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美人
㈠ 漢代有哪幾位著名美女
1、卓文君。卓文君為蜀郡臨邛的冶鐵巨商卓王孫之女,姿色嬌美,精通音律,善彈琴,有文名。卓文君與漢代著名文人司馬相如的一段愛情佳話至今被人津津樂道。她也有不少佳作,如《白頭吟》,詩中「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堪稱經典佳句。
5、陳皇後。陳皇後,祖籍東陽縣(今安徽天長)。漢武帝劉徹的第一任皇後。陳皇後為西漢開國功臣堂邑侯陳嬰之裔,堂邑夷侯陳午與大長公主劉嫖之女,長相奇美。陳皇後在漢景帝年間嫁予太子劉徹為太子妃,建元元年(前140年)立為皇後。
㈡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美人有那些
[編輯本段]四大美人:西施、王嬙、貂禪、楊玉環。 西施: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今浙江諸暨人,姓施名夷光 別名西子 ,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七夕節前浙江寧波紹興地區的婦女有用荊樹葉浸水洗頭發的習俗,傳說可以使頭發滑潤烏黑 。相傳春秋時期,吳國大敗越國,越王勾踐被俘作了人質,得赦回國後,選范蠡為相,卧薪 嘗膽,圖謀報仇,復興大業,范蠡深思熟慮之後,准備選取一才色兼備的女子送給吳王,使 其溺情於聲色,不理朝政,以便越國報滅國之恨。一天,范蠡遇見了西施。西施自幼聰慧, 天姿國色,平常喜歡用荊葉浸水梳洗。越滅亡以後,她常在浣沙溪邊自吟:「春色年年有, 年年不見春,浣沙水清清,難洗亡國恨。」范蠡見西施不但貌美,而且為亡國而哀痛,是個 難得的好女子。在稟告越王勾踐之後,范蠡帶了印符護送西施到了吳國。西施委曲求全入吳 ,吳國滅亡後,范蠡便帶了西施於七月七日隱姓埋名,泛舟於五湖之間,老百姓為了表示對 西施的敬愛,於七月七日用荊樹葉浸水洗發,以示紀念。 王嬙: 王昭君名嬙,西漢南郡(今興山縣)寶坪村人西漢元帝時期人氏,從小長得艷若桃花,聰明伶俐。清代詩人贊她:「飄飄秀色奪仙春,只恐丹青畫不真」,「娥眉絕色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出神入化地活脫出昭君的美容與神采。 昭君有「落雁」之姿,傳說昭君出塞時滿腹愁懷,為抒解思鄉之情,便在馬背上彈起了琵琶。曲哀人艷,連南飛的大雁都為之傾倒,以至放棄飛行,落在昭君的周圍。「落雁」故此而來。 貂蟬: 貂蟬,任姓,小字紅昌,出生在並州郡九原來縣木耳村,15歲被選入宮中。漢末宮廷風雲驟起時,貂禪出宮被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收為義女。當時,董卓專權,挾天子以令諸侯,大臣們敢怒而不敢言。王允的義女貂蟬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蟬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楊玉環: 唐朝開元年間,有一美貌女兒叫楊玉環,被選進宮來。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 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羞花」稱號得來。 「羞花」這件事傳到明皇耳朵里,便喜出望外,當即選場玉環來見駕,楊玉環濃裝艷抹,梳洗打扮後進見,明皇一見,果然美貌無比,便將楊玉環留在身旁侍候。由於楊善於獻媚取寵,深得明皇歡心,不久就升為貴妃。楊貴妃得勢後,與其兄楊國忠串通一氣,玩弄權術,陷害忠良。安史之亂發生以後,明皇攜著貴妃和文武大臣西逃,安祿山率兵追趕,不僅要唐朝的江山。還要美女楊貴妃。西逃路上,大臣們質問明皇,國破家亡,國破家記,社稷難存,你要江山還是要貴妃,貴妃不死,我們各奔西東。萬般無奈,明皇賜貴妃一死,自縊於 梨園的梨花樹下,貴妃時年三十八歲。後來,大詩人白居易寫了一首《長恨歌》,記敘的就是這段歷史。也有傳說楊玉環沒死,而是亡命日本,有爭議。
希望採納
㈢ 中國古代有哪些有名的美人
1.娥皇
娥皇,四千多年前的舜帝二妃(娥皇、女英)中的一個,堯見舜德才兼備,為人正直,辦事公道,刻苦耐勞,深得人心,便將其首領的位置禪讓給舜,並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為妻。娥皇無子,女英生商均。
2.女英
