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蘭波著名的

蘭波著名的

發布時間: 2020-11-24 02:36:50

A. 誰知道詩人蘭波相關故事弱弱的問問

阿爾圖爾·蘭波(1854年10月20日—1891年11月10日)
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
19世紀法國著名詩人,早期象徵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超現實主義詩歌的鼻祖。
生平與創作
阿爾圖爾·蘭波蘭波出生於法國東北部夏爾維勒鄉村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少年時代的蘭波是一個好動而才華橫溢的學生。15歲那年,他就能以拉丁文寫作各種詩歌並贏得了很多獎賞。
1870年,蘭波的老師喬治·伊森巴爾成為蘭波在文學道路上的領路人。在他的指導下,蘭波開始用法語寫詩,其法語詩歌的創作水平進展迅速。蘭波性格叛逆,屢次離家出走,甚至曾經參與過1871年的巴黎公社組織。他在詩歌《巴黎人的狂歡或巴黎的重生》一詩中描述了自己參與巴黎公社的這段經歷。此外,從他的詩歌《扭曲的心靈》中可以看出蘭波很可能曾經遭遇醉酒的巴黎公社士兵的性侵害。從1871年以後,蘭波成為一個無政府主義者,他開始酗酒,並經常蓄長發、衣衫襤褸的招搖過市,以圖嘲笑那些一本正經的中產階級。他給他的老師伊森巴爾寫信,系統闡述他的詩歌創作理論,即在「漫長的、龐大的、理性的騷亂中」加入幻覺的因素。
1871年9月底,蘭波再次回到巴黎,不過這次是應著名象徵主義詩人保爾·魏爾倫的邀請。魏爾倫曾讀過蘭波的著名作品《醉舟》,十分愛慕蘭波的詩才。來到巴黎之後,蘭波住在魏爾倫的家裡。很快,魏爾倫便和這個17歲的才華橫溢的文學青年墜入愛河,他們成為巴黎詩壇著名的同性情侶。兩人同居之後,生活揮霍而放任,酗酒和吸食大麻是家常便飯。他們的行為為巴黎的文學精英團體所不容,而蘭波的恃才傲物更是引起許多人的反感。在這一時期,蘭波創作了大量具有震撼力的詩作,他的詩歌成就甚至超過了象徵主義文學的先驅波德萊爾。
蘭波和魏爾倫之間的同性戀情日益熾烈。1872年,魏爾倫甚至離開了他的妻子和尚在襁褓中的兒子,和蘭波一同私奔至倫敦。1873年7月,兩人在布魯塞爾火車站曾發生過一場激烈的爭吵,隨後魏爾倫用槍打傷了蘭波的手腕,一氣之下蘭波叫來警察,魏爾倫被逮捕。被捕期間,魏爾倫甚至被迫接收了一系列具有侮辱性的心理治療,原因是魏爾倫的妻子指控他的丈夫和蘭波之間不正常的「友情」。開庭審理時,盡管蘭波一再宣稱自己撤回對魏爾倫的控訴,法官還是判魏爾倫入獄兩年。魏爾倫入獄後,蘭波隻身一人回到故鄉夏爾維勒,在極度傷心中完成了一生最傑出的詩作《地獄一季》。這部作品是象徵主義文學的精品。在詩中,蘭波追憶他和魏爾倫共同生活的「地獄情侶」的歲月。他甚至以「悲傷的兄弟」、「瘋癲的童貞女」來稱呼魏爾倫,而自己則是他的「下地獄的丈夫」。1874年,蘭波和詩人傑曼·努沃再次返回倫敦,並出版了他倍受爭議的作品《彩畫集》,其中包含了兩首最早的以自由詩體寫成的法語詩歌。
晚年生活
1875年,蘭波和魏爾倫最後一次在德國相遇。此時的魏爾倫已經獲釋,並被迫皈依了天主教。這個時候,蘭波已經受夠了早年的放縱生活,基本放棄了寫作生涯,而是開始從事一些能夠給他帶來穩定收入的工作。他開始徒步在歐洲大陸旅行。1876年夏天,他甚至加入了荷蘭的軍隊,只是為了免費到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去旅行。然而到了爪哇之後,他很快就厭倦了,並立即乘船返回法國。他曾游歷塞普勒斯並最終在亞丁定居,並成為巴爾代公司的一名雇員。在這段時間,他沒有再和男性產生同性戀情,而是和很多當地的女性相戀。
1884年,蘭波辭去工作,開始獨立在阿比西尼亞(今天的衣索比亞)經商。他從事軍火走私生意,並賺了不少錢。而在這個時候,蘭波的右膝蓋患上滑膜炎,並很快惡化為癌症。日益惡劣的病情迫使蘭波於1891年5月9日返回法國。5月27日,蘭波做了右腿的截肢手術,然而這還是沒能抑制癌細胞的擴散。同年11月10日,蘭波在馬賽逝世,享年37歲。

