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新食品認證

新食品認證

發布時間: 2020-12-12 22:14:00

『壹』 新開發了一款食品,需要做什麼認證,才能知道這種產品對人有沒有害

取請食品葯品監督局的通知取樣,然後請相關人員對生產產地進行檢查分析是不是可以產生。然後您就等通知就可以了。通過了就可以正常身纏了,沒通過就只有根據檢驗人員的要求和建議進行改進。然後再繼續等通知。

『貳』 怎麼申請有機食品認證

有機食品是指來自於有機農業生產體系的食品,有機農業是指一種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葯、生長調節劑和飼料添加劑的可持續發展的農業,它強調加強自然生命的良性循環和生物多樣性。有機食品認證機構通過認證證明該食品的生產、加工、儲存、運輸和銷售點等環節均符合有機食品的標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有機認證機構眾多,一些認證機構只要花錢就可以出具有機認證資格證書,嚴重擾亂了有機食品市場的正常秩序,相關部門正在清查,因此理事長在選擇有機食品認證機構時一定要注意核實,該認證機構是否經過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CNCA)、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等權威部門認可,擁有正式批准號等。下面以農業部主管的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China Organic Food Certification Center,簡稱COFCC)的認證流程為例,說明申請認證有機食品的工作程序:

(1)申請。

① 申請人登陸www.ofcc.org.cn下載填寫《有機食品認證申請書》和《有機食品認證調查表》,下載《有機食品認證書面資料清單》並按要求准備相關材料。

② 申請人提交《有機食品認證申請書》、《有機食品認證調查表》以及《有機食品認證書面資料清單》要求的文件,提出正式申請。

③ 申請人按《有機產品》國家標准第四部分的要求,建立本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質量保證體系的技術措施和質量信息追蹤及處理體系。

(2)文件審核。

① 認證中心對申報材料進行合同評審和文件審核。

② 審核合格後,認證中心根據項目特點,依據認證收費細則,估算認證費用,向企業寄發《受理通知書》、《有機食品認證檢查合同》(簡稱《檢查合同》)。

③ 若審核不合格,認證中心通知申請人且當年不再受理其申請。

④ 申請人確認《受理通知書》後,與認證中心簽訂《檢查合同》。

⑤ 根據《檢查合同》的要求,申請人交納相關費用,以保證認證前期工作的正常開展。

(3)實地檢查。

① 企業寄回《檢查合同》及繳納相關費用後,認證中心派出有資質的檢查員。

② 檢查員應從認證中心取得申請人相關資料,依據《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的要求,對申請人的質量管理體系、生產過程式控制制、追蹤體系以及產地、生產、加工、倉儲、運輸、貿易等進行實地檢查評估。

③ 必要時,檢查員需對土壤、產品抽樣,由申請人將樣品送指定的質檢機構檢測。

(4)撰寫檢查報告。

檢查員完成檢查後,在規定時間內,按認證中心要求編寫檢查報告,並提交給認證中心。

(5)綜合審查評估意見。

認證中心根據申請人提供的申請表、調查表等相關材料以及檢查員的檢查報告和樣品檢驗報告等進行綜合評審,評審報告提交頒證委員會。

(6)頒證決定。

頒證委員會對申請人的基本情況調查表、檢查員的檢查報告和認證中心的評估意見等材料進行全面審查,做出同意頒證、有條件頒證、有機轉換頒證或拒絕頒證的決定。證書有效期為一年。

當申請項目較為復雜(如養殖、漁業、加工等項目)時,或在一段時間內(如6個月),召開技術委員會工作會議,對相應項目作出認證決定。

① 同意頒證。申請內容完全符合有機標准,頒發有機證書。

② 有條件頒證。申請內容基本符合有機食品標准,但某些方面尚需改進,在申請人書面承諾按要求進行改進以後,亦可頒發有機證書。

③ 有機轉換頒證。申請人的基地進入轉換期一年以上,並繼續實施有機轉換計劃,頒發有機轉換證書。從有機轉換基地收獲的產品,按照有機方式加工,可作為有機轉換產品,即「有機轉換產品」銷售。

