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我國著名書法家

我國著名書法家

發布時間: 2020-11-24 13:14:08

㈠ 我國有那些著名書法家

http://www.mycollect.net/Info/file_browse.asp?f_id=3487
點擊進入這個網站,全是著名書法家,其它的如下
吳自然,男,漢族,山東蓬萊人,1934年9月生。早歲酷愛電影藝術,後考入東北電影製片廠從事電影字幕美術研究和創作。學書師法黃山谷兼取蘇軾、米芾、蔡京諸家之長,又追溯魏晉遺韻,所作行書結體寬博,覺著勁健,險逸流暢。作品入選全國第一、二屆書法篆刻展和1983年在日本舉辦的"中日書法藝術交流展。作品被博物館、紀念館、名勝地收藏或被碑刻,在《書法》雜志等發表。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吉林分會理事。

舒 同
舒同(1905-1998)東鄉縣人,書法家,曾任中共山東省委書記、中國書法家協會 主席。上世紀二十年代撫州一中省立師范時期畢業生。
舒同於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中共東鄉縣委書記。
1930 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紅軍團政治處主 任、師政治部主任和第一軍團政治部組織部長。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及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 軍總部秘書長。
1937年9月,任晉察冀軍區政治部主任, 參與組 織領導當地軍民開辟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斗爭。
1940年5月, 率 代表團赴延安,參加中央「七大」的籌備工作。
1943年春,任中 共山東分局委員兼秘書長,參與組織領導山東軍民開展游擊戰爭, 鞏固和擴大了抗日根據地。
解放戰爭時期,任新四軍政治部主任 兼山東軍區政治部主任、華東軍區政治部主任兼社會部長。參加 了魯南、濟南、淮南、渡江、上海等戰役。建國後,歷任中共中央華東局宣傳部長,華東行政委員會文教委員會主任,山東省第 一書記兼濟南軍區第一政委,陝西省委書記處書記,陝西省革命 委員會副主任,陝西省軍區第一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是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國 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常務委員會委員。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 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顧委委員。
1988年7 月榮獲一級紅星 功勛榮譽章。
他在書法上造詣很深,博採眾家之長,使圓渾之勁,用藏鋒 之功,字體寬博端莊,內在含蓄,形成了獨特風格的「舒體」,是當代書法藝術中的瑰寶。
林中陽先生是中國著名書法家,原名周生香,1957年生於甘肅民勤。現任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副理事,《收藏界》雜志副理事長,中國青少年書畫藝術中心副主席,中國收藏家協會常務理事,兼任陝西省書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關注》雜志社藝術總監

林中陽的書法源於傳統,功力深厚,大氣磅礴,震撼人心,秉塞北之雄渾,取江南之婉約,瀟灑中見沉穩,暢達中具雄強。其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展並獲獎。代表作十米長卷等作品分別被中南海、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中國歷史博物館、國家行政學院、總參等黨政軍機關懸掛和收藏,成名作"龍"曾被中央領導以國禮送給外國高級領導人。曾應邀為東岳泰山、西嶽華山、福建清源山、陝西白雲山、略陽靈岩寺、北京地壇公園、咸陽國際機場等題字並刻石。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林中陽書法選集》,中國人民對外友協等單位在中國理事博物館舉辦了《林中陽書法展》,並於2002年開始舉行林中陽書法展全國巡展。曾為中華慈善總會捐贈價值30萬元的書法作品,為寧夏希望工程捐贈人民幣10萬元,為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央電視台關注環保現場拍賣節目捐贈巨幅作品。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綜藝頻道》、《國際頻道》、《軍事頻道》、《美術星空》、《西部新聞》、《藝術品投資》等均作過專題報道。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文藝報》、《風雲人物》、《中華熱土》、《中外名牌》、《收藏界》、《東方書法》、香港《大公報》等新聞媒體也作過專題報道。

譚以文,別署穎聞,號稼穡草堂、心耕簃主人,1956年生於山東省滕州市。幼承庭訓,隨父學書,後師從費新我先生。1982年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1986年當選為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1995年當選為蘇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現為蘇州國畫院國家一級美術師、南京博物院特聘畫師。

