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二戰著名將軍
❶ 二戰時期有哪些著名將領
「二戰」十大元帥
1、
喬治。史密斯。巴頓(美國)
2、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英國)
3、
埃爾溫。隆美爾(德國)
4、
朱可夫(前蘇聯)
5、
山本五十六(日本)
6、
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美國)
7、
亞歷山大。米哈伊諾維奇。華西列夫斯基(前蘇聯)
8、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美國)
9、
海茵茨。威廉。古德里安(德國)
10、
弗里茨。艾里希。馮。曼施坦因(德國)
二戰十大著名戰役:
一
幻影突擊--波蘭閃擊戰
二
乾坤逆轉--敦刻爾克大撤退
三
平地驚雷--偷襲珍珠港
四
血灑長空--不列顛之戰
五
冬天的神話--莫斯科保衛戰
六
折戟沉沙--中途島海戰
七
血肉之路--瓜島爭奪戰
八
打開勝利之門--諾曼底登陸
九
帝國覆滅--柏林戰役
十
破門之戰--沖繩島戰役
❷ 二戰中有哪些著名將軍
德國裝甲之父古德里安 沙漠之狐隆美爾 卓越的戰略戰術大師曼施坦因 帝國名將博克 老牌名將龍德施派特 盟軍巴頓 鐵血悍將朱可夫 政治將軍艾森豪威爾 伏龍芝
霍津 奇比索夫上將 韋廖夫金-拉哈利斯基中將 庫羅奇金上將
❸ 二戰中美國有名的將軍是誰
艾森豪威爾
——名聲遠揚的盟軍統帥
軍銜:美國陸軍五星上將
戰時最高職務內:歐洲盟軍容遠征軍總司令
戰後曾任美國駐德佔領軍司令。
評價:他在美軍史上晉升「第一快」,出身「第一窮」;他是美軍統率最大戰役行動的第一人;他第一個擔任北約盟軍的最高統帥;他是美軍退役高級將領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的第一人;他的前途「第一大」——惟一當上總統的五星上將。
麥克阿瑟
——美利堅的愷撒大帝
軍銜:美國陸軍五星上將
戰時最高職務: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
戰後曾任駐日盟軍總司令
評價:他有時似乎寬宏大量,有時又顯得小肚雞腸;他有時溫文爾雅,有時又暴跳如雷。他取得過輝煌的勝利,但也遭到過慘重的失敗;他是天才的軍事家,但又是糟糕的政治家;他忠於自己的國家,卻反對這個國家的總統。他就是美國名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請採納~
❹ 二戰中最著名的10個將軍是
艾森豪威爾、巴頓、蒙哥馬利、隆美爾、麥克阿瑟、朱可夫、鄧尼茨、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山本五十六
❺ 二戰十大著名將領
巴頓(美國):被部隊稱作為血膽將軍,是當時美軍第一劍客,作戰兇狠另納粹德國聞風喪膽,德國將領曾經講巴頓在哪我們的重點防禦就應該部署在哪。
朱可夫(前蘇聯):被稱作斯大林的救火隊員,每次哪裡局勢危急總要被斯大林排到該地進行指揮,從列寧格勒到莫斯科,到斯大林格勒到庫爾斯克,最後再到德國,朱可夫幾乎參加指揮了所有蘇聯保衛戰的重大戰役,斯大林無比信任朱可夫的軍事領導能力。
隆美爾(納粹德國):曾經寫了一本書《進攻進攻再進攻》得到了希特勒的賞識,作戰靈活而且狡猾,被人稱作沙漠之狐,善利用閃電戰給敵方造成沉重打擊,但軍事目光比較短淺,最終導致戰斗勝利,戰略失敗。
艾森豪威爾(美國)盟軍總司令,諧調美軍與英軍聯合作戰,為了讓美軍與英軍順利配合做出了不少工作。
蒙哥馬利(英國)在學校被人稱作「猴子」,在北非擊敗了隆美爾使其名聲大震。
山本五十六(日本)山本五十六非常善於賭博,曾經被賭場因為其賭技高超不準其入場,同樣的賭博他也運用到了戰爭中,是日本成功襲擊珍珠港的主謀,最終被美國空軍將其座機擊落後血濺長空。
