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歷史學家
⑴ 中國當代十大歷史學家
呂思勉(1884.2.27—1957.10.9),字誠之,筆名駑牛、程芸、芸等。漢族,江蘇常州人。中國近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與錢穆、陳垣、陳寅恪並稱為「現代中國四大史學家」(嚴耕望語)。畢生致力於歷史研究和歷史教育工作,先後在常州府中學堂、南通國文專修科、上海私立甲種商業學校、沈陽高等師范學校、蘇州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滬江大學、光華大學等校任教,曾擔任光華大學歷史系主任、代校長。早年還曾在上海中華書局、上海商務印書館任編輯。1951年入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任教,被評為歷史學一級教授。呂思勉史學代表作品有《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秦漢史》《先秦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呂思勉讀史札記》《宋代文學》《先秦學術概論》《中國民族史》《中國制度史》《文字學四種》《呂思勉讀史札記》等。
翦伯贊
翦伯贊(1898年4月14日-1968年12月18日),湖南常德桃源縣人。中國著名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著名馬克思主義史學家,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科學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傑出的教育家。翦伯贊先生早年參加過「五四運動」,北伐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翦伯贊歷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燕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副校長,以及中央民族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史學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翦伯贊是馬列主義新史學「五名家」(郭沫若、範文瀾、翦伯贊、呂振羽、侯外廬)之一。他治學嚴謹,著作宏富,為史學界所推崇和頌揚,主要著作有《歷史哲學教程》《中國史綱》(第一、二卷)《中國史論集》《歷史問題論叢》等,並主編了《中國史綱要》。文革中遭受迫害,1968年12月18日,中央專案組以交代「有關劉少奇的問題」為名對翦伯贊進行逼供,時年70歲的翦伯贊與夫人戴淑婉服用安眠葯自殺,以死抗爭。
⑵ 史官的著名歷史學家
司馬遷,編撰《史記》
班固,編撰《漢書》
陳壽,編撰《三國志》
范曄,編撰《後漢書》
司馬光,及其門客編撰《資治通鑒》
用魯迅先生話說,自太史公以後「中國史書便成為帝王將相的家史學」,當然,這句話不是完全對的,但至少說明了一點,自太史公後,史官們在史書中的記載內容開始忌諱本朝君王。而史官真正的責任便是「剛直不阿」,無所畏懼,記錄歷史的一點一滴。從而也就有了坊間的野史。
⑶ 台灣有哪些知名的歷史學家
以下僅列部分中華民國籍在台、去台的歷史研究有成之學家、學者(包括去世在世者):
B
柏楊(河南人,作家、思想家及歷史評論家,著中國人史綱、中國歷史年表等)
C
陳永發(四川人,著中.共七十年、紅.太.陽下的罌.粟.花等,現任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所長)
陳荊和(台中人,華僑與越南歷史專家,著國史遺編、大越史記全書等)
陳鵬仁(台南人,前國民黨黨史會主任委員,著中日外交史、從甲午戰爭到中日戰爭等)
蔡哲茂(台北人,古文字與古代史專家,以甲骨綴合聞名於古文字學界,著甲骨綴合全集、續集等)
D
杜正勝(高雄縣人,中國上古史學者,中央研究院院士,著周代城邦、古代社會與國家等)
F
傅斯年(山東人,早年五四運動領袖之一,著東北史綱、民族與古代中國史等)
傅樂成(山東人,傅斯年之侄,隋唐史專家,著中國通史等)
G
