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鬼
❶ 中國歷史上有出現過什麼有名的鬼嗎
魑魅:
《左傳·文公十八年》有「投諸四裔,以御魑魅」的記載,杜預注曰:魑版魅,山林異氣所生,權為人害者
罔兩:影子之外的微陰。景:影子;這個意義後代寫作「影」。
罔兩問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無特操與?」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惡識所以然?惡識所以不然?」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❷ 中國古代的傳說中著名的鬼怪都有哪些
主要都至源於山海經
夔(kui):傳說中國東海上有一座「流破山」,夔就居住在此山之
上。夔的身體和頭象牛,但是沒有角,而且只有一條腿,渾身青黑色
。據說夔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鳴般的叫聲,只要它出入水中,
必定會引起暴風。在黃帝和蚩尤的戰爭中,黃帝捕獲了夔,用它的皮
製作軍鼓,用它的骨頭作為鼓槌,結果擊打這面鼓的聲響能夠傳遍方
圓500里,使黃帝軍士氣大振、蚩尤軍大駭。
禺疆:「禺疆」為傳說中的海神、風神和瘟神,也作「禺強」、「禺
京」,是黃帝之孫。海神禺疆統治北海,身體象魚,但是有人的手足
,乘坐雙頭龍;風神禺疆據說字「玄冥」,是顓頊的大臣,形象為人
面鳥身、兩耳各懸一條青蛇,腳踏兩條青蛇,支配北方。據說禺疆的
風能夠傳播瘟疫,如果遇上它颳起的西北風,將會受傷,所以西北風
也被古人稱為「厲風」。
猰貐(yayu):又稱為「窫窳」(yayu)。傳說猰貐曾是天神,被名
為「危」的神殺死,後來被復活,但是變成了食人的怪獸。關於猰貐
的外形有很多種說法,比如人面龍身、大小和狸一樣,也有的說是人
面牛身馬腿,或者說龍頭虎身的巨獸(如圖)。據說由於猰貐喜食人
類,所以堯帝命令後羿將它殺死。
禍斗:「禍斗」原本是指傳說中居住在中國南部的少數民族,但是它
被形容為外形象犬的妖獸,吞吃犬糞、並且噴出火焰。禍斗所到之處
皆發生火災,所以古人將它看作火災之兆和極端不祥的象徵。也有說
法稱禍斗吞食火,並且排出帶火的糞便。禍斗應該是在神話中被妖魔
化的中國南方部落的象徵。
九頭鳥:原名「鬼車」,長有十個脖子、九個頭,據說它的第十個頭
是被周公旦命令獵師射掉的。那個沒有頭的脖子不斷地滴出血,古人
宣稱如果九頭鳥飛過,要吹滅燈火、放狗把它趕走。有些傳說宣稱九
頭鳥的每一個頭擁有一對翅膀,結果18隻翅膀互相擠兌、導致全都派
不上用場。另外,九頭鳥也被稱為「姑獲鳥」,這種鳥掠食人類兒童
,喜好群居。
窮奇:「窮奇」是中國傳說中抑善揚惡的惡神,它的大小如牛、外形
象虎、披有刺蝟的毛皮、長有翅膀,窮奇的叫聲象狗,靠吃人為生。
據說窮奇經常飛到打架的現場,將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
下惡行,窮奇會捕捉野獸送給他,並且鼓勵他多做壞事。古人也把那
種不重心意、遠君子近小人的人稱為窮奇。但是,窮奇也有為益的一
面。在一種稱為「大儺」的驅鬼儀式中,有十二種吞食惡鬼的猛獸,
稱為十二神或十二獸,窮奇就是其中之一。
共工:共工是古代傳說中神農氏的後代、屬於炎帝一族,身為水神,
共工有人的面孔、手足和蛇的身體。在黃帝的繼承人顓頊治世的時代
反叛,被顓頊擊敗,共工怒而頭撞不周山(傳說中支撐世界的支柱)
,造成世界向東南傾斜。之後共工仍不斷地作亂(代表洪水的爆發)
,最後被禹殺死(指治水成功)。
虛耗:虛耗是給人招來禍害的惡鬼。傳說虛耗身穿紅色的袍服、長有
牛鼻子,一隻腳穿鞋著地、另一隻腳掛在腰間,腰裡還插有一把鐵扇
子。據說唐玄宗曾經在夢中見到一個小鬼偷盜了自己地玉笛和楊貴妃
的香袋,玄宗叫住小鬼,鬼自稱叫「虛耗」、喜歡偷盜他人的財物,
也能偷去他人的歡樂、使他變得憂郁。玄宗大怒,立即喚人,於是有
一個大鬼出現將虛耗撕成兩半吃掉了。大鬼指的是鍾馗。
五通神:中國傳說中的五個淫魔,據說在南方作祟,曾經有「北狐南
五通」的說法,五通神經常到人家中找尋美貌女子。其實,五通神也
被稱為五顯神,是泰山之神的五個兒子。《聊齋志異》中有一些關於
五通神的記述,稱一名姓萬的書生斬殺了其中三通,並且重傷了另一
通,最後一通被金龍大王之女的丫鬟XX,最後X盡人亡。
渾沌:也作「混沌」,是古代的凶神。傳說它形狀肥圓、象鷚謊 ?br />
