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性認證
Ⅰ 進口汽車海關單和一致性認證書是國外帶進來還是國內開的
進口車上照需要一致性證書.
貨物的進口證明書(俗稱「關單」)關單全稱是貨物進口證明書,也叫「場站收據」,是海關出據的收據。它是平行進口車的重要「身份證」,是海關憑以驗關放行的重要證件,缺少了這個身份證明,平行進口車將無法辦理上牌手續。關單內容可以辨別是哪款車,產地是指的最終生產地,並不是原產地。注意一定要保存好關單,一旦丟了補辦特別麻煩。
車輛一致性證書的作用是明確的告知消費者車輛信息的情況。就是告訴消費者車輛信息的一致性。沒有車輛一致性證書整車無法出廠。但是上戶的時候用不著車輛一致性證書。關於車輛在上戶繳納車輛購置附加稅的時候,國稅局要求驗收車輛一致性證書。
Ⅱ 什麼叫產品一致性證書
就是說你所擁有的產品與你產品營銷所在的實質保證,如果沒有,你就侵犯消費者的知悉真情權還有產品的信譽
Ⅲ 大眾探岳一致性證書
我們家比較看重安全性,在買車的時候這方面關注的比較多,也看過一些車,最後還版是覺得探岳在安全權性方面做得更好,那什麼7安全氣囊,預碰撞安全系統/CEB城市緊急制動,後視鏡倒車自動下翻&鎖車自動折疊等等,都很實用。現在老婆剛拿駕照,有個安...
Ⅳ 國家強制性一致性證書有啥用
車輛一致性證書的作用是明確的告知消費者車輛信息的情況。
就是告訴消費者車輛信息的一致性。
沒有車輛一致性證書整車無法出廠。
但是上戶的時候用不著車輛一致性證書。
關於車輛在上戶繳納車輛購置附加稅的時候,國稅局要求驗收車輛一致性證書,是否合理的問題個人覺得,只要沒有問你多要什麼費用,讓他看下也無所謂。
(4)一致性認證擴展閱讀
關於(車輛一致性證書)案例:
消費者投訴:從天津福特中兵4s買的車,購車時說是國五的車,但是環保局給發的環保標是國四的,如果可以提供「車輛一致性證書」就可以明確車輛參數,適當做修改。但是4s店說這個「車輛一致性證書」沒了,讓服務人員弄丟了。
後來我聯系了福特廠家,總部的售後服務熱線告訴我這個證書是隨車必須給消費者的,並且丟了可以通過4s店補辦。
目前4s店一口咬定就是弄丟了並且無法補辦,環保局那面又必須出示並核實是國五的車才能修改環保標。經工商部門調解後,4s仍說無法補辦也不配合去環保局講明情況,理由是沒有法律規定必須給消費者提供此證書。
廣東廣強律師事務所肖文彬律師認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份、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後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
國家認證監委會《機動車輛類(汽車產品)強制性認證實施規則》:『』自2010年1月1日起,製造商須製作完成經認證機構認可的車輛一致性證書,獲證車輛出廠時須隨車附帶該證書並接受地方認證
監督管理部門的認證執法監督『』的規定,『』車輛一致性證書『』是國家法律強制規定必須具備的證書,因為此證書具有很多的防偽技術和記載了機動車的許多參數,以此來保障車的質量及防止車輛被仿冒使用。
由此可見,天津福特中兵4s店以無法補辦且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由拒絕給消費者提供此證書已經違反了上述法律的強制性規定。
Ⅳ 如何確保質量體系的有效性和認證產品的一致性
質量管理體系基本知識培訓
第一章 強制性產品認證
第一節 概述
所謂3C認證,就是「中國強制認證」(英文名稱為「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縮寫為「CCC」,簡稱「3C」認證)。
3C認證是我國新的安全許可制度,統一並規范了原來的「CCIB認證」和「長城認證」,符合國際貿易通行規則,是我國質量認證體制與國際接軌的重要政策之一,既能從根本上強制企業提高管理水準和產品質 品質量,又有利於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場准入秩序。
《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規定》2001年12月3日發布,2002年5月1日起施行。從今年5月1日起(現已延期至8月1日),凡列入《第一批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的產品目錄》19大類132種產品,沒有通過3C認證的,一律不準出廠或進口,更不得上市銷售。
