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著名科學家
㈠ 我國現代著名的科學家有哪些
地質學家李四光、氣象學家竺可楨、 數學家華羅庚、物理學家吳有訓、醫學家內林巧稚、天文學家容張鈺哲、化工學家侯德榜、農學家丁穎、數學家熊慶來、微生物學家湯飛凡、內科專家張孝騫、建築學家梁思成、林學家梁希、橋梁學家茅以升、物理學家嚴濟慈和物理學家周培源、水稻專家袁隆平、火箭專家錢學森、核物理專家王淦昌、於敏、錢三強、鄧稼先、錢偉長等。
㈡ 我國古代著名科學家有哪些
天文:張衡、袁天罡、僧一行、郭守敬、蘇頌、梅文鼎
醫學:葛洪、華佗、扁鵲、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王清任
數學:劉徽、祖沖之、梅文鼎
地理:裴秀、酈道元、徐光啟
科普類(綜合型):沈拓、宋應星
發明家:墨子、蔡倫、諸葛亮、畢升
農學家:賈思勰、王禎
1、張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陽市石橋鎮夏村),張衡觀測記錄了兩千五百顆恆星,創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准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第一架測試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還製造出了指南車、自動記里鼓車、飛行數里的木鳥等等.張衡共著有科學、哲學、和文學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靈憲》和《靈憲圖》等.為了紀念張衡的功績,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將小行星1802命名為「張衡小行星」.郭沫若對張衡的評價是:「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萬祀千齡,令人景仰.」
2.祖沖之(429 -500 ),字文遠,范陽遒(今河北淶水)人.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和機械製造家.他在世界數學史上第一次將圓周率(л)值計算到小數點後七位,即3.1415926 到3.1415927 之間.他提出約率22/7 和密率355 /113 ,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歐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張叫它「祖率」.他編制的《大明歷》,第一次將「歲差」引進歷法.提出在391年中設置144 個閆月.推算出一回歸年的長度為365.24281481日,誤差只有50秒左右.為了紀念祖沖之的功績,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環形山命名為「祖沖之環形山」,將小行星1888命名為「祖沖之小行星」.
3.徐光啟(1562-1633年)字子先,號玄扈謚文定.上海徐家匯(今屬上海市)人,明末著名的科學家,第一個把歐洲先進的科學知識,特別是天文學知識介紹到中國,終生從事研究天文、歷法、水利、測量、數學、農學,較早接觸並容納西方文化,有《農政全書入《崇禎歷書》和《幾何原本》等著譯,可謂我國近代科學的先驅者.
㈢ 我國現代著名的科學家有哪些人
錢學森、鄧稼先、華羅庚、袁隆平、茅以升。
㈣ 我國著名科學家名字
1、屠呦呦,中國復中醫研究院終身制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葯學家,畢業於北京大學,2001年就因發現青蒿素,挽救了數百萬的生命,從而獲得拉斯克獎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2015年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錢學森,漢族。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3丶袁隆平,男,漢族,無黨派人士,1930年9月7日生於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人,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㈤ 錢學森作為我國著名科學家,他具有哪些主要的事跡
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
生於上海。1939年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獲航空、數學博士學位。後歷任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研究組組長、美國國防部科學顧問組組員、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等職,曾獲美空軍上校軍銜。1955年艱難回 中 國 大 陸,後歷任中 國 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首任所長、國 防 部 第五研究院首任院長、七機部 副 部 長、全 國 科 協 主 席、全 國 政 協 副 主 席、解 放 軍 總裝備部科學技術 委 員 會 高 級 顧 問 等職。1959年入 中 共 。1998 年獲「中 國 科 學 院 資 深 院 士」、「中 國 工 程 院 資 深 院 士 」稱號。1999年獲 兩 彈 一 星 功 勛 獎章。著有《工程式控制制論》、《星際航行概論》等。
㈥ 我國著名的科學家是誰
侯德榜
周培源
茅以升
錢學森
李四光
袁隆平
華羅庚
陳景潤
楊振寧等
㈦ 我國著名的科學家的事跡
1、錢三強
錢三強 (1913—1992),原名錢秉穹,男,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父親錢玄同是中國近代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
他是第二代居里夫婦的學生,又與妻子何澤慧一同被西方稱為「中國的居里夫婦」,他是中國發展核武器的組織協調者和總設計師,中國「兩彈一星」元勛。
早年從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在「核裂變」方面成績突出,是許多交叉學科和橫斷性學科的倡導者。他發現重原子核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並對三分裂機製作了合理解釋,深化了對裂變反應的認識。
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立和「兩彈」研究,為中國科學院的組建和發展,特別是建立和健全學術領導,培養科學技術人才,開展國際學術交流,組織和協調重大科研項目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原子能事業的主要奠基人,被譽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之父」、「中國兩彈之父」。傑出科學家。
2、錢學森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縣,是中國傑出的愛國科學家,是航空領域、空氣動力學學科的第三代摯旗人,是工程式控制制論的創始人,是二十世紀應用數學和應用力學領域的人物。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享譽海內外的傑出科學家和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之一。
1935年8月,錢學森作為一名公費留學生赴美國學習和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氣動力學。回國前,曾任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噴氣推進研究中心主任。
1949年中秋節,新中國成立的喜訊傳到大洋彼岸,錢學森夫婦和十幾位中國留學生一邊賞月,一邊傾訴衷腸。在這天上月圓、人間團圓的美好時光,錢學森萌發早日回國報效祖國的念頭。
就在錢學森積極籌備回國事宜的時候,朝鮮戰爭爆發了,美國國內掀起一股瘋狂的反共逆流。錢學森涉嫌學院馬列主義書記威因鮑姆的案件,美國政府決定取消他參加機密研究的資格,同時指控他是美國共產黨員,非法入境。
錢學森一邊據理駁斥美國聯邦的指控,一邊正式申請回國。就在他打算離開洛杉磯的前兩天,移民局突然勒令他不準離開美國,海關扣留了他的全部行李。
1955年,經過周恩來總理在與美國外交談判上的不斷努力——甚至包括了不惜釋放11名在朝鮮戰爭中俘獲的美軍飛行員作為交換,1955年8月4日,錢學森收到了美國移民局允許他回國的通知。
