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吳姓著名人物

吳姓著名人物

發布時間: 2020-12-14 13:09:59

⑴ 吳氏名人的姓名帶簡介

1、吳三桂

吳三桂,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遼東廣寧前屯衛中後所(今遼寧綏中)人,祖籍南直隸高郵(今江蘇省高郵市),錦州總兵吳襄之子,祖大壽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

順治五年(1648年),清政府命吳三桂與定西將軍墨爾根、侍衛李國翰一起鎮守漢中。順治六年(1649年),明宗室朱森滏攻階州,吳三桂與李國翰擊敗了他。王永強在陝北作亂,吳三桂率軍攻克宜君、同官,進而攻克蒲城、宜川、安塞、清澗各地,誅殺王永強以及官吏。

2、吳太伯

吳太伯,又稱泰伯,吳國第一代君主,東吳文化的宗祖。姬姓,父親為周部落首領古公亶父,兄弟三人,排行老大;兩個弟弟仲雍和季歷。父親傳位於季歷及其子姬昌,太伯和仲雍避讓,遷居江東,建國勾吳。

3、吳承恩

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淮安府山陽縣人(現淮安市淮安區人)。祖籍安徽,以祖先聚居樅陽高甸,故稱高甸吳氏。

吳承恩與明代前後七子同時代,其文藝思想與他們相近, 吳承恩的詩作浪漫主義氣息又特濃,故被陳文燭稱為 『李太白、 辛幼安之遺也』。」 吳承恩的見識非凡,不僅看到當時的文壇之弊,而且能跳出復古主義的圈子,獨樹一幟。

4、吳世璠

吳世璠,吳三桂之孫、吳應熊的嫡長子。他是吳周第二任皇帝。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三桂稱帝,不久病死。吳世璠繼位吳周皇帝,年號洪化,退據貴陽,吳世璠年幼,軍心渙散,敗逃昆明。

康熙二十年(1681年),定遠平寇大將軍趙良棟、彰泰、賴塔等從蜀、黔、桂三路入滇,吳世璠急令夏國相、胡國柱、馬寶移阻趙良棟,郭壯圖迎戰蔡毓榮,蔡毓榮縱火燒林,郭壯圖敗退。這時清軍逼近省城,吳世璠又調夏國相等人回援。

吳世璠堅守五華山,拚死抵抗,圍昆明城,兩軍血肉互搏,相持數月。十月中旬,城內糧食不繼,文武紛降。昆明城破,守將胡國柱陣亡,郭壯圖自殺,吳世璠自刎,妻子郭皇後投繯,殘部6700餘人投降。吳世璠的首級及夏國相、馬寶等人被押解到北京。

5、吳伯宗

吳伯宗,名祐,以字行於世,明初金溪新田人。天文學家。官至武英殿大學士。 曾祖吳可,宋登仕郎,漕貢進士(舉人),其兄弟吳名揚,參與文天祥勤王軍,入幕府;祖父吳泰運;父吳儀,字明善,元鄉貢進士(舉人),時稱「東吳先生」。

吳伯宗從小聰敏,10歲即通舉子學業,洪武三年(1370)鄉試中舉,名列第一,為解元;洪武四年會試列二十四;廷試因原擬第一的郭翀貌丑,擢為第一,為狀元。他是明朝開科狀元。廷試時,洪武帝親制策問,點吳伯宗為狀元,賜給冠帶袍笏,授禮部員外郎。

⑵ 吳姓有哪些名人,做過哪些偉大的事

我也姓吳。
吳承恩,西遊記的作者。
吳尚先,清朝時期的名醫。我們鎮上有古黃芽樹和吳尚先行醫舊址。
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引清兵入關。
三國蜀漢吳懿;三國東吳孫策孫權老媽吳國太。
遠古時期:
吳權的後裔中有個叫吳樞的女子,嫁給有熊部落的少典,生了個兒子,就是後來的黃帝。夏朝時,吳部落遷徙到觀津(今河北武邑東)。夏王少康時期,吳部落有個人叫吳賀,以善射著稱,曾和當時的神箭手後羿比射。這個姜姓吳部落的人,後來就以吳為姓氏,至今有5000年以上的歷史
秦漢:
吳芮屬吳征生這一支,父親自楚遷居廬山。秦朝時,吳芮以才能出眾,當上了番陽(今江西鄱陽東)縣令。他為政深得民心,百姓尊為「番君」。秦末農民起義。吳芮縱觀天下大勢,知秦必亡,遂率領當地越人起兵響應。後轉戰西北,與項羽等入關破秦,立下汗馬功勞,項羽封他做衡山王。漢朝一統天下,分封功臣,吳芮被封為長沙王,建都臨湘(今湖南長沙市),食邑3千戶。自此,吳姓宗族中吳芮一支又自江西遷到湖南。可惜命不長,吳芮做長沙王還不到一年,就於當年6月過早地去世,葬在臨湘,謚號為「文王」(傳見班固《後漢書》卷三十四)。《廣東通志》說,吳霸後裔興旺,五嶺以南,特別是廣東一帶的吳氏大部分是吳霸的後代。[4]
隋唐:
吳佑生了兩子:長子吳鳳,少子吳愷。吳鳳,字君雅,官任漢樂浪郡(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平壤市)太守。這是見於史書記載的最早到達今朝鮮國的吳姓成員。吳鳳生的一個兒子吳馮,字子高,官任鯛陽侯國(今安徽臨泉縣鯛城)相。吳鳳的弟弟吳愷,任新息(今河南息縣)令。[4]
近代:軍閥吳佩孚。

