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注冊證書 » 信貸資產轉讓

信貸資產轉讓

發布時間: 2020-11-22 10:05:13

❶ 寧波銀行信貸資產轉讓業務是怎樣的操作流程

寧波銀行信貸資產轉讓業務的客戶需要是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財務公司、信託投資公司等金融機構。
寧波銀行信貸資產轉讓業務操作流程
1.授信申請。
2.簽訂合同
3.轉讓信貸資產和資金清算。

❷ 什麼是信貸資產轉讓業務

信貸資產轉讓是銀行業近年來新興的一種金融創新。作為資產負債管理工具、融資工具和風險管理工具,它有助於解決銀行在資本充足率和資本收益率之間的「兩難選擇」,解決銀行負債和資產在利率和期限結構上的非對稱矛盾,尤其是不良資產的轉讓對於化解資產長期沉澱而形成的期限結構矛盾的功效就更為突出。
條件:
(一)有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健全的信貸內控規章、制度和辦法;
(二)資產總額不低於50億元人民幣,核心資本充足率不低於4%;
(三)實行貸款五級分類制度,不良貸款比例低於15%;
(四)最近3年內無重大違法違規行為;
(五)銀監會規定的其他審慎性條件。

❸ 信貸資產轉讓的意義

信貸資產轉讓業務之所以在國內迅速鋪開,規模迅速擴大,根本原因在於其對於信貸資產轉出方和轉入方都有突出的優勢。
(一)、對買斷型信貸資產的轉出方,信貸資產轉讓的意義在於:
改善資產流動性。轉讓方金融機構將期限較長的貸款,比如住房抵押貸款、銀團貸款等通過信貸資產轉讓市場出讓,取得最具流動性的現金,直接改善了銀行資產的整體流動性,便於實現資產與負債資金期限結構的匹配。
提高資本充足率。一般工商業貸款都具有100%的風險權重,根據規定必須要保有不低於8%的資本凈額與之對應。而通過轉讓業務將部分貸款出讓後,這部分資產的風險權重降為零,可以有效減少對資本金的需求,從而提高資本充足率。在當前銀行資本金稀缺的情況下,信貸資產轉讓業務對於銀行來說具有直接的現實意義。
化解不良貸款,處置抵貸資產。銀行通過內部化解不良貸款的時間和空間有限,通過資產轉讓的方式進行外部處置,將不良貸款和抵貸資產以適當的組合和定價進行出售,能夠在較短的時期內大幅降低銀行資產的不良率。
減少信貸集中,調整貸款結構。傳統的調節信貸集中度和貸款結構的方式是壓縮和推出,加大了客戶資金鏈波動和信用風險,並造成了客戶流失。信貸資產轉讓提供了貸款集中度和結構管理的新手段,可以用不對客戶產生影響的方式實現銀行自身的貸款優化管理。
增加盈利渠道。對信貸資產轉讓業務進行科學的安排可以使銀行在實現某項調整的同時兼顧盈利。比如通過合理的貸款轉讓定價,能夠直接獲得業務收益;通過貸款出讓加速資金周轉,提高信貸業務總體收益;通過利率趨勢預測,在升息前出讓低息貸款並升息後重新放貸,取得利率變動收益等。
對買斷型信貸資產轉讓受讓方而言,信貸資產轉讓業務的優勢有:
擴展客戶基礎。受讓同業的信貸資產,相當於利用了同業的客戶資源發展自身業務,將業務內容進行推廣則可以發展成為業務聯營。比如銀行受讓某財務公司的貸款,同時利用自身在網路、結算、資金、業務功能等優勢,與財務公司一起為其客戶提供全方位服務便於受讓方發揮專業優勢。
信貸資產受讓業務有助於銀行在專業領域建立競爭優勢。專業領域是銀行在其提供服務的業務領域內,根據自身特點所形成的、具有較好的業務經驗和專業優勢的行業、區域的特定領域。在專業領域內,銀行不僅可以直接開發客戶發展信貸業務,還可以通過資產受讓從同業取得這類信貸,從而鞏固和擴大業務份額和實力。
(二)對於回購型信貸資產轉讓的轉出方,其轉出的意義在於:
獲得流動性。比如國家開發銀行等開展回購型間接銀團業務,將貸款份額出售給其他金融機構,獲得流動性。
增加中間業務收入。如一些貸款項目多的商業銀行,在貸款業務開展後以回購型間接銀團的方式將該貸款份額轉讓給其他金融機構,其貸款利率與其他金融機構受讓貸款份額之間存在一個差價,即為貸款轉讓費收入。轉出方在獲得流動性的同時,增加了中間業務收入。
對於回購型信貸資產轉讓的受讓方,其受讓的意義在於:
為受讓方提供了一個風險較低、收益較高的資金使用渠道。回購型信貸資產轉讓業務性質類似於資金業務,但比較同業拆借和票據轉貼現,回購型信貸資產轉讓的受讓方獲得的利率更高,為受讓方提供了一個附銀行信用收益相對更高的資金使用渠道。

