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注冊證書 » 以史記起名

以史記起名

發布時間: 2021-01-07 07:48:32

『壹』 史記的原名是《___》或《__》

史記的原名是《太史公書》、《太史公記》。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1)以史記起名擴展閱讀:

一、名稱來由

《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稱「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據現知材料考證,最早稱司馬遷這部史著為《史記》的,是東漢桓帝時寫的《東海廟碑》,此前「史記」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開始,「史記」由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名。

二、創作背景

東周時期王道廢弛,秦朝毀棄古代文化典籍,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貴圖書典籍散失錯亂。漢朝建立後,蕭何修訂法律,韓信申明軍法,張蒼制立章程,叔孫通確定禮儀,品學兼優的文學之士逐漸進用,《詩》《書》等被毀棄的古書亦不斷在各地被愛好文學的人士搜尋並獻出。

三、取材

《史記》取材相當廣泛。當時社會上流傳的《世本》、《國語》、《秦記》、《楚漢春秋》、諸子百家等著作和國家的文書檔案,以及實地調查獲取的材料,都是司馬遷寫作《史記》的重要材料來源。

特別可貴的是,司馬遷對搜集的材料做了認真的分析和選擇,淘汰了一些無稽之談,如不列沒有實據的三皇,以五帝作為本紀開篇,對一些不能弄清楚的問題,或者採用闕疑的態度,或者記載各種不同的說法。由於取材廣泛,修史態度嚴肅認真,所以,《史記》記事翔實,內容豐富。

『貳』 請幫忙用《莊子》《史記》等名著中的典故取名

德馨<出自<尚書.君陳>明德惟馨

『叄』 《史記》原名叫什麼

《史記》原名叫《太史公》或《太史公記》、《太史記》。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該著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3)以史記起名擴展閱讀

《史記》的敘事藝術

史記獨特的敘事藝術,非常注重對事件因果關系的更深層次的探究,綜合前代的各種史書,成一家之言,縱向以十二本紀和十表為代表,敘寫了西漢中期以前的各個歷史時代,橫向以八書、三十世家和七十列傳為代表,統攝各個階層、各個民族、各個領域和行業,形成縱橫交錯的舒適結構。

另外,《史記》的章法、句式、用詞都有很多獨到之處,別出心裁,不循常規,以其新異和多變而產生獨特的效果。《項羽本紀》是《史記》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從歷史上說,具體記錄了楚漢相爭時期波瀾壯闊的歷史風雲。

從文學上說,本文是中國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為中心的敘事藝術傑作,文中描繪的一幅幅驚心動魄的戰爭畫卷,塑造的項羽經典的悲劇英雄形象,對後世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都產生過巨大的影響。

人物編排名實兼顧,以類相從。《史記》各層次人物傳記的排列是以時間為序,但又兼顧各傳記之間的內在聯系,遵循著以類相從的原則。

即:同樣一件事涉及好幾個人物時,在一處詳敘,在別處就略而不敘,有時以「語在某某事中」標出。這不僅避免了重復,對於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也有作用。

『肆』 史記里的故事名有哪些

黃帝大戰蚩尤
大禹治水
暴虐的商紂王
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齊
褒姒烽火戲諸侯
孫子訓練女兵
管仲與鮑叔牙
張儀連橫
商鞅立木取信
司馬穰苴斬庄賈
仁慈的宋襄公
勾踐卧薪嘗膽
馬服君趙奢
趙括紙上談兵
馮諼收債
毛遂自薦
竅符救趙的信陵君
荊軻刺秦王
刺客聶政
布衣游俠郭解
四單火牛陣
趙氏孤兒
一鳴驚人的楚莊王
陳勝吳廣起義
泗水亭長劉邦
張良拜師
鉅鹿之戰
鴻門宴
霸王別姬
蕭何追韓信
韓信之死
屢出奇計的陳平
白登山解圍
野心家呂太後
單於冒頓
飛將軍李廣
衛青推功讓爵
驃騎將軍霍去病
替罪羊晁錯
神醫扁鵲
汗血馬的故事
風流才子司馬相如
大禹治水 大禹
烽火戲諸侯 褒姒
卧薪嘗膽 勾踐
紙上談兵 趙括
鴻門宴 劉邦,項羽
霸王別姬 項羽,虞姬
荊柯刺秦王 荊柯 贏政,太子丹
跨下之辱 韓信
曾參殺人鴻門宴 劉邦,項羽
霸王別姬 項羽,虞姬
荊柯刺秦王 荊柯 贏政,太子丹