傳說聰明美麗的娥皇和女英,是上古時部落酋長堯帝的兩個女兒。也稱「皇英」。堯帝晚年,想物色一個滿意的繼承人。他看到舜是個德才超群的大賢人,於是,就把帝位傳給了舜,並讓娥皇和女英作了舜的妻子。漢劉向《列女傳?有虞二妃》雲:「有虞二妃,帝堯二女也,長娥皇,次女英。」
《山海經》載:「洞庭之中,帝二女居之,是常游於江淵,出入必以飄風暴雨。」晉張華《博物志?史補》雲:「舜崩,二妃啼,以涕揮竹,竹盡斑。」今江南有「斑竹」、「湘妃竹」之說,蓋出於此也。
3.妺喜
妺喜,又作末喜,末嬉;有施氏,名妺,姓嬉;夏朝第十七位君主桀的王後。(「妺」音末,mo第四聲。女子旁加個「末」字。非「妹妹」之「妹」) 查證歷代史書,最早記載是《國語·晉語一》,上面也是很少的一段文字,只說:「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寵,於是乎與伊尹比而亡夏。」並沒有關於妺喜放盪、惑君、裂帛、裸游等等惡行。
4.妲己
冀州侯蘇護的女兒,而蘇護蘇家正是出自河南省焦作市溫縣蘇庄。商紂王子辛的愛妃,有美色,又能歌善舞。《史記?殷本紀》記載,殷紂王「好酒淫樂,嬖於婦人。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他「以酒為池,縣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在後代,人們常將亡國之君的過失與女色聯系起來,因此,夏之妺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就成了詛咒的對象。
5.褒姒
褒姒,西周幽王的寵妃,生卒年不詳。褒人所獻,姓姒,故稱為褒姒。古褒國人。褒國立國之地就在今漢中平川中.有謂她是龍沫流於王庭而變玄黿(一種黑色的蜥蜴)使女童懷孕所生女,棄於路被一對夫婦收養於褒。她甚得周幽王寵愛,生下兒子「伯服」。在《國語·鄭語》和《史記·周本紀》里,都有相關的記載。
6.夏姬
夏姬,春秋時鄭穆公之女。初嫁子蠻。子蠻早死,繼為陳國大夫夏御叔之妻,生子徵舒。御叔死,她與陳靈公、大夫孔寧、儀行父私通。徵舒射殺靈公,孔寧等奔楚,請楚師伐陳。她被楚莊王所俘,送給連尹襄老為妻。襄老戰死,她從申公巫臣謀,托詞歸鄭,後申公巫臣娶以奔晉。
7.西施
西施也稱西子,春秋亂世間越國謀士范蠡之戀人、情人,吳王夫差之姬,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有「沉魚」之強力,為千古美女代名詞。西施是個浣紗的女子,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她天生麗質,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
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流傳開來。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勾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
8.毛嬙
毛嬙,《管子》和《莊子》里都記載過的美女,和西施同時成名。《管子·小稱》說:「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莊子·齊物論》說:「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9.夷光
夷光,通常認為西施名夷光,但是有的學者認為夷光是越國同時進獻給吳國的另外一個奇質美人。明代陳士元《名疑》卷三說:「越以美女西施、鄭旦同進於吳。《拾遺記》雲:『越以美女二人貢吳,一名夷光,一名修明。』或雲夷光即西施,修明即鄭旦也。夷光一作移光。」許多古書把夷光當作西施的間諜同事和共謀,如《太平廣記》。
10.息夫人
一位絕色美女使三個國家兵禍相接,其中兩個國家分崩離析。盡管有人稱她為「禍水」,後世卻始終把她當作主宰桃花的神仙祭拜。這個女人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息夫人,又稱「桃花夫人」。息夫人原名陳媯,是春秋時期陳國國君的女兒。息夫人目如秋水,面若桃花;麗如芙蓉,雅若蕙蘭。她和姐姐都是當時婦孺皆知的大美人。
㈣ 國外歷史上有名的美人都有哪些
埃及艷後-克麗奧佩特拉生平