《魏略》、《晉書》、《梁書》、《北史》、《路史》等史料記載,漢、魏至隋唐時,日本倭王曾多次派遣使者朝拜中華王朝,並鄭重表明:日本王室是吳太伯的後裔。[3]

⑶ 吳氏家族都有哪些出名的人物

吳氏歷史來源及家族名人
評論(0)發表時間:2007年4月1日 2時1分

吳氏歷史來源及家族名人
歷史來源 「吳」源出有三。
一 ; 出自「姬」姓,以國名為氏,古公亶父的長子太伯出奔江南建都於梅里 (江蘇無錫) 號稱勾吳,武王滅商後太伯的三世孫周章為諸侯。至前473年為越王勾踐所滅。子孫以國名為氏。

二 ; 古公之子虞仲的後裔,虞通吳故為姓。

三 ; 齊魯一帶的吳姓,多為壽夢第四子吳季禮之後。

家族名人 吳王
吳起 (前440~前381)

戰國時衛人。仕魏文侯,領兵擊秦,拔五城,拜西河守。後被譖奔楚,為楚悼王相,楚日益強盛。因主張廢公族之疏遠者以養戰士,遂招怨貴戚大臣,後被射死。李克亦稱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苴不能過。著有「吳子六篇」。

吳承恩 (?~公元1582)

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明淮安山陽人。約生於孝宗弘治十三年。性敏多慧,博極群書,詩文雅麗。嘉靖二十三年貢生,授長興縣丞,隆慶初,歸山陽,放浪詩酒。身後詩文多散失,邑人邱正綱編纂成射陽存稿四卷,續稿一卷。復善諧劇,著雜記數種,名震一時,尤以《 西遊記 》一書,為明人四大奇書之一,最為膾炙人口。

吳三桂 (1612~1678)

字長白,明末清初高郵人。崇禎年間,以總兵鎮山海關,李自成陷京師,奪三桂愛妾陳圓圓,三桂乃引清兵入關,破自成,清遂入主中國。三桂受封為平西王,鎮雲南。後叛清,自稱周帝,旋病死

⑷ 歷史上姓吳的名人

水滸傳中:智多星吳用
軍事家兵法家吳起
近代中國保爾柯察金之稱的吳運鐸
吳泰伯
生於公元前12世紀,壽九十一歲。父古公澶父,次弟仲雍,三弟季歷。季歷子昌有聖瑞,古公欲立季歷以傳昌。泰伯、仲雍為遂父志,而奔荊蠻,斷發文身,建勾吳古國,從者千餘家。築泰伯城,鑿伯瀆港,傳播中原文化。孔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吳姓後裔奉為始祖,卒後葬鐵山(在鴻山鎮),為江南第一古墓。
吳道子
唐代著名畫家。被後人奉為"畫聖"。其畫線條遒勁雄放,變化豐富,一變古來沿襲的高古游絲描的細筆,發展了線描的藝術方法,故表現出來的物象富有運動感、節奏感,被人們稱為"吳帶當風"。
吳承恩
明朝小說家。著有《西遊記》傳世。
吳勉
貴州黎平侗族英雄
吳 起
戰國時著名軍事家。衛國人。初為魯將,繼為魏將,後奔楚國,任令尹,主持變法,後被殺。
吳 廣
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公元前209年與陳勝發動戍卒九百人起義,建立張楚政權。後為部將田臧假借陳勝命令殺害。
吳敬梓
清代人,以小說《儒林外史》而著稱的傑出諷刺作家。
吳沃堯
清代著名小說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吳昌碩
清代著名的篆刻家、書畫家。工詩,善書法,尤精篆刻。
吳其濬
清代著名政治家、科學家。著有被譽為19世紀中國重要的植物學著作《植物名實圖考長編》22卷和《植物名實圖考》38卷。

