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注冊證書 » 阿修羅起名

阿修羅起名

發布時間: 2021-01-01 03:17:12

㈠ 為何起名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這名詞出於佛經。許多大乘佛經敘述佛向諸菩薩、比丘等說法時,常有天
龍八部參與聽法。如《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
」。「非人」,包括八種神道怪物,因為以「天」及「龍」為首,所以稱為《天龍八部》。
八部羅,七歸那羅,八摩聽羅迦。
「天」是指天神。在佛教中,天神的地位並非至高無上,只不過比人能享受到到更大、
更長久的福報而已。佛教認為一切事物無常,天神的壽命終了之後,也是要死的。天神臨死
之前有五種征狀:衣裳垢膩、頭上花萎、身體臭穢、腋下汗出、不樂本座(第五個征狀或說
是「玉子離散」),這就是所謂「天人五衰」,是天神最大的悲哀。帝釋是眾天神的領袖。
「龍」是指神。佛經中的龍,和我國的傳說中的龍大致差不多,不過沒有腳,有的大蟒
蛇也稱為龍。事實上,中國人對龍和龍王的觀念,主要是從佛經中來的。佛經中有五龍五、
七龍王、八龍王等等名稱,古印度人對龍很是尊敬,認為水中主物以龍的力氣最大,因此對
德行崇高的人尊稱為「龍象」,如「西來龍象」,那是指從西方來的高僧。古印度人以為下
雨是龍從天海中取水而灑下人間。中國人也接受這種說法,歷本上註明幾龍取水,表示今年
雨量的多寡。龍王之中,有一位叫做沙竭羅龍王,他和幼女八歲時到釋迦反牟尼所說法的靈
鷲山前,轉為男身,現佛之相。她成佛之時,為天龍八部所見。
「夜叉」是佛經中的一種鬼神,有「夜叉八大將」、「十六大夜叉將」等名詞。「夜叉
」的本義是能吃鬼的神,又有敏捷、勇健、輕靈、秘密等意思。《維摩經》註:「什曰:『
夜叉有三種:一、在地,二、在空虛,三、天夜叉也。』」現在我們說到「夜叉」都是指惡
鬼。但在佛經中,有很多夜叉是好的,夜叉八大將的任務是「維護眾生界」。
「乾達婆」是一種不吃酒肉、只尋香氣作為滋養的神,是服侍帝釋的樂神之一,身上發
出濃冽的香氣,「乾達婆」在梵語中又是「變幻莫測」的意思,魔術師也叫「乾達婆」,海
市蜃樓叫做「乾達婆城」。香氣和音樂都是縹緲隱約,難以捉摸。
「阿修羅」這種神道非常特別,男的極醜陋,而女的極美麗。阿修羅王常常率部和帝釋
戰斗,因為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好食物,帝釋有美食而無美女,互相妒忌搶奪,每有惡戰,
總是打得天翻地覆。我們常稱慘遭轟炸、屍橫遍地的大戰場為「修羅場」,就是由此而來。
大戰的結果,阿修羅王往打敗,有一次他大敗之後,上天下地,無處可逃於是化身潛入藕的
絲孔之中。阿修羅王性子暴躁、執拗而善妒。釋迦牟尼說法,說「四念處」,阿修羅王也說
法,說「五念處」;釋迦牟尼說法「三十七道品」,阿修羅王偏又多一品,「說三十八道品
」。佛經中的神話故事大都是譬喻。阿修羅王權力很大,能力很大,就是愛搞「老子不信邪
」、「天下大亂,越亂越好」的事,阿修羅又疑心病很重,「大智度論卷三十五」:「阿修
羅其心不端故,常疑於佛,謂佛助天。佛為說『五眾』,謂有六眾,不為說一;若說『四諦
』,謂有五諦,不說一事。」「五眾」即五蘊」,四諦是佛法中的基本觀念。阿修羅聽佛說
法,疑心佛偏袒帝釋,故意少說了一樣。
「迦樓羅」是一種大鳥,翅有種種庄嚴寶色,頭上有一個大瘤,是如意珠,此鳥鳴聲悲
苦,以龍為食。舊說部中說岳飛是「大鵬金翅鳥」投胎轉世,迦樓羅就是大鵬金翅鳥,它每
天要吃一個龍及五百條小龍。到它命終時,諸龍吐毒,無法再吃,於是上下翻飛七次,飛到
金剛輪山頂上命終。因為它一生以龍(大毒蛇)為食物,體內積蓄毒氣極多,臨死時毒發自
焚。肉身燒去後只餘一心,作純青琉璃色。
「緊那羅」在梵語中為「人非人」之意。他形狀和人一樣,但頭上生一隻角,所以稱為
「人非人」,善於歌舞,是帝釋的樂神。
「摩呼羅迦」是大蟒神,人身而蛇頭。這部小以「天龍八部」為名,寫的是北宋時雲南
大理國的故事。
大理國是佛教國家,皇帝都崇信佛教,往往放棄皇位,出家為僧,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十
分奇特的現象。據歷史記載,大理國的皇帝中,聖德帝、孝德帝、宣仁帝、正廉帝、神宗等
都避位為僧。《射鵰英雄傳》中所寫的南帝段皇爺,就是大理國的皇帝。《天龍八部》的年
代在《射鵰英雄傳》之前。本書故事發生於北宋哲宗無祜、紹聖年間,公元一○九四年前後