B. 詩人蘭波的性格是什麼樣的

有很多人之所以對蘭波有興趣,只是因為他是GAY,而且中國喜歡蘭波的人似乎也不多,看完這篇文章應該對他有一定了解了,比較全的文章:

歸來,少年蘭波,我們的波希米亞者——紀念法國詩人阿爾蒂爾·蘭波誕辰150周年

150年前的10月20日,法國北部的夏爾維勒,在一個普通的農家,一個小男孩誕生了,他便是阿爾蒂爾·蘭波,全名吉恩·尼古拉斯·阿爾蒂爾·蘭波。那一刻,這對農人夫婦不會曉得這個生命與「蘭波」之名,在一個半世紀之後依然被人們恆久的記憶,且將繼續下去。

今日人們懷念他,如仰望蒼穹一輪驕陽,就像當年魏爾倫所追念「對他的記憶有如太陽照耀我,永不熄滅」。然而,他們都忘記了天才少年詩人阿爾蒂爾·蘭波曾經這樣冷冷地寫到:「何必懷念那永恆的驕陽,既然我們已決心發掘神聖之光,——遠離死於季節輪回的人群。」確實,即便是曾經相伴詩人左右的魏爾倫,也不能全然深刻理解少年在那個「平庸的時代」的孤寂。因為這個時代的孤兒,是詩歌王國的王子,是一個王國中的精靈。

若是你發自內心的紀念這位19世紀法國少年詩人,那麼就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坐在河岸,或者站立在窗前,輕輕地朗誦那首《醉舟》:「沿著沉沉的河水順流而下,我感覺已沒有纖夫引航;……」只有這樣久遠的他才會復活,才會走近,因為在詩歌中迸發著他的個性,他的生命張揚。是的,蘭波的藝術基於個體的創造力,他不愧是同性詩歌的先驅。

人們總是這樣開始回憶蘭波「他自小就是超常而叛逆的孩子」,其實他的超常來自他對世界和生命的敏感,他的叛逆來自內心壓抑。他很早就開始寫詩,最先是用拉丁文,之後用法文。他的第一首法文詩名為《孤兒的禮物》( The Orphans Gifts ,1869年)。在良師喬治·伊扎姆巴德的鼓勵下,蘭波在1870年寫了20首詩,16歲的時候,他的若干詩作在期刊《Le Parnasse Contemporain》上發表。

1870年,蘭波初次離家前往巴黎,他的第一次性經歷可能就是與巴黎城那簡陋的兵營駐地的士兵們(1871年),詩作《丟失的心》(The Stolen Heart)可能就描述了那段經歷,也或許可被解釋為性的誘惑,或性的初醒。

就是1870年巴黎之行中,蘭波遇到了詩人保羅·魏爾倫(Paul Verlaine)。1871年9月他收到魏爾倫一封信,邀請他再度去往巴黎。當時魏爾倫已經結婚,且年長蘭波十歲,但他們彼此仍然產生同性戀情。之後的一年半中,他們雙雙出入來往於Latin Quarter、咖啡館和文學沙龍。

他們倆到布魯塞爾、倫敦旅行。在他們二人在各自詩作中彼此都稱道對方,如蘭波在他的名詩《母音》(1871年),以玩笑的口吻暗指魏爾倫的眼睛(註:「奧米茄眼中紫色的幽光」);而另一首詩作《地獄之季》中,這對伴侶同樣也出現其中,標題以「Délire I」:愚蠢的維吉爾:陰間的新郎。

