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心理學家
Ⅰ 中國著名的心理學家
這些都是做出貢獻的學家,現階段的專家就不寫了(原因:有的在我們機構,有些內水平參差不齊,以免容誤導大眾,真正的心理專家不多)
朱智賢(1908~1991),江蘇贛榆人。曾任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
周先庚(1903~1996),安徽省全椒縣人,中國實驗心理學家
張耀翔(1893~1964),留美歸國後,曾任北京高師、滬江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校教授以及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肖孝嶸(1897~1963),中國心理學會、中國測驗學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中國教育學會等理事、上海市心理學會副理事長
汪敬熙(1893~1968),中國現代生理心理學家
唐鉞(1891~1987),中國現代實驗心理學家、心理學史家。中國心理學會北京市分會理事長、北京大學心理系教授。
孫國華(1902~1958),中國現代心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該所發生發展心理學組領導、中國心理學會理事、《心理學報》常務編輯。
Ⅱ 中國最著名的心理學家是誰
陳大齊
陳大齊(1886~1983),浙江海鹽人,是中國現代心理學的先驅。專長普通心理學。
陳大齊早年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專攻心理學,獲文學士學位。回國後,曾任浙江高等學校校長、北京政法專門學校預科教授。1914年起任北京大學心理學教授,曾兼任哲學系主任,心理系主任、教務長,並一度代理校長。1930年任考試院秘書長,1934年轉任考試委員會委員長,1948年後任台灣大學教授,台灣政治大學教授、校長。1949年協助蘇薌雨創建台灣大學心理學系。
1917年,陳大齊在北京大學創建了中國第一個心理實驗室。為哲學系學生開設心理學課程和心理學實驗,1918年出版了中國第一本大學心理學教科書《心理學大綱》。他還系統介紹了當時西方心理學的主要領域,如普通心理學、生理心理學、實驗心理學、變態心理學、差異心理學、兒童心理學、動物心理學、民族心理學等。他在理論心理和實驗心理上的開拓,是中國現代心理科學建立的基礎之一。
陳大齊主要論著:《辟「靈學」》《心靈現象論》《民族心理學的意義》《迷信與心理》《兒童的被暗示性》《德國心理學派略說》和《荀子的心理學說》等。早年譯著有《審判心理學大意》([德]馬勃原著)、《兒童心理學》([德]高伍柏原著)。
Ⅲ 中國歷史上一些比較知名的心理學家有哪些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中國國內著名心理學家簡介 朱智賢 朱智賢(1908~1991),江蘇贛榆人。曾任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等。 朱智賢專長兒童心理學,他幾十年來堅持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研究兒童心理學中重大的理論問題,尤其探討兒童心理發展中關於先天與後天的關系、內因與外因的關系、教育與發展的關系,以及年齡特點與個別特點的關系等問題。 朱智賢的主要論著:《兒童心理學》(1962、1979)(該書受到國內外重視,認為是中國第一部貫徹馬列主義觀點、吸收國外科學成就、體現中國當前學術水平的兒童心理學教科書。)、《兒童發展心理學問題》(1982)、《兒童心理學教學參考資料》(1982)、《思維發展心理學》(1986)、《心理學大詞典》(主編,1990)等書。 周先庚 周先庚(1903~1996),安徽省全椒縣人,中國實驗心理學家。1916年考入北京清華學校理工科,1924年畢業。1925~1930年留學美國斯坦福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及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歷任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心理系教授。曾任北京大學心理系教授。 周先庚主要的研究工作為漢字心理的實驗,成果連續在美國實驗心理學雜志上發表。他熱衷於閱讀心理實驗儀器的設計與改良,曾發明四門速示機並寫出論文在第九屆國際心理學會議上宣讀。他還撰文分析漢字的完形結構,提出漢字分析三要素,即位置、方向及時間連續,為實驗工作提供基礎。 1935年開始與陳立合作,進行中國最早的工業心理調查實驗研究,不久抗日戰爭爆發,工作被迫中斷。抗戰前夕他曾受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的委託,在河北省定縣主持年齡與學習能力關系的研究,得出一條7至70歲受試者的識字能力曲線,當時心理學界稱它為周先庚曲線。 周先庚在1980~1985年間,先後與他人合作翻譯出版了《心理學綱要》《社會心理學》等專著 張耀翔 張耀翔(1893~1964),湖北省漢口人。1921年中華心理學會成立時首任會長。1922年創辦了中國第一本心理學雜志 ——《心理》,並擔任主編。1920年留美歸國後,曾任北京高師、滬江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校教授以及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特約研究員,畢生從事心理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特別是心理學科普工作。 張耀翔重視科學實驗,在北京高師建立了實驗室。他在1940年提出了九條著名的關於中國心理科學的發展途徑建議(《中國心理學的發展史略》),其精闢的見解,至今仍有現實意義。 張耀翔的著作涉及領域較廣,主要論著有:普通心理學方面的專著《感覺心理》、《情緒心理》(1947)、《心理學講話》(1945)、《兒童之語言與思想》(1948)等;教育心理方面的論文《成人學習心理的研究》(1931)、《根據交替反應原理討論破除習慣的方法》(1940)等;心理學史方面的論文《中國心理學的發展史略》(1940)、《巴甫洛夫的治學精神》(1954)、《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派述評》(1959年)等。 