天龍八部這八種神道精怪,各有奇特個性和神通,雖是人間之外的眾生,卻也有塵世的
歡喜和悲苦。這部小說里沒有神道精怪,只是借用這個佛經名詞,以象徵一些現世人物,就
象《水滸》中有母夜叉孫二娘、摩雲金翅歐鵬。
釋 名

「天龍八部」這名詞出於佛經。許多大乘佛經敘述佛向諸菩薩、比丘等說法時,常有天
龍八部參與聽法。如《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
」。「非人」,包括八種神道怪物,因為以「天」及「龍」為首,所以稱為《天龍八部》。
八部羅,七歸那羅,八摩聽羅迦。
「天」是指天神。在佛教中,天神的地位並非至高無上,只不過比人能享受到到更大、
更長久的福報而已。佛教認為一切事物無常,天神的壽命終了之後,也是要死的。天神臨死
之前有五種征狀:衣裳垢膩、頭上花萎、身體臭穢、腋下汗出、不樂本座(第五個征狀或說
是「玉子離散」),這就是所謂「天人五衰」,是天神最大的悲哀。帝釋是眾天神的領袖。
「龍」是指神。佛經中的龍,和我國的傳說中的龍大致差不多,不過沒有腳,有的大蟒
蛇也稱為龍。事實上,中國人對龍和龍王的觀念,主要是從佛經中來的。佛經中有五龍五、
七龍王、八龍王等等名稱,古印度人對龍很是尊敬,認為水中主物以龍的力氣最大,因此對
德行崇高的人尊稱為「龍象」,如「西來龍象」,那是指從西方來的高僧。古印度人以為下
雨是龍從天海中取水而灑下人間。中國人也接受這種說法,歷本上註明幾龍取水,表示今年
雨量的多寡。龍王之中,有一位叫做沙竭羅龍王,他和幼女八歲時到釋迦反牟尼所說法的靈
鷲山前,轉為男身,現佛之相。她成佛之時,為天龍八部所見。
「夜叉」是佛經中的一種鬼神,有「夜叉八大將」、「十六大夜叉將」等名詞。「夜叉
」的本義是能吃鬼的神,又有敏捷、勇健、輕靈、秘密等意思。《維摩經》註:「什曰:『
夜叉有三種:一、在地,二、在空虛,三、天夜叉也。』」現在我們說到「夜叉」都是指惡
鬼。但在佛經中,有很多夜叉是好的,夜叉八大將的任務是「維護眾生界」。
「乾達婆」是一種不吃酒肉、只尋香氣作為滋養的神,是服侍帝釋的樂神之一,身上發
出濃冽的香氣,「乾達婆」在梵語中又是「變幻莫測」的意思,魔術師也叫「乾達婆」,海
市蜃樓叫做「乾達婆城」。香氣和音樂都是縹緲隱約,難以捉摸。
「阿修羅」這種神道非常特別,男的極醜陋,而女的極美麗。阿修羅王常常率部和帝釋
戰斗,因為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好食物,帝釋有美食而無美女,互相妒忌搶奪,每有惡戰,
總是打得天翻地覆。我們常稱慘遭轟炸、屍橫遍地的大戰場為「修羅場」,就是由此而來。
大戰的結果,阿修羅王往打敗,有一次他大敗之後,上天下地,無處可逃於是化身潛入藕的
絲孔之中。阿修羅王性子暴躁、執拗而善妒。釋迦牟尼說法,說「四念處」,阿修羅王也說
法,說「五念處」;釋迦牟尼說法「三十七道品」,阿修羅王偏又多一品,「說三十八道品
」。佛經中的神話故事大都是譬喻。阿修羅王權力很大,能力很大,就是愛搞「老子不信邪
」、「天下大亂,越亂越好」的事,阿修羅又疑心病很重,「大智度論卷三十五」:「阿修
羅其心不端故,常疑於佛,謂佛助天。佛為說『五眾』,謂有六眾,不為說一;若說『四諦
』,謂有五諦,不說一事。」「五眾」即五蘊」,四諦是佛法中的基本觀念。阿修羅聽佛說
法,疑心佛偏袒帝釋,故意少說了一樣。
「迦樓羅」是一種大鳥,翅有種種庄嚴寶色,頭上有一個大瘤,是如意珠,此鳥鳴聲悲
苦,以龍為食。舊說部中說岳飛是「大鵬金翅鳥」投胎轉世,迦樓羅就是大鵬金翅鳥,它每
天要吃一個龍及五百條小龍。到它命終時,諸龍吐毒,無法再吃,於是上下翻飛七次,飛到
金剛輪山頂上命終。因為它一生以龍(大毒蛇)為食物,體內積蓄毒氣極多,臨死時毒發自
焚。肉身燒去後只餘一心,作純青琉璃色。
「緊那羅」在梵語中為「人非人」之意。他形狀和人一樣,但頭上生一隻角,所以稱為
「人非人」,善於歌舞,是帝釋的樂神。
「摩呼羅迦」是大蟒神,人身而蛇頭。這部小以「天龍八部」為名,寫的是北宋時雲南
大理國的故事。
大理國是佛教國家,皇帝都崇信佛教,往往放棄皇位,出家為僧,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十
分奇特的現象。據歷史記載,大理國的皇帝中,聖德帝、孝德帝、宣仁帝、正廉帝、神宗等
都避位為僧。《射鵰英雄傳》中所寫的南帝段皇爺,就是大理國的皇帝。《天龍八部》的年
代在《射鵰英雄傳》之前。本書故事發生於北宋哲宗無祜、紹聖年間,公元一○九四年前後

