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蝴蝶起名字
⑴ 蝴蝶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蝴蝶之所以叫butterfly的原因
1、butterfly一詞源自古英文buterfleoge,由butere(butter)加fleoge(flying
creature)構成。
2、有一種流傳專比較久遠的說法,屬因為蝴蝶喜歡偷吃奶油和牛奶,人們把它說成是長著彩色翅膀、喜歡偷吃奶油的精靈,所以叫它butterfly。以上傳說也反映在蝴蝶的德語名稱之一milchdieb,該詞相當於英文milk-thief(偷奶賊)。
3、另有一種解釋說,其中butter是指蝴蝶的顏色。fly這個本來就是指涉能飛行的昆蟲,而butterfly一詞最先可能指的是源自南歐冬季過後,出現的以種帶著硫磺色(合翅時較近於奶油色)的粉蝶。雄蝶前翅色澤澄黃,飛行時帶起一道溫暖的光線,被人們稱為butter-colored
fly。這個詞漸漸演變成butterfly,並用來指涉所有種類的蝴蝶。
⑵ 關於蝴蝶的女孩名字有
雅蝶,玉蝶,蝶兒,依蝶,蝶靈,紫玥蝶,鳳蝶,蝶櫻,麗蝶,琪蝶,蝶伊。
其實還蠻多的。
⑶ 求蝴蝶名字
玉帶鳳蝶。。。。。。。。。。。。。。。。
玉帶鳳蝶Papiliopolytes,又稱白帶鳳蝶、黑鳳蝶、縞鳳蝶;昆蟲綱、鱗內翅目、鳳蝶科。翅展77-95mm。雌雄異型,斑紋變化很大,翅黑色。雄蝶前翅各室外緣有小白斑,狀如缺刻,各白斑自後角至前角依次漸小;後翅中部白斑斜列成帶狀。反面外緣有淡紅色新月斑。玉帶鳳蝶為中大型鳳蝶,容它們的幼蟲以桔梗、柑橘類、雙面刺、過山香、花椒、山椒等芸香科植物的葉為食。中國分布於黃河以南;國外分布於印度、馬來半島、日本等地。
這一隻是公的。。。。。。
這個是雌的。。。。。。。。。。
⑷ 隨便給8種蝴蝶的名字!按珍貴度排序!
光明女神蝶 Morpho Helena (海倫娜閃蝶、藍色多瑙河蝶),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蝴蝶.其前翅兩端的顏色由深藍、湛藍、淺藍不斷的變化,整個翅面猶如藍色的天空鑲嵌一串亮麗的光環,呈V字形,給人間帶來光明。她的形狀、顏色都是無與倫比、無可挑剔的美麗,為極品蝴蝶。
卡申夫鬼美人鳳蝶,傳說抓到一隻就可以得到25萬美元,但捕捉者全部離奇死亡,慘不忍睹。
皇蛾陰陽蝶,是蝴蝶里最稀少的一種,在一千萬只蝴蝶中才能發現一隻,它的雙翅的形狀、色彩和大小各不相同,看上去是一隻奇形怪狀的蝴蝶;更引人注目的是,它翅的左邊是雌性,右邊是雄性,雌雄混合,十分奇特。
藍閃蝶本科的學名來自希臘詞「Morph」,為美神維納斯的名字,意味著美麗、美觀(也叫燦蝶科),該科蝴蝶大型華麗,多為金尾色或灰白色。這對於閃蝶這個小科來說,是再合適不過了。在任何博物館或蝴蝶展覽廳里,大多數閃蝶那迷人的藍顏色都會首先吸引住觀眾的目光。最小的閃蝶翅展只有75毫米,最大的則超過200毫米。其碩大的翅膀使它們能夠快速地在天空翱翔。日夜活動,飛翔敏捷。
中華虎鳳蝶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也是中國獨有的一種野生蝶,由於其獨特性和珍貴性,被昆蟲專家譽為「國寶」。其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中下游地區,其中,南京是中華虎鳳蝶數量最多的地區。
