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中國古代著名詩集

中國古代著名詩集

發布時間: 2020-12-28 11:57:48

㈠ 求推薦幾本中國古代比較美的詩集詞集,類似《詩經》《納蘭詞》這種的

《花間集》是中國五代十國時期編纂的一部詞集,也是漢族文學史上的第一回部文人詞選集,由後蜀答人趙崇祚編輯。本書收錄了溫庭筠、韋庄等18位花間詞派詩人的經典作品。18位詞人除溫庭筠、皇甫松、和凝三位與蜀無涉外,其餘15位皆活躍於五代十國的後蜀。《花間集》得名於集中作品內容多寫上層貴婦美人日常生活和裝飾容貌,女人素以花比,寫女人之媚的詞集故稱「花間」。這些詞作都是文人貴族為歌台舞榭享樂生活需要而寫。綺筵公子、綉幌佳人眉眼傳情,當筵唱歌,辭藻極盡軟媚香艷之能事。
個人作品集,風格比較婉麗的有,《《樂章集》》(柳永)、《珠玉詞》晏殊、《小山詞》(晏幾道)、《南唐二主詞》(李璟、李煜)、《李義山詩集》(李商隱)等。

㈡ 中國古代的第二本詩集是《》

《楚辭》中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也是我國古代第二部詩歌總集。

㈢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白話詩集

是胡適的《嘗試集》。基本信息
詩集。胡適作。是新文學運動期間第一篇以白話寫成在新青年雜志上發表的詩集。1920年出版。共三編。第一編大多是脫胎於舊詩詞的作品,第二、三編在運用自由詩體和音韻節奏的改革等方面作了嘗試,是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白話詩集。作品或詛咒封建軍閥的黑暗統治和舊禮教的虛偽,或表現個性解放和積極進取精神,或歌頌勞工神聖。胡適無疑是第一白話詩人.他的《嘗試集》充滿了矛盾,顯示出了從傳統詩詞中脫胎,蛻變,逐漸尋找,試驗新詩形態的艱難過程。
作者簡介
胡適(1891.12.17—1962.2.24),漢族,徽州績溪縣上庄村人。現代著名學者、詩人、歷史家、文學家、哲學家。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原名嗣穈,學名洪騂,字希疆,後改名胡適,字適之,筆名天風、藏暉等
文學地位
《嘗試集》系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詩集,開新文學運動之風氣,是胡適先生里程碑式的著作。問世以來引起文學界、理論界的廣泛爭論,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創作背景
胡適在家鄉安徽績溪接受過九年的私塾教育。1910年一1917年由上海赴美留學,初人康奈爾大學農科,後來才棄農學文。1915年轉入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跟從杜威研究哲學。留美的這幾年是他一生非常關鍵的時期。首先,杜威的實驗主義成為胡適恩想吸其理淪主張的基礎。由此,胡適提出了他的著名口號——「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此外,他與梅光迪、任鴻雋、楊杏佛等討淪丈學改良,完成丈學革命的發難之作—《文學改良芻議》,寄給國內的陳獨秀,在《新青年》二卷五號上發表。為了實踐自己的理淪,胡適開始創作《嘗試集》。《嘗試集》的創作開始於1916年7月,第一編寫於留美期間,後兩編寫於歸國後。 初版於1920年,兩年之內銷售達—萬部。1922年出增訂四版,此版流傳最廣。《嘗試集》初版與增訂四版正文都分為三編,另有附錄《去國集》所收詩篇,是胡適在1916年前所作的文言詩詞。《自序》中說:「既已自誓將致力於其所謂『活文學』者,乃刪定其六年以來所為丈言之詩詞,寫而存之,遂成此集。名之曰去國集」。因而,附錄《去國集》既算是胡適對自己的過去的一個告別,也體現了胡適思想演進的一個背景。
