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孔明知名

孔明知名

發布時間: 2020-12-15 12:20:14

1. 諸葛亮的故事的著名典故

  1. 三顧茅廬
    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版

  2. 神機妙算 草船權借箭
    在《三國演義》中, 赤壁之戰前,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諸葛亮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

  3. 空城妙計
    在《三國演義》中, 蜀國諸葛亮面對曹魏司馬懿大軍進襲,故意大開城門,坐在城上焚香操琴,讓司馬懿以為城內有伏兵,因而退兵。

  4. 三氣周瑜
    根據三國演義,周瑜因為受傷後又受孔明三次之氣而憤死,死前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
    (一氣周瑜是『幾郡城池無我分,一場辛苦為誰忙』;二氣周瑜是『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三氣周瑜是『一著棋高難對敵,幾番算定總成空』)

  5. 七擒七縱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亮笑,縱使更戰,七縱七擒,而亮猶遣獲。」(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6. 孔明燈
    相傳諸葛孔明曾被司馬懿圍困於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繫上求救的訊息,其後果然脫險

2.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什麼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被追謚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躬耕隴畝
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在琅邪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父親諸葛圭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母親章氏病逝,諸葛亮8歲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劉表。
建安二年(197年),諸葛亮的叔父諸葛玄病逝;漢獻帝已從長安李傕手中逃出,遷到了曹操的許縣。諸葛亮此時已16歲,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當時的人對他都是不屑一顧,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幹。
他與當時的襄陽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交。黃承彥曾對諸葛亮說:「聽到你要選妻,我家中有一醜女,頭發黃、皮膚黑,但才華可與你相配。」諸葛亮應許這頭親事,迎娶她。當時的人都以此作笑話取樂,鄉里甚至作了句諺語:「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隆中對策

三國志12的諸葛亮
當時,當時,劉備依附於劉表,屯兵於新野。後來司馬徽與劉備會面時,表示:「那些儒生都是見識淺陋的人,豈會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能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才是俊傑。此時只有卧龍(諸葛亮)、鳳雛(龐統)。」[4]諸葛亮又受徐庶推薦,劉備希望徐庶引亮來見,但徐庶卻建議:「這人可以去見,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將軍宜屈尊以相訪。」
劉備便親自前往拜訪,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史稱「三顧茅廬」)。與諸葛亮相見後,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對他提問:「「現今漢室衰敗,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權。我沒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與能力,想以大義重振天下,但智慧、謀略短小、不夠,所以時常失敗,直至今日。不過我志向仍未平抑,先生有沒有計謀可以幫助我?」
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孫權可作援的形勢;又詳述了荊、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機可乘,而且只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天下;更向劉備講述了攻打中原的戰略。這篇論說後世稱之為《隆中對》。劉備聽後大贊,力邀諸葛亮相助,於是諸葛亮便出山入幕。劉備常常和他議論,關系也日漸親密。關羽、張飛等大感不悅,劉備向他們解釋道:「「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得到水般,希望諸位不要再說了。」」關羽、張飛等便不再抱怨。
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對》是此後數十年劉備和蜀漢的基本國策。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文學家。

3. 諸葛亮是我國三國時期著名的什麼家和什麼家,蜀漢的什麼----。

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是我國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

4. 有關諸葛亮的歷史典故

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為什麼沒算到上方谷的大雨呢,我們從幾個方面來看。

首先從正史上看,沒有哪裡提及到到上方谷戰役,有沒有還是個未知數,權當沒有吧。諸葛亮和司馬懿正面交鋒只有幾次,一次是鹵城大戰,司馬懿大敗;一次是空城計,諸葛亮退卻,再一次就是巾幗之辱,司馬懿堅守不戰。

司馬懿劇照

那麼按演義的說法,既然都算準不會下雨的天氣為什麼還會下雨呢?我們從今天的科學角度來分析。

首先從上方谷的名字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深谷,兩邊高山林立,出入口很小,適合藏一些東西在裡面。

其次這個季節正是雨季時候,經常下雨,所以上方谷裡面肯定有充分的水氣,比較潮濕。

再次,當諸葛亮的火點著之後,溫度的升高導致這些水汽慢慢升高,最終形成水滴雲,又因為是谷地地形,也沒有風勢,這些水滴雲沒辦法從其他地方散去,最後越積越多,形成了雨降了下來,最後成為了一場人工降雨。

演義裡面的諸葛亮手段已經很通天了,但是利用的都是現有的天氣變化得出的結論,完全沒有想到通過這樣的方法也能夠降雨,最終諸葛亮歸咎為上天的安排。

5. 諸葛亮的一篇著名文章

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官至丞相。這篇《誡版子書》是寫給兒子諸葛喬權的。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韜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
君子的品行,一安靜努力提高自己的修養,以節儉努力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淡寡慾就不能顯現出自己的志向,不寧靜安穩就不能達到遠大的目標。學習必須靜下心來,才幹必須學習才能增長。不學習就不能有廣博的才幹,沒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學業。怠慢便不能振奮精神,冒險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年華隨時間流逝,意志隨歲月消磨,於是枝枯葉落,大多不能對社會有所作為。等到悲涼地守著貧窮的小屋時,後悔又怎麼來的及呢?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