亞歷山大女皇鳥翼鳳蝶(學名:Ornithoptera alexandrae;英語:Queen Alexandra's Birdwing;法語:Ornithoptère De La Reine Alexandra)是世界上最大的蝴蝶。它們是由羅斯柴爾德(Walter Rothschild)於1907年命名,目的是紀念英王愛德華七世的妻子亞歷山大皇後(1844-1925)。
枯葉蛺蝶,世界著名的擬態蝴蝶。分布於中國的西南部和中部,喜馬拉雅的低海拔地區,比其它蝶種數量少。峨眉山的枯葉蝶,屬於中華枯葉蛺蝶,姿美色麗,擬態逼真。身長4厘米,展翅為9厘米。停息時,兩面三刀翅緊緊收豎立,將身子深深地隱藏著,展示出翅膀的腹面。
日落蛾(Chrysiridia rhipheus)是一種白天飛行的蛾,屬於燕蛾科。它
被認為是最美麗最富感染力的鱗翅目昆蟲之一。由於在全世界都很有名,大多數關於鱗翅目的休閑書都收錄有它,同時也是收藏家追捧的對象。它非常艷麗,但翅膀的虹彩部分沒有色素,這些色彩來自光的干涉。成年蛾的翼展為7–9厘米。
⑸ 寫幾種蝴蝶的名子和說明
閃蝶---
閃蝶科的學名來自希臘詞「Morph」,為美神維納斯的名字,意味著美麗、美觀。這對於閃蝶這個小科來說,是再合適不過了。在任何博物館或蝴蝶展覽廳里,大多數閃蝶那迷人的藍顏色都會首先吸引住觀眾的目光。該科已記載80多種,只分布在南美洲。最小的閃蝶翅展只有75毫米,最大的則超過200毫米。其碩大的翅膀使它們能夠快速地在天空翱翔。
鳳蝶---
鳳蝶是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鱗翅目 鳳蝶科蝶類的總稱,一般為大型昆蟲。常以黑、黃、白色為基調,飾有紅、藍、綠、黃等色彩的斑紋,一些種類更具有燦爛耀目的藍、綠、黃等色的金屬光澤。形態優美,許多種類的後翅有修長的尾突。有些種類是害蟲;部分種類受到保護。
斑蝶----
鱗翅目(Lepidoptera)斑蝶科(Danaidae)的昆蟲,有時亦指蛺蝶科(Nymphalidae)斑蝶亞科(Danainae)的蛺蝶(brush-footed butterfly)。著名者如王蝶(monarch butterfly)及後蝶。多產於熱帶,但在溫帶也有一些重要種類。大型,豔麗。前足小,不用於行動。飛行緩慢,有的種類(如王蝶)能長距離遷移。有些種雄體的後翅有香腺囊。幼蟲有鮮豔的帶或紋,有2∼4對肉質突起;主要以馬利筋屬植物為食,有時也吃茄屬植物;由於吃了這些辛辣的、含乳汁的植物,幼蟲以及蛹、成蟲都具有一種難聞的氣味,加之色彩鮮明,因此無天敵
眼蝶--
亦稱草地褐蝶(meadow brown)。
鱗翅目(Lepidoptera)眼蝶科(Satyridae)一些特有種蝴蝶的統稱。夏季大量出現於美國和歐洲的草原上。幼蟲呈天鵝絨似的褐色或綠色,具小而分叉的尾狀附器。成蝶翅呈褐色,翅展5∼6公分,有明顯 眼斑(環形斑紋)。翅上的假眼可能用以嚇唬或迷惑捕食性鳥類。
鱗翅目眼蝶科昆蟲。夏季大量出現於美國和歐洲的草原上。幼蟲呈天鵝絨似的褐色或綠色,具小而分叉的尾狀附器。成蝶翅呈褐色,翅展5-6厘米,有明顯眼斑(環形斑紋)。翅上的假眼可能用以嚇唬或迷惑捕食性鳥類。
粉蝶--
鱗翅目粉蝶科(Pieridae)昆蟲之通稱,中型蝶類,白、黃或橙色,翅邊緣有黑斑,爪二分裂或爪上有齒.幼蟲綠色或黃色,體表有許多短毛或小瘤突,為害十字花科蔬菜.重要種類為菜粉蝶(Pierisrapae),翅白色,前翅有前後排列的2個黑斑,頂角的三角形黑斑內緣光滑,幼蟲稱菜青蟲.東方粉蝶(P.canidia),前翅頂角的三角形斑內緣成鋸齒狀.褐脈粉蝶(P.melete),沿翅脈有褐色條紋.豆粉蝶(Colias),黃色,不少種類為害豆科作物.
