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著名心理效應

著名心理效應

發布時間: 2020-12-11 17:51:40

Ⅰ 求!心理學著名事件

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
心理學上的一種實驗者效應。20世紀20-30年代,美國研究人員在芝加哥西方電力公司霍桑工廠進行的工作條件、社會因素和生產效益關系實驗中發現了實驗者效應,稱霍桑效應。實驗的第一階段是從1924年11月開始的工作條件和生產效益的關系,設為實驗組和控制組。結果不管增加或控制照明度,實驗組產量都上升,而且照明度不變的控制組產量也增加。另外,有試驗了工資報酬、工間休息時間、每日工作長度和每周工作天數等因素,也看不出這些工作條件對生產效益有何直接影響。第二階段的試驗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梅奧領導的,著重研究社會因素與生產效率的關系,結果發現生產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於被實驗者在精神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參加試驗的工人被置於專門的實驗室並由研究人員領導,其社會狀況發生了變化,受到各方面的關注,從而形成了參與試驗的感覺,覺得自己是公司中重要的一部分,從而使工人從社會角度方面被激勵,促進產量上升。這個效應告訴我們,當同學或自己受到公眾的關注或注視時,學習和交往的效率就會大大增加。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明白什麼樣的行為才是同學和老師所接受和贊賞的,我們只有在生活和學習中不斷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為,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贊賞,也才可能讓我們的學習不斷進步,充滿自信!

瓦倫達心態是心理學上的一個著名論斷。它緣自一個真實的事件。瓦倫達是美國一個著名的鋼索表演藝術家,以精彩而穩健的高超演技聞名。他從來沒有出過事故,因此,當演技團這一次要為重要的客人獻技時,決定派他上場。瓦倫達知道這一次上場的重要性:全場都是美國知名的人物,這一次成功不僅僅將奠定自己在演技界的地位,還會給演技團帶來前所未有的支持和利益。因而他從前一天開始就一直在仔細琢磨,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都想了無數次。演出開始了,這一次他沒有用保險繩。因為許多年以來他沒有出過錯誤,他有100%%的把握不會出錯。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當他剛剛走到鋼索中間,僅僅做了兩個難度並不大的動作之後,就從10米高的空中摔了下來,一命嗚呼。事後,他的妻子說:「我知道這次一定要出事。因為他在出場前就這樣不斷的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在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是想著走好鋼絲這事的本身,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一切。」瓦倫達太想成功,太專注於事情本身,太患得患失了。如果他不去想這么多走鋼索之外的事情,以他的經驗和技能是不會出事的。心理學家把這種為了達到一種目的總是患得患失的心態命名為「瓦倫達心態」。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也表明,人大腦里的某一圖像會像實際情況那樣刺激人的神經系統。比如,當一個高爾夫球手擊球前一再告訴自己「不要把球打進水裡」 時,他的大腦里往往就會出現「球掉進水裡」的情景。這一情景會指揮他的行動,結果事情不是向他希望的那樣發展,面是向他害怕的方向發展——這時候,球大多都會掉進水裡。這項研究從另一個方面證實了瓦倫達心態。

Ⅱ 關於廣告心理效應,有哪些比較著名的理論模式

廣告心理效應模式

眾所皆知,廣告活動的最終目的是把產品推銷出去,然而廣告能否達到這一目的,則取決於廣告能否對消費者產生深刻的影響。廣告對消費者的影響通常是多層次、多側面的。對此,廣告研究者從本世紀初開始就進行了廣泛的研究,至今已形成了一系列形形色色的廣告心理效應模式,這些模式依提出年代的先後順序呈現如下:

⑴AIDA模式(1925):

⑵霍夫蘭等人的模式(1953):

⑶科利(Colly)模式(1961):

⑷勒韋茲(Lavidge)和斯坦納(Steiner)模式(1961):

⑸羅傑斯(Rogers)模式(1962):

⑹門德爾松(Mendelsohn)模式(1962):

⑺沃爾夫等人(Wolfe,etal)模式(1962):

⑻(日本)飽戶模式(1963):

⑼阿斯平沃爾(Aspinwall)模式(1964):

⑽M.S.I.模式(1968):

⑾(日本)電通CSP模式(1968):

⑿施瓦茨(Schwartz)模式(1969):

⒀霍華德(Howard)與謝思(Sheth)模式(1969):

⒁謝思(Sheth)模式(未具日期):

⒂默菲(Murphy)模式(1971):

⒃羅伯遜(Robertson)模式(1971):

