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大人物
1. 重慶出過的有哪些名人,重慶十大名人排名榜
聶榮臻(1899~1992)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新中國科技事家
聶榮臻(1899-1992),字福駢,四川江津(現重慶市江津區)人。中華人民共和國著名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為我國人民解放和日後國防軍事現代化做出了重大貢獻。終年93歲。
盧作孚(1893~1952)著名實業家
盧作孚(1893~1952年),原名魁先,別名盧思,重慶市合川人。 著名的愛國實業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 他創辦的民生公司,到1949年,擁有148艘江海輪船,投資60多個企事業單位,成為中國最大和最有影響的民營企業集團之一。他青年時便提出教育救國,並為之奮斗。從自學成才始,到創建學校、圖書館、博物館,普及文化和教育,多有建樹。他以北碚為基地,從事鄉村建設的理論探索和社會實踐,獲得成功。他一生儉朴勤奮,公而忘私,服務社會和人群。他崇尚務實和科學精神,有《盧作孚集》傳世,是重慶人乃至中國人在上個世紀前半葉最有價值的心智和實踐的結晶之一。 推薦評語:民生公司、北碚實驗區、《盧作孚集》,其中任一項都足以改變歷史,盧作孚正是這樣一位改變歷史而讓中國人不能忘記的重慶人。
劉伯承(1892~1986)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
劉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曾用名劉伯堅,中國四川省(今重慶市)開縣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十大元帥之一。中國共產黨第八至第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曾任中央軍委總參謀長、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129師師長、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南京市市長。有「川中名將」、「軍神」的稱號。
吳棹仙(1892~1976)著名中醫
吳棹仙(1892~1976)著名中醫 名顯宗,重慶巴縣人。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入巴縣醫學堂,後在重慶官立醫學校師范班、重慶存仁醫學校學習。1918年與人合夥在重慶開設雙桂堂葯店,得針灸大師許直初秘傳,使許多病人針到病除,享有「神針」之譽。1932年,與人共同創辦巴縣國學學舍(後改名重慶市國醫傳習所),從事中醫葯學的教育工作,1935年重慶國醫葯館成立,任館長。1939年創辦重慶中醫院和巴縣國醫學校。還創辦蘇生國醫院、中華醫葯科學講習所,任董事長兼所長。1954年後,先後任重慶中醫進修學校教師,重慶市第一、第二中醫院院長,成都中醫學院醫經教研室兼針灸教研室主任。1956年2月,以「特邀代表」參加全國政協二屆二次全會,將其珍藏多年的《子午流注環周圍》獻給毛澤東主席。1963年,作為特邀顧問參加了全國中醫教材審編會議。著有《靈樞經淺注》、《子午流注說難》,合著有《靈樞語釋》。曾當選為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委員。
以下還有很多人:(關於他們的資料可以再網路搜到的)
王麟(1902~1938)抗日殉國烈士
張德成(1886~1967)著名川劇藝術家
苟文彬(1934~1986)搪瓷科技專家
邱少雲(1926~1952)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
廖靜秋(1925~1958)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
羅廣斌(1924~1967)著名作家
王朴(1921~1949)著名革命烈士
鍾惦斐(1919~1987)著名文藝評論家、電影美學理論家
彭詠梧(1915~1948)著名革命烈士
陳子庄(1913~1976)著名國畫大師
何其芳(1912~1977)著名詩人、文藝理論家
李伯釗(1911~1985)著名革命戲劇家
劉仁(1909~1973)無產階級革命家、北京市委第二書記
游曦(1908~1927)著名革命烈士
郭汝瑰(1907~1997)軍事家
王超奎(1907~1941)抗日殉國烈士
畲雪曼(1907~1993)著名書畫家
