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著名的佛像

著名的佛像

發布時間: 2020-12-17 05:03:38

Ⅰ 龍門石窟里的最有名佛像叫什麼

盧舍那大佛,是按照武則天的形象塑造的,作於唐高宗咸亨四年,即公元672年,位於洛陽龍門西山南部山腰奉先寺,通高17.14米,是龍門石窟中藝術水平最高、整體設計最嚴密、規模最大的一處。
龍門唐代石窟中,奉先寺大像龕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凡是到過龍門的人,

都會被盧舍那大佛的博大壯美所震撼。奉先寺位於西山南部半山腰間,後代稱九間房。奉先寺在開窟造像時,別具匠心,一反常規,不採取全部開鑿洞窟的方式,而是依山就勢在露天的崖壁上雕造佛像,烘托出一種渾然天成的浩然大氣。摩崖像龕南北寬36米,東西進深40.70米,為一巨型露天窟龕。
大盧舍那石雕像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梵語「盧舍那佛」即光明普照、光輝普遍之意,是源自古代日神崇拜的太陽神信仰而來。1500年來,大佛僅雙手及腿部以下因早年地質層的裂隙結構及氣溫變化因素而塌毀,其餘仍基本保存完好。雖然如今人們已經無法真切地看到當初大佛被粉飾一新,受人頂禮膜拜的情景,但是仍可以推想出當初皇家貴族在此舉行隆重祭禮的場面。無疑,這里的一切所表現的是大唐盛世的偉大和繁榮。站在近處,舉目凝望大佛,會使人驚嘆不已。大佛身著通肩大衣,自右肩回繞至左肩,覆蓋著全身的舒緩的衣褶,飄逸而浩盪。看似流水,然而在薄薄的衣襞下卻顯示出壯碩軀體的健美之質感。透過佛身壯實厚重、韻律般的道道曲線,以及額面上大而彎曲的眉線和微微浮起的唇線,我們看到了旺盛的生命力和鮮活的藝術氣息。大佛的身後光艷奪目,是馬蹄形的神光和寶珠形的頭光,突出了大佛器宇軒昂之勢。身光上冉冉躍動的火焰紋,以及飄然飛動的飛天,給大佛以舒適悠然之動感。尤其三層熠熠生輝的頭光使得原本不大的頭部質感,加上那長長的內削而下垂的耳垂的質感,使其更加清麗幽靜和厚重庄嚴起來。當你和它那永恆、恬淡、慈祥、智慧的目光對視時,你會頓覺心境空靈升華,恬然平靜,會立時變得大徹大悟,超凡脫俗。

Ⅱ 中國最「真實」的寺廟是哪裡有哪些著名的佛像

中國可以稱得上是一個佛教大國,在中國隨處可見各種大大小小的寺廟,更保存有許多歷史悠久的千年古寺,談論起中國的寺廟,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杭州的靈隱寺又或者是嵩山的少林寺等。這些古寺雖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但卻算不上中國最“真實”的寺廟,被稱之為中國最“真實”的寺廟是位於山東省的靈岩寺。


這四十尊彩色的泥塑羅漢除了擁有濃厚的生活世俗氣息之外,在這些佛像的內部,還發現了絲綢製作的五臟六腑,和真實的人體器官類似,並且你如果仔細的觀察這些羅漢泥塑的手背,你會發現手背的血管依稀可見,也正是因為如此真實的羅漢塑像存在,靈岩寺也別成為中國最“真實”的寺廟。

Ⅲ 普陀山形容著名佛像的成語

仙山瓊閣 使用頻率 較少使用 發音 xiān shān qiónɡ ɡé 釋義 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現在也比喻虛無縹緲的美妙幻境

Ⅳ 西山華亭寺中有什麼著名的佛像雕塑

西山華亭寺是昆明西山風景區的著名寺院之一。原為宋大理國某權貴的專別墅,明末毀於屬火,清代幾次修建。寺內大雄寶殿東西兩山壁塑有五百羅漢,塑技接近筇竹寺羅漢像,但在衣飾上較為繁瑣細碎,更加反映了清代雕塑藝術的時代風貌。

四川新津寶光寺建於清咸豐元年(1851)。羅漢堂中有五百羅漢,其具體製作年代當與建寺同時。從高約2米的體積以及「或坐或立,姿態各異,有的瘦削長頸,有的佝僂龍鍾,或笑容可掬,或橫眉怒目,喜、怒、哀、樂,表情迥然不同,衣褶襞紋,清晰分明」的人物神態表達來看,足可以與筇竹寺羅漢相媲美。只是雕塑作者是否也出於名工黎廣修或其同一師承之手?尚有待考證。