絹蝶--
鱗翅目(Lepidoptera)鳳蝶科(Papilionidae)絹蝶亞科(Parnassiinae)昆蟲,分布於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山棲性中型蝶類。翅薄半透明,後翅常有紅色或橙色斑,豔麗奪目。在葉間或垃圾堆中築繭化蛹。
絹蝶為絹蝶科蝴蝶的通稱。拉丁文學名: Parnasiidae Swainson ,科屬分類:昆蟲綱,鱗翅目,絹蝶科。
本科蝴蝶和鳳蝶科很接近,多數為中等大小,白色或蠟黃色。絹蝶成蟲觸角短,端部膨大呈棒狀;下唇須短;體被密毛。翅近圓形,翅面鱗片稀少(鱗片種子狀),半透明,有黑色、紅色或黃色的斑紋,斑紋多呈環狀。前翅R脈只4條,A脈2條,無臀橫脈;後翅無尾突,A脈1條。本科種類均產於高山上,耐寒力強,有的在雪線上下緊貼地面飛翔,行動緩慢,容易捕捉。
灰蝶--
鱗翅目(Lepidoptera)灰蝶科(Lycaenidae)為數眾多的昆蟲,有幾百種。均為中型或小型蝶類(翅展1∼3公分〔0.4∼1.2吋〕),敏捷,纖細。雄蝶前翅表面色澤妍麗且顯螢光,雌雄蝶翅的下表面均有斑點或條紋,後翅常有假眼斑及尾帶,藉以謊騙捕食者。食物包括樹和灌叢,尤喜食一年生豆科植物。某些種類的幼蟲為肉食性,吃蚜蟲或螞蟻的幼蟲。
弄蝶---
本科蝴蝶種類較多。成蟲屬於小型蝶種,在世界上有3000多種,是蝶類中形態及生活習性最特殊的種類。體型粗壯,頭大,眼的前方有睫毛。弄蝶科成蟲的觸角端部呈尖鉤狀(端部尖出有鉤),觸角基部互相遠離;雌雄成蟲的前足均正常。飛翔迅速而帶跳躍。弄蝶科和小灰蝶一樣在蝴蝶中體型算是小的,前翅三角形,後翅卵圓形。暗黑色或棕褐色,少數種類為黃色或白色。外觀樸素並不華麗耀眼·
透翅蝶---
屬於蛺蝶科Nymphalidae,蜓斑蝶亞科Ithomiinae。 產於中美洲的墨西哥和巴拿馬地區的透翅蝶(Glasswing),蝶如其名,它擁有近乎透明的翅膀。翅膀薄膜上沒有色彩也沒有麟片,這是造物者送給它的「隱身術」,它可以輕易「消失」在森林裡,不易察覺它的存在。雖然透明蝴蝶對人們來說很稀奇,但其實它在原生地的數量並不少,未被列入稀有物種。
---
在每一種類蝴蝶後面都有很多不同種類
你可以用這些名稱找到數不清你我所不曾見過的的美麗蝴蝶
⑹ 裝飾畫蝴蝶一個取什麼名字
世外桃源,雪蝶,兩只蝴蝶
⑺ 說說蝴蝶的名字,最好10幾個。
根據蝴蝶的特徵和進化的程度,全世界的蝴蝶可分為4總科、17科、分列如下:
★弄蝶總科Hesperoidea
☆弄蝶科 Hesperiidae
☆韁弄蝶科Euschemonidae
☆大弄蝶科Megathymidae
★鳳蝶總科Papilionoidea
☆鳳蝶科 Papilionidae
☆絹蝶科 Parnassiidae
☆粉蝶科 Pieridae
★蛺蝶總科Nymphaloidea
☆灰蝶科 Lycaenidae
☆蜆蝶科 Riodinidae
★灰蝶總科Lycaenidea
☆喙蝶科 Libytheidae
☆眼蝶科 Satyrldae
☆環蝶科 Amathusiidae