劉雪庵(1905~1985)著名作曲家
王良(1905~1932)紅軍高級將領
古耕虞(1905~1995)著名實業家
任鴻雋(1886~1961)著名學者
鄒容(1885~1905)辛亥革命先驅
李世棻(1821~1883)清著名詩人
黃墨涵(1883~1955)著名社會活動家
楊庶堪(1881~1942)重慶辛亥革命元勛
余元章(生卒年不詳)近代開採石油的先驅者之一
向楚(1877~1961)著名史志學家
張培爵(1876~1915)蜀軍政府都督
汪雲松(1873~1958)總商會會長,曾主持留法勤工儉學
譚祖堯(1902~1927)著名革命烈士
趙世炎(1901~1927)中共早期著名活動家
李初梨(1900~1994)無產階級革命家、文物收藏家
周欽岳(1899~1984)著名新聞工作者
卞小吾(1872~1908)清《重慶日報》創辦者
朱之洪(1871~1951)清重慶保路同志協會會長
蕭湘(1871~1940)清四川諮議局副議長
劉子如(1870~1948)重慶巨商、著名企業家、慈善家和愛國知識份子
許建安(?~1909)桐君閣葯廠創辦人
程德全(1860~1930)民國江蘇都督
張森楷(1858~1928)著名史志學家
余棟臣(1851~1912)清反洋教起義領袖
鍾雲舫(1847~1911)「天下第一長聯」作者
徐邦道(1834~1895)清甲午戰爭抗日名將
竹禪(1825~1901)著名僧人
黃開基(1787~1854)清抗英將領
龔有融(1755~1830)清著名書畫家
周煌(1714~1785)清《四庫全書》總閱
張鵬翮(1648~1725)清大學士
破山(1597~1666)集佛學、書學、文學於一生的一代宗師
秦良玉(1574~1648)明抗金巾幗英雄
王應熊(?~1646)明大學士
劉時俊(?~1629)明率軍平叛收復重慶將領
劉安恭(1899~1929)紅軍高級將領
鄒進賢(1899~1930)重慶和四川地區共產主義運動先驅者
冉鈞(1899~1927)重慶和四川地區共產主義運動先驅者
萬叢木(1899~1971)私立西南美術專科學校校長、著名畫家
楊暗公(1898~1927)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者、四川黨團組織創始人
鬍子昂(1897~1991)著名社會活動家、實業家
陳銘德(1897~1989)中國報業巨子
吳芳吉(1896~1932)「白屋詩人」
童庸生(1899~1938)重慶和四川地區早期的共產主義運動先驅
曾吉芝(1872~1942)教育家
來知德(1526~1604)明理學家
張佳胤(1526~1588)明兵部尚書
喻茂堅(1474~1566)明刑部尚書
江朝宗(1425~1506)明翰林院侍讀學士
江淵(1400~1473)明工部尚書
蹇義(1364~1435)明初五朝重臣
桓淵(?~1258)南宋理學家
道隆(1213~1278)南宋高僧
趙智鳳(1159~1249)大足寶頂石刻創刻者
蒲國寶(生卒年不詳)南宋狀元
馮時行(1100~1163)愛國名臣、北宋狀元
譙定(1023~?)北宋著名理學家
陳摶(?~989)道教至尊
范長生(218~318)大成丞相
董允(?~246)蜀漢「四相之一」
甘寧(?~215)東吳名將
嚴顏(生卒年不詳)巴郡太守
董和(?~220)蜀漢掌軍中郎將
2. 中國十大傑出人物有那些
1.火箭之父——錢學森
錢學森是我國航天科技事業的先驅和傑出代表,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式控制 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作出了開創性貢獻,是中國近代力學和系統工程理論與應用研 究的奠基人和倡導人。
6.改革致福領導人——鄧小平
鄧小平是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核心領導者,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理論的創立者。
7.中國脊樑——魯迅
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8.為物理獻身馬大猷——物理學家
馬大猷畢生致力於聲學應用基礎研究,取得了兩項重要的開創性貢獻:創立了聲學中的簡正波理論,並將其發展到實用階段,在建築聲學和電磁理論方面取得重要成果;提出微穿孔板理論並應用於建築聲學和雜訊控制領域,在氣流雜訊研究中取得獨創性成果
9.國家地質研究者李四光——地質學家
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
10.社會的良心——巴金
