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婦女
Ⅰ 世界著名女性事跡
中國古代傑出女性代表
一代女皇武則天
唐高宗李治皇後,後為周則天皇帝,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624—705年)。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人。
武氏自立為皇後之後,開始參預朝政,與高宗並稱「二聖」。683 年,高宗死,李顯繼位為中宗,尊武氏為皇太後,由太後臨朝稱制。翌年,廢李顯為廬陵王,立李旦為睿宗,武太後掌實權。690 年,廢李旦自立為則天皇帝,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史稱「武周」。武則天稱帝後,大開科舉,破格用人;獎勵農桑,發展經濟;知人善任,容人納諫。在她掌理朝政近半個世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為後來「開元盛世」打下基礎。
705 年,宰相張柬之乘武則天年老病危,擁立中宗復位,尊武氏為「則天大聖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歲,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後。」李白把武則天列為唐朝「七聖」之一。
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全唐詩》等錄有其詩58首,多為廟堂祭奠之作,然也間有記游抒情詩篇,其《如意娘》詩雲: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作為女皇的武則天,是一個鐵腕人物,給人留下女中須眉的印象,然作為女人,也有情意纏綿,柔情若水的一面,於此詩可見。
據《新唐書•藝文志》錄有武則天《垂拱集》一百卷,《金輪集》十務已佚。令人輯有《武則天集》行於世。
民族團結的象徵王昭君
王昭君原名王嬙(約公元前53-?),字昭君,西漢南郡(今湖北省興山縣高陽鎮)人,與西施、貂嬋、楊貴妃並稱我國四大美女。漢元帝時被選入宮。竟寧元年春(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於入漢親覲元帝,要求「婿漢氏以自親」。為維護民族團結,王照君毅然「出塞」。入匈奴後,被封為寧胡閼氏(即皇後),從此漢匈兩族和睦相處,「數世不見烽火之警,人民熾盛,牛羊遍野」。董必武有詩贊曰:「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詞容各攄胸臆懣,舞文弄墨總徒勞」。
多才多藝的女詩人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既字文姬,又字明姬,她的父親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據《後漢書•董祀妻傳》,蔡文姬為陳留郡國(今河南)人,漢末著名才女,史書說她「博學而有才辨,又妙於音律。」著有《悲憤詩》、《胡笳十八拍》等。
她6歲時聽父親在大廳中彈琴,隔著牆壁就聽出了父親把第一根弦彈斷的聲音。其父驚訝之餘,又故意將第四根弦弄斷,居然又被她指出。長大後她更是琴藝超人。
蔡文姬16歲時嫁給衛仲道,衛家當時是河東世族,衛仲道更是出色的大學子,夫婦兩人恩愛非常,可惜好景不長,不到一年,衛仲道便因咯血而死。獻帝興平年間,時值天下動亂,四處交兵,蔡文姬被南匈奴所擄,沒入左賢王名下,在匈奴十二年,生二子。
父親蔡邕是曹操的摯友,著名學者。曹操出於對故人蔡邕的憐惜與懷念,乃遣使者以金璧將蔡文姬從匈奴贖回國中,讓她整理蔡邕所遺書籍四百餘篇,為中國文化的傳播作出了貢獻。這就是我國歷史上被盛傳為佳話的「文姬歸漢」的故事。
她在胡地日夜思念故土,回漢後參考胡人聲調,結合自已的悲慘經歷,創作了哀怨惆悵,令人斷腸的琴曲《胡笳十八拍》;再嫁董祀後,感傷亂離,作《悲憤詩》,是中國詩史上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悲憤詩》載於《漢書》,詩傾述戰亂之苦及歸漢時母子別離之慘,哀怨激憤,感人至深。
傑出女詞人李清照
在中國的文學史上,宋詞是文學創作的一個顛峰,它上接唐詩,下衍元曲,堪作中國韻文的三大典範。在宋詞的創作上,能夠獨樹一幟的,首推傑出詞人李清照。
李清照一生,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四庫全書》提要有這樣的評價,「李清照以一婦人而詞格乃抗軼周、柳,雖篇佚無多,固不能不寶而存之,為詞家一大也。」李清照,(1084-約1151)號易安居士,濟南人。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有人來。襪鏟金釵流。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十七歲左右的李清照就才華橫溢,所作的詩、詞借古諷今,切中時弊。
