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魯迅著名作品

魯迅著名作品

發布時間: 2020-12-18 02:34:21

1. 魯迅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魯迅的作品有:
小說集:
《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阿Q正傳》《狂人日記》等皆收於《吶喊》中)。
散文集: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共收錄10篇散文)(含《藤野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其中,《藤野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已被納入初中語文人教版課本)

文學論著:
《中國小說史略》

散文詩集:
《野草》(含《風箏》、《雪》(收錄在人教版語文七年級年級上6課)等作品。

論文集:
《門外文談》

雜文集:
《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花邊文學》《偽自由書》《附集》《准風月談》《集外集》《且介亭雜文集》《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等19部和很多另外的雜文集。

魯迅文集選:
《而已集》文選 《魯迅傳略》;《偽自由書》文選 《野草》 《朝花夕拾》《吶喊》;文集《且介亭雜文》《二心集》;雜文集 《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傑作 《白光》 《端午節》 《風波》《故鄉》《孔乙己》.1918年5月發表首次用筆名「魯迅」的中國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後來又發表了《明天》《社戲》《頭發的故事》《兔和貓》《一件小事》《鴨的喜劇》《葯》《彷徨》文集《祝福》《兄弟》《在酒樓上》《傷逝》《離婚》《孤獨者》《高老夫子》《示眾》《長明燈》《肥皂》《幸福的家庭》《墳》文集《題記》《我之節烈觀》《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娜拉走後怎樣》 《未有天才之前》《論雷峰塔的倒掉》《再論雷峰塔的倒掉》《說胡須》《論照相之類》《看鏡有感》《燈下漫筆》《春末閑談》《論「他媽的!」》《雜憶》《從胡須說到牙齒》《寡婦主義》《堅壁清野主義》 《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寫在『墳』後面》《藤野先生》《父親的病》《華蓋集》《南腔北調集》《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反駁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墓碣文》《「友邦驚詫」論》,魯迅的自撰文《魯迅自傳》.這些文章都被摘入《魯迅全集》.

2. 魯迅代表作

魯迅代表作品:《吶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華蓋集》《中國小說史略》等。

1、小說集:《吶喊》1923年8月,北京新潮社出版。《彷徨》1926年8月,北京北新書局。《故事新編》1936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2、魯迅雜文合集:《墳》1927年3月,未名社,《熱風》1925年11月,北京北新書局。《華蓋集》1926年8月,北京北新書局,《華蓋集續編》1927年5月,北京北新書局。《續編的續編》1948年,上海出版公司。 《而已集》1928年10月,上海北新書局。 《三閑集》1932年9月,上海北新書局。

《南腔北調集》1934年4月,上海同文書店。《二心集》1932年,上海合眾書店。《花邊文學》1936年6月,上海聯華書店。《偽自由書》1933年10月,上海青光書局。《准風月談》1934年12月,上海聯華書店。《且介亭雜文》1937年7月,上海三閑書屋。《且介亭雜文二集》1937年7月,上海三閑書屋。《且介亭雜文末編》1937年7月,上海三閑書屋。《集外集》1935年5月,上海群眾圖書公司 。《集外集拾遺》1938年,魯迅全集出版社。《集外集拾遺補編》1952年,上海出版公司。

3、魯迅學術專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

(2)魯迅著名作品擴展閱讀: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3. 介紹魯迅的代表作品

代表作:《狂人日記》、《朝花夕拾》、《吶喊》、《野草》、《阿Q正傳》、《記念劉和珍君》、《傷逝》、《彷徨》、《論睜了眼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國小說史略》、《兩地書》等。

1、《狂人日記》

《狂人日記》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寫於1918年4月。該文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的《新青年》月刊,後收入《吶喊》集,編入《魯迅全集》第一卷。

小說通過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寫,揭示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表現了作者對以封建禮教為主體內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現了作者深刻的懺悔意識。

作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立場對中國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中國的甚至是人類的前途表達了深廣的憂憤。

2、《中國小說史略》

《中國小說史略》是由現代文學家魯迅著作的第一部系統地論述中國小說發展史的專著。這部專著從遠古神話傳說講起,至清末譴責小說為止,完整地論述了中國小說的起源和演變,精當地評價了中國各個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小說作家和作品,深刻地分析了前後期小說之間的內在聯系。

