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著名的皇帝

著名的皇帝

發布時間: 2020-11-24 19:10:28

A. 西漢時代最著名的皇帝是

漢武帝
漢武帝劉徹(前157年—前87年),幼名劉彘,是漢朝的第五代皇帝。漢武帝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漢文帝劉恆的孫子、漢高祖劉邦的曾孫,其母是皇後王娡。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漢朝最輝煌的功業之一。《謚法》說「威武強睿德曰武」,就是說威嚴,堅強,明智,仁德叫武。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
漢武帝創立年號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他登基之初,繼續他父親生前推行的養生息民政策,進一步削弱諸侯的勢力,頒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來推動諸侯分封諸子為侯,使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縮減。同時他引入了刺史的官級,監察地方。在軍隊和經濟上則加強中央集權,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中央管理,同時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於中央。他採用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儒學在古中國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但是一般認為他利用儒學敦化民風,同時採用法術、刑名鞏固政府的權威,即是所謂的「表儒里法」。當時積極啟用的汲黯和對司馬遷用宮刑即是其中著名的例子。

漢武帝即位初,一方面政治形勢比較穩定,國家經濟狀況也相當好,另一方面諸侯王國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所以,他在繼續推行景帝時各項政策的同時,採取了一系列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措施。在政治方面,首先頒行「推恩令」,使諸侯王多分封子弟為侯,使王國封地被分割,以進一步削弱諸侯王國勢力;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權,鞏固了皇權的神聖地位;再設置十三部刺史,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在軍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權,充實了中央的軍事力量;在經濟方面,整頓財政,頒布「算緡」、「告緡」令,徵收商人資產稅,打擊富商大賈;又採取桑弘羊建議,將冶鐵、煮鹽收歸官營,禁止郡國鑄錢;設置平準官、均輸官,由官府經營運輸和貿易,大大增強了國家經濟實力。同時興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實行「代田法」,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在思想方面,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學成為了中國社會的統治思想,對後世中國政治、社會、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漢武帝也非常注重人才的開發,他確立了察舉制度,是中國有系統選拔人才制度之濫觴,對後世影響很大。
漢武帝進行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人口統計。
對外關系
參見對匈奴戰爭
漢武帝對外採取軟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前133年馬邑之戰起結束前朝對匈奴的和親政策,開始對匈作戰,派衛青、霍去病徵伐,解除匈奴威脅,保障了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並消滅了夜郎、南越政權,在西南先後建立了七個郡,使今天的兩廣地區自秦朝後重歸中國版圖;同時他派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並發展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在東方,他派兵滅衛氏朝鮮(今朝鮮北部),置為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

漢武帝晚期由於連年對匈奴和西域用兵,並由於舉行封禪,祀神求仙,揮霍無度,加以徭役加重,捐稅增高,致使農民大量破產流亡。天漢二年(前99年),齊、楚、燕、趙和南陽等地均爆發了農民起義。漢武帝曾在輪台頒下《輪台罪己詔》「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以表示承認自己的錯誤。

通過連年的戰爭開辟西域﹑東征朝鮮﹑將閩越﹑蜀及百越等蠻族融入中華民族中。
晚年
公元前88年,漢武帝叫畫公畫了一張「周公背成王朝諸侯圖」送給霍光,意思是讓霍光輔佐他的小兒子劉弗陵作皇帝。子幼母壯,為了防止太子的年輕母親鉤弋夫人重演呂後稱制的局面,漢武帝狠下心借口處死了她。 公元前87年, 漢武帝駕崩,葬於茂陵,廟號是世宗。

B. 唐朝有哪些著名的皇帝

1、唐太宗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說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於武功之別館(今陝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後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

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營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官居尚書令、右武侯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先後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淵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

李世民在位期間,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

2、唐高祖

唐高祖李淵(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生於長安[1]。唐朝開國皇帝、軍事統帥。出身於北周的貴族家庭,七歲襲封唐國公。因隋文帝獨孤皇後是其姨母,得隋文帝垂愛,歷千牛備身,譙、隴、岐三州刺史。大業九年(613年),遷衛尉少卿。

隋煬帝征高句麗,督運糧草於遼東。大業十一年(615年),率兵擊破毋端兒起義軍於龍門。大業十二年(616年),率兵御突厥,屢捷。大業十三年(617年),升任太原留守。時隋朝土崩瓦解,李淵與李世民等於五月殺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起兵晉陽。

建大將軍府,與李建成、李世民等率兵3萬南下。攻克霍邑,斬宋老生;又招降關中孫華起義軍。十一月,攻取長安。立隋煬帝孫代王楊侑為帝,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改元義寧,自為大丞相,封唐王。

次年五月,隋煬帝被殺後,逼楊侑讓位,自立,國號唐,建元武德。即位不久,命秦王李世民率兵擊敗割據隴西的薛舉之子薛仁杲。武德二年(619年)至三年,遣世民率兵東渡黃河,擊退了劉武周、宋金剛。

又命世民東擊據洛陽稱帝的王世充,四年,擊滅援救王世充的竇建德,迫降王世充。此後各地農民起義軍及地方割據勢力相繼被剪除,從而完成了統一全國的大業。武德九年(626年)六月,玄武門之變後,立李世民為皇太子。八月,傳位於李世民,自稱太上皇。

貞觀九年(635年),李淵病逝。謚號太武皇帝,廟號高祖,葬在獻陵。上元元年(674年)改尊號為神堯皇帝。天寶十三載(754年)上尊號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3、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 ,字為善,祖籍隴西成紀,唐朝第三位皇帝(649至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其母為文德順聖皇後長孫氏,與唐太宗嫡長子太子李承乾、嫡次子魏王李泰為同母兄弟。

貞觀二年(628年)六月,李治出生於東宮麗正殿。貞觀五年(631年)被封為晉王,後因唐太宗的嫡長子太子李承乾與四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他才於貞觀十七年(643年)被冊立為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

