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最著名的茶
① 中國最有名的茶分類
十大名茶
中國茶葉歷史悠久,各種各樣的茶類品種,萬紫千紅,竟相爭艷,猶如春天的百花園,使萬里山河分外妖嬈。中國名茶就是在浩如煙海諸多花色品種茶葉中的珍品。同時,中國名茶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名茶,有傳統名茶和歷史名茶之分。
盡管現在人們對名茶的概念尚不十分統一,但綜合各方面情況,名茶必須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基本特點:其一,名茶之所以有名,關鍵在於有獨特的風格,主要表現在茶葉的色、香、味、形四個方面。杭州的西湖龍井茶向以「色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著稱於世,也有一些名茶往往以其一二個特色而聞名。
如岳陽的君山銀針,芽頭肥實,茸毫披露,色澤鮮亮,沖泡時芽尖直挺豎立,雀舌含珠,數起數落,堪為奇觀。其二,名茶要有商品的屬性。名茶作為一種商品必須在流通領域中顯示出來。因兒名茶要有一定產量,質量要求高,在流通領域享有很高的聲譽。其三,名茶需被社會承認。名茶不是哪個人封的,而是通過人們多年的品評得到社會承認的。歷史名茶,或載於史冊,或得到發掘,就是現代恢復生產的歷史名茶或現代創制的名茶,也需得到社會的承認或國家的認定。由於我國名茶種類繁多,在此僅對不同茶種的有代表性的少量名茶作一概述。
黃山毛峰-中國十大名茶
黃山毛峰是綠茶中的又一珍品。它產於黃山風景區和毗鄰的湯口、充川、崗村、芳村、揚村、長潭一帶。黃山毛峰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400多年前,黃山所產茶葉就已經非常著名了。
黃山毛峰的品質分為特級和一、二、三級,以特級為代表,三級以下則是歙縣烘青。
產於安徽黃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的雲谷寺、松谷庵 、吊橋閹、慈光閣及半寺周圍。這里山高林密,日照短,雲霧多,自然條件十分優越,茶樹得雲霧之滋潤,無寒暑之侵襲,蘊成天然的香氣。
黃山毛峰採制十分精細。製成的毛峰茶外形細扁微曲,狀如雀舌,香如白蘭,味醇回甘。黃山名茶眾多,除毛峰外,還有休寧的「屯綠」,太平的「猴魁」,歙縣的「老竹大方」等等,都各具特色,膾灸人口。
六安瓜片-中國十大名茶
六安產茶,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書記載,六安茶始於唐代,揚名於明清。早在唐代,大詩人李白就有「揚子江中水,齊雲頂上茶」之贊語。宋代更有茶中「精品」之譽。 六安瓜片根據品質共分為名片與一、二、三級共四個等級。起成品與其他綠茶大不相同,葉緣向背面翻卷,呈瓜子形,自然平展,色澤寶綠,大小勻整。六安瓜片宜用開水沏泡,沏茶時霧氣蒸騰,清香四溢;沖泡後茶葉形如蓮花,湯色清澈晶亮,葉底綠嫩明亮,氣味清香高爽、滋味鮮醇回甘。六安瓜片還十分耐沖泡,其中以二道茶香味最好,濃郁清香。 產於皖西大別山茶區,其中為六安、金寨、霍山三縣所產,因起其外形如瓜子狀,又呈片狀,故名六安瓜片。它最先產於金寨縣的齊雲山,而且也以齊雲山所產瓜片茶品質最佳,所以又名齊雲瓜片。 六安瓜片的採摘季節較其他高級茶遲約半月以上,高山區則更遲一些,多在穀雨至立夏之間。六安瓜片工藝獨特,長期流行手工生產的傳統採制方法,生產技術和品質風味都帶有明顯的地域性特色。