作者在論述中國小說的發展演變時,不僅從文學本身尋找其進行的線索,而且特別注意把小說這種文學現象放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之下,從當時的政治經濟條件以及社會風氣、學術思想等對小說的影響來進行分析,並從其相互關系、作用與反作用的角度,闡明了中國小說發展的規律。

其見解精闢,材料豐富、線索明朗而清晰,給中國小說的歷史發展作了言簡意賅的總結。專著取材詳實,分析精當,結構謹嚴,脈絡清楚,內容豐富,填補了小說研究史上的空白。

3、《兩地書》

《兩地書》第一部分說的是女師大的事,沒有一點情啊愛啊的;第二部分是廈門與廣州間的通信,生活瑣事居多,關愛之情已溢於言表;第三部分是北京上海間的通信,也是生活瑣事居多,關心之情溢於言表。

對魯迅的認識,我想大凡中國的知識分子,都應該是有所知的。在那個時代,魯迅是中國文化的一桿旗,既是新文化的代表,也是年輕知識分子的的路標,還是時代文化的方向。毛澤東曾經給予了魯迅高度的評價,我想應該是得到了絕大部分中國人的認同的。

但對於許廣平,了解的人怕是不多。而且大多停留在「魯迅夫人」的層面上。在魯迅的光環下,再耀眼也難顯光輝。

4、《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散文集,收錄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10篇回憶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現編入《魯迅全集》第2卷。

此文集作為「回憶的記事」,多側面地反映了作者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經過。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時代在紹興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後三篇敘述他從家鄉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學,然後回國教書的經歷。

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種種丑惡的不合理現象,同時反映了有抱負的青年知識分子在舊中國茫茫黑夜中,不畏艱險,尋找光明的困難歷程,以及抒發了作者對往日親友、師長的懷念之情。

文集以記事為主,飽含著濃烈的抒情氣息,往往又夾以議論,做到了抒情、敘事和議論融為一體,優美和諧,朴實感人。作品富有詩情畫意,又不時穿插著幽默和諷喻;形象生動,格調明朗,有強烈的感染力。

5、《吶喊》

《吶喊》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短篇小說集,收錄魯迅於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說,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現編入《魯迅全集》第1卷。

小說集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時期的社會生活,從革命民主主義出發,抱著啟蒙主義目的和人道主義精神,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

對舊時中國的制度及部分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較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希望。

4. 魯迅的作品和內容簡介

魯迅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於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志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
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
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為北洋軍閥政府所通緝,南下到廈門大學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務主任。1927年10月到達上海,開始與其學生許廣平同居。1929年,兒子周海嬰出世。1930年起,先後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反抗國民黨政府的獨裁統治和政治迫害。從1927年到1936年,創作了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收輯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遺》等專集中。魯迅的一生,對中國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乙種〕、《莽原》、《語絲》、《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學,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錄》、《古小說鉤沈》、《唐宋傳奇錄》、《小說舊聞鈔》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結核病逝於上海,上海民眾上萬名自發舉行公祭、送葬,葬於虹橋萬國公墓。1956年,魯迅遺體移葬虹口公園,毛澤東為重建的魯迅墓題字。1938年出版《魯迅全集》〔二十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魯迅著譯已分別編為《魯迅全集》〔十卷〕,《魯迅譯文集》〔十卷〕,《魯迅日記》〔二卷〕,《魯迅書信集》,並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1981年出版了《魯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葯》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

5. 魯迅的著名文學作品

1、《彷徨》是魯迅的小說作品集,於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書局初版,列為作者所編的《烏合叢書》之一。現編入《魯迅全集》。

該小說集共收入其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說十一篇。首篇《祝福》寫於1924年2月16日,末篇《離婚》寫於1925年11月6日。

整部小說集貫穿著對生活在封建勢力重壓下的農民及知識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關懷。

魯迅:

2、《狂人日記》是魯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錄在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吶喊》中,諷刺了中國傳統禮教和中國人的陋俗。它被認為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新青年》月刊。

3、《野草》是魯迅唯一一部短篇散文詩集,收錄了魯迅在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所寫的散文詩二十三篇,包括《秋夜》、《復仇》、《希望》、《雪》、《死火》、《過客》、《立論》、《一覺》、《風箏》等。