紅,長有四隻翅膀、六條腿,雖然沒有五官,但是卻能夠通曉歌舞曲
樂。還有一種說法稱渾沌是象狗或熊一樣的動物,人類無法看見它、
也無法聽見它,它經常咬自己的尾巴並且傻笑;如果遇到高尚的人,
渾沌便會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惡人,渾沌便會聽從他的指揮。渾沌是
《封神演義》中鴻鈞道人的原型。
鑿齒:傳說中居住在中國南部沼澤地帶的怪獸或巨人。鑿齒長有象鑿
子一樣的長牙,這對長牙穿透他的下巴穿出,他手中持有盾和矛。據
說鑿齒掠食人類,黃帝命令後羿前往討伐,在經過激烈的搏鬥後,後
羿在昆侖山追上了鑿齒並且將他射殺。鑿齒應該是在神話中被妖魔化
的中國南方部落的象徵。
三足鳥:中國古代的太陽精靈、也被看作太陽運行的使者。中國古代
傳說太陽中居住著三足鳥,人們敬仰太陽,三足鳥也被作為祥瑞的象
征來崇拜。據說由於三足鳥一共有十隻,不停地在天空中運轉,導致
地上遭受旱災和灼熱的煎熬。堯帝命令後羿將所有三足鳥射殺,結果
後羿射落九隻、留下一隻,從此太陽只有一個並且在傍晚落下。也有
說法稱三足鳥是服侍西王母的精靈。
西王母和桃果:古代傳說中的西王母長有豹尾、虎牙,面目可憎、披
頭散發,她掌管災害和刑罰,也令人類死於非命。也有說法稱西王母
就是指昆侖山。西王母的果園中種植有「生命之樹」,每3000年便長
出代表長生不老的桃果。桃果在中國神話中的意義相當於西方的蘋果
,是令眾神得以長生的「神的食物」和「不死的神餚」(ambrosia)
,在波斯它被稱為haoma、在埃及被稱為sa。它的本質是女性的經血
(menstrualblood),是諸多文化傳說中太母女神創造萬物的神聖之
血;桃果上的凹陷亦被作為女陰(yoni)的象徵。在道教中,桃果象
征著處女、也代表成熟女性的體液,道士認為通過吸取這種體液可以
使男子延年益壽(類似印度的Tantrism派對於女性「能力」的看法)
,比如經常看到的壽星捧桃圖,都會描繪一位前額碩大的老年男子用
一根手指指向桃果的凹陷,根據道士的理論,壽星之所以長壽,是由
於其前額儲存的女性體液的緣故,桃果的凹陷代表女陰,手指代表男
性的性器,至於那些體液是怎麼來的,相信諸位都明白,不贅述。這
也是道教中腐敗和縱欲的源頭之一,很多道士甚至在宮廷中進行類似
的表演以蒙騙那些乞求長生的君王。
嫦娥:後羿的妻子,擁有傳說中「不死的神餚」(ambrosia,指經血
,詳見「西王母」項)、掌管生命的魔法。由於嫦娥獨佔了神餚,使
後羿非常嫉妒,因此嫦娥拋棄丈夫獨自一人居住在月亮上(類似莉莉
斯拋棄亞當),並且只將神餚與女性分享,因此女性有月經,而男子
則不能
◇ 白 澤 ◇
號稱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雞毛蒜皮;通過去,曉未來(玩笑)。不過
能說人言,曾應黃帝所求作鬼神圖鑒(內有萬一千五百二十種)(封
神榜?)。絕對神獸中的No.1^^《軒轅本紀》、《抱朴子(極言)》
、《瑞應圖》有載。
◇ 化 蛇 ◇
水獸。人面豺身,有翼,蛇行,聲音如叱呼。招大水。(存在象《3
×3隻眼》中的mm也有可能)《山海經(中次二經)》有載。
◇ 英 招 ◇
人面馬身(人頭馬?),有虎紋,生鳥翼(人頭飛馬?),聲音如榴
。號稱是替天帝看花園的神,但看起來充其量不過是只神獸而已。《
山海經(西次三經)》有載。
◇ 玄 蜂 ◇
其實就是巨蜂,腹大如壺,蟄人,有毒,能殺人。《楚辭(招魂)》
有載。
◇ 青 牛 ◇
出名主要是作為老子的坐騎。但真正的原形是千年木精(土精成形是
玉羊)。《嵩高記》、《錄異傳》有載。
◇ 呲 鐵 ◇
形狀象水牛,但有巨角,皮毛漆黑,以鐵為食。排泄物利如剛(精煉
?提純?),可作兵器。《神異經(中荒經)》有載。
◇ 山 臊 ◇
山神,人臉猴身,(一手)一足,能說人話,而且會變化,特別喜歡
吃蝦蟹。《神異經(西荒經)》、《國語(魯語下)》、《訴異記》
有載。
◇ 火 鼠 ◇
又名火光獸。生活在火山中(非現在通指的火山,乃是燃燒的森林)
,重百斤(體形應甚大),毛長接近一米,細如絲,見水即死。用它
的毛就可製成「火烷布」(如果臟了用火一燒就可變干凈)。《神異
經(南荒經)》、《十洲記》有載。
◇ 商 羊 ◇
一足鳥,招大雨。(估計只是能預見天氣)《說苑(辨物)》有載。
◇ 訛 獸 ◇
別名誕。人面兔身,能說人言。喜歡騙人,言多不真。其肉鮮美,但
吃了後也無法說真話了。(利用價值很高,呵呵)《神異經(西南荒
經)》有載。
◇ 民 鳥(此為一字)◇
嘴為赤色,身為翠色。可御火。《山海經(西山經)》有載。
◇ 欽 原 ◇