內容簡介
《嘗試集》一共三編並附《去國集》。一編尚且脫胎舊體詩,二三編則屬自由詩體的大膽革新。 《嘗試集》集初版於民國十二年(1920年)由上海亞東圖書館印行。到民國十二年共出了十四版,直到抗戰事起無再版。從第二版到第四版,曾有增刪。此拍品即為其中第二編第二版稿本,包括目錄及自序一則,共錄《一念》、《鴿子》、《人力車夫》、《十二月五夜月》、《老鴉》、《三溪路上大雪裡一個孔葉》、《新婚雜詩五首》、《戲孟和》、《四月二十五夜》、《看花》、《你莫忘記》、《如夢令》、《十二月一日奔喪到家》、《關不住了》十四首白話詩及《老洛伯AuldRobinGray》、《希望》兩首英文譯詩並附原文鉛印三張。胡適首倡白話文學,並努力進行試驗,這本詩集是其1916年以來白話詩嘗試成果之匯集。
知名篇章
蝴蝶 兩個黃蝴蝶,雙雙飛上天。 不知為什麼,一個忽飛還。 剩下那一個,孤單怪可憐; 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 鴿子 雲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氣! 有一群鴿子,在空中游戲。 看他們三三兩兩, 回環來住, 夷猶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 白羽襯青天,十分鮮麗! 希望 我從山中來,帶得蘭花草, 種在小園中,希望開花好。 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時過, 急壞種花人,苞也無一個。 眼見秋天到,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風回,祝汝滿盆花。
著作解讀
進入《嘗試集》的閱讀,有人也許會驚異於它的文學性的匾乏。是的,《嘗試集》作為第一部現代白話詩集,就像所有開拓性的文本—樣,是將鮮明的刨新性和局限性融於一體的。償試集》僅從文學欣賞的角度來說,的確不能算是一部經典的詩集。但是,換一個角度,即文學史的意義上看,它又是進人現代文學不可不談的一部「經典」。 1920年9月15日,自由體的白話詩的作者已開始出現並增多。胡適在《嘗試集·再版自序》中也在想這個問題:「究竟這本小冊子有役有再版的需要?」到了1922年3月,白話自由體新詩取得了更大的成績:郭沫若的著名詩集《女神》已經出版,冰心詩也已在上侮《時事新報·學燈》連載,一大批的青年詩人出現,他們的詩已經完全擺脫了舊體詩詞的束縛,成為真正的自由體白話詩。這里還要引用胡適自己的定位,他自己以為這兩本小冊子有兩點價值:一是「含有點歷史的興趣」;二是『七幾十首詩代表二三十種音節上的試驗,也許可以供新詩人的參考」。 他所說的「歷史的興趣」是指詩集中「從第一編《嘗試篇》《贈朱經農》《中秋》等詩變到第二編的《威權》《應該》《關不住了》《樂觀》《上山》等詩;從那些接近舊詩的詩變到很自由的新詩,——這一個過渡時期在我的詩里最容易看得出。第—編的詩除了《蝴蝶》和《他》兩首之外,實在不過是一些刷洗過的舊詩」。第二編的詩,雖然打破了五言七言的整齊旬法,雖然改成長短不整齊的旬子,但是初做的幾首,入《一念》《鴿子》《新婚雜詩》爬月二十五夜》,都還脫不了詞曲的氣味與聲調。在這個時期里,伊鴉》鍘老洛怕》要算是渺喲了一故這個時期,——六年秋天到七年底一一還只是一個自由變化的詞調時期。自此以後,我的詩方才做到『新詩』的地位。