在動盪十年後,巴金在撰寫《隨想錄》,內容朴實、感情真摯,充滿著作者的懺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
參考資料
李四光-網路
巴金-網路
3. 湖南省有哪些名人
湖南省的名人有蔡倫、雷鋒、沈從文、齊白石、蔡鍔等。
一、蔡倫
蔡倫,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今湖南郴州)。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倫因有功於太後而升為中常侍,蔡倫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終於製成了「蔡侯紙」。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朝廷,漢和帝下令推廣他的造紙法。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權力斗爭自殺身亡 。
二、雷鋒
雷鋒(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原名雷正興,出生於湖南長沙,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共產主義戰士。1954年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196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1年5月,雷鋒作為所在部隊候選人,被選為遼寧省撫順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62年2月19日,雷鋒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沈陽軍區首屆共產主義青年團代表會議,並被選為主席團成員在大會上發言。1962年8月15日,雷鋒因公殉職,年僅22歲。
三、沈從文
沈從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男,原名沈岳煥,乳名茂林,字崇文,筆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鳳凰縣人,中國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
四、齊白石
齊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祖籍安徽宿州碭山,生於湖南長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
五、蔡鍔
蔡鍔(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漢族,湖南邵陽人,近代偉大的愛國者,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初年的傑出軍事領袖。
蔡鍔一生中,做了兩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時期在雲南領導了推翻清朝統治的新軍起義;另一件是四年後積極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維護民主共和國政體的護國軍起義。其遺著被編為《蔡松坡先生遺集》。
4.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大人物被小人物殺掉的
多了去了,有:
張飛
王莽
李自成
苻堅
5. 陝西有哪些名人
陝西的名人有秦始皇、賈平凹、路遙、馬超、白居易等。
1、秦始皇
中國第一位皇帝,統一中國定都西安,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深遠影響,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2、賈平凹
陝西丹鳳人,1975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全國政協委員,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協會主席。著有小說集《賈平凹獲獎中篇小說集》、《賈平凹自選集》,長篇小說《商州》、《白夜》,自傳體長篇《我是農民》等。
3、路遙