《野草》於1927年由北新書局初版,後收入《魯迅全集》。

4、《孔乙己》是魯迅小說集《吶喊》中的一篇小說,也是該篇小說的主人公。這篇小說是魯迅在五四運動前繼《狂人日記》之後寫的第二篇白話小說。這篇小說描寫孔乙己作為一個沒有考上秀才的讀書人,缺乏實際技能,只會諸如「『茴』下面的『回』字有幾種寫法」這樣的迂腐「知識」。

他喪失了做人的尊嚴,淪落為小酒館里人們嘲笑的對象,後來因為偷書而被打斷了腿。根據小說的內容,因為他姓孔,別人便從描紅紙《上大人》上的「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里,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作「孔乙己」。

小說暴露了當時的一些社會問題──科舉制度製造了大量只懂鑽故紙堆,沒有實際營生技能的讀書人。小說塑造了孔乙己這樣一個可笑又可悲的底層人物形象,揭露了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無情。

5、《魯迅·故事新編》是2006年文物出版社發行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魯迅。《故事新編》 是魯迅作品中僅有的以遠古為背景創作的小說。其內容有:補天;奔月;理水;採薇;鑄劍等。

6. 魯迅一生的作品有哪些

魯迅(1881.9.25—1936.10.19) 生平簡介 主要作品
​ 原名周樟濤,後改名周樹人。少年時代在家塾學習詩書經傳,喜歡野史雜錄和民間繪畫藝術。1898年就讀於洋務派創辦的南京江南水師學堂,數月後重考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路礦學堂,開始接觸新學。1981年入人民文學出版社版《魯迅全集》中所收最早的短文《戛劍生雜記》寫於這一年。
1902年到日本留學。4月入弘文學院,1904年4月結業,6月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 這一時期開始參加各種民族民主革命活動,廣泛涉獵西方近代科學文藝書刊。最早的一篇譯述文章《斯巴達之魂》前半部分發表於1903年月在日本出版的《浙江潮》第5期〈後半部分載於第9期〉;同年在東京出了第一本翻譯科幻小說《月界旅行》。
1906棄醫學文,希望以文藝改造國民精神。籌辦文藝雜志《新生》,未果,轉而在《河南》雜志發表《人之歷史》、《摩羅詩力說》、《文化偏重論》等重要論文。與周作人合譯《域外小說集》第一集199年出版。
1909年夏回國,先後在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和紹興府中學堂任教。辛亥革命後任紹興師范學校校長。1911年寫了第一篇用文言寫的小說《懷舊》,思想特色和藝術風格,都於後來小說相同,捷克學者普實克認為它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先聲」。
1912年2月應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任職,後隨教育不遷往北京,任部員和社會教育司第二科科員。後任僉事和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公餘校錄古籍,研究佛學和金石拓本。1918年5月開始以「魯迅」為筆名在《新青年》發表第一篇現代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抨擊封建禮教的「吃人」罪惡。此後3年間陸續在《新青年》發表小說、新詩、雜文譯文50餘篇,並參與《新青年》編務。1920年8月被聘為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文科講師。1921年12月至次年初,最重要的代表作《阿Q正傳》在《晨報副刊》連載。1923年,第一本短篇小說《吶喊》出版。1926年第二本短篇小說《彷徨》出版。這些作品是我國新文學史上最著名的力作,對後來的創作有深遠的影響。
除了小說,又開始寫了很多具有獨特風格的雜文,以多篇《隨感錄》為代表,1918年起在《新青年》上發表。最初的雜文集《熱風》出版於1925年。此後機會每年都有雜感集問世。這些雜文富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解剖社會和人性深刻遒勁,文風犀利活潑,有極強的戰鬥力和感染力,成為我國文學史上特有的樣式。
20年代中期,參與創辦《莽原》周刊、《語絲》周刊和文學社團未名社,終其一生培養文學青年付出了巨大精力。
1927年初到廣州中山大學任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4月因看穿了國民黨反革命的真面目憤而辭職。1927年8月到廈門大學任教授。同年10月抵上海,從此定居上海,專事寫作。1928年與郁達夫創辦《奔流》雜志,並開始研究馬列主義文藝理論。193年,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他是發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領導人,曾先後主編《萌芽》,《前哨》、《十字街頭》、《譯文》等重要文學期刊。在國民黨政府的文化為剿中與「民族主義」等派別開展論戰,也批評了內部的「做」傾思潮,有力的推動了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運動。
1936年因積勞和肺病在上海逝世,終年55歲。他留下約一千萬字的文化遺產,許多著作譯成多種文字,充實了世界文學寶庫。他把一生獻給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安葬時,上海民眾代表敬獻一面白地黑字的旗幟覆於棺上,上面寫著「民族魂。」