這種獨特的採制工藝,形成了六安瓜片的獨特風格。六安瓜片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採摘,標准為多采一芽二葉,可略帶少許一芽三四葉;第二道工序為摘片,將采來的鮮葉與茶梗分開,摘片時要將斷梢上的第一葉到第三四葉和茶芽用手一一摘下,隨摘隨炒。第一葉制「提片」,二葉制「瓜片」,三葉制或四葉制「梅片」,芽制「銀針」;第三道工序的技術關鍵是在於把葉片炒開。炒片起鍋後再烘片,每次烘葉量僅2-3兩,先「拉小火」,再「拉老火」,直到葉片白霜顯露,色澤翠綠均勻,茶香充分發揮時趁熱裝入容器密封儲存。 此茶不僅可消暑解渴生津,而且還有極強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明代聞龍在《茶箋》中稱,六安茶入葯最有功效,因而被視為珍品。
洞庭碧螺春-中國十大名茶
「碧螺春」產於我古著名風景旅遊勝地江蘇省蘇州市的吳縣洞庭山,所以又叫「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的聞名固然與美麗的傳說是分不開的,但是,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與精湛的採制工藝是它流傳至今並不斷發揚光大的根本所在。碧螺春的茶鄉,是太湖之濱的洞庭東山和西山,這里是風景旅遊勝地,這里環境優美,果木茶樹間作成園,生長茂盛。洞庭二山,氣候溫和,土壤肥沃,山水相依,雲霧繚繞,空氣清新,非常適宜茶樹生長。
碧螺春一般分為7個等級,大體上芽葉隨1-7級逐漸增大,茸毛逐漸減少 。碧螺春的茶葉非常嬌嫩,採摘必須及時和細致。從采、揀到制,三道工序都必須非常精細。只有細嫩的芽葉,巧奪天工的高超手藝,才能形成碧螺春的色、香、味形俱全的獨特風格。
細啜慢品碧螺春的花香果味,頭酌色淡、幽香、鮮雅;二酌翠綠、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使人心曠神怡,彷彿置身於洞庭東西山的茶園果圃之中,領略那「入山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里醉」的意境,真是其貴如珍,不可多得。
安溪鐵觀音-中國十大名茶
安溪鐵觀音原產於福建省安溪縣西坪堯陽,是我國烏龍茶中的極品,也是我國十大名茶之一 。
安溪縣地處戴雲山脈的東南坡,地勢從西北向東南傾倒。西部以山地為主,層巒疊嶂,最高海拔達1600米,通稱「內安溪」。東部以丘陵為主,通稱「外安溪」。以往茶區集中於內安溪,後來茶區不斷發展擴大。目前遍及全縣。
鐵觀音採摘須在茶押形成駐芽,頂押形成小開面時,及時採下二三葉,以晴天午後茶品質最佳。毛茶的製作需經曬青、晾青、做青、殺青、揉捻、初焙、包揉、文火慢焙等十多道工序。其做青為形成「鐵觀音」茶色、香、味的關鍵。毛茶再經過篩分、風選、揀剔、乾燥、勻堆等精製過程後,既成為品茶。優質鐵觀音茶質高超,獨具風韻,品飲安溪鐵觀音是一種美的修養、美的享受 。
武夷大紅袍-中國十大名茶
武夷大紅袍,是中國名茶中的奇葩,有「茶中狀元」之稱。它四武夷岩茶中的王著,堪稱國寶。
武夷山位於福建省武夷山市東南部,大紅袍生長在武夷山九龍就窠高岩峭壁上,這里日照短,多光反射,晝夜溫差大,岩頂終年有細泉浸潤。這種特殊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大紅袍的特異品質。