❹ 銀行信貸資產收益權轉讓與信貸資產轉讓區別在哪

兩種形式的轉化還是有本質區別的,前者是屬於一個利息轉讓,後者是屬於一個本金加利息轉讓。

收益權轉讓:通俗一點說就是把自己有收益權的東西的收益部分轉讓出去。比如投資者認為一個人的存款會產生收益,實際收益為利息,但這個人想馬上把收益拿到手,那投資者就可以考慮把這部分收益權轉讓出去,轉讓後,這個人立馬拿到投資者收益權的錢,本金還是這個人的,但中間過程的利息收益就歸投資者了。

資產證券化:是以特定資產組合或特定現金流為支持,發行可交易證券的一種融資形式。 資產證券化僅指狹義的資產證券化。

自1970年美國的政府國民抵押協會,首次發行以抵押貸款組合為基礎資產的抵押支持證券-房貸轉付證券,完成首筆資產證券化交易以來,資產證券化逐漸成為一種被廣泛採用的金融創新工具而得到了迅猛發展,在此基礎上,現在又衍生出如風險證券化產品。

❺ 銀行信貸資產收益權轉讓與信貸資產轉讓區別在哪

一、銀行信貸資產收益抄權轉讓是利息轉讓,信貸資產轉讓是本金加利息轉讓。
二、收益權轉讓:通俗一點說就是把自己有收益權的東西的收益部分轉讓出去。比如投資者認為一個人的存款會產生收益,實際收益為利息,但這個人想馬上把收益拿到手,那投資者就可以考慮把這部分收益權轉讓出去,轉讓後,這個人立馬拿到投資者收益權的錢,本金還是這個人的,但中間過程的利息收益就歸投資者了。
三、資產證券化:是以特定資產組合或特定現金流為支持,發行可交易證券的一種融資形式。 資產證券化僅指狹義的資產證券化。
四、自1970年美國的政府國民抵押協會,首次發行以抵押貸款組合為基礎資產的抵押支持證券-房貸轉付證券,完成首筆資產證券化交易以來,資產證券化逐漸成為一種被廣泛採用的金融創新工具而得到了迅猛發展,在此基礎上,現在又衍生出如風險證券化產品。

❻ 什麼是信貸資產轉讓業務

信貸資產轉讓是指金融機構(如銀行、信託投資公司、資產管理公司、財務公司等)之間,根據協議約定轉讓在其經營范圍內的、自主、合規發放尚未到期信貸資產的融資業務,其中,金融機構將其持有的信貸資產出售給其他金融機構並一次融入資金被稱為信貸資產出讓業務;金融機構受讓其他金融機構出售的信貸資產並融出資金被稱為信貸資產受讓業務。
信貸資產轉讓業務是指本行與其他金融同業之間,根據協議約定相互轉讓在其經營范圍內的自主、合規發放且未到期的信貸資產的融資業務。