『伍』 史記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史記」這個詞的概念,原本是泛指歷史書,尤其是多用以指先秦的史書。漢朝人大都是這么叫的。如《六國年表》說:「秦既得意,燒天下《詩》、《書》,諸侯史記尤甚。」《太史公自序》說:「自獲麟以來四百餘載,諸侯相兼,史記放絕。」漢朝以後也還有人偶爾這么用,如晉朝杜預所作的《春秋序》說:「《春秋》者,魯史記之名也。」如此等等。在這些地方,「史記」的含義都略同於今天的所謂「史籍」。

司馬遷的著作在西漢以至東漢中期,都是稱作《太史公書》、《太史公記》,或者簡稱《太史公》。如《太史公自序》說:「凡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為《太史公書》。」司馬遷自己是這樣稱呼的。《漢書楊惲傳》說:「惲始讀外祖《太史公記》。」《漢書藝文志》六藝春秋類有《太史公》百三十篇,東漢初的班固是這樣稱呼的。《論衡超奇》說:「長生作《洞歷》十篇,與《太史公》表紀相似類也。」又說:「班叔皮續《太史公書》百篇以上。」當時的王充也是這樣稱呼的。

「史記」是從什麼時候成了司馬遷這部歷史和文學巨著的專稱的呢?清朝梁玉繩說:「《史記》之名,當起於叔皮父子,觀《漢書五行志》及《後漢書班彪傳》可知。」(《史記志疑》)日人瀧川資言也以此說為是。這個說法是不能成立的。《漢書五行志》說:「後楚有白公之亂,陳乘而侵之,卒為楚所滅。史記夏後氏之衰,有二龍止於夏廷。」這里的「史記」二字是指根據歷史記載,不是書名。而作為書名的,在《藝文志》里明明是《太史公》。至於《後漢書班彪傳》,那是劉宋時人范曄作的,根本不能作為漢朝有此說法的憑據。

多數人說,「史記」成為司馬遷著作的專稱是魏晉以後的事。這個說法又似乎太晚了。我認為「史記」成為司馬遷著作的專稱,是開始於東漢後期。據《東海廟碑》:「闕者,秦始皇所立,名之秦東門闕,事在《史記》。」

按,此碑立於漢桓帝永壽元年(155)。又,《執金吾丞武榮碑》說:「闕績傳講《孝經》、《論語》、《漢書》、《史記》、《左氏》、《國語》,廣學甄微,靡不貫綜。」按,此碑立於漢靈帝建寧(168—171)年間。又,蔡邕《獨斷》說:「四代獄之別名,唐虞曰士官,《史記》曰『皋陶為理』。」按:蔡邕死於漢獻帝初平三年(192)。這些都是見於漢末文字記載的,有不可辯駁的說服力。

到魏晉時期,當然就更多了,例如《三國志王朗傳》記載王肅對魏明帝說:「司馬遷記事,不虛美,不隱惡,劉向、揚雄服其善敘事,有良史之才,謂之實錄。漢武帝聞其述《史記》,取孝景及己本紀覽之,於是大怒,削而投之。」《張裔傳》說張裔「治《公羊春秋》,博覽《史》、《漢》」。《三國志》記的是魏、蜀、吳事,作者陳壽是西晉人,說明到三國時代《史記》作為司馬遷著作的專稱,已經流行得很廣泛、很普遍了。

『陸』 出自史記的十句名言

史記名句:

1、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

【注釋】選自《史記 秦始皇本紀》。

譯文:吸取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以作為以後的借鑒。

賞析:把以往的得失當作將來的借鑒,也就是追溯以往而策勵將來。有些追悔過去的過失,還有些人以炫耀以往的成功,但如果僅僅沉浸於追悔與炫耀之中,而不去覺悟將來過去的重演或成功不可能再來,那對將來事業的成功沒有任何幫助。因此必須吸取以往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防止將來錯誤再度發生。不再去蹈以往的覆轍,那才是有益之舉。就這一點來說,前人已給我們總結出了極為寶貴的經驗。

2、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注釋:選自《史記 項羽本紀》。意:意圖。

譯文:項庄舞劍的目的,在於刺殺劉邦。

賞析:《史記》中記載,劉邦到鴻門去拜見項羽,項羽留他飲宴,謀士范增讓項庄以舞劍助興為名,准備乘機殺死劉邦,劉邦的謀士張良對樊噲說:「今者項庄舞劍,其意常在沛公也。」後即用以比喻說話或行動雖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實則想乘機害人。

3、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

【注釋】選擇《史記 魏世家》。思:思慕,懷念。亂:混亂,動亂。

【譯文】家境貧寒就會思慕賢惠的妻子,國家動盪就會渴望有才能的宰相。

【賞析】:魏文候選相時有兩個人選,一個魏成子,另一個是翟璜。魏文候不知道該選誰為好,猶豫不決,於是去徵求李克的意見。李克說:「平時考察他親近的人,富貴時考察他交往的人,做官時考慮他舉薦的人,窮困時考察他不做的事,貧賤時考察他不要的東西。」這里,李克提出了辨別何選拔人才的方法問題。即看一個人操守品德如何,主要是看他面對貧窮與富貴、低賤與騰達時如何為人處事,而不是聽他自吹自擂。只有言行一致,表裡如一的人,才稱得上君子。也只有這樣得人,才能擔當起扶危定傾、理亂興治的重任。

4、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

【注釋】選自《史記 ·周魯公世家》。沐:洗頭發。吐哺:吐出口中所吃的食物。

【譯文】洗一次頭三次提起頭發,吃一頓飯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為的是接待來客。

【賞析】周公告誡伯禽說: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兄弟,成王的叔父,就地位來說在天下也不是低賤的了。然而我仍然「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頻頻起身接待來訪的人,唯恐失去天下有才能的人。說明周公懂得尊重人才,誠心待士和對人極為重視,也說明人才對治國平天下極為重要。

5、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注釋】

選自《史記 管宴列傳》。倉廩:倉庫。實:充實。榮辱:光榮和恥辱。

【譯文】

倉庫充實,人民就懂得禮節;衣食豐裕,人民就知道光榮和恥辱。

【賞析】

管仲擔任齊相主持政務以後,與百姓同好惡,流通貨物,積累資財,使得齊國很快走上國富兵強的道路。管仲所說的「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也成為齊國自強求富的指導思想。人民生活富裕,府庫財富充盈,禮儀就能得到發揚,政令才能暢通無阻。管仲抓住了治國的根本,經過多年的治理,齊國逐漸強盛起來,成為春秋第一霸,歷史上也有了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記載」。

13、士為知己者死,女為說己者容。

【注釋】選自《史記 刺客列傳》。士:男子的通稱。知己:了解自己的人,好朋友。說:同悅,使高興,使喜歡。容:裝飾打扮。

【譯文】大丈夫甘願為了解和賞識自己的人去死,美女情願為愛慕自己的人修飾容貌。

【賞析】晉國人豫讓曾服侍范中行氏,不得重用,後做智伯家臣,智伯對他很是尊寵。後來智伯被趙襄子所滅,豫讓發誓說:「士為知己者死」,於是改名換姓,喬裝打扮,多次行刺趙襄子,未果自盡。這句流傳千古的名句揭示出人類一種普遍的知恩圖報的心理。