天龍八部這八種神道精怪,各有奇特個性和神通,雖是人間之外的眾生,卻也有塵世的
歡喜和悲苦。這部小說里沒有神道精怪,只是借用這個佛經名詞,以象徵一些現世人物,就
象《水滸》中有母夜叉孫二娘、摩雲金翅歐鵬。

天龍八部釋名考
〔 作者:邊城浪子 轉貼自:金庸的江湖社區 點擊數:1885 〕

天神,是蕭峰。蕭峰在整部書里給人的感覺就是「如天神一般」,無論是身材、相貌、氣質、還是武功、人品、性格。另外,蕭峰其實是書中第一主角,與天神的首領地位一致。釋名中說「天神的壽命終了之後,也是要死的。天神臨死之前有五種征狀:衣裳垢膩、頭上花萎、身體臭穢、腋下汗出、不樂本座,這就是所謂『天人五衰』,是天神最大的悲哀。」蕭峰雖然如天神一般神武,但還是不免英年早逝,他的悲哀雖然與天神不同,但卻都是最令人扼腕的。蕭峰不但是天神,還是天神中的首領——帝釋。

龍神,是段譽。八部以天龍為首,段譽是第二主角,可當這一位置。段譽是大理皇帝,在中國人眼裡,皇帝就是龍;古印度對龍的尊敬,也與段譽王子身份受人尊崇一致;龍王自幼向佛,這和段譽也一致。另外,大理歷代皇帝出家都在「天龍寺」,這足以證明大理皇帝與龍的關系,也暗指了段譽的「龍神」地位。

