三月德穆楚克札布請移葬藩部,不許。 額駙德穆楚克札布(?一1865),奈曼部郡王阿完都瓦第札布之子。道光二十三年(1843)三月賜用紫韁。道光二十八年(1848)九月襲封奈曼部札薩克郡王。道光三十年(1850)十一月授御前大臣。咸豐元年(1851)三月賜用黃韁,十月授蒙古都統。咸豐十年(1860)賜用親王補服。同治四年(1865)正月乞病歸藩,六月卒。晉贍親王,賜祭葬如親王例。 皇五女:壽臧和碩公主(1829—1856)。生於道光九年(1829)十月十九日,母為祥妃鈕祜祿氏。道光二十一年(1841)封為壽臧和碩公主。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14歲,指配恩祟,道光十二月初三日下嫁。咸豐六年(1856)七月初九日卒,年28歲。 額駙恩崇(?一1864),初名恩醇。咸豐七年(1857)正月薦授滿洲副都統,尋兼內務府總管。咸豐十一年(1861)避穆宗載淳諱改為恩祟。同治元年(1862)四月免去內務府總管職。同治二年(1863)五月署漢軍副都統。同治三年(1864)再兼署內務府總管,不久即卒。無嗣,以從子為嗣。 皇六女:壽恩固倫公主(1830—1859)。生於道光十年(1830)十二月初七日,母為孝靜成皇後博爾濟吉持氏,時為靜妃。同治二十四年(1844)二月封為壽恩固倫公主。指配景壽。道光二十五年(1845)四月下嫁。咸豐九年(18E9)四月十三日卒,年30歲。 額駙景壽(?一1889),富察氏,一等公工部尚書博啟圖之子。道光二十四年(1844)賜頭品頂戴,在上書房讀書。後襲封一等誠嘉毅勇公。咸豐五年(1855)七月薦授蒙古都統。咸豐六年(1856)正月授御前大臣,賜用紫韁,尋授領侍衛內大臣。咸豐十年(1860)八月扈駕熱河。咸豐十一年(1861)七月與怡親王載垣等為贊襄政務大臣之一,十月削職,仍留公爵及額駙品級。同治元年(1862)二月任蒙古都統,三月授徹前大臣。同治三年(1864)七月仍賜紫韁,十月授領侍衛內大臣。十三年(1874) 十二月命管神機營事務。光緒十五年(1889)六月去世。謚端勤。 皇七女(1840——1844):生於道光二十年(1840)七月初二日,母為彤貴妃舒穆魯氏。道光二十四年(1844)十二月二十日殤,時年5歲。未命名,無封。 皇八女:壽禧和碩公主(1841—1866)。生於道光二十一年(1841)十一月二十六日,母為彤貴妃舒穆魯氏。咸豐五年(1855)十一月封為壽禧和碩公主,指配札拉豐阿。同治二年(1863)十月下嫁。同治五年(1866)八月初二日卒,年26歲。 額駙扎拉豐阿(?一1898),鈕祜祿氏。父熙拉布,官至副都統。扎拉豐阿初名瑞林,指婚後賜改今名,字鶴汀。初充御前侍衛,同治十二年(1873)正月授漢軍副都統、薦官至護軍統領。光緒十四年(1888)十一月累遷都統,管神機營事務。光緒十五年(1889)正月賜朝馬,十月賜用紫韁。光緒二十年(1894)正月賜用固倫額駙補服。光緒二十四年(1898)五月卒。 皇九女:壽庄固倫公主(1842——1884)。生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二月十三日,母為庄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妃。咸豐五年(1855)十一月封為壽庄和碩公主,指配德徽。同治二年(1863)十一月下嫁。同治四年(1865)正月德徽卒。光緒七年(1881)十月晉封為壽庄固倫公主。光緒十年(1884)二月十四日去世,年43歲。 額駙德徽(?—1865),博羅持氏,父裕恆,世襲誠勇公。德徽曾授散秩大臣。卒,無子,以從子為嗣。 皇十女(1844—1845):生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三月十七日,母為彤貴妃舒穆魯氏。次年正月二十日殤,無名無封。

皇長子 愛新覺羅·奕緯 隱志郡王 母和妃那拉氏,時為旻寧藩邸使女。生於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年)四月二十一日。嘉慶二十四年正月,嘉慶帝封其為多羅貝勒,道光帝登基後降居皇子位。道光十一年四月卒,享年25歲,謚「隱志」。咸豐即位後,又追封多羅郡王。 皇次子愛新覺羅·奕綱 順和郡王 母孝靜成皇後博爾濟吉特氏,時為靜嬪。生於道光六年十月二十三,次年二月即殤。 皇三子 愛新覺羅·奕繼 慧質郡王 母孝靜成皇後博爾濟吉特氏,時為靜妃。生於道光九年十一月初七,同年十二月即殤。 皇四子愛新覺羅·奕詝 咸豐帝 母孝全成皇後鈕祜祿氏,時為全貴妃。生於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卒於咸豐十一年。不予贅述。 皇五子愛新覺羅·奕誴 過繼給惇恪親王綿愷,為惇勤親王,母祥妃鈕祜祿氏,道光十一年(1831)六月十五生,道光二十六年(1846)正月過繼敦恪親王綿愷為嗣,降襲為多羅敦恪郡王,咸豐十年(1860)正月晉封和碩敦恪親王,光緒十五年(1889)正月十九卒,年59歲,卒後謚「勤」。 皇六子愛新覺羅·奕䜣 恭忠親王 母孝靜成皇後博爾濟吉特,時為靜妃。生於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文宗繼位奉宣宗遺照封奕為恭親王。光緒二十年任總理衙門大臣,並總理海軍,會辦軍務,內廷行走。光緒二十四年四月初十薨,年66歲,謚曰「忠」。 皇七子 愛新覺羅·奕譞 醇賢親王 母庄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貴人。文宗即為封醇郡王,年十歲。同治十一年晉封親王。次子為光緒皇帝。光緒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卒,年52,謚「賢」。 皇八子 愛新覺羅·奕詥 鍾端郡王母庄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妃。生於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正月二十六日。道光三十年(公元 1850年)正月咸豐帝即位,封為多羅鍾郡王。卒於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十一月初四,年25歲,謚「端」。無子,以恭忠親王奕子載瀅為後,襲貝勒。坐事奪爵歸宗。又以醇賢親王奕譞子載濤為後,襲貝勒,加郡王銜。 皇九子 愛新覺羅·奕譓 孚敬郡王 母庄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妃。生於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十月十六日。文宗即位,封孚郡王。穆宗即位,命免宴見叩拜、奏事書名。同治三年,分府,仍在內廷行走,命管樂部。十一年,授內大臣,加親王銜。德宗即位,復命免宴見叩拜、奏事書名。光緒三年二月,薨,謚曰「敬」。無子,以愉恪郡王允禑四世孫奕棟子載沛為後,襲貝勒。卒,又以奕瞻子載澍為後,襲貝勒,坐事奪爵歸宗;又以貝勒載瀛子溥伒為後,封貝子。