郭廷以(河南人,中國近代史學的開拓者,著近代中國史綱、太平天國史事日誌等)
H
胡適(安徽人,倡導新文化運動,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等諸多領域都有深入的研究,著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等)
胡秋原(湖北人,美國傳記學會《國際著名領袖人名錄》之一,著有古代中國文化與中國知識分子、在唐三藏與浮士德之間等)
黃彰健(湖南人,主要研究明清政治史與法制史、中國上古史、經學與宋明理學和二二八事件真.相,著明實錄校勘記、周公孔子研究、二二八事件真相考證稿等)
J
蔣永敬(安徽人,著抗戰史論等)
K
孔德成(曲阜人,孔子後裔,前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著孔子世家譜、明清散文選注等)
康樂(台南人,主要研究魏晉南北朝史與佛教史,著國家祭典與北魏政.治等)
L
羅家倫(浙江人,早年五四運動領袖之一,著新人生觀、耕雲集等)
連橫(台南人,享有「有節操的台灣史作者」之譽,著台灣通史、台灣語典等)
劉維開(台灣人,中國近代史研究者,著蔣中正的一九四九、羅家倫先生年譜等)
N
南懷瑾(浙江人,國學學者,積極傳播中國古代文化,著易經雜說、中國道教發展史略等)
鈕先鍾(江西人,戰史專家,著孫子三論、中國戰略思想史等)
P
彭國棟(湖南人,主編《清史》聞名,著藝文掌故等)
Q
錢穆(無錫人,國學大師,著國史大綱、古史地理論叢、中國思想史等)
R
阮銘(上海人,中.共胡.耀.邦文膽,1988年出走大陸,成為中.共黨.史專家,2002年入籍中華民國,著有歷史轉折點上的胡.耀.邦、鄧.小.平帝國等)
W
吳相湘(湖南人,著孫逸仙傳、第二次中日戰爭史、晚清宮廷實紀等)
X
許倬雲(無錫人,專長中國文化史、社會史和中國上古史,嫻熟西方歷史,著求古編、西周史等)
Y
余英時(安徽人,師從國學大師錢穆,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國會圖書館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著史學與傳統、朱熹的歷史世界等)
嚴耕望(安徽人,師從國學大師錢穆,享有「中國史學界的朴實楷模」之譽,著唐史研究叢稿、治史答問等)
Z
張玉法(山東人,中央研究院院士,近代史專家,著中國現代史、中華民國史稿等)
另外還有諸多如郭華倫、王健民、王泛森等歷史學者,不一一贅述。
⑷ 古羅馬的著名歷史學家有哪些
李維 Livius,Titus,公元前59~公元17),全名提圖斯·李維,古羅馬歷史學家.生於義大利北部的帕塔維烏姆(今帕多瓦),卒於帕塔維翁.其家世和父母不得而知,據說出生於貴族,早年受過良好的傳統教育.他學習了文學、史學、修辭學、演說術等,是羅馬共和後期學問淵博、幾乎無所不知的大學問家.後移居羅馬,與屋大維過從甚密.此時屋大維已經打敗安東尼,羅馬局勢恢復穩定,李維奉命教授屋大維的繼孫克勞狄,即後來的皇帝.
塔西佗 普布里烏斯·克奈里烏斯·塔西佗(Publius Cornelius Tacitus) 塔西佗(Tacitus,約A.D.55~120年)是古代羅馬最偉大的歷史學家,他繼承並發展了李維的史學傳統和成就,在羅馬史學上的地位猶如修昔底德在希臘史學上的地位.
塔西佗的著作,保存下來的有4種,其中3種是完整的短篇作品,2種是已經殘缺的長篇歷史著作.按它們的寫作時間列舉如下:1.《演說家對話錄》(Dialogus de Oratoribus) 2.《阿格里可拉傳》(De Vita Iulii Agricolae) 3.《日耳曼尼亞志》(Germania) 5.《歷史》(Historiae,亦譯作《羅馬史》) 4.《編年史》(Annuls,也譯作《羅馬編年史》) 將《歷史》和《編年史》合在一起,塔西佗所敘述的史事上起公元14年,下迄公元98年,大致包括了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的歷史.在這兩部著作里,塔西佗對自己生活的時代所持有的批判態度表現得更加明顯.他以史學家的眼光和洞察力,對羅馬帝國初期的社會狀況和黑暗面作了形象的描述和深刻的揭露.古代羅馬的史學誕生於第2次布匿戰爭期間.早期的奠基人畢克托、老加圖以及後來的撒路斯提烏斯等人把希臘史學的方法引入羅馬,李維則代表了羅馬史學的成熟和輝煌成就.然而,從李維到塔西佗,羅馬的史學又產生了一次飛躍.塔西佗的史學比起李維來發展得更加成熟,代表了羅馬史學發展的最高成就.