武夷山的紅袍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綠相間,具有明顯的「綠葉紅鑲邊」之美感。大紅袍品質最突出之處是它的香氣馥郁,香高而持久,滋味醇厚,飲後齒頰留香,「岩韻」明顯。
凍頂烏龍-中國十大名茶
凍頂烏龍茶以其品質優異、色香味懼佳的特點而蜚聲遐邇,成為台灣茶的一大代表。凡是涉足台灣茶者,言必稱凍頂烏龍,近年來,中國內地的一些茶藝館也紛紛開始流行飲用凍頂烏龍茶 。
凍頂山海拔700多米,年平均氣溫20 C。山高林密土質好,茶樹生長十分茂盛,此後逐漸發展成為當今的凍頂茶園。
凍頂烏龍茶的製作過程分為初制和精製兩大工序。初制中以做青為主要程序。做青經過輕度發酵,將採下的茶青在陽光下暴曬20至30分鍾,以使茶青軟化,水分適度蒸發。萎調時應經常進行翻動,使茶青充分吸收氧分而產生發酵作用,待發酵到產生清香味時,既進行高溫殺青。殺青後隨即進行整形,使條狀定形為半球狀,然後再進行高溫烘焙,以減少茶葉中的咖啡因含量,從而製成成品茶 。
凍頂烏龍茶成茶外形捲曲呈半球形,條索緊結整齊,葉尖捲曲呈蝦球狀,白毫顯露,色澤墨綠油潤,沖泡後茶葉自然沖頂壺蓋,茶湯水色呈金黃且澄清明澈,清香撲鼻,香氣中有桂花花香且略帶焦糖色,葉底柔嫩稍透明,葉身淡綠,葉緣呈現鋸齒狀,帶有紅鑲邊,滋味甘醇濃厚,茶湯入口生津並富有活性,後韻回味強且經久耐泡,飲後杯底不留殘渣。
雲南普洱茶-中國十大名茶
雲南普洱茶是雲南的名茶,古今中外負有盛名,它以西雙版納地區僅有的滇青毛茶為原料,經再加工而製成的。普洱茶的歷史十分悠久,早在唐代就有普洱茶的貿易了。
普洱茶採用的是優良品質的雲南大葉種茶樹之鮮葉,分為春、夏、秋三個規格。春茶有分為「春尖」、「春中」、「春尾」三個等級;夏茶又稱「二水」;秋茶又稱為「谷花」。普洱茶中以春尖和谷花的品質最佳。
現在,普洱茶的種植面積很廣泛,已經擴大到雲南省的大部分地區,以及貴州省、廣西省、廣東省及四川省的部分地區,原屬普洱縣管轄的雲南瀾滄江流域的西雙版納傣族自製州、思茅等地是普洱茶的最主要產區,其中又以勐海海縣勐海茶廠的產量最大 。
普洱茶的製作以經殺青後揉捻曬乾的曬青茶為原料,經過潑水堆積發酵的特殊工藝加工製成,再經過乾燥過程處理,即加工為普洱茶。普洱茶是製作各種緊壓茶的原料。 包括沱茶、餅茶、方茶、緊茶等。 普洱茶的品質優良不僅表現在它的香氣、滋潤,滋味醇厚,還在於它有可貴的葯效,因此,海外僑泡和港澳同胞常將普洱茶當作養生妙品。
西湖龍井-中國十大名茶
西湖龍井,居中國名茶之冠。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圍的群山之中。多少年來,杭州不僅以美麗的西湖聞名於世界,也以西湖龍井茶譽滿全球。西湖群山產茶已有千百年的歷史,在唐代時就享有盛名,但形成扁形的龍井茶,大約還是近百年的事。相傳,乾隆皇帝巡視杭州時,曾在龍井茶區的天竺作詩一首,詩名為《觀採茶歌》。
西湖龍井茶向以「獅(峰)、龍(井)、雲(棲)、虎(跑)、梅(家塢)」排列品第,以西湖龍井茶為最。龍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勻齊、色澤綠中顯黃。沖泡後,香氣清高持久,香馥若蘭;湯色杏綠,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齊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飲茶湯,沁人心脾,齒間流芳,回味無窮。