15、慈母有敗子而嚴家無格虜。

【注釋】選自《史記 李斯列傳》。格虜:刁滑而兇悍的奴僕。

【譯文】慈愛的母親有敗家的孩子,嚴格的家庭里沒有刁滑而兇悍的奴僕。

【賞析】這是李斯在秦末農民大起義爆發後,為迎合秦二世的殘暴河貪欲獻計獻策的一分奏章,也是李斯奉行的發家學說走向沒落的標志。他借用「慈母有敗子而嚴家無格虜」這句話,勸秦二世厲行苛政,他認為,賢明的君主所以賢明,就在於能夠嚴格追究河察處輕微的罪過,這樣臣民就不敢犯法了。這一主張是發家政治的必然產物,它標志著發家學說已從富國強兵的進步思想變成了促使秦滅亡的反動論調,它在歷史的轉折關頭沒有起到任何的積極的進步作用,將它與《諫逐客書》相比,同一個李斯,前後判若兩人。但在封建專制制度下,即使有不做民賊的賢明皇帝,卻沒有皇帝不是獨夫。如何處理君臣關系、人主與子民的關系,是歷朝皇帝必須精通的一門學問,否則就會危急皇帝的尊嚴、權勢、利益和絕對的統治。所以,李斯勸秦二世厲行苛政的主張,對歷朝都有重大影響,今天讀來,就不僅僅世在讀秦朝政治一份難得的自供狀,而且也是在讀整個封建社會一本難得的教科書,不持批判的態度將會誤入歧途。

16、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注釋】選自《史記 淮陰侯列傳》。智:聰明,智慧。慮:思考,謀劃。愚:蠢笨,無知。得:得到,獲得。

【譯文】聰明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失誤;愚蠢的人在上前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收獲。

【賞析】這幾句成語包含了一種樸素的辯證法思想,說明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聰明之人不可能永遠聰明,他也有失誤的時候,只要正確對待失誤,才能將它降低到最少。反之,看似愚笨的人,他也有聰明的時候,只要加以學習,就會有所收獲。

17、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注釋】選自《史記 季布欒布列傳》。諾:許諾,諾言。

【譯文】得到黃金百斤,比不上得到季布一句允諾。

【賞析】這是當時楚地流傳得一句諺語。也是對季布「其言必行,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躬,赴士之 困」俠義品格的由衷贊賞。說明男子漢大丈夫說話要算數,要信守諾言,對自己說出的話要敢於負責。成語「一諾千金」源於此。

1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注釋】選自《史記 李將軍列傳》。身:自身,本身。正:正派,正直。令:發布命令。行:做,行施。從:聽從,順從。

【譯文】在上位的人本身行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們也會遵守奉行。在上位的人行為不端正,即使發出命令人們也不會遵守奉行。

【賞析】此語出自《論語 子路》篇,司馬遷引用這句話是為了贊揚李將軍的為人,說他誠懇質朴,雖不善言談,但在他死的時候,天下無論認識他的人和不認識他的人都為他極盡哀痛。他的品質確實得到了士大夫們的信任。由此也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作為統治者要處處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不是用言語而是用自己的行為感召天下,「上行下效」,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國家興旺起來。否則,「上樑不正下樑歪」,就會招致國家的敗亡,人心的離散,導致社會的混亂和無秩序狀態的產生。

19、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

【注釋】選自《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盡:完。良:好,優。

【譯文】飛鳥被捕完了,良弓自然要收藏起來。

【賞析】身處順境被主人恩寵,往往會招來禍患,所以一個人志得意滿,功成名就,要急流勇退,見好就收。因為「功高震主者身危,名滿天下者不賞」。「弓滿則折,月滿則缺」,「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穩,只管向前便危險了。」張良、范蠡等人功成身退,急流勇退,常讓後人感嘆贊賞;而李斯為秦國建立功勛而身亡,發出「出賞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出」的哀鳴,正說明俗語說的「爬得越高,摔得越重」得道路。實際上,「走運」的人深知「見好就收」的道理,他們隨時願意根據情況變化而修訂策略,以抓住良機,全身而退。而一些在事業上「倒運」的人往往剛愎自用,自高自大,不知該在什麼時候改變策略以減少損失,最後往往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20、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注釋】選自《史記 滑稽列傳》。善:友好,和氣。

