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舞蹈
❶ 土家族有種著名的舞蹈叫什麼
擺手舞:擺手舞據史書記載,最早源於商周時期巴人的軍戰舞。西漢時,巴人的這種軍戰舞成為漢宮廷舞樂,被稱為巴諭舞。梁又復原稱,後改為鞞舞。唐初,巴諭舞列為清高樂。從漢到唐宋,巴諭舞在民間經久不衰。擺手舞有大擺手、小擺手之分。小擺手舞每年歲正月舉行一次,主要是表演農事、漁獵活動。大擺手每三年舉行一次,內容在小擺手舞的基礎上,再加上披西蘭卡普表演的軍戰舞。跳擺手舞時,要吹大土號,嗩吶、敲打鑼、鑔、鼓、燃放三眼炮和鞭炮。人們圍成圓圈,男在外圈,女在內圈。除圓圈外,還有縱隊、「人」字形隊及各種圖案隊形。舞蹈人數不定,可自由出入。動作要求雙手擺動不過肩,膝蓋隨之伸屈、顫動,手與腳呈順邊運動。舞姿朴實,音樂節奏明快。在跳擺手舞的同時,要唱擺手歌,其歌詞有流傳久遠的固定歌詞,也有少量即興編唱的新歌詞。人們且歌且舞,氣氛熱烈,具有濃厚的土家氣息。
跳喪舞:土家人的祭祀性舞蹈。在老人去世後,鄂西土家人以跳喪、湘西土家人以打喪歌、跳牌來祭奠老人,其間所跳舞蹈,均為跳喪舞。跳喪舞以鄂西的跳喪舞最有特點。它通常為一人在靈前擊鼓領唱,其餘二人或四人成雙成對邊歌邊舞,跳喪者多為男子。內容有表現歷史、生產、愛情等,大都是即興自編歌詞演唱。動作多模擬飛禽走獸和人類的勞動、戰爭、常如燕兒銜泥,猛虎下山、美女梳頭。頭、手、肩、腰、胯、臂、腳齊動,還可以邊跳邊唱邊飲。主要動作要求是八字步,繞手,哈腰、曲膝、擺胯。動作誇張、古樸粗獷,有陽剛之美,所塑造的形象生動逼真。跳喪舞唱腔時而高昂激越,時而低沉舒緩,但整個舞蹈音樂歡暢、無悲戚感。
花鼓子:喜慶場合和休閑時表演的一種慶祝和娛樂性舞蹈。無伴奏,不化妝,男女雙雙上場,手持手帕、小扇對舞而歌。內容主要是歌唱愛情,歌詞可即興演唱,也有傳統的唱段如《十愛》《十想》、《探郎》、《正月里是新春》等。整個舞蹈舞姿輕盈,配合精彩的唱詞,舞者用手作出各種滑稽的動作,氣氛活躍而熱烈。
八寶銅鈴舞:流行於湘西的土家族祭祀舞蹈——八寶銅鈴舞,是土老司祭祀、祭奠亡靈、解錢時所跳。舞者著八幅羅裙,戴鳳冠,右手持牛角號(或舞師刀),左手持銅鈴,邊舞邊吹,邊舞邊唱,還不時與圍觀者對唱。八寶銅鈴舞有兩種:坐堂與行堂。坐堂時土老司坐在凳上用手來完成動作,動作較少。行堂則要求舞者不停地行走舞蹈,動作繁多。唱詞多為固定的唱詞,有喂馬、逗馬、上馬、跨鞍、奔馬、下馬、跳水坑、跑馬搖鈴、過門坎、打神堂、蓮花跳等程序。舞蹈粗獷古撲。
此外,還有集體娛樂舞——社粑粑舞,流行於黔東北和川東南土家地區的打鬧歌舞,也受到當地土家人的喜愛。
當然,最著名的還是擺手舞。
❷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舞蹈
《北京的金山上》藏族、《敖包相會》蒙古族、《苗嶺的早晨》苗族、《情深意長》彝族、《我們新疆好地方》維吾爾族、《月亮走我也走》黎族、《月光下的鳳尾竹》傣族、《阿里山的姑娘》高山族、《牧羊姑娘》維吾爾族、《美麗的金孔雀》傣族、《阿細跳月》白族、《康定情歌》藏族。廣東舞蹈《彩雲追月》、江蘇舞蹈《四季歌》、四川舞蹈《採花》、陝西舞蹈《走西口》、河北舞蹈《回娘家》、甘肅舞蹈《鳳凰展翅》、江蘇舞蹈《好一朵茉莉花》、東北舞蹈《二月里來》、黑龍江舞蹈《浪花里飛出歡樂的歌》、山東舞蹈《燈碗開花》、《牧羊曲》、《枉凝眉》。
…………還有很多```
范圍其實還不是很詳細啦```民族舞也有很多種的= =```
❸ 世界上著名的舞蹈有那些,誰能說幾個啊
