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著名宮觀

著名宮觀

發布時間: 2020-12-14 18:32:47

㈠ 上清宮是中國著名的道觀的觀字是什麼意思

道教的廟

晉 葛洪《<關尹子>序》:「今陝州靈寶縣太初觀 ,乃古函谷關候見老子處版,終南宗聖宮乃關尹故宅權,周穆王修其草樓,改號樓觀,建老子祠 。道觀之興,實祖於此。」《宋史·外國傳三·高麗》:「王城有佛寺七十區而無道觀。」 明 馮夢龍 《萬事足·官驗襟衫》;「 柳氏 ,你寄居道觀,必非良家。」 張天翼《同鄉們·夏夜夢》:「你要是沒錢,道觀里可不要你。」
道觀 照古人由右自左的書寫方式,應為觀道。
觀 《釋名》雲:「觀者,於上觀望也」。觀就是古代天文學家觀察星象的「天文觀察台」。
道作為中國古代一種至高的精神追求,凡人皆以仰望,故借觀;觀道,如同觀察星象一樣,深不可測,只能揣摩,觀之,覺而明慧。
道觀之地,乃窺測無上天意所在之所,後世亦解為某種處所。

㈡ 中國有名的道觀都有哪幾個

中國現存著名的宮觀大都為明清時興建或者重修的,其中還有不少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鹿邑太清宮,坐落於老子故里。在唐代時,被奉為皇家祖廟。現屬於全真道。
終南山樓觀台,為老子向尹喜傳道之所,相傳始建於周代。
龍虎山天師府,為歷代張天師居所和正一道的總部。
青城山常道觀,又稱「天師洞」,是張道陵修道之所。現屬於全真道。
北京白雲觀,丘處機在此長住且葬於此,是全真道總部和三大祖庭之一。現為中國道教協會所在地。
北京大高玄殿,位於北京故宮西北角,是明、清兩朝的皇家道觀。
泰山岱廟,位於山東泰安城區。現屬於全真道。
嵩山中嶽廟,因為臨近宋代首都開封,而受到歷代北宋皇帝的尊崇。
天津天後宮,三大媽祖祖廟之一。現屬於全真道。
芮城永樂宮,以其精美的壁畫而聞名天下。
解州關帝廟,位於關羽的家鄉——山西運城,是普天下關帝廟的祖廟。
沈陽太清宮,現屬於全真道。
蘇州玄妙觀,觀內三清殿為今已罕見的宋代古建築。
武漢長春宮,祭祀丘處機,故名「長春」。
武當山太和宮,是世界遺產武當山古建築群的主體。
成都鶴鳴山,是張天師創立道教的地方
青羊宮,傳說是老子的出生地。現宮觀為清代所修,屬於全真道。
昆明太和宮,以擁有銅鑄的「金殿」而聞名。現存建築主要為吳三桂所修。
西安八仙宮,相傳是呂洞賓修仙得道之處。慈禧太後、光緒皇帝避難時曾來此居住。現屬於全真道。

㈢ 現代有哪些著名宮觀

·指南宮
·高雄文化院
·蓬瀛仙館的創立和簡史
·紫闕玄觀
·省善真堂
·雲泉仙館
·黃龍古觀
·酥醪觀
·沖虛觀
·贊化觀(廣東梅州市)
·元妙觀(廣東惠州市)
·純陽觀(廣東廣州市)
·廣州三元宮
·抱朴道院
·桃源洞
·西山萬壽宮
·玄妙觀(蘇州)
·武漢長春觀
·龍泉觀、太和宮金殿(雲南昆明)
·雲台觀(四川省三台縣)

㈣ 嶺南著名的道教宮觀有哪些

道教自傳入復嶺南後,先後均興建有道教制官觀,其中以博羅縣羅浮山和嶺南文化中心的廣州所建道教宮觀最多,成為嶺南道教的重地。

較為著名的有廣州的三元宮、純陽觀、應元宮、元妙觀、碧虛觀、修元精舍,羅浮山的沖虛觀、酥醪觀、九天觀、白鶴觀、黃龍觀,西樵山的雲泉仙館等。其中,又以羅浮山沖虛觀、廣州三元宮最為著名。