[著作書目]
吶喊(短篇小說集)1923,新潮社
中國小說史略(上下卷)1923—1924,新潮社;修訂本,1931,北新
熱風(雜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說集)1926,北新
華蓋集(雜文集)1926,北新
華蓋集續編(雜文集)1927,北新
墳(論文、雜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詩集)1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散文集)1928,北新
三閑集1932,北新
二心集(雜文集)1932,合眾書店
魯迅自選集 1933,天馬
兩地書(書信集)與景宋合著,1933,青光書局
偽自由書(雜文集)1933,青光書局
魯迅雜感選集 瞿秋白編選,1933,青光書局
南腔北調集(雜文集)1934,同文書局
拾零集(編《二心集》時被審查機關刪存之雜文)1934,合眾書店
准風月談(雜文集)1934,興中書局
集外集 楊霽雲編,魯迅校頂訂,1935,群眾圖書公司
門外文談(論文1935,天馬
故事新編(小說集)1936,文生
花邊文學(雜文集1936,聯華書局
且介亭雜文(雜文集1936,三閑書屋
夜記(雜文集)後編入《且介亭來文末編》1937,文生
且介亭雜文二集(雜文集)1937,三閑書屋
且介亭雜文未編(雜文集)1937,三閑書屋
魯迅書簡(影印本)許廣平編定,1937,三閑書屋
魯迅選集(1—20卷,收著作,譯文和輯錄的古籍)1938,魯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遺(綜合集)1938,魯迅全集出版社
漢文學史綱要(文學史)1941,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全集補遺 唐弢編,1946,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書簡 許廣平編,1946,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日記(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鉛印本,1959,人文
魯迅選集 1952,開明
魯迅小說集1952,人文
魯迅全集補遺續編 唐弢編,1952,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書簡補遺 吳元坎編,1952,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全集(1—10卷)1956—1958,人文
魯迅選集(1—2卷)1956—1958,中青
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文學史)1958,三聯
魯迅黑跡(1—2冊)1958——1959,文物
魯迅選集(上下冊)1959,人文
魯迅詩歌注 周振甫注,1962,浙江人民
魯迅書簡(致日本友人增田社)1972,人民日報社
魯迅詩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魯迅書信集(上下卷,收《兩地書》以外書信1381封)1976,人文
魯迅迭文集 1976,解放軍報社
魯迅書簡(致曹靖華)1976,上海人民
魯迅手稿全集(書信8冊,日記6冊)1978—1980,文物
魯迅手稿全集十卷集注釋索引 1980,四川人民
魯迅致許廣平書簡 1980,河北人民
魯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中國礦產志 與顧琅合編,1906,上海普及書局
石喻經 僧伽斯那著,魯迅輯錄,191,金陵刻經處
會嵇郡故書雜集 1915,會嵇周氏版
小說舊聞鈔 編,1926,北京北新;重訂本,1935,上海聯華書局
唐宋傳奇集(上下冊)編,1927—1928,北新
近代木刻選集(1—2冊)編選,1929,朝花社
一?谷虹兒畫選 編選,1929朝花社
畢亞茲萊畫選 編選,1929,朝花社
新俄畫選 編選,1930,光華
梅斐爾的木刻士敏土之圖 編,1931,三閑書屋
高爾基文集 編,1932,光華
肖伯納在上海 編,1933,上海野草書屋
北平箋譜 與鄭振合譯,1933,北平版畫叢刊會
木刻紀程 編選,1934,上海鐵木藝術社
引玉集(蘇聯版畫集)編選,1934,三閑書屋
十竹齋箋譜 與鄭振鐸合編,1934,北平版畫叢刊會
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 編選,1935,良友
凱綏?珂勤惠支版畫選集 編選,1936,文生
海上述林(瞿秋白譯文集)編,1936,上海諸夏杯霜社
古小說鉤沉 輯錄,1939,魯迅全集出版社
嵇康集 編校,1956,北京文學古籍刊行社