⑸ 歷史上吳姓的名人

  1. 吳起(?-前381),戰國時兵家。衛國左氏(今山東曹縣北)人。善用兵。初為魯將專,繼為魏將,後奔楚國,任令屬尹,主持變法,後被殺。

  2. 吳廣,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字叔,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公元前209年與陳勝發動戍卒九百人起義,建立張楚政權。後為部將田臧假借陳勝命令殺害。

  3. 吳道子,唐畫家。河南陽翟人。又名道玄。所繪人物,時號「吳家樣」。善畫衣褶,有飄舉之勢,時稱「吳帶當風」,又有「吳裝」之稱。後被尊為「畫聖」。

  4. 吳丹(744-825),唐常州晉陵人,字真存。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正字。累歷協律郎、殿中侍御史等職。憲宗元和五年,遷太子舍人。穆宗長慶二年,以駕部郎中充宣慰副使,隨韓愈赴鎮州宣慰王庭湊。使還,拜諫議大夫。官至諫議大夫。能詩。

  5. 吳承恩(1500?-1582?),明小說家。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山陽人。科舉屢遭挫折,嘉靖中補貢生,後任浙江長興縣丞。恥為五斗米折腰,指袖而歸,專意著述,著《西遊記》。另有《射陽先生存稿》、《禹鼎志》等。

  6. 吳其浚(1789-1847),清植物學家。字瀹齋,別號雩婁農。河南固始人。嘉慶進士。著有《植物名實圖考長編》22卷和《植物名實圖考》38卷。

⑹ 古代吳姓有哪些名人

吳姓人物早在炎帝、黃帝時就已存在。炎帝之臣有一叫吳權的,他的後代是中國內樂曲的發明者容。
中華民族以黃帝作為共同的始祖之神,《路史·國名紀》的記載:黃帝的母親,是古代吳人的一位女姓成員,名叫吳樞。
到顓頊帝時,又有吳回,
夏代少康時有個人叫吳賀,他以善射著稱,曾和當時的神箭手

⑺ 姓吳的名人知多少

1、吳道子(約680-759),唐代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畫史尊稱「畫聖」。

2、吳權(898年-944年),南漢靜海軍節度使之婿,公元937年楊廷藝為牙將矯公羨所殺,翌年吳權從愛州(今清化)出兵擊殺矯公羨。

939年,敗南漢軍於白藤江,稱王,建都古螺(今河內西北,紅河北岸,為原唐代安南都護,即交州),從而造就越南脫離中國統治,被後世視為古代越南獨立建國的重要人物。後晉開運元年(944年),吳權去世,享年四十七歲,在位共七年。

3、吳承恩(約1500-1582),明代淮安人,小說家。被認為是《西遊記》作者。

4、吳有性(1582—1652),字又可,漢族,吳縣東山人。明末清初傳染病學家。撰寫成了全新的《溫疫論》一書,開我國傳染病學研究之先河。

他以畢生的治疫經驗和體會,大膽提出「癘氣」致病之學說,在世界醫傳染病學史上也是一個偉大的創舉,因此贏得後人的廣泛尊重。

5、吳昌碩(1844.8.1—1927.11.29),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在繪畫、書法、篆刻上都是旗幟性人物。

6、吳虞,學者,猛烈抨擊舊禮教和儒家學說,胡適稱他為「中國思想界的清道夫」。

(7)吳姓著名人物擴展閱讀

吳姓的起源:

第一個起源,是源自炎帝姜姓。早在黃帝之前,有一個屬於姜姓的部落,這個部落以騶虞為圖騰。

上古時,虞和吳同音,後來轉為諧音,且字形相近,可以通用,到戰國時期,虞、吳才開始區別。所以這支部落把圖騰解釋為吳,把吳作為部落的名字。

第二個起源,是出自黃帝姬姓。這個起源的吳姓,在歷史上最有名氣、對後世的影響最深遠、人丁也最旺盛,是目前大多數吳姓人公認的吳姓起源。

商朝末期,黃帝後裔古公亶父帶領部落在岐山下的周原(今陝西岐山一帶)定居下來。他有3個兒子:太伯(又稱泰伯)、仲雍和季歷,季歷兒子姬昌很有才能,古公想讓季歷做他的繼承人,那樣就可傳給昌。太伯為了讓位,與仲雍帶著家眷遠走南方的吳越一帶,建立了吳國。

