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老師
① 現代最著名的國學老師是
王國維(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漢族,浙江海寧鹽官鎮人。清末秀才。我國近現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巨子,國學大師。
王國維,近代學者、詞人。字靜安,一字伯隅,號觀堂,亦號永觀。浙江海寧人。生於清光緒三年,卒於1927年,享年51歲。清秀才。屢應鄉試,未中,乃放棄舉業。
② 國內有名的演講老師排名誰知道啊
剛好前段時間和同學探討了這個話題,余世維老師、李真順老師、殷亞敏老師、胡焱喬老師、顏永平老師、梁凱恩老師,差不多這些了!
③ 在「新東方」排名前十的老師是還有哪些有名的教師
1.周思成 2.王宇3.潘淼4.王永峰5.徐川6.紀冠華7.馬良8.趙新傑9.廣州10.沈元,有名的老師,每個地方都不同,比如說長沙的周思成,但是他不是集團培訓師。武漢的付首一,葉煉,雲唯真都是很牛的,而且都是集團培訓師。
④ 古代世界著名的老師有哪些
1、孔子是中國教師的先祖,估計大家都認識他,並對他的事跡比較了解。他開創了古代的第一所學校,學生大概有三千多人。除了教授理論知識,孔子還注重實踐操作,他帶著弟子到各國游歷,增長見識,並四處散播他的思想。
2、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是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的代表人物,被稱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他的樸素辯證法思想,受人推崇,主張無為而治。老子的傳世之作是《道德經》,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孔子也曾受教於他,而他本人也被尊稱為「道教始祖」。
3、墨子生前擔任宋國的大夫,負責教育宋國的皇室子弟,是個不折不扣的教育者。同時他還是百家爭鳴時期的思想家、科學家。墨子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農民出身的哲學家,創立了墨家學派。
他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了先進的觀點,例如他根據幾何、物理、光學,創造出一套理論,並教給學生。在墨子去世後,他的學生把他的事跡和言語編寫成《墨子》,流傳至今。
4、董仲舒是西漢時期一個偉大的教師,他在當時的朝代,主要講授《公羊春秋》,給學子傳播思想和知識。他提出了「天人感應」等主張,被當時急需用一種思想統一中國的武帝所採納,他的主張,把儒家思想推上了思想巔峰,延續了幾千年,影響深遠,直至現代。
5、朱熹(1130年—1200年),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
朱熹的成就在於,他總結了以往的思想,建立了非常龐大的理學體系,諸如「格物致知論」、「人性二元論」、都非常鮮明的代表了其典型的唯物主義思想。
⑤ 古代和現代著名老師的事跡
1、顏回借梳
孔子周遊列國,路上看見一個婦人,頭上戴著象牙梳子。孔子就對他的弟子們說:「誰能把她的象牙梳子拿來?」顏回說:「我能取來。」
顏回到婦人跟前,跪著說:「吾有徘徊之山,百草生其上,有枝而無葉,萬獸集其里,有飲而無食,故從婦人借羅網而捕之。」那婦人笑了笑,就把頭上的象牙梳子取下來遞給顏回。顏回問:「夫人您不問原由,就把梳子給我,是為什麼?」
婦人說:「徘徊之山者,是您的頭;百草生其上,有枝而無葉者,是您的發;萬獸集其里者,是生了虱子;借網捕之,不就是借我的梳子嗎?所以我就把梳子借給你,這有什麼奇怪的呢?」
顏回把梳子拿回來,孔子聽了顏回借梳子的經過,便說:「婦人尚且這么聰明,何況你們當學生的呢?」
2、孔子勸和
過去,有兩個道學先生。一天兩人相遇,三句話一說,就爭論起來,各自認為自己是真道學,罵對方是假道學。互不相讓,爭論不下。於是,就去找孔子裁判。
孔子見他倆來了,連忙下階來,深深一鞠躬,說:「你們學理很大,何必一定相同?兩位老先生都是真正的道學,孔子素來很敬仰,哪裡有假的呢?」
兩人一聽,都歡天喜地地走了。弟子們問孔子說:「先生為什麼把這兩個傢伙捧得這樣高呢?」孔子說:「這種人只要哄得他走,就夠了,惹他做什麼呢?」
3、孔子學琴
孔子向襄子學琴藝,一連十天都彈同一首曲子。襄子讓他換首曲子,孔子說:「我還沒有掌握彈琴的技法。」一連三番,孔子都以「沒有弄懂曲子的情志、不知道作曲者的為人」為由繼續彈奏同一首曲子。
又過了一段時間,孔子終於說「我知道作曲者的為人了,他皮膚黝黑,個頭高挑,目光遠大,像個統治四方的王者,除了文王還有誰能這樣呢!」襄子深拜孔子說:「我老師曾說過這首琴曲是《文王操》。」
4、盧永根
2017年感動中國年度十大人物:盧永根——天意憐幽草 人間重晚晴。
盧永根教授將十多個存摺的存款轉入華南農業大學的賬戶,盧永根夫婦一共捐出8809446元,這是他們畢生的積蓄,學校用這筆款設立了教育基金,用於獎勵貧困學生與優秀青年教師。
5、郭小平
2016年感動中國年度十大人物:郭小平——暖帶入春風。
2004年,臨汾第三人民醫院院長郭小平看到艾滋病區的幾個孩子到了上學年齡卻沒法上學,便和同事一起辦起了「愛心小課堂」,在社會各界的幫助和支持下,2006年9月1日,臨汾紅絲帶學校正式掛牌成立,2011年學校被列入正式國民教育序列。
⑥ 著名的初中英語教師有哪些
林敏,樂加樂英語小升初項目名師,
