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藝術歌曲
㈠ 求古典音樂
巴赫:G弦上的詠嘆調 (只在一根上弦演奏)、勃蘭登堡協奏曲 、英國組曲、法國組曲、帕蒂塔、哥德堡變奏曲(為貴族解決失眠而作)
亨德爾:皇家煙火音樂(據說當時弄出了火災)、彌塞亞、水上音樂(旋律直白形象)、D大調第五號大協奏曲、G小調第六號大協奏曲、C大調大協奏曲「亞歷山大的盛宴」、快樂的鐵匠
帕哈貝爾:卡農
海頓:創世紀(詠嘆調與合唱)、104部交響曲(如45「告別」、82「熊」、83「母雞」、94「驚愕」、101「鍾」、104「倫敦」)、奏鳴曲(我也不記得多少部了)、皇帝四重奏(第二樂章悠揚變奏,今被引用為德國國歌)
維瓦爾第:小提琴協奏曲《四季》(其中《春》第一樂章最有名、還有《冬》的經典冬雨演繹等等)
莫扎特:第20、21、23、27鋼琴協奏曲(20、21的第二樂章優美……唯美)、第40、41交響樂、弦樂小夜曲(共四個樂章,都很熟悉的)、D小調幻想曲、魔笛、費加羅的婚禮(序曲很好聽)、單簧管協奏曲、長笛與豎琴協奏曲、星星變奏曲、四重奏(如:羅迪、米蘭、維也納、海頓、霍夫美斯特、普魯士等,還有嬉遊曲推薦)
利奧波德·莫扎特(神童莫扎特之父):玩具交響曲
貝多芬:九首交響樂(當然三「英雄」、五「命運」、六「田園」最著名啦)、小提琴奏鳴曲「春天」「克魯采」、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之一)、鋼琴奏鳴曲、浪漫曲兩首
舒伯特:A大調五重奏「鱒魚」(第三樂章「幽默曲」最有名)、D小調第十四弦樂四重奏「死神與少女」、小夜曲、音樂瞬間、多首藝術歌曲
柏遼茲:幻想交響曲(第二樂章四把豎琴絕無僅有)、羅馬狂歡節序曲
門德爾松:仲夏夜之夢(有熟悉的婚禮進行曲)、E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三個樂章都很有名,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之一)、交響曲(比較著名的有第三「蘇格蘭」和第四「義大利」)
勃拉姆斯:第一(又稱「貝多芬第十交響曲」,第四樂章五分三十秒起旋律模仿歡樂頌)、二、三、四交響曲 (四是最深刻的,很好聽,氣勢磅礴)、匈牙利舞曲(原為鋼琴曲,後被改編為弦樂版本,2、6較有名)、學院慶典序曲(少有的歡快)
肖邦:19首夜曲(前三首最著名)、第一敘事曲、4首即興曲、多首詼諧曲、多首圓舞曲、多首大圓舞曲(又名波蘭舞曲、波羅乃茲)、升C小調幻想即興曲、多首練習曲(如:黑鍵、離別、革命、蝴蝶、枯木、海洋)、多首前奏曲(如:雨滴)、第一第二鋼琴協奏曲(第一、二協奏曲的第二樂章都柔美至極,唯美)、引子與輝煌大圓舞曲(肖邦極少有的大提琴與鋼琴作品)
舒曼:童年情景(第七首「夢幻曲」最經典,還有「竹馬游戲」、「在火爐邊」等)、狂歡節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第六首較有名)、鍾(改編自帕格尼尼小提琴曲)、愛之夢、獻辭、E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很特別,加入詼諧曲)、B小調鋼琴奏鳴曲、旅行年代(歐貝曼山谷、埃斯特哈奇庄園的噴泉)
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協奏曲(每個樂章都好聽)、第二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是著名的炫技「鍾」)、24首隨想曲(第24首最著名,被眾多作曲家改編,其中拉赫馬尼諾夫的最成功)、摩西幻想曲
羅西尼:弦樂奏鳴曲(1-6全集,每樂章都很好聽)、威廉·退爾序曲、塞維利亞理發師、賊雀序曲