[翻譯書目]
月界旅行(科幻小說)法國儒勒?凡爾納著,1903,日本東京進化社
地底旅行(科幻小說)法國儒勒?凡爾納著,南京啟新書局
域外小說集(上下冊)與周作人合譯,1909(自刊)
愛羅先珂童話集 俄國愛羅先珂住,與胡愈之等合譯,1922,商務
工人綏惠略夫(中篇小說)俄國阿爾志跋綏夫著,1922,商務
現代小說譯叢,蘇聯安特萊夫等著,與周作人合譯,1922,商務
一個年輕的夢(劇本)日本武者小路實篤著,1922,商務
現代日本小說集 日本森歐外等著,與周作人合譯,1923,商務
桃色的雲(童話劇)俄國愛羅先珂著,1923,新朝社
苦悶的象徵(論文)日本廚川白村著,1924,未名社
出了象牙之塔(論文)日本廚川白村著
小約翰(童話荷蘭望?藹覃著,1928,未名社
思想?山水?人物(隨筆)日本鶴見輔著,1928,上海北新
壁下譯叢(論文)俄國開培爾等著,1929,上海北新
近代美術史潮論(論文)日本板坦鷹穗著,1929,上海北新
現代新興文學的諸問題(論文)日本片上伸著,1929,大江書鋪
藝術論 蘇聯盧那察爾斯基著,1929,大江書鋪
文藝與批評 蘇聯盧那察爾司基著,1929,水沫書店
文藝政策(蘇聯文件匯編)日本藏原惟人等輯譯,1930,水沫書店
藝術論 蘇聯普列漢諾夫著,1930,光華
毀滅(長篇小說)蘇聯法捷耶夫著,1931,大江書鋪
豎琴(短篇小說集)蘇聯扎彌亞丁等著,與柔石等合譯,1933,良友
十月(長篇小說)蘇聯雅柯夫列夫著,1933,神州
一天的工作(短篇小說集)蘇聯綏拉菲摩維支等著,1933,良友
表(中篇小說)蘇聯班台萊耶夫著,1935,生活
俄羅斯的童話 蘇聯高爾基著,1935,文生
死靈魂(第1部,長篇小說)俄國果戈里著,1935,文生
壞孩子和別的奇聞(短篇小說集)俄國契訶夫著,1936,聯華書局
蘇聯作家二十人集(《豎琴》與《一天的工作》二書合集)1936,良友
鼻子(短篇小說俄國果戈里著,1942,桂林文化合作事物所
惡魔(短篇小說)蘇聯高耳基著,1942,桂林文代會作事務所
魯迅譯文集(1—10卷)1958,人文

