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門著名建築
1. 葉門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1)薩那老城 Sana'a Old City
薩那老城位於薩拉市中心,幾何圖形圖案的建築給人獨特的視覺效果,在198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包括103座清真寺、14座哈瑪姆寺和6000間會所。
2)石頭宮 Dar Al Hajar
位於葉門首都薩那北部,是十八世紀後期,葉門國王曼蘇爾·阿里·本·阿巴斯伊瑪目的避暑寢宮。整個宮殿建在一塊高20多米的巨大岩石上,因此得名石頭宮。宮殿里有供不同季節居住的房間,頂層還有露天浴池,是前往薩那周邊旅遊的必去景點之一。
3)薩利赫大清真寺 Saleh Mosque
薩利赫清真寺是葉門最大的清真寺,清真寺的牆外裝飾是經典的葉門風格花紋。清真寺內有一個薩利赫博物館,裡面陳列了葉門前總統薩利赫從各國國家所獲得的禮物,以及其他一些相關物品。
4)Homhil保護區
Homhil位於索科特拉島東部地區,距離東部海岸較近,從哈迪卜開車大約一個多小時。保護區內龍血樹和瓶子樹很多,龍血樹近看就像是在山坡上支起的大傘,遠看則像一群群的小蘑菇。從一些瓶子樹的形狀就可以推斷在季風到來時山上的風一定很大,有些樹枝已經水平生長了,好像一個個的歪脖樹啊。龍血樹花朵很小,呈淡綠和淡黃色。
5)阿銳赫沙山 Araher
Araher沙山是索科特拉島上最美的沙山,索科特拉島有3、4個100米高的白沙山,很推薦。有淡水溪流,所以也是個很好的營地。但風大的時候不能露營。
6)Dihamri保護區 Dihamri PA
Dihamri保護區位於索科特拉島東端,兩個紅色的山包包是這個地方最明顯的標志,這里是島上浮潛觀看海中魚類的最佳地點。靠近岸邊海水不到1米深的地方布滿礁石,礁石上生長著各種各樣的珊瑚,周圍還有五顏六色的魚兒,即使不會游泳的人只要在海中走幾米遠蹲下來就能看到珊瑚和各種魚類,海水越深的地方珊瑚種類越多。
7)Dicksam 自然保護區 Dicksam
Dicksam 自然保護區位於索科特拉島中部,保護區中島上特有的龍血樹漫山遍野的生長著,遠遠望去好似一個個小蘑菇,在海拔越高的地方,龍血樹的數量越多;保護區中有一處山谷,山谷中有很多椰棗樹,山谷四面的懸崖峭壁上長有造型各異的瓶子樹,山谷中還有一處天然形成的泳池,池水最深處約有3米深,池水清澈見底,並不斷流動,是到島上難得的淡水資源。
8)Qalansiya Detwah lagooon PA
卡倫西亞達特瓦瀉湖保護區
卡倫西亞 達特瓦瀉湖保護區位於索科特拉島西部第二大城市卡倫西亞市,保護區的瀉湖面積有數個足球場大,瀉湖中的水根據潮漲潮落而不斷變化;瀉湖與海水間有一條狹長延伸數公里的白色沙灘分隔開,瀉湖一側有很多退潮時未返回大海的海洋小動物,包括海膽、海參、海星、小魷魚等,海水一側白沙灘緩緩入海,有大該100米左右的淺水海灣可以游泳。保護區附近的山頂是欣賞整個瀉湖的最佳地點。
2. 葉門的旅遊
薩那清真寺
葉門著名清真古寺。位於首都薩那古城。約於630年由葉門行政長官、聖門弟子瓦卜勒奉穆罕默德之命創建。後經伍麥葉王朝第六代哈里發瓦利德(705~715在位)擴建及其後歷代的不斷重修,得以保存至今。是葉門的重要古跡之一。大寺佔地1萬多平方米,為一組多座圓頂式的阿拉伯古建築群。在大寺的12扇大門中,有一扇還刻有希木葉爾文字。該寺曾設有宗教學校,為葉門地區什葉派支系栽德派的宗教教育中心。1972年,在維修大寺西牆時發現了有3萬頁的《古蘭經》手抄稿,分別寫在羊皮或古紙上,堪稱伊斯蘭教最珍貴的文物之一。清真大寺附有多種設施,其中所設圖書館,是阿拉伯世界伊斯蘭教典籍收藏最多的圖書館之一,館藏多種珍本書籍和手稿,為其它圖書館所罕見。薩那有近百座清真寺,已列入葉門文物古跡的清真寺中,該寺名列前茅。
亞丁清真寺
葉門現存最古老的清真寺叫法克拉德亞丁清真寺,至今已有七八百年的歷史。位於摩加迪沙。清真寺是伊斯蘭教穆斯林禮拜的地方,詞根為「拜倒」的意思,因為穆斯林禮拜時需要拜倒叩拜。 薩那古城,希巴姆古城,宰比德歷史古城。
希巴姆老城
1982年被認定為世界遺產,在阿拉伯半島的沙漠中央拔地而起的一片高層建築群給人一種海市蜃樓般不可思議的感覺。那簡練的外觀,雷同的造型不由讓人聯想到紐約的摩天大樓。這些用土坯為建材的建築群高達30米,在中世紀來說的確堪稱高層建築。
具考證這種高層建築的由來是傳統家族制度的產物。當時家族分家後一般不在外面新蓋房屋另起爐灶,而是在原來的房屋頂上加層擴建,從而逐漸形成了這種高層建築。每棟建築為5層或8層結構,總共有500多座,居住有7000人左右。高樓的1、2層房間大多沒有窗戶(1層養家畜,2層作倉庫),3層以上供人居住。屋頂和頂樓都塗有雪花石膏。
這種塗白實際上對建築物起到了保全作用。如果沒有每年一度的塗白,300年前建造的房屋可能早已被侵蝕掉了。現存的建築多為100年前或300年前建造的,最古老的還可追溯到10世紀。
宰比得歷史古城
宰比德位於沿著紅海的狹長、炎熱的提哈邁平原。離海岸25公里,而且距上高原較近,它在連接荷台達港與塔伊茲城海拔較高的的道路邊。在更大范圍內說,它過去坐落於亞丁―麥加的路線上,是印度與麥加間通道的一部分。
宰比德因在公元7世紀就已存在,擁有著名的伊斯蘭教大學,並且是政治和貿易中心。
3. 葉門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葉門概況
2004/09/19
--------------------------------------------------------------------------------
【國名】葉門共和國(Republic of Yemen)
【面積】55.5萬平方公里
【人口】2017.7萬(2003年)
【首都】薩那,人口170萬(2003年)
【國慶】5月22日(統一日)
【國家元首】總統 阿里·阿卜杜拉·薩利赫 元帥
