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油畫家
㈠ 中國著名畫家有哪些
中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國畫家:晏濟元、張仃、程十發、陳佩秋、黃永玉、方增先、劉文西、崔振寬、曾宓范、曾石齊、楊延文、張桂銘、吳山明、林墉、賈又福、何水法、龍瑞、何家英、盧禹舜。
新京津畫派:崔子范、孫其峰、孫克綱、張憑、張步、劉伯舒、張立辰、徐希杜、滋齡、王迎春、楊力舟、劉大為、王鏞聶、鷗勇力、馮遠、王明明、田黎明、史國良、陳平新。
海上水墨畫派:賀友直、林曦明、顏梅華、韓敏、劉旦宅、韓伍、陳家泠、戴敦邦、胡振郎、龔繼先、韓天衡、楊正新、毛國倫、蕭海春、韓碩、盧輔聖、施大畏、馬小娟、邊平、山何曦。
新浙派:王伯敏、顧生岳、洪世清、舒傳曦、孔仲起、盧坤峰、吳永良、童中燾、劉國輝、姜寶林、卓鶴君、張衛民、葉文夫、陳向迅、池沙鴻、尉曉榕、王贊、何加林、張捷、鄭力。
新金陵畫派:吳養木、張繼馨、喻繼、高盧星、堂孫君、良劉、懋善、楊明義、方駿、趙緒成、賀成、朱道平、劉二剛、宋玉麟、吳冠南、常進、楊春華、朱新建、徐樂樂、范揚、江宏偉。
嶺東畫派:楊之光、林墉、方楚雄、林豐俗、許欽松、 李東偉、劉昌潮、王蘭若、陳望、謝種松、杜應強、陳政明、陳延、蔡寶烈、詹偉明、許川如、王璜生、陳孝能、 李達人、楊培江。
嶺南畫派:趙少昂、黎雄才、關山月、楊善深、盧傳遠、陳金章、伍嘉陵、何永祥、黃楨祥。
㈡ 中國最有名的油畫家是誰,有些什麼代表作
50~70年代末 董希文的《開國大典》和羅工柳的《地道戰》,吳作人的《黃河三門峽》、《齊白石像》(見彩圖《齊白石像》(中國現代)),胡一川的《開鐐》、莫朴的《入黨宣誓》、艾中信的《紅軍過雪山》
50年代,《毛主席在井岡山》(羅工柳)、《東渡黃河》(艾中信)、西藏及長征路線寫生組畫(董希文)、《劉少奇與安源礦工》(侯一民)、《決戰前夕》(高虹)、《出擊之前》(何孔德)、《延安火炬》(蔡亮)、《獄中斗爭》(林崗)、《寧死不屈》(全山石)、《英特那雄耐兒就一定要實現》(聞立鵬)、《毛主席在十二月會議上》(靳尚誼)、《狼牙山五壯士》(詹建俊)、《延河邊上》(鍾涵)、《三千里江山》(柳青)、《在激流中前進》(杜鍵)、《金色的季節》(朱乃正)、《罪惡的審判》(哈孜艾買提)
70年代末~80年代 《1968年×月×日雪》(程叢林,見彩圖《一九六八年×月 ×日雪》(中國現代))、《不可磨滅的記憶》(杜鍵、高亞光、蘇高禮)、《崢嶸歲月》(林崗、龐濤)、《紅燭頌》(聞立鵬)、《蔣家王朝的覆滅》(陳逸飛、魏景山)、《高原的歌》(詹建俊)、《春華秋實》(朱乃正)、《塔吉克新娘》(勒尚誼)、《鋼水、□水》(廣廷渤)、《迎新娘》(鄂圭俊)…《父親》(羅中立)和《西藏組畫》陳丹青
㈢ 中國當代十大畫家有哪些
中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國畫家:晏濟元、張仃、程十發、陳佩秋、黃永玉、方增先、劉文西、崔振寬、曾宓范、曾石齊、楊延文、張桂銘、吳山明、林墉、賈又福、何水法、龍瑞、何家英、盧禹舜。
新京津畫派:崔子范、孫其峰、孫克綱、張憑、張步、劉伯舒、張立辰、徐希杜、滋齡、王迎春、楊力舟、劉大為、王鏞聶、鷗勇力、馮遠、王明明、田黎明、史國良、陳平新。