☆斑蝶科 Danaidae
☆閃蝶科 Morphidae
☆蛺蝶科 Nymphalidae
☆袖蝶科 Heliconiidae
☆珍蝶科 Acraeidae
☆綃蝶科 Ithomiidae
上述分類中、大弄蝶、綃蝶、閃蝶、袖蝶、韁弄蝶五科中國均無分布。鳳蝶科和閃蝶科是最有美學價值和經濟價值的蝴蝶,其次為蛺蝶科、粉蝶科、絹蝶科、斑蝶科、環蝶科等。
按照生態環境來劃分,還可將蝴蝶分為以下類型:森林蝶類、沼澤蝶類、森林草原蝶類、農業植物蝶類。
中國的蝴蝶
中國蝴蝶種類豐富,尤其是在亞熱帶地區。常見的科有:
鳳蝶科:大型蝶類,色彩艷麗,後翅一般有尾帶,更增娉妍。多產於熱帶、亞熱帶地區,食芸香科、繖形科植物。有時成害,如黃鳳蝶、玉帶鳳蝶等。
粉蝶科:中等體型,一般為白、黃、橙等色。白粉蝶和Pieris napi均為害十字花科蔬菜,樹粉蝶為害果樹。
蛺蝶科:已知5000種以上,是蝶類中為數最多的一科。前足退化,無爪,翅疊於背上。易於識別。稻眼蝶幼蟲為害稻和竹,前翅有2眼紋,如日月,故又名日月蝶。
灰蝶科:小型蝶類。翅色有藍、綠、青銅等色,帶金屬光澤。幼蟲大都植食性,少數能捕食蚧或蚜。
絹蝶科:本科昆蟲翅薄半透明,無尾,一般白色或帶有花紋,極為娟麗,為山棲性,多在寒冷地區。
環蝶科:大型或中型的種類,翅展最小在50毫米以上最大達到200毫米觸角短細,端部膨大不顯著。須側扁眼有毛。前足退化。色暗多呈黃色,灰色,棕色,暗褐色,也有少數暗紫色。翅膀上有大型斑點。
閃蝶科:大型華麗的蝶種,翅膀寬大,翅展75——200毫米。觸角細而短,腹部很短,翅膀多蘭色,有金屬光澤,也有黃褐色或灰白色,有條紋及成列的眼斑,眼睛裸出,無毛。後翅中室開式,雄種前足符節有長毛,白天活動飛翔敏捷,該科全世界有記載的約80種,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少數分布於墨西哥及北美洲南部。本科以其大形及閃光的色彩,為收藏家所喜愛,視為精品。圖畫中出現的蘭色蝴蝶多以此科為原形,比較常見的是閃蝶屬的塞普勒斯閃蝶,大藍閃蝶,夢幻閃蝶,國王閃蝶。最具夢幻色彩的要數太陽閃蝶了。
斑蝶科:中型或大型的種類,體多黑色,頭部和腹部有白色的小點,翅膀多色彩艷麗有群棲習性。
⑻ 蝴蝶的名字和特點
★弄蝶總科 [Hesperoidea]
☆弄蝶科 Hesperiidae
☆韁弄蝶科 Euschemonidae
☆大弄蝶科 Megathymidae
★鳳蝶總科(真蝶總科) [Papilionoidea]
☆鳳蝶科 Papilionidae
☆絹蝶科 Parnassiidae
☆粉蝶科 Pieridae
☆灰蝶科 Lycaenidae
☆蜆蝶科 Riodinidae
☆喙蝶科 Libytheidae
☆眼蝶科 Satyrldae
☆環蝶科 Amathusiidae
☆斑蝶科 Danaidae
☆閃蝶科 Morphidae
☆蛺蝶科 Nymphalidae
☆袖蝶科 Heliconiidae
☆珍蝶科 Acraeidae
☆綃蝶科 Ithomiidae