【政府首腦】總理 阿卜杜勒·卡迪爾·阿卜杜·拉赫曼·巴傑麥勒
【語言】阿拉伯語
【宗教】伊斯蘭教
【行政區劃】共19個省和1個直轄市(薩那)
【與我建交時間】1956年9月24日
【地理】位於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南端。北與沙烏地阿拉伯王國接壤,南瀕阿拉伯海和亞丁灣,東鄰阿曼蘇丹國,西臨紅海,扼曼德海峽。陸地面積55.5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約2200公里。境內山地和高原地區氣候較溫和,沙漠地區炎熱乾燥。
【簡史】葉門有3000多年文字記載的歷史,是阿拉伯古代文明的搖籃之一,曾先後建立薩巴、馬里卜、希木葉爾、哈達拉毛等古王國。公元7世紀,皈依伊斯蘭教,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公元16世紀,北、南方先後被奧斯曼土耳其和英國侵佔。1918年,北方建立獨立的伊瑪目王國。1934年,英國迫使北方的葉門王國承認其對也南部的佔領,葉門被正式分割為南北兩方。
1962年9月26日,以阿卜杜拉·薩拉勒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革命,推翻了北部的巴德爾王朝,成立阿拉伯葉門共和國(北葉門)。1967年10月14日,南方在葉門社會黨(「也社黨」)的領導下發動革命,擺脫了英殖民統治,獲得獨立,成立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南葉門)。
1990年,北、南葉門和平統一,成立葉門共和國。1994年,葉門爆發內戰,現執政黨全國人民大會黨(「全人大」)以武力平息了也社黨的武裝分裂,維護了統一。同年,也議會修憲,將總統委員會制改為總統制,薩利赫當選總統。1999年,葉門舉行統一後的首次總統直選,薩蟬聯,任期至2006年。
【議會與協商會議】議會是也立法機關,由議長、議會秘書處和19個專門委員會組成。議員通過選民無記名投票直選產生。議長和副議長由議員在每屆新議會的第一次會議上通過無記名投票產生。本屆議會於2003年4月選舉產生,共有301名議員。其中執政黨全人大228席,改革集團47席,也社黨7席,納賽爾黨3席,復興黨2席,獨立人士14席。1993年當選的議長阿卜杜拉·本·海珊·艾哈邁爾連任至今,系最大反對黨改革集團主席。
協商會議是總統的最高咨詢機構,負責研究和討論同國家最高利益有關的國內外重大問題,並向總統提出咨詢意見和建議。葉門統一後,薩利赫總統於1997年5月頒布總統令,宣布成立協商會議,並任命了59名委員。2001年協商會議擴大為111人。委員均為也各行業中的知名人士。也前總理阿卜杜勒·阿齊茲·阿卜杜勒·加尼從1997年連任主席至今。
【政府】本屆政府是葉門統一後的第七屆政府,由32名部長組成,於2003年5月17日宣布成立。上屆總理阿卜杜勒·卡迪爾·巴傑麥勒連任。主要成員包括: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阿拉維·薩拉米、副總理兼計劃與國際合作部長艾哈邁德·蘇凡、外交部長艾布·貝克爾·科爾比、內政部長拉沙德·阿里米等。
【內政】1994年葉門內戰結束以來,政局基本保持穩定,社會治安形勢持續好轉,經濟日益恢復。盡管先後於2000年和2002年發生「科爾號」事件和「林堡號」事件,但也政府以此為契機,不斷加大打擊恐怖和極端勢力的力度,使境內恐怖組織受到重創。
2003年,也政局穩定,未發生大的恐怖襲擊事件。經濟復甦的腳步加快。薩利赫總統首次宣布,葉門已經進入「穩定、發展的新時期」。
【經濟】也國民經濟在90年代初受到海灣戰爭和內戰影響,損失慘重。1995年,也政府與世界銀行、IMF等國際組織合作,開始經濟、財政和行政改革。1996-2000年,也GDP年均增長5.5%,財政赤字從1994年的17%降至近年的3%以內,通脹率從70%降至10%以內。政府財政收入逐年增加,外債佔GDP比例不斷減少。
2003年,也GDP總量達113.5億美元,增長4%,人均GDP562美元。外貿總額74.06億美元,順差6000萬美元。外匯儲備47.35億美元,通貨膨脹率9.9%,外債53.76億美元,占當年GDP的48%,匯率基本保持穩定。
石油是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已探明石油儲量約60億桶。目前生產能力達44.2萬桶/日。2003年,也政府份額油出口6457萬桶,占總出口的95%,收入18億美元,約占政府預算收入的54%。也天然氣儲量豐富,約5000億立方米。
http://news.xinhuanet.com/misc/2002-06/18/content_445921.htm
http://ye.china-embassy.org/chn/ymgk/t158045.htm
4. 世界十大名勝古跡是(附帶高清圖)
中國拉薩布達拉宮 坐落在拉薩河谷中心海拔米的紅色山峰之上,是集行政、宗教、政治事務於一體的綜合性建築。它由白宮和紅宮及其附屬建築組成。 布達拉」梵語意為佛教聖地「普陀」的音譯,原指觀世音菩薩所居之島。布達拉宮始建於吐蕃王朝第32代贊普松贊干布時期(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與唐聯姻,為迎娶文成公主,在此首建宮室,當時稱「紅山宮」,後來隨著吐蕃王朝的沒落而逐漸毀棄。公元17世紀時,五世達賴喇嘛在紅山宮的舊址上重新修建了宏偉的宮殿,稱「布達拉宮」。此後這里一直作為西藏政治和宗教的中心。 http://cimg2.163.com/cnews/2006/8/30/2006083009524702fe9.jpg 九寨溝諾日朗瀑布 九寨溝諾日朗瀑布落差20米,寬達300米,是九寨溝眾多瀑布中最寬闊的一個。 藏語中諾日朗意指男神,也有偉岸高大的意思,因此諾日朗瀑布意思就是雄偉壯觀的瀑布。滔滔水流自諾日朗群海而來,經瀑布的頂部流下,如銀河飛瀉,聲震山谷。