⒈三分法 ⑴以娛樂為目的的三分法: ①娛己舞蹈:為自得其樂而跳的舞蹈,如原始舞蹈、早期的民間舞和交誼舞等,屬於自娛舞蹈的范疇。 ②娛神舞蹈:為取悅神靈而跳的舞蹈,如部分巫覡舞、祭儀舞等宗教性的舞蹈,屬於表演舞蹈的范疇。 ③娛人舞蹈:為給他人帶來愉悅或教益而跳的舞蹈,如在廣場、劇場、電影、電視中表演的舞蹈,屬於表演舞蹈的范疇。 ⑵以生命為主題的三分法: ①生存舞蹈:與出生、洗禮、割禮、訓導、成年、婚禮、生殖、治療、葬禮,以及開荒、播種、收割、狩獵、畜牧、出征、凱旋等各種人類肉體生命需求緊密配合的舞蹈。 ②宗教舞蹈:與求雨、抗旱、驅鬼、除疫、迎神、送神等各種人類精神生命需求緊密配合的舞蹈。 ③節慶舞蹈:與諸多自然節令和社會慶典緊密配合的舞蹈。 ⒉兩分法 ⑴以取悅對象為核心的兩分法: ①自娛舞蹈:詳見上文「三分法」之一中的「娛己舞蹈」。 ②表演舞蹈:詳見上文「三分法」之一中的「娛神舞蹈」和「娛人舞蹈」。 ⑵以舞蹈形象為核心的兩分法: ①形象舞蹈:在跳舞前,已從客觀外界獲取了確切的舞蹈內容、進程、結果和目的的舞蹈,常包含模擬性的動作,甚至啞劇式的表情,以表現那些對維系人類生命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牲畜的興旺、狩獵的成功、戰爭的凱旋、五穀的豐登、人類的生死等等,可謂再現大於表現,因此,可稱之為模仿型舞蹈、啞劇式舞蹈和外向型舞蹈。 ②非形象舞蹈:注重表現理想、意念或精神的舞蹈,既可以是宗教的,也可以是世俗的,舞蹈的內容明確,並發自舞者的內心,並且從不採用模仿式的動作或啞劇式的表情去描述事態的進程,也不去模擬自然或社會中的任何對象,可謂表現大於再現,因此,可稱之為抽象型舞蹈、抒情型舞蹈和內向型舞蹈。 ⑶以舞蹈形態為核心的兩分法: ①形象舞蹈:有具體形象可辨認的舞蹈,如許多模仿動物或生活現象的舞蹈,與「情節舞蹈」、「具象舞蹈」相似。 ②意象舞蹈:無具體形象可辨認,需舞者和觀眾雙方去想像才能感受的舞蹈,與「情緒舞蹈」、「抽象舞蹈」相似。 ⑷以舞蹈內容為核心的兩分法: ①情節舞蹈:藉助於模仿性動作和啞劇式手段,或多或少地交代情節的舞蹈,俗稱「情節舞」,被認為是舞蹈的弱項。 ②情緒舞蹈:撇開故事情節的羈絆,全力以赴地抒發感情的舞蹈,俗稱「情緒舞」,被認為是舞蹈的強項。 兩類舞蹈曾在中國內地實行「改革開放」國策,舞蹈界打開通往俄羅斯古典芭蕾以外的世界大門之前,流行甚廣,影響主要來自俄羅斯古典芭蕾舞劇。在這種舞蹈分類法的左右下,還出現了「舞蹈短於敘事,長於抒情」的美學觀念。 ⑸以舞蹈形式為核心的兩分法: ①具象舞蹈:通過模擬性動作和啞劇手段,具體描摹事物形態和發展過程的舞蹈,與「形象舞蹈」、「情節舞蹈」,以及「啞劇舞蹈」,甚至「戲劇性舞蹈」相似。 ②抽象舞蹈:拋開故事情節,全力以赴地抒發感情,表現情調,甚至傳達哲理的舞蹈,與「非形象舞蹈」、「情緒舞蹈」、「觀念舞蹈」,以及把玩動作自身時空力度值的「純舞蹈」相似,後者主張「動作自身是生命的第一信號,是內容與形式、內力與外形的完美統一體」,而絕不是僅能表現文學、戲劇內容的單一形式。 ⑹以舞蹈方式為核心的兩分法: ①再現性舞蹈:著重通過模仿性動作和啞劇手段,具體再現事物形態和發展過程的舞蹈,與「具象舞蹈掃」、「情節舞蹈」、「啞劇舞蹈」、「戲劇性舞蹈」相似。 ②表現性舞蹈:拋開故事情節,全力以赴地抒發感情,表現情調,甚至傳達哲理的舞蹈,與「非形象舞蹈」、「情緒舞蹈」、「」觀念舞蹈、「純舞蹈」相似。
❹ 著名舞蹈有哪些
江蘇舞蹈《好一朵茉莉花》、廣東舞蹈《彩雲追月》、江蘇舞蹈《四季歌》、四川舞蹈《采內花》....