㈡ 中國最著名書法家排名

中國最著名書法家排名:董其昌、何紹基、柳公權、米芾、歐陽詢。

1、董其昌

董其昌(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號思白,別號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後期大臣,書畫家。

存世作品有《岩居圖》《明董其昌秋興八景圖冊》《晝錦堂圖》《白居易琵琶行》《草書詩冊》《煙江疊嶂圖跋》等,著有《畫禪室隨筆》《容台文集》《戲鴻堂帖》(刻帖)等。

2、何紹基

何紹基(1799年—1873年),字子貞,號東洲,別號東洲居士,晚號蝯叟,湖南道州(今道縣)人,晚清詩人、畫家、書法家。書法初學顏真卿,又融漢魏而自成一家,尤長草書。著有《惜道味齋經說》、《東洲草堂詩·文鈔》、《說文段注駁正》等。

3、柳公權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唐朝中期著名書法家、詩人,兵部尚書柳公綽之弟。

傳世碑刻有《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馮宿碑》等,行、草書有《伏審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跡《蒙詔帖》、《王獻之送梨帖跋》傳世。柳公權亦工詩,《全唐詩》存其詩五首,《全唐詩外編》存詩一首。

5、歐陽詢

歐陽詢(557年—641年),字信本,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朝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南梁征南大將軍歐陽頠之孫,南陳左衛將軍歐陽紇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於衡州(今湖南衡陽),祖籍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

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行書有《仲尼夢奠帖》《行書千字文》。對書法有其獨到的見解,有書法論著《八訣》《傳授訣》《用筆論》《三十六法》。

㈢ 我國有哪些著名書法家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東晉書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屬山東臨沂),居會稽山陰(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他出身於兩晉的名門望族。王羲之十二歲時經父親傳授筆法論,「語以大綱,即有所悟」。他小時候就從當時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以後他渡江北游名山,博採眾長,草書師法張芝,正書得力於鍾繇。觀摩學習「兼撮眾法,備成一家」,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顏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萬年人,祖籍唐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開元間中進士。安史之亂,抗賊有功,入京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故又世稱顏魯公。德宗時,李希烈叛亂,他以社稷為重,親赴敵營,曉以大義,終為李希烈縊殺,終年77歲。

在書法史上,他是繼二王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其書初學張旭,初唐四家,後廣收博取,一變古法,自成一種方嚴正大,樸拙雄渾,大氣磅礴的「顏體」。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唐朝京兆華原人,官至太子太師,世稱「柳少師」。由於他也被皇帝封為河東郡公,因此後人也稱他「柳河東」。他是顏真卿的後繼者,後世以「顏柳」並稱他們,成為歷代書法的楷模。

作品特色

柳公權的書法在唐朝當時即負盛名,民間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說法。他的書法結體遒勁,而且字字嚴謹,一絲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勁著稱,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以行書和楷書最為精妙。也由於他作品獨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權的書法有「柳體」之稱。

歐陽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他的書法成就以楷書為最,筆力險勁,結構獨異,後人稱為「歐體」。其源出於漢隸,骨氣勁峭,法度謹嚴,於平正中見險絕,於規矩中見飄逸,筆畫穿插,安排妥貼。楷書以《九成宮醴泉銘》等,行書以《夢奠帖》、《張翰帖》等為最著名。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名家,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

蘇軾還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他曾遍學晉、唐、五代名家,得力於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自成一家。自雲:「我書造意本無法」;又雲:「自出新意,不踐古人。」 黃庭堅說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又雲:「到黃州後掣筆極有力。」晚年又挾有海外風濤之勢,加之學問、胸襟、識見處處過人,而一生又屢經坎坷,其書法風格豐腴跌宕,天真浩瀚,觀其書法即可想像其為人。人書並尊,在當時其弟兄子侄子由、邁、過,友人王定國、趙令畤均向他學習;其後歷史名人如李綱、韓世忠、陸游,以及的吳寬,清代的張之洞,亦均向他學習,可見影響之大。黃庭堅在《山谷集》里說:「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穀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書法家,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紹聖初以校書郎坐修《神宗實錄》失實被貶職,後來新黨執政,屢遭貶,死與宜州貶所。