《關不住了》一首是我的『新詩』成立的紀元。《應該》一首,用一個人的『獨語』寫三個人的境地,是一種創體——自此以後,《威權》《樂觀》《上山》《周歲》《一顆遭劫的星》,都極自由,極自然,可算得我自己的『新詩』進化的最高一步」。這里,胡適為我們勾勒了他的詩集所具有的由白話舊體詩向白話新體詩過渡的特徵及意義。 音節上的實驗也是《嘗試集》一個重要的突破。第—編里的詩全是舊詩的音節,第二編開始的幾首,例如《鴿子》《新婚雜詩》《送叔永回四川》的一部分,用的是詞的調。後來開始嘗試如何增強自由體的白話詩的音節的婉轉。胡適採用了雙聲疊韻的方法,如『哦能呢呢吶吶討人家的歡喜」這—旬里有九個雙聲。又如『請他們三三兩兩,/回環往來,夷猶如意」中的「三」「環」疊韻;「兩」「往」疊韻,「回」「環」雙聲;「夷」「猶」「意」為雙聲。可見胡適在注意詩的音樂美的問題上也是頗費心思的了。他意識到了「詩的音節必須順著詩意的自然曲折,自然輕重,自然高下」。 如陳子展所說:《嘗試集》的「真價值」主要在於「與人放膽創作的勇氣」,以及從中體現的「『前空千古,下開百世』的失驅者的精神」。
作品評論
要談《嘗試集》,不能不把《嘗試集》以前詩界略為介紹。中國詩經過黃金時代的三唐,元氣發泄幾盡,到了宋人便苦無新可翻,無巧可造,所以他們只好一面以議論為詩,使感情作品帶上理智色彩;一面則在詞上講究,使詞代詩而為新興藝術。元代戲曲發達,詩則無可言。明代前後七子鼓吹唐音,笑啼皆偽,詩的精神幾乎完全被他們葬送。到了清代則為詩的迴光返照時期:王士禎的神韻說、袁枚的性靈說、沈德潛的格調說,均有前人所未發的議論,而詩的內容和形式,亦有突過古人者。道光間龔自珍,咸同間金和、鄭珍亦為一代詩人,清末黃遵憲、康有為感受西洋文化,詩的意境聲律,往往能夠別開生面。但詩到此時,光榮之局已終,以後便陷於油干燈盡的境地了。至清末民初二、三十年的舊詩壇分為四派:第一派以王貽運為代表。其詩雖有「今人詩莫工於余」之自負,而一部《湘綺樓集》只有無數《擬鮑明遠》、《擬曹子建》……的假古董,絲毫不能表現作家個性和時代意識。第二派以陳三立、陳衍、鄭孝胥為代表,詩宗北宋黃庭堅、陳師道,而舍其做詩如說話的長處,學其矯揉造作的短處,「江西魔派」早有定評,不必細論。第三派以易順鼎、樊增祥為代表。易晚年好為捧角之詩,淫靡濫惡,達於極點。樊則好次韻疊韻,徒以典故對仗為工,亦不足稱道。第四派以蘇曼殊、柳亞子為代表。二人皆為南社巨子。蘇詩尤風流哀艷,沁人心脾,但僅能為絕句,家數太小,尚不及王次回,更不能上躋溫李。且其末流成為一種靡靡之音,除填塞小報,供人茶餘酒後之消遣外,別無用處。我們要想表現民族雄大的心聲,或自由抒露現代的感情思想,非另取途徑不可。新詩創造的意識,早醞釀於有識者之胸中,只等機會到來,便爆發了。 胡適在創作上影響較大的是白話詩。他的《嘗試集》是中國第一部新詩集。他在新詩創造和新詩理論建設初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佔有突出地位。 《嘗試集》主要是表現了個性解放、人道主義和民主自由的詩,具有當時的反封建的時代色彩和積極意義。如贊揚反抗沙皇專制統治,為自由而斗爭的俄國囚徒《沁園春·新俄國萬歲》 ;歌頌那用炸彈作武器,「一彈使奸雄破膽」的《威權》一詩,歌頌鐵索鎖著的奴隸,大叫「我們要造反了!」等等。 就藝術審美方面看,《嘗試集》所追求的主要是「詩體的解放」。胡適說:「我們做白話詩的宗旨,在於提倡詩體的解放。有什麼材料,做什麼詩;有什麼話,說什麼話;把從前一切束縛詩的自由枷鎖鐐銬,統統推翻:這便是詩體的解放。」 胡適的理論對於打破舊詩形式的束縛,創造成自由體白話新詩作出了積極貢獻。《嘗試集》本身也是這一理論的實踐,它體現了詩體解放的艱難進程,這正是《嘗試集》在中國新詩史上價值所在。