唐高宗在即位之初,繼續執行太宗制訂的各項政治經濟制度,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共同輔政。由於他勤於政事,故而「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 ,史稱「永徽之治」。高宗還在廢立皇後問題上堅持自己的主張,排除了元老派的干擾。

顯慶五年(660年)以後,高宗經常頭暈目眩,影響處理政務。武皇後乘機開始參與國家大事。高宗的健康狀況不佳,政權由高宗向武則天手中轉移的趨勢逐步形成。

唐高宗在位期間先後滅西突厥(657年)、滅百濟(660年)、滅高句麗(668年)。高宗時期唐朝版圖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一說裏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三十二年。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駕崩於紫微宮貞觀殿,[3]享年五十五歲,葬於乾陵,廟號高宗,謚號天皇大帝。天寶八年(749年)增謚為天皇大聖皇帝,天寶十三年(754年),再增謚為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

4、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與武則天之孫,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稱李三郎,母竇德妃。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寶十五載(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亂退位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亦是唐朝極盛時期的皇帝。

唐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於東都洛陽。生性英明果斷、多才多藝。通曉音律,儀表雄偉俊麗。初封楚王,後改封臨淄王,歷任衛尉少卿、潞州(今山西長治)別駕。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時,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後集團。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禪位於李隆基,李隆基於長安太極宮登基稱帝。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為。他勤於政事,從各方面採取措施,鞏固和發展了唐朝政權。

唐玄宗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開元盛世。但是在位後期逐漸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

且寵愛楊貴妃,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塞外民族試圖來穩定唐王朝的邊疆,結果導致了後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天寶十五載(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為太上皇。

寶應元年(762年)病逝於長安神龍殿,終年78歲,葬於金粟山,名為泰陵。廟號玄宗,又因其謚號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清朝為避諱康熙帝之名玄燁,多稱其為唐明皇,另有尊號開元聖文神武皇帝。

5、唐宣宗

唐宣宗李忱(chén)(810年—859年),唐朝第十六位皇帝(除武則天和殤帝李重茂外,846年—859年在位),唐憲宗李純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恆異母弟。初名李怡,長慶元年(821年),封光王。會昌六年(846年),唐武宗死後,李忱為宦官馬元贄等擁立,登基為帝。

李忱勤於政事,孜孜求治,喜讀《貞觀政要》。他在位期間,整頓吏治,並限制皇親和宦官,將死於甘露之變中除鄭注、李訓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 。對外關繫上,擊敗吐蕃、收復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

尤其是收復河湟,這是安史之亂後,唐對吐蕃的重大軍事勝利之一。李忱在位時,國家相對安定繁榮,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之為「大中之治」。李忱性格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儉,惠愛民物,所以直至唐亡,百姓仍思詠他,稱其為「小太宗」。

大中十三年(859年)八月,李忱因服長生葯中毒,於大明宮駕崩,享年五十歲,在位十三年。謚號聖武獻文孝皇帝,廟號宣宗,葬於貞陵。後加謚元聖至明成武獻文睿智章仁神聰懿道大孝皇帝。

C. 中國最著名的三位皇帝

一、秦始皇嬴政

開創中國歷史的新紀元,統治了全中國,是中國開始了封建統治社會,統一了文字。

二、漢武帝劉徹

重用人才,衛青 霍去病 董仲舒等人對中國歷史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三、唐太宗李世民

首先那結束了隋煬帝的殘暴統治與統一了戰亂紛爭的社會。

然後貞觀之治,帶給百姓社會和諧安定,是百姓的生活得到空前的提高。

開放國境,使得海外各國來到中國,讓世界得到對中國的認知與肯定。

(3)著名的皇帝擴展閱讀

一、嬴政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後回到秦國。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前238年,平定長信侯嫪毐的叛亂,之後又除掉權臣呂不韋,開始獨攬大政。重用李斯、王翦等人,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

二、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3月29日),字彘,西漢第七位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漢景帝劉啟的兒子,母為王皇後。

三、李世民(598.1.28或599.1.23—649.7.10),隴西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秦始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劉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世民

D. 中國朝代皇帝(著名的)的排列

概略列一下 括弧裡面的內容了解一下就可以了,至少中學階段是不會考到的


禹 治水
啟 繼承父位 將公天下的禪讓制改為家天下的世襲制
(太康失國
少康中興
孔甲食龍肉)
桀 末代王 自比為太陽


湯 任用伊尹 滅夏
(盤庚 遷都到殷
武丁中興)
帝辛 即商紂王 酒池肉林 鹿台 自焚


文王姬昌
武王姬發 伐紂 分封諸侯 周公定製
(成王康王 成康之治
昭王 征楚 在漢水淹死)
厲王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國人暴動
(宣王中興)
幽王 千金一笑 烽火戲諸侯

平王東遷


秦始皇嬴政 統一六國 統一文字度量衡 南平百越北擊匈奴 修萬里長城

西漢
漢高祖劉邦 西定咸陽 鴻門宴 五年楚漢戰爭勝項羽 大封劉姓諸侯王 剪除異姓王
文帝 景帝 文景之治
武帝劉徹 罷斥百家,獨尊儒術。 大一統 推恩令 張騫通西域 北擊匈奴
新朝 王莽 復古改制
東漢
光武帝劉秀 西漢王族,參加起義,後稱帝建東漢 光武中興
(章帝 和帝 章和之治)
靈帝 黃巾起義
獻帝 看《三國》吧 那裡詳細的多 官渡之戰 赤壁之戰

三國
(蜀漢昭烈帝劉備/吳大帝孫權 彝陵之戰)
蜀漢後主劉禪 諸葛亮平南蠻(七擒七縱) 諸葛亮北伐

西晉
武帝司馬炎 滅吳 統一全國
惠帝司馬衷 八王之亂
東晉

十六國

南朝



武帝蕭衍 《昭明文選》(武帝太子 昭明太子蕭統編) 景侯之亂


北朝
北魏
太武帝滅佛(三武滅佛之一)
孝文帝 遷都 漢化改革
東魏
北齊
西魏
北周
周武帝滅佛(三武滅佛之二)