④ 拒絕頒證。申請內容達不到有機標准要求,頒證委員會拒絕頒證,並說明理由。

(7)頒證決定簽發。

頒證委員會做出頒證決定後,中心主任授權頒證委員會秘書處(認證二部)根據頒證委員會做出的結論在頒證報告上使用簽名章,簽發頒證決定。

(8)有機食品標志的使用。

根據證書和《有機食(產)品標志使用章程》的要求,簽訂《有機食(產)品標志使用許可合同》,並辦理有機/有機轉換標志的使用手續。

(9)保持認證。

① 有機食品認證證書有效期為1年,在新的年度里,COFCC會向獲證企業發出《保持認證通知》。

② 獲證企業在收到《保持認證通知》後,應按照要求提交認證材料、與聯系人溝通確定實地檢查時間並及時繳納相關費用。

③ 保持認證的文件審核、實地檢查、綜合評審、頒證決定的程序同初次認證。

『叄』 食品QS的認證是在什麼單位申請的

QS申請在省、市級質量技術監督局或省質量技術監督局。

申請時需要提交的材料有: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代碼證、負責人身份證復印件,廠區布局圖、工藝流程圖、質量管理手冊,同時提供《食品生產許可證申請書》。

提交申請材料後,會在15個工作日內組成審查組,完成對申請資料等文件的審查。企業材料符合要求後,發給《食品生產許可證受理通知書》。

(3)新食品認證擴展閱讀

QS是(Qiyeshipin Shengchanxuke)的縮寫,是企業食品生產許可。根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關於使用企業食品生產許可證標志有關事項的公告》。QS加12位阿拉伯數字組成,編號前4位為受理機關編號,中間4位為產品類別編號,後4位為獲證企業序號。

但是在2018年10月1日,根據新《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規定:生產的食品一律不得繼續使用原包裝和標簽以及「QS」標志,由「SC」標志的編碼取代QS。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qs

『肆』 食品生產許可證中QS與SC什麼區別

一、性質不同

1、QS:QS是食品「質量標准「Quality Standard」的英文縮寫,帶有QS標志的產品就代表著經過國家的批准所有的食品生產企業必須經過強制性的檢驗,合格且在最小銷售單元的食品包裝上標注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並加印食品質量安全市場准入標志(「QS」標志)後才能出廠銷售。

2、SC:sc是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中的生產的漢語拼音字母縮寫。

二、施行時間不同

1、QS:2004年1月1日起開始施行。

2、SC:2015年10月1日起開始施行。

三、規定不同

1、QS:獲得食品質量安全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其生產加工的食品經出廠檢驗合格的,在出廠銷售之前,必須在最小銷售單元的食品包裝上標注由國家統一制定的食品質量安全生產許可證編號並加印或者加貼食品質量安全市場准入標志「QS」。

2、SC: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由SC(「生產」的漢語拼音字母縮寫)和14位阿拉伯數字組成。3位食品類別編碼、2位省(自治區、直轄市)代碼、2位市(地)代碼、2位縣(區)代碼、4位順序碼、1位校驗碼。


『伍』 一個新的食品,需要什麼認證

生產許可證(qs)認證是最基本的,有了它才可以生產食品。還有保證管理體系的iso9000系認證,保證食品安全的haccp和iso22000認證,生產企業要有營業執照。還有保證生產經營環境的衛生許可證。如果是和流通相關的,還有食品流通許可證。

『陸』 食品sc認證是什麼意思

食品sc認證是生產企業的生產許可認證,新獲證食品生產者應當在食品包裝或者標簽上標注新的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SC」加14位阿拉伯數字,不再標注「QS」標志。

