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齊國著名建築

齊國著名建築

發布時間: 2020-12-15 15:45:34

A. 淄博景點排行榜是怎樣的

淄博是山東省的一個地級市,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淄博有很多旅遊景點,非常值得一去,這里簡單地介紹幾個旅遊景點:

第五個旅遊景點是周村古商城。事實上,周村原本就是封建社會後期經濟轉型中興起的手工業商業城鎮,它也是明清時期北方的重要商鎮,號稱是「天下第一村」。值得一提的是,周村是古代絲綢之路的源頭,該村的漿染業在明末非常出名,後來不到了清末時期,這里已經發展成為全國著名的絲綢加工基地。

總而言之,以上幾個景點都是淄博比較出名的旅遊景點,非常值得一看。

B. 齊國歷史博物館的建築布局

齊國歷史博物館的建築與齊國歷史相吻合,大門形狀是仿漢代宮殿形式,以花崗岩、大理石砌壘,院內道路灰色方磚鋪地,綠色草皮內擺放著石羊、石虎、石獅、僻邪等。陳列室為古城堡式建築,青灰色,四面無窗,上有垛口,設有南、東兩個拱形圓門,棕紅色木門上有兩個金色鋪首銜環。
齊國歷史博物館主體建築,採用的是齊國故城大、小兩城銜接的模式,外形系特製青磚壘砌,四周無窗,形似古城堡。設有東北、西南兩個拱形門,門洞上方均鑲嵌長3米,寬0.7米的黑色花崗岩匾額,刻有「齊瓊元府」四個金文大字,為齊國瑰麗珍寶收藏府地之意。採用鍾鼎銘文字體,代表齊國興衰所處的時代,分別由中山大學人類學教授商承祚先生和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所長張政鋃先生書寫。
「古城堡」式陳列展廳,與外部環境非常協調,相映成趣,顯得古樸典雅,十分壯觀。花崗岩闕式大門,雉碟式青磚圍牆,仿戰國時代花紋地板磚鋪成的甬路、停車場和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月季園、牡丹園錯落有致,灌木叢以及葡萄滿架的藤蘿、凌霄、葡萄虯枝龍盤,花葉婆娑。幾十尊不同時期出土的石刻造像,點綴在院內各處,更加顯示出濃郁的齊文化氛圍和獨特的地方特色,令人遐思神往。
從陳列館東門拾級而上,迎面是一塊鑲嵌在紅木框內的長方形「銅鏡」,鏡面飾龍紋圖案,是仿臨淄大武漢齊王墓陪葬坑出土的中國最大的青銅鏡而作。體現了「以人為鑒,可知得失,以史為鑒,可知興替」的含義。由鏡兩側進入序廳,映入眼簾的首先是巨幅齊長城照片。齊長城建於公元前821年至公元前300年,西起平陰,綿延東行,至膠州市小珠山入海,全長1000餘里。它是齊國悠久歷史的見證,也是齊國興旺發達、富民強國的象徵。「長城腳下」一自然巨石銘刻著齊國歷史簡介。序廳中部,矗立著三根原始巨木,頂端鑲嵌著三角形圖案,恰似一個古「齊」字;南邊是仿漢代漆器繪制的巨幅齊國地理位置圖。整個布局明亮簡潔,寓意深刻,給遊客予某種啟迪,引人入勝。
齊國歷史博物館內分15個展廳,曲折環繞,給人一種撲朔迷離的感覺。300餘件珍稀文物和大量的文獻資料在這里陳列展出,並利用模型、沙盤、雕塑、照片、圖片、電影、電視等高科技手段,詳細介紹了齊國的創建、興盛、衰亡史以及軍事、政治、禮俗等,反映了齊文化在華夏文化中所佔有的重要地位。展現形式主要是以齊國歷史為總綱,以時代先後為主線。先齊時期文化在臨淄的發現,證實了齊文化的淵源,所以首先展示的是距今約8000年左右的後李文化,其後依次為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殷商文化、西周文化;然後以周代齊國文化為重點,突出了西周、春秋、戰國這幾個階段;最後由秦滅齊統一中國,到漢代齊國的盛況結束。其間有大量的歷史故事,以情節為序,分別展示商周時代,春秋桓管霸業,孔子聞韶,齊城繁榮盛況和稷下學宮的創建、人物介紹、科技、禮俗、田單復齊等,以物代史,相互襯托。
陳列形式靈活、多樣、生動、形象,融知識、藝術、趣味性於一體,分設15個展廳,有序館、龍山文化廳、西周文化廳、桓管霸業廳、韶樂廳、武威廳、城郭廳、稷下廳、科技廳、禮俗廳、火牛陣廳,陳列各類文物精品300餘件(套),並輔以雕塑、模型、沙盤等傳統藝術形式和燈光、音響、影視等現代化高科技手法,全面細致地反映了齊國八百多年的輝煌歷史和燦爛文化,展示了齊文化在華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是博物館陳列形式中的一種創新和有益嘗試。。
陳列館內部裝修為仿漢代宮廷風格,木製穿帶,人字形斗拱,十字格天花藻井,門窗取菱形或漢代圖案欞柵。色彩以亞光熟褐色為主調,隔斷內以亞麻布貼面,構成了一種古典凝重的文化氛圍。