鳥,形狀象蜂,和鴛鴦差不多大(可能就是一種巨蜂)。蟄獸獸死,
蟄樹樹枯。(玄蜂升級版?)《山海經(西次三經)》有載。
◇ 鉤 蛇 ◇
蛇,身長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叉。捕食時於水中用尾巴鉤岸上動物
食之。《水經注(若水)》有載。
◇ 遠 飛 雞 ◇
又名翻明雞、目羽雞。紫色,翅膀下亦有眼睛。日出夕還。(鴿子的
異種?)《洞冥記》有載。
◇ 腓 腓 ◇
有點象狸,白色的尾巴。養之可以解憂愁。(高級寵物?)《山海經
(中山經)》有載。
◇ 諸 犍 ◇
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長尾,能發巨聲。行走時銜著尾巴,休息時
盤著尾巴。《山海經(北山經)》有載。
◇ 混 沌 ◇
長毛四足,如犬,有腹無五臟。抵觸善人,憑依惡人。(絕對惡靈是
也)(另有混沌神之說,另行說明,不歸此處)《神異經(西荒經)
》有載。
◇ 應聲蟲 ◇
居於人腹。宿主每發聲,腹中便有小聲效之,且會越來越大。以雷丸
可治。(腹語?)《續墨客揮犀》、《隋唐嘉話》有載。
◇ 慶 忌 ◇
又名要離。澤精,人形,大概十幾公分高。黃衣黃帽,乘黃色小車,
日馳千里。叫它的名字可使之報信(亦有捉魚之說)。歷史上也有人
名(吳王僚子,猛將)、塔名為此。《管子(水地)》、《太平預覽》
有載。
◇ 並 封 ◇
類豬,黑色,前後皆有頭。ps:述盪則是左右有頭。《山海經(海外
西經)(大荒西經)》、《周書(王會)》有載。:
◇ 夫 諸 ◇
象白鹿,但有四角。招大水。《山海經(中次三經)》有載。
◇ 當 康 ◇
有牙的小豬狀,因叫聲而得名。可以預見豐年。《山海經(東次四經
)》有載。
◇ 山 蜘 蛛 ◇
巨蛛,大如車輪,其絲可止血。《南部新書》有載。
◇ 鳴 蛇 ◇
大體如蛇,但有四翼,發磐磐之音。見則大旱。《山海經(中次二經
)》有載。
◇ 南 海 蝴 蝶 ◇
巨型蝴蝶。有人曾捕之,去掉其翅膀和須足,仍有八十斤,極其鮮美
。(可惜無人飼養)《嶺南異物志》有載。
◇ 幽(安 鳥)◇
類似有條紋的小猴子,經常發笑,看見人則躺倒(藐視?挑釁?),
因叫聲得名。《山海經(北山經)》有載。
◇ 狸 力 ◇
豬狀獸,腳後有突起,聲音就像狗叫。應該是有操土之能。《山海經
(南次二經)》有載。
◇ 馬 交 ◇
類馬,白身黑尾,頭有一角,利齒,四足為爪,發音如鼓聲。以虎豹
為食。一說可御兵。《山海經(海外北經)(西次四經)》、《管子
(小問)》、《周書(王會)》有載。
◇ 孰 湖 ◇
馬身鳥翼,人面蛇尾(與英招類似)。喜歡載人(應該很適合作坐騎
)。《山海經(西次四經)》有載。
◇ 媼 ◇
似羊非羊,似豬非豬。在地下食死人腦,能人言。用柏枝插其頭方可
殺之。《搜神記》、《晉太康地誌》有載。
◇ 患 ◇
身長數丈,類牛,青眼光耀明亮,四腳於土中,雖在動卻不移開。唯
灌酒能消。因為其為憂傷之氣所聚,酒能忘憂,所以可消。《搜神記
》有載。
◇ 鬼 車 ◇
別名九頭鳥。色赤,似鴨,大者翼廣丈許,晝盲夜了,稍遇陰晦,則
飛鳴而過。愛入人家爍人魂氣。亦有說法稱九首曾為犬呲其一,常滴
血。血滴之家,則有凶咎。(此疑個例)《三國典略》、《嶺表錄異
》、《正字通》有載。
◇ 九 嬰 ◇
水火之怪,為羿所殺。(應可噴火吐水,為九頭蛇之類,可和西方的
九頭蛇比比?很類似吧。或和小日本的八歧大蛇比比?)《淮南子(
本經訓)》有載。
◇ 飛 廉 ◇
鹿身,頭如雀,有角,蛇尾豹文。有說其為風伯。但我覺得應該是操
縱風力大氣的神獸更合理。《楚辭(離騷)》有載。
◇ 飛 誕 鳥 ◇
鳥,似鼠,赤足。口可分泌粘膠,用其灑在樹上粘取飛禽食用,亦有
時用其噴射,百發百中。(澳洲土著亦有用其法捕獵)《廣博物志》
有載。
◇ 九 尾 蛇 ◇
巨蛇,體有鱗甲,腰以下有九尾,拖行,有鐵碰撞之聲。尾端有小孔
,會噴射,如槍彈,中者非死即殘。(神話氣息不濃,但可算是比較
標準的怪獸,而且還是滿強的)《續子不語》有載。
◇ 奚 鼠 ◇
巨鼠,居於冰下,重千斤,肉可食。皮毛可以制衣被,為禦寒上品。
用其皮蒙鼓,其聲可以傳千里,它的毛發可以召集鼠類。(鼠王的說
)《神異經》有載。
◇ 傲 因 ◇
(字打不出來啊,痛苦中):類人,穿著破爛衣服,手為利爪。襲擊
單身旅人,喜食人腦。舌頭暴長,有時伸出盤在地上休息,用燒燙的
大石擲之,可殺。(有相當智能,懂偽裝。可能感覺敏銳,尤其是舌
頭(痛死的?)。可推見其反應甚快,為搏鬥型。)《神異經(西荒
經)》有載。
◇ 吼 ◇
形如兔,兩耳尖長,僅長尺余。獅虎畏之,蓋吼溺著體即腐(強酸?