路遙(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衛國,陝西清澗人。中國當代作家。路遙的小說多為農村題材,描寫農村和城市之間發生的人和事。1986年後,推出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第一、二部。1992年積勞成疾,在寫完《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後不久英年早逝。
4、馬超
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風茂陵人(今陝西興平),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馬騰的兒子,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徵召馬超入京為官,但都被馬超拒絕。而後馬騰入京被封為衛尉,馬超就統領了馬騰的部隊。
5、白居易
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下邽(現在陝西省渭南縣)人,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6. 民國時期有哪些名人
民國時期時期歷史名人較多,如革命先烈孫中山、鄒容、陳天華等,從事政治的於右任、孔祥熙、王士珍等,軍事方面有丁超、白崇禧、王占元等,外交人才刁作謙、王寵惠、伍朝樞等,教育方面的李石曾、李書華、章士釗等,學術學者丁謙、王國維、王式通等,以下列舉部分個人簡介:
1、【孫中山】
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達夫,幼名阿鳳,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作家、革命烈士,新文學團體「創造社」的發起人之一。在文學創作的同時,積極參加各種反帝抗日組織,先後在上海、武漢、福州等地從事抗日救國宣傳活動,其文學代表作有《沉淪》、《故都的秋》、《春風沉醉的晚上》、《過去》、《遲桂花》、《懷魯迅》等。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八月二十九日,郁達夫被日軍殺害於蘇門答臘叢林。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追認郁達夫為革命烈士。1983年6月20日,民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證書。
7. 請提供幾個世界著名經濟大人物(如比爾蓋茨,巴菲特等)
喬治·索羅斯1930年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1947年他移居到英國,並在倫敦經濟學院畢業版。1956年去美國權,在美國通過他建立和管理的國際投資資金積累了大量財富。
格林斯潘:
出生年月:1926年3月,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1998年7月15日,格林斯潘被授予「和平締造者」獎,以表彰他曾在多位美國總統手下工作,以及使現在美國經濟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而付出的努力。2000年1月4日,美國總統柯林頓再次任命格林斯潘為美聯儲主席。這也是他第4次出任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
詹姆斯·羅傑斯
第三位介紹量子基金的核心人物,是量子基金創始人之一、人稱"奧地利股市之父" 。1997年令東南亞國家聞風喪膽的"量子基金"的前合夥人,是國際著名的投資家和金融學教授。
8. 廣西有哪些名人
廣西的名人有:袁崇煥、石達開、馮京、梁羽生等。
1、袁崇煥
字元素,籍貫廣東東莞石碣,通籍廣西梧州(籍貫爭議 )。明朝末年薊遼督師。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後通過自薦的方式在遼東邊關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守寧遠。在抗擊清軍(後金)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但因為不得魏忠賢歡心辭官回鄉。
袁崇煥因為行事作風的問題,曾經讓器重他的孫承宗大為震怒,擒殺毛文龍也是袁崇煥擅自主張。他的同事王在晉認為袁崇煥雖然死於國法,但是他的功勞不可淹沒,但同時,他也認為袁崇煥的死是自取滅亡。 而唐甄、談遷等人則視之為明之良將。
2、石達開