克麗奧佩特拉七世[1](Cleopatra VII,公元前69—前30),埃及托勒密王朝最後一位女王。她才貌出眾,聰穎機智,擅長手腕,心懷叵測,一生富有戲劇性。特別是捲入羅馬共和末期的政治漩渦,同愷撒、安東尼關系密切,並伴以種種傳聞逸事,使她成為文學和藝術作品中的著名人物。克麗奧佩特拉是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後托勒密王朝冊封的君主之一。她的父親托勒密十二世奧萊特,指定他的長子托勒密十三世和她共同執政(依照當時的法律,克麗奧佩特拉必須嫁給自己的弟弟,即托勒密十三世),統治埃及。公元前51年,克麗奧佩特拉登上王位。克麗奧佩特拉在古埃及無疑是一位焦點人物,在後人的記述里,這位埃及絕世佳人憑借其傾國傾城的姿色,不但暫時保全了一個王朝,而且使強大的羅馬帝國的君王紛紛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心甘情願地為其效勞賣命。但丁、莎士比亞等都將這位傳奇女人描述為「曠世的性感妖婦」;而蕭伯納也稱她為「一個任性而不專情的女性」。克麗奧佩特拉七世是埃及國王托勒密十二世和克麗奧佩特拉五世(即克麗奧佩特拉七世的姐姐)的女兒,生於公元前69年,從小在驕奢淫靡的宮廷中長大。公元前51年其父去世,留下遺囑指定克麗奧佩特拉七世和她的異母兄弟托勒密十三世(公元前63~前47年)為繼承人,共同執政。但他們兩人因派系斗爭和爭奪權力而失和。克列奧帕特拉七世於公元前48年被逐出亞歷山大里亞後,在埃及與敘利亞邊界一帶聚集軍隊,准備攻入埃及。
此時,適逢愷撒追擊龐培來到埃及,對埃及的王位之爭進行調停。克麗奧佩特拉七世得此消息,乘船於夜間潛入亞歷山大里亞,以毛毯裹身,由人抬到愷撒房門前。克麗奧佩特拉七世突然出現於愷撒面前,克麗奧佩特拉七世的勇氣和美貌深深打動了愷撒。她很快就成了他的情婦。而托勒密十三世卻在對愷撒的亞歷山大里亞戰爭中遭到了失敗,溺死於尼羅河。克麗奧佩特拉七世依恃愷撒,鞏固了自己的地位,成了埃及實際的統治者。而在名義上則按照埃及的傳統,與另一異母兄弟托勒密十四世(約公元前59~前44年)結婚,共同統治埃及。為了取悅於愷撒,克麗奧佩特拉七世百般逢迎,盛宴款持,陪伴他乘坐遊船溯尼羅河而上,觀賞風光。不久,愷撒因戰事去小亞細亞,後轉回羅馬。其時,克麗奧佩特拉七世為愷撒生下一子,取名托勒密·愷撒或愷撒里昂。
公元前45年,克麗奧佩特拉七世和托勒密十四世一起應邀前往羅馬,備受殊榮,住在第伯樹對岸的愷撒私人宅邸。愷撒實踐誓言,在羅馬建造了一座祭祀其尤利烏斯族系祖先的維納斯的神廟,還把克麗奧佩特拉七世的黃金塑像豎立在女神之旁。眼看她就要成為羅馬世界的第一夫人,不料愷撒於公元前44年3月15日被刺身亡。克麗奧佩特拉七世的美夢頃刻化為泡影,黯然離開了羅馬。
克麗奧佩特拉七世返回埃及後,毒死托勒密十四世,立她和愷撒所生之子為托勒密十五世,共同統治埃及。其子被宣布為阿蒙神之子。
愷撒死後,安東尼稱雄於羅馬。他在腓力比戰役中最後擊敗共和派領袖布魯圖斯和喀西約的軍隊後,按照與屋大維的協議巡視東方行省,籌措資金。公元前41年他到達西利西亞的塔爾蘇斯,遺使埃及,召見克麗奧佩特拉七世。克麗奧佩特拉七世對羅馬政局和頭面人物頗為了解,認為這又是一個絕好的機會,於是巧作安排加以利用。據說,克麗奧佩特拉七世乘坐一艘紫帆銀槳的鍍金大船,從埃及出發,先到西利西亞,再經後德諾斯河抵達塔爾索斯。這艘船上掛著用名貴的推羅染料染成的紫帆,船尾樓用金片包鑲,在航行中與碧波輝映,閃發光彩。女王打扮成愛神阿佛洛狄忒的模樣,安卧在串著金線,薄如蟬翼的紗帳之內。美麗的童子宛如朱必特一般侍立兩旁,各執香扇輕輕搖動。裝扮成海中仙子的女僕,手持銀槳,在鼓樂聲中有節奏地劃動。居民們見此情景,疑是愛神阿佛洛狄忒乘著金龍來此與酒神(安東尼)尋歡作樂。人們奔走相告,觀者如潮。安東尼被邀至船上赴宴,看到克麗奧佩特拉七世迷人的風姿,優雅的談吐,神魂顛倒,不知所措。他非但把責問克麗奧佩特拉七世在共和派反對「三頭」戰爭中的暖昧態度的問題拋到九霄雲外,而且當即一一答允她所提出的要求,甚至答允她殺害埃及王位的繼承人和競爭者、當時避難於以弗所的異母妹妹雅西斯。不出數日,這個武夫完全成了她的俘虜,跟隨地一起到埃及去了。他們在埃及一起度過了公元前41~前40年的冬天。
公元前40年夏,安東尼回到義大利。此時,安東尼和屋大維之間的矛盾有所緩和,他娶了屋大維的姐姐奧克塔維婭為妻,以羅馬傳統的聯姻方式鞏固政治上的聯盟。到公元前37年安東尼和屋大維的矛盾加深,安東尼回到東方,准備遠征帕提亞。他以征途艱辛,不宜安置於軍營為理由,把奧克塔維婭遣送回羅馬。而當安東尼到達安條克,即邀請克麗奧佩特拉七世會面,並且,違反羅馬的傳統習慣同克麗奧佩特拉七世結婚。