為能既盡快全面實施新的生產許可制度,又避免生產者包裝材料和食品標簽浪費,給予了生產者最長不超過三年過渡期,即2018年10月1日及以後生產的食品,一律不得繼續使用原包裝和標簽以及「QS」標志。

(6)新食品認證擴展閱讀:

新標志「SC」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實現食品的追溯。因為,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一經確定便不再改變,以後申請許可延續及變更時,許可證書編號也不再改變。這不僅是對生產者安全生產的一種鞭策,在購買食品時,能夠知曉食品原料從哪來,在哪加工,何時產出等等,也讓消費者買得更加放心、安心。

之前食品包裝標注「QS」標志的法律依據是《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隨著食品監督管理機構的調整和新的《食品安全法》的實施,《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已不再作為食品生產許可的依據。

『柒』 什麼是食品GMP認證

我的理解,未必對,你可以看看,以下都是白話,官方的語言我也可以說,但是那些內容,老百姓不容易理解。我是葯廠的,我的工作應該和食品有相通之處。
葯廠的GMP認證是為什麼呢,簡化來說就是看看廠子沒有資質生產葯品,包括:有沒有合適的硬體和軟體。硬體就是廠房,生產設備,凈化系統,人員數量…,這些應該達到規模,你總不能自己一個人扛著鋤頭去種十萬畝地吧;軟體呢,人員管理,環境衛生,記錄制定,規程制定等等,不但有設備還應該有方法讓它們順利運轉。歸根結底就是讓你生產出來質量合格的葯品,對人民的健康負責。
GMP意思是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食品也是用這個簡寫么? 食品的GMP認證應該也是大同小異吧,而且食品的要求沒有葯品的要求高。 如果是官話的話,就是年養平說的那樣。「是指由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組織GMP評審專家對企業人員、培訓、廠房設施、生產環境、衛生狀況、物料管理、生產管理、質量管理、銷售管理等企業涉及的所有環節進行檢查,評定是否達到規范要求的過程。」

『捌』 食品需要什麼認證嗎

一、我國食品行業出口現狀
據海關統計,年的我國食品進出口規模達到442.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9.6%。其中進口速度明顯放緩,全年進口200.8億美元,增速由2004年41.9%轉為2005年的下降0.1%;出口速度則明顯加快,當年出口242億美元,增長19.1%,較2004年7.7%的出口增速高出11.4個百分點,貿易順差由2004年的2.1億美元迅速擴大至41.2億美元。
2006年1季度我國食品進出口貿易規模達到105.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9.3%,占同期我國進出口對外貿易總額的2.9%。其中進口45.4億美元,增長3.8%;出口60.5億美元,增長13.9%,實現貿易順差15.1億美元。從目前態勢來看,全年依然能夠食品進出口保持10%左右的增速,仍然呈現「進慢出快」發展勢頭,貿易順差比上年有所增長。