【譯文】鳥將要死的時候,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將要死的時,他的話也是善良的。

【賞析】這句人們傳誦千古的名言,是世人對禽情人性進行長期觀察後總結出來的精闢之見,它道出了善是人的本來面目,人在生命走到盡頭時,回歸到了善的境界,總願將自己最美好的東西奉獻出來,給人們留下美好的回憶。

21、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注釋】選自《史記 滑稽列傳》。

【譯文】不叫罷了,一叫就使人震驚。

【賞析】齊威王喜歡使用隱語,即不直述此事而借它詞來暗示的話語。一次淳於 用隱語對他說:「國中有大鳥,止之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此鳥是齊威王的自喻,用大鳥的一飛沖天,比喻自己雖然暫時不露聲色,實際上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備,一旦行動起來便是震驚天下的遠大舉動,充分表達了齊威王的遠大抱負何理想,以後的史實也正面了齊威王自喻的形象准確。

『柒』 史記又稱什麼

《史記》,初名《太史公書》,亦稱《太史公記》和《太史記》。

《太史公回書,後世答通稱《史記》,是中國西漢時期的歷史學家司馬遷編寫的中國一本紀傳體通史。《史記》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史記》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共三千多年的歷史。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史記》是中國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紀傳體通史。《史記》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同時,《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

『捌』 「史」姓!虎年起名,高分!!

我也姓史!
我的名字叫史恆生 恆生這個名字好吧出名吧? 建議虎年你寶寶男的叫史恆森 為什麼呢! 你往下看! 老虎喜歡在山林裡面 森字很好。
女兒取名叫 史詩穎 史優雅 史妍一
男孩取名叫 史紫龍(子龍) 史吏吏lì的意思是舊時代的官員
2個字的 :史記 史冊
以下是算命先生說的

虎年取名【生肖忌諱】

1、肖虎之人宜用之字:

1)宜有「山」、「木」、「林」之字根,為老虎適得其所之意。因老虎大都棲息在森林,又稱森林之君,有「山」、「林」的字根,可以讓老虎充分發揮其潛能。

其字如:山、岑、岱、木、岳、峰、峻、峭、崗、昆、威、峰、岳。巒、木、末、末、朵、朱、杜、李、杉、東、林、件、枕、松、柄、柏、柳、柱、桃、根、桀、栩、株、柴、栽、梁、梭、棟、森、楠、概、業、榮、樂、樊、樟、樣、朴、機。