南端水勢浩大,寒氣逼人,騰起蒙蒙水霧。早晨陽光照耀下,常可見到一道道彩虹橫掛山谷,使得這一片飛瀑更加豐姿迷人。 瀑布對面建有一座觀景台,站在台上,瀑布全景盡收眼底,秋季時,瀑布的三百米飛流在秋色、雲霧的襯托下,化成了一幕波瀾壯闊的畫面。 返回 【諾日朗瀑布傳說】 瀑布頂部平整如台,傳說以前這里沒有瀑布,只有平台。一年,遠游歸來的扎爾穆德和尚帶加了貝葉經、鐵犁鏵和手搖紡車。聯盟美麗的藏族姑娘若依果很快學會用紡車紡線。她把紡車架到三溝交界的平台上,讓過往的姐妹們觀看、學習,人們便叫這里為「紡織台」。兇殘的頭人羅扎認為她在搞歪門邪道,一腳把她和紡車踢下山崖。立刻,山洪暴發,把羅扎和幫凶沖下懸崖,紡織台就成了今天的瀑布。 http://www.cnnb.com.cn/new-gb/pic/0/00/14/99/149945_997131.jpg 卡帕多細亞的岩窟群 卡帕多西亞的岩石群像一組幻景造型,有的形如磨茹、有的形如竹筍、有的形如帶貝雷帽的煙囪。世界奇景雖多,但能與卡帕多西亞的岩群*美的卻是屈指可數。這奇景是火山灰和熔岩風化所成。置身於這童話般的自然奇景之中,讓人感嘆造物主的偉大。這里被認定為世界遺產的另一個理由是岩石上的窟穴集落,那是土耳其的初期基督教徒們為躲避羅馬帝國的彈壓和阿拉伯人的迫害而逃避到這里挖穴掘洞建造的教堂和生活場所。精緻的拜占庭(Bvzantine Style)建築風格的教堂內繪有壁畫,有些窟穴深達八層,縱橫交錯,規模猶如地下城市。6至7世紀洞穴居民達6萬人之多。基督教徒的苦難歷史由此可以略見一斑。 http://bt.xinhuanet.com/2006-04/25/xin_520403251028156554513.jpg 克久拉霍的性雕塑 廟外牆壁上的雕塑是克久拉霍最著名的文化遺產,寫實的手法表現了昌德拉時代的宮廷生活和平民以及士兵的各種活動。所有的浮雕中,表現男歡女愛和人體藝術的作品佔了大多數,這在宗教建築中是極其少見的。我們在參觀了許多印度教神廟後,並通過導游的解釋,我們才知道印度教是崇拜包括生殖器在內的多神崇拜的宗教。在有些印度教寺廟里,我們可以看見巨大的濕婆神的靈根聳立在廟中,讓信徒們參拜。因此一千年前的克久拉霍出現如此多的宣洩性慾,露骨描繪各種性生活的雕塑作品就不足為奇了。 http://upload.blog.daqi.com/uploadnew/2006-11-05/1162739628_3283.jpg 薩那老城 薩那老城位於海拔2300米的高原地帶,早在公元前10世紀已是阿拉伯半島東南部乳香交易商道上的重要商站。乳香在古代是一種價比黃金的焚香料。隨著時代的變遷,由於受外民族和周邊強國入侵,加上印度洋貿易的日益活躍,交易商路也轉向外線,該城隨之衰落。但是,作為阿拉伯半島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孕育了獨特的文化,從而成為阿拉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20世紀中葉作為葉門首都的薩那城在擴建時,老城大部分被拆除,七座城門僅保留一座「葉門門」作為歷史的見證。老城內住宅的構造長期不變,一樓是家畜的飼養場,二樓是工具和農具的保管場,三樓是食品倉庫和傭人的住所,四樓是家裡所有成員溝通的起居室,女人和孩子們住在五樓,最上一層是男人專用的房間。 http://big5.cctv.com/geography/special/C11965/20040318/images/102076_snlxx.JPG 泰姬.瑪哈爾陵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zwyichan/406752.htm 吳哥窟 吳哥窟:是對吳哥古跡群的統稱。這是一座由宮殿、寺廟、花園、城堡組成的完整的城市,古高棉王國的首都。公元802年,國王賈亞瓦曼二世統一了高棉王國,在洞里薩湖北岸興建首都,定名為「吳哥」。歷代國王大興土木,建造宮殿與寺廟,使吳哥逐漸成為整個高棉人的宗教以及精神中心。公元1431年,泰國人入侵高棉,高棉人被迫離開吳哥,在金邊建立了新的首都,從此吳哥湮沒在叢林之中,被世人遺忘。直到1860年,法國植物學家亨利·莫哈特為了收集植物標本來到暹粒,吳哥城才得以重見天日。從那以後,吳哥的發掘和修復工作一直在進行,直到現在也沒有結束,而對吳哥的掠奪和偷盜也沒有結束。 http://www.williamlong.info/google/upload/096_1.jpg 耶路撒冷就城及其城牆(哭牆) 耶路撒冷作為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種宗教的聖地,具有極高的象徵意義。在它的220個歷史建築物中,有著名的岩石圓頂寺,建於7世紀,外牆裝飾有許多美麗的幾何圖案和植物圖案。三大宗教都認為耶路撒冷是亞伯拉罕的殉難地。哭牆分隔出代表三種不同宗教的部分,聖墓大教堂庇護著耶穌的墓地。 http://www.nre.cn/readarticle/upload/mulu/11/200382916596502.jpg 葉門希巴姆老城 1982年被認定為世界遺產,在阿拉伯半島的沙漠中央拔地而起的一片高層建築群給人一種海市蜃樓般不可思議的感覺。那簡練的外觀,雷同的造型不由讓人聯想到紐約的摩天大樓。這些用土坯為建材的建築群高達30米,在中世紀來說的確堪稱高層建築。 具考證這種高層建築的由來是傳統家族制度的產物。當時家族分家後一般不在外面新蓋房屋另起爐灶,而是在原來的房屋頂上加層擴建,從而逐漸形成了這種高層建築。每棟建築為5層或8層結構,總共有500多座,居住有7000人左右。高樓的1、2層房間大多沒有窗戶(1層養家畜,2層作倉庫),3層以上供人居住。屋頂和頂樓都塗有雪花石膏。 這種塗白實際上對建築物起到了保全作用。設想如果沒有每年一度的塗白,300年前建造的房屋可能早已被侵蝕掉了。現存的建築多為100年前或300年前建造的,最古老的還可追溯到10世紀。 