上述分類中、大弄蝶、綃蝶、閃蝶、袖蝶、韁弄蝶五科中國均無分布。鳳蝶科和閃蝶科是最有美學價值和經濟價值的蝴蝶,其次為蛺蝶科、粉蝶科、絹蝶科、斑蝶科、環蝶科等。
按照生態環境來劃分,還可將蝴蝶分為以下類型:森林蝶類、沼澤蝶類、森林草原蝶類、農業植物蝶類。
中國的蝴蝶種類
中國蝴蝶種類豐富,尤其是在亞熱帶地區。常見的科有:
鳳蝶科:本科蝴蝶屬中型至大型的美麗蝶種。常以黑、黃、白色為基調,飾有紅、藍、綠、黃等色彩的斑紋,部分種類更具有燦爛耀目的藍、綠、黃等色的金屬光澤。
後翅一般有尾帶,更增娉妍。多產於熱帶、亞熱帶地區,食芸香科、繖形科植物。有時成害,如黃鳳蝶、玉帶鳳蝶等。
多數鳳蝶成蟲下唇須退化(喙鳳蝶屬例外);觸角端部逐漸加粗。前足脛節內側具有大形中刺,端部具有對稱的爪1對。
前後翅近似三角形;兩翅中室均為閉式。前翅R脈5分支,R4與R5共柄;M1與R脈不共柄;大多數種類具有基橫脈(cu-a),A脈有2條(2A及3A)。後翅肩區具鉤狀肩橫脈(h);外緣呈波紋狀;內緣收縮,靜止時側面明顯露出腹部,A脈只有1條(2A);多數種類M3脈延伸為尾突,部分種類有2條以上尾突或者無尾突。
粉蝶科:本科蝴蝶屬小型至中型的蝶種。常以白、黃色為基調,飾有黑、紅、黃等色彩的斑紋,多數種類的翅膀表面如被粉狀。白粉蝶和 Pieris napi 均為害十字花科蔬菜,樹粉蝶為害果樹。
粉蝶科成蟲的前足端部兩爪間具有一個中墊(吸盤),因此它們能夠停留在豎立的玻璃等光滑的垂直物體表面。
前後翅近似隋圓形;兩翅中室均為閉式。前翅R脈3至5分支,多數種類前翅的R2與R3常合並,部分種類的R4與R5也有合並;M1與R脈共柄;A脈只有1條(2A)。後翅具有肩橫脈(h);兩翅外緣較鈍圓;靜止時側面看不見腹部,後翅內緣較發達,A脈有2條(2A及3A)。
蛺蝶科:屬小型至中型的蝶種,少數為大型種,已知5000種以上,是蝶類中為數最多的一科。色彩豐富,形態各異。前足退化,無爪,翅疊於背上。易於識別。稻眼蝶幼蟲為害稻和竹,前翅有2眼紋,如日月,故又名日月蝶。 屬小型至中型的蝶種,少數為大型種。色彩豐富,形態各異。
蛺蝶科成蟲的下唇須特別粗壯;觸角端部明顯加粗;部分種類的中胸特別粗壯發達;前足退化,收縮不用,雄性為一跗節,雌性4至5跗節,爪全退化。
本科蝴蝶的翅形豐富多變,屬間的差別較大。前翅多呈三角形;中室為開式或閉式;R脈5分支,R2至R5共柄;M1與R脈不共柄;A脈只有1條(2A)。後翅近圓形或近三角形;部分種類邊緣呈鋸齒狀;中室開式或閉式;肩區具有較發達的肩橫脈(h); 內緣臀區較發達,A脈有2條(2A及3A)。
灰蝶科:本科蝴蝶屬小型蝶種。翅正面以灰、褐、黑等色為主,部分種類兩翅表面具有燦爛耀目的紫、藍、綠等色的金屬光澤,且兩翅正反面的顏色及斑紋截然不同,反面的顏色豐富多采,斑紋變化也很多樣。
灰蝶科成蟲的觸角具多數白環;前足退化,但仍能用於步行,雄性前足多為一跗節,一爪,極少分節;雌性前足為2至5跗節。
本科蝴蝶的前翅多呈三角形;中室為閉式或開式;R脈3至4分支,R4至R5共柄;M1與R脈共柄;A脈基部有或無分叉(3A並入2A或無),。後翅近卵圓形形;中室為閉式或開式;肩區無肩橫脈;內緣的臀區較發達,A脈有2條(2A及3A)。