2)宜用「王」、「君」、「令」、「大」之字根,老虎為森林之王,喜稱「大」、「君」、「王」,並喜發號施令,可掌大權,有權威之意。

可用:王、玉、玖、遷。玲、珍、佩、珠、球、琳、琴、琰、瑞、瑪、瑤、瑩、瑾、璋、璇、環、瑗、大、夫、太、天、奐、奏、奚。但女性稱王,比較勞碌辛苦。

3)宜「馬」、「午」、「南」、「火」、「戌」、「犬」的字根,因寅午戌三合,能互相幫助,貴人多助之意。

可用:馬、馮、瑪、駐、駿、騰、賽、楠、煌、紅、然、炎、炳、炫、為、烈、烽、煥、熾、瑰、傑、狄、獻、獻、威、成、盛、狀、城、猛、國。

4)直有「肉」、「月」、「心」、「忄」的字根,因老虎為肉食動物,有以上字根,表示糧食豐富,內心充實。

如:月、有、青、朋、朗、望、朔。朝、肖、育、肯、勝、膨、心、志、忝、念、忠、忱、恬、恆、息、恣、恭、愛、意、愉、愫、慕、慧、憲、憶、懷。

5)宜「卯」、「東」之字根。因寅卯辰為三舍,合木局。如:東、卯、柳、卿、勉、昂、印。

6)宜用有「氵」、「水」、「冫」之字根,水能生寅生木也不錯。

如:冰、凍、凌、水、求、湄、沁、沈、汪、法、泌、泰、泉、津、浚、添、淡、淋、涵、凈、清、深、淳、渙、滲、涌、詢、溫、源、漢。

7)宜有「衣」、「糸」、「巾」、「采」之字根,可華麗老虎之身,增加其威風俊秀。

如:表、衫、衽、裘、褚、衿、裴、釋、彤、彥、彬、彩、彰、彭、影、巾、布、市、希、席、常、幟、沛、采、紫。

2、肖虎之人不宜用之字:

1)避免有「申」、「袁」的字根,因為寅申對沖。諸如:申、紳、坤、伸、珅、袁、侯、遠、媛。

2)避免有蛇的字根,如「辶」、「一」、「丨」、「邑」、「蟲」、「廴」。因為「寅」與「巳」相刑害,「蛇遇猛虎似刀戳」。

如:巡、迅、迎、迪、述、乃、逢、巡、通、連、述、造、速、進、湮、逸、道、達、過、運、遠、遷、選、還、邁、邑、邦、那、邱、邢、邰、邵、郎、郁、郝、都、郭、鄒、鄔、鄧、鄞、鄺、廷、建、川、仁、虹、蛇、蜀、蜜、蝶、融、螢、尤、尼、尾、屯。

3)避免有「人」或「彳」的字根,因為老虎不喜歡被人控制,也會被人所傷。

如:人、介、今、仇、仍、代、仙、仗、仕、以、企、休、仲、任、伊、仰、伍、伯、佛、伶、伶、何、住、伸、作、佐、余、佑、余、佩、佰。來、侗、供、佳。株、使、依、保、俐、侯、侶、俊、俏、信、俠、俞、倍、倪、倫、倩。修、值、倡、倉、健、偉、傑、傅、僑、儉、儂、儀、億、儔、優、彷、役、往、律、徐、得、徠、循、微、徹、德、徵。

4)避免有「日』、「光」的字根,因為老虎大都在樹蔭下或山洞內,不喜在大太陽下。

如:日、晶、旦、早、明、旭、昆、吳、昌、昂、易、旺、星、昀、昭、春、昶、是、映、星、晉、時、晃、晨、晏、晨、晚、普、景、晴、智、暖、暉、暢、曉、曄、曹、替、勛、曾、勛。

5)避免有「草」、「田」的字根,因為老虎人「草」原及到「田」間,都有「虎落平陽犬欺」之意。

如:艾、芳、芬、芙、花、苔、芹、芝、芒、芮、茂、苗、苔、范、荷、菩、若、壟、茵、苟、茶、茉、茹、草、莫、莆、莉、荷、莎、萍、菩、菲、萊、菱、華。青、菊、著、寂、茁、董、葛、蒂、頁、蓓、蒙、酋、葦。蓉、蔡、慧、蕭、蕊、蘇、薛、蔽、苔、薪、董、藏、薩、藩、畢、略、畦、番、疇、疆、疊。

6)避免有小「口」、大「口」的宇根,因為老虎開口,「不傷人,更傷己」,以及老虎受困之感,不易展現其威。

如:口、台、另、古、可、句、只、召、司、右、尚、名、同、各、合、後、吉、向、呂、告、含、呈、吟、谷、如、吾、和、周、品、哈、咭、唐、哥、哲、商、啞、唯、桐、單、喜、嘉、器、岩、回、因、固、國、園、圓、團、歐。