比才:卡門第一|二組曲(共八首,推薦間奏曲、哈巴涅拉、夜曲、波西米亞舞曲)、阿萊城姑娘第一|二組曲(共八首,推薦夜曲、小柔版、間奏曲、小步舞曲)
蘇佩:輕騎兵序曲、維也納早中晚
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天鵝湖(推薦:圓舞曲、四小天鵝)、胡桃夾子(推薦:花之圓舞曲、糖梅仙子之舞)、睡美人(推薦:玫瑰柔板)、第五交響曲(第三樂章舞曲風格)、第六交響曲「悲愴」(每個樂章都令人難忘)、鋼琴套曲《四季》(「六月」船歌最經典)、如歌的行板、弦樂小夜曲、憂傷小夜曲、1812序曲
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第二樂章很著名、其他三個樂章也很熟悉)、第八交響曲(第三樂章一聽難忘)、斯拉夫舞曲、大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深刻)、母親教我的歌
德彪西:夜曲(第二樂章「節日」好聽)、大海、牧神午後(根據象徵派作家馬拉美同名作改編、其中的長笛值得一聽)、意象集、版畫集、兒童園地、貝加馬斯克組曲
拉威爾:鵝媽媽組曲、波萊羅 、茨岡 、庫普蘭之墓(共六首、四首有鋼琴、弦樂版本)、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有鋼琴、弦樂版本)、由拉威爾改編成弦樂版本的穆索爾斯基《圖畫展覽會》、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色彩斑斕)、鋼琴奏鳴曲(第二樂章優美舒緩)、水的嬉戲
斯美塔那:我的祖國(第二樂章「伏爾塔瓦河」很有名)、被出賣的新娘
格里格:A小調鋼琴協奏曲、培爾·金特組曲(較著名的有晨曲、阿尼特拉舞曲、在山神廟、索爾維格之歌)、抒情小品集、霍爾堡時代組曲(前奏曲悅耳)
西貝柳斯:芬蘭頌、悲傷圓舞曲、小提琴協奏曲
弗雷:西西里舞曲、夢後、帕凡(孔雀)舞曲
格魯克:奧菲歐與尤利迪西
拉赫馬尼諾夫:帕格尼尼狂想曲(變奏18較著名)、第二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很美)、第三鋼琴協奏曲、雙鋼琴(OP5,OP17)、練聲曲
格林卡:魯斯蘭與柳德米拉序曲
里姆斯基-科薩科夫:天方夜譚(小提琴主題伴隨四個樂章)、西班牙隨想曲
聖桑:動物狂歡節(其中「天鵝」最著名、「水族館」也不錯)、骷髏之舞、影子與迴旋隨想曲
小約翰·施特勞斯:藍色多瑙河圓舞曲、蝙蝠序曲、春之聲圓舞曲、維也納森林故事圓舞曲、埃及進行曲、皇帝圓舞曲、電閃雷鳴波爾卡、南方的玫瑰圓舞曲、前進波爾卡、安銳波爾卡、撥弦波爾卡(與約瑟夫·施特勞斯共同創作)、吉卜塞男爵、晨報圓舞曲、維也納糖果圓舞曲、維也納氣質圓舞曲、天佑皇帝約瑟夫一世萬歲進行曲(有德國國歌片段)、游覽列車波爾卡、享受生活圓舞曲、爆炸波爾卡、你和你圓舞曲、檸檬樹花開何處圓舞曲、音樂美酒和女人圓舞曲、藝術家生涯圓舞曲、閑聊波爾卡、奧菲歐四對舞
約瑟夫·施特勞斯:奧地利村燕圓舞曲、水彩畫圓舞曲、無憂無慮快速波爾卡、小磨房波爾卡
老約翰·施特勞斯:拉德茨基進行曲、中國人加洛普
瓦爾托伊費爾:溜冰圓舞曲、西班牙圓舞曲
伊凡諾維奇:多瑙河之波圓舞曲
萊哈爾:金銀圓舞曲
約納森:杜鵑圓舞曲
安德森:打字機、藍色探戈、快樂雪橇、調皮的節拍器
薩拉薩蒂:卡門主題幻想曲、流浪者之歌
馬斯奈:沉思
多普勒:匈牙利田園幻想曲
蒙蒂:查爾達什舞曲(倫敦小提琴之聲有48把小提琴絕妙演繹)
巴伯:弦樂柔版
瓦格納:漂泊的荷蘭人(前奏曲)、羅恩格林(第一幕序曲)、紐倫堡的名歌手(序曲)、帕西法爾(序曲、聖星期五的奇跡)、湯豪舍(前奏曲)
馬勒:第一進行曲、旅行者之歌(聲樂套曲,古斯塔夫·馬勒作詞)、交響曲