[研究資料書目]
關於魯迅及其著作(許壽裳編)1926,開明
魯迅在廣東(鍾敬文編)1927,北新
魯迅論(李何林編)1930,北新
魯迅批判(李長之)1936,北新
魯迅紀念集(1—5輯,魯迅紀念匯編)1936,北新
魯迅研究(夏征農編)1937,生活
魯迅先生紀念集(魯迅紀念委員會編)1937,文生
漫畫阿Q正傳(豐子愷)1937,開明
魯迅新論(王明等)1938,新文出版社
思想家的魯迅(魯座)1938,上海譯報圖書部
魯迅的創作方法及其他(景宋、巴人等)1959,重慶讀書出版社
回憶錄迅及其他(郁達夫等)宇宙風社
回憶魯迅先生(蕭紅)1940,重慶婦女生活社;1949,三聯
論魯迅(茅盾、適宜編)1940,重慶生活
魯迅論及其他(馮雪峰)1940,充實社
論魯迅雜文(巴人)1940,上海遠東書店
阿Q—魯迅名著評論集(路沙編)1940,重慶新生圖書公司
論《阿Q正傳》(路沙編)1941,桂林草原書店;重版改名為《論阿Q》1949,耕耘出版社
論魯迅的思想(平心)1941,長風書店
魯迅研究叢刊(1、2輯,蕭軍編)1941,延安魯迅文藝出版社
中國人和中國人的鏡子(何干之)1942,桂林民范出版社
魯迅的書(歐陽凡海)1942,桂林文獻出版社
中國作家與魯迅(茅盾、景宋等)192,廣西學習出版社
魯迅正傳(鄭學稼)1942,重慶勝利出版社
民元前的魯迅先生(王冶秋)1943,重慶娥眉出版社;書名改為《辛亥革命前的魯迅先生》,1956,上海新文藝
魯迅傳(日本小田岳夫,單外文譯本)1943,長春藝文書房;任鶴鯉譯本,1945,上海星洲出版社;范泉譯本,1946,上海開明
魯迅先生二三事(孫伏園)1944,重慶書屋;1980,湖南人民
魯迅手冊(鄧珂雲編)196,上海群眾雜志社
魯迅回憶(荊有麟)1947,上雜
魯迅的思想與生活(許壽裳)1947,台北台灣文化協進會
亡友魯迅印象記(許壽裳)1947,上海娥眉出版社;1953,人文
人民文豪魯迅(平心)1947,上海心生閣;1956,新文藝
魯迅傳(王士箐)1948,上海新知書店
魯迅事跡考(林辰)1948,開明;1955,新文藝
魯迅的道路(胡繩)1948,香港生活書店
魯迅的散論(雪葦)1948,大連光華店;1951,華東人民
魯迅思想研究(何干之)1949,哈爾濱東北店
魯迅全集校讀記(孫用)1950,作家書屋
魯迅作品及其他(胡今虛)1950,泥土社
欣慰的紀念(許廣平)1951,人文
魯迅小說講話(許傑)1951,泥土社
魯迅(王士箐)1951,三聯
魯迅—偉大的思想家與偉大的革命家(徐懋庸)1951,中南人民
魯迅與中國文學(王瑤)1952,平民
我所認識的魯迅(許壽裳)1952,人文
會議魯迅(馮雪峰)1952,人文
魯迅的故家(周壽壽)1953,上海出版公司
論魯迅(國外作家評論魯迅)1953,泥土社
魯迅思想的邏輯發展(華崗)1953,新文藝
魯迅作品的分析(1—3卷,朱彤)1953—1954,上海東方書店
向魯迅學習(唐弢)1953,平民
魯迅小說助讀(許欽文)1953,北新
魯迅生平思想及其代表作研究(徐中玉)195,上海自由出版社
魯迅小說里的人物(周遐壽)1954,上海出版公司
關於魯迅的生活(許廣平)1954,人文
魯迅《野草》探索(衛俊秀)1954,泥土社
《野草》探索(馮雪峰)1956,新文藝
魯迅小說論集(李桑牧)1956,長江
跟青年談魯迅(馮文炳)1956,中青
《吶喊》分析(許欽文)1956,中青
魯迅作品論集(陳涌等)1956,中青
憶魯迅(茅盾等)1956,人文
魯迅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紀念大會,1956,大會編輯出版
回憶魯迅先生(李霽野)1956,新文藝
魯迅先生的幼年時代(許欽文)1956,浙江人民
魯迅傳略(朱正)1956,作家
魯迅雜文的藝術特徵(唐弢)1957,新文藝
魯迅的青年時代(周豈明)1957,中青
魯迅在北京住過的地方(孫世愷)1957,北京
魯迅研究(劉涉溪等)1957,作家
關於魯迅的小說、雜文及其他(徐中玉)1957,新文藝
論阿Q和他的悲劇(王西彥)1957,新文藝
魯迅作品研究(吳奔星等)1957,江蘇人民
魯迅的文藝思想(以群)1957,新文藝
《故事新編》的思想意義和藝術風格(《文藝月報》編)1957,新文藝
魯迅在文學戰線上(唐弢)1957,中青
魯迅講學在西安(單演義)1957,長江
魯迅研究概述(邵伯周)1957,湖北人民
魯迅的小說(巴人)1957,新文藝
魯迅研究札記(胡冰)1958,新文藝
回憶偉大的魯迅(沈尹默等)1958,新文藝
魯迅創作的藝術技巧(朱彤)1958,新文藝
魯迅親友談魯迅(張能耿)1958,浙江東海文藝
魯迅—他的生平和創作(王士箐)1958,中青;增訂本改名為《魯迅傳》,1959
《彷徨》分析(許欽文)1958,中青
和魯迅相處的日子(川島)1958,人文,1979,四川人民
魯迅研究資料編目(沈鵬年)1958,上海文藝
回憶魯迅房族和社會環境35年間的演變(觀魚)1959,人文
魯迅作品講話(何家槐)1959,長江
心靈的歷程(李桑牧)1959,長江
魯迅回憶錄(許廣平)1961,作家
論阿Q的典型問題(1922—1961),1961,華東師大中文系資料室編印
魯迅詩歌注(周振甫)1962,浙江人民