安東尼和克麗奧佩特拉七世的結合,並非全由情慾所驅使,而是具有政治目的。安東尼企圖穩定羅馬的東方行備,准備遠征帕提亞,以及同屋大維進行斗爭,亟需得到埃及在財政上的支援。而克麗奧佩特拉七世正當埃及托勒密王國發生深刻的社會危機之時,她施展種種手腕,包括運用迷惑安東尼的方式,以圖在羅馬的強權之下,維護和發展托勒密王國,加強和擴大自己的統治權力。為了滿足克麗奧佩特拉七世的野心,安東尼把埃及、科埃雷-敘利亞和塞浦斯路,贈給克麗奧佩特拉七世。克麗奧佩特拉七世支持安東尼遠征帕提亞,結果未能獲勝。公元前34年,安東尼出征亞美尼亞得勝後,不是在羅馬而是在埃及的亞歷山大里亞,按照埃及的禮儀來舉行凱旋式,兩人同登黃金做成的王座,克麗奧佩特拉稱為「諸王之女王」,其子托勒密十五世稱為「諸王之王」。安東尼在東方的所作所為,特別是他與克麗奧佩特拉七世的關系,始而受到羅馬人的非議,繼之激起了他們的惱怒。他們斥責安東尼將羅馬的征服地贈與克麗奧佩特拉七世及其子女,准備遷都亞歷山大里亞另建新王朝。在羅馬,人們對克麗奧佩特拉七世恨之入骨,認為她是除了漢尼拔以外構成對羅馬最大威脅的女王。這就使安東尼威信掃地,喪失了國內的有力支持。這一點被屋大維利用,也是造成安東尼在與屋大維斗爭中失敗的原因之一。
公元前32年安東尼和屋大維的矛盾趨於尖銳,完全決裂了。安東尼應克麗奧佩特拉七世之求,正式修書遺棄其妻奧克塔維婭。屋大維也發誓為其姐所受的侮辱報仇。他不顧冒犯羅馬的傳統習俗從維斯塔貞女手中取得安東尼放置於神廟中的遺囑,公布於眾。安東尼的遺囑記述了他對克麗奧佩特拉七世及其子女的領土分配,還指令克麗奧佩特拉七世將其遺體安葬在亞歷山大里亞。遺囑一公布,輿論嘩然,群情激憤。據此,元老院和公民大會「特裡布斯大會」以侵佔羅馬人民財產為由,對克麗奧佩特拉七世宣戰,並剝奪了安東尼的執政官職務以及其他一切權力。
公元前31年,安東尼和屋大維大軍會戰於阿克提烏姆海角[亞克興海戰]。正值戰斗方酣,安東尼艦隊受挫之時,克麗奧佩特拉七世乘坐之船突然撤離戰場,駛回埃及,原因至今眾說紛紜。安東尼隨即追趕而去,拋下戰斗部隊任其遭受殲滅。公元前30年,屋大維進攻埃及,包圍亞歷山大里亞。安東尼看到大勢已去,伏劍自刎。克麗奧佩特拉七世知道自己的死期將近,早就研究各種自殺的方法。她躲進了墓堡,但為屋大維所智擒。當屋大維去看望自己的俘虜時,她還施展手腕,千方百計哄騙和迷惑屋大維,然而未能奏效。屋大維生擒克麗奧佩特拉七世的目的,是要把她帶回羅馬,在舉行凱旋式時示眾。克麗奧佩特拉七世得知後,陷於絕望,萬念俱灰,忠誠的侍女們把一條叫做「阿普斯」 的毒蛇裝在無花果的籃子里送到她面前,她抓起小蛇放到自己的豐乳上,結束了神奇、浪漫的一生。據傳說,盡管她被嚴加看管,她還是設法得到一個農民送來的一籃無花果,內藏有一種名叫「阿斯普」的小毒蛇,她讓毒蛇咬傷手臂昏迷而死。屋大維滿足了她臨死之前的要求,把她和安東尼埋葬在一起。克麗奧佩特拉七世和愷撒所生的兒子愷撒里昂以及她和安東尼所生的長子亞歷山大,均被屋大維下令處死。
隨著克麗奧佩特拉七世之死,長達300年的埃及托勒密王朝也告結束,埃及並入羅馬,成為元首的私產。
㈤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美人
(一)蘇妲已
(二)褒 姒
(三)貂 蟬
(四)西 施
(五)卓文君
(六)王昭君
(七)趙飛燕
(八)張麗華
(九)楊玉環
㈥ 古代著名美女列表
周幽王的褒姒、商紂的妲己、春秋時期的西施、西漢時期的王昭君、三國時期的貂蟬和大小喬、唐明皇的楊玉環
西漢末期趙飛燕趙合德姐妹;
還有秦淮八艷:柳如是、顧橫波、馬湘蘭、陳圓圓、寇白門、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等
還有一些政治名人,據說也是美女:武則天、上官婉兒、蔡文姬、孝庄大玉兒等
㈦ 古代著名美人都有哪些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 中國的四大美女究竟誰排第一,本來已有定論,不過那是古代的排法。西施居首,王昭君次之,貂蟬再次,楊玉環為末。其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一個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於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勾踐所滅。吳滅後西施就失去了音信,關於她的結局有很多種,最有可能的兩個結局之一是:西施與范蠡泛舟五湖,之二是被越王裝進袋子里拋入水中溺死。