龍井茶區分布在西湖湖畔的秀山峻嶺之上。這里傍湖依山,氣候溫和,常年雲霧繚繞,雨量充沛,加上土壤結構疏鬆、土質肥沃,茶樹根深葉茂,常年瑩綠。從垂柳吐芽,至層林盡染,茶芽不斷萌發,清明前所採茶芽,稱為明前茶。炒一斤明前茶需七八萬芽頭,屬龍井茶之極品。龍井茶的外形和內質是和其加工手法密切相聯的。
過去,都採用七星柴灶炒制龍井茶,掌火十分講究,素有「七分灶火,三分炒」之說法。現在,一般採用電鍋,既清潔衛生,又容易控制鍋溫,保證茶葉質量。炒制時,分「青鍋」、「燴禍」兩個工序,炒制手法很復雜,一般有抖、帶、甩、挺、拓、扣、抓、壓、磨、擠等十大手法,炒制時,依鮮葉質量高低和鍋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時地改換手法,因勢利炒而成。
君山銀針-中國十大名茶
君山銀針是我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湖南省洞庭湖中的君山島上,屬於黃茶類針形茶,有「金鑲、玉」之稱。君山茶舊時曾經用過黃翎毛、白毛尖等名,後來,因為它的茶芽挺直,布滿白毫,形似銀針而得名「君山銀針」。
君山又名洞庭山,島上土壤肥沃,年平均氣溫溫和,年平均降水量為1340毫米,三月至九月間的相對濕度約為80%,氣候非常濕潤。每當春夏季節,湖水蒸發,雲霧彌漫,島上竹木叢生,生態環境十分適宜茶樹的生長。
君山銀針的製作工藝非常精湛,需經過殺青、攤涼、復包、足火等八道工序,歷時三四天之久。優質的君山銀針茶在製作時特別注意殺青、包黃與烘焙的過程。
根據芽頭的肥壯程度,君山銀針可以分外特號、一號、二號三個檔次。君山銀針的質量超群,風格獨特,為黃茶之珍品。它的外形,芽頭茁壯、堅實挺直、白毫如羽,芽身金黃發亮,內質毫香鮮嫩,湯色杏黃明凈,葉底肥厚勻亮,滋味甘醇甜爽,久置不變其味。
祁門紅茶-中國十大名茶
在紅遍全球的紅茶中,祁紅獨樹一幟,百年不衰,以其高香形秀著稱,博得國際市場的經久稱贊,奉為茶之佼佼者。祁紅,產於安徽祁門縣。為工夫紅茶中的珍品,一九一五年曾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榮獲金牌獎章,創制一百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優異的品質風格,蜚聲中外。祁紅生產條件極為優越,真是天時、地利、人勤、種良、得天獨厚,所以祁門一帶大都以茶為業,上下千年,始終不敗。祁紅工夫茶一直保持著很高的聲譽,芬芳常在。
祁紅以高香著稱,具有獨特的清鮮持久的香味,被國內外茶師稱為砂糖香或蘋果香,並蘊藏有蘭花香,清高而長,獨樹一幟,國際市場上稱之為「祁門香」。英國人最喜愛祁紅,全國上下都以能品嘗到祁紅為口福。皇家貴族也以祁紅作為時髦的飲品,用茶向皇後祝壽,贊美其為「群芳最」。
② 湖南省最出名的茶是什麼茶就一款,最好有詳細介紹
君山銀針
君山銀針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有綠茶型和黃茶型兩種。由單一茶內芽經特容殊工藝精製而成,外形勻直整齊,沖泡後,茶香撲鼻,沁入心脾,茶湯入口,甘醇鮮爽,回味無窮。
君山銀針產於湖南嶽陽洞庭湖中的君山。黃茶中的珍品。其成品茶芽頭茁壯,長短大小均勻,茶芽內面呈金黃色,外層白毫顯露完整,而且包裹堅實,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銀針,故得其名。君山茶歷史悠久,唐代就已生產、出名。文成公主出嫁西藏時就曾選帶了君山茶。後梁時已列為貢茶,以後歷代相襲。