麥卡納瑟(美國):對菲律賓有這濃厚的感情,在日本攻佔菲律賓菲律賓即將失守時被美國軍方解救成說:我今天走了,但我還要回來。最後帶領美國海軍反攻菲律賓,並且創作了蛙跳戰術這一新戰法。
尼米茲(美國)二次大戰美國太平洋艦隊的總司令,為日本聯合軍隊的潰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曼施坦因(納粹德國)
古德里安(納粹德國)
我只是知道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對他倆的事跡並不了解。
❻ 二戰時 美國著名將軍 詳細
喬治·巴頓 (George S. Patton),1885年11月11日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豪門,1909年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1911年12月調入位於邁爾堡的陸軍參謀部任職。1912年夏季參加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的第五屆夏季奧運會,取得五項全能項目的第五名。同年底在陸軍參謀部辦公室臨時任職,一度擔任陸軍參謀長倫納德·伍德和陸軍部長亨利·史汀生的副官。在此期間在《陸海軍雜志》上撰文建議改進騎兵軍刀獲得採納,他設計的2萬把「巴頓劍」被配發到美國陸軍部隊,使他初揚其名。1913年夏自費赴法國學習劍術。1916年任潘興將軍的中尉副官,兩年後升任上校。1917年隨潘興赴法參戰,組建了美國第一支坦克部隊。1939年授命組建裝甲旅,晉升為准將。1942年任第一裝甲軍軍長、少將軍銜,同年8月率4萬鐵騎渡大西洋登陸北非。1943年與英國將軍蒙哥馬利聯手取得阿拉曼戰役勝利,肅清了北非德軍後,晉升為中將,任第一集團軍司令,指揮了登陸義大利西西里島戰役。1944年任第三集團軍司令,作為第二梯隊參加諾曼底登陸,利用閃擊戰率軍橫掃歐洲,直至奧地利,9個月間,殲敵140萬,解放大小城鎮1.3萬座,且相對傷亡最小。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擢升四星上將,任巴伐利亞洲軍事長官,15集團軍司令。1945年12月9日,打獵途中遇車禍不治,歿於海德堡。
巴頓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他一生,呈現出鮮明的個人性格特點,引起世人不同評論,很多人認為他是「一位統率大軍的天才和最具進攻精神的先鋒官」和「二十世紀的拿破崙」;但也有人認為他「勇猛有餘、智謀不足」、「驕傲自大、華而不實」。軍事學者指出:「作為統帥人物,巴頓將軍的最大特點就是以他自己的尚武精神去激勵部下,用他的個性去影響部下在戰場上奮勇向前。」
1890年,艾森豪威爾出生在美國堪薩斯州。他選擇軍人職業,並非完全出於個人愛好,也不是父母的意志,而是與家境有關。他家境貧寒,其他的6個兄弟都沒有受高等教育,艾森豪威爾也只能免費進入西點軍校。他的母親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不願自己的兒子從軍,但又不便阻攔,加之十九世紀末期美洲的戰事不斷,從軍對於年輕人來說也是一件神聖而新鮮的事。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艾森豪威爾從西點軍校畢業,獲少尉軍銜。由於戰爭,許多同學都去法國參戰,他卻被留在國內從事訓練工作。他創辦了美國陸軍的第一所戰車訓練營,28歲成為少校軍官。巴拿馬地區司令康納少將,看中了這位年青人的軍事才華,便邀請他到巴拿馬服役。在巴拿馬服役的三年中,他受到了康納的特殊栽培,軍事知識和技能大為長進。後來,康納又保送他進入陸軍指揮參謀學院受訓。艾森豪威爾學習認真,訓練刻苦,於1926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畢業。隨後又到陸軍軍事學院學習兩年。
