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著名古詩
『壹』 清朝以前的古詩,最好還有賞析.數量嗎 多多益善啦
鹿柴
朝代:唐代
作者:王維
原文: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譯文
幽靜的山谷里看不見人,只能聽到那說話的聲音。
落日的影暈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賞析:
第一句「空山不見人」,先正面描寫空山的杳無人跡。王維特別喜歡用「空山」這個詞語,但在不同的里,它所表現的境界卻有區別。「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山居秋暝》),側重於表現雨後秋山的空明潔凈;「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鳥鳴澗》),側重於表現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而「空山不見人」,則側重於表現山的空寂清泠。由於杳無人跡,這並不真空的山在詩人的感覺中顯得空廓虛無,宛如太古之境。「不見人」,把「空山」的意蘊具體化了。
如果只讀第一句,讀者可能會覺得它比較平常,但在「空山不見人」之後緊接「但聞人語響」,卻境界頓出。「但聞」二字頗可玩味。通常情況下,寂靜的空山盡管「不見人」,卻非一片靜默死寂。啾啾鳥語,唧唧蟲鳴,瑟瑟風聲,潺潺水響,相互交織,大自然的聲音其實是非常豐富多彩的。然而此刻,這一切都沓無聲息,只是偶爾傳來一陣人語聲,卻看不到人影(由於山深林密)。這「人語響」,似乎是破「寂」的,實際上是以局部的、暫時的「響」反襯出全局的、長久的空寂。空谷傳音,愈見空谷之空;空山人語,愈見空山之寂。人語響過,空山復歸於萬籟俱寂的境界;而且由於剛才那一陣人語響,這時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寫空山中傳語進而描寫深林返照,由聲而色,深林,本來就幽暗,林間樹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見陽光。寂靜與幽暗,雖分別訴之於聽覺與視覺,但它們在人們總的印象中,卻常屬於一類,因此幽與靜往往連類而及。按照常情,寫深林的幽暗,應該著力描繪它不見陽光,這兩句卻特意寫返景射入深林,照映的青苔上。讀者猛然一看,會覺得這一抹斜暉,給幽暗的深林帶來一線光亮,給林間青苔帶來一絲暖意,或者說給整個深林帶來一點生意。但細加體味,就會感到,無論就作者的主觀意圖或作品的客觀效果來看,都恰與此相反。一味的幽暗有時反倒使人不覺其幽暗,而當一抹余暉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駁駁的樹影照映在樹下的青苔上時,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無邊的幽暗所構成的強烈對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特別是這「返景」,不僅微弱,而且短暫,一抹余暉轉瞬逝去之後,接踵而來的便是漫長的幽暗。如果說,一二句是以有聲反襯空寂;那麼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襯幽暗。整首詩就像是在絕大部分用冷色的畫面上摻進了一點暖色,結果反而使冷色給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靜美和壯美,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態的美的兩種類型,其間原本無軒輕之分。但靜而近於空無,幽而略帶冷寂,則多少表現了作者美學趣味中獨特的一面。同樣寫到「空山」,同樣側重於表現靜美,《山居秋暝》色調明朗,在幽靜的基調上浮動著安恬的氣息,蘊含著活潑的生機;《鳥鳴澗》雖極寫春山的靜謐,但整個意境並不幽冷空寂,素月的清輝、桂花的芬芳、山鳥的啼鳴,都帶有春的氣息和夜的安恬;而《鹿柴》則帶有幽冷空寂的色彩,盡管還不至於幽森枯寂。
王維是詩人、畫家兼音樂家。這首詩正體現出詩、畫、樂的結合。無聲的靜寂、無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於覺察;但有聲的靜寂,有光的幽暗,則較少為人所注意。詩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畫家、音樂家對色彩、聲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語響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剎那間所顯示的特有的幽靜境界。但是這種敏感,又和他對大自然的細致觀察、潛心默會分不開。
『貳』 有哪些清朝有名的古詩,簡單一點
篩選一些比較著名的古詩,希望對你有幫助
夜坐(其二) 龔自珍
沉沉心事北南東,一睨人材海內空。壯歲始參周史席,髫年惜墮晉賢風。功高拜將成仙外,才盡回腸盪氣中。萬一禪關砉然破,美人如玉劍如虹。
己亥雜詩(1) 龔自珍
著書何似觀心賢?不奈巵言夜湧泉。百卷書成南渡後,先生續集再編年。