文帝楊堅 「騎虎難下」建隋 滅陳統一全國
煬帝楊廣 三征高麗 修大運河 下揚州


高祖李淵 太原起兵 剿平各割據勢力統一全國 玄武門之變(次子秦王世民殺太子建成和四子齊王元吉 之後不久 李淵傳位給李世民)
太宗李世民 「房謀杜斷」 貞觀之治
(高宗李治 征高麗)
武後 即武則天 武瞾 高宗皇後 稱帝 改國號為「周」 治國方面繼承太宗政策 任用酷吏維護統治
玄宗李隆基 開元盛世 天寶危機 李林甫「口蜜腹劍」 安史之亂 馬嵬驛
唐武宗滅佛(三武滅佛之三)

五代
後梁
後唐
後晉
高祖石敬塘 「兒皇帝」
後漢
後周

北宋
太祖趙匡胤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杯酒釋兵權
太宗趙光義 統一中原 滅北漢後北征燕雲失利
真宗 澶淵之盟
神宗 王安石改革
欽宗 靖康之變
南宋
高宗趙構 岳飛抗金


太祖鐵木真(成吉思汗) 統一蒙古諸部 第一次西征
太宗窩闊台 滅西夏 滅金 長子西征
憲宗蒙哥 旭烈兀西征
世祖忽必烈 定國號為元 定都大都(今北京) 滅南宋統一
順帝 重修大運河 紅巾起義


太祖朱元璋 削平割據勢力 北伐佔領大都統一全國 改革官制廢除丞相設立內閣 建立八股取士制度
建文帝朱允文(惠帝) 燕王靖難之役
成祖朱棣 遷都北平(今北京) 鄭和下西洋 永樂大典
英宗 土木之變
萬曆(神宗) 萬曆援朝
天啟(熹宗) 魏忠賢專權
崇禎(思宗) 李自成起義 張獻忠起義 袁崇煥守寧遠


順治 多爾袞入關 揚州三日 剃發令 滅南明
康熙 除鰲拜 平三藩 收台灣 平準格爾 五下江南
乾隆 平大小和卓木 六下江南 第一大貪官和珅
道光 第一次鴉片戰爭
咸豐 第二此鴉片戰爭
同治 辛酉政變
光緒 中法戰爭 甲午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 預備立憲
宣統 武昌起義辛亥革命

E. 歷史上著名的皇帝

秦始皇

秦始皇,名嬴政。生於公元前259年,死於公元前210年,活了50歲。他是中國的第一個皇帝,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劃時代的人物。

漢武帝

漢武帝,名劉徹。是西漢的第五位皇帝,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一代雄主。他生於公元前156年,死於公元前87年,活了70歲。他的父親是景帝劉啟,祖父是文帝劉恆,曾祖父是高祖劉邦。他4歲立為膠東王,7歲立為太子。公元前141年景帝病逝,16歲的劉徹登基,是為武帝。他是公元前141年棗公元前87年在位,計54年。

景帝對太子劉徹的教育,有他特殊的想法。為了把太子劉徹培養成一個合格的皇帝,給他特意選配了一位儒學大師衛綰。本來漢初至今,在道家黃老思想的影響下,幾代君主都無一例外地提倡黃帝、老子之學,主張清靜無為,因循守成。但是,景帝面對紛亂的國內外現狀,隱隱感到無為而治的黃老之學已不能適應國家發展的需要。他很有遠見地開始寄希望於儒家學說。為此,他決定把對儒家學說有著深湛修養的、為人行為端正的衛綰,選作太子劉徹的老師。以後的實踐證明,這一決定是非常正確的。

劉徹是個好學上進的皇太子。他的興趣十分廣泛。他學黃老,習儒術,調絲竹,作辭賦和舞刀劍。他胸襟開闊,廣結良友。他作為皇太子,平時學習父皇如何理政,也注意觀察大臣的舉止言行。為將來順利接班,他作著全面的准備。公元前141年,他16歲,景帝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冠禮。加冠典禮的舉行,說明皇太子可以有資格有能力獨立掌權了。不料,在冠禮之後,景帝突患重病死去。當日,皇太子劉徹即位,君臨天下,是為武帝。

16歲的少年天子,雄心勃勃,欲為國效力,一展才華。武帝胸中有數。他深知,要想治理好國家,就必須選賢任能。他登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詔舉賢。消息傳遍全國,國內學子振奮。或舉薦,或自薦,各地賢良之士,紛紛匯聚京師。武帝十分重視,親自出題,親自閱卷,親自面試。他從中選拔了大批人才。而尤須特別提到的一件事是,他從中選拔了一位拔尖的儒學大師董仲舒。

董仲舒自幼熟讀儒家經典。據說,為了刻苦攻讀,他三年不出門,以致不知春夏秋冬。武帝早已微知其名,此次親閱其試卷,被其驚人的論點、嚴謹的邏輯和優美的語言所懾服。在其試卷上批了?#36132;良之首?#22235;個大字,並命速傳董仲舒進宮當面策問,即天子面試。

策問的當天,武帝就天道、人世、治亂等三個方面的問題,進行了三次策問,董仲舒一一從容作答,史稱?#22825;人三策?#12290;?#22825;人三策?#20027;要是說,君主受命於天,就要奉行天道。天道,就是使國家走向大治的途徑。而儒家的仁義禮樂,是推行天道的具體方法。國家的治亂關鍵在於國君。國君首要的是用人。用人得當,方法正確,國家就會大治。反之,國家就會大亂。他建議?#32610;黜百家,獨尊儒術?#12290;

武帝被他的君權神授、天下一統的宏大理論所振奮。他要以儒家學說治國了。後來,經他的老師丞相衛綰的建議,武帝批准,?#32610;黜百家,獨尊儒術?#25104;為漢朝推行新政的指導思想。