R斯特勞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作品30(開頭被選為一電影配樂)、唐璜 作品20 、梯爾·艾倫斯皮格爾的惡作劇 作品28 、玫瑰騎士圓舞曲
法雅:愛情魔術師
布魯克納:第四交響曲(降E大調「浪漫」)
維尼亞夫斯基:華麗的波蘭舞曲(炫技的)
普羅科菲耶夫:羅密歐與朱麗葉(芭蕾舞劇選曲)、交響童話彼得與狼(認識每一件樂器的音色)
肖斯塔科維奇:鋼琴協奏曲、第二圓舞曲(法國小提琴家安德烈·里歐協樂團有經典演繹)
埃爾加:小提琴小品愛的致意(又稱愛的禮贊)、威儀堂堂進行曲、新穎主題變奏曲「謎語」 、大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深沉)
弗蘭克: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有名)
馬斯卡尼:鄉村騎士間奏曲
韋伯:邀舞、魔彈射手
布里頓:青少年管弦樂隊指南(和彼得與狼類似介紹樂器音色)
霍爾斯特:行星組曲(「木星」樂章很著名的!熟悉的旋律在三分十五秒出現)
㈡ 貝多芬的代表作有哪些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1770-1827) 偉大的德國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 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於萊茵河畔距法國不遠的小城--波恩。他的祖父是波恩宮廷樂團的樂長,父親是一個宮廷男高音歌手。貝多芬自幼便已顯露出他的音樂天才,父親急於把他培養成為一個象莫扎特那樣的神童,從小就逼著他學習鋼琴和小提琴,八歲時他已開始在音樂會上表演並嘗試作曲,但是,他在這段時期中所受的音樂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亂和沒有系統的。
㈢ 舒伯特音樂作品有那些
《美麗的磨坊少女》、《野玫瑰》、《普羅米修斯》、《魔王》、《鱒魚》、《菩提樹》、《天鵝之歌》、《未完成交響曲》、《死神與少女》、《鱒魚》、《冬之旅》、《流浪狗》等等。
1、《美麗的磨坊少女》
美麗的磨坊少女敘述了一個十七八歲的天真少年對愛情的憧憬與幻滅的過程。流浪的少年在河邊磨坊邂逅了磨坊主人的女兒,因著她的美麗,他不再流浪,期盼這份蘊藏在心中的情感有個美好結局;怎奈這份憧憬卻讓一個突然到來的獵人粉碎。
痴情少年抱著患得患失、又愛又恨的復雜心情開始放逐自己,他沿著河岸走下去,愛情的幻滅讓他痛不欲生,最後只好殉情,投入小溪流的懷抱中。舒伯特筆下的樂聲,便把這出精緻的「歌曲小說」經營得非常感人。
舒伯特在創作之時,賦予每一個角色固定的調性。例如小溪流用G大調表示,這條溪流引他進入一個愛情的漩渦,聽過他的低聲細訴,也提供他生命的最後歸宿。心情愉快時表現磨坊用C大調,哀傷時則用C大調的關系小調A小調。描述愛情的幸福時一定是A大調,獵人的出現則用C小調。
2、《死神與少女》
《死神與少女》(亦稱《d小調第14號弦樂四重奏》),一部由奧地利作曲家弗朗茲·舒伯特(Franz Schubert)創作的弦樂四重奏,共分為四大樂章。這首四重奏,d小調,作品編號D810,因第二樂章主題旋律與舒伯特1817年創作的歌曲《死神與少女》類似而具標題。作於1824-1826年,1826年2月1日在維也納約瑟夫·巴爾特的家中首演。
3、《冬之旅》
舒伯特的《冬之旅》是德國藝術歌曲文獻中最重要的連篇套曲,其在詩與音樂的完美結合、聲樂與鋼琴的相互補充、音樂優美與深度兼顧等方面都達到了一個頂峰。
能與之相提並論的只有《美麗的磨坊女》和舒曼的《詩人之戀》、《婦女的愛情與生活》和《連篇套曲Op.39》,但在規模上都不如它龐大豐滿。為了表達原詩的情感,作曲家在節奏、旋律、織體、調性方面都根據原詩的情緒進行了處理。使其在情感上產生更強的感染力。