黃庭堅是「蘇門四學士」之一,詩與蘇軾齊名,人稱「蘇黃」,擅文章、詩詞,尤工書法。詩風奇崛瘦硬,力擯輕俗之習。開一代風氣,為江西詩派的開山鼻祖。書法精妙,與蘇、米、蔡並稱「宋四家」。詞與秦觀齊名,藝術成就不如秦觀。晚年近蘇軾,詞風疏宕,深於感慨,豪放秀逸,時有高妙。有《山谷詞》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主要墨跡有《松風閣詩》、《華嚴疏》、《經伏波神祠》、《諸上座》、《李白憶舊游詩》、《苦筍賦》等。書論有《論近進書》、《論書》。《經伏波神祠詩》,行書墨跡,紙本,46行,每行字數不一,共477字。《清河書畫舫》、《式古堂書畫匯考》著錄。原跡現在日本。此詩帖,洋洋數十行,揮灑自如,筆筆精到,氣勢開張,結體舒展,范成大評「山谷晚年書法大成,如此帖毫發無遺恨矣,心手調合,筆墨又如人意。」此帖正是一種心平氣和的境況下的經意之作,具有黃庭堅書法藝術的特點,是黃庭堅晚年的得意之作。
吳自然,男,漢族,山東蓬萊人,1934年9月生。早歲酷愛電影藝術,後考入東北電影製片廠從事電影字幕美術研究和創作。學書師法黃山谷兼取蘇軾、米芾、蔡京諸家之長,又追溯魏晉遺韻,所作行書結體寬博,覺著勁健,險逸流暢。作品入選全國第一、二屆書法篆刻展和1983年在日本舉辦的"中日書法藝術交流展。作品被博物館、紀念館、名勝地收藏或被碑刻,在《書法》雜志等發表。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吉林分會理事。

林中陽的書法源於傳統,功力深厚,大氣磅礴,震撼人心,秉塞北之雄渾,取江南之婉約,瀟灑中見沉穩,暢達中具雄強。其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展並獲獎。代表作十米長卷等作品分別被中南海、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中國歷史博物館、國家行政學院、總參等黨政軍機關懸掛和收藏,成名作"龍"曾被中央領導以國禮送給外國高級領導人。曾應邀為東岳泰山、西嶽華山、福建清源山、陝西白雲山、略陽靈岩寺、北京地壇公園、咸陽國際機場等題字並刻石。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林中陽書法選集》,中國人民對外友協等單位在中國理事博物館舉辦了《林中陽書法展》,並於2002年開始舉行林中陽書法展全國巡展。曾為中華慈善總會捐贈價值30萬元的書法作品,為寧夏希望工程捐贈人民幣10萬元,為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央電視台關注環保現場拍賣節目捐贈巨幅作品。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綜藝頻道》、《國際頻道》、《軍事頻道》、《美術星空》、《西部新聞》、《藝術品投資》等均作過專題報道。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文藝報》、《風雲人物》、《中華熱土》、《中外名牌》、《收藏界》、《東方書法》、香港《大公報》等新聞媒體也作過專題報道。

譚以文,別署穎聞,號稼穡草堂、心耕簃主人,1956年生於山東省滕州市。幼承庭訓,隨父學書,後師從費新我先生。1982年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1986年當選為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1995年當選為蘇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現為蘇州國畫院國家一級美術師、南京博物院特聘畫師。