英文名lynn.北京英
朱平,樂加樂初中英語名師,朱老師對北京市中考英語頗
⑦ 歷史上的幾個著名的老師,令人心生敬畏,不忘師恩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他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前後達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
相傳孔子曾問禮於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2、柏拉圖
柏拉圖(Plato,Πλάτeων, 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和老師蘇格拉底,學生亞里士多德並稱為希臘三賢。另有其創造或發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圖思想、柏拉圖主義、柏拉圖式愛情等。柏拉圖的主要作品為對話錄,其中絕大部分對話都有蘇格拉底出場。但學術界普遍認為,其中的蘇格拉底形象並不完全是歷史上的蘇格拉底。
除了荷馬之外,柏拉圖也受到許多那之前的作家和思想家的影響,包括了畢達哥拉斯所提出的「和諧」概念,以及阿那克薩戈拉教導蘇格拉底應該將心靈或理性作為判斷任何事情的根據;巴門尼德提出的連結所有事物的理論也可能影響了柏拉圖對於靈魂的概念。
3、揚·阿姆斯·誇美紐斯
揚·阿姆斯·誇美紐斯,生於1592年,死於1670年,是一位以捷克語為母語的摩拉維亞族人,捷克偉大的民主主義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論的奠基者,出身於一磨坊主家庭。他是公共教育最早的擁護者,其理念在他所著作的《大教學論》中提出。
年輕時被選為捷克兄弟會的牧師,並主持兄弟會學校。三十年戰爭(1618~1648)爆發後數十年被迫流亡國外,繼續從事教育活動和社會活動。他尖銳地抨擊中世紀的學校教育並號召「把一切知識教給一切人」。
提出統一學校制度,主張普及初等教育,採用班級授課制度,擴大學科的門類和內容,強調從事物本身獲得知識。主要著作有《母育學校》、《大教學論》、《語言和科學入門》、《世界圖解》等。
4、裴斯泰洛齊
裴斯泰洛齊(Joha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是19世紀瑞士著名的民主主義教育家。他熱愛教育事業的奉獻精神,對教育革新的執著追求,在教育理論上許多獨創的論述,不僅為世界教育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為一切教育工作者樹立了一個令人十分崇敬的形象。
5、蔡元培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鶴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並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漢族,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原籍浙江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進步人士,國民黨中央執委、國民政府委員兼監察院院長。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時兼任中法大學校長。他早年參加反清朝帝制的斗爭,民國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個法令——《大學令》。
北伐時期,國民政府奠都南京後,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員會、籌設中華民國大學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導教育及學術體制改革。1927年參與發起「護國救黨運動」,認為應當清黨但反對殺人。1928年至1940年專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貫徹對學術研究的主張。
蔡元培數度赴德國和法國留學、考察,研究哲學、文學、美學、心理學和文化史,為他致力於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論基礎。1933年,蔡元培倡議創建國立中央博物院,並親自兼任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葬香港仔山巔華人公墓。
⑧ 古代十個著名老師
留下光輝教育思想的十大名師:
孔丘、孟軻、荀況、老聃、墨翟、
董仲舒、程顥、程頤、朱熹、王守仁
教育出著名學生的十大名師:
孔丘(學生:顏回、曾參)
鬼穀子王詡(學生:孫臏、龐涓、蘇秦、張儀)
荀況(學生:韓非、李斯)
呂不韋(學生:嬴政)
黃石公(學生:張良)
董仲舒(學生:劉徹)
趙普(學生:趙匡胤)
周同(學生:岳飛)
朱升(學生:朱元璋)
翁同龢(學生:愛新覺羅·載湉)
⑨ 最有名的老師是哪兩位
聽說湖北黃岡中學的老師非常有名
⑩ 最著名的老師是誰
當然是孔子 弟子3000 最著名的有 顏回 仲由 端木賜 曾點 曾參 言偃 子貢 子游、子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