己亥雜詩(5) 龔自珍
浩盪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己亥雜詩(125)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詠史(六首選—) 袁枚
東漢恥機權,君子多硜硜。悲哉陳與竇,謀疎功不成。其時涼州反,有人頒孝經;意欲口打賊,賊聞笑不勝。雖無補國家,尚未遠人情。一變至南宋,佛行而儒名。希哲學主靜,人死不聞聲。魏公敗符離,自誇心學精,殺人三十萬,於心不曾驚。似此稱理學,何處托生靈。嗚呼孔與孟,九泉涕沾纓。
箴作詩者 袁枚
倚馬休誇速藻佳,相如終竟壓鄒枚。物須見少方為貴,詩到能遲轉是才。清角聲高非易奏,優曇花好不輕開。須知極樂神仙境,修煉多從苦處來。
仿元遺山論詩(四十二首選—) 袁枚
不相菲薄不相師,公道持論我最知;一代正宗才力薄,望溪文集阮亭詩。
湖上雜詩(二十首選一) 袁枚
鳳嶺高登演武台,排衙石上大風來。錢王英武康王弱,一樣江山兩樣才。
桐江作(四首選二) 袁枚
桐江春水綠如油,兩岸青山送客舟。明秀漸多奇險少,分明山色近杭州。
久別天台路已迷,眼前尚覺白雲低。詩人用筆求逋峭,何不看山到浙西?
獨秀峰 袁枚
來龍去脈絕無有,突然一峰插南斗。桂林山水奇八九,獨秀峰尤冠其首。三百六級登其巔,一城煙水來眼前。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傷焉?
遣興(二十四首選二) 袁枚
愛好由來下筆難,一詩千改始心安。阿婆還似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
但肯尋詩便有詩,靈犀一點是吾師。夕陽芳草尋常物,解用多為絕妙詞。
海上(四首) 顧炎武
日入空山海氣侵,秋光千里自登臨。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蒼生吊哭深。水涌神山來白鳥,雲浮仙闕見黃金。此中何處無人世,只恐難酬烈士心。
滿地關河一望哀,徹天烽火照胥台。名王白馬江東去,故國降幡海上來。秦望雲空陽鳥散,冶山天遠朔風回。樓船見說軍容盛,左次猶虛授鉞才。
南營乍浦北南沙,終古提封屬漢家。萬里風煙通日本,一軍旗鼓向天涯。樓船已奉征蠻敕,博望空乘泛海槎。愁絕王師看不到,寒濤東起日西斜。
長看白日下蕪城,又見孤雲海上生。感慨河山追失計,艱難戎馬發深情。埋輪拗鏃周千畝,蔓草枯楊漢二京。今日大梁非舊國,夷門愁殺老侯贏。
贈君謀父子 鄭板橋
多讀古書開眼界;少管閑事養精神。過眼寸陰求日益;關心萬姓祝年豐。
階下青松留玉節;夜來風雨作秋聲。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
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 納蘭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浪淘沙 納蘭性德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頭,教他珍重護風流。端的為誰添病也,更為誰羞? 密意未曾休,密願難酬。珠簾四卷月當樓。暗憶歡期真似夢,夢也須留。
紅影濕幽窗,瘦盡春光。雨余花外卻斜陽。誰見薄衫低髻子,抱膝思量。 莫道不凄涼,早近持觴。暗思何事斷人腸。曾是向他春夢里,瞥遇迴廊。
『叄』 清朝(加宋 唐)古詩各五首
唐詩: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贈王威古 崔顥
三十羽林將,出身常事邊。
春風吹淺草,獵騎何翩翩。
插羽兩相顧,鳴弓新上弦。
射麋入深谷,飲馬投荒泉。
馬上共傾酒,野中聊割鮮。
相看未及飲,雜胡寇幽燕。
烽火去不息,胡塵高際天。
長驅救東北,戰解城亦全。
報國行赴難,古來皆共然。
入若耶溪 崔顥
輕舟去何疾,已到雲林境。
起坐魚鳥間,動搖山水影。
岩中響自答,溪里言彌靜。
事事令人幽,停橈向余景。
涼州詞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
宋詩:
白雲 王安石
英英白雲浮在天,下無根蒂旁無連。
西風來吹欲消散,落日起望心悠然。
願回羲和借光景,常使秀色當檐邊。
時來不道能為雨,直以無心最可憐。
惠州春江晚景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支,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寄怪石石斛與魯元翰 蘇軾
山骨裁方斛,江珍拾淺灘。清池上幾案,碎月落杯盤。老去懷三友,平生困一簞。堅姿聊自儆,秀色亦堪餐。好去髯卿舍,憑將道眼看。東坡最後供,霜雪照人寒。
春日 蘇軾
鳴鳩乳燕寂無聲,日射西窗潑眼明。
午醉醒來無一事,只將春睡賞春晴。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清詩:
長相思 納蘭性德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關那畔行
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
雪一更
聒碎鄉心夢不成
故園無此聲。
夢江南 納蘭性德
昏鴉盡,小立恨因誰?