金兵入據中原,宋高宗偏安一隅,把北方大片國土讓給金朝,在流寓南方途中,明誠病死。她境遇孤苦,隨難民隊伍漂泊於杭州、紹興、金華等地直到去逝。
此間,所作詞,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
大玉兒--皇太極之妃,順治之母。孝庄皇後是我國古代—位賢良卓識、才華出眾、功垂青史的傑出女政治家。她在民族矛盾及滿洲貴族內部斗爭十分復雜的形勢下,先後擁立兩位小皇帝(六歲的兒子福臨、八歲的孫兒玄燁)登基繼位;協助三朝(皇太極、順治、康熙)皇帝統理朝綱,在奠定和發展大清江山的恢弘偉業中做出了重大貢獻。
宋美玲--蔣介石妻,宋美齡,在歷史的風雲際會中光芒四射。她有與生俱來的聰明、美麗與手腕,加上孔宋家族的強力支援與美國背景,使她在權力、財力與魅力的交織中,成為中國近代百年史上最有爭議與影響的女人
外國女性:
國際勞動婦女運動之母 克拉拉·蔡特金
原子能時代的奠基者 居里夫人
美神眷顧的舞者 伊莎多拉·鄧肯
舉世聞名的盲聾啞女作家 海倫·凱勒
傑出的小說大師 弗吉尼婭·伍爾夫
時裝女皇 可可·夏奈爾
科學奇才 巴巴拉·麥克林托克
女性聖經的作者 西蒙娜·德·波伏娃
印度之鷹 甘地夫人
政壇鐵娘子 撒切爾夫人
Ⅱ 世界歷史上著名的女性
1、武則天
武則天,自名武曌,並州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與漢朝的呂後並稱為「呂武」。武後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范、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
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亦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武則天對歷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2、紫式部
紫式部,日本平安時代女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源氏物語》,作品描寫人物心理細膩,文字典雅,情節曲折,被認為是世界最早的長篇小說,對往後日本文學之影響極大。另著《紫式部日記》,成書於公元1010年秋。
紫式部創造的《源氏物語》開啟了日本文學的「物哀」時代,並影響了包括夏目漱石、川端康成、宮崎駿在內的大批的日本作家等各個領域的藝術家,其以「真實」為基礎的「物哀」精神更是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繼承和發揚,並對日本文化造成了深厚的影響,成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
3、弗洛倫斯·南丁格爾
弗羅倫斯·南丁格爾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女護士,開創了護理事業。「5.12"國際護士節設立在南丁格爾的生日這一天,就是為了紀念這位近代護理事業的創始人。
由於南丁格爾的努力,讓昔日地位低微的護士,於社會地位與形象都大為提高,成為崇高的象徵。「南丁格爾」也成為護士精神的代名詞。
4、亞歷山德拉·柯倫泰
亞歷山德拉·米哈伊洛夫娜·柯倫泰是俄國共產主義革命者,她的名字代表著20世紀20年代被擊敗的革命理想主義的精神。她是「杯水主義」的倡導者,被西方的女權主義者奉為先驅。她是最早正式擔任駐外公使的女性之一。
她的作品以表現性解放為主題,她本人對待性關系也持自由的觀點,是「一杯水主義」的倡導者,因而在蘇聯受到正統批評界的攻擊,1927年以後,她的小說便不再出版。有意思的是,她的書在蘇聯成為禁書以後,在中國卻大行其道,流行一時。
5、英迪拉·甘地
英迪拉·普里雅達希尼·甘地,印度政治家,印度獨立後首任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的女兒、是印度現代最為著名及存有爭論的政治人物之一。
她一方面為印度在冷戰時期的發展作出了不少的貢獻,但另一方面亦因政治管理上的方針而令其政績上蒙上陰影。因其領導印度的十六年間的政治方針相當硬朗、立場堅定,故後人亦稱其為「印度鐵娘子」。
Ⅲ 我國著名的女性有哪些
武則天( 624 —— 705 ),並州文水(山西文水)人。唐太宗貞觀十一年,「太宗聞其美容止,召入宮,立為才人」(《舊唐書》卷六《則天皇後紀》)。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唐太宗死後,武則天隨眾嬪御入感業寺為尼。 654 年(永徽五年),唐高宗把武則天納入後宮,拜為昭儀。永徽六年( 655 )十月,當上皇後。 684 年 2 月,廢中宗為廬陵王,立李旦為皇帝,是為睿宗,「居睿宗於別殿,不得有所預。」 690 年 5 月,百官及帝室宗戚、遠近百姓、四夷酋長、沙門、道士共六萬餘人上表請武則天當皇帝,皇帝李旦亦上表自請賜姓武氏。於是,武則天批准皇帝及群臣之請,登上皇帝寶座,改唐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二、武則天能夠稱帝的原因