人是推行新政的根本。為了選拔通曉儒經的學士,武帝想了很多辦法。有察舉選拔,天子徵召,上書自薦和設立太學等。武帝選人用才,不拘門第,不論輩分。這就使許多有才之士,得到了重用。這對推行武帝的新政起到了關鍵作用。

武帝下令修增漢律,對各級官吏嚴加管理。有功則賞,有過則罰。

武帝推行了?#25512;恩令?#65292;以削弱各諸侯國的勢力。汗高祖劉邦,實行的是周代的分封制和秦朝的郡縣制相結合的制度。除15郡外,又設立了9個諸侯國。封國的諸侯王,權勢很大。他們在本國有人事權、財政權,甚至有部分的軍事權。他們逐漸鬧起獨立來。景帝時,吳楚七國終於叛亂。叛亂雖然被鎮壓下去了,但諸侯國強大的勢力終究是塊心病。武帝想解決這個難題。

大臣主父偃建議實行?#25512;恩令?#12290;其主要內容是,在諸侯國內,諸侯王雖有幾十個王子,原來只有嫡長子可以繼承王位。現下令,推恩各諸侯王,可以在其國內用自己的領土,分封王侯。這樣,大諸侯國就自然分解為幾十個小國了。表面上恩及他們,實則是削弱了他們的勢力。這個政策的實行,大大地加強了中央集權。

武帝採納大臣桑弘羊的建議,決定統一貨幣。下令取消郡國鑄幣權,郡國原有舊錢一律收回銷毀。鑄幣權歸中央所有,統一發行五銖錢。這一舉措,有力地推動了漢朝經濟的發展。

武帝重用大將軍衛青、霍去病,三次反擊匈奴的侵擾,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強盛近百年的塞北匈奴,從此逐漸衰落。漢朝北部邊境10餘年沒有發生戰爭。

武帝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由張騫開辟的東起長安,中經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翻過帕米爾高原,通向中亞和西亞,西達地中海東岸的貫通亞歐的大通道,綿延1000餘公里,後人稱為?#19997;綢之路?#12290;這條大通道的開辟,對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對中國多民族國家的形成,意義重大。

武帝於公元前87年病逝。

唐太宗

唐太宗,名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個皇帝。生於599年,病死於649年,死時50歲。18歲,隨父李淵起兵反抗暴虐的隋煬帝。19歲,隨父攻進隋朝首都長安,滅隋,立唐。李淵即位,就是唐高祖。李世民封為秦王,其兄李建民立為皇太子,其弟李元吉封為齊王。27歲,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兄李建民,弒弟李元吉。李淵退位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為皇帝,就是唐太宗。年號貞觀。

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好皇帝,是一個很有作為的政治家。他是治世的明君。他之所以把國家治理得很好,主要是由於他善於聽取各種不同的意見。他深知,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明君兼聽,昏君偏信。這是大臣魏徵跟他講的。有一次,太宗虛心地問魏徵,明君和昏君怎樣才能區分開?魏徵鄭重地答道,國君之所以聖明,是因為他能廣泛地聽取不同的意見;國君之所以昏庸,是因為他偏聽偏信。說完這句話之後,他又舉了歷史上正反兩方面的例子加以論證。他說,古代堯、舜是聖君,就是因為他們能廣開言路,善於聽取不同意見,小人就不能蒙蔽他。而像秦二世、梁武帝、隋煬帝這些昏君,住在深宮之中,隔離朝臣,疏遠百姓,聽不到百姓的真正聲音。直到天下崩潰、百姓背叛了,他們還冥濛不知。採納臣下的建議,百姓的呼聲就能夠上達了。魏徵的這些至理名言,深深地銘刻在唐太宗的心裡。

從此,唐太宗便格外注意虛心納諫。他不管你是什麼人,也不管你提意見的態度如何,只要你的意見是正確的,他都能虛心接受。這里有一個?#22238;天之力?#30340;真事。當時,唐太宗下令,要把洛陽破敗了的乾元殿修飾一番,以備作為到外地巡視的行宮。對於皇帝來說,想要修理一下小小的行宮,本來是小事一樁。

可是,有一個小官張玄素,卻上了一道奏摺,痛陳此舉不妥。他說,修了阿房宮,秦朝倒了;修了章華台,楚國散了;修了乾元殿,隋朝垮了。這都是歷史的教訓。現在,我們唐朝百廢待興,國力哪裡比得上當年的隋朝?陛下在國家的破爛攤子上,繼續役使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耗費億萬錢財,大興土木。陛下沒有繼承前代帝王的長處,繼承的卻是百代帝王的弊端。如果從這一點看,陛下的過失遠遠超過了隋煬帝。

這是一道筆鋒犀利、擊中要害的奏摺。

但是,小小的張玄素,竟敢把英明的君主唐太宗比作昏聵的暴君隋煬帝,冒犯天威。這不是拿雞蛋往石頭上撞么?滿朝文武都為他捏一把汗。人們都在觀察唐太宗的反應。假如不是唐太宗,而是別的皇帝,看到這一大不敬的奏摺,當即會雷霆震怒,不僅張玄素人頭落地,而且會株連九族。但是,唐太宗就是唐太宗。他不僅沒有怪罪張玄素,反而下令召見他。此時的唐太宗想進一步地試一試張玄素的膽量,就直問道,卿說我不如隋煬帝,那麼,我和夏桀、商紂相比,怎麼樣呢?要知道,夏朝的桀王和商朝的紂王,都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唐太宗這樣問,自有深意。不承想,這個張玄素卻直截了當地答道,如果陛下真的修了乾元殿,那就和夏桀、商紂一樣昏亂。

聽到這句答語,唐太宗不僅沒有發怒,反而被深深地感動了。他想,一個小官,敢於冒死直諫,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他的江山社稷?因此,唐太宗收回了他的諭旨,停止重修乾元殿。並且表揚了張玄素,同時賞給他500匹絹。對此事一直關注的魏徵,聽到了這個完滿的結局,頗為感觸地嘆道,張公論事,有回天之力,這都是因為是有高尚道德的君子說的話呀!

