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古建築這個
㈠ 中國著名的古建築有哪些(最好附上圖片)
中國十大最著名古建築
1、世界上最大的宮殿——故宮
了解更多http://www.kaiwind.com/lsbl/201301/t169483.htm
㈡ 歐洲著名古建築有哪些
1梵蒂岡廣場
教會宮哦,還不錯吧,但是如果不信教的話,那裡並沒用那麼好玩
2德國新天鵝版城堡
最美的城堡,權童話故事動漫中很多城堡都是以它為原型
3霍亨索倫城堡
老牌貴族家族的驕傲證明,讓你知道貴族和土豪的區別
4巴黎聖母院
5蘇格蘭愛丁堡
6雅典衛城
文明的痕跡,但是現在的雅典人並不是很 友好,他們很閑,每天工作時間很少,而且小偷特多
7斗獸場和其他羅馬古跡 最有名的其實是萬神廟 斗獸場是靠電影、小說什麼的出的名
8英國大本鍾和白金漢宮
9盧浮宮啦 只在媒體上看過 裡面收藏真是太豐富了
10巴黎殘廢軍人教堂 因為人而名的建築 悲壯因為曾經成功
還有很多的,西方世界對於古跡和自然保護比較好,而且開放度比較高,拿義大利的塔蘭多,古城和新城分得很開,古城卻沒有用鐵鏈格柵什麼的包裹起來,有很過古跡裡面還住人的,那才叫真的原汁原味,比故宮什麼的那麼做作好多了,中國有多少值得游覽的古跡啊,可惜了,都被金錢和丑惡的嘴臉糟蹋了。
㈢ 上海的最著名的古建築是什麼
廣州的特色城市建築和古建築集中在西關一帶
主要是集中在恩寧路騎樓街(這個不去看就要消失了,抓緊時間吧,)上下九步行街(這個被修葺過,雖然和恩寧路連在一起,不過不夠恩寧路的原汁原味了),還有中山8路的陳家祠,北京路附近高第街的許地,大小馬站等
廣州鄉村特色建築和古建築集中在海珠區和黃埔區的鄉村裡,著名的小洲村,官洲村,萬畝果園等。
㈣ 世界著名的古代建築
1、長城
長城(The 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5、羅德島太陽神巨像
羅德島(Rhodes)太陽神巨像,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這座巨像建在羅得市(希臘文:Ρόδος (πόλη),英語:city of Rhodes)港口的入口處,公元前282年完工。它是希臘太陽神赫利俄斯的青銅鑄像,高約33米。巨像鑄造完工後過了56年,毀於公元前226年的一次地震中。
㈤ 中國著名的古建築有哪些
長城:
長城(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
㈥ 外國著名古建築有哪些
薩卡拉的昭賽爾金字塔Pyramid of King Zoser Old Kingdom 2778BC 第一座石頭的金字塔是薩卡拉的昭賽爾金字塔,大約造於公元前三千年,它的基底東西長126米,南北長106米,高約60米。它是台階形的,分為6層。周圍有廟宇,整個建築群佔地約547×278米。
卡納克 阿蒙神廟(Great temple of ammon)卡納克的阿蒙神廟是在很長時間陸續建造起來的,總長336米,寬110米。前後一共造了六道大門,而以第一道為最高大,它高43.5米,寬113米。主神殿是一柱子林立的柱廳,寬103米,進深52米,面積達5000平方米,內有16列共134根高大的石柱。中間兩排十二根柱高21米,直徑3.6米,支撐著當中的平屋頂,兩旁柱子較矮,高13米,直徑2.7米。殿內石柱如林,僅以中部與兩旁屋面高差形成的高側窗採光,光線陰暗,形成了法老所需要的「王權神化」的神秘壓抑的氣氛。
、古巴比倫時期
烏爾山嶽台(觀象台)——早期多功能建築
2、亞述帝國時期
薩艮王宮
3、新巴比倫時期
空中花園
4、波斯帝國時期
帕賽玻里斯
邁西尼獅子門Lion GateMycenea, 1300BC 邁西尼在希臘半島上,它和它附近城市的文化略晚於克里特的。它們的主要建築物是城市的核心——-衛城。衛城裡有宮殿,貴族住宅、倉庫、陵墓等等,外面圍一道或幾道石牆,有幾米厚,石塊很大,常有5-6噸重,得名為大力神式砌築。