二、當前我國食品出口面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國食品工業的現代化生產步伐不斷加快,國內食品的生產加工能力明顯提高,食品生產技術和產品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水海產品、蔬菜、水果等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有效提升,食品的出口規模不斷擴大,但仍有一些問題值得關註:
(一)食品安全問題——我國食品出口的硬傷
由於食品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直接關繫到社會公眾的健康問題,所以食品安全容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雖然得到有效地監管,但一些深層次問題未能得到根本解決,蘇丹紅、孔雀石綠、劣質奶粉、毒粉絲、陳化糧等等食品安全問題時有發生,食品安全仍然明顯影響國內居民的日常生活。食品安全問題制約了國外市場對我國食品的進口需求。如2005年6月發生的「孔雀石綠」葯殘事件,由此引發葯殘事件使我國烤鰻出口嚴重受阻。雖然我國早在2002年5月就將孔雀石綠列入《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葯及其化合物清單》中,但由於孔雀石綠價格便宜且治療水霉病等功效明顯,部分養殖者在水產養殖過程中仍偷偷使用。2005年我國出口烤鰻僅4.2萬噸,價值5.8億美元,大幅下降30.3%和20.7%。
(二)「反傾銷」——我國食品出口的絆腳石
2005年我國遭遇國外反傾銷調查51起,涉案金額17.9億美元,已連續11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我國食品行業也未能「獨善其身」。早在2003年美國就對我國出口冷凍或罐裝暖水蝦提出指控,要求對來自我國的進口蝦實施反傾銷措施。2005年1月,美國裁定除湛江國聯獲得零關稅外,其他蝦產品企業對美出口存在傾銷行為,被徵收27.9%到112.8%不等的反傾銷稅,使我國對蝦產品出口嚴重受阻,2005年我國對美出口對蝦(包括鮮、冷、凍對蝦和對蝦仁)7627噸,價值3758萬美元,分別下降53.5%和55.9%。另外,我國的蘑菇罐頭分別被美國、歐盟採取徵收反傾銷稅和實行關稅配額限制措施,當年我國蘑菇罐頭對美、歐的出口值分別下降了11.5%和7.4%;2005年4月、5月澳大利亞和墨西哥也相繼對原產於中國的蘑菇罐頭進行反傾銷調查。
(三)「綠色壁壘」——我國食品出口的瓶頸
加入WTO之後,雖然關稅壁壘等貿易保護措施逐步取消,但部分發達國家為保護國內產業不受沖擊,頻頻利用自身經濟優勢設立的各種「綠色壁壘」限制外來產品的進入。如歐盟從2005年8月起,對硫丹(具有殺蟎作用的有機廣譜殺蟲劑)在茶葉中的殘留限量從30毫克/公斤調整為0.01毫克/公斤,導致2005年我國茶葉對歐盟出口茶葉1.6萬噸,價值3359萬美元,分別下降24.2%和6.9%。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從2006年1月1日歐盟開始實施新的《歐盟食品及飼料安全管理法規》,特別要求進口食品必須符合新食品安全法的標准,否則不準進入歐盟市場。日本在2006年5月份正式施行的《食品中殘留農業化學品肯定列表制度》,針對進口食品、農產品中可能出現的734種農葯、獸葯和飼料添加劑,明確設定了近5萬個暫定標准。比如將茶葉農殘限量指標增至276(種)類,檢測辦法也更為苛刻,部分項目將「茶湯檢測法」改為「全茶溶劑檢測法」,大幅提高了市場准入門檻。這一系列「綠色壁壘」使我國食品走出「國門」的難度不斷加大。
(四)國內食品安全體系——我國食品出口的軟肋
由於我國食品安全管理許可權分屬食品葯品監督管理、農業、衛生、質檢、商務、工商、科技、環保等部門,形成了多部門管理格局,缺乏有效的統一協調機制,這使我國食品安全問題面臨著比較嚴峻的局面。特別是我國食品相關標准由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准、企業標准等4級構成,標准之間的矛盾問題突出,並且實施的食品質量認證標准體系並未同國際標准相接軌,使通過國內質量檢查和安全認證的出口食品常常止步於國外的「綠色壁壘」。