⑻ 歷史上姓吳的名人有哪些

吳起,戰國時軍事家。後世把他和孫武並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佔有重要地位。(前440年-前381年),中國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衛國左氏(今山東省定陶縣,一說山東省曹縣東北)人。
吳廣,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公元前209年與陳勝發動戍卒九百人起義,建立張楚政權。
吳芮(約公元前241年—公元前201年),是秦漢交替時期的百越領袖,他是第一個響應秦末農民起義的秦吏,項羽分封諸侯,吳芮被封為衡陽王;漢朝建立,改封為長沙王。卒於公元前201年,謚「文王」。
吳漢(?—44年),字子顏,漢族,南陽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人,東漢開國名將、軍事家,雲台二十八將第二位。
吳道子(約680-759)唐代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畫史尊稱「畫聖」。
吳夲,(979-1036)北宋泉州同安人,被民間尊為「神醫」。
吳時來(1527—1590),男,字惟修,號悟齋,浙江仙居縣白塔鎮厚仁上街村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鄉試中舉。次年會試不第。歸來後至離家二十里的景星岩古剎,面壁苦讀,三年不下山。三十二年中進士,任松江府推官。萬曆十二年(1584),任湖廣按察副使,旋升任刑、吏二部侍郎。十五年,官至左都御。
吳勉,(1334~1385)侗族,元末明初五開洞(今貴州省黎平縣)人。吳勉起義首領。
吳承恩(約1500-1582)明代淮安人,小說家。被認為是《西遊記》作者。

⑼ 有哪些吳姓名人

吳起(?-前381),戰國時兵家。衛國左氏(今山東曹縣北)人。善用兵。初為魯將,繼為魏將,後奔楚國,任令尹,主持變法,後被殺。

吳廣,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字叔,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公元前209年與陳勝發動戍卒九百人起義,建立張楚政權。後為部將田臧假借陳勝命令殺害。

吳道子,唐畫家。河南陽翟人。又名道玄。所繪人物,時號「吳家樣」。善畫衣褶,有飄舉之勢,時稱「吳帶當風」,又有「吳裝」之稱。後被尊為「畫聖」。

吳丹(744-825),唐常州晉陵人,字真存。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正字。累歷協律郎、殿中侍御史等職。憲宗元和五年,遷太子舍人。穆宗長慶二年,以駕部郎中充宣慰副使,隨韓愈赴鎮州宣慰王庭湊。使還,拜諫議大夫。官至諫議大夫。能詩。

吳承恩(1500?-1582?),明小說家。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山陽人。科舉屢遭挫折,嘉靖中補貢生,後任浙江長興縣丞。恥為五斗米折腰,指袖而歸,專意著述,著《西遊記》。另有《射陽先生存稿》、《禹鼎志》等。

吳炳(?-約1647),明末戲曲作家。字石渠,號粲花主人。江蘇宜興人,有傳奇《綠牡丹》等五種,合稱《粲花別墅五種》。

吳三桂(1612-1678),明末清初高郵人,遼東籍。字長白。吳襄子。出身武舉,累擢為寧遠總兵,封平西伯。崇禎十七年引清兵入關,受封平西王。後以不願撤藩舉兵叛清,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建國稱周,不及半年即死。

吳歷(1632-1718),清初畫家。字漁山,號墨井道人、桃溪居士。蘇州常熟人。與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惲壽平合稱「清六家」。亦工詩,著有《墨井詩鈔》、《三巴集》、《桃溪集》及《墨井畫跋》等。

吳銘道(1671-1738),清安徽貴池人,字復古。吳應箕孫。父吳孟堅亦隱居以終。銘道守祖與父之志,布衣終老,游跡半天下。有《復古詩集》、《滇海集》。

吳敬梓(1701-1754),清小說家。字敏軒,一字文木,安徽全椒人。諸生。受博學鴻詞薦,不赴。從此不應科舉。有小說《儒林外史》。另有《文木山房集》。

吳修(1764-1827),清浙江海鹽人,字子修,號思亭。諸生。官布政使司經歷。精於鑒別古今字畫金石。陸續刊刻有《湖山吟中嘯集》、《思亭近稿》、《居易小草》、《吉祥居存稿》。另有《青霞館論畫詩》、《續疑年錄》、《曝書亭詩集箋注》、《紀元甲子表》及《居易居文集》。刻有所集清人六百餘家尺牘。

吳其浚(1789-1847),清植物學家。字瀹齋,別號雩婁農。河南固始人。嘉慶進士。著有《植物名實圖考長編》22卷和《植物名實圖考》38卷。

吳昌碩(1844-1927),近代書畫家、篆刻家。初名俊、俊卿,字倉碩、昌石,別號缶廬、苦鐵。浙江安吉人。清末諸生。工書法,擅寫石鼓文,尤精篆刻。與同道創立西泠印社,並任社長。有《缶廬集》、《缶廬印存》等。