以下是順治的兒女們(不好意思,前面漏了)

兒子(共8個有記載)
皇長子愛新覺羅牛鈕
皇次子愛新覺羅福全
皇三子愛新覺羅玄燁/順治十八年立為皇太子,即康熙皇帝
皇四子榮親王(順治十四年立為皇太子,但未取名,不久即逝)
皇五子愛新覺羅常寧
皇六子愛新覺羅奇綬
皇七子愛新覺羅隆禧
皇八子愛新覺羅永干

女兒(6個)
皇長女(1652~),順治九年三月十五生,母庶妃陳氏,順治十年十月殤
皇二女和碩恭愨長公主,母庶妃楊氏
皇三女(~1658),順治十年十二月十三生,母庶妃巴氏,順治十五年三月殤
皇四女(1654~1661),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二生,母庶妃烏蘇氏,順治十八年三月殤
皇五女(1654~1660),順治十一年十二月二十生,母庶妃王氏,順治十七年十二月殤
皇六女(1657~1661),順治十四年十月初六生,母庶妃那拉氏,順治十八年二月殤
養女(3個)
和碩和順公主,承澤親王碩塞女。
和碩柔嘉公主,安郡王岳樂女。
固倫端敏公主,簡親王濟度女。

㈨ 清朝皇室取名是怎麼排輩份的

愛新覺羅氏統治中原初期,子孫並未按照輩分命名,康熙年一採用「胤」字,其中康熙帝之子雍正的名字為胤禛,孫輩用「弘」,曾孫輩用「永」。

康熙六十年時,康熙曾就愛新覺羅的這個姓與乾隆有過對話。

康熙:「你知道愛新覺羅的意思嗎?」

乾隆:「是金子的意思。「

康熙:「那你覺得這世上最寶貴的是金子嗎?「

乾隆:「不是,仁義為最寶貴。」

乾隆時,又根據他作的一首詩,定了後人用「綿」、「奕」、「載」。道光時定了「溥」、「毓」、「恆」、「啟」,咸豐時定「燾」、「闓」、「增」、「旗」。1938年修續愛新覺羅氏宗譜的同時,溥儀又添了12個字,「敬志開瑞,錫英源盛,正兆懋祥」。

清朝皇族兄弟在避諱上亦沒有劃一方法。胤禛登基後,其兄弟則改名為「允」字輩,但其子乾隆帝弘歷即位後,並不要求兄弟避諱。當乾隆傳位予永琰後,為免其他人要改名,反而將永琰改名為顒琰。道光帝綿寧繼位後也把自己名字改為旻寧。

家族龐大,為了細分,由嘉慶開始,又規定同輩同一世系第二個字的部首要相同。例如咸豐帝叫奕詝,有同父異母兄弟奕䜣、奕誴、奕譞等,他們的名字的第二個字都是「言」部。慶親王奕劻,因其出生時已不屬於近支,則自取偏旁。

(9)愛新覺羅起名擴展閱讀:

愛新覺羅,羅馬字轉寫為Aisin Gioro(穆麟德式轉寫),歷史上清朝皇室姓氏,因此,愛新覺羅姓也變得無比尊貴。其實,在滿族的姓氏中,愛新覺羅只是個小姓。滿族的八大姓為佟佳氏、瓜爾佳氏、馬佳氏、索綽絡氏、赫舍里氏、富察氏、那拉氏和鈕祜祿氏,根本沒有愛新覺羅。

「愛新」是滿語「黃金」的意思。作為姓氏,發源地在寧古塔舊城東門外三里。「愛新覺羅」這個姓氏是根據遠祖部族支系遠近劃分的。意思即為愛新部族遠支。

16世紀80年代,愛新覺羅氏還只是一個人數很少的家族,包括努爾哈赤的六祖以及他們22個兒子所組成的家庭。自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起,到末代皇帝溥儀清朝滅亡止,後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經歷了11代12位皇帝。

在這近3個世紀中,後金、清朝的皇帝,擁有眾多的王妃皇後,他們的子孫也擁有遠超過常人妻室與妃妾,加上中國崇尚多子多孫的古老傳統習俗,因而愛新覺羅家族子孫繁衍十分迅速。

㈩ 誰有在東城區府學胡同起名的愛新覺羅老先生聯系方式謝謝

「東城區府學胡同起名的愛新覺羅老先生」,你知道他叫什麼名字嗎?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