這個?#22238;天之力?#30340;真事,充分地說明了唐太宗的虛心納諫。

唐太宗還有一個優點,就是知錯必改。有一次,他得到了一隻精美絕倫的鷂鷹。他一時忘記了魏徵平時說的國君不可玩物喪志的話,就興味十足地把鷂鷹放在臂上,逗著玩。不料,巧遇老臣魏徵。唐太宗一時情急,趕忙把鷂鷹藏在懷里。其實,魏徵早已把一切看在眼裡,卻故作不知。走上前去,特意講起古代帝王追求逸樂之事,旁敲側擊帝王不可玩物喪志。唐太宗擔心時間長了,鷂鷹悶死。但是,魏徵說得沒完沒了,唐太宗自知理虧,不敢打斷。結果,鷂鷹還是悶死在懷中。

唐太宗知錯必改,知人善任,且胸有大志。在民族政策上,他把少數民族和漢族看成一家,對少數民族採取了安撫、和親的正確政策。少數民族對唐太宗的政策措施,心悅誠服。唐太宗便具有了很大的向心力,他們紛紛來歸,並尊稱唐太宗為?#22825;可汗?#12290;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了吐蕃王松贊干布。這是漢藏民族關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作為嫁妝,文成公主帶去了大批珍寶、經典、醫書、寶器、金銀、金鞍、佩飾、錦緞、葯品,還有食物、飲料、種子、樹木,還有獅子、鳳凰,等等。文成公主帶去的是中原地區的先進的文明。松贊干布對這樁婚事非常滿意。他對唐太宗自稱女婿,上表祝賀唐太宗遠征的成功。這次聯姻加強了漢藏民族之間的團結,也促進了藏族經濟的發展。

由於用人得當、政策對路、輕徭薄賦、寬刑輕法,使得唐太宗時期的經濟、政治、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唐太宗的貞觀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文化昌盛,史稱?#36126;觀之治?#12290;

唐朝一共有24個皇帝。下面就是宋朝了。

宋太祖

宋太祖,名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927年出生,976年病死,在世49年。960年,34歲登基,當了皇帝。在位近16年。他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

宋太祖皇位的取得,有其特殊性。他的皇位,不是繼承得來的,也不是起義奪來的,而是異姓發動政變搶來的。這個政變就是歷史上有名的?#38472;橋兵變?#12290;趙匡胤原為五代時後周的一位重臣,握有朝廷的軍政大權。後周世宗死,7歲的小兒即位。第二年,國都開封傳言,北方契丹犯邊。大將軍趙匡胤得旨,親率大兵出城御敵。大軍走到開封東北40里的陳橋驛就停下了,當晚駐扎在這里。經過他的周密籌劃,第二天,官兵在他身上加披象徵皇帝的黃袍,一律推舉他為皇帝。他就這樣當了皇帝。?#38472;橋兵變?#26159;不流血的兵變。其本身無所謂對錯,主要是看宋太祖的所作所為,是否有利於歷史的發展。

宋太祖的最大的歷史貢獻,就是結束了自安史之亂以來,200多年的分裂割據的局面。從而,實現了全國的大一統。這是民心所向,眾望所歸。為了實現全國統一,他高瞻遠矚,採取了很多有力的措施。

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他不動聲色地玩了一個?#26479;酒釋兵權?#30340;把戲。

這要從唐朝的藩鎮割據說起。而藩鎮的出現,與節度使的設置有關。唐朝先在沿邊地區設立節度使。節度使的許可權很大,總攬各州的軍政大權。安史之亂以後,唐朝對投降的叛亂分子,立即授以節度使名號,仍令其照舊統領舊部、就地。他們的屬地逐漸變成了一個個小獨立王國,被稱作藩鎮。

藩鎮權勢漸大,不聽中央指揮,各自獨立。這就是?#34281;鎮割據?#12290;?#34281;鎮割據?#26159;從唐代宗時[762年]開始的。自此以後,中國陷入了長達200多年的分裂局面。這種分裂局面,都是節度使專權,從而導致藩鎮割據造成的。趙匡胤即位之後,曾同政治家趙普談了一次話。他虛心地問道,我想平定天下長久不息的戰亂,你有什麼好辦法嗎?趙普誠懇地回答,有一個好辦法,就是對方鎮的節度使,逐漸削奪他們的權力,限制他們的錢糧,收回他們的精兵。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宋太祖豁然開朗。

?#26479;酒釋兵權?#65292;就是他實施的第一個步驟。有一天,他專門宴請幾位重臣。酒酣耳熱之際,他說道,人生在世,無非是享受榮華富貴,並使子孫過上好日子。你們何不交出兵權,購置田宅,飲酒作樂,安度晚年呢?大臣們一聽,全都明白了。第二天,他們就都老老實實地交出了兵權。宋太祖授給他們有職無權的高官,讓他們在酒池肉林中度日。就這樣,宋太祖不費一刀一槍,就收回了兵權。

為了使軍權高度集中,宋太祖又創造了行之有效的?#26356;戍法?#12290;所謂?#26356;戍法?#65292;就是中央的禁軍,要按期輪流到各地戍守。將領也要經常調換,使?#20853;無常帥,帥無常兵?#12290;這就造成了?#20853;無常將,將無常兵?#30340;局面。將兵之間生疏,有利於防止軍隊叛變。歷史證明,這一方法,是防止軍閥割據的成功舉措。

宋太祖又針對當時的周邊形勢,提出了?#20808;南後北?#30340;統一全國的戰略方針。南,指的是荊湖、後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趙匡胤對他們採取了剛柔相濟、軟硬兼施的政策,收到了顯著的效果。他實施各個擊破的策略,迅速地滅掉了幾個小朝廷,實現了南方一統。而對投降的國主,一律封以有名無實的高官,使他們享受榮華富貴。而換來的卻是國家的統一,社會的安定。

宋太祖也是一個善於納諫的皇帝。有一次,有一個臣子立了大功,應予提拔,授給官職。但是,趙匡胤就是看不上他,不同意給他陞官。直言敢諫的大臣趙普上奏,請皇帝批准給該人陞官。宋太祖想,你啥事都管,這次我就是不答應你。看你怎麼辦。他帶點挑釁意味地對趙普說,我就是不想給他陞官,有法你想去!趙普不急不躁地答道,刑,是用來治罪的;賞,是用來獎功的。這是古今的道理。況且,刑罰是國家的刑罰,不是陛下你個人的刑罰。怎麼能從個人的喜怒出發,想怎樣就怎樣呢!