三、食品出口市場分析
1、日本
日本農業發達,機械化程度高,多使用小型農業機械精耕細作,但日本的農業在國民經濟結構中居次要地位。日本的主要農產品以大米為主,其它還生產麥類、大豆、蔬菜、水果、茶以及畜產品等。
日本農產品的供給很大程度上依賴從國際市場上進口,因此中日農產品貿易還有許多增長空間。對於中國的農產品出口商來說,日本作為世界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仍然具有巨大商機。日本農產品貿易市場特徵隨著國民收入的增加以及消費結構的變化,日本的農產品貿易市場也呈現出顯著的特徵,主要表現在:第一,原材料型的農產品比例有下降趨勢,而附加值或價格高的加工品和半加工品的比例在增加,近年來,食品產業對低價原材料的需求增大,運輸業的發展使生鮮食品的進口比例增加;第二,長期以來,由於飲食結構的變化,日本的食物自給率處於不斷下降的趨勢,從人均食品消費熱量結構上看,大米消費減少,而油脂類和畜產品的消費增加。但是,畜產品和油脂類生產的基礎——飼料作物(玉米等)和油料作物(大豆等)的生產需要大面積的土地,對於日本狹小的國土面積來說,不可能生產全部所需的飼料作物和油料,其大部分不得不依賴國外生產,結果造成日本食物自給率不斷下降;第三,近年來,由於瘋牛病的影響,畜產品中的肉類消費量也在下降,其替代食品魚貝類的消費量卻在增加。
日本農產品對外貿易政策及貿易管理制度高築關稅與非關稅貿易壁壘,日本的高關稅措施主要是對進口農、水產品徵收高額關稅,而且征稅品種多。農產品征稅品種約佔80%,其中半數以上農、水產品的關稅稅率超過15%。同時,農產品關稅升級與關稅配額制度雙管齊下,從價關稅與從量關稅並用,關稅計征相當復雜,實際上也抬高了貿易門檻。日本對農業的貿易保護措施主要是非關稅措施,它包括通過立法禁止或限制進口、建立進口許可制度、數量限制、價格限制和反傾銷等措施。通過運用這些非關稅措施,日本政府控制農產品的進口,以達到保護國內農業生產的目的。
日本農產品貿易技術壁壘對我國農產品出口造成重大影響的是食品衛生法、動植物檢疫法、環保法等制度。另外進口許可制度、數量限制措施、價格限制和反傾銷措施等都對我國農產品的出口造成非常大的影響。日本對進口農產品、畜產品以及食品類的檢疫防疫制度非常嚴格,對於入境農產品,首先由農林水產省下屬的動物檢疫所和植物防疫所從動植物病蟲害角度進行檢疫。同時,由於農產品中很大部分用作食品,在接受動植物檢疫之後,還要由日本厚生勞動省下屬的檢疫所對具有食品性質的農產品從食品角度進行衛生防疫檢查等。另外,對出口國的農產品產地也有嚴格的規定,如發生傳染病地區的動物食品、以及農葯、化肥使用種類和用量超出規定標准產區的糧食、蔬菜及水果等農產品都禁止進口。日本根據WTO《進口許可程序協議》制定了本國的進口控製法,該法授權日本經濟產業省負責進口許可管理,許可的范圍包括進口配額管理、特別支付、進口前許可等。數量限制措施在限制農產品進口方面,日本主要是利用未納入原關稅貿易總協定(GATT)管轄范圍的農產品,提出保護本國農、牧、魚類產品的保護性限制數量,根據WTO的農產品協議的內容,日本將逐年取消此類產品的進口數量限制。
但到目前為止,日本仍保護牛奶、大米、豆類(大豆以外)、花生、海產魚類和含奶製品的加工食品等商品,並對這些商品的進口實行進口數量限制。利用立法手段實施嚴格的進口管理近年來,日本對法律的修改越來越頻繁,如2002年就修改了關稅法、動植物檢疫法、食品標准、規格、認證制度和進口程序等法規。2002年日本修改的關稅定率法的內容包括:①小額進口物品的簡易稅率下調。②關稅的減免、返還制度的修改。③暫定稅率及農產品的特別緊急關稅措施的適用期限的延長。④以國際協定為基礎,引入特別安全保障制度等。⑤修改有關關稅配額制度的政令。從2003年4月1日起,日本開始執行改正後的關稅制度。標准和認證制度、進口程序的改變日本農產品標准主要分兩類,一類是質量標准,另一類是安全衛生標准,包括動植物疫病、有毒有害物質殘留等。農產品標準的主要政府負責部門是農林水產省和厚生勞動省。到目前為止,農林水產省已對農產品頒布了7類、351種品質規格標准。
日本厚生勞動省也對2000種農產品頒布了1000多個殘留限量標准。質量標準是JAS法所規定的標准,它是根據日本關於《農林物資標准化及質量表示規范化》(簡稱修正JAS法)的法律而制定的針對飲食食品或木質建材等物資的質量和標識進行規范管理的標准。JAS法還特別對有機農產品(食品)的標准和認證制度進行了規定。它對有機農業的栽培條件作出了嚴格的規定:果樹和茶在收獲前3年、蔬菜和稻米等在播種前2年不得使用農葯和化學肥料。與此同時被許可的有關肥料、土壤改良材料、農葯、調節用的生產資料等也有相應的規定。另外JAS法還規定在加工食品中,有機農產品的比重必須佔95%以上,對可以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和葯劑也有相應的規定。日本這種嚴格的食品的標准規定和認證制度以及對食品復雜的檢驗程序,實際上為進口商品設置了貿易技術壁壘。其進口手續的復雜繁瑣和檢驗條件的苛刻,增大了中國農產品出口日本的難度。而且在進口食品的選擇上,日本有關政府部門和進口商都首先在其國內進行充分的市場供求調查,在確認了那種食品的市場需求後,才決定進口。