http://www.kaoiki.com/pic/place/10.jpg 中國萬里長城 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的國家 軍事性防禦工程,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和驕傲。 據說,飛向太空的宇航員曾經報告說,從遙遠的月球觀察地球,能夠辨認出的人類工程只有兩個,其中一個就是中國的萬里長城。雄偉的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人民創造的世界奇跡之一,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 根據歷史記載,從戰國以來,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最早是楚國,為防禦北方游牧民族或敵國,開始營建長城,隨後,齊、燕、魏、趙、 秦等國基於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築自己的長城。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著名大 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姚,東至遼東,綿延萬余里,遂稱 萬里長城,這就是「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 秦長城只有遺跡殘存。秦始皇為了修築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造了人類建築史 上的奇跡。長城的修建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護中原經濟文化發展的積極作用。孫中山先生曾評價:「始皇雖無道,而長城之有功於後世,實上大禹治 水等」。 漢代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從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 至黑龍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古絲綢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著這條長城,是 歷史上最長的長城。 到了明代,為了防禦韃靼、瓦刺族的侵擾,從沒間斷過長城的修建,從洪 武至萬曆,其間經過20次大規模的修建,築起了一條西起甘肅的嘉峪關,東到遼 東虎山,全長6350公里的邊牆。(但據報道,1990年一個徒步走完長城全長的中 國人的計步器顯示的是6700公里。) 長城有極高的旅遊觀光價值和歷史文化意義。現在經過精心開發修復,山海 關、居庸關八達嶺、司馬台、慕田峪、嘉峪關等處已成為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蹬高遠眺,憑古懷幽,古戰場的金戈鐵馬似乎就在眼前。如今,長城與埃及的金 字塔,羅馬的斗獸場,義大利的比薩斜塔等同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是中華民族 古老文化的豐碑和智慧結晶,象徵著中華民族的血脈相承和民族精神。 http://img1.qq.com/news/20051231/2952366.jpg
5. 世界上十大著名的建築(帶圖片)
克里姆林宮和紅場
不提及克里姆林宮,無從談論俄羅斯的歷史。克里姆林宮是歷代俄羅斯的皇宮,追溯克里姆林宮的歷史,最初是1156年在莫斯科河左岸修建的木結構城堡。1367年為了防禦蒙古人的襲擊,又建造起石壁石塔的城塞。
15世紀後期,被稱為雷帝的伊萬四世招集了義大利、俄羅斯最有名的建築家增修和擴建,使皇宮逐漸形成了今日可見的、顯示權力的豪華和壯觀。傑內古城
被世人美喻為「尼日河谷的寶石」的傑內古城,坐落在尼日河與巴尼河交匯處,在14~16世紀末被摩洛哥軍征服前,這里是西非最為美麗的商業城。尤其值得誇耀的是古城中央的那座高11米、周長56米,用椰樹木為骨架,用粘土建造造型奇特的清真寺。該清真寺向外突出的房架巧妙地起到了裝飾效果,這是 1907m1909年按15世紀蘇丹建築風格重建的。
重建的清真寺被視為非洲建築史上的一大傑作,也是西非伊斯蘭教的象徵,不過只有伊斯蘭教徒才能入內。壯美的清真寺建築,每周一的大集市以及女人鮮艷奪目的服飾是傑內古城的魅力所在。
拉利貝拉岩石教堂
傳說12世紀衣索比亞第七代國王拉利貝拉夢中得神諭:「在衣索比亞造一座新的耶路撒冷城,並要求用一整塊岩石建造教堂」。於是拉利貝拉按照神諭在衣索比亞北部海拔2600米的岩石高原上,動用2萬人工,花了24年的時間鑿出了11座岩石教堂,人們將這里稱為拉利貝拉。
從此,拉利貝拉成為衣索比亞人的聖地。至今,每年1月7日衣索比亞聖誕節,信徒們都將匯集於此。
貝南阿波美王宮
貝南南部的阿波美城曾是西非海岸以販賣奴隸而繁榮一時的達荷美王國的首都。這個地區在歷史上與「象牙海岸」、「黃金海岸」相並列被稱為「奴隸海岸」。阿波美王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7世紀。
聖米歇爾山及其海灣
1979年被認定為世界遺產,位於諾曼底地區一個小島上的教堂,高出海面150米。退潮時小島則變成與陸地相連的山丘。教堂的誕生有段神奇的傳說。8世紀初主教歐勃爾按照夢中大天使米歇爾的授意在山丘上修建了這所教堂。
奇特的是完工後不久山丘被海水淹沒從而形成了今日可見的海中浮島。11世紀起對教堂進行擴建,足見逐漸新添了羅馬式、哥德式、文藝復興式等風格各異的建築。
挪威卑爾根
卑爾根市位於挪威西海岸,那裡不僅是著名的古建築集中地,也是漢薩同盟海外行商的惟一例證,還是城市發展初始階段和北歐木建築的寶貴遺跡。卑爾根市是挪威第二大港灣城市。1070年挪威王在此建都。
斯凱利格-邁克爾島