肖孝嶸 肖孝嶸(1897~1963),1919年從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1926年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心理學,1927年6月獲碩士學位。後赴德國留學,在柏林大學系統的研究格式塔心理學。1928年8月再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繼續研究,1930年6月獲哲學博士學位。隨即赴英、法、德等國心理研究所進行博士後的心理學調查研究工作。在美國留學期間曾任研究助理和兒童福利研究所研究員,在美國心理學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並榮獲美國「科學榮譽學會」「心理學榮譽學會」金鑰匙。1931年回國,任南京中央大學教授、心理系主任、心理研究所長等職,先後歷十餘年。1949年任上海復旦大學教授、教育系主任。1952年解放後院系調整後,任上海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他曾發表論文約四十餘篇,專著十餘種。肖孝嶸曾任中國心理學會、中國測驗學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中國教育學會等理事、上海市心理學會副理事長。 還有許多
記得採納啊
Ⅳ 中國近代著名的心理學學者
鍾友彬
男,「認識領悟療法」創始人。925年生於山東藤縣,1945年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2009年3月26日病逝。心理衛生協會心理咨詢與治療學術委員會主任。擅長神經症的心理治療。先後發表論文63篇,其中代表論文為「神經衰弱病人對心因的否認」;「精神症狀病人心理分析」等;被成為中國的「佛洛依德」,聲望極高。
郭念峰
1938年1月出生,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北京醫科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現任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副理事長、中國殘聯康復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特奧會副主席。
郭念峰教授是我國建國後最早從事心理學學習、伴隨國內心理學行業發展並長期致力於心理學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的心理學家之一,在感覺心理學及神經心理學領域獲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也是我國較早與國外多所大學進行理論交流的心理學訪問學者。
通過多年對心理咨詢及心理治療的深入研究,郭念峰教授在推動國內心理咨詢職業化的進程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並於2001年主編了《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標准》等學術著作,成為目前國內心理學界的領軍人物之一。
陳立
陳立是中國現代心理學家。專長工業心理學和心理測驗。字卓如,湖南平江人。1928年畢業於上海滬江大學,1930年留學英國,1933年獲倫敦大學理科博士學位。曾先後在英國劍橋大學、英國工業心理研究所、德國柏林大學心理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1935年回國,任清華大學和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工業心理研究員。1939年起任浙江大學心理學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浙江大學、浙江師范學院、杭州大學教授。1957年任浙江師院院長,1979年起任杭州大學校長,並籌建心理學系。曾兼任浙江省科普協會主席、中國心理學會副理事長。現任《中國大網路全書?心理學卷》編委會副主任。他是中國工業心理學的奠基人。1935年出版的《工業心理學概觀》一書,是中國最早的工業心理學專著。1949年前,先後深入北京、上海、江蘇等地工廠調查勞動環境對生產的影響,試圖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發表過一些研究報告。1949年後又領導一些教師和研究生,在杭州市部分工廠開展對事故分析、細紗工培訓、操作分析、工藝流程、視覺疲勞等方面的研究,並發表若干論文。在心理測驗方面造詣也很深。1948年在美國《發展心理學報》雜志發表《一套智力測驗在不同教育水平的因素研究》,證明因素組成隨年齡而簡化,批評了斯皮爾曼的G因素不變的論斷。後被土列爾《人類差異心理學》評價為G因素發展研究中的轉折點。50年代中還對杭州4000多名4~15歲兒童的身體發育進行了24個項目的測量,為兒童的身體發育提供了可靠數據和一般規律,曾發表《杭州市4~15歲兒童的身體測量的初步報告》(1956)。80年代為告誡人們不要濫用測驗,也不要禁用測驗,提倡實事求是的學風,專門在《心理科學通訊》上發表了《我對測驗的看法》(1982)一文。重要專著和論文還有《工業心理學簡述》、《感覺閾限和智力活動中的起伏》(博士論文)、《精神分析與兒童教育》、《德國的軍事心理學》、《泛論心理學的性質問題》《關於心理學性質的幾個問題》《隨意運動的機制》《程序教學中的幾個心理學問題》《程序教學中若干理論問題》《兒童色、形抽象的發展研究》《兒童色、形抽象的跟蹤實驗》和《色形愛好的差異》等。
林崇德