㈣ 我國古代著名書法家

王羲之,書聖,代表作《蘭亭集序》,被比喻做「天下第一行書」,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張旭,草聖,《古詩四帖》,作品落筆力頂千鈞,傾勢而下,行筆婉轉自如,有急有緩地盪漾在舒暢的韻律中。他的字奔放豪逸,筆畫連綿不斷,有著飛檐走壁之險。草書之美其實就在於信手即來,一氣呵成,給人以痛快淋漓之感。
懷素,《自敘帖》,從唐代中葉開始,一直為書法愛好者談論了一千兩百多年。以中鋒筆純任氣勢作大草,如「驟雨旋風,聲勢滿堂」,到「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的境界。
顏真卿,《東方朔畫像贊》,書法峭拔奮張,《祭侄文稿》,通篇使用一管微禿之筆,以圓健筆法,有若流轉之篆書,自首至尾,雖因墨枯再醮墨,墨色因停頓初始,黑灰濃枯,多所變化,然前後一氣呵成。
柳公權,《金剛經刻石》,其下筆精嚴不苟,筆道瘦挺遒勁而含姿媚;結體縝密,以縱長取形,緊縮中宮,開展四方,清勁而峻拔。「柳骨」於此可初識,而柳集眾書於此亦可知。

㈤ 我國最著名的書法家有哪些

1、王羲之,其作《蘭亭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歲時的得意之作。後人評道"右軍字體,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因此,歷代書家都推《蘭亭序》為「天下第一行書」。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

2、顏真卿,在書法史上,顏真卿是繼二王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其書廣收博取,一變古法,自成一種方嚴正大,樸拙雄渾,大氣磅礴的「顏體」,對後世影響巨大。

顏體奠定了他在楷書史上千百年來不朽的領軍地位。

3、趙孟頫,趙孟頫是一位氣貫古今的書畫大家,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

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在繪畫上,山水、人物、花鳥、竹石、鞍馬無所不能;工筆、寫意、青綠、水墨,亦無所不精。「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於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趙孟頫的這首題畫詩已成為我國書畫界的座右銘。

鑒於趙孟頫在文化史上的成就,1987年,國際天文學會以趙孟頫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環形山,以紀念他對人類文化史的貢獻。

4、柳公權,在我國的書法史上,有一位擅長楷書,以骨力清勁著稱於世的大家,這就是為人所熟知的柳公權。

柳公權成功的桂冠既是由辛勤刻苦的荊棘編成,又是站在巨人的肩頭上去摘取的。他善於吸取書藝大家的智慧與成果,變化成自己一家書藝。柳公權從顏真卿處接過楷書的旗幟,自創「柳體」,豎起了一座巍峨豐碑。人們瞻仰這豐碑時,景行仰止,重其書,慕其人,故書與人並垂不朽。

5、王獻之,王獻之的書法,兼精楷、行、草、隸各體,尤以行草擅名。他的楷書以《洛神賦十三行》為代表,其行書以《鴨頭丸帖》最著。草書名作《中秋帖》,列為清內府「三希帖」之一。

6、蘇軾,蘇軾有著多方面的文學藝術才能,詩、詞、散文、書法、繪畫皆有精湛的造詣。他是中國傑出的文豪,是北宋文壇領袖,建樹了多方面的文學業績。散文與歐陽修並稱「蘇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的行書與黃庭堅的清勁、蔡襄的溫淳婉媚不同,而是筆墨豐肥圓潤、渾厚爽朗;因其修養廣博,故「學問文章之氣,鬱郁芊芊,發於筆墨之間」,天真平淡,格調俊逸,以氣韻見勝。其作《黃州寒食帖》用筆渾厚遒逸、跌宕多變,富有情感,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

6、董其昌,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禪理、精鑒藏、工詩文、擅書畫及理論。他是海內文宗,執藝壇牛耳數十年,是晚明最傑出、影響最大的書畫家。

董其昌的繪畫長於山水,注重師法傳統技法,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調,講究筆致墨韻,墨色層次分明,拙中帶秀,清雋雅逸。《畫史繪要》評價道:「董其昌山水樹石,煙雲流潤,神氣俱足,而出於儒雅之筆,風流蘊藉,為本朝第一。」董其昌的繪畫對明末清初的畫壇影響很大,並波及到近代畫壇。

在康熙、雍正之際,他的書法影響之深,是其他書法家所無法比擬的。

8、張旭,工詩書,草楷俱佳尤長草書。他的草書,名噪當代,影響後世,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時與李白詩,裴文劍舞稱「三絕」,被後世譽為「草聖」.

