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注冊
⑴ 靜脈注射的操作步驟
靜脈注射的操作步驟
鋪無菌盤,核對注射單與醫囑,按醫囑准備葯液,並嚴格查對;
將安瓿尖端的葯液彈至體部,用75%乙醇棉簽消毒頸部及砂輪後,在安瓿頸部劃一鋸痕,重新消毒,取無菌紗布拭去細屑,折斷安瓿;
檢查一次性注射器後打開,接針頭、試通暢,抽吸葯液,套上針頭套放於無菌盤內,空安瓿置於空針旁
推車攜用物至床旁,核對患者床號、姓名,說明,解釋以取得合作;
協助患者取舒適卧位,在穿刺部位下墊治療巾,扎止血帶,選血管,松止血帶;
用0.5%碘伏消毒2 次(或2%碘酊消毒1 次, 75%乙醇棉簽脫碘2 次),消毒直徑>125px;
在穿刺點上方5-175px 處扎止血帶,囑其握拳;
再次核對葯名、劑量、濃度、時間、用法,排盡注射器內空氣;
左手拇指綳緊靜脈下端皮膚,針頭斜面向上與皮膚呈15-30°角自靜脈上方或側方刺入皮下,再沿靜脈方向滑行刺入靜脈,見回血,再進針少許;
松開止血帶,囑患者松拳,固定針栓(如為頭皮針,應用膠布固定針柄);
4
緩慢注入葯液(操作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及時溝通轉移患者注意力);
注射畢,將無菌棉簽置於穿刺點上方,迅速拔針,按壓片刻或囑患者屈肘至不出血為止;
再次核對,觀察用葯後反應;
5
整理床單位,協助患者取舒適卧位,向患者解釋注意事項,告知患者有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如有不適及時告訴醫護人員,感謝患者的配合;
分類清理用物,初步消毒處理、洗手、記錄。
⑵ 靜脈注射是怎樣的
即自抄靜脈注入葯液的方法。
使全部葯物襲直接進入血液循環而迅速生效。臨床上常用於:急重症的治療;葯物口服、皮下或肌內注射,或需迅速發揮作用等情況;注入葯物作某些診斷檢查,如腎功能試驗、膽囊X線攝片檢查等。
由於靜脈給葯生效迅速,如葯物或劑量不對,即可導致嚴重的不良反應,甚至致命的結果。如操作不慎,還會給病人帶來局部甚至全身性感染的危險。因此,護理人員須認真查對,技術熟練,嚴格無菌技術操作,杜絕差錯事故以及防止感染的發生。
靜脈注射最常採用四肢淺靜脈,小兒多採用頭皮靜脈,此外,還可採用股靜脈。
⑶ 靜脈注射有什麼技巧
吹噓一下 我不是學抄護士的襲 我學中醫臨床的 我都能打但其實就記住 進針45°角 然後15° 然後平 其實這個東西靠感覺的 你覺得一個人血管能多深能多粗???好吧 最簡單的方法 你拿個輸液器的軟管練!我就那麼練的然後人總要有第一次 你第一次敢扎了 成功了 以後慢慢就好了 祝你成功對了還有 新手見血就停 或者微微再送一點 千萬別學老護士全送進去!!!!