2、法國
法國進口的農產品,最多的是加工食品、肉類產品和海產品,金額分別為58億歐元、28億歐元和26億歐元,占其進口農產品總額的19.5%、9.4%和8.7%。其它較重要的產品還有:煙草製品21億歐元(7.0%),咖啡和茶21億歐元(7.0%),水果20億歐元(6.7%)。從進口產品來源來看,麵包和餅干產品、奶製品、飲料、肉類產品主要是從歐盟進口的,而油料作物、咖啡和茶、海產品、牲畜飼料則主要從歐盟以外的國家進口的。
從我國出口法國農產品的種類及結構來看,食用蔬菜、食用水果及其果蔬製品在對法國出口中居重要地位,合計佔40.9%(其中食用蔬菜佔17.1%,食用水果佔6.7%,果蔬製品佔17.1%,2003年的數據)。
中國對法國農產品出口的市場份額雖然還不高,但是許多產品對法出口具有巨大的潛力。首先,2004年7月,歐盟委員會通過決議,解除了對我國蝦、養殖魚類、蜂蜜、蜂王漿、兔肉和其他一些動物源性產品的出口禁令。這是自2002年1月歐盟發布對我國動物源性產品全面停止進口禁令以來,最重要的一次較大范圍的解禁。這勢必會大大促進我國動物類和魚類產品對法國的出口。其次,我國農產品出口法國具有許多優勢:如法國農村人口向城市地區轉移使城市地區對國際性食品的需求迅速增長;法國旅遊業名列世界首位,旅遊業的發展使法國對供應賓館及餐廳使用的食品的需求增加;法國人均收入很高,對農產品有較高的購買力;法國有許多華人,許多法國人也喜歡中餐等等。再次,中法之間有著良好的政治關系和經濟關系,2003年中國在法國的文化年,2004年法國在中國的文化年增進了法國民眾對中國的興趣和了解,熱愛中國文化,熱愛中國飲食的人越來越多。
中國出口法國最具潛力的產品是:海產品(特別是凍魚片)、果汁及軟飲料、水果及蔬菜、冷藏食品和有機產品等,國內的企業應努力擴大這些產品在法的市場份額。
僅僅從生產成本方面看,中國許多農產品在法國市場上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但近幾年來,我國農產品的出口面臨越來越多的技術貿易壁壘,這已經成為當前出口的一個最為突出的問題。如歐盟有關食品的安全和衛生標准不斷提高,有些標准變得十分苛刻,法國還有一些額外的法規影響國外農產品進入其市場。
法國對標簽和產品成分等方面的規定是歐盟國家中最嚴的。法國食品法規明確規定,限制在食品標簽中使用誇張詞。在食品,飲料和麵粉產品中不允許添加維生素。法國對添加劑有很嚴格的要求。歐盟同意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並不一定意味著都能在法國使用。
法國對農葯和污染物的含量也有不同的法規,有些法規是根據歐盟法令,有些是對歐盟法令的補充。法國農業和漁業部對食品中的農葯和其它污染物的含量進行了具體規定。
受法國技術貿易壁壘影響的農產品主要包括:水產品;家禽類、肉類等動物產品;水果和蔬菜;含有轉基因的產品等。
關稅措施對農產品的出口仍起著很大的作用。法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執行歐盟統一稅率。2004年歐盟執行的主要農產品平均稅率為:咖啡、可可、茶及相關產品10.4%,奶產品84.8%,果汁37.3%,穀物52.5%,飼料47.2%,凍牛肉、豬肉和家禽66.5%,活動物29.5%,鮮花5.5%,蘋果40.8%,柑橘27.1%。歐盟對許多農產品實行關稅配額,配額內進口實行較低的關稅稅率,而超過配額的部分則實行高額稅率。如糖類產品,配額內關稅稅率為6%,而配額外稅率為114%。蔬菜水果類產品配額內稅率為28%,配額外為105%。此外,歐盟還存在許多關稅高峰,以限制和阻礙有關產品的進口。關稅高峰在農產品上表現得尤為突出,有的甚至高達209.9%。