1 、她本人「通文史,權變多智」,具有超人的魄力和無畏的膽略,以及較高的文化素養和傑出的政治才能。這是她能夠稱帝的基本條件。
2 、她與唐高宗關系密切,得到唐高宗的信任。參與朝政,「憂勞天下」達 24 年之久,並與高宗形成「二聖」局面,不僅得到許多大臣的擁護,而且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從而為武則天稱帝打下了基礎。
3 、高宗臨死時下詔:「軍國大事有不決者,悉聽天後處分」,給了她「臨朝稱制」的權力。在臨朝稱制的六年間,她成為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她用鐵的手腕平定叛亂,打擊政敵,鏟除異己,另一方面大力選拔人才,擴大統治基礎。為當皇帝掃清了道路。
4 、在完全掌握國家權力後,她提倡佛教,獎勵符瑞,布政維新,積極為改朝換代製造輿論,為做皇帝做了大量的准備工作。
5 、 690 年,准備工作大體就緒,在文武百官、四夷酋長的推戴下,最終「改唐為周」,當上了大周「神聖皇帝」。
三、武周社會狀況
武則天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這在制定政策、任免官吏和處理階級矛盾等方面都有充分的表現。武則天繼承和完善了唐太宗制定的各項重要制度,在此基礎上又進行了若干改革,使國家的政策更適合於社會的發展。此外,武則天還比較善於處理階級矛盾和民族關系。在武則天當政的數十年間,除發生過徐敬業等人的叛亂和少數民族貴族的幾次侵擾外,社會是相當安定的。
武則天統治時期,經濟有了明顯的發展。在農業方面這一時期在全國范圍內修建了許多較大的水利工程,耕地面積進一步擴大,糧食產量也有了明顯的提高。在手工業方面,鑄造業、制瓷業和紡織業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在商業方面,隨著城市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商人階層趨於活躍,商品貿易相當頻繁,甚至出現了「交貿往還,昧旦永日」的場面。
武則天統治時期,文化得到振興。史載,武則天能詩善文,精通書法,著述甚豐。她深知文化的重要性,所以十分重視學術文化的發展。當時哲學、宗教、史學、文學、藝術和科技領域都出現了一些新的現象,其中宗教、文學和藝術方面的表現更為突出。
武則天統治時期,國力也很強盛。從輔佐唐高宗時起,武則天就認識到加強國防的重要意義。臨朝稱制以後,更加註意與周邊少數民族和鄰國的關系。對於朝鮮、日本、印度、波斯、大食諸國,武則天不僅遣使通好,而且親自接見外國使者,甚至連他們的路費都想得很周到。對於契丹、突厥和吐蕃等國內少數民族,武則天也採取了扶持的政策,積極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但是,對於少數民族貴族所發動的侵擾和叛亂,武則天則予以堅決打擊。通過這些措施,加強了國際關系和民族關系,鞏固了邊防,維護了國家的遼闊疆域。在武則天當政時期,唐朝的疆域最大。樹立在乾陵的六十一蕃臣像,就是當時國力強盛的歷史見證。
四、對武則天的評價
作為一個政治人物,武則天有知人之明和納諫之明,她重視知識,善於用人,能夠集中統治階級的集體智慧。因此,她在決策上很少失誤,在行政上卓有成效,她的所作所為基本上都是有利於社會發展的。武則天在唐代特定的歷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她參政和當政的 40多年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有所發展,文化得到振興,國力也很強盛。而這一切都為「開元盛世」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都在中國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孝庄皇太後;孝庄皇太後
庄妃即孝庄皇太後在清朝歷史上是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幫助年僅六歲的福臨戰勝多爾袞等強大對手登上帝位,又幫助康熙消滅了鰲拜。在清朝入關之前,庄妃最具傳奇的傳說就是她勸降了曾誓死不降的明朝薊遼總督洪承疇。