⒄泰勒(Taylor)與彼德森(Peterson)模式(1972):

⒅楊(Young)模式(1972):

⒆霍爾布魯克(Holbrook)模式(1975):

⒇李奧貝納廣告公司的CAPP()模式:

(21)通用汽車公司的模式:

資料來源:丹-E-舒爾茨等,廣告運動策略新論,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4;仁科貞文,廣告心理,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1

在這些模式中,AIDA模式提出的時間比較早,因而在理論方面影響比較大,在廣告研究文獻中經常被引用、介紹;科利模式也是一個影響比較大的模式,不過,科利模式之所以影響大,並不是因為該模式的合理性得到人們的廣泛認可,而是因為該模式跟科利著名的「制定廣告目標以測定廣告效果」法(簡稱DAGMAR)相提並論。真正得到廣告界廣泛認可的是勒韋茲和斯坦納模式,簡稱L&S模式。該模式不僅常常被廣告研究者引用、提起,而且成為許多企業及廣告代理公司制定廣告目標的理論基礎。

Ⅲ 心理學中的十大效應都是什麼

心理學的十大反應分別是:
1.蝴蝶效應——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氣象學家洛倫茲認定他發現了新的現象:「對初始值的極端不穩定性」。又稱「蝴蝶效應」,亞洲蝴蝶拍拍翅膀,將使美洲幾個月後出現比狂風還厲害的龍卷風! 蝴蝶效應說的就是「一件事」對結果的影響,就象只改動了一點數據計算的結果都會相差十萬八千里。
2.木桶效應——一隻木桶,裡面可以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那根木板。這就是著名的"木桶效應"
3.羊群效應——一個羊群(集體)是一個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大家在一起盲目地左沖右撞。如果一頭羊發現了一片肥沃的綠草地,並在那裡吃到了新鮮的青草,後來的羊群就會一哄而上,爭搶那裡的青草,全然不顧旁邊虎視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它還有更好的青草。
4.鯰魚效應——挪威人愛吃沙丁魚,在海上捕得沙丁魚後,如果能讓它活著抵港,賣價就會比死魚高好幾倍。但是,由於沙丁魚懶惰,不愛運動,返航的路途很長,因此捕撈到的沙丁魚往往一回到碼頭就死了。只有一位漁民的沙丁魚總是活的,原因就是他的魚槽里有一隻鯰魚。原來當鯰魚裝入魚槽後,由於環境陌生,就會四處游動,而沙丁魚發現這一異已分子後,也會緊張起來,加速游動,如此一來,沙丁魚便活著回到港口。這就是所謂的「鯰魚效應」。
5.暈輪效應——人們對人的認知和判斷往往只從局部出發,擴散而得出整體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個人如果被標明是好的,他就會被一種積極肯定的光環籠罩,並被賦予一切都好的品質;如果一個人被標明是壞的,他就被一種消極否定的光環所籠罩,並被認為具有各種壞品質。
6.第一印象效應——讓兩個學生都做對30道題中的一半,但是讓學生A做對的題目盡量出現在前15題,而讓學生B做對的題目盡量出現在後15道題,然後讓一些被試對兩個學生進行評價:兩相比較,誰更聰明一些?結果發現,多數被試都認為學生A更聰明。這就是第一印象效應。人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並占據著主導地位,這種效應即為第一印象效應。
7.近因效應——在多種刺激一次出現的時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決於後來出現的刺激,即交往過程中,我們對他人最近、最新的認識佔了主體地位,掩蓋了以往形成的對他人的評價,因此,也稱為「新穎效應」。多年不見的朋友,在自己的腦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實就是臨別時的情景;一個朋友總是讓你生氣,可是談起生氣的原因,大概只能說上兩、三條,這也是一種近因效應的表現。在學習和人際交往中,這兩種現象很常見。
8.皮格馬利翁效應——暗示在本質上,是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
9.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種現象。名字來自於《聖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羅伯特·莫頓歸納「馬太效應」為: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一旦在某一個方面(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此術語後為經濟學界所借用,反映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贏家通吃的經濟學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現象。
10.仰巴腳效應 ——一般來說,人們更傾向於喜歡精明又有小缺點的人,心理學上稱此現象為「仰巴腳效應」。意思是指精明的人不經心犯點小錯誤,不僅不影響他的優點,反而使人覺得他也和常人一樣,會犯錯誤,有平凡的一面,使人感到好接受