施夷光世居諸暨薴蘿山(亦名羅山)下薴蘿村(今諸暨市城南浣紗村)。薴蘿有東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其父賣柴,母浣紗,西施亦常浣紗於溪,故又稱浣紗女。西施天生麗質,稟賦絕倫,相傳連皺眉撫胸的病態,亦為鄰女所仿,故有「東施效顰」的典故。越王勾踐三年(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蘇省吳縣西南)擊敗越國,越王勾踐退守會稽山(今淅江省紹興南),受吳軍圍攻,被迫向吳國求和,勾踐入吳為質。釋歸後,勾踐針對「吳王淫而好色」的弱點,與范蠡設計策,「得諸暨羅山賣薪女西施、鄭旦」,准備送於吳王,越王寵愛的一宮女認為:「真正的美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體態。」西施只具備了第一個條件,還缺乏其他兩個條件。於是,花了三年時間,教以歌舞和步履、禮儀等。
西施發憤苦練,在悠揚的樂曲中,翩躚起舞,婀娜迷人,進而訓練禮節,一位浣紗女成為修養有素的宮女,一舉手,一投足,均顯出體態美,待人接物,十分得體。然後,又給她製作華麗適體的宮裝,方進獻吳王。吳王夫差大喜,在姑蘇建造春宵宮,築大池,池中設青龍舟,日與西施為水戲,又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歡宴的館娃閣、靈館等,西施擅長跳「響屐舞」,夫差又專門為她築「響屐廊」,用數以百計的大缸,上鋪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鈴,放置起來,鈴聲和大缸的回響聲,「錚錚嗒嗒」交織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終於走向亡國喪身的道路。
西施有「沉魚」之貌,相傳西施在溪邊浣紗時,水中的魚兒被她的美麗吸引,看得發呆,都忘了游泳,以至沉入水底。所以後世用「沉魚」來形容女子的美貌。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沉魚為先。國色天香四大美女,西施居首。西施幼承浣紗之業,故世稱「浣紗女」。
後人為紀念這位忍辱負重,以身許國的絕代佳人,就在薴蘿山下修建了西施殿。唐開成年間(公元836-840 年)著名詩人李商隱寫下「西子尋遺殿,昭君覓故村」的詩句;稍後,女詩人魚玄機又有《西施廟》詩。這些是目前能見到的關於西施殿的最早文字。明代,西子祠曾具相當規模。此後屢興屢廢。現在的西施殿位於浙江諸暨,1990年落成,景區佔地5000平方米,由門樓、西施殿、古越台、鄭旦亭、碑廊、紅粉池、沉魚池、先賢閣等景點構成。西施殿景區在重修過程中還從民間徵集了12000餘件從老式民居上拆下來的古建築構件,其中包括梁、柱、門、窗、牛腿、擎枋、斗拱、雀替等等,這些木、石構件雕刻精美,工藝水平高超,大大增強了西施殿的歷史文化內涵和觀賞價值,使它更具有了濃厚的地方特色。
王昭君,姓王名嬙,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匈奴呼韓邪單於閼氏。她是漢元帝時以「良家子」入選掖庭的。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五女賜之。王昭君入宮數年,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後漢書》卷八十九《南匈奴傳》)
王昭君於公元前52 年出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興山縣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歸北界為興山縣,香溪為邑界,漢王嬙即此邑之人,故雲昭君之縣。其父王穰老來得女,視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寵愛有加。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絕世才貌,順著香溪水傳遍南郡,傳至京城。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元帝下詔,命其擇吉日進京。其父王穰雲:「小女年紀尚幼,難以應命」,無奈聖命難違。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淚別父母鄉親,登上雕花龍鳳官船順香溪,入長江,逆漢水,過秦嶺,歷時三月之久,於同年初夏到達京城長安,為掖庭待詔。傳說王昭君進宮後,因自恃貌美,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延壽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上喪夫落淚痣。