松錦戰役失敗被俘後,洪承疇被關押在故宮里邊的三關廟內,皇太極多次派人勸降,洪承疇不予理睬,甚至絕食求死。後來降清的漢官範文程前去勸降,他發現洪承疇幾次將落在衣服上的灰塵撣去,於是他回去告訴皇太極,說洪承疇「必不死」,美女勸降的計劃開始展開。在夜深人靜之時,洪承疇卧在床上,這時一個楚楚動人的少婦走到面前,輕聲軟語地叫聲「大人」,然後表示了對洪承疇誓死如歸氣節的仰慕。洪承疇立刻感覺到被人關心的溫暖,世上竟有這樣了解他的美女,不禁想到自己統率千軍萬馬的威風和家中的嬌妻美妾,求死之心立即動搖。美女見機送上一杯香茶,多日未進食的洪承疇喝下後立刻精神了許多。美女走後,洪承疇覺得人間美好,決定降清。
傳說中,這位美女就是庄妃。佟悅介紹,這些都是野史中的傳說,沒有文字作證。歷史資料記載,皇太極親自到三關廟看望洪承疇,並親手將貂皮大衣披在洪承疇身上,洪承疇於是跪地稱臣。佟悅分析,在皇太極勸降之前,可能已經有美女做好了招降的前期工作,庄妃勸降也有可能。
呂後; 呂後(前24 —前180 ),名雉,劉邦之妻,單父縣(今山東東單縣)人,劉邦稱帝,立呂雉為皇後,為劉邦剪除異姓諸王侯中起了很大作用。高祖死,呂後以惠帝年少,便策劃誅殺諸舊臣,從中取得實際政權。又毒死趙王如意,砍斷戚夫人手足,使她變啞,並置之廁中,名為「人彘」。惠帝不滿呂後所為,憂郁而死。呂後遂臨朝稱制,為中國帝後專政的第一人。
呂後早年稱得上是賢惠的女人,她為了劉邦歷盡艱辛,九死一生。她嫁給劉邦的時候,劉邦只是沛縣的一個泅水亭長,亭長也就相當今天的派出所長。呂後的父親過生日,呂後的父親是沛縣縣令的好朋友,劉邦拍馬屁,當然要去祝壽,劉邦沒有什麼錢,但他臉皮厚,膽子大,居然虛報一筆禮品就堂而皇之人席。這事是少見的,呂後父親知道後,本是帶些怒氣出來把他趕走,一見卻大吃一驚,因為呂後的父親精於相人之術(也就是看面相),劉邦隆準龍顏,有天日之表,他一眼就看出來了,當機立斷,不顧妻子的反對,把愛女嫁給了芝麻綠豆般的小官劉邦。
劉邦將呂後娶過來之後,時常為了公務以及與朋友們周旋,三天兩頭不見人影,織布耕田,燒飯洗衣,孝順父母及養育兒女的責任,都一骨腦兒地落在呂後一人身上。
早年的劉邦可說有些無賴,常戴一頂自製的竹帽到處閑逛,騙吃騙喝,一次押解囚犯,因自己酒醉而使囚犯逃跑,自己也只好亡命芒盪山下的沼澤地區。賢惠的呂後除獨立支撐家庭外,還不時長途跋涉,為丈夫送去衣物及食品。據說劉邦匿居的地方,時常有一片雲氣籠罩,呂後追蹤而至,便一定能夠找到劉邦。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率眾進人沛縣被擁立為沛公,呂後當時也水漲船高,被尊稱為呂夫人,等到劉邦攻入咸陽,被西楚霸王項羽立為漢王,呂後又晉級成了王妃。
但呂後並沒有因此過上舒適的日子,在接下來劉邦和項羽打得天昏地暗的楚漢戰爭中,呂後成了項羽的俘虜,甚至在項羽把呂後押到兩軍陣前,以烹殺呂後威脅劉邦時,劉邦居然笑嘻嘻地說,你愛殺就殺,悉聽尊便。我想當時的呂後一定是心寒如冰,透骨冰涼。在四年的楚漢戰爭中,呂後一直被囚在楚軍之中作人質,受盡了折磨和凌辱,掙扎在生死邊緣,使其心理和精神受到了嚴重打擊,也造成了以後多疑與缺乏安全感的後遺症,變成心地狹隘,緊張恐怖,陰狠毒辣,以及凡事先下手為強的性情和辦事手法。
及至楚、漢罷兵言和,以鴻溝為界平分天下,項羽才將呂後歸還劉邦,對呂後來講,真是恍如隔世。
後來劉邦毀約,重挑釁端,最終在垓下之戰中打敗項羽,建立西漢王朝,劉邦當上皇帝,呂後就順理成章地當上了皇後。
呂後為人有謀略,漢初,呂後助劉邦殺韓信,彭越等異姓王,消滅分裂勢力鞏固統一的局面。前195年,劉邦死,惠帝立,尊呂後為皇太後,惠帝仁弱,實際由呂後掌政,前188年,惠帝崩,立少帝,臨朝稱制八年,少帝因其生母為呂後所殺,有怨言。呂後逐殺少帝,立常山王劉義為帝。『號令一出太後』,呂後先後掌權達十六年。是中國歷史上三大女性統治者(呂後,武則天,慈禧太後)的第一個。
呂後當政內,創自劉邦的休養生息的黃老政治進一步得到推行。劉邦臨終前,呂後問劉邦身後的安排。她問蕭何相國後誰可繼任,劉邦囑曹參可繼任;曹參後有王陵,陳平,但不能獨任;周勃忠誠老實,文化不高,劉家天下如有危機,安劉氏天下的必是周勃,可任太尉。呂後雖實際掌握大權,但她是遵守劉邦臨終前所作的重要人士安排遺囑的,相繼重用蕭何,曹參,王陵,陳平,周勃等開國功臣。而這些大臣們都以無為而治,從民之欲,從不勞民。在經濟上,實行輕賦稅。對工商實行自由政策。在呂後統治時期,不論政治,法制,經濟和思想文化各個領域,均全面為「文景之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呂後有政治家的風度,匈奴冒頓單於乘劉邦之死,下書羞辱呂後,說:「你死了丈夫,我死了妻子,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呂後採納季布的主張,壓住怒火,平心靜氣復書說:「我已年老棄衰,發齒也墮落了,步行也不方便。」然後贈與車馬,婉言謝絕,終於化干戈為玉帛,匈奴自愧失禮,遣使向漢朝認錯。
呂後晚年,因沒有子孫,怕高祖的子孫欺凌呂氏,故大封外戚諸呂為侯。前180年,呂後崩,終年六十二,與漢高祖合葬長陵。諸呂欲為亂,周勃、陳平等誅平。