㈤ 著名的道觀有那些在什麼地方

哪裡都有道觀,有些網路都找不到,因為地置比較偏。上海的話,就有城隍廟、玄祁觀等等,玄祁觀在深圳還有分院。

㈥ 澳門有哪些著名的道觀

媽閣廟:該廟在澳門東南方,原稱媽祖閣,俗稱天後廟,建於明朝。奉祀天後媽祖。該廟背山面海,沿崖建築,古木參天,風光優美。整座廟宇包括大殿、弘仁殿等四座主要建築,石獅鎮門,飛檐凌空,是一座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古建築。庭院內有中國帆船石刻浮雕,傳說媽祖曾乘此船從家鄉出海,經歷台風巨浪,平安抵澳。四百多年前,葡萄牙人抵達澳門,於廟前對面之海岬登岸,詢問居民當地名稱,居民誤以為問此廟名,故答「媽閣」,葡人以其音譯而成「MACAU」,據說這就是澳門葡文名稱的由來。
蓮峰廟:位於提督大馬路,初建於明朝。古名天妃廟,主要供奉天後娘娘。從清朝起多次擴建,修成今日之規模。現除供奉天後的主殿外,還有武帝殿、仁壽殿、醫靈殿、神農殿、沮涌殿和金花娘娘痘母殿。廟內有一荷池,每當夏日荷開,蓮葉滿塘,香氣四溢;還有一幅砌有神龍、巨鯉的壁畫,造型奇特。19世紀中葉,清朝官吏林則徐到澳門巡閱,曾在蓮峰廟天後殿前的亭台上接見澳葡官員。現在廟前空地建有林則徐全身石,並建有林則徐紀念館。
蓮溪廟:位於大纜巷,始建於清朝道光年間。該廟以其所在之地為名。澳門地形,宛似蓮花,故稱蓮島。由大陸通澳門之路被視為蓮莖,莖盡處有山拔地而起,名為蓮峰,蓮峰之南,昔有溪水一道,稱作蓮溪。因廟建於溪水岸邊,故稱蓮溪廟。廟內供奉華光大帝、北帝、財神、文昌等道教神仙。
康公廟:位於十月初五街中段,建於清代。廟內正殿供奉康公真君(即漢代將帥李烈,因保國有功,受封為康公)。該廟專主民間喜慶法事。殿前中央放置有「酒船石」,專給善男信女向神仙禮拜奠酒之用。
譚公廟:位於路環十月初五街尾,建於清代,是路環香火最盛的廟宇。主要供奉譚仙。廟內置有一艘由鯨骨雕制而成的龍舟,據說摸過鯨骨會行好運,故善男信女進香後必順便摸一下龍舟。

㈦ 廣東省內有哪些道觀

1、五仙觀

五仙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惠福西路233號。現寺觀建於明洪武十年(1377年),是一座祭祖五仙的穀神廟。該觀屬道教,坐向南,門上大匾上有清兩廣總督瑞麟書寫的「五仙古觀」四個大字。

五仙觀依山而建,現存有頭門、後殿、東齋與西齋。五仙觀為 綠琉璃瓦重檐歇山頂,木構架保存完好,玲瓏新巧。後殿東側裸露的一塊紅砂岩,上有巨大的腳印凹穴,古人一向認為這是「仙人拇跡」,重點保護下來。 明清兩代,這里分別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列入羊城八景。

2、西樵山雲泉仙館

西樵山雲泉仙館,位於廣東南海市西樵山。該館始建於清朝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其前身為書院。該館經多次重修,於1992年重新恢復宗教活動。該館中著名景觀有贊化宮與帝親殿、祖堂與墨庄、邯鄲別邸、自在樓、倚虹閣與小桃源等多處。

3、三元宮

廣州三元宮 道教著名宮觀。在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山南麓。始建於東晉元帝大興二年(319),初名越崗院,為南海太守鮑靚之女鮑姑修道行醫之所,因地處市北,後人又稱「北廟」。是嶺南現存歷史較長、規模較大的道教建築。