邁西尼衛城有個3.5米寬的獅子門,門上的過梁中央比兩端厚,結構上是合理的,它上面發了一個疊澀券,大致呈正三角形,使過梁不必承重。券里填一塊石板,浮雕著一對相向而立的獅子,保護著中央一棵象徵宮殿的柱子,也是上粗下細的。
雅典衛城:在氏族制時代,部落的政治、軍事和宗教中心是衛城。部落首領的宮殿里,正廳中央設著祭祀祖先的火塘,它是維系全氏族宗教的象徵。在小亞細亞、愛琴和阿提加地區,許多平民從事手工業、商業和航海業,他們同氏族的關系薄弱了,地域部落代替了氏族部落,民間的保護神崇拜就代替了祖先崇拜,守護神的祭壇代替了正室里的火塘。同時,民間的自然神聖地,也發達起來,有一些聖地的重要性超過了舊的衛城。 在有些聖地里,定期舉行節慶,人們從各個城邦匯集攏來,聖地周圍陸續造起了競技場、旅舍、會堂等公共建築,而在聖地的中心則建有神廟,它們是公眾歡聚的場所,是公眾鑒賞的中心。 德爾斐(Delphi)的阿波羅(Apollo)聖地就是這類聖地的代表。它順應地勢、修建了曲折的道路,沿路布置了許多小小的建築物,組成了一幅幅富有變化的,然而各自完整的畫面。
公元前5世紀中葉,在希波戰爭中,
希臘人以高昂的英雄主義精神戰敗了
波斯的侵略,作為全希臘的盟主,雅
典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建設的重點
在衛城,在這種情況下,雅典衛城達
到了古希臘聖地建築群、廟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
衛城建在一個陡峭的山崗上,僅西面有一通道盤旋而上。建築物分布在山頂上一約280×130米的天然平台上。衛城的中心是雅典城的保護神雅典那.帕提農的銅像,主要建築是膜拜雅典那的帕提農神廟,建築群布局自由,高低錯落,主次分明。無論是身處其間或是從城下仰望,都可看到較完整的豐富的建築藝術形象。帕提農神廟位於衛城最高點,體量最大,造型莊重,其它建築則處於陪襯地位。衛城南坡是平民的群眾活動中心,有露天劇場和敞廊。衛城在西方建築史中被譽為建築群體組合藝術中的一個極為成功的實例,特別是在巧妙地利用地形方面更為傑出。
帕提儂神廟Parthenon, 440BC
5 獎杯亭Monument of Lysicrates,Athens,334BC
希臘化時期的建築
劇場和斗獸場:角斗場起於共和末期,平面是長圓形的,相當於
兩個劇場的觀眾席,相對合一。它們專為野蠻的奴隸主和游氓們看角斗而造。從功能、規模、技術和藝術風格各方面看,羅馬城裡的大角斗場(75-80年)是古羅馬建築的代表作之一。 大角斗場長軸188米,短軸156米,中央的「表演區」長軸86米,短軸54米。觀眾席大約有60排座位,逐排升起,分為五區。前面一區是榮譽席,最後兩區是下層群眾的席位,中間是騎士等地位比較高的公民坐的。為了架起這一圈觀眾席,它的結構是真正的傑作。運用了混凝土的筒形拱與交叉供,底層有土圈灰華石的墩子,平行排列,每圈30個。底層平面上,結構面積只佔六分之一,在當時是很大的成就。 這座建築物的結構,功能和形式三者和諧統一,成就很高。它的形制完善,在體育建築中一直尚用至今,並沒有原則上的變化。它雄辯地證明著古羅馬建築所達到的高度,古羅馬人曾經用大角斗場,象徵永恆,它是當之無愧的。
競技場——斗獸場(70~82):現代體育建築的先驅
①結構是混凝土的筒形拱與交叉拱的結合
②立面採用券柱式加疊柱式
③底層是多立克柱式,二層是愛奧尼柱式,三層是科林斯柱式,
④頂上以科林斯壁柱作結束。
⑤下簡上繁
浴場——早期多功能建築
卡瑞卡拉浴場(211~217)
戴克利提烏姆浴場
卡瑞卡拉浴場的主要成就:浴場建築是羅馬建築中功能和空間最復雜的一種類型結構的變化徹底改變了建築的空間效果,反映了當時設計與技術的水平。