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
菩薩蠻 納蘭性德
蕭蕭幾葉風兼雨,離人偏識長更苦。
欹枕數秋天,蟾蜍下早弦。
夜寒驚被薄,淚與燈花落。
無處不傷心,輕塵在玉琴。
又 納蘭性德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見殘紅舞。
不忍覆余觴,臨風淚數行。
粉香看又別,空剩當時月。
月也異當時,凄清照鬢絲。
又 納蘭性德
春雲吹散湘簾雨,絮黏蝴蝶飛還住。
人在玉樓中,樓高四面風。
柳煙絲一把,暝色籠鴛瓦。
休近小闌干,夕陽無限山。
『肆』 清朝的最後一首古詩是什麼名字
便是這一心聲。 這首詩以竹之春夏倩姿比秋冬青翠,寫竹最多最好的人。版 些小吾曹州縣吏,雪中風權味更清奇,極見板橋清高之懷。 衙齋卧聽蕭蕭竹。 我自不開花,十分關注百姓疾苦,故鄉不值一文錢。 春夏秋時全不變。他在官期間,意亦不出「歲寒三友」之意。 詩人寧可到江上去垂釣。 鄭板橋做過一陣子縣官,後來不滿現實辭官掛冠而去,一定是清朝著名畫家鄭板橋,真正視功名如糞土。 「一枝一葉總關情」,一副超凡脫俗之象。 寫取一枝清瘦竹,並不傷害他的美。 野竹蕭蕭青上天,歷到秋冬翠更多,從而成了百世佳句。 《預歸里畫竹別濰縣紳民》則在詠竹的同時,也不願再做昏庸王朝的縣官中國文化中,反而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紛擾,寄情懷於高竹。 長安市上曾爭買,疑是民間疾苦聲,免撩蜂與蝶,囊橐蕭蕭兩袖寒,秋風江山作漁竿,尺紙三竿作十千,嘲諷時事敗象。 這首詩的特別處就在於後兩句,一枝一葉總關情,從而留下一段佳話。 春風夏雨清光滿。 作者關心低層百姓,千枝攢萬葉。 烏紗擲去不為官。他有一首《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引一首當代著名畫家齊白石先生的一首《題畫竹》詩。 最後。 一節復一節,竹不開花,視冠冕烏紗為棄物,哀情懇切
『伍』 清代古詩
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內。
高鼎(生卒年不詳),字象容一,又字拙吾,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清代詩人。
[注釋]
1.拂堤:形容楊柳枝條很長,下垂著,像 是撫摸著堤岸。
2.醉:作動詞用,即迷醉於。
3.春煙:春天水澤、草木間蒸發的霧氣。
4.紙鳶:鳶:一種鷹;紙鳶即風箏。
[譯文]
綠草茂盛,黃鶯飛舞,正是二月早春,輕拂堤岸的楊柳沉醉在煙霧之中。鄉間的孩子們放學回來得很早,一個個借著東風愉快地放起了風箏。作者在詩中所表現的是早春二月的明媚景色。前兩句描寫江南二月里的自然風光,用一個「拂」字,一個「醉」字,把靜止的楊柳人格化了。後兩句敘寫了兒童 們放學歸來放風箏的情景,刻畫出了孩子們的天真爛漫,也映襯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
『陸』 關於清朝的古詩有哪些
1、《題秋江獨釣圖》
清代:王士禎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譯文:
戴著一頂斗笠披著一件蓑衣坐在一隻小船上,一丈長的漁線一寸長的魚鉤。
高聲唱一首漁歌喝一樽酒,一個人在這秋天的江上獨自垂釣。
2、《論詩五首·其二》
清代: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譯文:
李白和杜甫的詩篇曾經被成千上萬的人傳頌,現在讀起來感覺已經沒有什麼新意了。
國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們的詩篇文章以及人氣都會流傳數百年(流芳百世)。
3、《長相思·山一程》
清代: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譯文:
我扈駕赴遼東巡視,隨行的千軍萬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盪盪,向山海關進發。入夜,營帳中燈火輝煌,宏偉壯麗。
夜已深,帳篷外風雪交加,陣陣風雪聲攪得人無法入睡。作者思鄉心切,孤單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惱之意:家鄉怎麼沒有這么煩亂的聲音呢?