海上水墨畫派:賀友直、林曦明、顏梅華、韓敏、劉旦宅、韓伍、陳家泠、戴敦邦、胡振郎、龔繼先、韓天衡、楊正新、毛國倫、蕭海春、韓碩、盧輔聖、施大畏、馬小娟、邊平、山何曦。
新浙派:王伯敏、顧生岳、洪世清、舒傳曦、孔仲起、盧坤峰、吳永良、童中燾、劉國輝、姜寶林、卓鶴君、張衛民、葉文夫、陳向迅、池沙鴻、尉曉榕、王贊、何加林、張捷、鄭力。
新金陵畫派:吳養木、張繼馨、喻繼、高盧星、堂孫君、良劉、懋善、楊明義、方駿、趙緒成、賀成、朱道平、劉二剛、宋玉麟、吳冠南、常進、楊春華、朱新建、徐樂樂、范揚、江宏偉。
嶺東畫派:楊之光、林墉、方楚雄、林豐俗、許欽松、 李東偉、劉昌潮、王蘭若、陳望、謝種松、杜應強、陳政明、陳延、蔡寶烈、詹偉明、許川如、王璜生、陳孝能、 李達人、楊培江。
嶺南畫派:趙少昂、黎雄才、關山月、楊善深、盧傳遠、陳金章、伍嘉陵、何永祥、黃楨祥。
㈣ 當代中國著名畫家排行榜
1、齊白石
生平推崇徐渭、朱耷、石濤、吳昌碩等前輩諸家,重視創新,不斷變化,創造了獨特不群的風貌。所畫作品都洋溢著對生活的熱愛。其篆刻朴茂有力,書法剛勁沉著,詩文、畫論也有獨到之處。
2、黃賓虹
幼喜繪畫,課余之暇,兼習篆刻。。所作重視章法上的虛實、繁簡、疏密的統一;用筆如作篆籀,洗耳恭聽練凝重,遒勁有力,在行筆謹嚴處,有縱橫奇峭之趣。
七十歲後,後畫作品,興會淋漓、渾厚華滋;喜以積墨、潑墨、破墨、宿墨互用,使山川層層深厚,氣勢磅礴。所謂「黑、密、厚、重」的畫風,正是他顯著的特色。他的書法「鍾鼎」的功力較深。
3、李可染
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鮮明的時代精神和藝術個性促進了民族傳統繪畫的嬗變與升華。可染先生自成體系的教育思想,出現了活躍於畫壇的"李可染學派"。它不僅是畫壇辛勤耕耘70餘年的一代宗師,而且在藝術觀念的開拓上也作出了重要貢獻,影響早已越出美術界。
4、徐悲鴻
悲鴻幼年隨父學畫,二十歲即在上海賣畫。1918年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後考入法國國立巴黎美術學校,其間又曾到柏林、比利時。創作了大幅油畫《田橫五百壯士》、《奚我後》,國畫《九方皋》。抗日戰爭開始後赴南洋、印度等地舉辦畫展,將全部賣畫收入損獻給祖國救災抗戰。
5、張大千
幼年受擅長繪畫的母親和以畫虎著稱,自號「虎痴」的二哥張善的熏陶指引,並從名師曾農髯,李梅閹學詩文、書法和繪畫。除臨摹歷代名跡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為師,經過刻苦鑽研,獲得了卓越揲誠就。
青年時代,即與二哥張善齊名,青年時期就能畫一手很好的具有石濤、八大山人畫風的作品,幾可亂真,所以有「南方石濤」之稱。
㈤ 中國知名油畫畫家名字
太多了。以下油畫家的名字是想到那個就說那個,沒有排座次的意思。專
徐悲鴻、吳作人、潘玉良屬、李鉄夫、林風眠、馮發祀、肖峰、劉海粟、陳逸飛(以上畫家都已去世)
靳尚誼、楊飛雲、俞曉夫、吳冠中、李燕、艾軒、毛焰、詹建俊、聞立鵬、全山石、朱乃正、宋惠民、尚揚、馮法祀、劉迅、秦征、朱德群、肖峰、趙無極、高虹、韋啟美、蘇天賜、侯一民、李天祥、羅中立、陳丹青等等......