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回國願望終於得以實現了,這一天錢學森攜帶妻子蔣英和一雙幼小的兒女,登上了「克利夫蘭總統號」輪船,踏上返回祖國的旅途。1955年10月8日,錢學森一家終於回到了自己魂牽夢繞的祖國,回到自己的故鄉。
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3、鄧稼先
鄧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
1924年出生於安徽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學,在讀書求學期間,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1937年北平淪陷後,他曾秘密參加抗日聚會。
後在父親鄧以蟄的安排下,他隨大姐去往昆明,並於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國普渡大學留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畢業當年,他就毅然回國。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製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6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87年和1989年各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1999年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由於他對中國核科學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被稱為「兩彈元勛」。
4、李四光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黃岡人,蒙古族,地質學家、教育家、音樂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勛,2009年當選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李四光1910年7月畢業於日本大阪高等工業學校;1911年,出任湖北軍政府實業部長;1928年1月,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0年5月,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1951年4月,當選為世界科學工作者協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1952年9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部長;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58年9月,任中國科協主席;1969年4月,被選為中國共產黨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1970年8月,任國務院科教組組長。
李四光創立了地質力學,並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早年對蜓科化石及其地層分層意義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邊緣學科「地質力學」和「構造體系」概念,建立了「構造體系」的概念,創建了地質力學學派;
提出新華夏構造體系三個沉降帶有廣闊找油遠景的認識,開創了活動構造研究與地應力觀測相結合的預報地震途徑。
5、趙九章
趙九章(1907年10月15日—1968年10月26日),浙江吳興人,出生於河南省開封市,中國著名大氣科學家,地球物理學家和空間物理學家,中國動力氣象學的創始人,東方紅1號衛星總設計師,中國人造衛星事業的倡導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國現代地球物理科學的開拓者。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38年(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0月獲德國柏林大學博士學位,1951年加入九三學社,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趙九章對大氣科學、地球物理學和空間科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是倡導和開拓中國地球科學數學物理化和新技術化的先驅。
在氣團分析、信風帶熱力學、大氣長波斜壓不穩定、大氣準定常活動中心、有關帶電粒子和外層空間磁場的物理機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是奠基性的。
先後創立了不少地球科學研究機構,並開辟了許多新研究領域,如氣球探空、臭氧觀測、海浪觀測、雲霧物理觀測、探空火箭和人造地球衛星等,並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家,對中國地球科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錢學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鄧稼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四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趙九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錢三強
㈧ 我國著名科學家
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早年在英國伯明翰大學苦讀六年,取得了地質學碩士學位。他的老師勸他留下深造,獲得博士學位後再回國。李四光謝絕了老師的好意,他回答說:「不,我想把我學到的知識,盡快貢獻給我的祖國。」1920年回國工作,直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為止。之後,在國外時仍堅持地質學的研究工作。到1950年,他放下國外優厚條件,在新中國百廢待興之際,毅然從英國繞道回國,作為新中國的地質部長為我國石油事業立下卓越功勛。
詹天佑,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是大清留美幼童的傑出代表,他親自設計、指揮修築了我國第一條自建鐵路,被譽為「中國鐵路之父」。他身上所體現出的民族氣節和職業精神,就像八達嶺青龍橋火車站那座詹天佑青銅雕像一樣,歷盡風雨,巍然屹立,給後人以無限啟迪和精神動力。詹天佑在學習期間刻苦努力,在工作時不畏艱險、認真負責、堅守崗位。他擁有創新精神、 民族精神、科學精神以及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想了解更多科學知識就來求助七檬科學哦!
㈨ 中國現代著名科學家及成果
1、錢學森(著名科學家、物理學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式控制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做出許多開創性貢獻。)
2、錢三強(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在「核裂變」方面成績突出,是許多交叉學科和橫斷性學科的倡導者。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立和「兩彈」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3、錢偉長(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我國近代力學的奠基人之一。兼長應用數學、物理學、中文信息學,著述甚豐。特別在彈性力學、變分原理、攝動方法等領域有重要成就。)
4、侯德榜(著名科學家,傑出的化工專家,我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
5、袁隆平(農學家、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雜交水稻的創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第一人。他於1981年榮獲我國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被國際上譽為「雜交水稻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