4、《減字木蘭花·偶檢叢紙中》
清代:龔自珍
人天無據,被儂留得香魂住。如夢如煙,枝上花開又十年!
十年千里,風痕雨點斕斑里。莫怪憐他,身世依然是落花。
譯文:
人心和天意變化無常,沒想到自己無意中還保存著十年前的花瓣。迷離恍惚,轉眼樹上的花開又十年。
自己十年中往來奔波,受盡了折磨。不要去憐惜花瓣,其實自己的身世,也是和落花一樣飄零。
5、《論詩五首·其三》
清代:趙翼
隻眼須憑自主張,紛紛藝苑漫雌黃。
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
譯文:
紛紛的藝苑裡各種說法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對錯互見,深淺不一,對同一問題的看法有時也五花八門。這時需要的是獨具慧眼,有自己的視角和觀點。
如果自己見識低下,就像矮人看戲似的,自己什麼也沒看見,對戲的好壞心中沒有定數,只是隨聲附和罷了。說明評論事物要有主見,不要人雲亦雲。
『柒』 關於清朝的古詩有哪些啊
少林寺
[清]弘歷
少林千載寺,少室二房山。
禪悅偶重叩,秋岩此乍攀?
樹姿紛綺綉,澗響靜潺湲。
卻見來時路,轘轅雲外關。
『捌』 清朝古詩發生了什麼
清代詩人善於借鑒前代,揚長補短,對於古典詩歌有所發展。風格多樣,其成就是超過元明兩代,足以下啟近代而成為中國古典詩歌的後勁的。
『玖』 關於清朝的古詩有哪些
《賦憂患》清 龔自珍
故物人寰少,猶蒙憂患俱.
春深恆作伴,宵夢亦先驅.
不逐年華專改屬,難同逝水徂.
多情誰似汝?未忍托禳巫.
2.《精衛》清 顧炎武
萬事有不平,爾何空自苦;
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
我願平東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
3.《古戍》:劉基
古戍連山火,新城殷地笳.
九洲猶虎豹,四海未桑麻.
天迥雲垂草,江空雪覆沙.
野梅燒不盡,時見兩三花
4.《碧雲寺》清 乾隆
隔嶺別為區,精藍靜以俱.
每參相與好,難論有和無.
法雨真優渥,碧雲任卷鋪.
設雲雲那碧,迭樹豈非乎.
5.《戊戍八月感事》清 嚴復
求治翻為罪,明時誤愛才.
伏屍名士賤,稱疾詔書哀.
燕市天如晦,宣南雨又來.
臨河鳴犢嘆,莫遣才心灰.
6.《晨登衡岳祝融峰》清 譚嗣同
身高殊不絕,四顧乃無峰.
但有浮雲度,時時一盪胸.
地沉星盡沒,天躍日初熔.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龍.
7.《入川題壁》清 石達開
大盜亦有道,詩書所不屑.
黃金若糞土,肝膽硬如鐵.
策馬渡懸崖,彎弓射胡月.
人頭作酒杯,飲盡仇讎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