小名亞達,綽號石敢當,廣西貴縣(今貴港市港北區奇石鄉)客家人,祖籍地在今廣東省和平縣。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主要將領之一,中國近代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革命家、戰略家,武學家,詩人,書法家,愛國將領,民族英雄。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歲受訪出山,十九歲統帥千軍萬馬,二十歲獲封翼王,三十二歲英勇就義於成都。一生轟轟烈烈,體恤百姓民生,生平事跡為後世所傳頌,被認為是「中國歷代農民起義中最完美的形象」。
3、馮京
1021年生於宜山龍水,15歲隨父母遷居藤州幾年後,又落籍鄂州。因此上述三地均可稱為其家鄉。
馮京從小天資聰穎,好學上進。在1048年8月至1049年3月舉行的鄉試、會試、殿試中,他連中解元、會元、狀元,在古代13位「三科狀元」中名氣較大。時任朝廷宰相見馮京才華橫溢,先後將兩位千金嫁給他為妻,留下了「兩娶宰相女,三魁天下元」的千古佳話。
4、梁羽生
原名陳文統,中國著名武俠小說家,與金庸、古龍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代表作品有《白發魔女傳》《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雲海玉弓緣》等。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大旗,梁羽生摒棄了舊派武俠小說一味復仇與嗜殺的傾向,將俠行建立在正義、尊嚴、愛民的基礎上,提出「以俠勝武」的理念。梁羽生為人正派,創作了三十餘部武俠佳作,開創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先河。
5、歐陽夏丹
1977年7月28日出生於廣西桂林,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中國內地節目主持人。1999~2003年8月,在上海電視台新聞綜合頻道工作2003年8月進入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主持早間新聞節目《第一時間》。2006年,獲選央視2005年度播音主持人十佳。
歐陽夏丹的形象為央視新聞頻道增添了輕松的氣息,她能夠把輕松自然的主持風格和新聞播報端莊矜持的主持狀態恰到好處地融合在一起。她從一檔早間新聞的主播,到央視十大主持人、金話筒得主,歐陽夏丹憑借她利落、爽朗的風格也得到了越來越多觀眾的喜愛。
9. 司馬家族最有名的九大人物,除了司馬懿,你還知道誰
司馬這個姓氏源於西周,以官職為姓。西周始置,司馬與司徒、司空並稱「三有司」。司馬氏在中國歷史上建立了西晉和東晉政權,共歷十五帝,一百五十六年,進一步擴大了司馬世家的影響。歷史上復姓改單姓的規律,司馬氏後來有許多改為司氏、馬氏、同氏、仝氏、馮氏等,亦有維持司馬氏復姓者。一起起司馬家族我們就會想起他們的代表人物司馬懿,那除了司馬懿歷史上還有哪些復姓司馬的名人呢?今天我們一起拉來看看。
司馬錯
司馬錯,史學家司馬遷八世祖,戰國時期秦國著名將領,歷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司馬錯學屬縱橫家。曾跟張儀有過爭論,主張得蜀即得楚。司馬錯率軍滅亡蜀國。後來司馬錯率領隴西軍南下東攻楚國,迫使楚國獻出漢水以北和上庸之地。司馬錯可是司馬遷的祖先啊,可惜自從攻楚之後後面的事情就沒有記載了。
司馬卬
司馬卬,項羽所封十八諸侯王之一,為殷王。司馬卬本是趙國將軍,巨鹿之戰後隨項羽入關。滅秦後,項羽分魏國地為西魏、殷兩國,封司馬卬為殷王,建都朝歌。漢王劉邦進兵楚地,司馬卬投降漢王劉邦,其地成為河內郡。四月,彭城之戰,項羽率三萬精兵大敗劉邦及五諸侯聯軍56萬人,司馬卬被楚軍所殺。
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是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傑出的代表,是西漢盛世漢武帝時期的文學家、傑出的政治家。他被班固、劉勰稱為「辭宗」,被林文軒、王應麟、王世貞等學者稱為「賦聖」。同時,司馬相如出使西南夷,將西南夷民族團結統一於大漢疆域,被稱之為「安邊功臣」,名垂青史。司馬相如與卓文君不拘封建禮教的束縛,追求自由、幸福的愛情婚姻的果敢行為,遠在公元前就演繹了自由戀愛的愛情經典,被譽為「世界十大經典愛情之首」,聞名中外。
司馬遷
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昭