㈣ 比較有名的中國歷史書籍

1、《春秋左氏傳》,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時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內傳》,漢代以後才多稱《左傳》。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同時也是傑出的歷史散文巨著。

2、《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 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成書於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夕。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幹,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法、墨、農、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於一爐,閃爍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呂不韋想以此作為大秦統後的意識形態。但後來執政的秦始皇卻選擇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內的諸子百家全部受挫。《呂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戰國末期道家的代表作,全書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 。

3、《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斷代史史學著作,又稱《國策》。書中記載了西周、東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各國之事。

記事年代起於戰國初年,止於秦滅六國,約有240年的歷史。《戰國策》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游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也可說是游說之士的實戰演習手冊。

該書亦展示了東周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戰國策》一書的思想傾向,因其與儒家正統思想相悖,受到歷代學者的貶斥。

4、《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當時魏、吳兩國已有史書,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

陳壽開始在蜀國任職,受宦官排擠不得志。蜀降晉後,歷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

5、《尚書》,最早書名為《書》,約成書於前五世紀,傳統《尚書》(又稱《今文尚書》)由伏生傳下來。傳說為上古文化《三墳五典》遺留著作。

西漢學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書》為今文《尚書》,魯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牆壁時,發現的另一部《尚書》,為古文《尚書》。

西晉永嘉年間戰亂,今、古文《尚書》全都散失了。東晉初,豫章內史梅賾給朝廷獻上了一部《尚書》,包括《今文尚書》33篇,以及偽《古文尚書》25篇 。

㈤ 我國古代第一本詩集

是《詩經》,共305篇。抄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約五百多年間的詩歌305篇。
〈詩經〉在先秦叫做〈詩〉,或者取詩的數目整數叫《詩三百》,本來只是一本詩集。但是,從漢代起,儒家學者把《詩》當作經典,尊稱為《詩經》,列入「五經」之首。
《詩經》中的詩當初都是配樂的歌詞, 按當初所配樂曲的性質,分成風、雅、頌三類。
「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風」包括了十五個諸候國的民歌,即「十五國風」,共160篇。佔了詩經的一半以上。與《雅》、《頌》相比,《風》顯得活潑,生活氣息更濃,如開篇《關雎》寫初涉愛河的青年。《氓》寫被丈夫拋棄的女子的哀怨。《靜女》寫戀愛時的微妙心理。
「雅」是正聲雅樂,是正統的宮廷樂歌。「雅」分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大雅」是用於隆重盛大宴會的典禮;「小雅」則是用於一般宴會的典禮。
「頌」是祭祀樂歌,用於宮廷宗廟祭祀祖先,祈禱贊頌神明,現存共四十篇。

㈥ 中國古代最早有個人詩集的詩人是誰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一般認為是孔子收集的。
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也可以被認為是第一部主要收錄文人詩歌的總集。收錄的主要是屈原和宋玉的詩歌
最早的愛國主義詩人是屈原。他開創了詩歌從集體歌唱轉變為個人獨立創作的新紀元,而且他所開創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開辟了一片新天地.後人也因此將《楚辭》與《詩經》並稱為"風,騷"."風,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
最早被稱為田園詩人的是東晉陶淵明。陶淵明的詩感情真摯,樸素自然,有時流露出逃避現實、樂天知命的老莊思想,因此,陶淵明有「田園詩人」之稱,也是田園詩派的鼻祖。