這就是說,陛下你應該講原則,不要耍小孩子脾氣。一席話,說的宋太祖自知理虧,但奈於情面,他一言沒發,站起來就回宮了。可是,固執的趙普卻緊追不舍。宋太祖入宮,他就立在門外等候。出以公心的趙普,很有你不批准,今天就不善罷甘休之意。宋太祖一看,也沒有辦法,是自己不對,就批准了他的要求。

宋太祖終於實現了全國統一的願望。他經過了16年艱苦的南征北戰,才結束了從安史之亂到十國紛爭的200餘年的割據局面。這是他對中國多民族國家的一個重要貢獻。

宋朝之後是元朝。

元太祖

元太祖,名鐵木真。是元朝的開國皇帝。1162年出生。22歲,第一次稱汗,是為蒙古乞顏部可汗。1206年,45歲的鐵木真統一各部,建立蒙古國,被尊為成吉思汗。1227年,66歲病逝。

成吉思汗的歷史貢獻之一,是由於他的努力,在歷史上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棗蒙古族。在他之前的數百年間,蒙古高原上部落林立,互不統屬,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民族。

鐵木真,是鐵匠的意思。鐵木真的父親叫也速該,是蒙古一個部落的首領。鐵木真的母親是月倫夫人。鐵木真9歲時,他的父親也速該,被塔塔兒人毒死。鐵木真牢牢地記住了這一點。也速該的部眾,紛紛離散而去。月倫夫人和幾個兒子孤立無援,陷入困頓之中。而其對立面泰赤烏貴族,對其發難,也拋棄了他們。鐵木真兄弟在苦難中逐漸長大成人。泰赤烏貴族認為,鐵木真很危險,對他心存恐懼,想盡早除掉他。他們派許多兵,到處搜捕鐵木真。鐵木真在森林裡躲藏了10多天,終於脫逃。少年的苦難生活,磨練了他的意志。

鐵木真牢記他的仇敵,一是殺父的塔塔兒人,一是害己的泰赤烏人。為了報仇,他想到了聯合克烈部的脫里汗。這個汗,後來稱王汗。他們有聯合的基礎,就是塔塔兒人是他們的共同敵人。而且,鐵木真的父親,也是脫里汗的?#23433;答?#65292;即盟友。但是克烈部地廣人眾,而且脫里汗又是父輩,要想同人家結盟,必須態度誠懇,謙恭。此時的鐵木真,已經具備了政治家的素質。他經過深思熟慮,對脫里汗謙卑地說:?#20320;是我父親的舊安答,像我的親生父親一樣。我把娶妻時,妻子給姑父的禮物黑貂鼠皮襖,獻給你。?#28982;後,恭敬地將皮襖獻上。脫里汗看著眼前威武的年輕人,又受到如此尊重,十分高興,便同意接納他們。從此,鐵木真就逐漸走上了振興之路。

以後,經過征戰分合,互有消長,經幾個部落的共同推舉,鐵木真就作了蒙古乞顏部的可汗。這是他第一次稱汗。時年22歲。這時在很多方面,他已經顯露出領袖的才能。

1202年,強大了的鐵木真,消滅了宿敵塔塔兒人。

同年,鐵木真和王汗的聯盟大軍,又大敗敵對諸部聯軍。

1203年,鐵木真和王汗決裂。隨後,鐵木真消滅了王汗及克烈部。王汗的勢力范圍全部歸鐵木真所有,鐵木真成為蒙古高原最強大的勢力。此後,鐵木真的大軍,所向披靡,消滅了太陽汗的乃蠻部。就這樣,鐵木真征服了幾乎整個遼闊的蒙古高原。於是,就在1206年,鐵木真再一次稱汗。薩滿教巫師進一稱號:?#20320;是最高的君主,最高的主命你採用成吉思汗的稱號。成是強大、堅強的意思。成吉思是這個詞的復數。成吉思汗就是最高君主或王中之王。?#20174;此,鐵木真就獲得了這個獨有的特殊稱號。同時,成立了大蒙古國。這就標志著一個蒙古民族共同體出現了。

成吉思汗的第二個貢獻,就是為建立大一統的元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大軍繼續征討,他削弱了金朝,滅掉了西夏。他死之後,他的子孫們又繼續他未竟的事業。1234年,金朝滅亡。1279年,南宋滅亡。蒙古貴族建立了地域遼闊的元朝。從而,結束了唐朝末年分裂割據的混亂局面。