夜叉,經常以集體名義出現,有「夜叉八大將」、「十六大夜叉將」等名詞。金庸提到:「現在我們說到『夜叉』都是指惡鬼。但在佛經中,有很多夜叉是好的,夜叉八大將的任務是『維護眾生界』。」可見,金庸的意思是夜叉並不都是人們想像中的惡鬼,夜叉也有好的一面。根據上面依據,我認為夜叉是四大惡人。四大惡人是金庸精心打造的一個組合,他們面目猙獰,凶惡殘暴,與我們常說的「夜叉」一樣。但同時四大惡人也有心中永遠得痛,也都有好的一面,就連雲中鶴這最壞的惡人也曾救過王語嫣。所以,四大惡人的夜叉組合告訴了我們沒有絕對的善惡。

乾達婆是一種不吃酒肉、只尋香氣作為滋養的神,是服侍帝釋的樂神之一,身上發出濃冽的香氣,「乾達婆」在梵語中又是「變幻莫測」的意思。香氣和音樂都是縹緲隱約,難以捉摸。從這段釋名中我們很容易想到,乾達婆就是阿朱。與「帝釋」蕭峰關系最親密的兩個女性就是阿朱和阿紫,阿朱自然是服侍帝釋的樂神之一。阿朱剛出場就「變幻莫測」,易容成多個角色,但她身上的香氣卻讓段譽識穿了身份。還有一層引申的含義,那就是:塞上牛羊空許約,阿朱對蕭峰來說只是縹緲隱約的,空留一縷香氣,卻帶走了蕭峰的心。從此,「帝釋」蕭峰出現了「天人五衰」的徵兆。

阿修羅毫無疑問是慕容復。阿修羅有以下特點:他經常率部和帝釋戰斗;他往往被帝釋打敗;他性子暴躁、執拗而善妒;他權力很大、能力很大卻唯恐天下不亂;他疑心病很重,疑心佛祖偏袒帝釋。阿修羅的這些特點幾乎與慕容復完全一致:慕容復與蕭峰並稱「北喬峰南慕容」;慕容復被蕭峰打敗;慕容復性子執拗而善妒;他是大燕太子為了復國唯恐天下不亂;他疑心病很重…………盡管「阿修羅」慕容復總與「帝釋」蕭峰作對,但他永遠都是失敗者,不是把清平世界變成「修羅場」,就是自己萬劫不復灰飛煙滅。

釋名中寫道:「迦樓羅」是一種大鳥,翅有種種庄嚴寶色,頭上有一個大瘤,是如意珠,此鳥鳴聲悲苦,以龍為食。舊說部中說岳飛是「大鵬金翅鳥」投胎轉世,迦樓羅就是大鵬金翅鳥,它每天要吃一個龍及五百條小龍。到它命終時,諸龍吐毒,無法再吃,於是上下翻飛七次,飛到金剛輪山頂上命終。因為它一生以龍(大毒蛇)為食物,體內積蓄毒氣極多,臨死時毒發自焚。迦樓羅顯然是鳩摩智。鳩摩智寶象庄嚴;他與大理天龍寺為敵,整個書中都在跟「龍神」段譽過不去;最終走火入魔,其痛苦如同自焚。但鳩摩智是幸運的迦樓羅,他最終把體內的「毒氣」(內力)還給了龍(段譽),也因此而悟道,成為岳飛一般的「大鵬金翅鳥」。

緊羅那,善於歌舞,也是帝釋的樂神之一。聯繫到前面的乾達婆,很容易判斷緊羅那是阿紫。緊羅那在梵語中是「人非人」的意思,其實她是個樣子和人相似,但頭上長有一角的善於歌舞的女神。阿紫的「人非人」我是這樣理解的:阿紫自幼生活在星宿派這樣一個惡劣環境中,性情變得不可捉摸。一方面狠毒狡詐,一方面又單純痴情。說阿紫的「人非人」就是說到她抱著姐夫的屍體跳崖那刻也沒有人能理解或者了解她哪怕一點點。

釋名中只說「摩呼羅迦是大蟒神,人身而蛇頭」,在首楞嚴經中對摩呼羅迦有以下解釋:「摩呼羅伽。此雲地龍。亦雲蟒神。腹行之類也。由痴恚而感此身。聾呆無知。故樂脫倫。修慈修慧。挽回前因。脫彼倫類也。」也就是說,摩呼羅迦是與天龍相對應的地龍,原本是腹行類,但「由痴恚而感此身」,由於「聾呆無知」,反而能「故樂脫倫、修慈修慧」,最終挽回前因,擺脫腹行類,脫胎換骨。經此解釋,大家該明白了吧,摩呼迦羅就是虛竹!虛竹本是普通的少林和尚,是「腹行類」,但由於「聾呆無知」,反而得福,脫胎換骨,修慈修慧,最終挽回前因(本是玄慈與葉二娘之子),成為身兼靈鷲宮主與西夏駙馬的蟒神——亦即與「天龍」段譽相對應的「地龍」。