)。《偃曝餘談》有載。
◇ 橫 公 魚 ◇
生於石湖,此湖恆冰。長七八尺,形如鯉而赤,晝在水中,夜化為人
。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烏梅二枚煮之則死,食之可卻邪病。《神
異經(北方荒經)》有載。
◇ 傒囊 ◇
象小孩子,見到人就伸手牽引,但人一到它住的地方就立刻死去。(
應該不是動物,而是一種鬼怪吧。吸人魂氣?)《搜神記》有載。
◇ 風 狸 ◇
別名風生獸。似貂,青色。火燒不死,刀砍不入,打之如打皮囊。用
錘擊其頭數千下方死,但只要其口入風立即復活。用菖莆塞其鼻方可
殺之。其溺可入葯,其腦和菊花服滿十斤可壽五百。(此獸滅絕多半
就是因為那個『壽五百』上了,人類真是恐怖啊^_^)《抱朴子(仙
葯)》有載。
◇ 角 圭 / 角 虎 ◇
又名任法獸。如羊,一角,青色,性忠直。看見有人相鬥就觸理虧的
一方。皋陶(人名)曾用其斷案。(疑可識人心,故能斷對錯。生物
測謊儀?)《訴異記》、《神異經》有載。
◇ 委 蛇 ◇
又名延維。人首蛇身,有兩頭,紫衣朱冠,和車轅長度相當。厭惡雷
聲,聞之則捧首而立。見則能霸天下。《山海經(海內經)》有載,
《莊子(達生)》則說齊桓公曾見之。註:聞一多《伏羲考》中則說
此為人首蛇身之伏羲女媧交尾神象。(搞笑吧?)
◇ 契 俞(不好意思,用了別字)◇
獸中最大者,龍頭馬尾虎爪,長四百尺,善走,以人為食。遇有道之
人則隱藏,遇無道之人則食之。(懲惡揚善?不過依此之言,無法理
解其捕食方式?如此大的體形,速度要多快才能……)《爾雅(釋獸
)》有載。
◇ 魍 魎 ◇
木石之怪,亦有說為山川之精。狀如三歲小孩,紅眼長耳,赤黑色,
喜歡模仿人聲用以迷惑人。《國語(魯語下)》、《說文》有載。(
鼠勺)犬:類狗,能飛,食虎豹。《周書(王會)》有載。
◇ 率 然 ◇
五彩蛇,亦有說為兩頭。人物觸之,中頭則尾至,中尾則頭至,中腰
則頭尾並至。(登它主要是因為《孫子兵法》中『三軍勢如率然』即
為此蛇)《神異經(西荒經)》、《博物志(異聞)》有載。
◇ 鯤 鵬 ◇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
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莊子》
❸ 四個著名的吝嗇鬼
歐洲文學中的四大吝嗇鬼:《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歐也妮專·葛朗台》中的葛朗屬台;《死魂靈》中的潑留希金;《吝嗇鬼》中的阿巴貢。
中國文學中的四大吝嗇鬼:徐復祚的《一文錢》里的吝嗇鬼「盧至」;錢鍾書的《圍城》里的「李梅亭」;在莊子寓言故事中,《外物》篇中的「監河侯」;《儒林外史》中的「嚴監生」。
❹ 四個著名吝嗇鬼
巴爾扎克的《守財奴》中的葛朗台:葛朗台一生只戀著金錢,從來只是認錢不認人。侄兒查理為父親的破產自殺而哭的死去活來,他居然說:「這年輕人(即查理)是個無用之輩,而不是錢。」
莫里哀《慳吝人》中的阿巴貢:他是個典型的守財奴、吝嗇鬼。他特愛泡妞,他不僅對僕人及家人十分苛刻,甚至自己也常常餓著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餓得睡不著覺,便去馬棚偷吃蕎麥。他不顧兒女各有自己鍾情的對象,執意要兒子娶有錢的寡婦,要女兒嫁有錢的老爺
果戈理《死魂靈》中的潑留希金:他是俄國沒落地主的典型,是俄國封建社會行將滅亡的縮影。雖然貪婪吝嗇與葛朗台不相上下,但腐朽沒落則是潑留希金的個性。
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英國戲劇作家莎士比亞的喜劇《威尼斯商人》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世界文學作品中四大吝嗇鬼之一,他吝嗇到了極點。
(4)著名的鬼擴展閱讀:
歐洲文學長廊中的四個經典人物形象,以吝嗇而聞名。將吝嗇貪婪發揮到了極致。由於對利益的追逐,使他們喪失理智、人性,並將愚蠢、下作、卑鄙無恥等人心的黑暗面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四位吝嗇鬼,年齡相仿,脾氣相似,有共性,又有各自鮮明的個性特徵。簡言之,潑留希金的迂腐,夏洛克的兇狠,阿巴貢的多疑,葛朗台的狡黠,構成了他們各自最耀眼奪目的氣質與性格。
❺ 神話中最有名的鬼有哪些
滿多的,去山海經看看吧,那裡基本是所有鬼妖之類的起源。中國的:無常…夜叉,修羅…也可以查下百鬼夜行。上百種鬼怪
❻ 歷史上有名的酒/鬼有哪些
你好!