Ⅳ 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是對哪一座著名石刻佛像的描述

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是對著名的大足石刻佛像的描述。

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雲寺側,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樂山大佛開鑿於唐代開元元年(713年),完成於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約九十年。樂山大佛和凌雲山、烏尤山、巨形卧佛等景點組成的樂山大佛景區屬於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19年4月1日,歷時近半年的四川樂山大佛殘損區域搶救性保護前期研究及勘測工作結束,樂山大佛正式「出關」,景區的九曲棧道和佛腳觀光平台重新開放。
樂山大佛,地處四川省樂山市,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匯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北距成都160餘公里。它是依凌雲山棲霞峰臨江峭壁鑿造的一尊大佛,始鑿於唐開元元年(公元713年),歷時90餘年方建成,建高71米,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稱,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1]

大佛雙手撫膝正襟危坐的姿勢,造型庄嚴,排水設施隱而不見,設計巧妙。佛像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禪師為減殺水勢,普渡眾生而發起,招集人力,物力修鑿的。海通禪師圓寂以後,工程被迫停止,多年後,先後由劍南西川節度使章仇兼瓊和韋皋續建。直至唐德宗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歷時90年。被近代詩人譽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樂山大佛景區由凌雲山、麻浩岩墓、烏尤山等景觀組成,面積約8平方公里。景區屬峨眉山風景名勝區范圍,是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聞名遐邇的風景旅遊勝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雲」之說。

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大佛體態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發髻1051個,耳長6.7米,鼻和眉長5.6米,嘴巴和眼長3.3米,頸高3米,肩寬24米,手指長8.3米,從膝蓋到腳背28米,腳背寬9米,腳面可圍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兩側沿江崖壁上,還有兩尊身高超過16米的護法天王石刻,與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與天王共存的還有數百上千尊石刻塑像,宛然匯集成龐大的佛教石刻藝術群。

Ⅵ 我國有哪些著名的佛教旅遊景點

聖地一:法門寺

始建於東漢末年,發跡於北魏,興起於隋,鼎盛於唐,被譽為「皇家寺廟」。為世界唯一釋迦牟尼真身佛骨舍利供奉地

聖地二:靈光寺

位於北京西山余脈翠微山東麓,有著1200多年歷史的佛家古剎,因供奉釋迦牟尼佛牙舍利而聞名於世,成為中外佛教徒朝拜的中心之一,為北京八大處。

聖地三:大昭寺、小昭寺

為藏傳佛教寺院,據說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反對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臨終前只同意以8、12、16三個年齡段模樣塑像,並為之繪圖、親自開光。

聖地四:五台山

國家五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更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

聖地五:普陀山

著名的海島風景旅遊勝地,有眾多文物古跡。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為觀世音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

2007年(丁亥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風景名勝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風景區。「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普陀山以其神奇、神聖、神秘,成為馳譽中外的旅遊勝地。

Ⅶ 佛教中有哪些有名的菩薩

佛教中有名四大菩薩分別是文殊菩薩、觀世音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其中最有名的是觀世音菩薩。

1.觀世音菩薩(梵文:अवलोकितेश्वर,Avalokiteśvara),觀世音是鳩摩羅什的舊譯,玄奘新譯為觀自在,中國每略稱為觀音。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

2.文殊菩薩,梵名Mañjuśrī,音譯作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滿祖室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妙樂、法王子。又稱文殊師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薩。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般若經典關系甚深,故稱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3.地藏菩薩(梵語:Ksitigarbha),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所以得名。佛典載,地藏菩薩在過去世中,曾經幾度救出自己在地獄受苦的母親;並在久遠劫以來就不斷發願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尤其是地獄眾生。所以這位菩薩同時以「大孝」和「大願」的德業被佛教廣為弘傳。

4.普賢菩薩 (梵文 Samantabhadra),音譯為三曼多跋陀羅,曾譯為遍吉菩薩,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象徵著理德、行德,與象徵著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薩相對應,同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此外,毗盧遮那如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被尊稱為「華嚴三聖」。

(7)著名的佛像擴展閱讀:

品位修學

菩薩的境界,都是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度眾生出生死苦海,不再六道輪回,得大快樂。菩薩自利利他,自利者自身以是聖人境界,利他者也能度凡夫得證菩薩境界。菩薩在因地和果地都修學六波羅蜜。

1.布施波羅蜜。財布施,分為內財布施和外財布施。以體力、勞力利益眾生的為內財布施;以錢財物質利益施與大眾的叫做外財布施。法布施,凡以佛法真理教給眾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的叫做法布施。無畏布施,保護眾生使他們沒有驚怕,使眾生安定的叫做無畏布施。菩薩由修布施,能對治慳吝貪愛煩惱,能施與眾生利樂。

2.持戒波羅蜜。菩薩能修出家、在家、大乘、小乘一切戒法和善法,更有功德很大的菩薩戒。所有一切善的事都去做,所有一切惡的事都了斷不去做,所有的眾生都去度他們脫離煩惱。菩薩由修一切戒法和善法,能斷身口意一切惡業。

3.忍辱波羅蜜。為利益大眾故,忍受毀罵打擊,以及飢寒等苦,所謂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終不放棄救度眾生的志願。菩薩由修忍辱,能忍受一切有情罵辱擊打及外界一切寒熱飢渴等之大行,即能斷除瞋恚煩惱。