㈡ 火影忍者中有多少種遁和多少種血繼限界

《火影忍者》中,遁術有17種,分別是塵遁(風/火/土)、沸遁(水/火)、磁遁版(風/雷)、熔遁(火/土)權、灼遁(風/火)、溶遁(水/土)、嵐遁(水/雷)、木遁(水/土)、冰遁(風/水)、爆遁(土/雷)、溶遁,晶遁、透遁、冥遁、迅遁、台遁、鋼遁。

《火影忍者》中,血繼限界有6種寫輪眼、白眼、雙魔之攻、屍骨脈、五感支配、龍命轉生。

(2)阿修羅起名擴展閱讀

《火影忍者》血繼限界/遁術使用者介紹

1、宇智波斑

宇智波一族的前任首領,不僅是前任六道仙人長子因陀羅的轉世者,還是曾經的宇智波最強者。擅長使用可以與尾獸匹敵的「完全體須佐能乎」,他與千手柱間一同被稱之為「傳說中的忍者」。

曾與千手柱間聯手建立了忍界史上第一個忍村,並將其命名為「木葉」。在黑絕的蠱惑下與千手柱間在終結之谷交戰,不幸被千手柱間打倒。

2、鳴人

火之國木葉隱村的忍者,四代目火影波風水門和漩渦玖辛奈之子,六道仙人次子阿修羅轉世。剛出生時父母為保護村子而犧牲,並將尾獸「九尾」封印在鳴人體內。

㈢ 阿修羅起名 最好是一個和神的名字

= =名字沒什麼意義,不過是個代號,與其弄這些飄渺虛無的東西,不如弄點實在的
怕你專不採納,給你屬個創意游戲名字大全的應用http://app..com/bdappcyyxm
自己找自己喜歡的名字吧