無可置疑,蘭波所有成熟作品幾乎都是在與魏爾倫的熱戀期完成的。在倫敦魏爾倫鼓勵他創作了《地獄之季》(A Season in Hell)和《彩圖》(The Illuminations)(1873年)。然而,蘭波和魏爾倫的戀情很快就終結了。那是1873年,在一次激烈的爭吵中魏爾倫開槍擊傷了蘭波的手腕,蘭波由此徹底地放棄了詩人生涯。

1873年10月,一名布魯塞爾書商出版了蘭波的《地獄之季》,並熱情幫助他把書郵寄給巴黎的朋友,但此時的蘭波已對自己作品完全索然無趣了。1874-1875年蘭波周遊於歐洲,1876年春季,他入伍丹麥軍隊,可不久就退伍;他更嚮往到瑞典、丹麥、希臘、埃及旅行。1880年蘭波當起咖啡販商,1887年又成了武器商人。

1891年11月10日,法國南部的馬賽,蘭波如流星一般離了人世,年僅37歲。後人時常把他描述為一個過早因人生世事而放棄詩才的天才詩人。蘭波最知名的詩作是《醉舟》(The Drunken Boat),該詩創作於1871年,時為他十七歲生日前夕。詩中贊美了意志張揚,特別是蘭波的個性釋放,顯然它來自於詩人與魏爾倫戀情方始。

蘭波的藝術世界裡充滿了符號、幻想、夢境和視覺幻象。以《地獄之季》和《彩圖》為例,他在詩中公開宣稱自己的技藝是「一種感覺癲狂」。1871年5月的蘭波的兩封書信,可謂是他文學觀的宣言。信中他道,詩人承擔著「預言家」、「煉金術士」和「藝術家」的角色任務。

此外,蘭波在自己的藝術中給人性做了種種假面。1871年5月13日,蘭波在寫給恩師的信中出現了小說概念——「我也是他者」(I is someone else)。我們不禁提問,這個所謂「他者」是創造性藝術家、角色還是其他人?還是他性身份的「假面」?

蘭波通過愛、音樂、神秘幻想、記憶、神話、青春夢境等主題升華他的詩歌創作。在《地獄之季》中「詞語的魔力」(Alchemy of the Word)一章呈現了蘭波相關學說:煉金術、魔力或者魔法術。這一章節極具詩語的強勢,創造了魔咒一般的效果。

有評論認為《彩圖》一詩是蘭波的心靈自傳。這部詩作採用自由韻腳和散文體,描述了一系列的內容,創造一個以時間、空間、歷史、想像和美組成的神秘世界。詩人用「精靈」歸結這首詩。是的,這個精靈就是詩人的理想,它間於人與超自然力之間,融入友情、愛、理智和樂觀主義。這呈現了19世紀象徵主義的風格,極具有詩語色彩,用象徵表達意念、具象和情勢。

盡管在19歲前蘭波就放棄了詩歌,但他還是被尊為「少年詩王」,他的詩歌王國充滿了他的想像,他帶著友人進行神秘之旅,前往一個神秘國度,那裡居住著魔法士、仙人、神、天使和精靈。

蘭波重新定義藝術,重新用藝術和自我釋放解釋愛情,因為蘭波的寫作強調釋放。閱讀他的詩歌,你總會體會到一種沖力,因為詩人夢想通過語言來歡悅生命,他幾乎迴避開生活,不去觸及現實世界,他反叛一切虛偽的形式,如同他反抗傳統的愛情、道德、宗教和藝術觀念一樣。作為現代同性詩歌的鼻祖,他影響了身後一批詩人,如安德烈·紀德、吉恩·考克圖、弗德里科·勞沙、哈特·克萊恩、吉恩·熱內等。