司馬昭是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為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後張春華次子、晉景帝司馬師之弟、晉武帝司馬炎之父。司馬昭早年隨父抗擊蜀漢,多有戰功。累官洛陽典農中郎將,封新城鄉侯。繼兄司馬師為大將軍,專攬國政。魏帝曹髦被弒殺,司馬昭立曹奐為帝。後分兵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滅亡蜀漢,受封晉公。次年,進爵晉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想這句話的知名度可能比司馬昭本人還出名吧。
司馬炎
司馬炎是晉朝開國皇帝。晉宣帝司馬懿之孫、晉景帝司馬師之侄、晉文帝司馬昭嫡長子、晉元帝司馬睿從父。司馬炎在位20多年。他曾為經濟、文化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是,受時代的影響,他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用了漢代以來的分封制,嚴重地削弱了中央集權的鞏固。再加上他晚年生活奢侈腐化,公開賣官,宮中姬妾近萬人,上行下效,各級官吏不理政事,鬥富成風,奢侈之風盛行,加速了西晉王朝的滅亡。晉武帝去世不久,西晉王朝就發生了「八王之亂」,這場戰亂長達16年,加上天災不斷,瘟疫流行,廣大勞動人民又開始大批死亡或流離失所。
司馬光
司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司馬光為人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忠於君王、取信於人,又恭敬、節儉、正直,溫良謙恭、剛正不阿,是傑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歷史上,司馬光曾被奉為儒家三聖之一(其餘兩人是孔子、孟子)。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法度,每一言行每一舉動都符合禮節。
司馬氏是非常有名的姓氏,但不是大姓。在人數相對不多的條件下,司馬氏能在三國那個群星閃耀的時代領導統一中國,這不得不說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喜歡歷史的朋友歡迎關注和收藏我的文章。讓我們一起學習歷史,感悟歷史,以史為鑒,以史為引。
10. 中國所有名人名字大全
2019-05-07
聊聊
春秋:齊桓公(小白)、管仲、隰朋、鮑叔牙、易牙、豎刁、鄭庄公(寤生)、太叔段、祭足、潁考叔、公子糾、宮之奇、公孫無知、晉文公(重耳)、狐突、狐偃、狐毛、介子推、里克、邳鄭、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石碏、石厚、州吁、鄭突、鄭忽、老子、孔子、孫武、左丘明、伍子胥、范蠡、西施、勾踐、闔閭、夫差、文種、專諸、要離、慶忌、吳王僚、伊尹、燭之武、公子光、魏舒、晏嬰、慶父 戰國:樂毅、吳起、孫臏、龐涓、廉頗、趙牧、趙奢、趙括、項燕、田單、韓非、荀子、莊子、墨子、惠子、孟子、燕丹、荊軻、高漸離、樊於期、孟嘗君、春申君、信陵君、平原君、鄒忌、白起、商鞅、李悝、藺相如、屈原、魏斯、樂羊、西門豹、孔伋、楊朱、聶政、申不害、屍佼、趙武靈王、匡章、淳於髡、張儀、蘇秦、田辟疆、田忌、鬼穀子、甘德、石申、李冰、扁鵲、范雎、蔡澤、郭隗、唐蔑、宋玉、觸龍、毛遂、魯仲連、公孫龍
秦:嬴政、呂不韋、李斯、尉繚、王翦、王賁、李信、蒙驁、蒙武、蒙恬、嬴扶蘇、嬴胡亥、趙高、章邯、司馬欣、董翳、李由、甘羅、嫪毐、陽泉君、嬴子嬰、嬴成矯、徐福、盧生、陳勝、吳廣、項梁、項羽、張良、韓信、蕭何、劉邦、陳平、周勃、夏侯嬰、曹參、范增、項伯、項庄、樊噲、英布、彭越、熊心(楚懷王)、龍且、酈食其、鍾離昧、周殷、灌嬰、周章、魏咎、趙歇、田儋、田臧、李歸、鄧說、伍徐、張賀、庄賈、朱雞石、余樊君、王離、陳余、張耳、宋義、涉間、蘇角、李左車、田榮、殷通
漢:劉邦、蕭何、曹參、韓信、張良、英布、周勃、周亞夫、呂雉、呂祿、呂產、陳平、灌嬰、灌夫、郅都、寧成、張湯、東方朔、劉徹、劉啟、劉安、衛青、衛子夫、霍去病、霍光、劉賀、田蚡、竇嬰、蘇建、蘇武、司馬相如、卓文君、司馬談、司馬遷、揚雄、李廣、李陵、王莽、趙飛燕、趙合德、劉秀、馬援、鄧禹、吳漢、蓋延、趙破奴、張騫、劉細君、王昭君、梁冀、陳蕃、竇武、何進、盧植、皇甫嵩、朱雋、班超、班固、班昭、董卓、蔡邕、袁紹、袁術、鄭玄、張衡、賈誼、晁錯、郭解、劇孟
三國:曹操、劉備、孫權、關羽、張飛、諸葛亮、趙雲、黃忠、馬超、魏延、法正、龐統、周瑜、司馬懿、徐庶、曹丕、曹植、曹彰、郭嘉、荀彧、荀攸、賈詡、程昱、滿寵、蔣濟、韓浩、陳群、張遼、徐晃、許褚、典韋、張郃、於禁、樂進、李典、曹仁、文聘、張燕、曹洪、曹休、曹真、夏侯敦、夏侯淵、夏侯霸、夏侯威、姜維、魯肅、呂蒙、陸遜、張昭、張紘、虞翻、丁奉、徐盛、陳武、潘璋、甘寧、太史慈、蔣欽、周泰、董襲、駱統、廖化、馬謖、王平、蔣琬、劉禪、孫亮、凌統、費禕、諸葛瑾、公孫淵、鄧艾、鍾會、諸葛恪、司馬師、司馬昭、孫皓、曹髦