9、米芾,米芾能詩文,擅書畫,精鑒別,集書畫家、鑒定家、收藏家於一身,他是「宋四書家」(蘇、米、黃、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書體瀟散奔放,又嚴於法度。

米芾平生於書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米芾自稱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對古代大師的用筆、章法及氣韻都有深刻的領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米芾學書在傳統上下了很大功夫。他少時苦學顏、柳、歐、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實的基本功。

10、懷素,以「狂草」名世。懷素自幼出家為僧,經禪之暇,愛好書法,刻苦臨池,采蕉葉練字,木板為紙,板穿葉盡,禿筆成冢,其後筆走龍蛇,滿紙雲煙,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

懷素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隨手萬變。他的書法雖率意顛逸,千變萬化,而法度具備。懷素與張旭形成唐代書法雙峰並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不可企及的高峰。

㈥ 中國有哪些著名書法家

1、李斯(約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今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蘆岡鄉李斯樓村)人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

2、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

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3、王獻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漢族,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生於會稽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東晉著名書法家、詩人、畫家,「書聖」王羲之第七子、晉簡文帝司馬昱之婿。

4、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

5、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秘書監顏師古五世從孫 、司徒顏杲卿從弟,唐代名臣、書法家。

㈦ 我國著名的書法家及其作品有哪些

著名書法家有王羲之、黃庭堅、顏真卿、鍾繇、柳公權等。

一、王羲之

1、人物簡介

王羲之(303—361,一說321—379),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

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2、代表作介紹

蘭亭集序是中國晉代(公元353年),書聖王羲之在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寫出「天下第一行書」,也稱《蘭亭序》、《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等。

公元353年4月22日(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飲酒賦詩。

王羲之將這些詩賦輯成一集,並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並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並揮寫了一篇《蘭亭集序》。

唐太宗對他推崇備至,曾親撰《晉書》中的《王羲之傳論》,推頌為「盡善盡美」。還將臨摹本分賜貴威近臣,並以真跡殉葬。

二、黃庭堅

1、人物簡介

黃庭堅(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魯直,號山穀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

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

2、代表作介紹

《松風閣詩帖》是黃庭堅七言詩作並行書,墨跡紙本,縱32.8厘米 橫219.2厘米,全文計29行,153字。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松風閣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靈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稱樊山,是當年孫權講武修文、宴飲祭天的地方。

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九月,黃庭堅與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經松林間一座亭閣,在此過夜,聽松濤而成韻。

三、顏真卿

1、人物簡介

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 ,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唐朝名臣、書法家,秘書監顏師古五世從孫、司徒顏杲卿從弟。

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創「顏體」楷書,對後世影響很大。

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

2、代表作介紹

《多寶塔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是唐天寶十一年(752年)由當時的文人岑勛撰文、書法家徐浩題額、書法家顏真卿書丹、碑刻家史華刻石而成,是楷書書法作品。現今保存於西安碑林第二室。

此碑共三十四行,滿行六十六字,內容主要記載了西京龍興寺禪師楚金創建多寶塔之原委及修建經過。整體秀美剛勁,清爽宜人,有簡潔明快,字字珠璣之感。用筆豐厚遒美,腴潤沉穩。

橫細豎粗,對比強烈;起筆多露鋒,收筆多鋒,轉折多頓筆。結體嚴謹道密,緊湊規整,平穩勻稱,又碑版精良,存字較多,學顏體者多從此碑下手,入其堂奧。

四、鍾繇

1、人物簡介

鍾繇(yáo)(151年-230年),字元常。豫州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漢末至三國曹魏時著名書法家、政治家。

鍾繇擅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推動了楷書(小楷)的發展,被後世尊為「楷書鼻祖」。鍾繇對後世書法影響深遠,王羲之等人都曾經潛心鑽研其書法。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並稱為「鍾王」。

2、代表作介紹

又名《戎路表》、《戎輅表》,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鍾繇六十八歲時寫。內容為得知蜀將關羽被殺的喜訊時寫的賀捷表奏。此系最能代表鍾書面貌的一帖。《宣和書譜》說:「楷法今之正書也,鍾繇《賀克捷表》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