撒路斯提烏斯 羅馬的史學到了撒路斯提烏斯(Gaius Sallust Crispus,B.C.86~34年)的手裡躍進了一大步.撒路斯提烏斯也是一個活躍於政界的顯赫人物,曾當選為公元前52年的保民官.在當時羅馬黨爭十分激烈的情況下,他因追隨愷撒而與西塞羅積怨很深.愷撒與龐培進行大決戰時,他隨愷撒前往北非,直接參加了消滅龐培余黨的戰斗.之後,他被愷撒任命為努米底亞總督.在總督任內,他大肆搜刮錢財,回羅馬建造了一座豪華的別墅.愷撒被刺以後,他歸隱林園、潛心著述.
編輯本段著作
撒路斯提烏斯曾著有一部《羅馬史》,記述了公元前78年至公元前67年羅馬的重大事件.可惜這部著作自佚失之後再也沒有被發現,只能在他的另外2部著作中找到一點線索和片斷.他流傳下來的2部著作是:《喀提林陰謀》(Conspiracy of Catiline,亦譯作"喀提林叛亂記"),記述了羅馬貴族喀提林利用當時社會上的不滿情緒興兵叛亂、最後戰死的經過.《朱古達戰爭》(Jugurthine War),記述了公元前2世紀末年羅馬用兵努米底亞王國、其國王朱古達率軍抵抗、最後戰敗的經過.
⑸ 著名的歷史學家
古代
司馬遷(公元前年~公元前90年),《史記》
班彪(3年~54年),中國東漢史學家
班固(32年~92年),《漢書》
陳壽(233年~297年),《三國志》
范曄(398年~445年),《後漢書》
劉知幾(661年~721年),《史通》
杜佑(735年~812年),《通典》
司馬光(1019年~1086年),《資治通鑒》
鄭樵(1104年~1162年),《通志》
洪邁(1123年~1202年),《容齋隨筆》
周去非(1135年~1189年),《嶺外代答》
趙汝適(Zhao Rukuò 1170年~1228年,《諸蕃志》
馬端臨(1254年~1324年),《文獻通考》
汪大淵(1311年~ 1350年),《島夷志略》
李贄 (1527~1602),《史綱評要》
張燮(1574年~1640年),《東西洋考》
顧炎武(1613年~1682年) 《日知錄》、《肇域志》
王夫之(1619年~1692年) 讀通鑒論
王鳴盛(1722年~1797年),《十七史商榷》
趙翼(1727年~1814年),《二十二史札記》
錢大昕(1728年~1804年),《二十二史考異》
章學誠(1738年~1801年),《文史通義》
近現代
王韜(1828~1897年),《法國志略》、《普法戰紀》、《法蘭西志》、《美利堅志》、《日本通中國考》、《琉球朝貢考》、《法越交兵記》、《西古史》、《西事凡》
夏曾佑(1863年~1924年),《中國古代史》
梁啟超(1873年~1929年),《新史學》《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清代學術概論》
王國維(1877年~1927年)
柳詒徵(1880年~1956年) 《國史要義》
陳垣(1880年~1971年),《元也里可溫考》《元西域人華化考》《校勘學釋例》《通鑒胡注表微》
顧頡剛(1893年~1980年),《古史辨》,「層累地造就古史」學說提出者
陶希聖(1899~1988),《八十自序》《中國社會現象拾零》
黃現璠(1899年~1982年)《廣西壯族簡史》《唐代社會概略》《宋代太學生救國運動》《壯族通史》
馮承鈞(1887年~1946年),《成吉思汗傳》《中國南洋交通史》《高昌城鎮與唐代蒲昌》《景教碑考》
陳寅恪(1890年~1969年) 《柳如是別傳》《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元白詩箋證稿》
胡適(1891年~1962年)
郭沫若(1892年~1978年)
呂思勉(1884年-1957年),錢穆之師。著作《白話本國史》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
錢穆(1895年~1990年),《國史大綱》
傅斯年(1896年~1950年)
郭廷以(1904年~1975年),《近代中國史綱》《近代中國史事日誌》《太平天國史事日誌》
張蔭麟(1906年~1942年)
勞干(1907年~2003年)
譚其驤(1911年~1992年),《中國歷史地圖集(8卷)》
全漢升(1912年~2001年)
吳晗 (1909年~1969年) 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
華人
黎東方(1907年9月15日—1998年12月30日)《中國史之研究》、《中國上古史八論》、《西洋通史序論》、《中華民國簡》,長篇自傳《平凡的我》,以及他所獨創的「細說體」系列史書《細說三國》、《細說元朝》、《細說明朝》、《細說清朝》、《細說民國創立》等,還有大量英文著作和譯著。
陳兼(1952年—),《中國走向朝鮮戰爭之路》、《劍橋冷戰史·中國卷》、《毛澤東的中國與冷戰》
黃仁宇(1918年——2000年),《萬曆十五年》、《放寬歷史的視界》、《中國大歷史》
葉文心(1948年—)《上海百年風華》
