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古著名詞

古著名詞

發布時間: 2021-01-28 04:43:23

Ⅰ 古代文字有哪些

有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大篆、隸書、楷書等。

1、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

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最早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屬於上古漢語(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語系的語言。

甲骨文發現於中國河南省安陽市殷墟,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甲骨文,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 從字體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

漢字的「六書」原則,在甲骨文中都有所體現。但是原始圖畫文字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

甲骨文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2、金文

金文是鑄刻在青銅器的鍾或鼎上的一種文字。金文起於商代,盛行於周代,是由甲骨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文字。

因鑄刻於鍾鼎之上,有時也稱為鍾鼎文。據統計,金文約有三千零五字,其中可知有一千八百零四字,較甲骨文略多。

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啟秦代小篆,流傳書跡多刻於鍾鼎之上,所以大體較甲骨文更能保存書寫原跡,具有古樸之風格。金文在筆法、結字、章法上都為書法的進一步發展做出了貢獻。

3、石鼓文

石鼓文,先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發現於唐初,共計十枚,高約三尺,徑約二尺,分別刻有大篆四言詩一首,共十首,計七百一十八字。

內容最早被認為是記敘秦王出獵的場面,故又稱「獵碣」。宋代鄭樵《石鼓音序》之後「石鼓秦物論」開始盛行。

清末震鈞斷石鼓為秦文公時物,民國馬衡斷為秦穆公時物,郭沫若斷為秦襄公時物,今人劉星、劉牧則考證石鼓為秦始皇時代作品。

石鼓刻石文字多殘,北宋歐陽修錄時存四百六十五字,明代范氏天一閣藏本僅四百六十二字,今之「馬薦」鼓已一字無存。原石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石鼓館。

4、大篆

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採用的字體。相傳為夏朝伯益所創。廣義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或稱「鍾鼎文」)與籀文(金文之繁化),而當代漢字學家推算秦朝應尚有甲骨文,所以現在也包括其中。

大篆狹義指籀文,遺存石刻石鼓文,以周宣王時的太史籀所書而得名;石鼓文因刻於石鼓上而得名,是流傳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為石刻之祖。

5、隸書

隸書,有秦隸、漢隸等 ,一般認為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

根據出土簡牘,隸書始創於秦朝,傳說程邈作隸,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上承篆書傳統,下開魏晉、南北朝,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6、楷書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體端正,就是現代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楷書也是一種官名。《新唐書·百官志二》記中書省史館有楷書二十人,寫國史楷書十八人。楷書作為官名也稱作楷書手,掌繕寫之事,在同一機構中並置,因具體分工有所不同。

《通典·職官二十二》記楷書手為流外勛品官。宋代無楷書手之稱,惟稱楷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古文字

Ⅱ 中國古代人的稱呼。

古代對人的尊稱

1、父親:令尊、令嚴

2、母親:令堂、令慈

3、兄弟:令兄、令弟

4、姐妹:令姐、令妹

5、妻子:令正

6、兒子:令郎

7、女兒:令愛(嬡)

8、親戚:令親

9、學生:高足

10、老師:恩師、夫子

(2)古著名詞擴展閱讀

1、對帝王的敬稱有萬歲、聖上、聖駕、天子、陛下等。駕,本指皇帝的車駕。古人認為皇帝當乘車行天下,於是用「駕」代稱皇帝。古代帝王認為他們的政權是受命於天而建立的,所以稱皇帝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達皇帝,就告訴在陛(宮殿的台階)下的人,請他們把意思傳達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稱皇帝。

2、對皇太子、親王的敬稱是殿下。

3、對將軍的敬稱是麾下。

4、對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稱:對使節稱節下;對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稱閣下,現在多用於外交場合,如大使閣下。

5、對於對方或對方親屬的敬稱有令、尊、賢等。令,意思是美好,用於稱呼對方的親屬,如令尊(對方父親)、令堂(對方母親)、令閫(對方妻子)、令兄(對方的哥哥)、令郎(對方的兒子)、令愛(對方的女兒)。

尊,用來稱與對方有關的人或物,如尊上(稱對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稱對方父親)、尊堂(對方母親)、尊親(對方親戚)、尊駕(稱對方)、尊命(對方的囑咐)、尊意(對方的意思)。賢,用於稱平輩或晚輩,如賢家(稱對方)、賢郎(稱對方的兒子)、賢弟(稱對方的弟弟)。仁,表示愛重,應用范圍較廣,如稱同輩友人中長於自己的人為仁兄,稱地位高的人為仁公等。

Ⅲ 關於中國古代文化歷史 的一些著名的事件等名詞 及其解釋

百家爭鳴,指春秋復(公元前770~公制元前476年)和戰國(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涌現及各流派爭芳斗艷的局面。春秋戰國時期,是由封建領主制向封建地主制過渡的時期,新舊階級之間,各階級、各階層之間的斗爭復雜而又激烈。 代表各階級、各階層,各派政治力量的學者或思想家,都企圖按照本階級(層)或本集團的利益和要求,對宇宙對社會對萬事萬物作出解釋,或提出主張。他們著書立說,廣收門徒,高談闊論,互相辯難,於是出現了一個思想領域里「百家爭鳴」的局面。所謂「諸子百家」,其實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陰陽家、雜家、名家、縱橫家、兵家等等。「百家爭鳴」反映了當時社會激烈和復雜的政治斗爭,特別是新興地主階級和沒落奴隸主之間的階級斗爭。這個時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個封建時代文化的基礎,對中國古代文化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