C. 從古至今世界上是否有姓「敬」的名人

敬(gou)氏原系出皇帝之裔,春秋時衛通授業於述聖,子思子得聞聖學,西漢間敬參以忠直著閱數十傳。

始祖敬公諱保字仲安,原配羅老太君。明初居陝西鳳翔府早掇巍科歷宦。黃明敕授,吏部員外郎。歷任建陽、臨津縣知縣,後改遷劍閣王母溝今香城寺西溝,敬保墳是也。

祖妣羅儒人生五子,長德隆、次德茂、三德明、四德新、五德用。五子,五房,五世孫。

德明後裔敬釧,正德辛酉科舉人,歷任山東直穎沂州保祖十一世孫。

德用後裔敬顯榮,明太學生,歷任雲南昆明縣知縣。

德隆分支異縣先世無傳。

德明分支龍孔山,敬家岩,生二子,長子文祥,二子文彬。祥之後分支閬中縣復興場黎家壩,遷居東溪溝,生子敬琰號妙清,次敬珩號國清。

德新分支異縣先世無傳。

德用分支白殿廟,黎家灣、敬家河、平樂溝,宛泉山,田家灣、敬家嘴、敬家灣,又分支碑畢廟、敬家壩老土地、敬家灣、觀子簿、金魁埡。後由白殿廟幾處分支潼川、三台縣、江油縣、漢州。由此觀之雖年遠世湮,祖宗之德化猶存矣如我。

祖次德茂,揚氏生世佩氏未考,生敬琰,揚氏生耀廷,揚氏生二子,長子大珂,李氏生三子,長子仕美任氏,次子仕文揚氏、向氏,三子仕學敬氏。次大貴李氏、張氏、胡氏,生二子,長仕元任氏,次仕德宋氏。

我祖長大珂遷居東觀山,生三子,美、文、學,抱一子羅映山更名敬映山。

我祖仕美號東溪,任氏生胤壽,生翰、佩、璉、攀、瑞,敬翰蒲氏生二子,長子友顏,府學生員,次子友曾。

敬姓柏樹埡公正碑中記載生男安名的字派:

文朝心國正,天宗承先澤。尚懷丕常志,崇學紹大賢。

作述鍾明德,思遠錫鴻光。永保仁長久,履元延萬世。

以上摘自四川省南部縣升鍾鎮馬鞍山《敬姓族簿》,

D. 山東有哪些名人

山東人就頂!姜尚 周代齊國的始祖,軍事家、政治家。姜姓,呂氏,名望。西周初年輔佐武王滅商有功,俗稱「姜太公」。兵書《六韜》,相傳是他的著作。
管仲(?~前645)名夷吾,字仲,潁上(潁水之濱)人。春秋初期政治家,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今傳《管子》一書,系後人依託之作。
司馬穰苴 春秋時齊國大夫,軍事家。田氏,名穰苴。官司馬,深通兵法,曾擊退晉燕軍隊。戰國時齊威王整理古司馬兵法,將他的兵法附其中,稱《司馬穰苴兵法》。
晏嬰(?~前550)字平仲,夷維(今山東高密)人。春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傳世《晏子春秋》一書,系戰國時人搜集有關他的言行編輯而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被後世統治者尊為「至聖先師」。
顏子(前521~前490)春秋末年魯國人,孔子最賞識的弟子。名回,字子淵,品行卓冠群科。早卒,孔子極悲慟。後被封建統治者尊為「復聖」。
孫武 字長卿。齊國人。春秋末期軍事家。其著作《孫子兵法》,是我國傑出的兵書。
左丘明 魯國人。春秋末期史學家。相傳曾著《左傳》,又傳《國語》亦出其手。
曾子(前505~約前432)名參,字子輿,孔子弟子。春秋末魯國南武城人,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宗聖」。相傳著有《孝經》和《大學》。
魯班 公輸氏,名般,亦作班、盤,春秋時魯國人。我國古代著名建築工匠,後世建築工匠、木匠尊為「祖師」。
墨子 (約前468~前376)名翟。古小邾國(今滕州市)人。春秋戰國之際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創始人。現存《墨子》五十三篇。
吳起(?~前381)衛國左氏(今山東定陶西)人。戰國時軍事家。現存《吳子》六篇。
孫臏(約前380~前320)生於齊國阿鄄之間。孫武的後代。戰國時軍事家。著作有《孫臏兵法》。
扁鵲 姓秦,名越人。齊國渤海盧(今山東長清)人。戰國時醫學家。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鄒城)人。戰國時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著作有《孟子》。被後世統治者尊為「亞聖」。
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宋國蒙人。著名思想家和文學家,道家的代表人物。有《莊子》一書傳世。
荀子(約前313~前230)名況。趙國人,一生在山東地區活動,今蒼山蘭陵鎮東南有荀子墓。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著有《荀子》一書。
倉公(約前205~?)姓淳於,名意,齊臨淄人。漢初醫學家,首創醫案(病歷)。
汜勝之 汜水(今曹縣)人。西漢農學家。撰有農學著作《汜勝之書》。
鄭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屬山東)人。遍注群經,是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
王弼(226~249)山陽高平(今山東鄒城一帶)人。三國魏玄學家,好談儒道,辭才逸辯,開魏晉玄學清談之風。著作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對中國古典哲學影響甚遠。
王叔和 名熙,高平(今山東鄒城一帶)人。魏晉間醫學家。編有《脈經》10卷。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蜀漢政治家、軍事家。著作有《諸葛亮集》。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臨沂人。東晉大書法家,被譽為「書聖」。真跡無存。
王獻之(344~386)字子敬。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王羲之第七子。東晉書法家,存世墨跡有行書《鴨頭丸貼》,小楷刻本有《十三行》。
劉勰(約465~約532)字彥和,原籍東莞莒縣(今屬山東)。南朝梁文學理論批評家。著有《文心雕龍》五十篇。
賈思勰 益都(治在今壽光)人。北魏農學家。著有農學名著《齊民要術》。
劉晏(718~780)字士安,曹州南華(今山東東明)人。唐理財家。
顏真卿(709~785)字清臣。祖籍琅琊臨沂(今臨沂市)。唐大臣、著名書法家。傳世名作甚多,有《多寶塔碑》《顏氏家廟碑》《祭侄稿》等。
李清照(約1084~1151)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章丘)人。南宋女詞人。《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均已散佚。後人輯有《漱玉詞》。今人輯有《李清照集》。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南宋詞人。著有《稼軒詞》。
王禎 字伯善,山東東平人。元代農學家及活版印刷術的改進者。有《農書》傳世,是中國古代四大農書之一。
戚繼光(1528~1588)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山東登州(今蓬萊)人。明抗倭名將、軍事家。著有《紀效新書》《練兵實紀》《止止堂集》。
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一字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山東新城(今桓台)人。死後避雍正諱,改稱士正、士禎。清詩人,論詩創神韻說,生前門生眾多,影響很大。著作有《帶經堂集》等,又自選其詩為《漁洋山人精華錄》,另有《居易錄》《池北偶談》等多種筆記。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人。清文學家。著有《聊齋志異》等。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季重,號東塘、岸堂、雲亭山人,山東曲阜人。清戲曲作家,著有《桃花扇》等。
王懿榮(1845~1900)字正孺,又字廉生,煙台福山區古現村人。八國聯軍侵華時,為京師團練大臣,以身殉國。清末著名文學家、金石學家、書法家,是甲骨文的發現者。
王盡美(1898~1925)原名王瑞俊,字灼齋,山東莒縣北杏村(今屬諸城)人。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和山東黨組織的最早組織、領導者。

丁肇中,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世界著名高能物理學家。 祖籍 日照市東港區濤錐鎮。l936年 2月27日生於美國密執安州。其父丁觀海,是 一位有著強烈正義感的愛國人士。1925年在 濟南求學期間,受共產黨人鄧恩銘等的影響, 積極參加進步活動,並與同鄉安哲、牟春霆 (陳雷)、李平章、鄭天九等人,成立了中 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少年日照學會」。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