1996 年認定為世界遺產,斯凱利格.邁克爾修道院在愛爾蘭西南部12海里外的一座僅0.18平方公里的遠海孤島上。建於公元7世紀,為歐洲現存最古老的修道院之一。是反映基督教初期時代的建築風格的重要史跡。房屋形如蜂窩,沿凸凹不平的岩地而建,沒有絲毫的修飾痕跡,惟有十字架顯示著這是基督教建築。
從出土文物和菜地遺跡略可了解當時修道士們在這絕海島上艱辛的生活狀況。由於孤島與陸地隔絕的緣故,修道院鮮有人造訪,故而至今保存著原始狀態。此外,島上又是野鳥棲生的樂園。
埃夫伯里巨石遺址
英格蘭南部索爾滋伯里平原上的這座環形排列的巨石遺址直徑約為100米。據考證是新石器時代的建造物,有5000年的歷史。四層同心圓的石圈中央的祭奠石和旁邊被稱為腳跟(Hee1-stone)石的玄武石,在每年夏至這一天,兩個石頭與地平線彼岸升起的太陽連成一線這個建造物的目的是什麼還存有眾多的猜測:亦或是崇拜太陽的神殿、亦或是天文台、亦或是與宇宙聯系的通信點等等,至今仍是個千古之謎。
多瑙河及布達城堡區
1987年認定為世界遺產,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被多瑙河分為東西兩岸。13世紀起匈牙利帝國在西岸布達建造王宮,西岸從此而輝煌起來。布達市內哥德式建築與巴洛克式建築點綴在窄道兩旁。東岸佩斯則逐漸形成商業、學術與市民文化的中心地。
葉門希巴姆老城
1982年被認定為世界遺產,在阿拉伯半島的沙漠中央拔地而起的一片高層建築群給人一種海市蜃樓般不可思議的感覺。那簡練的外觀,雷同的造型不由讓人聯想到紐約的摩天大樓。這些用土坯為建材的建築群高達30米,在中世紀來說的確堪稱高層建築。
中國 拉薩布達拉宮
1994年被認定為世界遺產,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區分布有許多佛教寺廟、宮殿。從7世紀起,歷代活佛都居住在此。拉薩成為西藏的宗教、政治中心。
拉薩西北部的紅山上聳立有聞名世界的布達拉宮。宮殿依山而立,直至山頂。這座雄偉的宮殿初建於7世紀,是西藏吐蕃王為迎接唐朝文成公主所建造的9層共1000個房間的宮殿,命名為布達拉宮。
6. 世界著名十大建築圖片 分別在哪個國家
克里姆林宮
這個就不解說了,好多字不讓用,什麼宗教西藏估計是,
7. 世界十大名勝古跡的介紹
中國拉薩布達拉宮
坐落在拉薩河谷中心海拔米的紅色山峰之上,是集行政、宗教、政治事務於一體的綜合性建築。它由白宮和紅宮及其附屬建築組成。
布達拉」梵語意為佛教聖地「普陀」的音譯,原指觀世音菩薩所居之島。布達拉宮始建於吐蕃王朝第32代贊普松贊干布時期(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與唐聯姻,為迎娶文成公主,在此首建宮室,當時稱「紅山宮」,後來隨著吐蕃王朝的沒落而逐漸毀棄。公元17世紀時,五世達賴喇嘛在紅山宮的舊址上重新修建了宏偉的宮殿,稱「布達拉宮」。此後這里一直作為西藏政治和宗教的中心。
http://cimg2.163.com/cnews/2006/8/30/2006083009524702fe9.jpg
九寨溝諾日朗瀑布
九寨溝諾日朗瀑布落差20米,寬達300米,是九寨溝眾多瀑布中最寬闊的一個。
藏語中諾日朗意指男神,也有偉岸高大的意思,因此諾日朗瀑布意思就是雄偉壯觀的瀑布。滔滔水流自諾日朗群海而來,經瀑布的頂部流下,如銀河飛瀉,聲震山谷。南端水勢浩大,寒氣逼人,騰起蒙蒙水霧。早晨陽光照耀下,常可見到一道道彩虹橫掛山谷,使得這一片飛瀑更加豐姿迷人。
瀑布對面建有一座觀景台,站在台上,瀑布全景盡收眼底,秋季時,瀑布的三百米飛流在秋色、雲霧的襯托下,化成了一幕波瀾壯闊的畫面。
返回
【諾日朗瀑布傳說】
瀑布頂部平整如台,傳說以前這里沒有瀑布,只有平台。一年,遠游歸來的扎爾穆德和尚帶加了貝葉經、鐵犁鏵和手搖紡車。聯盟美麗的藏族姑娘若依果很快學會用紡車紡線。她把紡車架到三溝交界的平台上,讓過往的姐妹們觀看、學習,人們便叫這里為「紡織台」。兇殘的頭人羅扎認為她在搞歪門邪道,一腳把她和紡車踢下山崖。立刻,山洪暴發,把羅扎和幫凶沖下懸崖,紡織台就成了今天的瀑布。
http://www.cnnb.com.cn/new-gb/pic/0/00/14/99/149945_997131.jpg
卡帕多細亞的岩窟群
卡帕多西亞的岩石群像一組幻景造型,有的形如磨茹、有的形如竹筍、有的形如帶貝雷帽的煙囪。世界奇景雖多,但能與卡帕多西亞的岩群*美的卻是屈指可數。這奇景是火山灰和熔岩風化所成。置身於這童話般的自然奇景之中,讓人感嘆造物主的偉大。這里被認定為世界遺產的另一個理由是岩石上的窟穴集落,那是土耳其的初期基督教徒們為躲避羅馬帝國的彈壓和阿拉伯人的迫害而逃避到這里挖穴掘洞建造的教堂和生活場所。精緻的拜占庭(Bvzantine Style)建築風格的教堂內繪有壁畫,有些窟穴深達八層,縱橫交錯,規模猶如地下城市。6至7世紀洞穴居民達6萬人之多。基督教徒的苦難歷史由此可以略見一斑。
http://bt.xinhuanet.com/2006-04/25/xin_520403251028156554513.jpg
克久拉霍的性雕塑
廟外牆壁上的雕塑是克久拉霍最著名的文化遺產,寫實的手法表現了昌德拉時代的宮廷生活和平民以及士兵的各種活動。所有的浮雕中,表現男歡女愛和人體藝術的作品佔了大多數,這在宗教建築中是極其少見的。我們在參觀了許多印度教神廟後,並通過導游的解釋,我們才知道印度教是崇拜包括生殖器在內的多神崇拜的宗教。在有些印度教寺廟里,我們可以看見巨大的濕婆神的靈根聳立在廟中,讓信徒們參拜。因此一千年前的克久拉霍出現如此多的宣洩性慾,露骨描繪各種性生活的雕塑作品就不足為奇了。
http://upload.blog.daqi.com/uploadnew/2006-11-05/1162739628_3283.jpg
薩那老城