酒鬼:就是見到酒就就要喝還得有文採的人,酒量不一定有多大,但是對喝酒要興致不衰。只喝悶酒也不行,還得能吟詩作賦,這個標准一定,酒鬼們自然就呼之欲出了。當然中國歷史上符合這個標準的酒鬼也不止九位,不過奇聞逸事最多,名聲最響的,就要算下面這幾位了。
孔融:
孔融讓梨的故事人人都知道,可是孔融是個酒鬼的事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三國時期曹操曾頒布了一道禁酒令,而孔融則直接上書給曹操,旁徵博引來證明喝酒的好處,可見此人嗜酒如命。
孔融不但自己喝,還喜歡聚眾喝,經常感嘆說:「要是天天有人來陪我喝酒,我就沒什麼心煩的了」。孔融整天醉醺醺的,當然治理不好州郡,而且他喝完酒還喜歡亂說話,嘴巴又毒,最終惹火了曹操,把孔融全家都殺掉了。
鄭泉:
北方有孔融,南方卻有一個更勝他一籌的,那就是吳國人鄭泉。鄭泉人稱「酒中奇人」。
據《笑林》記載說,鄭泉希望自己有一艘裝載著五百斛美酒的船,船的兩邊都放著最喜歡的下酒菜,自己隨時隨地可以放懷暢飲,而且這些酒還不會減少,永遠保持五百斛的最佳狀態。
鄭泉臨死之前還反復叮囑家人,死後屍骨化成泥土,能夠被製作成酒壺,永永遠遠泡在酒里!他對酒的執著真可謂是驚天地泣鬼
陶淵明
李白有一首詩叫做《山中與幽人對酌》是這樣寫的: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我醉欲眠卿且去是大酒鬼陶淵明的名言,陶淵明平生好酒,最喜歡把別人拉到自己家裡喝酒,一旦自己先喝醉了,就說:「我醉欲眠卿可去。」意思是,我喝多了要睡覺去了,您請自便吧。
陶淵明棄官後隱居於廬山下,過著悠閑的田園生活,每到閑暇時,他就和一幫朋友到兩里外的廬山南麓虎爪崖下飲酒作樂。
崖下有一條名為醒泉的溪澗,澗中橫卧著一塊巨大的黑褐色花崗岩石,高約3米,長約6米,寬約4米,石面平滑,是一個天然的大酒桌。陶淵明和朋友們每次都坐在這里飲酒作詩,一同取樂。
他每飲必醉,每醉必賦詩文,醉倒後便揮手對同伴說:「我醉欲眠,卿且去!」說完就睡倒在石上。日復一日,這塊石頭的中間竟然凹了下去,留下了枕痕。
劉伶:
杜康造酒劉伶醉,談酒鬼就不能不談劉伶,劉伶是安徽人,竹林七賢之一,崇尚的是老莊思想,講究的是無為而治。劉伶這個人個子比較矮,還不到1米六,加上長相比較對不起觀眾,因此從小不愛和別人來往,直到遇上另一個大酒鬼阮籍,還有竹林七賢的另外幾位,才一見如故,開始了吃喝玩樂,飲酒賦詩的生涯。
劉伶老先生活著聲名不響,死後稱了名人,有人贊揚他:「一生渾是醉,萬古復何悲」。世人愛酒,也許是現實過於殘酷,所以只有酒中才有樂土吧。可是一醉縱能無悲,醒了又怎麼辦?