4.精進波羅蜜。不懈息地努力,不斷的進步。菩薩由修精進,能對治懈怠,成就一切善法。

5.禪定波羅蜜。修習禪定,心有定力,不會被外界而動搖。菩薩由修禪定,能調伏眼耳等諸根,會趣寂靜妙境。有四禪、八定及一切三昧等。

6.般若波羅蜜。即智慧,世間和出世間一切妙法都通達叫做智慧。通達諸法體性本空之智。菩薩由修般若,能及斷除煩惱證得真性之慧,能對治愚痴無知和無明。

佛陀告訴我們要學習菩薩道,我們今生能得人身,就說明過去有福報,只不過福報多少不同而已,但不修學菩薩道積福善,就不能繼續未來的福報。

所以,世間一切善事我們要行,敬雙親愛妻兒、救濟貧苦、救濟病人和護理、修路橋填平除崎嶇、急難相助等善而廣學之,我們就會得大福報,大功德,無煩惱而快樂無比,從而進入歡樂的菩薩願海。

參考資料:網路-菩薩

Ⅷ 北京雍和宮內有什麼著名的佛像雕塑

北京雍和宮抄(喇嘛廟)建於清初襲康熙年間。原為雍正皇帝的宮邸,雍正即位後即改為喇嘛寺廟。廟中有大殿五進,依次排列,由前而後,次序是天王殿、三佛殿、永裙殿,法輪殿和大佛樓。在法輪殿內有喇嘛教祖師宗喀巴的銅像,高達6米,為現存銅像中僅次於河北正定隆興寺大悲閣的北宋觀音大像。大佛樓是一所三層高樓,專為身高18米的白松木雕彌勒像建造的,據說這件立像是用整個的白松樹干雕成,原木料是從遙遠的四川運來北京的,可說是我國巨大的木雕像之一。三佛殿中所塑三世佛,就其造型來看,仍保持有明代的某些風格,尤以神光的裝飾,工整細致,似比明代同類製作更進一步。又碧雲寺羅漢堂的五百羅漢造像(木雕),所有的人物神態的刻畫,也比之明代更為接近於世俗,只是在表現手法上顯得纖巧無力,好像只有技術上的細致精巧,卻缺乏藝術的感染力。

Ⅸ 我國四大著名石窟有什麼不同最好是從結構、外形、雕刻、佛像特徵等方面說下

我國四大石窟即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和麥積山石窟。
莫高窟(中國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石窟群)
特點總結:融建築、彩塑、壁畫為一體的綜合藝術。
雕刻特點:敦煌莫高窟以壁畫、泥塑著稱。整幅畫面以活靈活現,整幅有完整故事延續。

建築特點:雕塑壁畫與窟檐建築相結合。

地理位置:敦煌莫高窟位於甘肅省境內,距敦煌市城東南25公里處。

雲岡石窟
特點總結: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寶庫。
雕像特徵:雕刻技藝精湛,內容豐富多彩,以石刻著稱,單窟巨像為最,時間跨度較大,石像風格多樣。
早期的「曇曜五窟」氣勢磅礴,具有渾厚、純朴的西域情調。
中期石窟則以精雕細琢,裝飾華麗著稱於世,顯示出復雜多變、富麗堂皇的北魏時期藝術風格。
晚期窟室規模雖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適中,是中國北方石窟藝術的榜樣和「瘦骨清像」的源起。

地理位置: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16公里處的雲岡石窟建於北魏時期。

龍門石窟(世界最偉大的古典藝術寶庫之一)
特點總結:歷代皇家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地,風景極佳。

雕刻特點:龍門石窟遠承印度石窟藝術,近繼雲岡石窟風范,與魏晉洛陽和南朝先進深厚的漢族歷史文化相融合開鑿而成。是石窟藝術中國化、世俗化變革的「里程碑」。
地理位置: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區南12公里處的伊水河畔。

麥積山石窟(絕壁上的藝術瑰寶)
特點總結:高崖鑿窟千古一絕,泥塑藝術出類拔萃。
雕刻特點:強烈的民族意識和世俗化的趨向。從塑像的體形和服飾看,也逐漸在擺脫外來藝術的影響,體現出漢民族的特點來。‍
地理位置:處於甘肅省境內,距天水市東南45公里處。

Ⅹ 各地著名的佛像都有什麼

  1. 江蘇的靈山大佛,釋迦牟尼立像

  2. 香港的天壇大佛,釋迦牟尼座像專

  3. 四川的屬樂山大佛,彌勒佛座像

  4. 山西的雲岡大佛,釋迦牟尼座像

  5. 洛陽龍門大佛,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城南13公里處的龍門石窟,盧舍那佛

  6. 煙台南山大佛,釋迦牟尼座像

  7. 海南三亞南海海上觀音像

  8. 太原蒙山大佛,釋迦牟尼座像,

  9. 河南魯山大佛,盧舍那佛立像

  10. 四川峨眉山金頂的四面十方普賢金像,是世界上最高的金佛,也是第一個十方普賢的藝術造型。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