其它吳姓名人有三國魏文學家吳質,南朝梁文學家吳均,唐史學家吳兢,宋音韻訓詁學家吳棫,南宋詞人吳文英、名將吳玠、吳璘,元畫家吳鎮,明末醫學家吳又可,清文學家吳綺、書畫篆刻家吳煕載,清末金石學家吳大澄、小說家吳趼人等,近當代有戲曲理論家吳梅、生物化學家吳忠、教育家吳玉章、史學家吳晗、物理學家吳有訓、醫學家吳階平、新聞學家吳冷西、作家吳組緗、劇作家吳祖光、畫家吳作人、圍棋名手吳清源等。

⑽ 吳姓名人有哪些

吳 起:戰國時著名軍事家,衛國左氏(今山東省曹縣)人。初為魯將,繼為魏將,後奔楚國,任令尹,主持變法,促進了楚國的發展,後被殺。
吳 廣: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陽夏(今河南省太康)人。公元前209年與陳勝發動戍卒九百人起義,建立張楚政權,後被害。
吳 芮:西漢初諸侯王,秦時任番陽(今江西省波陽東)縣令,秦末率兵起義,因助漢高祖稱帝有功,被封長沙王。
吳 漢:南陽宛縣(今河南省南陽)人,東漢大司馬,為南陽吳氏代表人物,因助漢光武帝平叛有功,被封為廣平侯,使其家族成為東漢初吳姓中最為顯赫的家族。
吳 均:吳興故鄣(今浙江省安吉)人,南朝梁時文學家,官奉朝請。通史學,其文工於寫景,尤以小品書札見長,文辭清拔,時稱「吳均體」。
吳 兢:汴州浚儀(今河南省開封)人,唐代史學家,官至衛尉少卿兼修文館學士,著有《武後實錄》、《貞觀政要》等書。
吳 炳:毗陵武陽(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南宋光宗紹熙年間(1190-1194)畫院待詔。光宗皇後李氏愛其畫,恩賚甚厚,賜金帶。工畫花鳥,元代夏文彥《圖繪寶鑒》謂其畫「寫生折枝,可奪造化,彩繪精緻富麗」。所作謹守院體畫風格。畫跡有《春池睡鴨圖》《山茶鵓鴿圖》《鴛鴦瑞蓮圖》《寶珠玉蝶圖》《折枝絳桃圖》《折枝芍葯圖》《雞冠花圖》《玫瑰圖》《長春圖》《水仙圖》等43件,著錄於《南宋院畫錄》,均「簡易有生趣」,「精彩如生」。傳世作品有《出水芙蓉圖》及《嘉禾草蟲圖》,現藏故宮博物院;《竹雀圖》冊頁,絹本,設色,縱25厘米,橫25厘米,畫下側署款「吳炳畫」3字,是吳炳之代表作,藏上海博物館。
吳 鎮:嘉興(今屬浙江省)人,元代傑出畫家,以山水、墨竹而著稱,為「元四家」之一。
吳道子:唐代著名畫家,陽翟(今河南省禹縣)人,他所作人物、鬼神、鳥獸、台閣都冠絕於世,被後人奉為「畫聖」。其畫線條遒勁雄放,變化豐富,一變古來沿襲的高古游絲描的細筆,發展了線描的藝術方法,故表現出來的物象富有運動感、節奏感,被人們稱為「吳帶當風」。
吳昌齡:元代著名戲曲作家,山西大同人。
吳承恩:明朝著名小說家,山陽(今江蘇省淮安縣)人。以著有中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之一的《西遊記》而流芳於世。
吳三桂:江蘇省高郵人,清代平西王,明末任總兵駐防山海關,因引清兵入關被封為平西王,後在康熙年間因叛亂被殺。
吳敬梓:清代著名小說家,安徽全椒人。以小說《儒林外史》而著稱於世的傑出諷刺作家,其書從多方面揭露當時社會丑惡,為我國古典諷刺小說中的傑出作品。。
吳沃堯:清代著名小說家,廣東省南海(今廣州市)人。著有小說影響最大的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吳昌碩:清代著名的篆刻家、書畫家,浙江省安吉人。工詩,善書法,尤精篆刻,雄渾蒼老,獨當一派 。
吳有訓:江西省高安人,我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參與了近代量子物理學誕生和發展,歷任清華大學教授、中科院副院長、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常季等職。
519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