㈣ 阿修羅這名字是怎麼來的這個名字的人到底是誰

阿修羅是《聖傳》里的神族,戰鬥力很強 阿修羅,是梵文音譯,漢譯佛經中還譯為阿須羅、阿索羅、阿蘇羅、阿素落、阿須倫、阿須輪等。意譯為非天、非同類、不端正、不酒神。它們是佛國六道眾之一,天龍八部神之一。說它是天神,卻沒有天神的善行,和鬼蜮有相似之處。說它是鬼蜮,可它具有神的威力神通。說它是人,雖有人的七情六慾,但又具有天神、鬼蜮的威力惡性。因此,它是一種非神、非鬼、非人,界於神、鬼、人之間的怪物。 佛經中的阿修羅王很多,最著名的有四大阿修羅王:一個叫婆雅,意為勇健,是阿修羅與帝釋天作戰的前軍統帥;一個叫羅騫馱,意為吼聲如雷,亦名寬肩,因其兩肩寬闊,能使海水洶涌,嘯吼如雷鳴;一個叫毗摩質多羅,意為花環,其形有九頭,每頭有千眼,九百九十手,八足,口中吐火;一個叫羅睺,意為覆障,因其能以巨手覆障日月之光。每位阿修羅王都統領千萬名阿修羅,稱為阿修羅眾,或稱阿修羅眷屬。佛經還說:阿修羅男,身形丑惡;阿修羅女,端正美貌。 由於阿修羅王眾多,其形不一,阿修羅王的形象,也有多種說法,有的九頭千眼,口中出火,九百九十手,八足,身形高越須彌山四倍;有的千頭二千手,足踩大海,身越須彌山;有的三頭六臂,三面青黑色,口中吐火,忿怒裸體相。這些形象都難表現,畫家們往往畫作一面三眼或三面六臂,或四目四臂,手托日月,雙足立大海,身越須彌山。 佛經中經常講到「修羅」。其從六道輪回之中就有了「修羅道」。 六道為一人道,二天道,三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阿修羅道。人道和天道為善道,修羅本性善良,也是善道之一,但因其常常帶有嗔恨之心,執著爭斗之意志,終非真正的善類。男修羅於各道中,常常興風做浪,好勇鬥狠,於諸天中,不時攻打天王,以謀奪位。 女修羅貌美,時常迷惑眾生,使難修行。故此阿修羅雖然不用受苦,但死後墮落三惡道機會甚大,故漸列之為惡道。 簡說六道--有福無德的阿修羅道以好戰出名的阿修羅道,因有福報而沒有德性有的說法只是將他納入鬼神中,或說是墮落的天人,北傳佛教將他列入善道,南傳佛教則歸類入惡道中。 福如天人,德非天人 阿修羅原是印度遠古諸神之一,被視為惡神,屬於兇猛好鬥的鬼神,經常與帝釋天爭斗不休。如同阿修羅的梵文翻譯意指「非天」,他的果報殊勝,能生活得有如天人般享福,但卻沒有天人的德性,性好爭斗。阿修羅另被稱為不飲酒神,則有段典故。據說居住在海底的阿修羅原本是很愛喝酒的,但是因為他們喝的是由海水釀成的酒,總是味道咸苦,所以一氣之下就發誓再也不喝酒。 轉生到阿修羅道者,過去生雖無大惡行,但是輕慢心很重,非常的驕傲,不是瞧不起別人,就是忌妒別人比自己優秀。《業因差別經》詳細條列出十項業因,包括身行微惡、口行微惡、意行微惡、起驕慢、起我慢、起增上慢、起大慢、起邪慢、起慢慢與回諸善根。因業力的牽引,阿修羅可分為胎、卵、濕、化四生。卵生者身在鬼道,能以其威力,展現神通入空中;胎生者身在人道,投生的原因是原本在天道中,卻由於降德而遭貶墜;濕生者身在畜生道,住於水穴口,朝游虛空,暮歸水宿;化生者身在天道,誕生談起。 據《觀佛三昧經》說,世界剛剛形成山海大地時,光音天上貪玩的仙人便到人間游戲。其中一位仙人在大海洗浴時,因「水精」入身而生一肉卵。這肉卵經八千年後,終於生出一個女怪,身長有如須彌山,具一千支眼睛、二十四隻腳,頭、口與手數皆為九百九十九,樣貌好不駭人,即為阿修羅始祖。女怪後又產下一男怪名毗摩質多,因有無比威力可自由來去天上人間,所以在看到天人身旁皆有無數美女環繞後,也想娶妻。女怪便替其子向美冠群芳的乾闥婆女求婚,結果乾闥婆欣然同意婚事,於是阿修羅一族日漸繁盛。毗摩質多風情萬種的女兒,使得已有妻妾億萬的天界帝釋為之傾心,娶為嬪妃。不料帝釋婚後喜新厭舊,阿修羅女將委曲告之父親,引發前所未有的一場大戰。就在阿修羅將帝釋所居的須彌山團團圍住,千鈞一發時,帝釋想到佛曾說若遇大難,只要念般若波羅蜜咒,便能破解鬼兵。果然一持咒,空中忽然飛出四隻大刀輪,幾乎削盡阿修羅王的手足,幸好遁入藕孔方避過此難,但是元氣大傷難以復仇。然而天人與阿修羅的戰爭,並未自此劃下休止符。 在經過多年後,帝釋又愛上一位羅喉羅阿修羅的女兒,便命天界樂神帶聘禮,透過歌曲威脅利誘羅喉羅應諾婚事。不料羅喉羅因氣憤帝釋欺人太甚,不但將樂神驅逐出宮,並立刻發兵攻打天人。就在驍勇善戰的阿修羅攻下天宮時,帝釋又憶起上次的神咒,於是阿修羅軍被殺得節節敗退,只好退入蓮藕藏躲。就在帝釋擄走了全部的阿修羅女後,羅喉羅派出一位使者前往談判,指出帝釋身為佛弟子,不應犯戒偷盜。雙方幾經談判最後達成數項協議,帝釋承認犯下偷盜戒,願歸還阿修羅女,並贈送天上甘露;阿修羅則除將愛女獻與帝釋,並自願受持三皈五戒,成為佛弟子,此戰終得圓滿落幕。在天界的戰爭中,有一位阿修羅王與帝釋作戰時,因手能執日月,障蔽其光,而被稱為羅慟羅阿修羅,羅慟羅意即為障月。他能有以手障日月,形成日月蝕的威力;是因他過去生為婆羅門時,見到大火燒塔,滅火而使塔不壞,而以此救塔之福德為因,願得大身。然雖有此願,仍不信正法,常愛斗戰,故死後墮入阿修羅道。