在艾森豪威爾的早期軍事生涯中,有幸結識了潘興和麥克阿瑟這兩位美國陸軍的名將。他對這兩人極為崇拜並拚命追隨,特別是對麥克阿瑟的追隨竟長達6年之久。最先是隨之在陸軍參謀部,後來一同前往菲律賓。麥克阿瑟對他很器重,在菲律賓時任命他為軍事顧問助理。1939年9月,德軍入侵波蘭,他不顧麥克阿瑟等人的勸阻和挽留,堅決要求回國。年底回國後,任美國西部軍區司令部的後勤計劃官。1941年,艾森豪威爾改任團長,後來又改任第3集團軍參謀長,晉升准將。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軍基地。8日,美國對日本宣戰。在珍珠港事件發生後第5天,馬歇爾電召艾森豪威爾速回華盛頓。這固然與艾森豪威爾熟悉菲律賓和太平洋地區軍事問題有關,但更主要的是他有豐富的參謀工作經驗。他先任戰爭計劃處副處長,不久計劃處升格為作戰廳,又被任命為作戰廳長,幾星期後便升為少將。這是他步入統帥部與馬歇爾長期合作的開始。
這時的艾森豪威爾,雖然還沒有資格參加那些有關同盟國戰略問題的高層會議,但他卻能站在最高統帥的角度,代表美國利益來指導全球性的戰略行動。艾森豪威爾注意到,當美國朝野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太平洋戰場的時候,羅斯福和馬歇爾卻把歐洲戰場放在優先的地位。他贊同這種戰略觀點,在1942年3月就和作戰廳的參謀們一起提出了如何進行戰爭的基本設想:把大量美軍集中在英國,而且拒絕將他們化整為零地用在任何周邊性的攻擊之中,在歐洲上空應獲得空中優勢,然後從英國渡過海峽,直指法國和德國。對這一基本設想,英國人雖然原則上同意,但在許多具體問題上存在著分歧意見。馬歇爾又命令艾森豪威爾前往英國作實地考察,並在英國設立了一個美軍指揮所,為日後實施計劃提出建議。當他返回華盛頓提出報告之後,羅斯福總統接受馬歇爾的意見,已經任命艾森豪威爾為駐倫敦的美軍歐洲戰區總司令了。不久,艾森豪威爾又出任北非戰場盟軍總司令。在這之前,他並未單獨指揮過作戰,然而他就任後的第一次重大使命卻馬到成功,英美聯軍在北非登陸進展順利。這證明馬歇爾慧眼獨具。艾森豪威爾也因此名聲大振。1943年2月,他出任北非和地中海盟軍總司令。
艾森豪威爾在指揮盟軍進行北非、西西里島和義大利作戰中,在實現與盟國的合作中,都表現了卓越的軍事、政治、外交才能,被譽為「軍人政治家外交家」。他堅定、果斷、寬宏大量、對部屬充分信任。艾森豪威爾曾不顧可能產生的政治批評,決定承認正在北非的法國維希政府海軍上將達爾朗為該地區的法國最高統帥,從而避免了阻力,加速了盟軍在北非的進展。1942年底,凱塞林隘道之戰失利,他毫不動搖,及時採取措施,派巴頓將軍接替了不稱職的第2軍軍長費里登達。布魯克、蒙哥馬利等人曾看不起艾森豪威爾,甚至時而發出一些尖刻的批評,他仍然寬宏大量,努力使英美合作成為現實。在當時困難甚多的情況下,艾森豪威爾指揮若定,先是取得了北非的勝利,接著攻佔西西里,推進到義大利本土。1944年,他晉升為五星上將。他把首批登陸部隊由三個師增加到五個師,其它細節交由蒙哥馬利和布萊德雷去負責處理,自己則去關心他認為更為重要的問題。艾森豪威爾意識到,制空權的問題是至關重要的,也是最困難的問題。他要求英國的空軍應在他的控制之下進行諾曼底之戰。這個決定遭到英國戰略空軍司令哈里斯的反對,這使一貫處事謹慎,態度和藹的艾森豪威爾大動肝火,他於3月23日宣布:「如果這個問題不能獲得滿意的解決,我將呈請辭職。」英國的參謀總長不得不同意把戰略空軍交由艾森豪威爾指揮。美國空軍和其他有關國家的空軍也都作了同樣的安排。接著,他與法國人又達成了忍受損失的協議。這樣,制空權的問題就被艾森豪威爾解決了。起初,諾曼底登陸定於5月,因天氣不好而推遲到6月。到6月6日,盡管氣象預報天氣仍然不好,艾森豪威爾還是決定發起進攻。在這之前,他對加來海峽進行了一次佯攻。6日凌晨2時,聯軍的傘兵和空運部隊首先開始在諾曼底著陸,接著是海空軍進行炮擊轟炸,6時30分,4000多艘戰艦載運的五個師12萬人在諾曼底登陸並鞏固了登陸場。到深夜就取得了初戰勝利。9月,法國全境解放。艾森豪威爾接著指揮他的部隊,擊退德軍在阿登地區的反撲,突破齊格菲防線,進入德國境內,消滅了大量德軍。