❼ 信貸資產轉讓的種類

信貸資產轉讓可以被劃分為以下兩大類型,每一類型各有兩種操作模式:
第一類:銀行甲提供保證擔保,後期貸款置換或備用貸款支持,信託公司新增貸款,過一定時期,轉手賣給銀行甲或銀行乙。這一時期一般在幾天至一年之內不等。
信託公司賣出之後,又分為兩種情形:信託公司承諾回購與完全賣斷兩種。信託公司一般是採取完全賣斷,不願意回購。
這一類轉讓之所以發生,在於借款人具有相當實力,議價能力強,追求低成本資金。銀行甲期望維護重點客戶關系,囿於無法突破貸款利率下限,介紹信託公司首先介入,願意提供擔保,便於到期接回項目。或者因為過一定時期後,甲的存貸比下降,可以新增貸款,或客戶在甲的借款額度已經下降,可以重新對客戶貸款。同時銀行乙缺乏優質項目,資金較多,願意接受該信貸資產。
第二類:銀行存量貸款出售,信託公司買受:
信託公司買受之後,又分為兩種情形:原出售方附回購承諾、信託公司完全買斷兩種。第一種較多,許多信託公司已經與多家銀行合作多次;第二種較少。
這一類業務出現,是由於銀行分、支行需要調節資產負債表,尤其是在月底、年底;創造中間業務收入(投資銀行業務收入),調整收入結構,完成內部業績考核要求;為高端客戶提供理財品種,信託公司受讓貸款後,由銀行代銷信託產品,兼顧吸收儲蓄存款;調整行業投向,分散貸款資產的地理分布;實施間接銀團貸款,分散對單一客戶貸款過度集中的風險。
信託公司參與的信貸資產轉讓業務逐漸增多,說明金融市場存在此類需求。相對銀行之間直接轉讓,在信託公司參與下,信貸資產轉讓的靈活性大大增加。

❽ 銀行信貸資產收益權轉讓與信貸資產轉讓區別在哪

基於風險是否轉移,信貸資產收益權轉讓可分為買斷型和回購型兩類。買斷方式專中,風險實現完全轉移,受屬讓方承擔完全風險,是一種徹底的轉讓,目的比較單純,結構也比較簡單;回購方式中,出讓方承諾在約定時間對出讓資產進行回購,即所謂的「先賣再買」,多此一舉往往為實現特定目的,結構比較復雜。

❾ 銀行信貸資產收益權轉讓與信貸資產轉讓區別在哪

非信貸資產:銀行資產中,除了信貸資產外,就是非信貸資產。 非信貸資產從風險管理的角度,可分為非風險性非信貸資產和風險性非信貸資產。 非風險性非信貸資產包括現金、貴金屬、銀行存款、存放中央銀行款項、撥出營運資金、國庫券買賣等。 風險性非信貸資產指有風險或風險程度較高的非信貸資產,基本分類包括存放同業款、拆放同業、應收賬款、短期投資、委託貸款及投資、買入返售證券、待處理流動資產損失、長期投資、固定資產清理、待處理固定資產損失、其他風險性非信貸資產等11項,每項內容里又包括多個細項。

❿ 銀行信貸資產收益權轉讓與信貸資產轉讓區別在哪

銀行信貸資產收益權轉讓讓業務更加規范。根據4月28日銀監會針對性下發的《關於規范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資產收益權轉讓業務的通知》(銀監辦發[2016]82號),要求不良資產收益權的投資者限於合格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者參與認購的銀行理財產品、信託計劃和資產管理計劃不得投資;對機構投資者資金來源應當實行穿透原則,不得通過嵌套等方式直接或變相引入個人投資者資金。
而信貸資產轉讓是銀行業近年來新興的一種金融創新。作為資產負債管理工具、融資工具和風險管理工具,它有助於解決銀行在資本充足率和資本收益率之間的「兩難選擇」,解決銀行負債和資產在利率和期限結構上的非對稱矛盾,尤其是不良資產的轉讓對於化解資產長期沉澱而形成的期限結構矛盾的功效就更為突出。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