第二節 3C認證步驟
3C認證模式:型式試驗+初始工廠審查+獲證後監督
1 認證申請
1.1 申請單元劃分
1.2 申請資料
2 型式試驗
3 初始工廠審查
4 獲證後監督
4.1 認證監督檢查頻次
4.1.1 一般情況下從獲證後的12個月起,每年至少進行一次監督檢查。
4.1.2 若發生下述情況之一可增加監督頻次:
1) 獲證產品出現嚴重安全、環保質量問題或用戶提出安全、環保質量方面的投訴並經查實為生產廠責任時;
2) 認證機構有足夠理由對獲證產品與標准 標准要求的符合性提出質疑時;
3) 足夠信息表明生產廠因變更組織機構、生產條件、質量管理體系等,從而可能影響產品符合性或一致性時。
4.2 監督的內容
4.2.1 工廠質量保證能力復查
從獲證起的四年內,工廠質量保證能力復查范圍應覆蓋附件4的全部內容。每個工廠的復查時間通常為1~2個人日。
獲證後的第五年,應按附件4的規定對工廠質量保證能力進行全面審查,審查內容和審查時間與初始工廠審查相同。
4.2.2 產品一致性檢查
從獲證起,按本規則4.3.1.2條的規定進行現場核查。現場核查中產品安全、環保性能的檢查內容一般為產品例行檢查中的制動、燈光調整和排放檢測項目,但發生4.5.1.2條所列情況之一時應增加相應的型式試驗項目,當工廠的檢測條件不具備時應封樣送指定檢測機構檢測。
5 標志加施
獲得認證證書的汽車,應在汽車前風窗玻璃的右上角(按汽車前進方向)加貼規定的認
證標志,應使用規格為60mm的認證標志。
第三節 工廠質量保證能力要求
在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的強制性產品認證實施規則中,對於認證產品進行合格評定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對工廠質量保證能力的評價。
《強制性產品認證工廠質量保證能力要求》是工廠質量保證能力檢查的依據,它共包括十個要素。
一、質量保證能力要求的主要內容
1 對認證產品進行合格評定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對工廠質量保證能力進行評價,以確定工廠是否具有生產與經認證機構確認合格的樣品一致的產品的綜合能力。認證規則中明確規定了工廠質量保證能力要求,包括對產品、關鍵零部件和/或原材料,工廠應進行檢測的項目及其頻次等。
2 工廠應按照工廠質量保證能力要求建立質量管理體系,至少應包括以下文件化程序:
(1) 認證標志的保管使用控製程序;
(2) 產品變更控製程序;
(3) 文件和資料控製程序;
(4) 質量記錄控製程序;
(5) 供應商 供應商選擇評定和日常管理程序;
(6) 關鍵零部件和材料的檢驗或驗證程序;
(7) 關鍵零部件和材料的定期確認檢驗程序;
(8) 生產設備維護保養制度;
(9) 例行檢驗和確認檢驗程序;
(10) 不合格品控製程序;
(11) 內部質量審核程序。
3 還應有與質量活動有關的各類人員的職責和相互關系、認證產品標准、認證產品質量計劃或類似文件、必要的工藝作業指導書、儀器設備操作規程等。
4 工廠應具備生產相應產品的生產設備和/或工藝裝備、符合規定檢驗要求的檢驗試驗設備以及與生產過程相適應的環境條件。配備相應的人力資源。
5 工廠應建立符合要求的關鍵零部件和材料的供應體系,以保證認證產品的生產能夠得到合格的關鍵零部件和材料。
6 為保證產品持續滿足規定的要求,控制認證產品質量的文件和資料都應受控,已經的涉及產品一致性的文件的更改應符合人證規定要求。
7 應按程序嚴格控制不合格的產品,確保貼有人證標志的產品符合標准及相關的要求方可出廠。
8 為了確保質量保證能力和產品的一致性能夠持續地滿足認證機構的要求,工廠應開展內部質量審核,自我考核質量保證能力的符合性、有效性,並使之持續增強。
9 通過認證的產品。使用認證標志及標志管理應符合規定要求,確認使用標志的產品,而不符和產品和發生變更但未經過認證機構批準的產品不使用標志。
10 質量記錄是產品符合規定要求的證據,也是進行追溯的基礎,工廠應按程序規定對質量記錄實施控制。
11 認證過程中可能涉及到申請人、製造商、工廠等多個組織,而質量保證能力要求所指的製造場地是生產或組裝產品的場所,並由認證機構建立跟蹤服務。