成吉思汗還率領20萬大軍進行了野蠻的西征,經中亞,西亞,最遠到達歐洲的裏海。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這種行為應該徹底否定。
明太祖朱元璋
功績一:
經過多年艱苦卓絕的征戰,削平群雄,結束了蒙元的統治,統一了全國,建立了嶄新而強大的國家,恢復了漢民族在傳統中國疆域內喪失已久的政權。
說明:
元朝末年政治腐敗,天下大亂間,各地起義軍風起雲涌。朱元璋自參加紅巾軍不久,就以自己的英勇與才智獲得賞識,並努力拚搏,終於從一名普通士兵成長為一支勁旅的統帥,進而率軍消滅了相鄰的好幾個比較強大的割據政權,然後北伐蒙元,一路勢如破竹之下,很快就克復了元朝的都城大都(即今天的北京)。之後,朱元璋又經過幾次討伐,最終統一全國,建立了大明朝。
中國歷史每逢亂世時,便是群雄逐鹿中原爭奪天下的時候,但每次混戰到最後,則又必定會回落到各家歸一、天下一統的局面。而這最後的勝者,通常也總也有其勝出的理由。無論是劉福通、朱元璋,還是張士誠、陳友諒、方國珍,對於腐朽的蒙元統治者來說,那當然都是正義之師;但若拿各支農民軍互相比較的話,那恐怕就沒有正邪之分了——各家都是為了推翻元朝的統治,建立自己的漢族人的政權不是?所以,朱元璋最後的勝利是無可指責的,他既非繼承,也非竊取,而是全憑自己誠實的奮斗奪得這誰都可以奮力搶奪的天下的。事實上,歷代開國皇帝中,朱元璋得國之正是罕有對手可比的。
為什麼最終是朱元璋代表群雄、更代表人民完成了統一國家、結束戰亂、恢復漢民族政權的使命?這究竟是歷史的偶然還是必然?我想,這固然是命運和上天對朱元璋的眷顧,卻也是朱元璋自身才智、力量和德行等綜合優勢的最終勝出,比如朱元璋的軍隊紀律嚴明,對老百姓秋毫不犯,深得民心;比如他的軍隊將士齊心,整體戰鬥力極強,尤其能打惡仗、硬仗;又比如朱元璋在戰略上高瞻遠矚,決策一貫正確,並且高參盡心、猛將雲集……

功績二:
恢復乃至極大地增強了漢族(也包括同被壓迫的同為炎黃子孫的許多其他民族)的民族地位和民族自信心,修復並光大了已經大傷元氣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解說:
元朝統治中國時,蒙古人對漢族施行多種種族歧視政策,比如,第一,老百姓被劃分為四等人,漢族是最低一等;第二,殺死蒙古人者,償命,殺死漢人的,罰交一頭毛驢的價錢;第三,漢族老百姓所娶新媳婦的出夜權必須交給蒙古保長;第四,漢人不能擁有武器,連菜刀也只能幾家合用一把,且由保長負責菜刀的保管;第五,漢人賦役沉重,常年生活在貧苦中,一旦遭遇災荒那就性命難保;第五,漢族無有公職的普通百姓不允許取名字,只能以出生日期為名(所以朱元璋本來叫朱重八,朱元璋這個名字和徐達、常遇春、湯和等名字一樣,都是參加紅巾軍才取的)……
正是在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以後,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民族才得以取消了前朝種種落後、殘酷的種族歧視政策,朱元璋並沒有對蒙古人以牙還牙,而是實行各民族一律平等且互相尊重的政策,這使中國在民族和解的基礎上再次邁向了繁榮與強盛。
明朝二百多年間,漢人之鮮明風骨在歷朝歷代可謂僅見,明朝軍隊包括海軍在多次大的對外戰爭中所表現的強勁戰鬥力在總體上也比其他朝代要牛——這其實正是漢族恢復正朔地位後所建立起的極強大的民族自信心的集中表現。
至於朱元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恢復和廣大,實際也是融合和貫通在他整個的軍事活動和施政過程中的,比如朱元璋對鄉村基礎教育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普及,比如他對古代文化經典的研讀、推崇和運用,等等。舉一個朱元璋為自己子孫後代取名的例子。朱元璋給自己的兒子輩取名以單字,如太子朱標、燕王朱棣、寧王朱權……這一輩的名字都帶有「木」字偏旁;朱棣的三個兒子按朱元璋的意思分別取名為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都帶「火」字偏旁)……金、木、水、火、土,陰陽五行之術,長時期內都屬中國傳統文化中精髓之一。朱元璋在這樣的事情上都給出了這般極富傳統文化意味的規定,其對傳統文化之領悟、鑽研之深也可見一斑,其對光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做之努力由此也可見一斑。
康熙
第一,削平三藩,鞏固統一。三藩是指三個降清的明將:平西王吳三桂,鎮雲南;平南王尚可喜(子之信),鎮廣東;靖南王耿繼茂(父仲明、子精忠),鎮福建。他要削平三藩,強化皇權。
第二,統一台灣,開府設縣。從而加強了中央對台灣的管轄,促進了台灣經濟文化的發展。
第三,抵禦外侵,締結和約。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同俄國在尼布楚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表明康熙帝獨立自主外交的勝利。
第四,親征朔漠,善治蒙古。蒙古成為清朝北部堅固的長城。
第五,重農治河,興修水利。停止圈地,招徠墾荒,恢復生產。
第六,移天縮地,興建園林。康熙先後興建暢春園、避暑山莊、木蘭圍場等,乾隆又大興「三山五園」——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圓、萬壽山清漪園(後改名頤和園)和圓明園等,將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推向高峰。
第七,興文重教,編纂典籍。他重視文化教育,主持纂修了《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律歷淵源》、《全唐詩》、《清文鑒》、《皇輿全覽圖》等,總計60餘種,2萬余卷。

F.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最節儉的皇帝

道光在中國歷來史上是最勤儉節約的皇自帝了,據史料上說,道光做皇帝三十年,宮內的開支,每年不超過二十萬兩(慈禧太後每天的開支就將近一千兩),弄得內務府堂司各官窮得要死,手下的人更是一點油水都沒有,大家都怨聲載道。《清稗類鈔》里說,宣宗曾經有件黑狐端罩,襯緞稍為大了點,道光便令太監拿出,四周添皮,內務府報告說這樣改一下的話需要上千兩銀子,道光聽後大驚,忙不迭的說不用改了。道光有條套褲,膝蓋的地方不小心弄破了,後來就讓內務府的人在上面綴了一圓綢,即所謂的「打掌」。大臣們見了,紛紛效仿,也在膝間綴一圓綢,竟然風行一時(現在還有休閑西裝在肘部處釘一圓布,大概出於防磨的考慮,抑或美觀?其源頭可能來至於此)。