1941年生,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人,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任中國心理學會副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兼教育學心理學學科組召集人,並兼任26所大學兼職教授或客座教授。已發表學術論文160餘篇,專著16部,主編近4000萬字的工具書和學術叢書,主持10餘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的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項目,獲省部級以上獎勵24項。先後榮獲「全國勞模」「全國師德標兵」的稱號。其愛好為教書育人,培養博士51位,碩士66位。他的「嚴在該嚴處,愛在細微中」被學術界所贊揚。美國的《肯特日報》把他與美國當代教育家本傑明·斯波克(Benjamin.Spock)相媲美,我國核心期刊《中小學管理》譽他為「中國基礎教育的播火者」。
Ⅳ 中國最著名的心理學家是誰
1、潘菽(1897-1988)心理學家、教育家。我國現代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
2、艾偉(1890-1955),中國近現代著名心理學家。主要代表作:有《高級統計學》《初級統計學》 《初級教育心理學》《師范科教育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
3、葉麟(1893-1977),原名祥麟,字石蓀,主要著作有:《文藝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等書。翻譯出版有:《阿朵耳夫》、《從心理學觀點論述小說中景物的寫法》、《導師與學生間的距離》、《列寧對蘇聯教育的貢獻》等。
4、陳立(1902.7.22-2004.3.18),湖南平江人,我國工業心理學的創始人,智力理論和心理測驗研究的先驅。
5、朱智賢,字伯愚,心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現代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建國後歷任中央出版總署教育組組長、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博士研究生導師,培養了新中國第一位心理學博士林崇德。
6、李一,中國心理學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研究,潛能開發研究與自信心訓練,心理咨詢診療。
7、宴松,中山大學心理學系兼職副教授,研究興趣:視知覺、目標識別、感覺記憶與工作記憶、語言認知的神經心理學研究、認知的跨文化心理學研究。
8、彭凱平,伯克利加州大學心理學系終身教授,博導,社會及人格心理學專業主任,研究興趣包括社會和文化心理學、文化和認知、應用社會心理學。最近的工作涉及到自我概念,辯證思維,行為經濟、領導決策,組織文化等。
(5)中國著名心理學家擴展閱讀: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科學文化教育事業日益發展,為中國心理學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從此中國心理學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心理學的教學和研究機構,以及從事心理學工作的人員迅速增加。。在全國各師范院校及部分醫學院、體育學院設立了心理學教研室或教研組,開設必修或選修的心理學課程。
在全國學科規劃中,心理學作為基礎學科之一制訂了12年發展的遠景規劃(1956年),明確了學科發展的新前景。
心理學界討論了心理學研究與實際結合的問題,明確了科學必須為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服務這個方向。為此相應地加強了研究工作的規劃和幹部的培養,又在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學院中設置了心理學專業(北京大學在院系調整時就有了心理學專業)。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及全國各院校心理學教研室、組陸續恢復活動。先後在北京大學、杭州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和華南師范大學設立了5個心理學系。重新組織修訂了全國心理學科規劃。召開了各種專業會議和學術年會。
中國心理學會設立了各種專業委員會。兩個曾經中斷了的刊物《心理學報》和《心理科學通訊》也先後復刊。重新修訂和新出版了多種教材、專著、論文集或叢書。
Ⅵ 哪一年我國著名心理學家郭念鋒教授提出
郭念鋒於1986年在《臨床心理學概論》一書中提出評估心理健康水平的十個標准,得到了心理學界的較多認可。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形式協調、內容與現實相統一和人格相對穩定的狀態。關於心理健康標准,目前還沒有一個權威的普遍適用的評價體系。由於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通常是動態變化的,因此,心理健康的標准具有相對性。郭念鋒於1986年在《臨床心理學概論》一書中提出評估心理健康水平的十個標准,得到了心理學界的較多認可。
Ⅶ 中國最好的心理學家是誰
心理學我國現在有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應用心理學等不同方向;
按派別內來分,有學院派,醫院派,和在容社會上做心理咨詢工作的一派.
各個方向,各個派別都有他們自己最好的心理學家.要看你想跟哪一種心理學家交流咯.
Ⅷ 近現代最著名的心理學家都有誰啊中國的又有哪一些呢
中國:潘菽(1897―1988)心理學家、教育家。我國現代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艾偉(1890~1955),中國近現代著名心理學家。陳立,我國最早從事工業心理研究的著名工業心理學家,最早採用因素分析方法進行研究。構造主義心理學派代表德國心理學家馮特,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弗洛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