阮籍:
阮籍和劉伶是一對大酒鬼,他是河南人,和安徽人劉伶是鄰居,不過阮籍比比劉伶帥的多,據史書記載說,他「容貌偉傑,志氣宏放」。簡單來說就是很有男子漢氣概,和小瘦猴劉伶完全不同。
阮籍也和劉伶一樣,喜歡坐車喝酒,走到哪裡算哪裡,喝到感情上來了就下車大哭,一次走到楚漢交戰的地方名叫廣武山的,說出了一句千古名言: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王績:
說王績是誰,可能沒幾個人知道,說到五斗先生,可能有點文化的酒鬼都能知道,績的五言詩非常出名,被後世公認為是五言律詩的奠基人。
他還學老子騎著青牛四處游盪,遇有酒館就進去喝上幾天。隋朝滅亡後朝廷徵召前朝官員,按照慣例,每天供良酒三升,向來不愛做官的王績就沖著這個幹了很長時間,上司陳叔達聽說這個事,就把三升給他加到一斗,王績成了「斗酒學士」。
畢卓:
晉朝是個酒鬼輩出的年代,畢卓稱自己的人生理想是「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
有一次鄰居釀了酒,身為郎官的畢卓居然晚上去偷喝,讓人家抓了個現行,因為天太黑,鄰居看不清他的臉,就把他捆在那裡,天亮一看竟然是畢郎官,趕緊道歉,畢卓說:你要是覺得不好意思,就讓我打點酒回去喝吧。鄰居趕忙說,您就在這喝就行了,我准備點下酒菜。畢卓在酒缸邊上喝了個夠,一直喝到趴在缸邊起不來。
畢卓的詩文基本上沒有流傳下來,但是他有一句話倒是非常出名,那就是:「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不少武俠小說里都喜歡引用這句話。
懷素:
張旭的草書和懷素並稱「顛張醉素」,張旭的酒鬼級別到了顛的地步,而懷素是一日九醉。
懷素是個和尚,但一輩子吃肉、醉酒、雲游、草書這四件事。他自稱「飲酒以養性,草書以暢志」,當時的豪門都置辦上好的酒席請懷素,懷素也不用下酒菜,幾杯酒下肚,頃刻間那家的屏風便寫滿了揮灑的草書。
據說懷素有個習慣就是喝醉後在別人衣服上寫字,不少人為了得到他的墨寶,看見他喝酒就穿上白袍站在他面前冒充屏風,往往就得到了。
李白:
李白斗酒詩百篇,在歷史上,李白被稱為酒仙。李白喝起酒來誰都不放在眼裡,敢讓高力士給他脫靴,不過李白不是那種一味喝酒的劉伶畢卓之輩,他一直很想當官來實現自己的抱負。
李白被唐玄宗破格錄取為翰林,可是這份工作實際就是做詩供皇帝取樂的,李白索性每天大醉,狂態畢露,終於被炒了魷魚。官場黑暗是李白的不幸,卻是後世的大幸,李白此後縱橫於詩壇酒海,留下了無數千古名篇。
餘光中先生的一首詩很好的概括了李白: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綉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❼ 最著名的恐怖鬼片有哪些
蘭州是要鬼片題材的·
我個人的排行是:
10.《瘋魔美女》
9.《鬼鈴》
8.《毛骨悚然撞鬼經2011》
7.《筆仙》
6.《感染》
5.《死路》
4.《水靈》
3.《紅色高跟鞋》
2.《墓地邂逅》
之最·
1.《靈異咒》
❽ 中國古代神話著名的妖,鬼,魔....
年, 海底來的,吃人,它被人死後成立了春節 窫窳(音yàyǔ):又名猰貐。《山海經
❾ 世界著名鬼片
國外:黑夜傳說1、2 穿梭陰陽界 變蠅人1、2 月光光心慌慌系列
猛鬼街1-7集 人肉鼠餐 吸血僵屍驚情四百年 幽靈船 驚心食人族1-2 吸血鬼也瘋狂 極度深寒 鬼霧 盜墓迷城1-3 惡狼傳說 異種1-4 異形系列 地獄解剖 驚聲尖笑1-4 人玩鬼之骨骼戰士 馭鼠怪人 死亡鬼屋
日本:午夜凶鈴系列 咒怨系列 鬼來電1-2 圈套(考心裡)
香港:林正英僵屍系列 三更1-3 新人皮燈籠 畫皮
❿ 中國有名的鬼怪
魑魅魍魎
魑魅魍魎等於妖魔鬼怪,這個解釋我想應該行得通,但真要深究起來,卻好像又不是這么簡單。就像《邪櫻》中提到的種種妖魔鬼怪,從無定鄉八老到三山十八友和南宮飛燕,個個背後都有些故事。
那就先說說「魑魅魍魎「
魑,同螭,也同彲。魅,同鬽。而「魍魎」,則有多種說法,比如「蝄蜽」、「罔兩」、「方良」和「蛧蜽」,還有一種說法是把「罔兩」中的「兩」換成三框中加一個「良」字,紫光拼音和微軟2003中都沒有那個字,而那個字卻赫然不能算是繁體異體,頂多是咱們平時不用它罷了。
「魑魅」和「魍魎」是分開解的。
而且,雖然「魍魎」是在一起,「魑」和「魅」卻各有各的意思。
魑魅:古代傳說中山澤的鬼怪。《左傳文公十八年》有「投諸四裔,以御魑魅」的記載,杜預注曰:魑魅,山林異氣所生,為人害者。(《辭海》P211)
換句話說,魑魅就是鬼怪——《邪櫻》中的妖精應該也算是「魑魅」了。但是,有朋友可能馬上會想到無定鄉八老中的「刀四」,這個傢伙雖然還沒怎麼露面,卻大約不會是山裡河裡的,所以,刀四不是「魑魅」。
那刀四是什麼?