4、沖虛古觀

沖虛觀位於羅浮山朱明洞景區麻姑峰下,南臨白蓮湖。為東晉葛洪創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初為葛洪修道煉丹南庵。葛洪「羽化成仙」後,晉安帝在此建「葛洪祠」,唐玄宗天寶年擴為「葛仙祠」、宋元祜二年哲宗賜額改為「沖虛觀」。

一直流傳至今,成為全國最有影響的道教宮觀之一,杭州黃龍觀、香港黃大仙、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黃龍廟等,均認它為「祖庭」。

5、圓玄道觀

圓玄道觀,花都區新八景之一,位於廣東省新華鎮西面的畢村附近,是廣東道教活動的中心和遊客游覽觀光的勝地。

其最初是由香港圓玄學院出資興建,為非牟利慈善福利機構,以「發展道教學術研究,方便信徒拜祀神祇,發揚孝親敬祖,慎宗追遠的美德;興扶老攜幼,興學育才」為宗旨,1998年首期工程落成開放,後多次擴建,目前佔地近百畝。

㈧ 香港有哪些著名的道觀

圓玄學院在香港九龍西北部的荃灣三疊潭。由趙聿修等人初創於1951年,1953年正式建立。院名含三教合專一之意,即圓指佛屬,玄指道,學指儒;而非學術機構或高等院校。其道統傳於五師之系,即關聖、呂祖、濟佛、華佗和鄭金山諸聖。道派溯源於廣東羅浮山沖虛觀,崇奉三教聖祖。
青松觀在香港九龍西部屯門的青山麒麟圍。由陸吟舫等人創立於1949年,屬全真龍門派,道派溯源於廣東廣州至寶台。該觀初建於九龍偉晴街,1952年遷至彌敦道,1960年在屯門青山麒麟圍再建新觀。
黃大仙觀原名嗇色園,在香港九龍東北部的竹園區,獅子山南麓。1921年道士梁仁菴、梁鈞轉父子自廣東西樵來港時創建。此處原是私家修道場所,1956年正式向公眾開放。該觀崇奉赤松黃大仙,因此又稱「赤松黃仙祠」。