君山又名洞庭山,為湖南嶽陽市君山區洞庭湖中島嶼。島上土壤肥沃,多為砂質土壤,年平均溫度16~17度,年降雨量為1340毫米左右,相對濕度較大,三月至九月間的相對濕度約為80%,氣候非常濕潤。春夏季湖水蒸發,雲霧彌漫,島上樹木叢生,自然環境適宜茶樹生長,山地遍布茶園。
「試挹鶴泉烹雀舌,烹來長似君」
望採納,謝謝。
③ 中國十大名茶的君山銀針
我國著名黃茶之一。君山茶,始於唐代,清代納入貢茶。君山,為湖南嶽陽市洞庭湖中島嶼。島上土壤肥沃,多為砂質土壤,年平均溫度16~17度,年降雨量為1340毫米左右,相對濕度較大。春夏季湖水蒸發,雲霧彌漫,島上樹木叢生,自然環境適宜茶樹生長,山地遍布茶園。 清代,君山茶分為「尖茶」、「茸茶」兩種。「尖茶」如茶劍,白毛茸然,納為貢茶,素稱「貢尖」。君山銀針茶香氣清高,味醇甘爽,湯黃澄高,芽壯多毫,條真勻齊,著淡黃色茸毫。沖泡後,芽豎懸湯中沖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蔚成趣觀。
君山銀針茶於清明前三四天開采,以春茶首輪嫩芽製作,且須選肥壯、多毫、長25~30毫米的嫩芽,經揀選後,以大小勻齊的壯芽製作銀針。製作工序分殺青、攤涼、初烘、復攤涼、初包、復烘、再包、焙乾等8道工序。 信陽毛尖主要產地在河南省信陽市浉河區西部的浉河港、董家河、吳家店鄉的深山區、南部東雙河、柳林、李家寨、譚家河、十三里橋以及平橋區的平橋鎮等鄉鎮的部分高山區和淺山區。信陽毛尖素來以「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而飲譽中外。
唐代茶聖陸羽所著的《茶經》,把信陽列為全國八大產茶區之一;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嘗遍名茶而揮毫贊道:「淮南茶,信陽第一」;信陽毛尖茶清代已為全國名茶之一,1915年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1958年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1985年獲中國質量獎銀質獎,1990年「龍潭」毛尖茶代表信陽毛尖品牌參加國家評比,取得綠茶綜合品質第一名的好成績,榮獲中國質量獎金質獎,1982年、1986年評為部級優質產品,榮獲全國名茶稱號,1991年在杭州國際茶文化節上,被授予「中國茶文化名茶」稱號,1999年獲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金獎。信陽毛尖不僅走俏國內,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遠銷日本、美國、德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 信陽的名茶,在唐代就有記載,唐代陸羽《茶經》和唐代李肇《國史補》中把義陽茶列為當時的名茶。宋朝,在《寧史·食貨志》和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中把信陽茶列為名茶。元朝,據元代馬端臨《文獻通考》載:「光州產東首、淺山、薄側」等名茶。明朝,對名茶方面的記載很少。清朝,茶葉生產得到迅速恢復。清朝中期是河南省茶葉生產又一個迅速發展時期,制茶技術逐漸精湛,制茶質量越來越講究,在清末出現了細茶信陽毛尖。