或許應該說,刀四是「魅」,不是「魑魅」。因為《說文》中明明白白地寫著,「鬽,老物精也」。《周禮》又說,「以夏日至,致地示鬽」,鄭玄註:「百物之神曰鬽。」也就是說,「鬽」,是百物之精靈。
而「魑」這種東西,則比「魅」要復雜一點。
《辭海》中解釋,魑,是一種無角的龍——這讓我一下子就想起了騰蛟真人,但騰蛟真人是有翅膀的,恐怕不能算——可《說文》中又說,「魑,若龍而黃」。既然「若龍」,那就不是龍了。
於是,又有人註解,魑是一種獸形的山神,鄭玄則乾脆說了這么一句:「魑,猛獸也。」
但魑是一種像龍的東西總不會有錯,在對「彲」的解釋中,有《史記》可以為證,《史記齊太公世家》中有一句「……非龍非彲」。
我私下裡估計,這「非龍非彲」的,肯定就是騰蛟真人了。
說完了「魑魅」,那就該說說「魍魎」了。
「魍魎」除了寫法多一點之外,含義也不算少。
它既可以指「影子外層的淡影」,也可以指「渺茫無所依的樣子」,前者在《莊子》里還有個寓言,甚至斑固在他的《幽通賦》中也有提及。(參照《王力古漢語字典》P1739)
至於後者,《淮南子覽冥訓》中有個我很喜歡的句子:「浮游,不知所求;魍魎,不知所往」。
當然,我更重視的應該是和神仙鬼怪牽扯著的東西。
魍魎,嚴格地說,是「山精」,是「木石之怪」。《國語魯語下》說,「木石之怪曰夔(音魁)、罔兩。」
「夔」這種東西到底是怎麼回事再說,至少「罔兩」已經有了下落——罔兩——魍魎者,綉山萬藤相思子,花七是也。
說到這里,忽然想起來那一句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好吧,接著該說「魑魅魍魎」了。
到底是從什麼地方有的「魑魅魍魎」這個說法?我琢磨了好久,不得要領。
直到有一天去亂翻那本為《邪櫻》預備下的「妖精大全」:《古本山海經圖說》的時候我才恍然大悟,前言中馬昌儀引了《左傳》——這大約是我能找到的有關「魑魅魍魎」的最早出處了。
《左傳宣公三年》:
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魎,莫能逢之。用能協於上下,以承天休。
人死為鬼,鬼死化為魑魅魍魎,永世不得超生,但也算是永生了吧.
民間流傳的九大魁魅魍魎
主還宮,洞庭凝碧;柳生不在,誰會此意?——龍女
這有一則有關龍女與王山樵的動人愛情傳說
清朝同治年間,山東省有個落第的書生,由於看破了紅塵,獨自一個人離家遠游, 後搭救了龍女,隨著歲月的流逝,兩個人的感情越來越深,誰也離不開誰了。到後來,天從人願,終於成了一對恩愛夫妻。兩顆心貼在一起 ,小日子過的和和美美。想不到,這對患難夫妻沒有得到善終。
月出皎兮,勞心悄兮;有意變化,君莫笑兮——狐仙
狐王,出現在名著《西遊記》中。而九尾狐,最早是出現在《山海經》。「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山海經·南山經》),「青丘國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山海經·海外東經》。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是一個亦正亦邪的形象(按照正規說法,狐,狸是兩種動物,只是人們叫習慣了,統稱狐狸,而只有狐有仙氣,狸似乎只是是俗物)。《山海經》中的九尾狐,乃是一個能「食人」的妖獸。到後來的漢代石刻畫像及磚畫中,常有九尾狐與白兔、蟾蜍、三足烏之屬列於西王母座旁,以示禎祥,九尾狐則象徵子孫繁息(見《白虎通德論·封禪篇》)。「食人」之傳漸隱,「為瑞」之說漸漸出現。但同樣是東漢的《說文解字》中,解狐為「祆獸也,鬼所乘之」。可見,狐有靈氣(妖氣),在數千年前,已是公認。再到後來的唐宋時期,狐已經被人設廟參拜,而且十分流行。唐朝張鷟《朝野僉載》說:「唐初以來,百姓多事狐神,…當時有諺曰:無狐魅,不成村。」而到了明清,狐的形象就更加豐富了。九尾狐中最著名的妲己形象,就是在那時出現的(《封神演義》),而《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中,狐仙、狐妖的故事更是舉不勝舉。「妖媚」、「邪氣」、「仙靈」、「神秘」、「狡猾」,可以說是中國人想到「狐」後最明顯的感覺。