二、汽車產品的工廠檢查對於例行檢驗和確認檢驗的具體要求
;restype=-1sortby=6suffix=id=10000000f=0ty=0pattern=0al=m=0st=-1imask=1
這里看看
Ⅵ 國家強制性認證一致性證書是合格證嗎
不是的。車輛一致性證書是根據國家認監委2008年第1號公告關於修訂《機動車輛類(汽車產品)強制性認證實施規則》的公告對車輛的一致性進行認證的證明。
內容
1. 企業在出廠的每一輛車輛上須附帶1張經企業蓋章和/或車輛一致性主管人員簽字的車輛一致性證書。
2. 車輛一致性證書由兩部分組成,企業也可以先選擇防偽企業來製作車輛一致性證書,同時在證書上面還有很多的防偽技術,已達到安全的目的,以此來避免車輛一致性證書被仿冒使用。
強制性認證包括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CCC)和他國官方認證。
CCC認證是由國家認可的認證機構實施的產品認證。官方認證即市場准入性的行政許可,是國家行政機關依法對列入行政許可目錄的項目所實施的許可管理,凡是需經官方認證的項目,必須獲得行政許可方可准予生產、經營、倉儲或銷售。行政許可針對的是產品,但考核的是管理體系。行政許可包括內銷產品(國內生產國內銷售和國外進口國內銷售)和外銷產品(國內生產出口產品)。食品質量安全(QS)認證和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認證均屬於官方認證。
Ⅶ 什麼是產品一致性
認證產品一致性
認證產品的一致性指使用認證標志的產品在設計、結內構和所使用的關鍵元器件、材容料方面與型式試驗樣品一致的程度;具體地是以下三個一致:
1、認證產品的標志與型式試驗檢測報告上所標明的應一致。
2、認證產品的結構應與型式試驗測試時的樣品一致。
3、認證產品所用的零部件及材料應與型式試驗時申報並經認證機構所確認的一致。
Ⅷ 認證產品一致性概念是什麼
就是認證過程中,資料上面的和樣機上面的要一致。
Ⅸ CCC認證中,產品一致性包括哪些方面如何控制
國家強制性產品CCC認證
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
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是各國政府為保護廣大消費者人身和動植物生命安全,保護環境、保護國家安全,依照法律法規實施的一種產品合格評定製度,它要求產品必須符合國家標准和技術法規。強制性產品認證,是通過制定強制性產品認證的產品目錄和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程序,對列入《目錄》中的產品實施強制性的檢測和審核。凡列入強制性產品認證目錄內的產品,沒有獲得指定認證機構的認證證書,沒有按規定加施認證標志,一律不得進口、不得出廠銷售和在經營服務場所使用。
我國1978年恢復國際標准化組織的成員國地位後,就按照國際規范建立了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並開展了相關的工作:對107種國內產品實施了產品安全認證;對104種進口商品實施了進口商品安全質量許可證制度,這項制度涉及到6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些產品認證制度對提高我國產品質量水平和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維護國家經濟利益、經濟安全,保護環境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新的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的特點
新的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具有以下的特點:國家公布統一的目錄,確定統一使用的國家標准、技術規則和實施程序,制定統一的標志,規定統一的收費標准。凡列入目錄內的產品,必須經國家指定的認證機構認證合格,取得相關證書並加施認證標志後,才能出廠、進口、銷售和在經營服務場所使用。
強制性產品認證標志