宋慶齡;1893年1月27日,宋慶齡誕生在上海一個牧師兼實業家的家庭。她的父親作為孫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少年時代,她即負笈異域,在美國接受了「歐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義的洗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專制統治,使她對祖國的獨立、自由、民主和富強滿懷憧憬。父親源源寄來的書信與剪報資料,在她的心中與孫中山領導的革命事業架起了橋梁。然而,共和國在搖籃中被扼殺,革命的大潮已經消退,宋慶齡學成歸國改革和建設祖國的抱負無由施展。她徑直到流亡的革命黨人集中的東京,不久即擔任了孫中山的助手,開始了她長達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慶齡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決定與流亡中的孫中山結婚,以堅定的步伐毫不猶豫地跟隨孫中山踏上捍衛共和制度的艱苦鬥爭歷程。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奮斗、救中國」的囑託交給了宋慶齡和他的同志。
1927年8月,宋慶齡出訪蘇聯,以後旅居歐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和幾個主要的資本主義大國,研讀了馬克思的著作,與流亡歐洲的許多中國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國革命的核心問題--土地和農民問題,思想上有了質的飛躍。
當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不斷擴大,民族矛盾上升為社會主要矛盾的時候,宋慶齡迅速作出科學的判斷和正確的決策,認為「國難當頭、應該盡棄前嫌。必須舉國上下團結一致,抵抗日本,爭取最後勝利。」她關於全國團結抗戰的思想,與克服了「左」傾教條主義的中國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戰略方針是相一致的。她並且為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搭橋鋪路,起著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宋慶齡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宋慶齡長期承擔了大量的國務活動。與此同時,她把許多精力投入婦女與兒童的文化、教育、衛生與福利事業中。之後她一直擔任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和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主席職務。1950年,她被選為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1952年,被選為亞洲及太平洋聯絡委員會主席。
1954年9月宋慶齡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1959年4月7日,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宋慶齡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1965年1月,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她再次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1975年1月,第四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她再次當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78年2月第五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連任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80年8月3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擔任大會執行主席。
1981年5月14日,宋慶齡患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惡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慶齡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16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予宋慶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榮譽稱號。1981年5月29日20時18分病逝於北京。