仰止集(林如稷)1962,四川人民
我論魯迅(蘇雪林)1967,文星
關於魯迅(梁實秋)1970,台北愛國眉出版社
魯迅《野草》注釋(李何林)1976,陝西人民
回憶魯迅(周建人)1976,上海人民
魯迅研究參考資料 1977,上海師大
魯迅回憶錄(第1、2集,宋慶齡等)1978—1979,上海文藝
魯迅與女師大學生運動(陳淑渝)1978,北京人民
魯迅早期五篇論文注釋(王士箐)1978,天津人民
魯迅前期思想發展史略(林非)1978,上海文藝
論魯迅的小說創作(吳中傑、高雲)1978,上海文藝
魯迅年譜(王觀泉)1979,黑龍江人民
魯迅年譜 1979,安徽人民
魯迅年譜(上下卷,鮑昌、邱文治)1979—1980,天津人民
魯迅小說論稿(林非)1979,天津人民
我心中的魯迅(周建人、茅盾等)1979,湖南人民
魯迅研究資料索引(上下冊,北京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院合編)1980—1982,人文
魯迅回憶錄正誤(朱正)1979,湖南人民;修訂本,1986,人文
讀魯迅書信札記(馬蹄疾)1980,湖南人民
魯迅書簡追憶(黃源)1980,浙江人民
魯迅文學道路(馮雪峰)1980,湖南人民
《魯迅日記》札記(包子衍)1980,湖南人民
魯迅演講資料鉤沉(朱金順輯錄)1980,湖南人民
魯迅的印象(日本增田涉著,鍾敬文譯)1980,湖南人民
第一塊基石(王西彥)1980,上海文藝
魯迅筆名索解(李允經)1980,四川人民
《吶喊》《彷徨》的思想藝術(李希凡)1981,上海文藝
地獄邊沿的小花—魯迅散文詩初探(閔抗聲)1981,陝西人民
魯迅評傳(曾慶瑞)1981,四川人民
魯迅創作道路初探(王士箐)1981,社科
魯迅美學思想論稿(劉再復)1981,社科
《野草》銓釋(許傑)1981,百花
魯迅給蕭軍蕭紅信簡注釋錄(蕭軍)1981,黑龍江人民
魯迅哲學思想研究(張琢)1981,湖北人民
魯迅手稿管窺(朱正)1981,湖南人民
魯迅思想探索(齊一)1981,上海人民
魯迅舊詩集解(張恩和)1981,天津人民
魯迅在世界文學上的地位(戈寶權)1981,陝西人民
魯迅誕辰百年紀念集(魯博研究室編)1981,湖南人民
魯迅思想研究(馬良春)1981,社科
憶念魯迅先生(黃源)1981,人文
魯迅傳(林志浩)1981,北京
魯迅小說論稿(陳鳴樹)1981,上海文藝
魯迅著譯系年目錄(上海魯迅紀念館編)1981,上海文藝
紀念魯迅誕生一百周年論文集(復旦大學魯迅研究室編)1981,復旦出版社
《阿Q正傳》在國外(戈寶權)1981,人文
編輯生涯憶魯迅(趙家壁)1981,人文
魯迅年譜(第1卷,魯博研究室編)1981,人文
魯迅誕辰百年紀念集 1981,湖南人民
國外魯迅研究論集(1960—1980,樂黛雲編)1981,北大出版社
魯迅研究百題 1981,湖南人民
紀念魯迅誕生一百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1981,湖南人民
魯迅傳(林非、劉再復)1981,社科
魯迅與北京風土(鄧雲鄉)1982,文史資料出版社
北京大學紀念魯迅百年誕辰論文集(王瑤等)1982,北大
魯迅評傳(彭定安)1982,湖南人民
魯迅「國民性思想」討論集(鮑晶編)1982,天津人民
周作人回憶錄 1982,湖南人民
六十年來魯迅研究論文選(上下冊,李宗英、、張夢陽編)1982,社科
論阿Q精神勝利法的哲理和心理內涵(呂俊華)1982,陝西人民
《野草》研究(孫玉石)1982,社科
《兩地書》研究《王得後》1982,天津人民
魯迅前期小說與俄羅斯文學(王富仁)1983,陝西人民
魯迅思想與雜文藝術(邵伯周)1983,陝西人民
魯迅年譜(1—4冊,李何林主編)1984,人文
魯迅故家的敗落(周建人口述,周嘩編寫)1984,湖南人民
魯迅先生與未名社(李霽野)1984,人文
魯迅論(陳涌)1984,人文
魯迅綜論(楊義)1984,陝西人民
論《故事新編》的思想藝術及歷史意義(林非)1984,天津人民
魯迅的美學思想(唐弢)1984,人文
魯迅作品論集(王瑤)1984,人文
魯迅與日本文學(劉柏青)1985,吉林大學出版社
STYLIST—魯迅研究的新課題(李國濤)1986,陝西人民
人間魯迅(第1卷,探索者;林賢治)1986,花城
魯迅文化思想探索(金宏達)1986,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論魯迅精神(正一)1986,新疆人民
魯迅研究(上冊,林志浩)1986,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中國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鏡子——《吶喊》《彷徨》宗論》(王富仁)1986,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魯迅雜文研究六十年(張夢陽)1986,浙江文藝
魯迅研究新論(廖子東)1987,廣西人民
魯迅研究史(上卷,袁良駿)1986,陝西人民
魯迅述林(林辰)1986,人文
魯迅的論辯藝術(李永壽)1988,陝西人民
心靈的探秘(錢理群)1988,上海文藝