㈥ 中國著名油畫家排名中國著名油畫家第三名是誰
沒有這排名的
1909年,周湘在上海先後辦起中西美術學校及布景畫傳習所,傳授西洋繪畫技法。丁悚、烏始光、劉海粟、張眉蓀等人曾在此學畫。這是中國學習西方美術教育的開端。同時,許多沒有機會接受訓練,又缺少油畫材料的學畫者,往往從摹繪油畫印刷品入手,並使用各種代用顏料、油料,繪制基本上是中國傳統風格的油畫作品。直到出洋學畫的青年陸續回國,這種局面才有所改變。
20世紀初至40年代末最早出國學習油畫的廣東畫家李鐵夫,於1887年到美國,曾受業於J.S.沙金,並以作品獎金和賣畫所得,資助孫中山的革命活動。最早到日本學畫的李叔同,於1910年學成回國,隨即在天津、杭州和南京從事美術教學,他首倡石膏模型和人體寫生,並在學校中組織洋畫研究會。辛亥革命以後,出國學畫的人漸多,他們的去向主要是歐美和日本。較早去歐、美學畫的有李毅士、馮鋼百、吳法鼎、李超士、方君璧等人,後又有林風眠、徐悲鴻、潘玉良、周碧初、龐薰□、顏文□、常書鴻、呂斯百、吳作人、唐一禾、周方白、吳大羽等。繼李叔同之後留日的有王悅之、許敦谷、陳抱一、胡根天、俞寄凡、王濟遠、關良、許幸之、倪貽德、衛天霖王式廓等人。40年代赴法國學畫的有吳冠中、劉文清等人。
中國留學生初到西歐時,印象主義和後印象主義已在畫壇取得穩固地位,學院派古典主義雖有人支撐,但其影響已趨式微。在日本,以黑田清輝為代表的新進畫家,已經以印象主義的藝術觀念改變了日本美術教育的內容。由於日本不像法國那樣具有深厚的油畫藝術傳統,所以留日學生(包括最早的李叔同)在藝術上普遍傾向於印象主義以後的各流派。留歐的李毅士、吳法鼎、李超士、徐悲鴻、顏文□、常書鴻等人,提倡古典的寫實主義美術。留學生歸國後,通常都以美術教學為職業,通過所在的學校,傳播自己的藝術思想和繪畫技法。
1912年劉海粟、烏始光興辦上海圖畫美術院,1919年改為上海美術專科學校。這是中國正規美術學校的開端。繼此之後,中國第1所國立美術學校——北京藝術學校(後改為北平藝術專科學校)、第 1所高等美術學院國立藝術院(後改為杭州藝術專科學校),以及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私立蘇州美術專科學校、私立武昌藝術專科學校,都於20年代先後成立。這些學校陸續開設油畫課,成為發展油畫藝術的基地。著名油畫家徐悲鴻、劉海粟、林風眠、顏文□曾主持這些學校的教學,他們不同的藝術主張,使這些學校的油畫教學各具特色。徐悲鴻於20年代初在巴黎美術學校學畫,接受學院派繪畫訓練,他尊崇堅實的素描基礎和嚴謹的油畫造型技巧。林風眠20年代在法國第戎、巴黎美術學校學畫,他既受過學院派繪畫的薰陶,也吸收了印象主義、野獸主義的藝術影響,因此很重視感情和個性的表現,追求東西方藝術精神的融合和平衡。劉海粟曾於20年代到日本、西歐考察美術教育,他所心儀的是後印象主義的繪畫大師。但在藝術創作和教學活動中具有兼容並包的氣度。他對世界繪畫潮流趨勢敏銳感受和敢為天下先的開拓精神也相當突出。