魏爾倫畫筆下的蘭波——最好的刻畫了一個現代詩歌之靈。蘭波說「我將遠去,到很遠的地方,就像波希米亞人」。是的,在1830-1914年恰恰是波希米亞思潮的黃金時期。波希米亞思潮源於一種政治失望和浪漫主義理想,一個永恆的波希米亞者反抗一切僵化制度,他們自覺或不自覺地創造他們全部的生活,以此作為一種反抗的宣言,厭惡唯金錢主義的社會建構,反對逐漸抬頭的一體化和單調乏味的生存狀態。或許這是蘭波在個性釋放中透射出的歷史現實性。

歸來,少年蘭波,我們的波希米亞者。

C. 蘭波給魏爾倫的詩歌有哪些代表作

《地獄一季》題解 序詩 壞血統 地獄之夜 譫妄1 瘋狂的童貞女/下地內獄的丈夫 譫妄容2 言語煉金術 不可能 閃光 清晨 永別 通靈者書信題解 蘭波致喬治·伊藏巴爾 蘭波致保羅·德莫尼 蘭波的《地獄一季》

蘭波和魏爾倫那段毀滅式的愛情崩潰之後,魏爾倫於1874年續寫了蘭波的詩:

魏爾倫為蘭波寫下的《淚流在我心裡》

淚流在我心裡,
雨在城上淅瀝:
哪來的一陣凄楚
滴得我這般慘戚?

啊,溫柔的雨聲!
地上和屋頂應和。
對於苦悶的心
啊,雨的歌!

盡這樣無端地流,
流得我心好酸!
怎麼?全無止休?
這哀感也無端!

可有更大的苦痛
教人慰解無從?
既無愛又無憎,
我的心卻這般疼。

如果你不了解蘭波和魏爾倫,你就不知道這首詩有多麼的悲哀。在他們短暫的旋風一般的戀愛中,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高的強度經歷了戀人可能經歷的一切。

D. 詩人蘭波相關故事

阿爾圖爾·蘭波(1854年10月20日—1891年11月10日)
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
19世紀法國著名詩人,早期象徵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超現實主義詩歌的鼻祖。

生平與創作
阿爾圖爾·蘭波蘭波出生於法國東北部夏爾維勒鄉村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少年時代的蘭波是一個好動而才華橫溢的學生。15歲那年,他就能以拉丁文寫作各種詩歌並贏得了很多獎賞。
1870年,蘭波的老師喬治·伊森巴爾成為蘭波在文學道路上的領路人。在他的指導下,蘭波開始用法語寫詩,其法語詩歌的創作水平進展迅速。蘭波性格叛逆,屢次離家出走,甚至曾經參與過1871年的巴黎公社組織。他在詩歌《巴黎人的狂歡或巴黎的重生》一詩中描述了自己參與巴黎公社的這段經歷。此外,從他的詩歌《扭曲的心靈》中可以看出蘭波很可能曾經遭遇醉酒的巴黎公社士兵的性侵害。從1871年以後,蘭波成為一個無政府主義者,他開始酗酒,並經常蓄長發、衣衫襤褸的招搖過市,以圖嘲笑那些一本正經的中產階級。他給他的老師伊森巴爾寫信,系統闡述他的詩歌創作理論,即在「漫長的、龐大的、理性的騷亂中」加入幻覺的因素。
1871年9月底,蘭波再次回到巴黎,不過這次是應著名象徵主義詩人保爾·魏爾倫的邀請。魏爾倫曾讀過蘭波的著名作品《醉舟》,十分愛慕蘭波的詩才。來到巴黎之後,蘭波住在魏爾倫的家裡。很快,魏爾倫便和這個17歲的才華橫溢的文學青年墜入愛河,他們成為巴黎詩壇著名的同性情侶。兩人同居之後,生活揮霍而放任,酗酒和吸食大麻是家常便飯。他們的行為為巴黎的文學精英團體所不容,而蘭波的恃才傲物更是引起許多人的反感。在這一時期,蘭波創作了大量具有震撼力的詩作,他的詩歌成就甚至超過了象徵主義文學的先驅波德萊爾。
蘭波和魏爾倫之間的同性戀情日益熾烈。1872年,魏爾倫甚至離開了他的妻子和尚在襁褓中的兒子,和蘭波一同私奔至倫敦。1873年7月,兩人在布魯塞爾火車站曾發生過一場激烈的爭吵,隨後魏爾倫用槍打傷了蘭波的手腕,一氣之下蘭波叫來警察,魏爾倫被逮捕。被捕期間,魏爾倫甚至被迫接收了一系列具有侮辱性的心理治療,原因是魏爾倫的妻子指控他的丈夫和蘭波之間不正常的「友情」。開庭審理時,盡管蘭波一再宣稱自己撤回對魏爾倫的控訴,法官還是判魏爾倫入獄兩年。魏爾倫入獄後,蘭波隻身一人回到故鄉夏爾維勒,在極度傷心中完成了一生最傑出的詩作《地獄一季》。這部作品是象徵主義文學的精品。在詩中,蘭波追憶他和魏爾倫共同生活的「地獄情侶」的歲月。他甚至以「悲傷的兄弟」、「瘋癲的童貞女」來稱呼魏爾倫,而自己則是他的「下地獄的丈夫」。1874年,蘭波和詩人傑曼·努沃再次返回倫敦,並出版了他倍受爭議的作品《彩畫集》,其中包含了兩首最早的以自由詩體寫成的法語詩歌。