幼蟲大都植食性,少數能捕食蚧或蚜。
絹蝶科:多數為中等大小,白色或蠟黃色。絹蝶成蟲觸角短,端部膨大呈棒狀;下唇須短;體被密毛。翅近圓形,翅面鱗片稀少(鱗片種子狀),半透明,有黑色、紅色或黃色的斑紋,斑紋多呈環狀。前翅R脈只4條,A脈2條,無臀橫脈;後翅無尾突,A脈1條。
本科種類均產於高山上,耐寒力強,有的在雪線上下緊貼地面飛翔,行動緩慢,容易捕捉。。
環蝶科:本科蝴蝶多屬中型至大型的蝶種。常以灰褐、黃褐色為基調,飾有黑、白色彩的斑紋。 色暗多呈黃色,灰色,棕色,暗褐色,也有少數暗紫色。翅膀上有大型斑點。末端部分逐漸加粗,但不明顯;前足退化,收縮不用,雄性為一跗節,雌性4至5跗節,爪全退化。
兩翅面積較大,蟲體較小;前翅近似三角形;中室為閉式,後角向外突出;前翅R脈4至5分支,R2至R5共長柄;M1與 R脈不共柄;A脈只有1條(2A)。後翅近圓形;中室為開式;肩區具肩橫脈 (h);內緣臀區很發達,A脈有2條(2A及3A),兩翅反面近亞外緣常具多數環狀斑紋。
閃蝶科:大型華麗的蝶種,翅膀寬大,翅展75——200毫米。常以黑、白色為基調,飾有紅、白、黑、青藍等色彩的斑紋,部分種類更具有燦爛耀目的紫藍色金屬光澤。
斑蝶科:中型或大型的種類,體多黑色,頭部和腹部有白色的小點,翅膀多色彩艷麗有群棲習性。常以黑、白色為基調,飾有紅、白、黑、青藍等色彩的斑紋,部分種類更具有燦爛耀目的紫藍色金屬光澤。 斑蝶成蟲觸角端部逐漸加粗,但不明顯;前足退化,收縮不用,雄性前足為一跗節,雌性4至5跗節,爪全退化;胸部側面常具有多數白斑;雄性腹部末端有可伸縮的長毛撮。
前後翅近似三角形;兩翅中室均為閉式。前翅R脈5分支,R3至R5共柄;M1與R脈共短柄;前翅 A脈基部呈分叉狀 (3A並入2A)。 後翅圓三角形,肩區具短小肩橫脈(h);A脈有2條(2A及3A);部分種類的雄蝶有香鱗斑或突出的香鱗囊。
其他地區蝴蝶種類
眼蝶科
Satyridae
本科蝴蝶多屬小型至中型的蝶種。常以灰褐、黑褐色為基調,飾有黑、白色彩的斑紋。
眼蝶成蟲觸角端部逐漸加粗,但不明顯;前足退化,收縮不用,雄性只有一跗節,雌性4至5跗節,爪全退化。
前翅呈圓三角形;中室為閉式;前翅Sc脈基部常膨大,部分種類的Cu脈及 A脈的基部也有膨大;R脈5分支,R3至R5共柄;M1與R脈不共柄;A脈只有1條(2A)。後翅近圓形;中室為閉式;肩區具較發達的肩橫脈(h);內緣臀區較發達,A脈有2條 (2A及3A),兩翅反面近亞外緣常具多數眼狀的環形斑紋。
珍蝶科
Acraeidae
本科從蛺蝶科分出,成蟲近似斑蝶科種類,因此又稱班蛺蝶科。成蟲屬中小型蝶種。呈褐色或紅色,飾有黑、白色彩的斑紋。
珍蝶成蟲觸角端部逐漸加粗,但不明顯;前足退化,收縮不用,雄性只有一跗節,雌性5跗節,爪全退化,中後足的爪不對稱;雌性交尾後,腹部末端有三角形的臀套。
成蟲前翅呈窄長卵圓形,明顯長於後翅;中室為閉式;R脈5分支,R2至R5共柄;M1與R脈不共柄;A脈只有1條(2A)。後翅近卵圓形;中室為閉式;肩區具肩橫脈(h);M1與Rs共短柄;內緣臀區的A脈有2條(2A及3A)。