昭君便被貶入冷宮3年,無緣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主動來漢朝,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漢元帝盡召後宮妃嬪,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詔。呼韓邪臨辭大會,昭君豐容靚飾,元帝大驚,不知後宮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便賞給她錦帛二萬八千匹,絮一萬六千斤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並親自送出長安十餘里。王昭君在隊隊車氈細馬的簇擁下,肩負著漢匈和親之重任,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於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並被封為「寧胡閼氏」,意為匈奴有了漢女作「閼氏」(王妻),安寧始得保障。
昭君出塞後,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於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師,後為匈奴右日逐王。時,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於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居次」意為公主)。公元前20年,復株累單於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後,33歲的絕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厚葬於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冢」。
王昭君的歷史功績,不僅僅是她主動出塞和親,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後,使漢朝與匈奴和好,邊塞的烽煙熄滅了50年,增強了漢族與匈奴民族之間的民族團結,是符合漢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與她的子女後孫以及姻親們對胡漢兩族人民和睦親善與團結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她得到歷史的好評。元代詩人趙介認為王昭君的功勞,不亞於漢朝名將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為我國歷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的佳話。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擔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再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
貂蟬是這部以男性為人物主體的《三國》之中,出場的少數幾位女子中最為光彩奪目的女性形象。可以這樣說,正是由於貂蟬的出現,才有了王司徒巧施連環計的佳話,才有了呂奉先大鬧鳳儀亭的風波,才有了凶橫無忌權傾一時的董卓宮門前的被戮,才有了兒女情長武功蓋世呂布的門樓上的殞命。貂蟬形象存在的意義就在於,在這個清一色男人爭霸的世界裡,成功地顯示出了一個絕色女子的膽量與智慧,正是這種非凡膽量的展示與高度智慧的運用,加速了漢末軍閥戰亂時代的結束,促成了一代雄才曹操、劉備、孫權等人的崛起,從而使已經風雨飄搖的漢室江山得以繼續延續。
然而,自從呂布白門樓殞命之後,這位膽色俱佳的奇女子便就此不見了蹤跡。是隨失敗的呂布同赴了九泉?還是被勝利的曹操擄回了許昌?這個疑問從群雄爭霸開始一直到歸晉統一也沒有解開,是作者無意間忽略了這樣一個重要的人物,還是出於某種考慮有意識地避開不談?我們無從考證。筆者不甘於就這樣讓一位令人敬慕的奇女子從此無跡可尋,於是參考翻閱了大量社會上流傳的稗官小說、野史評話,終於尋找到了有關貂蟬身世、結局的一點蛛絲馬跡,在此記錄下列,權作對自己好奇心的一種交待。