3、德國
多年以來,德國農產品貿易一直呈凈進口狀態,進口額是出口額的三倍多。從貿易的產品類別來看,德國主要出口奶製品和焙制食品,大量進口魚類和水產品、果蔬、酒精飲料和咖啡茶葉等,而其他類別的農產品的進口量和出口量基本平衡。來自亞洲的食品以非動物源食品為主,且品種較為繁雜。來自中南美洲的食品主要是肉類和水果。此外,美國、前東歐、以色列、地中海地區、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南非等也向德國出口部分農產品,主要產品種類有肉和禽類、奶製品、新鮮水果(尤其是香蕉)、加工水果和蔬菜、堅果和乾果等。
從總體上看,德國近年農產品進口量基本穩定在160 至165 億歐元之間。但從中國的進口增長幅度較大。德國進口農產品中,來自中國的新鮮及冷藏魚類、蔬菜水果及製品、果汁、調味品、動物類產品及製品、食用蔬菜等佔有一定的份額。德國是我國農產品在歐盟的最大市場,出口量比排名第二位的荷蘭高出50% 以上。

4、英國
中國在下列優勢產品向英國出口具有廣闊的前景:
水果類產品。英國水果產量不足,每年要從國外大量進口。其中,蘋果的國內產量只能滿足21%左右的市場,進口數量是國內產量的3.8倍;梨的國內產量只能滿足20%左右的市場,進口數量是國內產量的3.9倍;李子的國內產量只能滿足9%左右的市場。
蔬菜類產品。英國每年要進口大量蔬菜以滿足國內需求,其中,番茄國內產量只能滿足18%左右的市場,進口數量是國內產量的4.4倍;萵苣國內產量只能滿足38%左右的市場;蘑菇和花椰菜國內產量所佔比例也只有近一半。
水海產品。英國主要從歐盟和歐洲自由貿易協議成員國進口水海產品,其數量占總進口40% 以上,主要國家有冰島、挪威、丹麥和愛爾蘭。2003年,英國從中國進口24,237噸魚類產品,只佔總進口量的近4%,價值約4840 萬英鎊。
深加工產品。英國深加工及粗加工農產品進口貿易額近年來呈快速上升趨勢,而未加工產品的進口呈緩慢增長趨勢。2003 年深加工產品的進口貿易額已經達到71億英鎊,粗加工達到96億英鎊,而未加工產品僅為42 億英鎊。因此,加工過的蔬菜和水果比如脫水蔬菜和果汁,以及加工過的水海產品在英國市場上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