清光緒未年(1903-1905),原是清政府住信陽緝私拿統領、舊茶業公所成員的蔡祖賢,提出開山種茶的倡議。當時曾任信陽勸業所所長、有雄厚資金來源的甘周源積極響應,他同王子謨、地主彭清閣等於1903年在信陽震雷山北麓恢復種茶,成立「元貞」茶社,從安徽請來一名余姓的茶師,幫助指導茶樹栽培與製作。1905-1909年甘周源又邀請陳玉軒、王選青等人在信陽駱駝店商議種茶,組織成立宏濟茶社,派吳少渠到安徽六安、麻埠一帶買茶籽,還請來六安茶師吳記順、吳少堂幫助指導種茶制茶。制茶法基本上是沿用「瓜片」茶的炒制方法,用小平鍋分生鍋和熟鍋兩鍋進行炒制。炒茶工具採用帚把,生鍋用把長0.5米、把粗0.1米的帚把2個,雙手各持1把,挑著炒。熟鍋用大帚把代替揉捻。這就是信陽毛尖的最初製作技術。
1911年,甘周源又在甘家沖、小孫家成立裕申茶社,在此帶動下,毗鄰各山頭茶園發展均具有一定規模。茶商唐慧清到杭州西湖購買茶籽並學習龍井炒制技術。回來後,在「瓜片」炒製法的基礎上,又把「龍井」的抓條、理條手法融入到信陽毛尖的炒制中去,改生鍋用小把炒制為生熟鍋均用大帚把炒制。用這種炒製法製造的茶葉就是當今全國名茶信陽毛尖的雛形。
民國時期,茶葉生產繼清朝之後,又得到大力發展,名茶生產技術日漸完善。信陽茶區又先後成立了五大茶社,加上清朝的三大茶社統稱為「八大茶社」。由於「八大茶社」注重製作技術上的引進、消化與吸收,信陽毛尖加工技術得到完善,1913年產出了品質很好的本山毛尖茶,命名為「信陽毛尖」。
為了迎接1915年巴拿馬運河通航而舉行的萬國博覽會,1914年,信陽縣茶區積極籌備參賽茶樣,有貢針茶、白毫茶、已熏龍井茶、未熏龍井茶、毛尖茶、珠三茶、雀舌茶。1915年2月,在博覽會上,經評判,信陽毛尖茶以外形美觀、香氣清高、滋味濃醇的獨特品質,被授予世界茶葉金質獎狀和獎章。信陽毛尖從此成為河南省優質綠茶的代表。1958年,信陽毛尖在全國評茶會上被評為全國十大名茶。 信陽毛尖外形條索緊細、圓、光、直,銀綠隱翠,內質香氣新鮮,葉底嫩綠勻整,清黑色,一般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假的為捲曲形,葉片發黃。
一、信陽毛尖新茶陳茶鑒別 外觀:新茶色澤鮮亮,泛綠色光澤,香氣濃爽而鮮活,白毫明顯,給人有生鮮感覺;陳茶色澤較暗,光澤發暗甚至發烏,白毫損耗多,香氣低悶,無新鮮口感。 茶湯:新茶湯色新鮮淡綠、明亮、香氣鮮爽持久,滋味鮮濃、久長。葉底鮮綠清亮;陳茶湯色較淡,香氣較低欠爽,滋味較淡,葉底不鮮綠而發烏,欠明亮,保管不好的,5分鍾後泛黃。
二、真假信陽毛尖鑒別
真信陽毛尖:湯色嫩綠、黃綠、明亮,香氣高爽、清香,滋味鮮濃、醇香、回甘。芽葉著生部位為互生,嫩莖圓形、葉緣有細小鋸齒,葉片肥厚綠亮。真毛尖無論陳茶,新茶,湯色俱偏黃綠,且口感因新陳而異,但都是清爽的口感。 假信陽毛尖:湯色深綠、混暗,有苦臭氣,並無茶香,且滋味苦澀、發酸,入口感覺如同在口內覆蓋了一層苦澀薄膜,異味重或淡薄。茶葉泡開後,葉面寬大,芽葉著生部位一般為對生,嫩莖多為方型、葉緣一般無鋸齒、葉片暗綠、柳葉薄亮。
④ 中國最好的頂級茶是什麼茶 茶葉
應當是武夷山母樹大紅袍。
大紅袍母樹現在僅存6株。傳說在清朝時,也只有皇帝才能享用。如今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絕對的珍稀茶種, 2006年已經禁止採摘。在2005年的第7屆武夷山紅袍節上,20克的武夷山母樹大紅袍拍賣價達20.8萬元,相當於1040萬元/公斤,典型的有價無市。
(4)君山最著名的茶擴展閱讀
1、生長在武夷山九龍窠景區的大紅袍母樹有三棵六株,至今已有360多年的歷史,根據聯合國批準的《武夷山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大紅袍母樹作為古樹名木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