關於貂蟬的出身,有野史這樣交待:其人本姓霍,無名,山西人,與名將關羽為同鄉。自幼人才出眾,聰敏過人,因而被選入漢宮,任管理宮中頭飾、冠冕的女官,故稱『貂蟬』官。因遭十常侍之亂,避難出宮,為司徒王允收留並認為義女,方才成就了離間董卓、呂布父子的壯舉。關於貂蟬的結局,有評話這樣敘述:呂布死後,貂蟬被曹操帶回許昌,作為侍女留在丞相府中,關羽屯土山約三事暫時降曹之後,曹操為了籠絡關羽之心,特賜美女十人,貂蟬便是其中一位,當關羽聽到貂蟬報出姓名之後,感其膽識,撩髯稱了一聲「好」之後,閉目不言揮手令去,貂蟬聽後,明白關羽全其名節之意,回房後遂自盡而亡。
楊玉環(公元719-756年):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開元七年719年農歷六月初一生於容州(今廣西玉林容縣),出身宦門世家,曾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唐初被李世民所殺,父楊玄琰,是蜀州司戶,叔父楊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楊玉環的童年是在四川度過的,10歲左右,父親去世,她寄養在洛陽的三叔楊玄珪家。
楊玉環天生麗質,加上優越的教育環境,使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雖為美女,但仍有缺陷:其體有狐臭,因此特別喜歡沐浴。
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也應邀參加。咸陽公主之胞弟壽王李瑁對楊玉環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後,兩人甜美異常。
開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七 楊玉環(719—756),號太真,蒲州永樂人,唐玄宗李隆基的貴妃。楊氏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開元二十二載(734 年)她被冊立為李瑁的妃子,後又受令出家,天寶四載(745年),楊氏正式被玄宗冊封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5年),安祿山發動叛亂,玄宗西逃四川,楊氏在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
這位以胖為美的楊貴妃,是最簡單的美人、最幸福的美人,也是最令人感慨的美人。
㈧ 秦朝有什麼著名美人嗎
1、 秦始皇母親趙太後(趙姬): 趙姬是秦始皇的生母,本是呂不韋的姬妾,後成為秦莊襄王王後。其真實姓氏失載,「趙姬」一詞始於《東周列國志》,故史學界俗稱之趙姬。 其實趙姬這個人的一生還算悲慘,以往的史學家給她的評價都過低.對呂不韋來說,她只是一件禮物;對異人來說,她只是一件發泄工具;對趙政來說,她只是一個體現自己盡了孝道的工具;而對嫪毐來說,她只是一個助他擁有權力的工具。
2、 阿房女(歷史上沒有) 後人因傳說秦始皇是為寵愛的妃子而造阿房宮,此女便被世人稱之為阿房女。 根據今天的歷史考古發掘,秦始皇根本就沒建造阿房宮。阿,陝西方言,意為那、那個。阿房宮:那個房子旁的宮殿。以秦始皇的性格,不可能把一座豪華的宮殿隨便叫這么一個名字的,也可以佐證,這個傳說中的宮殿是不存在的。
3、 呂後(呂雉) 這個,勉強算美女吧。 呂氏名雉,字姁娥,是漢王朝創始人漢高祖劉邦的正配夫人。單父(山東單縣)人。早年其父為避仇遷居沛縣,在一次宴會上欣賞劉邦非凡的氣度,劉邦任亭長時呂雉嫁給了他,婚後數年下田勞作、持家,生下一兒一女。公元前205年,劉邦為項羽所敗,呂雉和劉邦的父母被俘,做了兩年的人質,前203年秋,呂雉歸漢後,留守關中。劉邦稱帝後,呂雉被立為皇後,子劉盈為太子,女兒封魯元公主。 至於後來的那位同性女子,因有關其的史料不多所以在此不談。
4、 虞姬(?—公元前202),秦末人,一說名虞妙弋,今沭陽縣顏集鄉人。為西楚霸王項羽愛姬。據歷史史料記載,虞姬是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子,虞姬不僅長得美麗,虞姬的舞姿也是楚楚動人,還有她的劍,也同樣揮舞得輕盈如水。
5、 孟姜女 孟姜女的故事,作為中國古代四大愛情傳奇之一(其他三個是《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台》和《白蛇傳》),千百年來一直廣為流傳。孟姜女的傳說一直以口頭傳承的方式在民間廣為流傳。最早的傳說可上溯到《左傳》。另有,同名的民歌、電視劇和越劇《孟姜女》。