㈨ 我國的著名道觀有哪些

.白雲觀 主要殿堂分布在中軸線上,依次為牌樓、山門、靈宮殿。玉皇殿、老律堂(七真殿)、邱祖殿、四御殿。戒台與雲集山房等,大大小小共有50多座殿堂,佔地約2萬平方米。它吸取南北宮觀、園林特點建成,殿宇宏麗,景色幽雅,殿內全用道教圖案裝飾。其中四御殿為二層建築,上層名三清閣,內藏明朝正統年間刊刻的(道藏)一部。邱祖殿為主要殿堂,內有邱處機的泥塑像,塑像下埋葬著邱處機的遺骨。 白雲觀在清朝改建時細部裝飾彩畫仍用道教圖案,如靈芝、仙鶴、八卦、八仙等。觀內保存有大量碑刻,如重修碑記、捐產碑記、畝產碑記、香火碑記等,記述了觀址建築變遷。這里現在是中國道教協會會址。 2.道觀天下青城山 四川青城山,素有"洞天福地"、"人間仙境"、"青城天下幽"之譽,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稱丈人山,方圓100餘千米,高峰海拔1800多米,為邛來山脈的分支,北接岷山,連峰北絕,山林青翠,景色青幽。城外諸峰環繞,山上樹木茂盛,山路兩旁古木參天,濃蔭覆地,群峰環抱,四季常青,故名青城山。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後山。前山景色優美,文物古跡眾多;後山自然景物神秘綺麗、原始華美如世外桃源。 一踏入青城山門,你就明白何以有"青城天下幽"之說。山幽、水幽、林幽、亭幽、橋幽、路幽……著名作家老舍就在他的作品《青蓉略記》里,就驚嘆青城"青得出奇",是一種使人吸到心中去的"似滴未滴,欲動未動的青翠"。 青城山是我國道教發源地之一,屬道教名山。公元143年,"天師"張陵來到青城山,選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結茅傳道,青城山遂成為道教的發祥地,被道教列為"第五洞天",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數十座道教宮觀,珍藏著大量古跡文物和近代名家手跡。可以說,青城山是一座縱橫千百年的活的道教"博物館"。 沿著青石板鋪就的山道逐級而上,山澗流水至上而下川流不息,陣陣山風透過樹林發出沙沙的響聲,風聲、雨聲、流水聲混合起來,彷彿是天籟之音。由於道家崇尚樸素自然,青城山的道觀和亭閣都深藏於枝繁葉茂之間,感覺格外幽深,而大多建築又取材於大自然,像竹木、藤條、樹皮、樹根等,沒有絲毫人工的修飾,與四周的山林岩泉融為一體,的確分外和諧。 青城山的道教文化導致這里的飲食都偏重養生,喜用葯膳,這點很對廣東人的胃口。道士們習慣用瓜果之花來做食品,像白果、板栗、獼猴桃等,據說有強身健體之效,因此青城山的白果燉雞和乳酒(即獼猴桃酒)是不可不嘗的。特別推薦青城山的泡菜,以當地的天然蔬菜為原料,酸中有甜,香脆爽口,常吃能去膩清腸。 中國的名山總是和名人聯系在一起的,倘若一座秀美的山川沒有名人逸事相襯那就會少了許多的趣味。正因此青城山的許多道觀建築都與名人有關,建築於唐代的祖師殿環境清幽靜謐是尋仙修道的絕佳境地,唐皇的公主、宋代的名士都曾在此隱居,拋去塵間的雜念伴隨著殿內的真武祖師八大仙人的遺蹤清苦平靜地追尋著彷彿伸手可及的夢想。 除了環境以幽著稱外,青城山的武術和氣功也是歷史悠久,中國四大武學門派中,出世最早,歷經了兩千多年的淬煉,集武、易、醫、丹、氣於一身,因此世人有"南武當,北少林,峨眉宏佛法,探本到青城"之說。雖然沒有機會見識到青城派武術的絕技,但飯館里的普通服務員的沏茶技術便讓眾人嘖嘖稱奇:只見她扭腰、翻手、躬身……一招一式,彷彿在習武練功,其間長長的壺嘴流出來的茶則一滴不漏,全進了杯子中。 3.龍虎山上清宮 道教著名宮觀。在江西省鷹潭市}南貴溪縣境內的龍虎山中上清鎮東首。初為天師張道陵的草堂,第四代天師張盛在此置傳籙壇,逢三元日升壇傳籙。唐代會昌年間(841--846)始於此處建真仙觀,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名上清觀,仁宗天聖年間(1023一1032),二十五代天師張乾曜曾觀於龍虎山南。哲宗元祐元年(1086),二十八代天師張敦復又重建,但均已不可考。宋徽宗崇寧四年(1105)於上清鎮東再建;政和三年(1113)升觀為「上清正一宮」。南宋高宗建炎年問,寧宗於慶元、嘉定年間均有修建;理宗於端平二年(1235)賜內努,並派太乙宮高士易如剛再次進行較大規模的擴建,時共興建二閣、三館、六殿及東西道院數百楹,不久又創建 門樓,增建紫微閣。元代曾有三建二毀,武宗時敕改上清正一宮為「大上清正一萬壽宮」。明代先後有六次重建與修復及增建。