徐中約(1923年—2005年)《中國近代史》、《中國進入國際社會的外交,1858—1888年》
何炳棣(1917年—),《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關問題(1368--1953)》
楊聯升(1914年—1990年),《國史探微》、《論學談詩二十年:胡適楊聯升往來書札》
許達然(1940年—)、《十八和十九世紀台灣社會史論》、《台灣人民起事和歷史發展,1683-1894》
王國斌(R· Bin Wang),《轉變的中國:歷史變遷及歐洲經驗的局限》
唐德剛(1920年-2009年),《中美外交史百年史1784-1911》、 《晚清七十年》、 《袁氏當國》
外國
古希臘,希羅多德(Herodotus)(前484年?—前425年?),《歷史》,歷史之父
古希臘,修昔底德(Thucydides)(前460年?—前400年?),《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古希臘,波利比奧斯(Polybius)(前200年—前118年),以《歷史》(又譯為《通史》、《羅馬史》)一書留名傳世。
古羅馬,尤利烏斯·愷撒(Gaius Julius Caesar)(前100年—前44年),《高盧戰記》和《內戰記》
羅馬,李維(Livy)(前59年—17年),《羅馬史》
古希臘,普魯塔克(Plutarch)(46年?—120年?),《希臘羅馬名人傳》
羅馬,塔西佗(Gaius Cornelius Tacitus)(55年?—117年?),《編年史》
英國,愛德華·吉本(Edward Gibbon)(1737年—1794年),《羅馬帝國衰亡史》
德國,蘭克(Leopold von Ranke)(1795年—1886年)
德國,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年—1895年),《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德國,戴布流克(Hans Delbrück)(1848年—1929年),《戰爭藝術史》
英國,丘吉爾(Sir Winston Churchill)(1874年—1965年),《英語民族史》
法國,費夫爾(Lucien Febvre)(1878年—1956年),年鑒學派創始人之一
法國,布洛赫(Marc Bloch)(1886年—1944年),年鑒學派創始人之一
英國,阿諾爾德·約瑟·湯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年—1975年),《歷史研究》
法國,布勞岱爾(Fernand Braudel)(1902年—1985年),年鑒學派第二代學者,《菲利浦二世時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
美國,費正清(John K. Fairbank)(1907年—1991年)
德國,戈洛·曼(Golo Mann)(1909年—1994年)
美國,L·S·斯塔夫里阿諾斯(L.S. Stavrianos)(1913年—2004年),《全球通史》
編輯本段日本歷史學家
日本, 白鳥庫吉(Shiratori Kurakichi,しらとり くらきち),(1865~1942), 岩波書店出版10卷本《白鳥庫吉全集》
日本,內藤湖南(1866—1934)
日本,桑原隲藏(1870-1931),《宋末提舉市舶船西域寬葉香蒲壽庚的事跡》、《東洋史要》、《東洋史說苑》
日本, 津田左右吉(1873~1961),《古事記及日本書紀的研究》、《神話時代史的研究》、《日本上古史的研究》、《上古日本的社會及思想》
日本,辻善之助(1877-1955)《日本佛教史的研究》、《增訂海外交通史話》、《日本文化史》七卷、《日本佛教史》十卷。
日本,池內宏(1878~1952)《滿鮮史研究》全5巻、《元寇的新研究》、《鮮初東北境和女真的關系》
日本,加藤繁(1880~1946),《中國社會經濟史概說》、《唐宋時代金銀之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和田清博士序)
日本,後藤朝太郎,(1881-1945)日本著名漢學家。
日本,有高岩(1884—1968)《東洋中世史》、《元代農民之生活》
日本,中村孝也(1885~1970)《德川家康文書的研究》、《 家康的臣僚 武將篇 》、《 國史學 》
日本,原田淑人(1885——1974),《東亞古文化研究》、《東亞古文化論考》、《東亞古文化說苑》、《唐代的服飾》
日本,和田清(1890~1963),《支那通史》、《內蒙古諸部落的起源》、《明代蒙古史論集 》、《中國史概說》
日本,家永三郎(1913—2002)
⑹ 歷史學上著名的歷史學家有哪些國外的
古希臘,希羅多德(Herodotus)(前484年?—前425年?),《歷史》,歷史之父