Ⅳ 兒童名著有哪些

兒童名著有:《彼得·潘》、《愛麗絲漫遊奇境》、《木偶奇遇記》、《綠野仙蹤》、《叢林奇事》等等。

1.《彼得·潘》

《彼得·潘》是蘇格蘭小說家及劇作家詹姆斯·馬修·巴利(James Matthew Barrie,1860年——1937年)創作的長篇小說,該故事原本為舞台劇,作者將劇本小說化,於1911年首次在英美出版,原名《彼得·潘與溫迪》(Peter Pan and Wendy)。

小說講述一個會飛的淘氣小男孩彼得·潘和他在永無島的冒險故事,同他相伴的還有溫蒂·達令(Wendy Darling)及她的兩個弟弟、精靈婷科·貝爾(Tinker Bell,或譯奇妙仙子)、迷失少年們(Lost Boys),以霍克船長(Captain Hook)為首的一群海盜是他們最大的威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叢林奇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綠野仙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木偶奇遇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愛麗絲漫遊奇境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彼得·潘

Ⅳ 古代關於年齡的稱呼

古代年齡稱呼有:湯餅、初度、生小、總角、垂髫、始齔、教數、外傅、束發、舞勺、及笄、舞象、待年、弱冠、而立、不惑、強壯、艾、花甲(耳順)、古稀、皓首、耄耋、黃發、鮐背、期頤。

1、湯餅:出生三天,邀親友吃湯餅。

2、初度:周歲。

3、生小:幼年。

4、總角:總,聚束;角,小髻,意為收發結之,即兒童的發髻向上分開的樣子,俗稱小丫角,因此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5、垂髫:指童年。古時童子未冠,頭發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6、始齔:齔,兒童換牙,即脫去乳牙長出恆牙。按生理常規,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時換牙,「始齔」便成了童年的代稱。

7、教數:9歲。

8、外傅:10歲,出外就學。

9、束發:束,捆,結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時束發為髻,因以「束發」為成童的代稱,通常年十五歲始稱成童。

10、舞勺:13歲。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

11、及笄:指女子15歲。「笄」,謂結發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12、舞象:男十五歲~二十歲。是成童的代名詞。原本是古武舞名。

13、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14、弱冠:指男子20歲。弱,弱小。

15、而立:指30歲。

16、不惑:指40歲。」

17、強壯:指四十。

18、艾:指50歲。

19、花甲(耳順):指60歲。以天乾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

20、古稀:指70歲。

21、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

22、耄耋:指八九十歲。

23、黃發:指長壽老人。

24、鮐背:指長壽老人。

25、期頤:指百歲。

(5)古著名詞擴展閱讀:

稱謂來歷:

1、古人的年齡稱謂來源不一,大多根據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徵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襲前人所言而成為固定稱謂的。

2、在所有的年齡稱謂中,「九十」的稱謂可謂最多最有趣。或叫「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又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3、還有依據生理特徵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嬰兒」,是因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餵奶。嬰可與膺通假,膺者胸也。嬰兒即為抱在胸前之兒。

4、七歲除叫做「悼」外,還叫「齠齔」也叫做「毀齒」,因為正是換牙時期,所以有此稱呼。十五歲叫做「童」,「山無草木曰童」。古代十六歲成年,十五歲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處用的是比喻意。

5、另外,我們現在常說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則來自於《論語·為政篇》的記載:「子曰: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

6、漢人戴聖所輯《禮記·曲記篇》中說:「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壯,四十曰強,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還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說法。但後人卻常把「幼學」、「弱冠」等作為年齡稱謂,這恐怕是後代詞彙由單音節向雙音節發展的原因吧

7、我國還有干支紀年的傳統,六十年為一輪,故又有六十歲為「花甲之年」的說法。杜甫有詩句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於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別稱。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年齡稱謂

Ⅵ 齊天大聖 這一名詞何解何意 齊天大聖 這是古著《西遊記》孫悟空的旗號.但是 齊天大聖

心與天齊

Ⅶ 名詞解釋: 1.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2.明代四大奇書; 3.中國古代世情小說的開端之作;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包括吳承恩的《西遊記》、施耐庵的《水滸傳》、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曹雪芹的《紅樓夢》
明代四大奇書包括《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以及署名為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
中國古代世情小說的開山之作一般認為是《金瓶梅》
三言二拍是指馮夢龍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以及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是中國白話短篇小說的巔峰之作。
小說界革命是指光緒二十八年十月(1902年11月),《新小說》雜志在日本橫濱創刊。1902年11月在《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中,提出了"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說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說始"的口號,這是"小說界革命"的開始。

Ⅷ 海盜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名詞,即便是現在依舊存在,古代著名海盜故事有哪些

只要是隨便翻一下海額,各個國家的海洋詞就有各種不同的海盜故事

Ⅸ 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蜀國軍師諸葛亮,在我國是「智慧」的代名詞。

吳用,水滸傳,關羽

Ⅹ 古典四大名著名詞解釋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