薩那老城位於海拔2300米的高原地帶,早在公元前10世紀已是阿拉伯半島東南部乳香交易商道上的重要商站。乳香在古代是一種價比黃金的焚香料。隨著時代的變遷,由於受外民族和周邊強國入侵,加上印度洋貿易的日益活躍,交易商路也轉向外線,該城隨之衰落。但是,作為阿拉伯半島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孕育了獨特的文化,從而成為阿拉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20世紀中葉作為葉門首都的薩那城在擴建時,老城大部分被拆除,七座城門僅保留一座「葉門門」作為歷史的見證。老城內住宅的構造長期不變,一樓是家畜的飼養場,二樓是工具和農具的保管場,三樓是食品倉庫和傭人的住所,四樓是家裡所有成員溝通的起居室,女人和孩子們住在五樓,最上一層是男人專用的房間。
http://big5.cctv.com/geography/special/C11965/20040318/images/102076_snlxx.JPG
泰姬.瑪哈爾陵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zwyichan/406752.htm
吳哥窟
吳哥窟:是對吳哥古跡群的統稱。這是一座由宮殿、寺廟、花園、城堡組成的完整的城市,古高棉王國的首都。公元802年,國王賈亞瓦曼二世統一了高棉王國,在洞里薩湖北岸興建首都,定名為「吳哥」。歷代國王大興土木,建造宮殿與寺廟,使吳哥逐漸成為整個高棉人的宗教以及精神中心。公元1431年,泰國人入侵高棉,高棉人被迫離開吳哥,在金邊建立了新的首都,從此吳哥湮沒在叢林之中,被世人遺忘。直到1860年,法國植物學家亨利·莫哈特為了收集植物標本來到暹粒,吳哥城才得以重見天日。從那以後,吳哥的發掘和修復工作一直在進行,直到現在也沒有結束,而對吳哥的掠奪和偷盜也沒有結束。
http://www.williamlong.info/google/upload/096_1.jpg
耶路撒冷就城及其城牆(哭牆)
耶路撒冷作為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種宗教的聖地,具有極高的象徵意義。在它的220個歷史建築物中,有著名的岩石圓頂寺,建於7世紀,外牆裝飾有許多美麗的幾何圖案和植物圖案。三大宗教都認為耶路撒冷是亞伯拉罕的殉難地。哭牆分隔出代表三種不同宗教的部分,聖墓大教堂庇護著耶穌的墓地。
http://www.nre.cn/readarticle/upload/mulu/11/200382916596502.jpg
葉門希巴姆老城
1982年被認定為世界遺產,在阿拉伯半島的沙漠中央拔地而起的一片高層建築群給人一種海市蜃樓般不可思議的感覺。那簡練的外觀,雷同的造型不由讓人聯想到紐約的摩天大樓。這些用土坯為建材的建築群高達30米,在中世紀來說的確堪稱高層建築。
具考證這種高層建築的由來是傳統家族制度的產物。當時家族分家後一般不在外面新蓋房屋另起爐灶,而是在原來的房屋頂上加層擴建,從而逐漸形成了這種高層建築。每棟建築為5層或8層結構,總共有500多座,居住有7000人左右。高樓的1、2層房間大多沒有窗戶(1層養家畜,2層作倉庫),3層以上供人居住。屋頂和頂樓都塗有雪花石膏。
這種塗白實際上對建築物起到了保全作用。設想如果沒有每年一度的塗白,300年前建造的房屋可能早已被侵蝕掉了。現存的建築多為100年前或300年前建造的,最古老的還可追溯到10世紀。
http://www.kaoiki.com/pic/place/10.jpg
中國萬里長城
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的國家 軍事性防禦工程,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和驕傲。
據說,飛向太空的宇航員曾經報告說,從遙遠的月球觀察地球,能夠辨認出的人類工程只有兩個,其中一個就是中國的萬里長城。雄偉的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人民創造的世界奇跡之一,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 根據歷史記載,從戰國以來,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最早是楚國,為防禦北方游牧民族或敵國,開始營建長城,隨後,齊、燕、魏、趙、 秦等國基於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築自己的長城。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著名大 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姚,東至遼東,綿延萬余里,遂稱 萬里長城,這就是「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
秦長城只有遺跡殘存。秦始皇為了修築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造了人類建築史 上的奇跡。長城的修建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護中原經濟文化發展的積極作用。孫中山先生曾評價:「始皇雖無道,而長城之有功於後世,實上大禹治 水等」。
漢代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從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 至黑龍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古絲綢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著這條長城,是 歷史上最長的長城。 到了明代,為了防禦韃靼、瓦刺族的侵擾,從沒間斷過長城的修建,從洪 武至萬曆,其間經過20次大規模的修建,築起了一條西起甘肅的嘉峪關,東到遼 東虎山,全長6350公里的邊牆。(但據報道,1990年一個徒步走完長城全長的中 國人的計步器顯示的是6700公里。) 長城有極高的旅遊觀光價值和歷史文化意義。現在經過精心開發修復,山海 關、居庸關八達嶺、司馬台、慕田峪、嘉峪關等處已成為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蹬高遠眺,憑古懷幽,古戰場的金戈鐵馬似乎就在眼前。如今,長城與埃及的金 字塔,羅馬的斗獸場,義大利的比薩斜塔等同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是中華民族 古老文化的豐碑和智慧結晶,象徵著中華民族的血脈相承和民族精神。