艾森豪威爾由於在二次大戰中戰功赫赫而被晉升為陸軍五星上將。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艾森豪威爾曾任美國駐德佔領軍司令。1945年回國,任美國陸軍參謀長。1948年一度退出現役,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1950年,去法國任北約武裝部隊最高司令。1952年退出軍界,參加總統競選,以壓倒多數當選。1953—1960年任美國總統。競選時他提出結束朝鮮戰爭,1953年就職後,簽定了《朝鮮停戰協定》。1957年提出「艾森豪威爾主義」,企圖控制中東地區。1957年1月,艾森豪威爾在致國會的《對中東政策特別咨文》中提出:由國會授權總統在中東實行「軍事援助和合作計劃」,並可借口對付「共產主義侵略」,在中東地區使用美國武裝部隊;兩年內額外撥款4億美元向中近東國家提供經濟「援助」。這個決議案於3月7日被美國國會通過。3月9日,艾森豪威爾簽署了這個後來被稱為「艾森豪威爾主義」的決議案。
當時,正值英、法侵略埃及的戰爭失敗,美國企圖利用這個計劃,一面以武力威脅為手段,一面以經濟援助為誘餌,用反共作幌子,進一步排擠英、法等國勢力,以實現其獨佔中東的陰謀。後來,艾森豪威爾主義也被用於中東以外的地區。艾森豪威爾主義遭到中東各國人民的反對。埃及、敘利亞、沙烏地阿拉伯和約旦四國政府兩度發表聲明,拒絕接受艾森豪威爾主義。1959年,隨著國務卿杜勒斯的逝世,艾森豪威爾主義也黯然失色了。從1953年到1961年,艾森豪威爾連任兩屆美國總統。他在任期間,與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赫魯曉夫在美國戴維營舉行了美蘇高級會談。「戴維營會談」開創了冷戰年代及以後的日子裡美蘇首腦會晤的先例。
艾森豪威爾是個戎馬半生,戰功卓著的美國總統。現代戰爭需要各方面的知識和人才。要使各方面的作用充分發揮,而不互相摩擦、自我消耗,就要有人從中協調。艾森豪威爾在具體戰役指揮上可能不如巴頓、蒙哥馬利,但在協調各方面關繫上極具才能。他以堅定、鎮靜而又平等待人的態度贏得了廣泛的信賴和支持。他還善於發現人才,所以蒙哥馬利、巴頓、范佛里特等一大批名將,都能為他所用。1969年3月28日逝世
❼ 二戰中有哪些有名的將軍
二戰德國十大將領 弗里茨·埃里希·馮·曼施泰因,(1887-1973),德國軍事家、戰內略家,與隆美爾和容古德里安被後人並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他們是助紂為虐的法西斯幫凶,對別國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戰爭罪行,同時他們過人的軍事素質、出色的軍事指揮藝術。
1 名聲遠揚的盟軍統帥——艾森豪威爾
2 熱血豪膽的冰火將軍——巴頓
3 大智若愚的大兵將軍——布萊德雷
4 永不言敗的海上騎士——尼米茲
5 美利堅的愷撒大帝 ——麥克阿瑟
6 沙漠撕殺的納粹狡狐——隆美爾
7 橫掃歐陸的閃擊怪傑——古德里安
8 穩扎穩打的英倫雄師——蒙哥馬利
9 戰無不勝的決世帥才——朱可夫
10 職業經理人的典範——馬歇爾
❽ 二戰美國都有哪些著名將領詳細介紹
麥克阿瑟,巴頓,艾森豪威爾等等。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美國著名軍事家,1944年麥克阿瑟被授予陸軍五星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歷任美國遠東軍司令,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戰後出任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和「聯合國軍」總司令等職。
小喬治·史密斯·巴頓(George Smith Patton, Jr.)是美國陸軍四星上將,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先後指揮美國陸軍第7集團軍和第3集團軍而聞名。