⑷ 靜脈滴注 靜脈輸注 靜脈注射 三者有什麼區別
其實靜脈用葯主要就是兩種,一種是靜滴,一種是靜推,靜滴就是打吊針,回可以看到滴速的答那種;而靜推就是在靜滴的基礎上,把針頭上游的輸液管拔掉,接上注射器,把注射器里的葯水推入靜脈。
個人覺得靜脈滴注就是靜滴,靜脈輸注一般就是指靜推,而靜脈注射可能就是一個比較廣泛的概念,表示靜脈用葯,包括了靜滴和靜推。
⑸ 靜脈注射的具體步驟
1.將備齊用物攜至床邊,核對,向病人解釋,以取得合作。
2.用注射器吸取葯液,排盡專空氣,套上屬安瓿。
3.選擇合適靜脈,以手指探明靜脈方向及深淺,在穿刺部位的肢體下墊治療巾或紙巾,在穿刺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約6cm處扎緊止血帶,用2%碘酊消毒皮膚,待干後以70%酒精脫碘,囑病人握拳,使靜脈充盈。
4.穿刺時,以左手拇指綳緊靜脈下端皮膚,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針頭斜面向上,針頭和皮膚呈35度角,由靜脈上方或側方刺入皮下,再沿靜脈方向潛行刺入。
5.見回血,證實針頭已入靜脈,可再順靜脈進針少許,松開止血帶,囑病人松拳,固定針頭,緩慢注入葯液。
6.在注射過程中,若局部腫脹疼痛,提示針頭滑出靜脈,應拔出針頭更換部位,重新注射。
7.注射畢,以消毒棉簽按壓穿刺點,迅速拔出針頭,囑病人屈肘按壓片刻。清理用物。
⑹ 靜脈注射方法越詳細越好 謝謝/血管細怎樣扎·
(四)操作方法
1.將備齊用物攜至床邊,核對,向病人解釋,以取得合作。
2.用注射器吸取葯液,排盡空氣,套上安瓿。
3.選擇合適靜脈,以手指探明靜脈方向及深淺,在穿刺部位的肢體下墊治療巾或紙巾,在穿刺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約6cm處扎緊止血帶,用2%碘酊消毒皮膚,待干後以70%酒精脫碘,囑病人握拳,使靜脈充盈。
4.穿刺時,以左手拇指綳緊靜脈下端皮膚,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針頭斜面向上,針頭和皮膚呈20度角,由靜脈上方或側方刺入皮下(圖10-15),再沿靜脈方向潛行刺入。
5.見回血,證實針頭已入靜脈,可再順靜脈進針少許,松開止血帶,囑病人松拳,固定針頭,緩慢注入葯液(圖10-16)。
6.在注射過程中,若局部腫脹疼痛,
提示針頭滑出靜脈,應拔出針頭更換部位,重新注射。
7.注射畢,以消毒棉簽按壓穿刺點,迅速拔出針頭,囑病人屈肘按壓片刻。清理用物。
8.注意事項
(1)注射時應選擇粗直、彈性好、不易滑動的靜脈。如需長期靜脈給葯者,應由遠心端到近心端進行注射。
(2)根據病情及葯物性質,掌握注入葯液的速度,並隨時聽取病人的主訴,觀察體征及其病情變化。
(3)對組織有強烈刺激的葯物,注射前應先作穿刺,注入少量等滲鹽水,證實針頭確在血管內,再推注葯物,以防葯液外溢於組織內而發生壞死。
9.靜脈注射常見失敗的原因(圖10-17)。
(1)針頭斜面一半在血管內,一半在血管外,回血斷斷續續,注葯時溢出至皮下,皮膚隆起,病人局部疼痛。
(2)針頭刺入較深,斜面一半穿破對側血管壁,見有回血,但推葯不暢,部分葯液溢出至深層組織。
(3)針頭刺入過深,穿透對側血管壁,葯物注入深部組織,有痛感,沒有回血,如只推注少量葯液,局部不一定隆起。
⑺ 靜脈注射怎麼找靜脈血管
1.將備齊用物攜至床邊,核對,向病人解釋,以取得合作。
2.用注射器吸取葯液,排盡空氣,套上安瓿。
3.選擇合適靜脈,以手指探明靜脈方向及深淺,在穿刺部位的肢體下墊治療巾或紙巾,在穿刺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約6cm處扎緊止血帶,用2%碘酊消毒皮膚,待干後以70%酒精脫碘,囑病人握拳,使靜脈充盈。
4.穿刺時,以左手拇指綳緊靜脈下端皮膚,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針頭斜面向上,針頭和皮膚呈35度角,由靜脈上方或側方刺入皮下,再沿靜脈方向潛行刺入。