20~30年代,藝術旨趣相投的畫家曾組成各種社團。成立較早的東方畫會、天馬會、晨光美術會雖然都以油畫家為骨幹,但活動內容不拘一格。30年代由龐薰□等人發起的決瀾社,倡導和介紹西方現代繪畫;由留日學生組織的中華獨立美術協會則宣揚超現實主義繪畫。由於這些畫會的活動偏於上海一隅,活動時間又較短促,未能發展成有影響的藝術流派。但可以看出中國油畫家在如何看待西方現代繪畫方面,存在著矛盾。1929年初第1屆全國美展期間,徐悲鴻與徐志摩關於西方現代畫家評價的論爭,便是這種矛盾的突出表現。徐悲鴻貶斥印象主義、野獸主義某些畫家的繪畫,稱P.-A.雷諾阿、P.塞尚、H.馬蒂斯的作品為「無恥之作」。徐志摩則起而為之辯護,力爭這些新派畫家的藝術地位和作品的價值。從當時從事油畫藝術的畫家看,學習印象主義以後諸家的人數較多,學習古典油畫的畫家較少,真正掌握古典油畫技巧的畫家則更為罕見。抗日戰爭爆發後,油畫家們以繪畫為武器和工具,投身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各種不同藝術見解的畫家在這些活動中達到思想感情的一致,顛沛流離的生活使他們體驗了普通人民的悲歡離合。深入大後方和西北、西南邊陲,使中國油畫家的藝術出現了新的感情色彩,並為新的藝術突進積聚了力量。與此同時,新派畫(指印象主義以後諸流派的繪畫)在戰亂的環境里停止發展。許多在戰前從事新派畫創作的油畫家,在抗戰中轉而採用寫實形式參加宣傳活動。徐悲鴻曾撰文論及「吾國因抗戰而使寫實主義抬頭」,並因新派畫之銷聲匿跡而大感「痛快」。抗日戰爭勝利後,現代派風格的繪畫重新出現,1945年林風眠、倪貽德、關良、李仲生、郁風、趙無極、於衍庸等人在重慶舉辦的獨立畫會首次展覽即其代表。但新派畫的復甦仍是短暫的,他們的創作活動只維持到1949年為止。
在陝甘寧邊區的艱苦環境里,僅有個別畫家從事油畫創作。但解放區畫家在較為輕便的繪畫形式方面的成功探索,和思想、情感上的鍛煉,為新中國的油畫藝術准備了一支新生力量。
50~70年代末 1949年以後,中國油畫家面臨全新的歷史時期。老解放區和國統區的畫家匯成團結的隊伍,巨大的社會變革使油畫創作從內容到形式都有了深刻的變化。油畫家面臨新的課題:藝術與政治的關系,為工農兵服務,深入群眾生活等。新、老油畫家都有一個調整或改變原有的藝術面貌,以適應新時代的任務。通俗的寫實手法,帶有理想主義的新生活題材,成為油畫創作的共同面貌。董希文的《開國大典》和羅工柳的《地道戰》,是兩個經歷、修養不同的畫家,為表現新的時代殊途同歸而取得的成功,因此頗具代表性。50年代的油畫創作以表現革命歷史、反映社會主義勞動和建設為主。1949年前占據油畫創作主要位置的風景、靜物越來越少。吳作人的《黃河三門峽》、《齊白石像》(見彩圖《齊白石像》(中國現代)),胡一川的《開鐐》、莫朴的《入黨宣誓》、艾中信的《紅軍過雪山》(見彩圖《紅軍過雪山》(中國現代))等作品,與30~40年代的油畫迥異,顯示了油畫家個人風格的重大轉變。
50年代,國家選派留學生分批去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學習美術。同時,聘請蘇聯畫家和羅馬尼亞畫家,分別在北京、杭州執教。全山石、肖峰、李天祥、郭紹綱、張華清、林崗等人都曾在蘇聯留學。馮法□、王德威、秦征、高虹、何孔德、王流秋、於長拱、侯一民、靳尚誼、詹建俊等人曾在蘇聯畫家任教的油畫訓練班進修。學習蘇聯繪畫對中國現代油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57~1958年前後,極「左」思潮使蓬勃發展的油畫藝術受到嚴重挫折。60年代初,文藝政策有所調整,油畫創作得到恢復和發展。