新的國家強制性產品認證標志名稱為「中國強制認證」(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 英文縮寫為「CCC」,也可簡稱「CCC」標志。標志圖案和種類如下:
第一批強制性產品認證目錄
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認監委公布了第一批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目錄,該目錄以原進口商品安全質量許可制度的產品和安全認證強制性監督管理的產品為基礎,進行了少量調整。
目錄涉及安全、EMC、環保要求,包括19大類,132種產品。
二、CCC認證對質量保證能力的要求
CCC認證不僅要求組織的產品經過國家指定的實驗室檢測合格,而且要求建立質量保證體系且經過工廠審查合格。已建立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並取得認證的組織可基本滿足該要求,其質量保證能力要求包括如下:
4.1職責和資源
4.1.1職責
生產者應規定與質量活動有關的各類人員職責及相互關系,且在其組織的內部指定一名質量保證負責人和一名認證聯絡工程師(或聯絡員)。
質量保證負責人應是組織管理層中的一名成員,應具有充分的能力勝任本職工作。不論其在其他方面職責如何,應具有以下方面的職責和許可權:
a) 負責建立滿足本文件要求的質量體系,並確保其實施和保持;
b) 確保加貼強制性認證標志/認證標志的產品符合認證標準的要求;
c) 及時向認證機構申報涉及獲證產品安全性能的變更;
d) 負責與認證機構聯絡與協調認證方面的事情;
e) 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確保認證標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
f) 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確保不合格品和獲證產品變更後未經認證機構確認,不加貼強制性認證標志/認證標志;
認證聯絡工程師(或聯絡員)應熟悉認證業務,其職責是協助質量保證負責人與認證機構聯絡認證事宜。
4.1.2資源
生產者應配備必須的生產設備和檢驗設備以滿足穩定生產符合認證標準的產品要求;應配備相應的人力資源,確保從事對產品質量有影響工作的人員具備必要的能力;建立並保持適宜產品生產、檢驗試驗、儲存等必備的環境。
4.2文件和記錄
4.2.1生產者應建立、保持文件化的認證產品的質量計劃或類似文件,以及為確保產品質量的相關過程有效運作和控制需要的文件。質量計劃應包括產品設計目標、實現過程、檢測及有關資源的規定,以及產品獲證後對獲證產品的變更(標准、工藝、關鍵件等)、標志的使用管理等的規定。
產品設計標准或規范應是質量計劃的其中一個內容,其要求應不低於有關該產品的國家標准要求.
4.2.2生產者應建立並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對本文要求的文件和資料進行有效的控制。這些控制應確保:
a) 文件發布前和更改應由授權人批准,以確保其適宜性;
b) 文件的更改和修訂狀態得到識別,防止作廢文件的非預期使用;
c) 確保在使用處可獲得相應文件的有效版本。
4.2.3生產者應建立並保持文件化的質量記錄的標識、儲存、保管和處理的文件化程序,質量記錄應清晰、完整以作為產品符合規定要求的證據。
生產者至少應保存下述記錄:
● 采購物資檢驗/驗證記錄
● 例行檢驗記錄
● 選定型式試驗記錄
● 檢驗和測試設備校準記錄
● 檢驗和測試設備功能檢查記錄
● 顧客投訴及糾正措施記錄
● 對不合格品採取措施的記錄
● 內部質量審核記錄
● 標志使用情況的記錄
質量記錄應有適當的的保存期限,上述記錄的保存時間應不少於兩年。
4.3采購和進貨檢驗
4.3.1供應商的控制
生產者應制定對關鍵元器件和材料的供應商的選擇、評定和日常管理的程序,以確保供應商具有保證生產關鍵元器件和材料滿足要求的能力。
工廠應保存對供應商的選擇評價和日常管理記錄。
4.3.2關鍵元器件和材料的檢驗/驗證
生產者應建立並保持對供應商提供的關鍵元器件和材料的檢驗或驗證的程序及定期確認檢驗的程序,以確保關鍵元器件和材料滿足認證所規定的要求。
關鍵元器件和材料的檢驗可由生產者進行,也可以由供應商完成。當由供應商檢驗時,生產者應對供應商提出明確的檢驗要求.