G. 中國古代最有名的十位皇帝

一、秦始皇贏政(前259——前210),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其非凡的功績在中國帝王中也只有數人能與之相比。
二、 武帝漢劉徹(前156年—前87年),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在他統治下的西漢帝國比羅馬帝國還要強盛。成為世界文明無可爭議的中心,而漢武帝的時代,也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偉大時代之一。
三、漢光武帝劉秀(公元前6~公元57) 漢光武帝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封建皇帝之一。史稱其才兼文武,豁達有大度。他長於用兵,善於以少勝多,出奇制勝。他對待臣僚「開心見誠」,不念舊惡,但賞罰嚴明。他建立的東漢王朝達200多年的歷史,開創的「光武中興」是中國封建史上著名的四大治世之一。
四、 隋文帝楊堅(公元541年——公元604年),平定陳朝,結束了自東晉以來270多年的戰亂和南北分裂的局面,為中國重歸統一作出了重大貢獻。
五、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公元649年),中華帝國千古第一帝,開創「貞觀之治」,是中國人千年稱頌的好皇帝。在當時的世界上,堪與唐帝國相比的,只有中東的阿拉伯帝國。
六、 一代女皇——武則天(公元624年—705年),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唯一女皇,她前後執政近半個世紀,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歷史功績,昭昭於世。並使中華帝國順利地進入第二個黃金時代。
七、 宋太祖趙匡胤(公元927年——公元976年),建立宋朝,不僅統一了大半個中國,而且治國有方。宋王朝的經濟和文化之所以能夠達到我國歷史上的又一個高峰。
八、元太祖成吉思汗(公元1162年~公元1227年)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崛起於蒙古大漠,建立起地跨歐亞大陸的大帝國。
九、 明成祖朱棣,(公元1360~公元1424年),作為歷史上第一個定都北京的皇帝,奠定了北京此後500餘年的首都地位。 更令他聞名世界的是鄭和下西洋,前後七次,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溝通了中國同東南亞和印度河沿岸國家。
十、清聖祖康熙(公元1654年——公元1722年),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由於他的文治武功,中華帝國的多民族統一的局面得到鞏固發展,出現「康乾盛世」的繁榮,開創中華帝國的另一黃金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之一。

H. 世界上最著名的幾個帝王

1、路易十四,在位72年,法國國王(1643—1715年在位),號稱「太陽王」,歐洲君主專制極盛的代表人物,四處征戰以圖擴大法國版圖。

2、沙普爾二世,在位70年,波斯薩珊王朝皇帝(309—379年在位),為薩珊王朝極盛時期,打敗羅馬帝國,大規模迫害基督徒。

3、弗朗茨·約瑟夫,在位68年,奧匈帝國皇帝(1848—1916年在位),將奧匈帝國帶到了崩潰的邊緣,但在被俾斯麥打敗後對德意志的統一採取了開明的態度。

4、拉美西斯二世,在位66年,古埃及法老(公元前1290—1224年在位),古埃及第十九王朝全盛之君,四處征戰以擴大古埃及版圖。

5、維多利亞,在位64年,英國女王(1837—1901年在位),君主立憲制度下的模範君主,統治著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日不落帝國」,後還兼任印度女皇。

6、巴西爾二世,在位62年,拜占庭皇帝(963—1025年在位),創造了拜占庭帝國「中興」時代,將拜占庭帝國領土擴大至接近歷史最大。

7、康熙,在位61年,中國清朝皇帝(1661—1722年在位),文治武功成就頗多,奠定了中國近現代的版圖。

8、乾隆,在位60年,中國清朝皇帝(1735—1795年在位),在位期間為清朝經濟文化的全盛時期。

9、喬治三世,在位60年,英國國王(1760—1820年在位),早年政績不錯,但後來丟失了北美洲的十三個殖民地(成為美國),晚年精神失常。

10、路易十五,在位59年,法國國王(1715—1774年在位),被指責為無道昏君,但在位時期基本上維持法國表面上的繁榮。

11、武丁,在位59年,中國商朝國王(公元前1250—1192年在位),在位期間多方征戰,奠定了中國在秦之前的勢力范圍。

12、威廉明娜,在位58年,荷蘭女王(1890—1948年在位),帶領荷蘭走過兩次世界大戰的艱難時代的「慈母」式女王,維護君主立憲制。

13、薩爾貢,在位55年,阿卡德國王(公元前2371—2316年在位),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兩河流域的君主。

14、周穆王,在位55年,中國周朝國王(公元前976—922年在位),為周朝的全盛時期,四處巡遊,為中國帝王中「巡遊天下的第一人」

15、漢武帝,在位54年,中國漢朝皇帝(公元前141—87年在位),打敗匈奴,多方拓展疆域,獨尊儒術,在思想上加強「大一統」

16、圖特摩斯三世,在位54年,古埃及法老(公元前1504—1450年在位),古埃及第十七王朝的全盛之君,戰績累累,為「埃及帝國」的奠基人。

17、腓特烈三世,在位53年,德國國王(1440—1493年在位),政績不大,但其漫長的在位時間奠定了哈布斯堡家族在德意志的統治地位。

18、伊麗莎白二世,已在位53年,英國女王(1952年——)當今倖存王室中最有名氣者,隨著時間的延伸,她的排名仍可繼續上升。

19、伊凡四世,在位51年,俄國沙皇(1533—1584年在位)又稱「伊凡雷帝」,俄國第一個自稱沙皇的君主,擴展了俄國國土,脾氣火爆,殺人極多。
20、秦始皇,在位36年(前259-前210),秦朝建立者,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中央集權國家,始稱皇帝,被稱為千古一帝。

I. 古代著名的皇帝有誰

秦始皇 贏政

漢武帝 劉徹

唐太宗 李世民

宋太祖 趙匡胤

則天皇帝 武媚

清聖祖 愛新覺羅·玄燁(康熙皇帝)

清高宗 愛新覺羅·弘歷(乾隆皇帝)

成吉思汗 鐵木真(嚴格說他是可汗,不是皇帝)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