2、1998年在首屆中國武夷山大紅袍茶文化節上,有中國「豪宅教父」之稱的澳洲許榮茂先生,以15.68萬元的高價在拍賣中競得20克母樹大紅袍。2005年4月13日在第十二屆上海國際茶文化節拍出的19.8萬元,2005年在第7屆武夷山紅袍節上20克武夷山母樹大紅袍又拍賣出20.8萬元的天價。
參考資料
大紅袍和她的守護者(足跡)--人民網
⑤ 岳陽君山主產哪些茶比較好
湖南省岳陽君山銀針茶葉有限公司被湖南省茶葉總公司收購,「君山銀針」品牌正宗的就去湖南省茶葉總公司一些下屬單位及公司,但並不便宜,畢竟君山銀針是個名牌呵呵君山毛尖價格倒不貴,中檔
⑥ 君山都有什麼茶葉
君山銀針,全國十大名茶排名第七
⑦ 茶葉中最出名的是什麼茶
綠茶中最有名的茶有: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信陽毛尖、黃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竹葉青、安吉白茶、南京雨花茶等。
⑧ 中國最好的茶葉有哪些
1、碧螺春
碧螺春在唐朝時就被列為貢品,古人們又稱碧螺春為「功夫茶」、「新血茶」。高級的碧螺春,茶芽之細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萬個。
炒成後的干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捲曲成螺,產於春季,故名「碧螺春」。茶葉沖泡後杯中白雲翻滾,清香襲入。主要工序為殺青、揉捻、搓團顯毫、烘乾。
2、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又稱豫毛峰,屬綠茶類,被譽為「綠茶之王」。產於信陽市和新縣,商城縣及境內大別山一帶。
信陽毛尖具有「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優質信陽毛尖湯色嫩綠、黃綠或明亮,味道清香撲鼻,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腦、去膩消食等多種營養價值。
3、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屬綠茶,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龍井村周圍群山,並因此得名。西湖龍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澤嫩綠光潤,香氣鮮嫩清高,滋味鮮爽甘醇,葉底細嫩呈朵。西湖龍井採摘時間長,全年可采30批左右,幾乎是茶葉中採摘次數最多的。
4、君山銀針
君山銀針屬於黃茶,形細如針,故名君山銀針,產於湖南嶽陽洞庭湖中的君山。成品茶芽頭茁壯,長短大小均勻,茶芽內面呈金黃色,外層白毫顯露完整,而且包裹堅實,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銀針,雅稱「金鑲玉」。
5、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外形微卷,狀似雀舌,綠中泛黃,銀毫顯露,且帶有金黃色魚葉。入杯沖泡霧氣結頂,湯色清碧微黃,葉底黃綠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氣如蘭,韻味深長。黃山毛峰的製造分系摘系摘、殺青、揉捻、乾燥烘焙四道工序。