http://img1.qq.com/news/20051231/2952366.jpg
8. 葉門希巴姆老城的介紹
希巴姆老城,位於葉門共和國。1982年被認定為世界遺產。具考證這種高層建築的由來是傳統家族制度的產物。屋頂和頂樓都塗有雪花石膏,這種塗白實際上對建築物起到了保全作用。
9. 葉門代表性建築物都有哪些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1&word=%D2%B2%C3%C5%B1%EA%D6%BE%D0%D4%BD%A8%D6%FE
10. 世界著名十大建築物都有哪些
1.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國王為自己修建的陵墓。埃及的吉札金字塔被譽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在埃及的大小金字塔,絕大多數都建築於埃及第三到第六王朝。這些有4000多年歷史的金字塔主要分布在首都開羅及尼羅河上游西岸吉薩等地。吉札金字塔左邊屬於卡夫拉王,右邊屬於庫夫王,附近連著一座獅身人面像.主要建材為石灰岩,部分為花崗岩。
埃及共發現金字塔八十座,其中最壯觀的一座金字塔是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建成的吉札金字塔,全部都是由人工建成。古代埃及人如何把坎石塊雕薹刻及砌成陵墓,陵墓內部的信道和陵室的布局宛如迷宮,古代埃及人是用甚麼方法設計它呢?
2.希臘宙斯神像。
宙斯是希臘眾神之神,為表崇拜而興建的宙斯神像是當時世上最大的室內雕像,宙斯神像所在的宙斯神殿則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發源地,部份奧運項目就曾經在此舉行。遺址位於希臘西岸奧林比亞(Olympia)的古城中。
宙斯神殿建於公元前470年,於公元前456年完工,由建築師Libon設計,宙斯神像則由雕刻家Pheidias負責。神殿是以表面鋪上灰泥的石灰岩建成,殿頂則使用大理石興建而成,神殿共由三十四條約高17米的科林斯式(Corinthian)支柱支撐著,神殿的面積達41.1 米乘107.75米。
3.埃及法洛斯燈塔。
法洛斯燈塔興其餘六個奇觀絕對是與別不同,因為它並不帶有任何宗教色彩,純粹為人民實際生活而建,法洛斯燈塔的燈光在晚上照耀著整個亞歷山卓港,保護著海上的船隻,另外,它亦是當時世上最高的建築物。
位置:在埃及(Egypt)的亞歷山卓港(Alexandria)附近的法洛斯島(island ofPharos)上。
在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 )死後不久,他的手下之一Ptolemy Soter 便稱霸埃及,並建都於亞歷山卓,有鑒於亞歷山卓港附近的海道十分危險,Ptolemy Soter便下令由建築師Sostratus及亞歷山卓圖書館(Alexandria Library/Mouseion)合作興建法洛斯燈塔,燈塔於公元前290年竣工。
4.巴比倫空中花園。
巴比倫空中花園與羅得斯島巨像一樣,考古學家至今都未能找到空中花園的遺跡,事實上,不少在自己著作中提到空中花園的古人也只是從別人口中聽回來,並沒有真的看過,到底空中花園是否純粹傳說呢?
空中花園位於Euphrates河東面,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南50里外左右,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巴比倫中。巴比倫的空中花園當然從來都不是吊於空中,這個名字的由來純粹是因為人們把原本除有「吊」之外,還有「突出」之意的希臘文「kremastos」及拉丁文「pensilis」錯誤翻譯所致。一般相信空中花園是由Nebuchadnezzar王(公元前604 - 公元前562)為了安慰患上思鄉病的王妃安美依迪絲(Amyitis),仿照王妃在山上的故鄉而興建了空中花園。
5.希臘阿提密斯神殿。
阿提密斯是希臘的狩獵女神,阿拉伯人稱她Lat,埃及人稱她依西斯(Isis),而羅馬人則稱她為黛安娜(Diana),在古代的希臘阿提密絲女神深受敬仰,因此興建了七大奇觀之一阿提密絲神殿。
提密斯神殿遺址估計位於古城愛菲索斯(Ephesus)中,約在土耳其的Izmir (Smyrna)南面50公里。
6.希臘羅得斯島巨像。
羅得斯島巨像是十大奇觀中最神秘的一個,因為它只在短短五十六年間便倒下了,考古學家甚至連它的確實位置及外觀都未能確定。
羅得斯島巨像位於希臘羅得斯島(island of Rhodes)通往地中海(Mediterranean Sea) 的港口。在公元前305年羅得斯島聯邦和馬爾他(Malta)的安帝哥尼斯(Antigonids) 發生了一場戰爭,戰勝的羅得斯島聯邦得到大批戰利品,為了記念這場勝仗,他們便變賣戰利品來建造羅得斯島巨像。
7.毛索洛斯墓廟。
毛索洛斯墓廟位於哈利卡納素斯,在土耳其的西南方,底部建築為長方形,面積是40米(120呎)乘30米(100呎),高45米(140呎),其中墩座牆高20米,柱高12米,金字塔高7米,最頂部的馬車雕像高6米建築物被墩座牆圍住,旁邊以石像作裝飾.頂部的雕像是四隻馬拉著一架古代雙輛戰車.此墓廟著名之處除了它的建築外,還有那些雕塑.毛索洛斯墓廟的雕塑由四名著名的雕刻家Bryaxis, Leochares, Scopas,和 Timotheus製造,每人負責墓廟的其中一邊