4、《魔王》
舒伯特根據歌德的同名詩所創作的敘事曲。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是著名的浪漫樂派作曲家,他一生創作了600多首歌曲,開創了藝術歌曲發展的新紀元。《魔王》作為他重要的代表作品,有著較高的藝術價值。本文試從多個角度討論作品中各音樂要素的特點,淺析該作品創作的風格特徵。
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根據歌德同名詩創作,作於1815年。當時作者只有18歲,這首敘事曲被編為作品第1號。全詩的故事情節:父親懷抱發高燒的孩子在黑夜的森林裡騎著馬飛馳,森林中的魔王不斷引誘孩子,孩子發出陣陣驚呼,最後終於在父親懷抱中死去。
歌曲採用通譜手法,一氣呵成,氣勢宏大。詩歌中敘述者、父親、孩子及魔王四個不同角色由不同的音調體現出來。作者充分展示了戲劇性的情節,如鋼琴伴奏模擬馬蹄疾奔的節奏貫穿全曲,低音奏出的風聲描繪出夜幕中的森林冷風颯諷、咄咄逼人的情景,烘托出沉悶恐懼的氣氛。作者還以小二度上行模仿孩子的驚呼,形象地刻畫出孩子愈加驚恐的神情。
5、《鱒魚》
《鱒魚五重奏》, "歌曲之王"舒伯特在1817年創作了著名的藝術歌曲《鱒魚》。這部為鋼琴與大、中、小提琴和低音提琴所做的作品共分五個樂章,以第四樂章最為著名。在原作的歌曲中,作者先以愉快的心情,生動描繪了清澈小溪中快活游動的鱒魚的可愛形象;
而後,鱒魚被獵人捕獲,作者深為不滿。作者用分節歌的敘事方式表達了他對鱒魚的命運無限同情與惋惜的心情,揭示了歌詞深刻的寓意:善良與單純往往要被虛偽與邪惡所害。
舒伯特這首A大調五重奏與通常的鋼琴五重奏不同,不是那種鋼琴加弦樂四重奏的標准形式,而是鋼琴與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這樣四件弦樂器的組合,亦即比標准形式少了第二小提琴,而以低音提琴取代。再者,這首曲子有五個樂章,這一點也與眾不同。因為第四樂章是採用舒伯特本人的歌曲《鱒魚》的旋律而作主題與變奏,所以此曲俗稱《鱒魚五重奏》。
㈣ 舒伯特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1、《美麗的磨坊少女》
舒伯特在創作之時,賦予每一個角色固定的調性。例如小溪流用G大調表示,這條溪流引他進入一個愛情的漩渦,聽過他的低聲細訴,也提供他生命的最後歸宿。心情愉快時表現磨坊用C大調,哀傷時則用C大調的關系小調A小調。描述愛情的幸福時一定是A大調,獵人的出現則用C小調。
2、《野玫瑰》
《野玫瑰》是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代表作之一。舒伯特一生作品甚豐,僅藝術歌曲就有643首,被譽為「歌曲之王」。「野玫瑰」這首詩歌因其意境優美,將其譜曲的作曲家很多,其中以舒伯特 music 及威納(H. Werner) music 所作二曲最為有名,亦流傳最廣。
3、《美麗的磨坊少女》
舒伯特在創作之時,賦予每一個角色固定的調性。例如小溪流用G大調表示,這條溪流引他進入一個愛情的漩渦,聽過他的低聲細訴,也提供他生命的最後歸宿。心情愉快時表現磨坊用C大調,哀傷時則用C大調的關系小調A小調。描述愛情的幸福時一定是A大調,獵人的出現則用C小調。
4、《未完成交響曲》
b小調第八交響曲《未完成》,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作於1822年,作者時年25歲,但直到43年後樂譜才被發現,並於1865年首次公演。本交響曲唯有第一、第二兩樂章擁有完整的曲譜,第三樂章只有九小節改編為管弦樂曲,其它部分仍停留在鋼琴曲譜的形態,第四樂章則連草稿都沒有。
但由於此曲的已完成部分樂章出彩,故在形式上雖然未完成,但實際上完整無缺,並因此引出許多穿鑿附會的傳說,影響頗大。