五、柳公權

1、人物簡介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朝中期著名書法家、詩人,兵部尚書柳公綽之弟。

柳公權的書法以楷書著稱,初學王羲之,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吸取了顏真卿、歐陽詢之長,溶匯新意,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顏筋柳骨」的美譽。

2、代表作介紹

《玄秘塔碑》,全稱《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大達法師玄秘塔碑銘並序》,是唐會昌元年 (841年)由時任宰相的裴休撰文,書法家柳公權書丹而成,為楷書書法作品。現今保存於西安碑林第二室。

《玄秘塔碑》共28行,每行54字。敘大達法師在德宗、順宗、憲宗三朝所受恩遇,以紀念大達法師之事跡而告示後人。其結體緊密,筆法銳利,筋骨外露,陽剛十足,字跡如刀刻一般,且筆畫粗細變化多端,風格特點顯著。

《玄秘塔碑》為柳公權書法創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標志著「柳體」書法的完全成熟,歷來被作為初學書法者的正宗範本,對後世影響深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書法家

㈧ 我國歷史上著名書法家有哪些

中國書法源遠流長,歷代書法大家層出不窮。他們的書法藝術流傳至今,為子孫後代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蔡邕:東漢書法家,工篆書,隸書尤為著稱。曾創「飛白書」,筆畫中絲絲露白,蒼勁有力。

王羲之:東晉傑出書法家,擅長各類形體。草書清雅俊逸,楷書勢巧形密,行書勁健多變。尤其是他的行書對後世影響極大。

歐陽詢:唐初書法家,以楷書最工,獨創「歐體」,結構特點是平正中見險峻,肥瘦適中,骨肉停均。

虞世南:唐初書法家,其正楷與歐陽詢齊名。

顏真卿:唐代書法家。擅用篆書筆意寫楷書,特點是秀勁腴潤,頓挫分明。其所創「顏體」為後人習之楷模。

懷素:唐代書法家,以「狂草」出名。

柳公權:唐代書法家,工楷書。特點是瘦挺遒勁,頓挫清晰。「柳體」多為初學者攻習之。

黃庭堅:北宋書法家,與蘇軾、蔡襄、米芾並稱為「宋四家」。擅行草書。

趙孟頫:元代書法家兼畫家。尤精楷書、行書。自成一家,世稱「趙體」。

祝允明:明代書法家,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稱為「吳中四才子」。楷草皆精。

包世臣:清代書法家。著有書法理論名著《藝舟雙楫》。

書法有以下種:楷書、草書、篆書、隸書、行書。

練書法的用具有筆、墨、紙、硯。

㈨ 我國古代著名的書法家有什麼

王羲之

(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
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顏師古五世從孫 、顏杲卿從弟,唐代名臣、傑出的書法家。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號松禪, 別署均齋、瓶笙、瓶廬居士、並眉居士等,別號天放閑人,晚號瓶庵居士,江蘇常熟人,中國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書法藝術家。歷任戶部、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先後擔任清同治、光緒兩代帝師。卒後追謚文恭。
王獻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漢族,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生於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東晉著名書法家、詩人、畫家,為書聖王羲之第七子、晉簡文帝司馬昱之婿。官至中書令,為與族弟王珉區分,人稱「大令」,與其父王羲之並稱為「二王」。並有「小聖」之稱。還與張芝、鍾繇、王羲之並稱「書中四賢」。
歷任州主簿、秘書郎、司徒長史、吳興太守、中書令等職,先後娶郗道茂及新安公主為妻。太元十一年(386年),王獻之病逝,年僅四十三歲 。隆安元年(397年),追贈侍中、特進、光祿大夫、太宰,謚號「憲」。
王獻之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攻草書、隸書,也擅長繪畫。他自幼隨父練習書法,後期兼取張芝,自創新體。他以行書和草書聞名,但是楷書和隸書亦有深厚功底。張懷瓘在《書估》中評其書法為第一等。 王獻之亦善畫,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目其畫為「中品下」。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為芊,時人號海岳外史[1] ,又號鬻熊後人、火正後人。[2] 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