⑨ 君山茶的傳說
從前,在嶽麓山腰的白鶴泉附近,住著一個叫楊青的窮書生。經過十年寒窗苦讀,這年秋季,楊青赴京趕考。路過岳陽,只見洞庭湖中的君山島風光秀麗,綠樹成蔭,楊青便乘船到了島上。島上有一古庵掩映在綠樹叢中,楊青走進庵中,跪在菩薩面前,祈禱觀音菩薩保佑自己金榜題名。祈禱完剛要離開,卻看見站在一旁的小尼姑端莊秀麗,流露出淡淡的憂傷。楊青一問才知這小尼姑法名慧凈,原是附近一個窮秀才的女兒,母親早喪,與父親相依為命。誰知上月父親又拋下她一人撒手歸西,為了埋葬父親,她懇求庵主慈悲,幫她葬了父親,她願削發為尼。庵主見她可憐,便答應了她的要求,埋葬了父親後,她便成了庵里的小尼姑。
楊青聽後,非常同情慧凈的遭遇,他見慧凈知書達理,善解人意,頓生愛慕之心。為了贏得小尼姑的芳心,楊青一連五日來到庵中向慧凈表達愛意。慧凈對楊青說:「我已是出家人,身不由己,如果你一定要娶我,必須徵得庵主同意,只有她答應了,我才能嫁你。」楊青興奮地說:「只要你同意,我看庵主不會為難我們。」誰知,楊青找到庵主,庵主卻斷然拒絕說:「慧凈已是出家人,除非是當今皇上降旨,否則你休提此事。」楊青見庵主把話說絕,便說:「你就等著吧,我一定要娶慧凈!」
楊青到了京城,用平生所學答完考卷,果真金榜題名,考中了狀元。金殿見駕時,皇帝見楊青一表人才,談吐不俗,心中大悅,便問道:「愛卿有什麼願望,可告訴朕,朕一定滿足你的要求。」楊青脆在金殿上,稟奏道:「謝皇上恩典,臣不求高官,只想求皇上賜臣與君山慧凈尼姑成婚。」皇上見楊青質朴坦誠,把愛看得勝過高官厚祿,覺得甚為難得,便說:「難為你一片痴情,朕就賜你與慧凈成婚。」說完,立即下旨,賞銀三萬,恩准楊青馬上去君山與慧凈完婚,然後來京授官上任。楊青喜出望外,叩頭謝恩後,帶著聖旨趕赴君山。
楊青曉行夜宿,馬不停蹄趕到君山。庵主見皇上賜婚,不敢抗旨,只得允許慧凈還俗。楊青深情地看著慧凈說:「我終於盼到了這一天!」可慧凈卻說:「相公,我還要送皇上一份禮物,表示感謝之情。」第二天天不亮,慧凈趁晨霧未散,來到庵後四棵老茶樹邊,將茶樹上的嫩芽一顆顆用嘴噙下,製成一小袋茶。婚後三日,楊青要赴京授職,慧凈捧出一袋茶葉說:「相公,這包茶是我的一片心意,請你一定要在金殿親手烹水泡茶,敬奉皇上,以表你我的感激之情。」楊青稱贊說:「夫人真是有心之人,我家不遠的山腰有股白鶴清泉,泉水甘冽、清涼,我們就用這泉水泡茶,晉獻給皇上,表達你我夫妻對皇上天高地厚之恩的感謝。」慧凈連連稱妙。楊青帶著君山茶和白鶴泉水進京金殿面聖,楊青叩頭謝恩道:「皇上,這是我夫人為皇上特製的君山茶,臣想煮水泡茶禮奉皇上,以表我夫妻對皇上的感激之情。」皇上心想:朕喝遍了天下名茶,君山茶怎能及其萬一,不過狀元公金殿為朕烹水獻茶,卻是件新奇稀罕的事,因此,立即准奏。
楊青搬來爐、炭,生火將泉水煮沸,將茶泡好,然後跪捧給皇上。皇上接過茶杯,揭開杯蓋,只見杯內水霧升騰,聚成一雙白鶴,由杯內緩緩飛出,繞殿一周後,騰空而去。文武百官見了齊聲說:「此乃吉兆,預示著皇上洪福齊天,國泰民安。」皇上龍顏大悅,聞著香氣四溢的茶香,輕輕啜了一口,只覺茶水馨香,沁人心脾,茶味甘醇無比,便問道:「愛卿,此茶產於何地?此水來自何方?」楊青這才將茶葉的來歷及取水的地方奏明皇上。皇上非常感動,立即欽授楊青為翰林院大學士,並賜慧凈蜀錦千匹,楊青立即叩頭謝恩。接著皇上又下旨,令岳陽府貢君山茶,從此,君山茶成了貢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