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聖祖曾煬帑金修葺;雍正九年(1731)特賜帑銀十萬兩,遣翰林學士占留保,原直隸臬司浦文焯等督工,又命天師府署理大真人張匿昭麟協同監修,於當年大興土木,開始重修,至雍正十年八月竣工,除將原有殿宇葺修一新外,又新建了碑亭、斗姆宮、後堂、庫房、廂房、齋堂、廚房、虛靖祠及二十四道院等,整個宮宇規模宏大,氣勢磅礴,名振江南;後因年久失修與屢遭災毀,至解放初僅存門樓、午朝門、鍾樓、下馬亭、東隱院等建築,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文革」中,上清宮殘存建築全遭毀壞,現唯存有一口元代所鑄大鍾及部分碑刻藏於天師府內。為龍虎山歷史上著名的道教宮觀之一,是道教正一道的祖庭。 4.中國最大的供奉魁星的道觀——承德魁星樓 承德魁星樓是中國北方著名的道教建築之一,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創建於公元1828年。當時的承德知府(地方官的名稱)海忠為祈求他所管轄的地方文化昌盛,興建了這一供奉道教神仙「魁星神」的道觀。在中國人的觀念里,魁星神能保佑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獲得成功。20世紀之前,中國的許多地方都有這一類建築。 承德魁星樓是目前中國最大的供奉魁星的道觀,也是該地區唯一的道教活動場所,這里定期舉辦大型道場和廟會,前來朝拜的人很多。 現在承德魁星樓建築佔地面積6.6萬多平方米,主體建築依山勢而建,自上而下依次為樓、廊、殿、閣、苑,呈現獨特的道教建築風格。主樓修建在山頂上,氣勢宏偉,裡面供奉著魁星神;山腰處有碑廊,保存著大量古代碑刻以及木雕情景畫等藝術品;再下面是榮仕和樂真兩座大殿,供奉這一系列道教神仙;最下面的門殿還有大型道教護法神張天師等系列壁畫。 5.睢縣袁家山 袁家山,又稱小蓬萊、呂祖廟,在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睢縣城東南隅,是一處全國罕見的明代船形建築群,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袁家山建成後,數百年來的府州縣地圖均有登陸。清初《道藏輯要·在陸肇祥》所載:「襄邑(睢縣)有袁家山,明兵部尚書袁可立在陸園地也。上供長生大帝及八洞仙祖聖像,皆飛現雲中。前後壁之間,留題聖跡頗多。……而晚尤愛道,故於在陸園崇建殿宇數重,至今靈應昭然焉。」 袁家山建於明代天啟末年(1627年)袁可立致仕之後。「當司馬公(袁可立)在前明時,宦歷中外,逮乞休歸田,築別墅、池林、山榭,逶迤十餘里,不絕名花美石,極一時之勝」(袁可立四世孫《袁任墓誌銘》)。袁家山的建造還有這樣一個傳說: 袁可立乘艦船出海與後金軍(一說倭寇)作戰,戰船行至大海中間,忽然狂風大作,惡浪掀天,昏暗中恍惚呂洞賓現身於袁尚書面前,袁尚書禱告保佑,煞時風平浪靜,一仗取勝。袁尚書歸里後大興土木,仿照自己打造的大型船艦形制,取蓬萊閣側險之勢,建袁家山以還原。由於建在水中,地勢頗高,世稱袁家山。袁家山的建造很有氣勢,前有山門,中有大殿,後建望月台,數百年不減雄偉壯美之色。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知州范陽洵率幕僚大修袁家山,有詩賦曰:「花明柳暗兮恍是仙源,吹笛鳴劍兮鶴唳青天;神其醉止兮洞中高眠,佑我蒼生兮億萬斯年」,由此可想見袁家山當年之盛。王鐸《甘露台》、田蘭芳《逸德軒文集》、狀元彭定求《道藏輯要·在陸肇祥》、總統徐世昌《晚晴簃詩匯》等文獻均有明確記載。

㈩ 現在最著名宮觀有哪些

道教的理想是得道成仙,為此多選擇幽遠之深山大岳作為修煉之地,以後亦稱為神仙所居之洞天福地。歷史上許多著名的山嶽如泰山、衡山、華山、龍虎山、嵩山、青城山、武當山、嶗山等都成為道教名山。
1983年國務院確定了21座全國重點道教宮觀,它們是:北京白雲觀,遼寧沈陽太清宮、鞍山市千山無量觀,江蘇句容縣茅山道院,浙江杭州市抱朴道院,江西貴溪縣龍虎山天師府,山東青島市嶗山太清宮、泰安市泰山碧霞祠,河南登封市嵩山中嶽廟,湖北十堰市武當山紫霄宮和太和宮(包括金頂)、武漢市長春觀,廣東博羅縣羅浮山沖虛觀,四川成都市青羊宮、都江堰市青城山古常道觀(包括天師洞)和祖師殿,陝西華陰縣華山玉泉院和鎮岳宮及東道院、西安市八仙宮、周至縣樓觀台。這些宮觀不僅是重要的道教活動場所,而且是著名的名勝古跡。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