Ⅳ 求推薦 心理學著名理論

1、鳥籠邏輯
掛一個漂亮的鳥籠在房間里最顯眼的地方過不了幾天主人一定會做出下面兩
個選擇之一把鳥籠扔掉或者買一隻鳥回來放在鳥籠 里。這就是鳥籠邏輯。
過程很簡單設想你是這房間的主人只要有人走進房間看到鳥籠就會忍不
住問你「鳥呢是不是死了」當你回答「我從來都沒有 養過鳥。」人們
會問「那麼你要一個鳥籠干什麼」最後你不得不在兩個選擇中二選一因
為這比無休止的解釋要容易得多。鳥籠邏輯的原因很簡單人們絕大 部分的時
候是採取慣性思維。所以可見在生活和工作中培養邏輯思維是多麼重要。

2、破窗效應
心理學的研究上有個現象叫做 「破窗效應」就是說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
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它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牆如果出
現一些塗鴉沒有清洗掉很快的 牆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
一個很乾凈的地方人會不好意思丟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人就
會毫不猶疑的拋絲毫不覺羞愧。這真是 很奇怪的現象。
心理學家研究的就是這個「引爆點」地上究竟要有多臟 人們才會覺得反正
這么臟再臟一點無所謂情況究竟要壞到什麼程度人們才會自暴自棄讓它
爛到底。
任何壞事如果在開始時沒有阻攔掉形成風氣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
個小缺口沒有及時修補可以崩壩造成千百萬倍的損失。
犯罪其實就是失序的結果紐約市在80年代的時候真是無處不搶無日不殺
大白天走在馬路上也會害怕。地鐵更不用說了車廂臟亂到處塗滿了穢句坐
在地鐵里人人自危。我雖然沒有被搶過但是有位教授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
敲了一記悶棍眼睛失明從此結束他的研究生涯使我多少年來談虎變色不
敢只 身去紐約開會。最近紐約的市容和市譽提升了不少令我頗為吃驚一個
已經向下沉淪的城市竟能死而復生向上提升。
因此當我出去開會碰到一位犯罪學家時立刻向他討教原來紐約市用的就
是過去書本上講的破窗效應的理論先改善犯罪的環境使人們不易犯罪 再
慢慢緝兇捕盜回歸秩序。
當時這個做法雖然被人罵為緩不濟急「船都要沉了還在洗甲板」但是紐約市
還是從維護地鐵車廂干凈著手並將不買車票白搭車的人用手銬銬住排成一列站
在月台上公開向民眾宣示政府整頓的決心結果發現非常有效。
警察發現人們果然比較不會在干凈的場合犯罪又發現抓逃票很有收獲因為每
七名逃票的人中就有一名是通緝犯二十名中就有一名攜帶武器因此警察願意
很 認真地去抓逃票這使得歹徒不敢逃票出門不敢帶武器以免得不償失、
因小失大。這樣紐約市就從最小、最容易的地方著手打破了犯罪環結(chain)
使這個惡性循環無法繼續下去。
暈輪效應
俄國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暈輪效應的作用吃了大苦 頭。他狂熱地愛上了被
稱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麗並且和她結了婚。娜坦麗容貌驚人但與普
希金志不同道不合。當普希金每次把寫好的詩讀給她聽時。她 總是捂著耳朵說
「不要聽不要聽」相反她總是要普希金陪她游樂出席一些豪華的晚會、
舞會普希金為此丟下創作弄得債台高築最後還為她決斗而 死使一顆文
學巨星過早地隕落。在普希金看來一個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貴
的品格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這種現象被稱為暈輪效應。
所謂暈輪效應就是在人際交往中人身上表現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徵掩蓋了其
他特徵從而造成人際認知的障礙。在日常生活中「暈輪效應」往往在悄悄地
影 響著我們對別人的認知和評價。比如有的老年人對青年人的個別缺點或衣
著打扮、生活習慣看不順眼就認為他們一定沒出息有的青年人由於傾慕朋友
的某一可 愛之處就會把他看得處處可愛真所謂「一俊遮百丑」。暈輪效應
是一種以偏概全的主觀心理臆測其錯誤在於第一它容易抓住事物的個別特
征習慣以個別 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樣以點代面第二它把並無內
在聯系的一些個性或外貌特徵聯系在一起斷言有這種特徵必然會有另一種特
征第三它說好就全都 肯定說壞就全部否定這是一種受主觀偏見支配的
絕對化傾向。總之暈輪效應是人際交往中對人的心理影響很大的認知障礙我
們在交往中要盡量地避免和克服 暈輪效應的副作用。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