生產者應保存關鍵件檢驗或驗證記錄,確認檢驗記錄及供應商提供的合格證明及有關檢驗數據等,供應商提供的合格證明應有其組織內部負有質量職責的檢驗人員的簽名或蓋章。
4.4 生產過程式控制制和過程檢驗
4.4.1生產者應對關鍵生產工序進行識別,關鍵工序操作人員應具備相應的能力,如果該工序沒有文件規定就不能保證產品質量時,則應制定相應的工藝作業指導書,使生產過程受控。
4.4.2產品生產過程中如對環境條件有要求,生產者應保證工作環境滿足規定的要求。
4.4.3可行時,生產者應對適宜的過程參數和產品特性進行監控。
4.4.4生產者應建立並保持對生產設備進行維護保養的制度。
4.4.5生產者應在生產的適當階段對產品進行檢驗,以確保產品及零部件與認證樣品一致。
4.5例行檢驗和確認檢驗
生產者應制定並保持文件化的例行檢驗和確認檢驗程序,以驗證產品滿足規定的要求。檢驗程序中應包括檢驗項目、內容、方法、判定等。並應保存檢驗記錄。具體的例行檢驗和確認檢驗要求應滿足《自願性產品認證特殊要求》的規定。
例行檢驗是在生產的最終階段對生產線上的產品進行的100%檢驗,通常檢驗後,除包裝和加貼標簽外,不再進一步加工。
確認檢驗是為驗證產品持續符合標准要求而進行的在經例行檢驗後的合格品中隨機抽取樣品依據檢驗文件進行的檢驗。
4.6檢驗試驗儀器設備
用於檢驗和試驗的設備應定期校準和檢查,並與所要求的檢驗、試驗能力一致。檢驗和試驗的儀器設備應有操作規程。
4.6.1校準和檢定
用於確定所生產的產品符合規定要求的檢驗試驗設備應按規定的周期(每年至少一次)進行校準或檢定,。校準或檢定應溯源至國家或國際基準。對自行校準的(例一些專用的測試設備),則應規定校準方法、驗收准則和校準周期等。設備的校準狀態應能被使用及管理人員方便識別。
應建立檢驗設備的台帳並保存設備的校準記錄。
4.6.2運行檢查
對用於例行檢驗和確認檢驗的設備應進行日常操作檢查外,還應進行運行檢查。當發現運行檢查結果不能滿足規定要求時,應能追溯至已檢測過的產品。必要時,應對這些產品重新進行檢測。應規定操作人員在發現設備功能失效時需採取的措施。
運行檢查結果及採取的調整等措施應記錄。
4.7不合格品的控制
生產者應建立不合格品控製程序,內容應包括不合格品的標識方法、隔離和處置及採取的糾正、預防措施。經返修、返工後的產品應重新檢測。對重要部件或組件的返修應作相應的記錄.應保存對不合格品的處置記錄。
4.8內部質量審核
生產者應建立文件化的內部質量審核程序,確保質量體系的有效性和認證產品的一致性,並記錄內部審核結果。
對生產者的投訴尤其是對產品不符合標准要求的投訴,應保存記錄,並應作為內部質量審核的信息輸入。
對審核中發現的問題,應採取糾正和預防措施,並進行記錄。
4.9認證產品的一致性
生產者應對批量生產產品與型式試驗合格的產品的一致性進行控制,以使認證產品持續符合規定的要求。
生產者應制定關鍵元器件、零部件的清單,明確它們的供應商,材質
生產者應建立產品關鍵元器件和材料、結構等影響產品符合規定要求因素的變更控製程序,認證產品的變更(可能影響與相關標準的符合性或型式試驗樣機的一致性)在實施前向認證機構申報獲得批准後方可執行。
4.10包裝、搬運和儲存
工廠所進行的任何包裝、搬運操作和儲存環境應不影響產品符合規定標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