晉:司馬炎、司馬衷、賈充、賈南風、王祥、羊祜、王渾、王浚、陸機、陸雲、周處、劉琨、謝逖、陶侃、孫秀、劉淵、石勒、石虎、王彌、苟晞、潘岳、石崇、左思、王覽、王導、嵇康、阮籍、阮咸、劉伶、王戎、杜預、荀勖、何曾、張華、司馬攸、司馬瑋、司馬亮、司馬倫、司馬冏、司馬穎、司馬顒、司馬乂、司馬越、段匹磾、張寔、劉曜、劉聰、司馬睿、王羲之、王獻之、桓溫、謝安、謝玄、謝道韞、桓玄、苻堅、姚萇、慕容垂、陶淵明、王敦、司馬道子、孫恩、謝琰、王恭、殷仲堪、瘐楷、盧循、徐道覆、王猛
南北朝:拓跋珪、拓跋嗣、拓跋燾、元雍、元琛、元暉、法慶、爾朱榮、酈道元、劉裕、劉義隆、徐羨之、傅亮、謝晦、檀道濟、劉義康、劉湛、宇文泰、高歡、高洋、宇文覺、高長恭、蕭道成、袁粲、褚淵、劉秉、蕭衍、蕭統、陳霸先、陳叔寶、謝靈運、楊大眼、元英、邢杲、萬俟丑奴、阮孝緒、王筠、蕭寶卷、陳慶之、蕭子雲、蕭子顯、楊炫之、蘇綽、祖沖之、賀拔岳、賀拔允、賀拔勝、侯景、魏收、王僧辯、蕭繹、庾信、宇文護、斛律光、顧野王、江總、綦毋懷文、顏之推、施文慶、沈客卿
隋:楊堅、楊廣、楊勇、翟讓、李密、楊素、楊玄感、獨孤皇後、賀若弼、韓擒虎、牛弘、史萬歲、宇文愷、楊玄感、宇文述、何妥、何稠、裴矩、陳棱、宇文化及、楊林、王世充、宇文智及、宇文成都、陰壽、劉焯、李春、楊俊、楊秀、楊諒、盧思道、操天成、明克讓、虞慶、鄭譯、梁士彥、宇文善、竇榮定、長孫冕、高穎、智永禪師、伍建章、伍雲召、伍天錫、魚俱羅、邱瑞、定彥平、魏文通、新文禮
唐:李淵、李世民、侯君集、李靖、魏徵、房玄齡、杜如晦、柴紹、程知節、尉遲恭、秦瓊、長孫無忌、李存恭、封德彝、段志玄、劉弘基、徐世績、李治、武則天、太平公主、韋後、李隆基、楊玉環、王勃、陳子昂、盧照鄰、楊炯、王之渙、安祿山、史思明、張巡、雷萬春、李白、高力士、杜甫、白居易、王維、孟浩然、杜牧、李商隱、郭子儀、張易之、張昌宗、來俊臣、楊國忠、李林甫、高適、王昌齡、孫思邈、玄奘、鑒真、高駢、狄仁傑、黃巢、王仙芝、文成公主、松贊干布、薛濤、魚玄機、賀知章、李泌、韓愈、柳宗元、上官婉兒 五代十國:朱溫、劉仁恭、丁會、李克用、李存勖、葛從周、王建、劉知遠、石敬瑭、郭威、柴榮、孟昶、荊浩、劉彟、張及之、杜宇、高季興、喻皓、歷真、李茂貞、朱友珪、朱友貞、劉守光、盧文進、李嗣源、馮行襲、康義誠、薛貽矩、朱弘昭、馮贇、李存孝、霍存、張歸霸、張延壽、氏叔琮、朱瑾、朱珍、張存敬、牛存節、李罕之、樂從訓、王師范、康懷英、王彥章、時溥、秦宗權、史懿、蘇逢吉、楊邡、桑維漢、耶律德光、安重榮、邊光范、袁繼忠、李筠、薛懷讓 宋:趙匡胤、趙匡義、石守信、慕容延釗、曹彬、潘美、趙普、楊業、田重進、王禹偁、林逋、楊延昭、楊文廣、包拯、狄青、寇準、范仲淹、司馬光、歐陽修、蘇軾、蘇轍、王安石、呂惠卿、曾布、曾鞏、蘇洵、宋江、方臘、岳飛、秦檜、韓世忠、梁紅玉、趙構、朱熹、柳永、黃庭堅、秦觀、晏殊、晏幾道、陸游、辛棄疾、魏良臣、李清照、唐婉、史彌遠、韓佗胄、賈似道、丁大全、文天祥、陸秀夫、高俅、蔡京、楊戩、童貫、張叔夜、韓錡、岳雲、張憲、梅堯臣、蘇舜欽、呂文煥、呂文德、楊幺、沈括
元:鐵木真、術赤、窩闊台、察合台、拖雷、忽必烈、博爾術、博爾忽、木華黎、赤老溫、歐陽貞、關漢卿、王實甫、白樸、鄭光祖、周德清、夏鎮、蒙哥、土土哈、床兀兒、不花帖木兒、燕鐵木兒、撒敦、唐其勢、泰不花、王保保、伯顏、脫脫、陳也先、倪雲林、司居敬、速渾察、相威、黃道婆、圖帖睦爾、雪別台、劉傑、楊瓊、鄭露、明玉珍、劉福通、陳友諒、陳友定、張士誠、徐壽輝、柯九思、彭瑩玉、倪文俊、張必先、張定邊、妥歡貼睦爾(元順帝)、趙孟頫、管道升、康里脫脫、魯明善、汪汝懋、張雨、賽典赤·贍思丁、盛懋、黃公望、察罕鐵木兒、亦黑迭兒丁、也里迷失、王開
明:朱元璋、劉基、宋濂、高啟、李善長、徐達、常遇春、鄧愈、湯和、沐英、馮勝、朱亮祖、傅友德、朱允炆、朱棣、鄭和、鐵鉉、解縉、姚廣孝、王景、鄒輯、唐賽兒、唐寅、文徵明、祝枝山、周文賓、馮夢龍、吳承恩、湯顯祖、戚繼光、嚴嵩、嚴世蕃、胡宗憲、俞大猷、譚綸、海瑞、李時珍、徐霞客、宋應星、王守仁、高拱、張居正、馮保、徐階、王振、劉瑾、魏忠賢、崇禎皇帝、正德皇帝、天啟皇帝、王承恩、陳圓圓、張獻忠、李自成、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毛文龍、王世貞、顧起元、何可綱、趙率教、祖大壽、丘睿、柳如是、李香君、鄧子龍、徐渭、王抒、楊大中、方孝孺、齊泰、黃子澄