晚年生活
1875年,蘭波和魏爾倫最後一次在德國相遇。此時的魏爾倫已經獲釋,並被迫皈依了天主教。這個時候,蘭波已經受夠了早年的放縱生活,基本放棄了寫作生涯,而是開始從事一些能夠給他帶來穩定收入的工作。他開始徒步在歐洲大陸旅行。1876年夏天,他甚至加入了荷蘭的軍隊,只是為了免費到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去旅行。然而到了爪哇之後,他很快就厭倦了,並立即乘船返回法國。他曾游歷塞普勒斯並最終在亞丁定居,並成為巴爾代公司的一名雇員。在這段時間,他沒有再和男性產生同性戀情,而是和很多當地的女性相戀。
1884年,蘭波辭去工作,開始獨立在阿比西尼亞(今天的衣索比亞)經商。他從事軍火走私生意,並賺了不少錢。而在這個時候,蘭波的右膝蓋患上滑膜炎,並很快惡化為癌症。日益惡劣的病情迫使蘭波於1891年5月9日返回法國。5月27日,蘭波做了右腿的截肢手術,然而這還是沒能抑制癌細胞的擴散。同年11月10日,蘭波在馬賽逝世,享年37歲。

影響
蘭波對現代文學、音樂和藝術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他在巴黎的生活經歷曾經於1995年被拍成電影《心之全蝕》,由李奧納多·迪卡普里奧扮演。
蘭波的創作是法語詩歌歷史上的重大變革。他本人是象徵主義運動最傑出的詩人之一,也被公認為是其後的超現實主義的鼻祖。二戰後誕生於美國的「垮掉的一代」的詩風也深受蘭波影響。今日人們在追憶現代詩歌的發展歷程時,蘭波的名字都是絕對不會忽略的。就連恐怖小說作家托馬斯·里戈蒂也曾在不同場合表示自己是蘭波的忠實追隨者。

重要作品
《詩集》
《醉舟》 (1871年)
《地獄一季》 (1873年)
《彩畫集》(1874年)
《蘭波書信集》

E. 蘭波的『生活在別處』是出自他哪首詩誰有這首詩的原文加翻譯啊不勝感謝.....

阿爾蒂爾·蘭波(Arthur Rimbaud,1854/10/20‐1891/11/10),19世紀法國著名詩人
「生活在別處」這句話 出自蘭波的 詩作《巴黎狂歡節》里的一段

在紅色的城牆上
將陰森的光線拋向高高的天穹。
在那片野性與皎潔的黑色大陸,
詩人在星光下,
去尋求採集完美的神所撒下的花朵。
詩人
生活在別處,
在沙漠/海洋,
縱橫他茫茫的肉體與精神的冒險之旅。
洪水的幽魂剛剛消散

但也有人提出質疑
本人一點也不懂法語,不對之處請見諒,這是找到的他們說的
La Vraie vie est absente.Nous ne sommes pas au monde
(The true life is absent. We are not in the world)
法語「生活在別處」,Život je jinde
但就個人而言,我是覺得「生活在別處」翻得沒有錯,這話是能很好概括蘭波一生的,他是一位很棒的詩人。
可以看下他的《《地獄一季》