油畫教學方面,由羅工柳主持的油畫研究班和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吳作人、董希文、羅工柳3個工作室的開辦,使油畫教學充滿生機,幾年之內既出人才,又出作品,堪稱建國以來前30年油畫藝術的高峰。《毛主席在井岡山》(羅工柳)、《東渡黃河》(艾中信)、西藏及長征路線寫生組畫(董希文)、《劉少奇與安源礦工》(侯一民,見彩圖《劉少奇和安源礦工》(中國現代))、《決戰前夕》(高虹)、《出擊之前》(何孔德)、《延安火炬》(蔡亮)、《獄中斗爭》(林崗)、《寧死不屈》(全山石)、《英特那雄耐兒就一定要實現》(聞立鵬)、《毛主席在十二月會議上》(靳尚誼)、《狼牙山五壯士》(詹建俊)、《延河邊上》(鍾涵)、《三千里江山》(柳青)、《在激流中前進》(杜鍵)、《金色的季節》(朱乃正)、《罪惡的審判》(哈孜艾買提)……從這些人們熟悉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感知一種共有的特徵,那就是高亢激越的英雄主義精神,汪洋恣肆的表現形式。50年代被忽視、甚至被誤解的風景、靜物,在60年代初也有一個短暫的繁盛。顏文 □、呂斯百、常書鴻、衛天霖、余本、李瑞年、吳冠中等畫家都有佳作問世。
1964年以後,「左」的傾向越來越嚴重地影響油畫的發展。從推廣「三結合」創作方法(即領導出題目,群眾提要求,專業人員完成創作任務)到全面批判文藝界「黑線專政」,正常的油畫創作活動幾乎完全停止。隨之而來的是對生活、感情的偽造,和對個人崇拜的狂熱而拙劣的渲染。全國各地出現了數以萬計的領袖油畫肖像,這些肖像除了臨摹某些樣板畫像外,全是臨摹照片。繪制這種油畫的人數之多和油畫題材的單一,都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頂點。隨後又出現了表現那種高、大、全式的所謂革命英雄人物形象的油畫作品。
70年代末~80年代 1978年以後,中國油畫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畫家和觀眾對虛套、粉飾的反感,對民族和個人命運的思索,使油畫創作的境界有了新的開拓。有些畫家以深沉凝重的筆調,對當代生活作歷史性的考察;有些畫家則以詩人的眼光,表現美的心靈和美的意境。《1968年×月×日雪》(程叢林,見彩圖《一九六八年×月 ×日雪》(中國現代))、《不可磨滅的記憶》(杜鍵、高亞光、蘇高禮)、《崢嶸歲月》(林崗、龐濤)、《紅燭頌》(聞立鵬)、《蔣家王朝的覆滅》(陳逸飛、魏景山)、《高原的歌》(詹建俊)、《春華秋實》(朱乃正)、《塔吉克新娘》(勒尚誼)、《鋼水、□水》(廣廷渤)、《迎新娘》(鄂圭俊)……這些作品在廣大觀眾中引起了強烈反響和共鳴。老畫家吳冠中、韋啟美和中年畫家羅爾純、妥木斯、曹達立等人在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和富有個性色彩的表現方法的探求上作出的成績,顯示油畫家對繪畫形式和個性特色的關心。《父親》(羅中立)和《西藏組畫》陳丹青,(見彩圖《西藏組畫—進城》(中國現代))的出現,從創作思想上標志著一個新時期的開始,一個舊時期的終結。大批新起的青年畫家,則完全以新的眼光觀察生活和藝術。他們廣泛吸收西方現代繪畫的形式和觀念,進行大膽的藝術試驗。長期存在於中國油畫界的作品面貌單調、貧乏的弊病,正在得到矯正。從畫家、作品及觀眾的關系來看,油畫已經成為能夠表現中國人的心理和感情, 又能為中國人所充分理解的中國藝術了。