文成公主; 漢藏友好的使者——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680),唐太宗李世民宗室女。漢族。她聰慧美麗,自幼受家庭熏陶,學習文化,知書達禮,並信仰佛教。
松贊干布是藏族歷史上的英雄,崛起於藏河(今雅魯藏布江)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區。他統一藏區,成為藏族的贊普(「君長」之意),建立了吐蕃王朝。唐貞觀十四年(640),他遣大相祿東贊至長安,獻金5000兩,珍玩數百,向唐朝請婚。太宗許嫁宗女文成公主。
十五年(641),文成公主在唐送親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親專使祿東贊的伴隨下,出長安前往吐蕃。松贊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瑪多縣)親自迎接,謁見道宗,行子婿之禮。之後,攜文成公主同返邏些(今拉薩)。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一直備受尊崇。
據《吐蕃王朝世襲明鑒》等書記載,文成公主進藏時,隊伍非常龐大,唐太宗的陪嫁十分豐厚。有「釋迦佛像,珍寶,金玉書櫥,360卷經典,各種金玉飾物」。又給多種烹飪食物,各種花紋圖案的錦緞墊被,卜筮經典300種,識別善惡的明鑒,營造與工技著作60種,100種治病葯方,醫學論著4種,診斷法5種,醫療器械6種。還攜帶各種穀物和蕪菁種子等。
永徽元年(650),松贊干布去世後,文成公主一直居住在西藏。她熱愛藏族同胞,深受百姓愛戴。她曾設計和協助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在她的影響下,漢族的碾磨、紡織、陶器、造紙、釀酒等工藝陸續傳到吐蕃;她帶來的詩文、農書、佛經、史書、醫典、歷法等典籍,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加強了漢藏人民的友好關系。她帶來的金質釋迦佛像,至今仍為藏族人民所崇拜。
永隆元年(680),文成公主逝世,吐蕃王朝為她舉行隆重的葬禮,唐遣使臣赴吐蕃弔祭。至今拉薩仍保存藏人為紀念她而造的塑像,距今已1300多年歷史。
青海省玉樹縣也建有文成公主廟。廟中央的文成公主坐像,端坐於獅子蓮花座上,身高8米,形象生動,雕刻精細。這里一年四季香火不斷,酥油燈晝夜長明,前來朝拜的藏漢群眾絡繹不絕。相傳文成公主前往拉薩途中,曾在此地停留很長時間,受到當地藏族首領和群眾的隆重歡迎,她深受感動,便決定多住些日子,並教給當地群眾耕作、紡織技術。現文成公主廟已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還有許多就不細說!
Ⅳ 世界著名女性
1、弗羅倫斯·南丁格爾(1820–1910)
她的職業是護士,她對職業的奉獻以及對她的對愛國的奉獻給護理專業帶來了全新的意義。她在克里米亞戰爭期間挽救了很多士兵的生命,並對其他護士的前景做出了巨大的改變。對她來說,護理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奉獻。
2、瑪麗·居里(1867-1934)
瑪麗·居里是一位著名科學家和發明家,她是世界十大著名發明家之一,也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她在研製第一台x光機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們都知道這是最有用的醫療器械之一。
3、特蕾莎修女(1910-1997)
簡而言之,特蕾莎修女可以說是無私的化身,她一生都在幫助窮人和最不幸的人。1979年,她還因為畢生的慈善事業獲得了諾貝爾獎。
4、克拉爾·巴頓(1821-1912)
克拉爾·巴頓在很小的時候就成為了一名教師,她還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所公立學校。她在內戰期間與國際紅十字會合作,創立了美國紅十字會,像這篇文章里的其他鼓舞人心的女性一樣,她也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他人。
5、瑪麗蓮·夢露(1926-1962)
瑪麗蓮·夢露是一位女演員,她是一個聰明的女人,打破了好萊塢「無腦金發美女」的刻板印象,她是世界上笑容最好看的十大名人之一,也是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民權倡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