F. 誰可以談談蘭波這個人

忽有一日失寵繆斯女神,只留一副仍叫蘭波的臭皮囊,投筆從商,遠走他鄉,渴望一夜暴發,與燦爛的黃金相伴,在無人的非洲沙漠看著自己雙腿漸漸壞死

G. 求蘭波有名的詩句 法漢雙語的

烏鴉

當寒冷籠罩草地,
沮喪的村落里
悠長的鍾聲靜寂……
在蕭索的自然內界,
老容天爺,您從長空降下
這翩翩可愛的烏鴉。

冷風像厲聲吶喊的奇異軍旅,
襲擊你們的窩巢,
你們沿著黃流滾滾的江河,
在豎著十字架的大路上,
在溝壕和穴窟上,
散開吧,聚攏吧,
在躺滿著新戰死者的
法蘭西隆冬的原野,
你們成千上萬的盤旋,
為著引起每個行人的思考!

來做這種使命的吶喊中吧,
啊,我們,穿著喪服的烏鴉!
然而,天空的聖者,
讓五月的歌鶯
在櫟樹高處
在那消失在茫茫暮色的桅桿上,
給那些人們做伴,

一敗塗地的戰爭
將他們交付給了
樹林深處的衰草。

H. 法國詩人蘭波有哪些代表作

法國詩人蘭(1854—1891)波是19世紀後期象徵主義流派的主要代表,共出版3部作品:《詩集》(1869—1872)、《地獄一季》(1873)和《啟示錄》(1886)。蘭波最著名的一首象徵主義名詩《醉舟》被收錄在早期的《詩集》中。詩人以醉舟為自我的象徵,寫詩人自由靈魂的遠航和理想追求。全詩富於幻想和象徵色彩。

I. 尋找蘭波的資料

阿爾蒂爾·蘭波(Arthur Rimbaud)(1854~1891)法國詩人。他用謎一般的詩篇和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吸引了眾多的讀者,成為法國文學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詩人之一。

蘭波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動盪的時代,也是一個天才輩出的時代。1854年10月20日,阿爾蒂爾·蘭波出生在法國香檳區夏爾維爾市的貝雷戈瓦大街上。他的父親長期服役在外,喜歡冒險,在蘭波六歲時離家出走;母親卻呆板孤僻,對子女管束十分嚴厲。家庭的不和造就了蘭波矛盾不安的靈魂,這對他日後的命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他幼年時就喜歡將自己扮成先知的模樣,少年時期便顯露出來令人震驚的詩才,後來多次不辭而別前往巴黎,渴望著漂泊。這個被「繆斯的手指觸碰過的孩子」,從14歲開始寫詩,到19歲完成《地獄一季》,短短的5年時間就完成了作為一個偉大詩人的全部作品,實現了他在文字上「我願成為任何人」的狂想。在嚮往已久的巴黎,蘭波結識了魏爾倫,並得到魏爾倫的賞識和推薦,從此躋身詩壇。

今日的蘭波被奉為象徵派的代表,甚至被貼上「第一位朋克詩人」、「垮掉派先驅」的標簽,他的作品對超現實主義和意識流小說也影響深遠,但真正的蘭波是難以歸類的,因為「他是眾多流派之父,而不是任何流派的親人」。蘭波16歲不到就寫出了名詩《奧菲莉亞》,據說參加過巴黎公社運動,曾為法國那個反抗的時代留下了許多充滿戰斗激情的詩篇。但當巴黎公社失敗後,年輕的詩人十分失望和憤怒,狂野得要與現實中的一切決裂,包括詩歌。他告別了舊作中那些帶有浪漫派痕跡的抒寫和詠嘆,嘗試將詩的語言「綜合一切,芬芳,聲音,顏色,思想與思想交錯」,變成「靈魂與靈魂的交談」。在1871年那兩封著名的《通靈者書信》中,蘭波表達了他對詩歌革新的看法:「在無法言喻的痛苦和折磨下,他要保持全部信念,全部超越於人的力量,他要成為一切人中偉大的病人,偉大的罪人,偉大的被詛咒的人——同時卻也是最精深的博學之士——因為他進入了未知的領域。」自此,蘭波以「通靈者」的身份開創了一種求索於潛意識和幻想的力量的自由詩風,他的《母音》和《醉舟》成為象徵派詩歌的代表作。而在其最後兩部散文詩作品《彩畫集》和《地獄一季》中,蘭波更是化身為「任何人」輪流登場,自導自演,自問自答,在身心俱裂的矛盾中探求存在與超越。天才都是個人主義者,他們具有超乎常人的自我意識,但此時的蘭波已經將自我意識完全釋放出來,勇敢地脫離了某種依靠而存在,他可能是最早淋漓盡致地表達出極端的自我意識的天才,所以當他願意成為任何人時,他也能夠成為任何人。