老魚跳浪,瘦蛟婆娑;巡行不已,盡職盡責——夜叉
每位夜叉族人的生命平均約有五百年,扣除年幼與年老的歲月。其中大概有三百年是戰力發揮到極致的輝煌時代,但是為了維持戰力不墜、同時也為了防範王者怠惰或發生其它意外,所以繼任儀式每百年舉行一次;不管當時在位的王者是否受到族人愛戴,都不能免除每百年便可能被除去資格的危險
君貌猙獰,君心公正;青林黑塞,唯君所命——判官
鬼判官取材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冥府判官。
判官位於酆都天子殿中,負責審判來到冥府的幽魂。最著名的四大判官為:賞善司、罰惡司、查察司、崔判官。前三位均為職位名,不可考。但最後一位崔判官,卻是十分的出名。在《西遊記》及各地的傳說中,均有出現。相傳崔判官名珏,乃隋唐間人。唐貞觀七年(633)入仕,為潞州長子縣令。據說能「晝理陽間事,夜斷陰府冤,發摘人鬼,勝似神明。」民間有許多崔珏斷案的傳說,其中以「明斷惡虎傷人案」的故事流傳最廣。故事說:長子縣西南與沁水交界處有一大山,名叫雕黃嶺,舊時常有猛獸出沒。一日,某樵夫上山砍柴被猛虎吃掉,其寡母痛不欲生,上堂喊冤,崔珏即刻發牌,差衙役孟憲持符牒上山拘虎。憲在山神廟前將符牒誦讀後供在神案,隨即有一虎從廟後竄出,銜符至憲前,任其用鐵鏈綁縛。惡虎被拘至縣衙,珏立刻升堂訊。堂上,珏歷數惡虎傷人之罪,惡虎連連點頭。最後判決:「啖食人命,罪當不赦。」虎便觸階而死。崔珏死後,百姓在多處立廟祭祀。
結論:鬼判官取材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冥府判官。
曾於法華領大車,剪尾跑蹄皈我佛:南無阿彌陀——牛頭
牛頭馬面也是冥府著名的勾魂使者。鬼城酆都,及各地城隍廟中,均有牛頭馬面的形象。
牛頭來源於佛家。牛頭又叫阿傍,其形為牛頭人身,手持鋼叉,力能排山。據《鐵城泥犁經》說:阿傍為人時,因不孝父母,死後在陰間為牛頭人身,擔任巡邏和搜捕逃跑罪人的衙役。 有資料說佛教最初只有牛頭,傳入中國時,由於民間最講對稱、成雙,才又配上了馬面。但也有資料說馬面也稱馬面羅剎,同樣來自佛家。但本人在查閱資料中,並未發現印度神話中有馬面作為冥府差役的說法。密宗中到是有「馬面明王」的形象,但那是密宗佛教中的一位大神,相傳是觀音菩薩的化身,和冥府差役相距甚遠。
結論:牛頭馬面取材於中國傳統文化中勾魂使者的形象 來歷不明,土長土生;傍著牛哥,冥界逞雄——馬面
都江堰下,千古英風。二郎在此,波瀾不驚——二郎
傳說盤古開天地,天上十個太陽共存,赤日炎炎,沒有白天黑夜之分。雖然後羿接連射掉九個,可一個太陽的能量仍然太強,以致寸草不生,四海皆荒田,飢餒滿地,民不聊生。楊二郎毛遂自薦,主動向玉帝討旨肩挑二山。為蔽強光晝夜追趕,行至柳洲旗山以南時因倒鞋土誤了時間。為趕上太陽二郎一時性急忙中出亂,一個閃失扁擔眼挑穿,兩山落地,扁擔脫肩,從此形成二郎山
百箭攢心,心尤未死;毅魄歸來,兩狼泣下——七郎
楊家將事跡深膾人口,民間戲曲常引為教忠寓孝的題材。例如雙籠會描寫遼王設計邀約宋帝相商國事,楊業恐其中有詐,遂命長子假扮宋帝赴約,八子護駕同行,結果大郎、二郎、三郎犧牲,四郎和八郎為遼公主所擒而招為駙馬,五郎出家為僧,楊業與六郎七郎突出重圍,暫駐雁門關,因無糧無援 ,乃派七郎至大營求救,潘仁美欲報私仇,趁機灌醉七郎,綁於芭蕉樹上,亂箭射死。楊業命六郎尋弟,自己逃至蘇武廟,見廟前立有李陵碑,忠奸並立,感觸良深,遂撞碑而死。後來楊門只剩一家孤寡十三人,由畲太君領陣御敵,傳為一時美談。
後七郎傳為陰界專管孤魂野鬼之人 干戚之舞,猛志常在。胸腹代首,天刑何有於我哉——刑天
雲路萬里,百邪不侵;西域來此,建旗羽林——辟邪
中國傳統節日活動中至少半數以上帶有祭祀祈禱求福辟邪色彩。臘月送灶,正月迎喜神,祭祖,走三橋消百病,二月百花生日,觀音誕,三月清明掃墓,四月浴佛,立夏享先,五月端午采百葯飲雄黃酒除病消災,六月謝灶曝經,七夕乞巧,中元祭鬼,八月初三灶君生日,中秋婦女拜月,重陽佩茱萸登高辟邪,十月祭祖燒化寒衣,十一月冬至大如年,祭祖迎喜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