㈦ 我國古代詩歌的流派

在我國文學史上,詩人詞家多若繁星,他們或因風格相近,或因時代相同,或因同鄉好友,或因父子師生,而各自被歸人不同的流派。這些流派、有前有後,有大有小,地位也有高有低。了解和熟悉它們,對於詩歌欣賞是大有裨益的。
詩人詞家雖多,但如果從創作方法上來劃分,大致有現實主義和反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和消極浪漫主義,以及形式主義等幾個流派。其中,佔主導地位的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流派。
(1)現實主義派流。現實主義流派的成員,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中那些現實主義詩篇的無名作者。之後,就是創作漢、魏樂府中現實主義作品的無名作者。而南北朝的陶淵明,唐代的杜甫、白居易,宋代的陸游,則可視為不同歷史時期的領袖人物。此外,如東漢的蔡談、王粟、陳琳,中唐的元結、柳宗元、元模、張籍、王建、李紳,晚唐的皮日休、聶夷中,北宋的梅堯臣、王安石,南宋的范成大、楊萬里,金代的元好問,元代的王冕,明代的高啟。於謙,清代的顧炎武、吳偉業等,都是有一定代表性的現實主義詩人。
這一流派的共同特點是:能夠真實而形象地、廣泛而深刻地反映社會生活;塑造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有著具體生動的細節描寫;有著在深刻認識基礎上的高度概括;較多地運用朴實的語言和白描的手法。
(2)浪漫主義流派。浪漫主義流派的成員,最早也可以追溯到《詩經》中那些浪漫主義詩篇的無名作者。之後,便是我國的第一個大詩人屈原,他早在戰國時代就把浪漫主義詩歌創作推上了一個高峰。在魏晉南北朝,先後出現了曹植、左思、郭珍、鮑照等浪漫主義詩人。唐代的李白,可稱浪漫主義大師,他繼屈原之後,又掀起了一個浪漫主義詩歌創作的高峰。除他之外,唐代還有王之渙、王昌齡、岑參、李賀等優秀的浪漫主義詩人。宋代詞壇上的蘇拭和辛棄疾,是浪漫主義詞家的傑出代表。清代的龔自珍,是古代最後一個有一定影響的浪漫主義詩人。
這一流派的共同特點是:洋溢著追求理想的進取精神;具有樂觀向上的豪邁氣概;能以豐富的想像構成美妙的虛幻境界;常使用大膽的誇張和奇特的比擬;充斥著絢麗奇妙的語言。
有一定影響的詩派:
(1)屈宋。指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和宋玉。他們都是「騷體」的創始者和代表作家。屈原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詩人,有關他的作品前文已有介紹,這 里不再贅述。宋玉寫有《九辯》《風賦》等。他們的詩篇在藝術形式上有不少相似之處,如多用楚國方言,多依楚國音律,大都具有奔放而華美的風格。劉柵在《文心雕龍》中高度評價說:「屈宋逸步,莫之能追」。不過,屈宋雖並稱,也有共同之處,但成就的大小卻不能相提並論。
(2)三曹。指的是漢魏期間的曹操和他的兒子曹丕、曹植。曹操的詩多取材於動亂的現實,名篇有《茬露行》、《蒿里行》、《苦寒行》人短歌行》人龜雖壽》人觀滄海》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以質朴的形式披露作者的胸襟,「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形成了獨特風格。曹丕的詩多描寫男女愛情和遊子思歸,格調細膩委婉,語言淺顯清麗,其中以七言詩《燕歌行》最為出色。曹植的詩充滿追求和反抗,富有氣勢和力量,形成了「骨氣奇高」、「詞采華茂」的藝術特色。三曹,因他們的政治地位和文學成就,成了當時文壇的領袖。不過,其中成就較多的是曹操和曹植,所謂的「建安風骨」,主要是通過他們的詩篇體現的。