這時的蘭波己成了魏爾倫的摯友,兩人難舍難分,並結伴去國外漫遊。但旅途中兩人發生爭吵,最後釀成慘劇,魏爾倫槍傷蘭波,鋃鐺入獄。胳膊受傷的蘭波掛著綳帶,獨自從比利時的醫院步行回家。在苦悶和失望之中,他閉門不出,埋頭寫作,以排遣心中的惆悵。《地獄一季》就是在這種情景下寫出來的。2個月後,這部不朽的散文詩宣布出版,蘭波宣布告別詩壇。此後,19歲的詩人停止了詩歌的寫作,在歐洲各地游盪數年之後,輾轉至亞洲、非洲多國度過了12年,變換多種職業,直到1891年因治療腳部腫瘤才回國,卻在做截肢手術後去世,年僅37歲。

後來有傳記作家以「強烈的表演欲」來解釋天才詩人不可思議的後半生,認為蘭波從小就喜歡被關注,甚至不憚做出瘋狂和極端的姿態。穿奇裝異服、留長發、言語粗野是一種方式,挑選有同性戀傾向的詩作寄給魏爾倫是一種方式,與魏爾倫的驚世戀情是一種方式,當他在被魏爾倫槍擊後2個月就出版《地獄一季》時,寫作也被看做一種方式。蘭波沉醉於多變的人生,如此執著地嘗試著成為「任何人」,卻不願也不能在任何地方多做停留。

蘭波的傳奇,為後來的世界確立了一種生存和反叛的範式,20世紀後「蘭波族」成為了專有名詞,崇拜、模仿蘭波的群體越來越壯大。二戰結束後不久,美國著名作家亨利·米勒就曾預言:在未來的世界上,蘭波型將取代哈姆雷特型和浮士德型,其趨勢是走向更深的分裂。在1968那個反叛的年代,法國巴黎反叛的學生就將蘭波的詩句寫在革命的街壘上——「我願成為任何人」、「要麼一切,要麼全無」!青春的靈魂如此相似,自由的生命從來就不甘於平庸的人生。即使蘭波轉向了現實的生活,即使「雅皮士」最終回歸了主流,「成為任何人」依然是他們的夢想之翼和實踐之根,他們就是新世界的創造者。