5、《音樂的瞬間》
音樂瞬間,由舒伯特首創的一種鋼琴小曲,後演變成一種鋼琴曲體裁。此曲據說是1827年舒伯特在格拉茨之旅歸來後所創作的,是1828年出版的《音樂瞬間》六首樂曲中的第三首。
關於這首曲子,有這樣一段傳說:一天,舒伯特去一位朋友家做客。他信手拿起一份手抄樂譜,彈奏之後,對其贊嘆不已。隨後他才知道這其實正是這位朋友記下的他本人即興彈奏過的作品。通過這個故事,可以說明舒伯特有著很高的即興創作能力。這是一首天真純潔、令人欣喜的小品曲,帶有輕快活潑的民間舞曲風格。
㈤ 浪漫主義時期有那些著名音樂家
代表人物有以下作曲家:
早期:帕格尼尼,韋伯,羅西尼,伯特,柏遼茲;
前期:舒曼,李斯特,肖邦,門德爾松,蘇佩;
中期:老約翰·施特勞斯,小約翰·施特勞斯,理查德·瓦格納,普契尼,布魯克納,古諾,聖-桑,威爾第,德沃夏克,安東·魯賓斯坦,比才,奧芬巴赫,格林卡,勃拉姆斯;
後期:格里格,朱爾斯·埃米爾·馬斯涅,理查德·施特勞斯,柴可夫斯基,里姆斯基-科薩科夫,埃爾加,西貝柳斯,鮑羅丁,莫什科夫斯基,巴拉基列夫,居伊;
晚期:亞歷山大·康斯坦丁諾維奇·格拉祖諾夫,拉赫瑪尼諾夫,馬勒,穆索爾斯基,克萊斯勒,普羅科菲耶夫,沃恩·威廉斯,威廉·富特文格勒,肖斯塔科維奇,布里頓。
知識拓展:
浪漫主義樂派是繼維也納古典樂派後出現的一個新的流派,它產生在十九世紀初。這個時期藝術家的創作上則表現為對主觀感情的崇尚,對自然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幻想。藝術表現形式也較以前有了新的變化,出現了浪漫主義思潮與風格的形成與發展。
下圖為肖邦
㈥ 法國的著名作曲家都有誰以及其作品
法國的著名作曲家以及其作品:
1、紀堯姆·德·馬肖(法語:Guillaume de Machaut,約1300年-1377年4月),法國中世紀作曲家、詩人。代表作有《聖母彌撒曲》。
2、古諾 (1818~1893),男,法國作曲家1818年6月18日生於巴黎1893 年10月18日卒於聖克盧。代表作有《微風圓舞曲》,《士兵進行曲》,《聖母頌》,《小夜曲》。
3、布萊茲(1925~ )Boulez,Pierre,法國作曲家,指揮家,音樂理論家。代表作有《《無主的錘子》,《重重皺褶》,《結構Ⅰ》,《結構Ⅱ》,《力量之詩》。
4、莫里斯·拉威爾(Maurice Ravel,1875年3月7日—1937年),出生於比利牛斯西布恩小鎮,法國著名作曲家、印象派作曲家的最傑出代表之一。代表作有《達芙妮與克羅埃》,《鵝媽媽》,《茨岡》,《波萊羅舞曲》,《圖畫展覽會》。
5、夏爾·卡米爾·聖-桑(Charles Camille Saint-Saëns),法國鋼琴、管風琴演奏家,亦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屬於浪漫時期。他的作品對法國樂壇及後世帶來深遠的影響,代表作有有《動物狂歡節》、《骷髏之舞》、《參孫與達利拉》。
㈦ 貝多芬最著名的曲子
貝多芬(1770—1827)出生於波恩,自幼學習彈琴,1787年曾到維也納向海頓學習作曲,並結識莫扎特。貝多芬生活在法國大革命、拿破崙戰爭和維也納體系的時代,歐洲的民主和民族意識此時正日益興起。他的作品正反映了這些時代的特徵,或歌頌英雄,或反對封建,爭取民主自由和美好未來。其主要作品有《悲愴》奏鳴曲、《月光》奏鳴曲、《命運交響曲》(即第五交響曲)、《合唱交響曲》(即第九交響曲)等。貝多芬的晚年十分凄涼,在貧病交加中死去。但是,人民忘不了他,1827年3月29日,貝多芬的葬禮舉行時,有二千多人參加護靈。貝多芬對音樂的最重要貢獻是交響曲,因此他被譽為「交響樂之王」。
㈧ 中國有那些著名的音樂家
1,李叔同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