萬神廟(120~124) Pantheon羅馬萬神廟是羅馬世界中心意識在宗教和建築上的雙重體現。
平面:門廊 神殿
萬神廟Pantheon:內裝飾:下層貼15cm厚的大理石。
五圈凹方格(藻井)。
· 造型:穹頂形式的原因。穹頂落在圓上。
磚。外牆面分三層。
無凹槽的科林斯柱式。
(平面與立面造型的相似性)
凱旋門Triumphal Arch :羅馬皇帝的個人紀念碑 泰塔斯凱旋門
為炫耀對外戰役的勝利而建
塞弗拉斯凱旋門
圖拉真廣場(109~113):廣場的型制參照了東方君主國建築的特點,不僅軸線對稱,而且作多層縱深布局。在將近300米的深度里,布置了幾進建築物,室內室外的空間交替,空間的縱橫、大小、開闔、明暗交替;雕刻和建築物交替。有意識地利用這一系列的交替醞釀建築藝術高潮的到來,還使用了一些令人感到意外的手法。在運動中展開和深入,這是建築藝術的一個重要的特點,不論是軸線的;還是繞彎子的,象希臘的聖地那樣。
a規模:最大,三進深院落
b空間:縱深的空間序列布局,手法在運動中展開和深入
c實體:三開間的凱旋門——圖拉真雕像——紀功柱
紀功柱的構思
d結構:樑柱、 衍架、拱頂系列
巴西利卡
聖索菲亞大教堂:拜占庭建築最光輝的代表是君士坦丁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是東正教的中心教堂。是拜占庭帝國極盛時代的紀念碑。 聖索菲亞教堂是集中式的,東西長77.0米,南北長71.0米。布局屬於以穹隆覆蓋的巴西利卡式。中央穹隆突出,四面體量相仿但有側重,前面有一個大院子,正南入口有二道門庭,末端有半圓神龕。
義大利的比薩主教堂:比薩主教堂,它的鍾塔和洗禮堂,是義大利中世紀最重要的建築群之一。它是為紀念1062年打敗阿拉伯人,攻佔巴勒摩而造的。 主教堂是拉丁十字式的,全長95米,有四排柱子。中廳用木桁架,側廊用十字拱。正面高約32米,有四層空券廊作裝飾,形體和光影都有豐富的變化。
鍾塔(1174年)在主教堂東南20多米,圓形,直徑大約16米,高8層,中間6層圍著空券廊,後來,由於基礎不均勻沉降。塔身開始逐年傾斜。但由於結構的合理性和設計施工的高超技藝,塔體本身並未遭到破壞,並一直流傳至今,歷時近千年。也就是享譽世界的比薩斜塔。
巴黎聖母院:1163-1250年,法蘭西早期哥特建築的典型實例,位於巴黎城中。入口西向,前面廣場是市民的市集與節日活動中心。教堂平面寬約47米,深約125米,可容近萬人。東端有半圓形通廊。中廳很高,是側廊(高9餘米)的三倍半。結構用柱墩承重,使柱墩之間可以全部開窗,並有尖券六分拱頂,飛扶壁等。正面是一對高60餘米的塔樓,粗壯的墩子把立面縱分為三段,兩條水平向的雕飾又把三段聯系起來。正中的玫瑰窗(直徑13米)西側的尖券形窗,到處可見的垂直線條與小尖塔裝飾都是哥特建築的特色。特別是當中高達90米的尖塔與前面的那對塔樓,使遠近市民在狹窄的城市街道上舉目可見。
亞眠主教堂:亞眠主教堂是法國哥特式建築盛期的代表作, 1220-1288年建,長37米,寬6米,橫翼凸出甚少,東端環殿成放射形布置七個小禮拜室。中廳寬 15米,拱頂高達43米,中廳的拱間平面為長方形,每間用一個交叉拱頂,與側廳拱頂對應。柱子不再是圓形_根細柱附在一根圓柱上,形成束柱。細柱與上邊的券肋氣勢相連,增強向上的動勢,看上去比真實的還要高。 。教堂內部遍布彩色玻璃大宙,幾乎看不到牆面。教堂外部雕飾精美,富麗堂皇。這座教堂是哥特式建築成熟的標志
米蘭大教堂:義大利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是米蘭大教堂,又名多摩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和最有氣派的教堂。這座教堂從公元1385年開始建造,一直到十九世紀始告完成。米蘭大教堂長約168米,寬約59米,宏偉的大廳被四排柱子分開,柱子加上柱頭總高約26米,大廳頂部最高處距地面45米。聖壇周圍支撐中央塔樓的四根柱子,每根高40米,直徑達到10米,由大塊花崗岩砌疊而成,
