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著名鏡子
Ⅰ 在我國古代漢代以前鏡子的名字
孔子說:「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鑒,本是裝著水照人影的銅盆,後來就跟鏡子一個意思了。《考工記》註:「鑒亦鏡也。」
Ⅱ 漢代銅鏡上有蝙蝠和動物叫什麼鏡子
漢代銅鏡上有蝙蝠和動物叫
蝙蝠獸紋鏡。
Ⅲ 漢朝銅鏡值多少錢
漢代銅鏡真品無疑,參考價兩千元左右。
Ⅳ 大家看看我這個鏡子值多少錢,黑漆的漢代六乳神獸鏡,直徑15.8 厘米0.5厘米
樓主的應該是真品,樓主仔細看看銅銹,還有鏡子正面的那條冰裂,品相好的話市場價格應該20到30萬吧,多交流交流 。
Ⅳ 我朋友有個銀質鏡子據說是漢朝的請問漢朝有銀鏡嗎
沒有,那時候都是青銅的鏡子,沒有純銀鏡,網上查,說到了唐代產純銀鏡和含銀鏡,漢代鏡銘「和以銀錫清且明」就已經提示了漢代有含銀鏡的生產,但不是純銀鏡。
Ⅵ 漢代魔鏡和普通鏡子有什麼不回
這是一件神奇的「魔鏡」,出土於西漢古墓之中,最大的神奇之處在於,當把銅鏡對准陽光,反射出來的光斑中,竟會出現鏡子背面的影像,周恩來總理在博物館中看到這面透光魔鏡,也百思不得其解,科學家們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更是用了十年時間。
透光的說法是從唐代開始的,因為光線好像穿透了金屬的鏡體,從鏡子背面反
射出來一樣,所以透光鏡的稱呼就傳下來了。古人把這種具有幻術般效應的「透光鏡」一直視為「神物」。然而遺憾的是透光鏡的製作方法卻未能代代相傳,至宋代
(公元1000年左右)即已失傳,宋以後的銅鏡就沒有發現有透光的。
千百年來歷代無數學者試圖揭開銅鏡透光的神奇奧秘,進行過大量探索和研究,唐代《古鏡記》中載:「承日照之,則背上文畫,墨入影內,纖毫無失。」宋代著名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述「世有透光鑒,以鑒承日光,則背紋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宋代周密的《雲煙過眼錄》中也講到透光鏡「映日則背花俱見,凡突起之花,其影皆空。」金代麻九疇,元代吾丘衍,明代方以智,何孟春,清代鄭復光等人的著作中對透光鏡都作過描述和探索。
國外對透光鏡的研究是從十九世紀開始的。歐州與日本學者,對此也作了不少努力,發表了不少見解,但是無論從古至今,從中到外,誰都未對這個千古之謎給出正確答案,沒有人去用實驗的方法來證實自己的猜測,更確切地說,還沒有人真正復制出與西漢透光古鏡完全相同的鏡子來。
直到20世紀80年代,上海博物館和上海交通大學等一批科學工作者遵照周恩來總理的指示,通過實驗,終於揭開這個千古謎案。
總之,西漢透光鏡的透光機理可歸結為:「鑄造成因,研磨透光。」現流傳的「日光鏡」和「昭明鏡」存世很多,可以認為,它們都具有「透光」的特性,但通過實
驗,絕大多數都不能透光了,原因是鏡面銹蝕,真正能透光的存世甚微,所以現存世的透光鏡件件都是稀世之寶。現存世的透光鏡鏡面形成了一種叫「玻璃廓」的保
護層,使鏡面平滑光亮,如冰似玉,照人映物,纖毫入內,折射出一種寶光,「玻璃廓」一旦形成,鏡面將永不銹蝕。另外,是否有「玻璃廓」也是鑒別透光鏡的首
要條件之一。 透光鏡鏡面玻璃廓
的成因有專家對此作了專門研究。據《文匯報》1999年12月6日報道:運用凹凸透光原理的古代銅鏡製作工藝十分復雜,材料選用嚴格,研磨周期極長,自然
形成表面保護層「玻璃廓」更需一個世紀的光景,因此透光鏡一直是宮廷用品,難以流行民間……。這里揭示了「玻璃廓」是在長期使用過程中「自然形成」的,那
么,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為什麼千千萬萬面銅鏡之中,只有極少的幾面形成了「玻璃廓」,而絕大多數形成不了呢?能形成「玻璃廓」的銅鏡是否有特殊工藝或
材料?
Ⅶ 漢代鏡子什麼價誰知道。親們求助
這不是鏡子
Ⅷ 請大家看下我這面鏡子能值多錢.漢代的四乳四虺規矩鏡.直徑15CM.厚0.5..能賣多錢.在哪賣可靠些.謝謝了.
您的問題,漢代四乳四虺規矩鏡.直徑15CM厚0.5.,真品行情要超過1萬元,可以到本地的收藏市場,那裡有專門收購的地方!
Ⅸ 每個朝代「鏡子」值多少錢、漢代銅鏡最新靠譜成交記錄
1495萬成交 海獸葡萄古銅鏡
1495萬成交 海獸葡萄古銅鏡
908.5萬成交 四乳神獸古銅鏡
897萬成交 「明逾滿月」跑獸古銅鏡
605萬成交 戰國 喜鵲猴子古銅鏡
Ⅹ 漢朝的鏡子是不是實際上什麼也看不見
你可以找一塊表面莫光光的金屬板,漢朝的鏡子至少是哪個清晰度。
實際上,專門磨光的銅鏡會更明亮更清晰。清清楚楚的照清人臉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