7. 魯迅的代表作都有哪些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浙江紹興人回。著名文學答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在1918年5月,首次以「魯迅」作筆名,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代表作品有:

  1. 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狂人日記》《阿Q正傳》等皆收於《吶喊》中)

  2.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共收錄10篇散文)(含《藤野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其中,《藤野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已被納入初中語文人教版課本)

  3. 散文詩集:《野草》(含《風箏》、《雪》收錄在人教版語文七年級課本)、

  4. 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花邊文學》《偽自由書》《附集》《准風月談》《集外集》《且介亭雜文集》《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等。

8. 魯迅先生最著名的作品有那些

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阿Q正傳》等皆收於《吶喊》中)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 文學論著:《中國小說史略》; 散文詩集:《野草》《故鄉》 論文集:《門外文談》 雜文集:《墳》《熱風集》《華蓋集》《華蓋集續編》《華蓋集續編的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花邊文學》《偽自由書》《附集》《准風月談》《集外集》《且介亭雜文集》《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等18部。 魯迅文集選 《而已集》文選 《魯迅傳略》; 《偽自由書》文選 《野草》 《朝花夕拾》《吶喊》;文集《且介亭雜文》《二心集》;雜文集:《阿Q正傳》《白光》 《端午節》 《風波》《故鄉》《孔乙己》。1918年5月發表首次用筆名「魯迅」的中國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後來又發表了《明天》《社戲》《頭發的故事》《兔和貓》《一件小事》《鴨的喜劇》《葯》《彷徨》文集《祝福》《兄弟》《在酒樓上》《傷逝》《離婚》《孤獨者》《高老夫子》《示眾》《長明燈》《肥皂》《幸福的家庭》《墳》文集《題記》《我之節烈觀》《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娜拉走後怎樣》 《未有天才之前》《論雷峰塔的倒掉》《再論雷峰塔的倒掉》《說胡須》《論照相之類》《看鏡有感》《燈下漫筆》《春末閑談》《論「他媽的!」》《雜憶》《從胡須說到牙齒》《寡婦主義》《堅壁清野主義》 《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寫在『墳』後面》《藤野先生》《父親的病》《華蓋集》《南腔北調集》《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反駁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墓碣文》《「友邦驚詫」論》,魯迅的自撰文《魯迅自傳》。


9. 魯迅的最著名的作品

《狂人日記》、《阿Q正傳》、《孔已己》、《葯》都是魯迅的代表作。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