6、 巴清(這個不知道是不是美女): 據《華陽國志》記載:巴寡婦清,因開采丹砂發家致富。巴寡婦清無姓,名清,巴郡枳縣人,葬於長壽縣千佛場龍山寨,史稱巴寡婦清,今人又稱作巴清或清。巴寡婦清生於何年何月不詳,死於公元前220年左右,估計只活到中年。 巴寡婦清長得什麼模樣?江南鎮百姓異口同聲認為,巴寡婦清獨自主持一個寵大的家族產業,無論她的個人氣質、相貌還是談吐都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巴寡婦清到底有多富?史載:她家僕人上千、工人及士兵多達上萬人,而當時枳縣的總人口才不過四五萬人。二千多年前,秦始皇舉全國之力修築長城時,巴寡婦清傾囊相助。在她死後,秦始皇專門下旨修築「懷清台」以示褒揚,再無別人享受類似的待遇。由此可見,巴寡婦清為秦國所做的貢獻,連目中無人的秦始皇也為之動容。 史料記載:「巴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家亦不訾。清,寡婦也,能守其業,用財自衛,不見侵犯」。我們至今無法考證這句話里所指先輩,是巴清的娘家先祖還是其夫家的先輩,但可以證實一點,巴寡婦清的先輩擅長煉丹用葯之道。巴寡婦清早年喪夫,身邊沒有子女。至於家族後來的產業接班人,史書並未記載,估計遠不及巴寡婦清。
7、 華陽夫人: 華陽夫人是楚國貴族,羋姓,與秦國的宣太後、穰侯和華陽君有血緣關系。秦孝文王王後。 孝文王作太子時封號為安國君,華陽夫人是安國君最寵愛的嬪妃。呂不韋西入咸陽,費盡心思,通過華陽夫人弟弟陽泉君及大姐而巴結上了華陽夫人,他對華陽夫人說:「現在您年輕貌美,深得安國君寵幸,然而膝下無子,他日一旦年老色衰,必然失寵,那時您該依靠誰呢?」這一番話深深地觸動了華陽夫人,緊接著,呂不韋又為在趙國為人質的異人(秦莊襄王)說盡了好話,加上他出手大方,三下兩下就使華陽夫人答應認異人為子。呂不韋回到趙國後,不惜重金買通了看守異人的趙國士卒,帶著異人倉皇逃回秦國,由於事出緊急,連異人的夫人(庄襄後)和兒子趙政(秦始皇)都沒來得及帶。異人回到秦國後,呂不韋讓他穿楚服去見華陽夫人,華陽見了頗為喜歡,於是給異人改名為子楚,又攛掇安國君立子楚為嗣。公元前251年,農歷庚戌年,在位56年的秦昭襄王病死,安國君柱即位,冊封華陽夫人為王後。可是,這個做了50多年太子的孝文王即位僅3天就死了,子楚成為了新的國君,冊封華陽夫人為太後。子楚又加封呂不韋為相邦,封號文信侯,派人到趙國接回了趙政母子。子楚即位後,呂不韋的權勢空前加強,華陽夫人越來越不受重視,這使她非常惱恨,不斷製造事端攻擊呂不韋。公元前247年,農歷甲寅年,在位僅3年的庄襄王子楚也撒手人寰。呂不韋通過一系列措施,將13歲的趙政扶上王位。他和庄襄後關系曖昧,再加上國王年紀太小,於是呂不韋代替秦王趙政處理國事。趙政尊呂不韋為「仲父」。此時的呂不韋到達了他政治生命的頂峰。而華陽夫人在宮中早已失勢,最後憂郁死去。
㈨ 國內有哪些比較著名的「美人縣」
人類都是視覺動物都喜歡好看的東西,無論美的物品還是美麗的人。比如人們評價一個人,肯定先是從外貌開始,說是哪個女孩長得漂亮,那個男孩長得帥氣等等這些都是慣用詞。還有我國古代4大美女,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吧!今天我們就來說一個專門盛產美女的地方吧!
這座城市就是位於陝西省的米脂縣,一聽這個名字就知道,這里小米肯定非常多,而且由小米熬出的米油,經常喝的話能使女的皮膚變得細嫩有光澤,看起來永遠十八歲,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難怪當地的女孩都這么漂亮,再加上古代4大美女之一貂蟬又是米脂縣人,所以這個地方又一直有「美人縣」的稱號。
看到這里,小夥伴們對於中國有名的「美人縣」,是不是對這個景美人甜環境清幽的地方心動了,想要去旅行的朋友快約上你的朋友一塊去吧,說不定單身的朋友還能在那裡解決自己的人生大事呢?你還知道中國哪些美女多的城市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㈩ 中國古代有哪些有名的美人
中國古抄代十大美女,包括婦孺皆知的古代四大美女,沉魚的西施、閉月的貂蟬、落雁的王昭君、羞花的楊貴妃。另外六位分別是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馮小憐、一代妖姬蘇妲己、命運凄慘的趙飛燕、與西施比美的鄭旦、千金一笑的褒姒、因《洛神賦》被傳為「洛神」的甄氏(甄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