5.見回血,證實針頭已入靜脈,可再順靜脈進針少許,松開止血帶,囑病人松拳,固定針頭,緩慢注入葯液。
6.在注射過程中,若局部腫脹疼痛,提示針頭滑出靜脈,應拔出針頭更換部位,重新注射。
7.注射畢,以消毒棉簽按壓穿刺點,迅速拔出針頭,囑病人屈肘按壓片刻。清理用物。
8.注意事項:
(1)注射時應選擇粗直、彈性好、不易滑動的靜脈。如需長期靜脈給葯者,應由遠心端到近心端進行注射。
(2)根據病情及葯物性質,掌握注入葯液的速度,並隨時聽取病人的主訴,觀察體征及其病情變化。
(3)對組織有強烈刺激的葯物,注射前應先作穿刺,注入少量等滲鹽水,證實針頭確在血管內,再推注葯物,以防葯液外溢於組織內而發生壞死。
靜脈商標總申請量1件
其中已成功注冊0件,有1件正在申請中,無效注冊0件,0件在售中。
經八戒知識產權統計,靜脈還可以注冊以下商標分類:
第1類(化學制劑、肥料)
第2類(顏料油漆、染料、防腐製品)
第3類(日化用品、洗護、香料)
第4類(能源、燃料、油脂)
第5類(葯品、衛生用品、營養品)
第6類(金屬製品、金屬建材、金屬材料)
第7類(機械設備、馬達、傳動)
第8類(手動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
第10類(醫療器械、醫療用品、成人用品)
第11類(照明潔具、冷熱設備、消毒凈化)
第12類(運輸工具、運載工具零部件)
第13類(軍火、煙火、個人防護噴霧)
第14類(珠寶、貴金屬、鍾表)
第15類(樂器、樂器輔助用品及配件)
第16類(紙品、辦公用品、文具教具)
第17類(橡膠製品、絕緣隔熱隔音材料)
第18類(箱包、皮革皮具、傘具)
第19類(非金屬建築材料)
第20類(傢具、傢具部件、軟墊)
第21類(廚房器具、家用器皿、洗護用具)
第22類(繩纜、遮蓬、袋子)
第23類(紗、線、絲)
第24類(紡織品、床上用品、毛巾)
第25類(服裝、鞋帽、襪子手套)
第26類(飾品、假發、紐扣拉鏈)
第27類(地毯、席墊、牆紙)
第28類(玩具、體育健身器材、釣具)
第29類(熟食、肉蛋奶、食用油)
第30類(面點、調味品、飲品)
第31類(生鮮、動植物、飼料種子)
第32類(啤酒、不含酒精的飲料)
第33類(酒、含酒精飲料)
第34類(煙草、煙具)
第35類(廣告、商業管理、市場營銷)
第36類(金融事務、不動產管理、典當擔保)
第37類(建築、室內裝修、維修維護)
第38類(電信、通訊服務)
第39類(運輸倉儲、能源分配、旅行服務)
第40類(材料加工、印刷、污物處理)
第41類(教育培訓、文體活動、娛樂服務)
第42類(研發質控、IT服務、建築咨詢)
第43類(餐飲住宿、養老托兒、動物食宿)
第44類(醫療、美容、園藝)
第45類(安保法律、婚禮家政、社會服務)
⑼ 靜脈注射和靜脈滴注是一回事嗎
靜脈注射和靜脈滴注雖然都是通過靜脈途徑給葯,但兩者並不是一回事,靜脈注射專是指自靜脈注入屬少量葯液(一般在40ml以下)的一種注射方法,由於需要人工或機械推動注射器,所以又叫「靜脈推注」。適用於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內注射而又需要迅速發生葯效以及做某些診斷性檢查如肝、腎、膽囊等X線攝片時由靜脈注入葯物;
靜脈滴注又稱「輸液」,俗稱「掛水」。是指需由靜脈輸入體內較大劑量(一次給葯在100ml以上)注射液時所採用的一種給葯方法。通常包裝在玻璃或塑料的輸液瓶或袋中。使用時通過輸液器調整滴速(故名「靜脈滴注),持續而穩定地進入靜脈,以補充體液、電解質或提供營養物質。
⑽ 誰說的從靜脈注冊空氣會死我怎麼沒死
幹嘛求死呢?終有要走的一天,只是時間問題而已,該來的總會來,還不如好好熬過現在,說明你還沒有到死的時候,還沒有完成冥冥之中的事,還有人需要你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