我是被天上的彩虹罰下地獄,
幸福曾是我的災難,我的懺悔和我的蛆蟲:
我的生命如此遼闊,不會僅僅獻身於力與美。
——阿爾蒂爾·蘭波《地獄一季·言語煉金術》

這里有他的詩集:http://www.lingshi.com/yishi/rimbaud.htm

J. 奧菲莉亞的蘭波作品

讓·尼古拉·阿蒂爾·蘭波(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1854年10月20日-1891年11月10日),或譯阿爾圖爾·蘭波、韓波、林包德,19世紀法國著名詩人,早期象徵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超現實主義詩歌的鼻祖。
現存的蘭波的詩有140首左右,主要在16至19歲期間所寫。在蘭波早期的詩中可以看出帕爾納斯派的影響,後期詩作加強了象徵主義色彩。主要詩集有《地獄的一季》和《靈光集》。 版本一
1.
雪白的奧菲莉亞宛如一朵聖潔的百合花,
漂流在引得繁星入夢的平靜而陰郁的波濤上,
飄飄悠悠地漸漸遠去,安眠中裹著長長的輕紗……
——她從遙遠的樹林里聽見獵人的號角回盪。
一千多年了,滿面愁容的奧菲莉亞素衣縞服的幽靈
從這漫長而憂傷的大河上飄然而去。
一千多年了,她溫柔狂熱的愛情
迎著黃昏的微風悄悄的唱起她的浪漫曲。
晚風親吻著她的胸脯,吹開她柔美地輕紗,
這花冠般的輕紗因波浪而舒緩地飄動:
微微顫抖的柳絲撲在她的肩頭淚如雨下,
蘆葦向她耽於沉思的高貴的面容頻頻鞠躬。
被碰傷的睡蓮紛紛在她的四周嘆息;
她偶爾從一株沉睡的愷木中喚醒
某個鳥巢,從巢中只聽翅膀一陣輕微的戰栗;
——一片神秘的歌聲於是從金燦燦的繁星中降臨。
2.
啊,臉色蒼白的奧菲利亞!你有白雪般秀美的姿容!
你果然隱去影蹤,姑娘啊,你竟被大河捲走!
——正是從挪威那高大的山峰上飄來的風
向你輕聲談起頑強的自由;
正是吹拂著你濃密的長發的一陣微風
把奇怪的聲音傳向你沉思的靈魂;
正是從樹木的呻吟與黑夜的嘆息中,
你的心諦聽著大自然的歌聲;
正是發狂的大海的吼聲,那無邊的嘶啞的喘氣聲,
撕碎你這少女過於仁慈又過於溫柔的心;
正是四月的一個早晨,有個可憐的狂人,有位英俊
而臉色蒼白的騎士,坐在你的腳下,保持著沉靜!
蒼天!愛情!自由!可憐的瘋姑娘啊,多美的夢幻!
你隱沒在夢中,宛如雪化在火中;
你庄嚴的幻影抑制住你的呼喊,
——可怕的無限偏又害得你的藍眼睛流露出驚恐!
3.
——詩人說:借著繁星的閃光,
夜裡你總來尋找你所采擷的鮮花;
他曾看見像一朵聖潔的百合花似的從波濤上
飄然而過的裹著長長的輕紗安眠的奧菲莉亞。
版本二
奧菲利婭
黑暗沉寂的波浪上安睡著群星,
潔白的奧菲利婭像一朵盛大的百合;
隨風飄動,枕著長長的紗巾,緩緩漂著……
遠處的森林傳來獵人的號聲。
千年就這樣過去,自從憂傷的奧菲利婭,
這白色幽靈在黑暗長河上漂移;
千年就這樣過去,自從她溫柔而瘋狂地
在夜風中低吟著那支古老的謠曲。
微風吻著她的前胸,綻開花朵,
她那長長的紗巾被河水浸濕;
柳枝顫抖著,在她肩頭哭泣,
蘆葦在她多夢的額上輕輕彎曲。
低垂的睡蓮在四周嘆息,
熟睡的榿木間,她偶爾驚醒;
一隻鳥在巢中窸窣顫栗,
神秘的歌聲降自金色群星。
哦,蒼白的奧菲利婭,美麗如雪!
是的,孩子,你已葬身於洶涌的河流!
——因為那從挪威高山上吹來的風,
曾向你傾訴過苦澀的自由;
因為一陣微風吹亂了你的頭發,
在你精神的幻夢中發出奇異的聲音;
在樹木的呻吟和夜的嘆息中,
你的心聽見自然的歌吟。
因為那瘋狂的大海發出的絲絲喘息,
撕裂了你那過於柔弱的孩童之心;
因為四月的一天清晨,一位英俊蒼白的騎士,
默坐在你的膝下,那個可憐的瘋子!
蒼天!愛情!自由!噢,這是怎樣的幻夢,可憐的痴心人!
他融化於你,就像雪融於水;
偉大的幻夢窒息了你的言語,
——而可怕的無限又使你的眼睛驚慌失措。
——詩人說,你在長夜的星光下,
來找尋你采擷的花朵;
說他曾在水上看見,枕著長長的紗巾的
潔白的奧菲利婭隨風飄動,像一朵盛大的百合。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