㈦ 中國油畫家排名中國國畫家排名
答:中國的十大畫家這個排名是沒有統一的,因為你認可的我不一定認可,我認可的你不一定認可,你我認可的他不一定認可,100個人可以有100個不同的排名,即使有人已排出10名,那也只不過是排的人自己排自己喜歡、認可的10名而已。世界上沒有誰能排出讓人人都喜歡、認可的10名畫家。下面是大多數人認可的最新古今30名中國書畫家排名。你不認可,可以否認。你認可,可以支持。古代中國十大畫家排名:顧愷之、吳道子、張擇端、馬遠、黃公望、王蒙、唐寅、石濤、八大山人、鄭板橋。近代中國十大畫家排名: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張大千、潘天壽、傅抱石、李可染、劉奎齡、吳冠中、黃胄。當代中國十大巨富畫家:黃澤金、崔如琢、黃永玉、曾梵志、范曾、靳尚誼、劉大為、周春芽、史國良、張曉剛。
㈧ 中國著名的油畫家有哪些
徐悲鴻 朱德群 靳尚誼 吳冠中 陳丹青 趙無極 羅中立 何多苓 吳長江 范光陵 孫為民 全山石 張曉剛 毛焰 冷軍 劉國松 方力均 劉小東
㈨ 中國的十大畫家分別是哪幾個
1、吳道子(約公元680-759年):他有畫聖之稱,能夠獲得這樣的稱號也必須是一個奇才。而對於吳道子本人也特別厲害,他在中國歷史繪畫中有許多的發明與創造,比如寫實方面的技巧,山水畫創作,筆法的改變等等。吳道子在繪畫藝術上也有非常大的成就,特別是創新方面。他很會從一些復雜的事物中提取精髓部分,通過各種線條組織描繪出物體基本的性格。
4、荊浩(唐末約850年--五代後唐):他是全景山水的奠基人,而這個創造也為我們去實現自己的理想提供更多前進的路線,在荊浩之前出現的山水畫,幾乎看不到對山水描繪出的壯闊景象以及全景式的布局。
5、李唐(1066--1150):他創造出的是放縱與節制相結合,通過運用筆墨來抒發自己的情緒。他說表現出的作品精緻並且華麗,而且也有一種非常龐大的氣勢。他的一生都花費在繪畫創作當中,給世人留下很多精品書畫。
㈩ 中國最有名的油畫大師是誰
中國最有名的油畫大師中有陳逸飛的一席之位。
(10)中國著名油畫家擴展閱讀
陳逸飛是開創中國油畫市場最有力的先驅之一
2005年4月10日,著名油畫家陳逸飛先生不幸逝世,導致陳逸飛的作品再度飛漲。從5月份開始,《有陽光的日子》440萬、《大提琴手》550萬、《晨曦中的水鄉》671萬……
我們只要檢索一下陳逸飛的作品成交榜,他名震一時的代表作《潯陽遺韻》正巧排在第十位。六年前,《潯陽遺韻》以297萬元成交時,成為當時媒體大呼小叫的天價,令許多人大跌眼鏡———今天,《潯陽遺韻》卻只能墊底於第十名。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由《潯陽遺韻》往前的前九名,都是在陳逸飛辭世後的2005年下半年間創出的。
毫無疑問,陳逸飛是開創中國油畫市場最有力的先驅之一,他為中國油畫市場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英年早逝令人們感到扼腕嘆惜。
參考資料
陳逸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