喙蝶科
Libytheidae
本科蝴蝶的種類較少,全世界只有十種。屬中小型的蝶種,是至今發現在地球出現最早的蝶種。
喙蝶科成蟲的下唇須特別長,達頭長的兩倍以上;雄性前足退化,收縮不用,端部為一跗節,爪全退化;雌性的前足正常。
前翅呈三角形;中室端部為弱的橫脈封閉;R脈5分支,R3至R5共柄,M1與 R脈不共柄,M2脈明顯突出,超過頂角;A脈基部有分叉 (3A並入2A)。後翅呈多邊形;中室端部為弱橫脈封閉;肩區具肩橫脈(h);內緣臀區較發達,A脈有2條(2A及3A)。
蜆蝶科
Riodinidae
本科蝴蝶屬小型蝶種。以紅、褐、黑色為主,飾有白色斑紋,且兩翅正反面的顏色及斑紋對應相似。
蜆蝶科成蟲的觸角具多數白環;雄性前足退化,收縮不用,端部為一跗節,爪全退化;雌性前足正常。
本科蝴蝶的前翅多呈三角形;中室為閉式;R脈5分支,R3至R5共柄;M1與R脈共柄;A脈基部有分叉 (3A並入2A)。後翅近卵圓形形;中室為閉式;肩區具較發達的肩橫脈(h);內緣臀區較發達,A脈有2條 (2A及3A)。
弄蝶科
Hesperiidae
本科蝴蝶種類較多。成蟲屬於小型蝶種,是蝶類中形態及生活習性最特殊的種類。
弄蝶科成蟲的觸角端部呈尖鉤狀;雌雄成蟲的前足均正常。
成蟲前翅呈窄長三角形;中室開式或閉式;R脈5分支,各支均直接自中室平行伸出;A脈有2條(2A及3A)。後翅多呈三角形;中室開式或閉式;M脈2至3條;肩區具肩橫脈(h);內緣臀區發達,A脈有2條 (2A及3A)。
約有600種,台灣產約32種。
此科最具觀賞價值,中大體型,
色彩鮮麗,大部份有尾狀突起。
約有3500種,台灣產約73種。
其外型極具差異。
主食為動物屍液、樹液、動物排泄等很少吸花蜜。
約有1000種,台灣產約33種。
一般為中型,以白、黃或澄色為主,
飛行時一副很纖弱的樣子。
約有5500種,台灣產約100種。
體型非常小,但都很漂亮,
其習性、食性非常復雜。
約有450種,台灣產約18種。
本科全身和翅上有漂亮的斑點,
是一種警戒色,具有遏阻作用。
約有2500種,台灣產約41種。
成蟲翅上有眼狀紋,喜歡昏暗的環境,
吸食腐爛的果實、樹液或屍液。
約有3000種,台灣產約56種。
此類最不像蝴蝶,體型短小肥胖,
飛翔快速,停留時的姿態也與一般蝴蝶不同。
中低海拔常見,台灣產約1種。
幼蟲以竹子為寄主,公母蝶的紋路差異較小
體型碩大,飛行緩慢,不易與其它蝶種搞混。
山區較容易見到,台灣產約1種。
幼蟲以沙楠子樹及朴樹為寄主,又稱天狗蝶,公母蝶相近,不易分辨
⑼ 求77種蝴蝶的名字 最好聽的
.斷顎線蛺蝶
2.黃腹細蟌
3.琉璃蛺蝶
4.紅基尾鳳蝶
5.斐豹蛺蝶內
6.大紅紋鳳蝶7.黑異色灰蜻容
8.黃帶褐蜆蝶
9.擬葉夜蛾
10.六點帶蛺蝶
11.曙鳳蝶
12.麝香鳳蝶
13光明女神蝶14尖翅藍閃蝶
15大紫蛺蝶
我能找到的就那麼多咧!嘿嘿...
⑽ 給有花有蝴蝶的畫可以取名為什麼名字
花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