外包大理石。在所有柱子的柱頭上都有小
龕,內置雕像,手工精美。柱與柱之間有
金屬桿件拉結。廳內全靠兩邊的側窗採光,
窗細而長,上嵌彩色玻璃,光線幽暗而神
秘。教堂東端的三個環形花格窗,寬約8.5米,
高約21米,是義大利花格窗中的精品。教堂西
端是仿羅馬式的大山牆,眾多的垂直線條和扶
壁將牆面分成五個部分,扶壁上布滿神龕雕像。
威尼斯的總督府:威尼斯當時是海上強國,地中海貿易之王。總督府是威尼斯打敗盡敵熱那亞和土耳其的重大勝利的紀念之物。建於1309年-1424年,是歐洲中世紀最美麗的建築物之一。 總督府的主要成就在南立面和西立面的構圖。立面最高約25米,分為二層。第一層券廊,圓柱粗壯有力。最上層的高度約占整個高度的二分之一,除了相距很遠的幾個窗子之外,全是實牆,牆面用小塊的白色和玫瑰色的大理石片貼成斜方格的席紋圖集,沒有砌築感,從而消除了重量感。這一處理方式,雖然受到伊斯蘭建築的影響。這個立面構圖極富獨創性,奇光異影,世界建築史中幾乎沒有可以類比的例子。它們好像是盛妝濃飾的,卻又天真純朴,它們好象是端莊凝重的,卻又快活輕俏,似乎時時在變化著它的性格。
佛羅倫薩主教堂:標志著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史開始的,是佛羅倫薩
主教堂的穹頂,主教堂是13世紀末行會從貴族手中奪取了
政權後,作為共和政體的紀念碑而建造的。八邊形的歌壇,
對邊寬度是42.2米,預計要用穹頂覆蓋。這在當時,技術上
十分困難,不僅跨度大,而且牆高超過了五十米,連腳手架的模架都是很艱巨的工程。 其設計師,佰魯乃列斯基,出身於行會工匠,精通機械、鑄工是傑出的雕刻家和工藝家,在透視學和數學方面都有過建樹,是文藝復興時代所特有的那種多才多藝的巨人。
為了突出穹頂,砌了12米高的一段鼓座,連同採光亭在內,總高107米,成了整個城市輪廓線的中心,即便在今天,這個高度也是一幢超高層的建築,足以成為一個城市的標志性建築物。在當時,這是建築歷史上的一次大幅度的進步,標志著文藝復興時期創造者的英風豪氣。 佛羅倫薩主教堂的穹頂被公正地認為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的第一個作品,新時代的第一朵報春花。
坦比哀多小教堂:1502~1510 伯拉孟特,體積感強,是第一個成熟的集中式構圖,產生了深遠影響。
美狄奇府邸:15世紀30年代,佛羅倫薩的經濟開始衰落,
銀行家美狄奇(Medici)家族建立了獨裁政權。
文藝復興的新文化轉向書齋和宮廷。染了上貴
族色彩。大量的豪華府邸迅速建立起來。這些
府邸一反市民建築的清新明快。追求欺人的威勢。 美狄奇府邸的牆垣,仿照中世紀一些寨堡的樣子,底層的大石塊只略經粗鑿,表面起伏20厘米,砌縫狠寬。二層的石塊雖然平整,但砌縫仍有8厘米寬。三層沒有砌縫。它的形象很沉重。為了追求壯觀的形式,沿街立面是屏風式的,同內部房間很不協調。底層的窗檯很高,勒腳前有一道凸台,給親兵們坐,反映著城市內部尖銳的斗爭。它高將近27米,檐口挑出1.85米。
威尼斯聖馬可廣場——歐洲最美麗的客廳
空間組合;三個梯形廣場
廣場設計特點:①風格多樣統一:多樣統一
多樣:
統一:a、用完整的空間加以統一
b、以長的水平向展開,用發券連接起來
c、縱向:鍾塔,縱向控制構圖點,教堂作為主
入口的對景點,是全建築群的中心
②空間意匠:a、空間對比 c、空間完整
b、梯形廣場 d、借景
聖•卡羅教堂:波洛米尼設計的。它的殿堂平面近似
橄欖形,周圍有一些不規則的小祈禱室;此外還有生活庭院。殿堂平面與天花裝飾強調曲線動態,立面山花斷開,檐部水平彎曲,牆面凹凸度很大,裝飾豐富,有強烈的光影效果。盡管設計手法純熟,也難免有矯揉造作9之感〿7世紀中葉以後,巴洛克式教堂在義大利風靡一時,其中不乏新穎獨創的作品,但也有手法拙劣、堆砌過分的建築.