清:皇太極、順治、多爾袞、孝庄、鰲拜、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康熙、洪承疇、吳三桂、范仁寬、納蘭明珠、索額圖、姚啟聖、施琅、尚可喜、耿精忠、雍正、年羹堯、隆科多、李衛、乾隆、紀曉嵐、劉墉、和紳、和琳、阿貴、福康安、張廷玉、周培公、熊賜履、李光地、陳廷敬、於成龍、南懷仁、湯若望、林則徐、關天培、嘉慶、道光、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林鳳翔、李開芳、陳玉成、李秀成、田文鏡、洪宣嬌、咸豐、同治、光緒、宣統、慈禧、慈安、奕昕、左宗棠、曾國藩、曾國荃、劉永福、李鴻章、榮祿、張之洞、李蓮英、鄧世昌、丁汝昌、曹雪芹
中國歷史名人大全, 周武王姬發 周幽王 勾踐 夫差 商鞅 嬴政賈夫人 姜子牙 黃飛虎 周文王 李靖 比干 聞太師 姜後 伯邑考 費仲 紂王 齊桓公 姜小白 楚莊王 羋侶 秦穆公 嬴任好 宋襄公 子茲甫 范蠡 鄭庄公 姬寤生 吳王 闔閭 孔子 孫武 魯班 周呂尚 劉邦 劉徹 王莽 霍光 曹參 英布 盧綰 彭越 虞詡 王允 李膺 梁冀 李固 劉濞 晁錯 淳於長 霍光 張騫 桑弘羊 賈誼 陳平 張良 蕭何 周亞夫 陳湯 班超 霍去病 竇嬰 衛青 鄧禹李廣利 李廣 韓信 竇憲 東方朔 耿弇 周勃 鄧禹 寇恂 賈復 吳漢 項羽 虞姬 范增 丁 儀(正禮) 丁 奉(承淵) 丁 原(建陽) 丁 謐(彥靖)關羽(雲長) 丁 廙(敬禮) 於 禁(文則) 士孫瑞(君榮) 山 濤(巨源) 衛 瓘(伯玉) 馬 磾(翁叔) 馬 良(季常) 馬 忠(德信) 馬 超(孟起) 馬 謖(幼常) 馬 騰(壽成) 王 允(子師) 王 雙(子全) 王 平(子均) 王 匡(公節) 王 戎(睿沖) 王 觀(偉台) 王 甫(國山) 王 連(文儀) 王 沈(處道) 王 肅(子雍) 王 修(叔治) 王 渾(玄沖) 王 路(文舒) 王 頎(孔碩) 王 祥(休徵) 王 朗(景興) 王 基(伯輿) 王 謀(元泰) 王 粲(仲宣) 王 睿(土治) 韋 康(元將) 太史慈(子義) 毛 玠(孝先) 公孫度(升濟) 公孫瓚(伯圭) 文 欽(仲若) 文 聘(仲業) 尹 奉(次曾) 鄧 艾(土載) 鄧 芝(伯苗) 鄧止颺(玄茂) 孔 伷(公緒) 孔 昱(世元) 孔 融(文舉) 母丘甸(子邦) 母丘儉(仲恭) 甘 寧(興霸) 左 慈(元放) 盧 植(子干) 申 耽(義舉) 田 豐(元皓) 田 疇(子泰) 田 豫(國讓) 史 渙(公劉) 樂 進(文謙) 馮 習(休元) 司馬師(子元) 司馬防(建公) 司馬炎(安世) 司馬昭(子尚) 司馬儁(元異) 司馬朗(伯達) 司馬望(子初) 司馬徽(德操) 司馬懿(仲達) 邊 讓(文禮) 吉 穆(思然) 吉 邈(文然) 畢 軌(昭先) 呂 布(奉先) 呂 范(子衡) 呂 凱(季平) 呂 岱(定公) 呂 虔(子恪) 呂 據(世議) 呂 蒙(子明) 朱 雋(公偉) 朱 然(義封) 伍 孚(德瑜) 伍 瓊(德瑜) 任 峻(伯達) 華 陀(元化) 華 歆(子魚) 華 核(永先) 伊 籍(機伯) 向 朗(巨達) 全 琮(子璜) 劉 巴(子初) 劉 永(公壽) 劉 協(伯和) 劉 先(始宗) 劉 邠(令元) 劉 劭(孔才) 劉 表(景升) 劉 岱(公山) 劉 備(玄德) 劉 放(子棄) 劉 寵(祖榮) 劉 勛(子台)
劉 曄(子揚) 劉 陶(子奇) 劉 理(奉孝) 劉 焉(君郎) 劉 琰(威碩) 劉 禪(公嗣) 劉 虞(伯安) 劉 廙(恭嗣) 劉 璋(季玉) 劉 繇(正禮) 劉 瑢(文衡) 劉 馥(元穎) 羊 祜(叔子) 關 羽(雲長) 許 允(土宗) 許 攸(子遠) 許 劭(子將) 許 靖(文休) 許 褚(仲康) 許 慈(仁篤) 孫 禮(德達) 孫 匡(季佐) 孫 權(仲謀) 孫 休(子烈) 孫 觀(仲台) 孫 堅(文台) 孫 和(子孝) 孫 河(伯海) 孫 亮(子明) 孫 桓(叔武) 孫 峻(子遠) 孫 資(彥龍) 孫 乾(公祜) 孫 皓(亢宗) 孫 皎(叔明) 孫 翊(叔弼) 孫 綝(子通) 孫 策(伯符) 孫 登(子高) 孫 瑜(仲異) 劉 靜(幼台) 孫 韶(公禮) 邯鄲淳(子叔) 嚴 畯(曼才) 社 預(元凱) 社 襲(子緒) 杜 瓊(伯瑜) 杜 微(國輔) 楊 儀(威公) 唐 阜(義山) 楊 修(德祖) 楊 洪(季休) 楊 彪(文先) 楊 暨(休先) 李 嚴(正方) 李 典(曼成) 李 勝(公昭) 李 恢(德昂) 孝 通(文達) 李 福(孫德) 李 撰(欽仲) 吾 粲(孔休) 邴 原(根矩) 來 敏(敬達) 步 騭(子山) 吳 質(季重) 岑 晊(公孝) 何 進(遂高) 何 宗(彥英) 何 晏(平叔) 何 曾(穎老) 何 顒(伯求) 應 劭(仲遠) 辛 毗(佐治) 辛 敞(泰雍) 宋 忠(仲子) 張 飛(翼德) 張 遼(文選) 張 休(叔嗣) 張 華(茂先) 張 紘(子綱) 張 茂(彥林) 張 松(永年) 張 郃(雋乂) 張 承(仲嗣) 張 南(文進) 張 昭(子布) 張 津(子雲) 張 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