(3)建安七子。「七子」之稱出於曹丕的《典論·論文》,指的是孔融、陳琳、王槳、徐斡、阮璃、應踢和劉偵。其中,除孔融是曹操的政敵,後為曹操所殺外,其餘六人都與三曹關系密切。他們的作品反映了社會的動亂,體現了進取的精神。王集是「七子之冠冕」,藝術上比較成熟,名篇有《七哀詩》人登樓賦》。
(4)竹林七賢。是指魏晉間的稽康。阮籍、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魏氏春秋》載:此七人「相與友善,游於竹林,號為七賢」。他們的詩歌以阮籍的《詠懷》和稽康的《幽憤詩》較有名,體現了對當時黑暗現實的不滿。
(5)三張、二陸、兩潘、一左。三張是指西晉詩人張載和其弟張協、張亢;二陸 是指西晉文學家陸機和其弟陸雲;兩潘是指西晉文學家潘岳、潘尼;一左是指西晉詩人左思。他們的詩歌偏重技巧,講究詞藻,被稱為「太康體」。鍾蝶的《詩品》中,有「太康中,三張、二陸、兩潘、一左,勃爾復興」之說,表明了他們當時的影響。其中,左思的成就較高,名篇是《詠史》八首。
(6)顏謝。是指南朝宋元嘉年間的詩人顏延之與謝靈運。他們的詩歌,多描寫自然景物,注重詞藻雕飾,被稱為「元嘉體」。其中,謝靈運的成就較高,開創了「山水詩派」。他的《登池上樓》、《歲暮》、《人彭蠢湖日》等篇章,都有著千古傳誦的佳句。
(7)竟陵八友。是指南朝齊代竟陵王肖子良門下的八個文學家:肖衍、沈約、謝恍、王融。肖課、范雲、任時、陸捶。他們寫詩注重聲律,形成了「永明體」,其中,沈約、謝恍成就較高。是「新體詩」的代表作家。
(8)宮體詩派。是指南朝梁簡文帝肖綱為首的一個詩派。《梁書·簡文帝本紀》載:肖綱「雅好題詩。……然傷於輕艷,當時號日宮體」。宮體派的詩歌,多表現閨情,內容淫靡,形式絝麗。
(9)初唐四傑。是指唐代初年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他們的詩歌,開始改變齊、梁的締靡風氣,題材比較廣泛,初具雄偉氣勢。杜甫在《戲為六絕句》第二首中寫道:「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曬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斥責了那些「輕薄為文」卻恥笑:,四;傑」的人,肯定了「四傑」在詩歌上的成就。
(10)王孟。是指盛唐詩人王維和盂浩然。他們都多用五言詩描寫自然景物,又都具有新穎清幽,生動形象的特色。人們把王、孟和儲光羨、裴迪等人合稱為「田 園詩派」。
(11)高岑。是指盛唐詩人高適和岑參。他們都以寫邊塞詩見長,又有著相近的藝術風格。名篇有高適的《燕歌行》、岑參的《白雪歌》、《走馬川行》等。人們把高岑和王昌齡、李頎等人合稱為「邊塞詩派」。
(12)李杜。是指盛唐詩人李白和杜甫。他們並稱,不是由於風格相同,而是因為各自的成就可以相提並論。關於他們的作品及成就前文已作專門介紹。
(13)韋劉。是指唐代中期的詩人韋應物和劉長卿。他們的詩多描寫山水田園,被看作「山水詩派」。
(14)大歷十才子。是指唐代大歷年間的十大詩人。據《新唐書·文藝,盧綸傳》載:「綸與吉中孚、韓棚、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峒、耿津、夏侯審、李端,皆能詩,齊名,號大歷十才子。」他書所載,十人姓名略有出入。他們都依附權貴,詩作多為飲宴點綴和送別應酬。但也有一些較好的詩,如盧綸的《塞下曲》等。