7)避有「辰」、「龍」、「貝」的字根,因為龍與虎會互斗,所謂俗稱「龍虎鬥」。

如:辰、宸、農、儂、龍、貝、貞、財、貢、責、留、費、貴、賀、賈、資、寶、賢、賴、賜、贊、頁、頂、項、順、須、頌、預、頗、頡、顏、顧、顯、民。

8)避免有「斗」之字根,老虎被關在家裡,不易展其威之感。

如:斗、閃、閔、開、閎、間、閑、閩、閏、闕、關。

9)避免有「小」的字根,老虎宜大,才有威風,稱「小」就變成病貓。

如:小、少、尖、亞、士、臣。

10)避免有「皮」之字根,有「與虎謀皮」之嫌及老虎皮被展示之意。

如:皮、皺。

11)避免有「示」之字根,因為老虎進不了宗廟、祠堂。

如:示、宗、祁、社、祝、祖、崇、祜、祥、祿、福、禎、禮。

12)避免有「虎』之字根,因為「一山不容兩虎」。

如:虎、彪、處、虛、虔、號、盧、獻。




之人宜用之字:

宜有「山」、「木」、「林」之字根,為老虎適得其所之意。因老虎大都棲息在森林,又稱森林之君,有「山」、「林」的字根,可以讓老虎充分發揮其潛能。

其字如: 森
宜用有「肉」、「月」、「心」、「忄」的字根,因老虎為肉食動物,有以上字根,表示糧食豐富,內心充實。 其字如:恆
所以恆森 這個名字很好。
你可以帶恆字後面取個字 如:恆磊 恆鑫 恆焱 恆健 恆康 恆樂 恆偉 恆輝 女的可以叫恆敏。

『玖』 古代取名方法

古代取名有五個原則:信、義、類、假、象。

1、所謂信,即以出生時與生俱來的特殊標記為名;

2、所謂義,是根據出生時的祥瑞現象命名;

3、所謂象,是以相似之物命名;

4、所謂假,是可以假託萬物之名;

5、所謂類,是可以取與其父親類似的名字。

事實上,古人起名基本上是遵循這些原則。不過,也有很多人不以為然,出現了很多犯忌的怪名,如熊狂、不壽、圉、乞、丐等等,現代人都覺得不可思議。另外,還有宜臼、杵臼、惡來、洩父等名,也讓很多現代人難以理解。

商代流行以時取名,帝王均以天干字為名。到了周代,這種取名方式仍然流行,不僅取天干字,也取地支字,如以午、申、寅等字命名。

另外,還用四季名稱、月亮朔望、霜、雪等字命名,如楚王熊嚴有四子,其中老大和老二的名字是伯霜、仲雪。

(9)以史記起名擴展閱讀:

周人取名崇尚質朴

中國的姓名文化雖然源遠流長,但周代以前的歷史記載不像後來那麼多,人名有限,我們只能從帝王譜系中找出一些上古時期的取名規則。周朝建立後,史籍漸多,名人輩出,有足夠的資料供我們了解各種姓氏的來源和變化多端的取名方式。

就取名而言,通過閱讀《春秋》、《左傳》、《國語》、《史記》等書,便會發現西周和春秋戰國的取名方式既崇尚質朴,不拘一格,又追求吉祥,時有禁忌。

取名崇尚質朴是三皇五帝以來的傳統,從周人的祖先後稷的名字就可見一斑。後稷的名字叫「棄」,這個名字是他的母親姜原(又作「姜嫄」)給他取的。

傳說姜原有一次在野外踩了巨人的足跡,隨後懷孕,足月後生下一個兒子,她認為不吉利,便把男孩丟棄在一條窄巷,

卻發現路過的牛馬都避開不踩他,於是她想把男孩放在人煙稀少的山林,結果發現山林里也有很多人。無奈之下,她只好把他丟在結了冰的溝渠上,但還沒離開,就有大鳥飛過來,用翅膀把孩子保護起來。姜原此時覺得這孩子很神奇,便抱回去把他養大。

因當初想丟棄他,便給他取名「棄」。這種質朴的取名方式,也被周人繼承下來,人們不認為像「棄」這樣的名字很賤很難聽。

如周莊王時的周公名叫「黑肩」,魯成公叫「黑肱」,晉成公的名字更難聽,叫「黑臀」,但當時人們都覺得不足為奇,根據生下來的生理特徵取名,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