5、美國
美國有機食品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在過去15年間,美國有機食品的銷售量以每年20%的高速度增長。與有機食品產業的發展相適應,許多美國大型食品公司介入有機食品業,出現了一些專門從事有機食品生產和市場營銷的食品加工廠和物流商。
當前,在美國有機食品市場上,根據美國農業部的規定,有機食品都可貼上一個專門的標記。凡是有機程度達到或超過95%的食品,都可貼上一個綠色的圓形標記,上有英文的「有機」和「美國農業部」字樣。有機程度在70%至95%之間的食品,只可在標簽上註明本產品「包含有機成分」。
在美國有機食品的銷售中,鮮食產品所佔比重最大,隨後是非奶類的飲料、麵包及穀物產品、包裝食品(冷凍和干縮食品、嬰兒食品、湯類和甜點),以及奶製品。現在有機食品幾乎已經包括了所有傳統食品種類。有機食品中,有機穀物、水果、蔬菜、堅果和香料市場已經具有一定規模,有機畜產品(尤其是奶製品)也是一個新興的市場,有機葡萄酒、糖漿、蕃茄醬、冷凍蔬菜和速凍食品等也在發展之中。有機食品的發展使公眾對有機食品的認知和接受程度增加。
由於食品是否具備貼上有機食品標簽的資格,需經美國農業部批準的專門機構認證,所以我國的有機食品要進入美國有機食品市場,一定要充分了解美國有機農產品及有機食品的生產體系、加工和包裝、流通等標准,同時在生產和流通中要建立完善的審查體系和檔案記錄,一定要得到美國農業部的有機認證。

6、挪威
挪威最重要的進口產品是水果和蔬菜,主要來自西班牙、義大利、荷蘭、墨西哥和南美洲。挪威最重要的出口產品是奶製品(乳酪),主要出口歐美國家,挪威享譽國際市場的奶製品是Jarlsberg乳酪。2005年1-8月,挪威食品(不含魚類)、飲料和煙草進口總額為123.78億克朗,其中進口商品的主要類別依次為果蔬、穀物、飼料、飲料和咖啡可可調料等。挪威對農產品進口管制非常嚴格,實行較高的進口關稅,並且稅率經常因氣候、國內農產品產量的變化而變化。尤其是水果和蔬菜的時令性非常強,因此這兩大類產品進口關稅的季節性特點就非常明顯。挪威農產品進口關稅分為6 個大類、57 個小類、489 個稅種。
挪威從中國直接進口農產品的比重日益增長,從第三國轉口貿易的比重直線下降,兩國間農產品進出口種類也日漸豐富,其中中國向挪威出口的主要種類有:穀物、水果、蔬菜、魚類、糖、蜂蜜、咖啡、茶葉、可可、調料、動物飼料、飲料、煙草及其它非食用性原材料等,位居前三位的產品分別是魚類、水果蔬菜類、糖和蜂蜜類;挪威向中國出口的主要類別有:魚類、動物飼料、其他食品及非食用性原材料等,其中魚類產品占挪對華農產品出口總量的96% 以上。

『玖』 關於QS認證和食品生產許可證的問題

1、QS是食品生產許可抄證的延伸,工襲廠拿到許可證後生產的產品才能標貼QS標志;
2、一個食品廠依據生產類劃分,一個大類別是一個證,如果申辦的時候將產品檢驗綁定在一起就是一個證而已。比如,你生產膨化食品(標明生產的種類),則所有膨化食品類別都可包括,一般而言一個企業都是一張許可證;
3、如果新產品是在原來許可證基礎上延伸的,那麼就增項,比如你的固體飲料和咖啡中含有茶葉製品即可;
4、國家總局不受理小單位案件,因為各個地方文件類型不同。你要到當地的質檢中心查詢,當地網站都有的。
新產品上馬需要重新受理檢驗,作為第三方我們受理各類檢驗報告,具有CMA(F)認證權威。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