6. 諸葛亮出山後為劉備立下了汗馬功勞你知道一些有諸葛亮指揮的著名戰役

1火燒博望坡
2火燒新野
3白河淹曹仁
4赤壁之戰
5計取荊洲
6取西川
7七擒孟獲
8六齣祁山
諸葛亮 - 三國時期蜀漢專丞屬相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中國歷史上著名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東漢末期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青年時耕讀於南陽郡,地方上稱其卧龍、伏龍。後受劉備三顧茅廬邀請出仕,促成孫劉聯盟和建立蜀漢政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劉備死後,諸葛亮受封爵位武鄉侯,任蜀國丞相,輔佐劉禪,成為蜀漢政治、軍事上的實際領導者。先後五次率軍北伐曹魏,在第五次北伐時病逝於五丈原,追謚為忠武侯。後世常尊稱諸葛亮為武侯、諸葛武侯。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里忠臣與智者之代表。234年8月28日在五丈原逝世。

7. 與諸葛亮有關的經典故事(3個)

諸葛亮作為三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歷史上關於他的故事有很多。即便是現在人都知道他字孔明,號卧龍,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中國古代非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其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在三國那個群雄爭霸的年代留下非常濃厚的一筆。

很多人都不知道,諸葛亮其實有兩個兒子,分別叫諸葛喬和諸葛瞻。大兒子諸葛喬其實是諸葛亮的兄長諸葛瑾的次子,小兒子諸葛瞻才是他的親生兒子,據說這個孩子是諸葛亮四十多歲才有的,這也是諸葛瑾為何將自己的次子過繼給諸葛亮的原因。畢竟在古人眼中,沒有後人是一件天大的事情,過繼也是迫不得已的辦法。

8. 諸葛亮一生有過的著名計謀和簡介

諸葛亮一生有以下比較著名的計謀:

  1. 空城計

街亭失守, 司馬懿大軍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御敵,卻大開城門,並在城樓撫琴, 司馬懿疑有埋伏,遂退兵。後以「空城計」泛指掩飾自己力量空虛、迷惑對方的策略。

指在危急處境下,掩飾空虛,騙過對方的高明策略。比喻掩蓋自己力量的不足,以使對方迷惑或後退,有時也有貶義。

2.草船借箭

《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

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3.七擒孟獲

七擒孟獲,是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獲城將孟獲擒拿,並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

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4.隔岸觀火

周瑜用連環計,使不習慣水戰的曹操上了當。曹操把所有的戰船在長江上三、五十為一排,首尾用鐵環連鎖,上鋪闊板,他以為這樣就可以使他手下的步兵渡江如履平地了。但周瑜的意圖卻是借東南風,火燒曹操那些連在一起的戰船。

戰事開始之前,周瑜請諸葛亮到軍中議事、占風。接著諸葛亮回到劉備身邊,並和劉備一起登上樊山觀望長江中的火攻大戰。他們怡然自得地坐在山上,觀察遠處孫權、周瑜同自己的死敵曹操大戰的情況,並利用東吳赤壁大戰的勝利,火中取栗,不斷擴展自己的勢力。

隔著河看失火。比喻置身事外,採取袖手旁觀的態度

5.火燒赤壁

公元二世紀末,東漢衰落,經過長期的軍閥混戰,曹操、劉備和孫權分別占據了中原、巴蜀和江東地區。公元208年,曹操率大軍攻打吳國,於是吳蜀聯合抗曹。

因為魏軍不善水戰,孔明、周瑜決定火攻。先是「鳳雛」龐統假意投奔曹操,建議魏軍船隻用鐵索連在一起抵禦風浪;再是周瑜假打黃蓋,後者假裝降魏;最後孔明推測出東風將至。 於是,黃蓋帶數十條船降魏,船里裝滿柴草。

快到魏軍時,黃蓋點燃柴草,火借風勢向魏軍燒去。魏軍本不熟水性,船又連在了一起,死傷無數。魏軍逃跑。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

(8)孔明知名擴展閱讀: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卧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襄陽隆中隱居。 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占荊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

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蜀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

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

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

9. 歷史上有名的「謀士」,除了三國時的諸葛亮,還有哪幾位

說起謀士,人們通常都會想到的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但是浩瀚的中華民族,有很多不輸於諸葛亮的謀士,比如和諸葛亮同時期的謀士有賈詡,楊修,李榷,龐涓,徐庶,周瑜,陸遜,魯肅,司馬懿等等,玩過三國殺都知道,這些人都很有名。

在戰爭時期,謀士就是軍師,羽扇綸巾指揮千軍萬馬,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在非戰時,謀士就是政治家,為主公治理疆土,促進國家發展。可以說,正是這些謀士,推動了中華民族的大發展,使中華民族始終屹立在世界之巔,而他們也給我們留下來非常深厚的寶貴財富,讓我們享受現在這個生活。

10. 諸葛亮復姓( ),名( ),字( ),又稱( )先生,是三國時代著名的謀士.

諸葛亮,復姓諸葛,名亮,字孔明,又稱卧龍先生。有關他的故事是三顧茅廬,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坡,草船借箭,借東風,舌戰群儒,三氣周瑜,七擒孟獲,六齣祁山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