作者:鹿幽兒 回復日期:2007-2-10 22:18:17
(15)韓孟。是指唐代中期的詩人韓愈和孟郊。他們的詩雖風格不一,但都在形式上刻意求奇,形成一種險怪的詩風。他們還主張以文為詩,議論人詩,使詩有散文化的傾向。不過,他們在扭轉大歷以來的平庸文風上起了一作用,也寫出一些好詩。與韓、孟風格相近的,還有賈島、盧綸等。
(16)新樂府詩派。是指唐代中期由詩人白居易、元滇發起的「新樂府運動」的參國者,主要有張籍、王建、李紳、唐衙、劉猛、李余等。有關「新樂府運動」前文已有專門介紹。
(17)小李杜。是指唐未的詩人李商隱和杜牧。他們的詩與李杜無共同之外,故稱其為「小李杜」以示區別。他們的詩多運用借古喻今的手法,特色十分鮮明。名篇有:李商隱的《無題》詩,杜牧的《江南春》、《赤壁》、《泊秦淮》、《山行》等。
(18)西昆體詩集。是北宋初期的一個形式主義詩派,主要成員有楊億、劉筠、錢惟演等。他們刻意從形式上模擬李商隱,追求詞藻,堆砌典故。他們曾相互唱和,編成《西昆酬唱集》,故名。
(19)三蘇。是指北宋文學家蘇詢和其子蘇軾、蘇轍。詢稱老蘇,軾稱大蘇,轍稱小蘇,他們在詩歌上都有一定成就。其中以蘇軾為最。
(20)江西詩派。是由北宋詩人黃庭堅創立的一個形式主義詩派,因呂本中的《江西詩社宗派圖》而得名。《江西詩社宗派圖》列出了這一詩派黃庭堅、陳師道、潘大臨、謝逸、洪芻等二十五個成員。他們寫詩,強調字字有出處,並講究「奪胎換骨,點鐵成金」,造成模仿、抄襲,影響很壞。
(21)江湖詩派。是南宋未年一個詩派,由陳起刊行的《江湖集》而得名。《江湖集》等詩集收入了一百零九人的詩,其中以戴復古、劉克庄、劉過的詩較好。這些詩人大多在政治上沒有地位,浪跡江湖,各人作品的風格和成就並不一致。
(22)前七子和後七子。是時代的復古主義文學流派。「前七子」指明代弘治。正德年問的李夢陽、何景明、徐偵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後七子」指明代嘉靖年間的李攀龍、王世貞、謝棒、宗臣、梁有譽、徐中行、吳國倫。「前七子」首先提出「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口號,主張摹擬。,『後七子」步其後塵,氣勢更盛,從而,掀起一股擬古的風氣,雖起了反對形式主義文風的作用,但也產生了不良影響。
(23)公安派。是明代萬曆年間的一個文學流派。以並稱「三袁」的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為首,因他們是公安(今湖北省公安縣)人氏而得名。他們反對前後七子的擬古風氣,主張文學要抒寫,「性靈」,充分表現個性,突破清規戒律,有一定積極作用。但他們的作品多局限於自然景色和日常瑣事,社會意義不大。
(24)竟陵派。也是明代萬曆年間的一個文學流派。以竟陵人鍾惺、譚元春為首,故名。他們的基本主張與公安派相同,但又認為公安派作品有浮淺之弊,企圖用幽深、孤峭的風格加以矯正,結果反而流於艱澀、怪僻。
(25)幾社。是明末的一個文學組織。主要成員有陳子龍、夏戲彝、徐革遠、何剛等人。他們的文學主張受前後七子的影響,作品有揭露時弊的特色。其中,陳子龍的詩成就較高,有「明詩殿軍」之譽。
(26)神韻說詩派。清代康熙年間,王士偵吸取唐人司空圖和宋人嚴羽的理論,提出「神韻說」,強調「興會神到」,追求「得意忘言」,講究「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羚羊掛角,元跡可求」,並以王維、孟浩然的詩為樣板。這種理論導致詩歌創作一味追求迷離、超脫的境界,多表現封建士大夫的閑情逸致和生活瑣事。不過,神韻說注重對詩歌意境的探索,也有可取之處。
(27)格調說詩派。清代乾隆年間,沈德潛繼前後七子之後,再次提出「格調說」,強調「溫柔敦厚」,「講求格律」,起了束縛詩歌創作的消極作用。這一派詩人雖也主張「言之有物」,但其內容主要是維護封建統治者的利益。
(28)性靈說詩派。清代乾隆年間,袁枚吸取明代「三袁」的理論,提出與格調說相對立的『「性靈說」。主張作品應直抒性情,辭貴自然,有所獨創,認為詩「有工拙而無今古」。這在當時是比較進步的,加上這一詩派的袁枚、趙翼等寫了一些較好的詩,所以實際影響比同時代的「格調說」稍大。但他們的詩多抒發封建士大夫的閑情逸致,沒有多少社會意義。

作者:徐破陣 回復日期:2007-2-10 23:05:02

㈧ 中國歷史上第一本詩集

詩經

㈨ 中國古代最早有個人詩集的詩人

屈原的《楚辭》

㈩ 像詩經那樣綜合中國古代詩詞的詩集有哪些好的

《玉台新詠》它是繼《詩經》、《楚辭》之後中國古代的第三部詩歌總集。內 ①《古詩源》是唐之前古詩最容重要的選本,由清人沈德潛選編。選輯了先秦至隋各個時代的詩歌,也包括一些民歌謠諺,共七百餘首,分十四卷。其中古逸一卷,漢詩三卷,晉詩三卷,宋詩二卷,齊梁詩二卷,陳、北魏、北齊、北周、隋詩各一卷。唐以前的詩歌中,比較著名的篇章(除《詩經》《楚辭》外)基本都已選錄在內。編者沈德潛(1673――1769),字確士,號歸愚,長洲(今江蘇蘇州市)人,前清詩人,詩論家。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