聖彼德大教堂廣場:羅馬聖彼得大教堂 建於1506
—1626年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的最重要代表,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建造這座建築歷時120年,多名重要建築師與藝術家參與設計,其中以伯拉孟特和米開朗基羅最為著名。後者也是文藝復興運動中最重要的畫家和雕刻家之一。教堂最高點達137.7米,園頂直徑達42米,全部用石料建造。教堂前的大廣場建於17世紀初的巴洛克時代。
盧浮宮:17世紀六十年代初,宮廷決定重新建
盧浮宮的東立面,起初法國建築師按照古典
主義原則作了一些設計,送到義大利徵求意見,
被幾個紅極一時的巴洛克建築師否定了,而義大利建築師的方案,也沒有被宮
廷選中。最終法國建築師說服宮廷,採用了一個典型的古典主義設計方案,它
完整地體現了古典主義的各項原則。盧浮宮東廊,四合院原是法國文藝復興成期的作品,風格屬巴洛克式的,其立面有
明顯的水平向劃分,每隔數開間便有一豎向構圖,上部有半圓形山花,正中部分特寬,三
角形山花上還有方窟窿,裝飾很多。東廊長183米,高28米,構圖採用橫三段縱三段的手
法。橫向底層結實沉重,中層是虛實相映的柱廊,頂部是水平向厚檐,各部分比例依次
2:3:1。縱向實際上分五段,以柱廊為主,但兩端及中央採用了凱旋門式的構圖,中央部
分則上有山花。柱廊採用雙柱以增加其剛強感。造型輪廊整齊,莊重雄偉,被稱為是理性
美的代表,後廣為歐洲各國王公所模仿。
凡爾賽宮(Verssaues):法國絕對君權最重要的紀念碑是凡爾賽宮
(Verssaues),它不僅是君主的宮殿,而且是
國家的中心。是當時歐洲最大的王宮,位於巴黎西南凡爾賽城。 凡爾賽宮原為法王的獵庄,1661年路易十四進行擴建,到路易十五時期才完成,王宮包括宮殿、花園與放射形大道三部分。宮殿南北總長約400米,中央部分供國王與王後起居與工作,南翼為王子、親王與王妃命婦之用,北翼為王權辦公處並有教堂、劇院等等。建築風格屬古典主義。立面為縱,橫三段處理,上面點綴有許多裝飾與雕像,內部裝修極盡奢侈豪華的能事。居中的國王接待廳,即著名的鏡廊,長73米,寬10米,上面的角形拱頂高13米,是富有創造性的大廳。廳內側牆上鑲有17面大鏡子,與對面的法國式落地窗和從窗戶引入的花園景色相映成輝。宮前大花園自1667前起由勒諾特設計建造,面積6.7平方公里,縱軸長3公里。園內道路、樹木、水池、亭台、花圃、噴泉等均呈幾何形,有它的主軸、次軸、對景等等,並點綴有各色雕像,成為法國古典園林的傑出代表。三條放射形大道事實上只有一條是通巴黎的,但在觀感上使凡爾賽宮有如是整個巴黎,甚至是整個法國的集中點。 凡爾賽宮反映了當時法王意欲以比來象徵法國的中央集權與絕對君權的意圖。而它們宏大氣派在一段時期中很為歐洲王公所羨慕並爭相模仿。
巴黎殘廢軍人教堂:古典主義教堂的典型,希臘十字平面同大穹頂相結合外貌庄嚴和諧,中央兩層門廊,垂直構圖,強垂直體量,造成向上動勢內部明亮,裝飾有節制穹頂是古羅馬萬神廟與義大利巴洛克教堂穹頂巧妙結合鼓座處理有巴洛克手法,採用斷折檐部,倚又稱路易十五式柱.