巴頓於1885年出生在一個歷史悠久的軍人家庭中,他先進入維吉尼亞軍事學校學習,之後入讀西點軍校。他參加了19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現代五項的比賽,並為M1913型軍刀的設計者。巴頓在潘喬維拉遠征期間首次參與戰斗,這也是最早的機械化作戰實例之一。之後他加入了美國遠征軍新成立的坦克軍團並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巴頓在戰爭期間首度統領位於法國的美國坦克學校,不過到戰爭快要結束時因負傷而離職。在戰間期,巴頓一直是美國陸軍裝甲戰學說發展的一個核心人物,在全國各地出任過眾多職位。他的軍銜不斷得到提升,並在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成為美國第2裝甲師的指揮官。
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Dwight David Eisenhower),美國第34任總統(1953年-1961年在任)。
1890年,艾森豪威爾出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丹尼森的一個已經破產的基督徒家庭,他在艱苦生活中磨礪了意志。1915年畢業於西點軍校,畢業時在班上排在第61名,只得到軍士長的軍銜。後在得克薩斯州聖安東尼第19步兵師服役,少尉軍銜。
❾ 二戰時期各國著名將領
德國
隆美爾
美國
巴頓
艾聖豪威爾
馬歇爾
日本
山本56
阿部規秀
英國
蒙哥馬利
蘇聯
朱可夫
中國
彭總
❿ 二戰美國著名將領
尼米茲(1885年~1966年)
美國海軍五星上將。出生在得克薩斯州弗雷得里克斯堡的一個衰 敗的貴族家庭,自幼喪父。1901年被西點軍校拒之門外,卻幸運地成 了安納波里斯海軍學校的一名學員。1905年畢業後到海軍服役,曾任 潛艇艇長、潛艇大隊長。1922~1923年,在新港海軍軍事學院學習, 畢業後歷任主力艦隊和美國艦隊助理參謀長、海軍後備役訓練團團長、 潛艇部隊部隊長、後備役驅逐艦部隊部隊長及巡洋艦艦長。1938年晉 升為少將,任戰列艦大隊大隊長兼第 7特混艦隊司令、航海局局長。 1941年 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臨危受命,出任美國太平洋 艦隊司令,被派到珍珠港去收拾殘局。翌年,任太平洋戰區總司令。 在戰爭初期,他乘日本南進之機,以航空母艦編隊襲擊了日軍東翼島 嶼及東京,防守並加強了中途島一一一夏威夷防線,掩護東南太平洋 交通線,贏得了備戰時間。1942年 5月,在珊瑚海海戰中,指揮艦隊 首次挫敗日本海軍。6月,又在中途島海戰中重創日本聯合艦隊,使 雙方海軍力量趨於平衡。當年 8月至次年 2月,指揮美軍成功地進行 了瓜達爾卡納爾島爭奪戰,完全掌握了東南太平洋戰場的戰略主動極。 從 1943年 5月起,指揮美軍在北太平洋和中太平洋展開反攻,充分 發揮航空母艦編隊的作戰威力,先後收復了阿留申群島、馬紹爾群島 和帛琉、馬里亞納群島的重要島嶼,並在馬里亞納海戰中再次重創日 本聯合艦隊。1944年 10月配合西南太平洋美軍奪取菲律賓群島,並 經萊特灣海戰,使日本聯合艦隊陷入癱瘓。1945年 2~6月,攻取琉 黃、沖繩二島,砸碎了日本本土的最後一道屏障,並派艦艇進入日本 海,切斷日本的海上交通,同時對日本實施戰略轟炸。9月 2 日,他 代表美國接受日本投降。 戰後,尼米茲出任美國海軍作戰部長。他主張平時保留強大海軍, 發展核潛艇,支援美國海外作戰。1947年退役。1966年 2月 20日, 尼米茲在舊金山附近逝世,終年 81歲。為了表彰和紀念這位戰功卓 著的海軍名將,美國政府把 10月 5日定為「尼米茲日」,美國海軍 現在的特大型核動力航空母艦,也被命名為「尼米茲」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