在15世紀初哈利卡納素斯被侵佔,新的統治者為了建一座巨大的城堡,因此在1494年將毛索洛斯墓廟的一些石頭用作建築材料.時至今日,有不少的雕塑仍然倖存,並存放在英國倫敦的博物館內.自從19世紀開始,毛索洛斯墓廟一直有進行考古學的挖掘,這一些挖掘提供不少有關毛索洛斯墓廟的資料,令我們對毛索洛斯墓廟的形狀和外觀有更多的認識。
8.中國的萬里長城。
我國古代偉大的工程之一。始建於春秋戰國(公元前770~476),今存者為明代所修建。西起甘肅嘉峪關,東到遼寧丹東鴨綠江畔的虎山口,橫亘甘肅、寧夏、陝西、山西、蒙古、河北、遼寧等地。沿線險要或交通要沖都設有關口,如山海關、居庸關、娘子關等。簡稱為長城。最初修築長城的是戰國時代的燕、趙等國,目的是為了防禦北方異族的侵襲。
秦始皇後來將這些斷斷續續的長城連接起來。據說當時動用了三十萬的兵士和數百萬的人民與奴隸。不過,長城並不能達到完全防止異族入侵的效果。因為長城完成之後,北方異族依然常跨越長城,偷襲中國邊境的村落,搶奪農作物或家畜。
長城是有史以來唯一在太空中可見到的三度空間建築物。以現代科技來修築都不容易,而我國竟能建築於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實在難得。長城的建材系就地取材,各地頗不相同。漢代以泥和蘆葦修築長城。長城體積也各不相同,以居庸關一帶來說,高約8.5公尺,下部寬8.5公尺,上部寬約5公尺。每隔 70~100公尺有一堡寨(相當於城樓),高約12.3公尺,多數堡寨是一重的,要害之地則置兩、三重。
長城東段經過山地或丘陵地,古稱「塹山堙古」、「用險制塞」,起伏蜿蜒,形式雄偉;中段、西段都在乾燥區域,人煙稀少,僅色荒涼。如果登臨其間的雁門關、居庸關、古北口或山海關,遙望我國山川的偉大形勢,將令人嘆服先民開疆拓土的艱難,而激起無限的壯志雄心。
9.法洛斯燈塔外傳之亞歷山卓港
公元前 332 年,馬其頓 (Macedonian) 帝國的亞歷山大大帝 (Alexander the Great) 於埃及尼羅河口西面建立一個古城--亞歷山卓 (Alexandria),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埃及托勒密 (Ptolemy) 王朝開始興起,亞歷山卓便成為托勒密王朝的首都並因此而繁榮起來,再加上亞歷山卓位於亞洲,非洲及歐洲三個洲的接合位置,亦能通往尼羅河及地中海的港口,可以想像到亞歷山卓是如何繁榮,世界的通商是如何發達,而且亞歷山卓內的法洛斯島 (Pharos) 更擁有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法洛斯燈塔 (The Pharos light house) 照耀著港口。此地亦有一些神殿和埃及國王宮殿等大量建築物遺跡。雖然亞歷山卓擁有如此繁榮,但到了今天,亞歷山卓已面目全非,科學家認為由於在公元四世紀的一次大地震,這些建築絕大部分已倒下.科學家在亞歷山卓港進行過多次的挖掘工程,其中於 1996 年的一次挖掘中,法國的專家聲稱在亞歷山卓港的海底發現了大規模的古代遺跡,同時亦發現出古代的道路及鋪設道路的鋪石痕跡。調查人員發現於古代時沉入海中的雙耳長頸瓶 (Amphora),這是古希臘的一種壺,壺上有兩個手把,用作運送葡萄酒等交易貨品。調查隊亦發現了法老雕像的頭部,工作人員以金屬器具先固定法老的頭部,再運用汽球將雕像送上水面,而這次調查是在法洛斯燈塔的可能所在位置進行,只要將雕像的頭部與旁邊的工作人員相比,就可以想像到此雕像的巨大。隨著這一些的發現外,多次的調查已經發掘出數以千計的遺跡,而發掘出來的遺跡大多有幾噸至幾十噸重,從這些遺跡中,我們慢慢可以想像到神秘的法洛斯燈塔的外觀。由於亞歷山卓的繁榮,以及古代行船定向技術的落後,可以想像到照耀著整個港口的法洛斯燈塔對於保衛古代船員的生命佔了一個極重要的地位。後世的人類能否對法洛斯燈塔有更清楚的認識,全在於政府及專家會否重視對亞歷山卓港的發掘。如果亞歷山卓港的發掘能有進一步的發展,就可以把更多的建築物特色重現。
10.中國西安秦始皇兵馬俑。
外國元首、學者參觀秦俑博物館後認為,秦俑坑的發現,不僅在中國,而且也是世界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發現,可以說是世界第八個奇跡,它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臘雕塑相媲美,公認它是世界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
震驚中外的考古發現 1974年,中國考古工作者把沉睡千年的7000多件陶捅發掘出土,被認為是古代的奇跡,是本世紀最壯觀的考古發現。秦兵馬俑,無論在數量上、質量上,還是在考古發現上,都是世界上所罕見,它對於深入研究公元前二世紀秦代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學和藝術等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材料。它既是中國人民的藝術珍品,又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文化遺產。
古代泥塑藝術的寶庫 秦始皇兵馬俑是以現實生活為題材而塑造的,藝術手法細膩、明快,手勢、臉部表情神態各異,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強烈的時代特徵,顯示出泥塑藝術的頂峰,為中華民族燦爛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給世界藝術史補充了光輝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