古希臘,修昔底德(Thucydides)(前460年?—前400年?),《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羅馬,尤利烏斯·愷撒(Gaius Julius Caesar)(前100年—前44年),《高盧戰記》和《內戰記》
羅馬,李維(Livy)(前59年—17年),《羅馬史》
古希臘,普魯塔克(Plutarch)(46年?—120年?),《希臘羅馬名人傳》
羅馬,塔西佗(Gaius Cornelius Tacitus)(55年?—117年?),《編年史》
英國,愛德華·吉本(Edward Gibbon)(1737年—1794年),《羅馬帝國衰亡史》
德國,蘭克(Leopold von Ranke)(1795年—1886年)
德國,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年—1895年),《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德國,戴布流克(Hans Delbrück)(1848年—1929年),《戰爭藝術史》
英國,丘吉爾(Sir Winston Churchill)(1874年—1965年),《英語民族史》
法國,費夫爾(Lucien Febvre)(1878年—1956年),年鑒學派創始人之一
法國,布洛赫(Marc Bloch)(1886年—1944年),年鑒學派創始人之一
英國,阿諾爾德·約瑟·湯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年—1975年),《歷史研究》
法國,布勞岱爾(Fernand Braudel)(1902年—1985年),年鑒學派第二代學者,《菲利浦二世時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
美國,費正清(John K. Fairbank)(1907年—1991年)
德國,戈洛·曼(Golo Mann)(1909年—1994年)
美國,L·S·斯塔夫里阿諾斯(L.S. Stavrianos)(1913年—2004年),《全球通史》
⑺ 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有哪些
中國近現代歷史學家王韜(1828~1897年),《法國志略》、《普法戰紀》、《法蘭西志》、《美利堅志》、《日本通中國考》、《琉球朝貢考》、《法越交兵記》、《西古史》、《西事凡》
夏曾佑(1863年~1924年),《中國古代史》
梁啟超(1873年~1929年),《新史學》《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清代學術概論》
王國維(1877年~1927年)
柳詒徵(1880年~1956年) 《國史要義》
陳垣(1880年~1971年),《元也里可溫考》《元西域人華化考》《校勘學釋例》《通鑒胡注表微》
陶希聖(1899~1988),《八十自序》《中國社會現象拾零》
黃現璠(1899年~1982年)《廣西壯族簡史》《唐代社會概略》《宋代太學生救國運動》《壯族通史》
馮承鈞(1887年~1946年),《成吉思汗傳》《中國南洋交通史》《高昌城鎮與唐代蒲昌》《景教碑考》
陳寅恪(1890年~1969年) 《柳如是別傳》《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元白詩箋證稿》
胡適(1891年~1962年)
郭沫若(1892年~1978年)
呂思勉(1884年-1957年),錢穆之師。著作《白話本國史》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
錢穆(1895年~1990年),《國史大綱》
傅斯年(1896年~1950年)
郭廷以(1904年~1975年),《近代中國史綱》《近代中國史事日誌》《太平天國史事日誌》
張蔭麟(1906年~1942年)
勞干(1907年~2003年)
譚其驤(1911年~1992年),《中國歷史地圖集(8卷)》
全漢升(1912年~2001年)
⑻ 古希臘著名的歷史學家有誰
除了悲劇和喜劇的輝煌成就之外,還有希臘的兩位著名歷史學家,一是希羅多德,被稱為「歷史之父」,他到過波斯、古埃及、希臘、義大利,詳細描述了希波戰爭,他的歷史書幾乎可以稱作為一部世界史;另一歷史學家修昔底德,他的作品主要記述了斯巴達和雅典的戰爭,是歷史的可靠記錄。
⑼ 中國當代最著名的歷史學家是誰
中國現代最著名的歷史學家是
汪暉
中國最著名的歷史學家,現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和清華大學的客座教授,同時任《讀書》雜志的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