㈦ 我國被拆掉的出名的「古建築」有哪些其中你聽過幾個
中國有數不清的古建築,每一件都是不可多得的藝術品,有的現在已經被重建繼續保留下來,可是有的已經消失在我們的歷史長河中了,雖然現在很多地方都在呼籲保護古建築,但是已經被拆除的那些古建築實在令人惋惜。
4,河北滄州聞遠樓。這座樓是明代光宗年間建立的,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了,1957年被拆毀了,是滄州著名的建築物。
㈧ 我國著名的古代建築有哪些
1、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
2、蘇州古典園林,簡稱蘇州園林,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蘇州古典園林素有「園林之城」之稱,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美譽,譽為「咫尺之內再造乾坤」。
蘇州古典園林始於春秋時期吳國建都姑蘇時,形成於五代,成熟於宋代,興旺鼎盛於明清。到清末蘇州已有各色園林170多處,現保存完整的有60多處,對外開放的有19處,主要有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網師園、怡園等園林。
3、圓明園又稱圓明三園,是清代大型皇家園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與頤和園毗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綺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小園,分布在東、西、南三面,眾星拱月般環繞周圍。
佔地面積3.5平方千米,建築面積達20萬平方米,一百五十餘景,有「萬園之園」之稱。清帝每到盛夏就來到這里避暑、聽政,處理軍政事務,因此也稱「夏宮」。
4、阿房宮被譽為「天下第一宮」,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修建的新朝宮。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王寺街道,始建於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
阿房宮與萬里長城、秦始皇陵、秦直道並稱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們是中國首次統一的標志性建築,也是華夏民族開始形成的實物標識 。
遺址范圍東至皂河西岸,西至西安市長安區紀陽寨,南至西安市未央區和平村、東凹里,北至西安市未央區車張村、後圍寨一帶,總面積15平方公里。
5、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江南三大名樓」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是武漢市標志性建築,與晴川閣、古琴台並稱「武漢三大名勝」。
㈨ 土耳其的著名的古建築
阿爾忒彌斯神廟
這座神殿的遺址位於今天土耳其的愛奧尼亞海濱,《聖經》里內把這個地方稱為以弗容所(Ephesos),而現在它被稱為或者翻譯為艾菲索斯。 阿耳忒彌斯神殿是古希臘最大的神殿之一,其規模超過了雅典衛城的帕台農神廟,也是最早的完全用大理石興建的建築之一。它以建築風格的壯麗輝煌和規模巨大而躋身於「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列。它還一度享有對逃亡者的「庇護權」,其地位之顯赫,由此可見一斑。在建成後的近200年時間里,它巍然屹立在以弗所東北郊的一座高山之上,迎接著摩肩接踵前來朝覲的人們,它很快成為愛琴海諸島和小亞細亞西海岸希臘移民城邦的香客們嚮往的聖殿。
㈩ 你的家鄉有哪些著名的古建築
安陽文峰塔。安陽作為八大古都之一,自古流傳下來了許多文物與建築,文峰塔就是其中之一。
文峰塔是我們安陽的地標性建築物,又叫做天寧寺塔,建於652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目前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峰塔位於城市中心,站在塔頂可以將古都安陽的風光一覽無遺。
文峰塔在安陽矗立千年而不倒,經歷了數千年的風吹雨打, 經歷了無數的戰爭與創傷,顯示出堅強的抗爭精神。文峰塔就像是歷經滄桑的老人,淡然的看著人事變遷。文峰塔更是我們安陽人的燈塔,安陽人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