㈤ dnf阿修羅起名字,能起個好聽的名字嗎要好聽的

l樓主你好,可以選擇這幾個名字,四大阿修羅王:一個叫婆雅稚,意為勇健,是阿修專羅與帝釋天屬作戰的前軍統帥;一個叫羅騫馱,意為吼聲如雷,亦名寬肩,因其兩肩寬闊,能使海水洶涌,嘯吼如雷鳴;一個叫毗摩質多羅,意為花環,其形有九頭,每頭有千眼,九百九十手,八足,口中吐火;一個叫羅睺,意為覆障,因其能以巨手覆障日月之光。每位阿修羅王都統領千萬名阿修羅,稱為阿修羅眾,或稱阿修羅眷屬。佛經還說:阿修羅男,身形丑惡;阿修羅女,端正美貌。謝謝採納!

㈥ dnf阿修羅起名字,好聽的

asura、黑夜
夜、狠攢
幻瞳、俱寂
Diablo℃night
Asura、戀夜

㈦ DNF阿修羅起名字

修羅職業起名我建議:絕擎★嶄 你認為如何?

㈧ 金庸先生為何把小說起名為<<天龍八部>>呢

「天龍八部是指天眾、龍眾、阿修羅、乾達婆、摩呼羅迦、緊那羅、迦樓羅、夜叉,在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各指一個,或是一類人,是一種象徵。 也有說「天龍八部」有「世間眾生」的意思,寓意象徵著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背後籠罩著佛法的無邊與超脫。全書主旨「無人不冤,有情皆孽」。
「天龍八部」又稱為「龍神八部」、「八部眾」,這些名詞出於佛經。「天龍八部」這八種神道精怪,各有奇特個性和神通,雖是人間之外的眾生,卻也有塵世的歡喜和悲苦。這部小說只是借用這個佛經名詞,以象徵一些現世人物。天眾的代表,是蕭峰。龍眾的代表,是段譽。夜叉,經常以集體名義出現,有「夜叉八大將」、「十六大夜叉將」等名詞,是四大惡人。乾達婆就是阿朱。與「帝釋天」蕭峰關系最親密的兩個女性就是阿朱和阿紫。阿修羅,是慕容復。緊羅那,善於歌舞,也是帝釋的樂神之一,聯繫到前面的乾達婆,很容易判斷緊羅那是阿紫。摩呼迦羅就是虛竹,因為虛竹本是普通的少林和尚,是「腹行類」,但由於「聾呆無知」,反而得福,脫胎換骨,修慈修慧,最終挽回前因(本是玄慈與葉二娘之子),成為身兼靈鷲宮主與西夏駙馬的蟒神——亦即與「天龍」段譽相對應的「地龍」。

《天龍八部》簡介:
《天龍八部》,是我國著名作家金庸的武俠代表作。著於1963年,歷時4年創作完成(部分內容曾由倪匡代筆撰寫),前後共有三版,並在2005年第三版中經歷6稿修訂,結局改動較大。
小說以宋哲宗時代為背景,通過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從哲學的高度對人生和社會進行審視和描寫,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其故事之離奇曲折、涉及人物之眾多、歷史背景之廣泛、武俠戰役之龐大、想像力之豐富當屬「金書」之最。
「天龍八部」出於佛經,有「世間眾生」的意思,寓意象徵著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背後籠罩著佛法的無邊與超脫。全書主旨「無人不冤,有情皆孽」,作品風格宏偉悲壯,是一部寫盡人性、悲劇色彩濃厚的史詩巨著。
《天龍八部》曾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漫畫及游戲。小說的第四十一回「燕雲十八飛騎,奔騰如虎風煙舉」於2005年入選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讀本(必修)中。

㈨ DNF阿修羅起名

波霸顫動,墮暗黑天,流刻"暗印
就差不多啦,自己加點創意,加點符號,不要對稱的就好啦,我的叫(哎喲'小P孩)哈哈

㈩ 給DNF阿修羅起名字~

〔り、藍調
〔符號:智能拼音輸入法v1第二頁第9個
り符號:智能拼音輸入法v4第九頁第2個
謝謝採納。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