還有容些我喜歡的《胭脂扣》《千紅》《剪紙姑娘》《中國結》《邵多麗》《茉莉花》《雨竹林》 有空的話看看吧 都挺好看的..
❺ 著名舞蹈家跳的舞蹈有什麼
降采蘋江采蘋是福建莆田珍珠村人,出生於唐玄宗先天元年,是唐代著名的宮廷舞蹈家。江采蘋9歲能讀《詩經》中的《周南》和《召南》,因詩中有《采蘋》篇,她的父親給她取名「采蘋」。江采蘋的父親江仲遜是一位飽讀詩書又極賦情趣的秀才,且精通醫道,懸壺濟世,是當地一位頗有名望的儒醫。她從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能歌善舞,吟詩作對,可謂才女。唐玄宗時,江采蘋被選入宮,由於其舞技出眾,尤善跳《驚鴻舞》,如飛鳥展翅,輕飄如
江采蘋是福建莆田珍珠村人,出生於唐玄宗先天元年,是唐代著名的宮廷舞蹈家。江采蘋9歲能讀《詩經》中的《周南》和《召南》,因詩中有《采蘋》篇,她的父親給她取名「采蘋」。
江采蘋的父親江仲遜是一位飽讀詩書又極賦情趣的秀才,且精通醫道,懸壺濟世,是當地一位頗有名望的儒醫。她從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能歌善舞,吟詩作對,可謂才女。唐玄宗時,江采蘋被選入宮,由於其舞技出眾,尤善跳《驚鴻舞》,如飛鳥展翅,輕飄如仙,深得玄宗寵愛。由於江采蘋非常喜愛梅花,玄宗賜名為「梅妃」。
梅妃受玄宗專寵達十年之久,這期間,梅妃以自己的品性和賢德影響著唐玄宗,使玄宗以德治國,整個國家繼續保持著開元盛世的強盛。
開元二十八年,唐玄宗在驪山行宮遇到了自己的兒媳、壽王妃楊玉環,一下子被她的美艷和嬌媚所迷惑,從此再也不能放下,至天寶四年八月,終於冊立楊玉環為貴妃。楊玉環入宮後,專寵後宮,梅妃也被冷落。冬日,唐玄宗在賞雪之際看到滿枝梅花,想起梅妃,就命人給她送去一斗珍珠,梅妃斷然拒絕,並作詩傾訴自己孤寂哀怨的情緒:「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污紅綃。長門盡日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唐玄宗看後,心中愧疚,便命人配曲演唱,後成為名滿一時的歌曲《一斛珠》。
安史之亂,唐玄宗僅帶著楊玉環出逃,後楊玉環在馬嵬坡上吊。收復長安後,唐玄宗回到宮中,又想起梅妃,命人尋找,卻蹤跡俱無。一日,有人獻上一幅梅妃翩舞的畫像,尤現當年《驚鴻舞》之風采,玄宗思痛不已,作《題梅妃畫真》一首:「憶昔嬌妃在紫宸,鉛華不御得天真。霜綃雖似當年態,爭奈嬌波不顧人。」據說梅妃在安祿山殺入長安後,死於亂刀之下;又有一說是她逃出宮中隱避他鄉度過了後半生。
「梅妃」江采蘋的一生都與梅緊緊聯系在一起。她不但愛梅,而且將梅的品性溶入了自己的精神,其清雅高潔,不是俗人所能比擬的。在與楊貴妃的愛情爭奪戰中,她雖然一時屈居下風,但她那種淡雅的風格永遠都不會從多情皇帝唐玄宗的心海中抹掉。不論楊貴妃怎樣的香艷濃烈,總也掩不住梅花那一縷幽幽的清香。
❻ 中國古代有什麼著名舞蹈
一、西周和春秋戰國時期
祭祀:兵舞、帗舞、羽舞、皇舞
巫禮:兵舞、帗舞。
驅疫
教育:小舞有《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和《人舞》。
貴族子弟舞《雲門》、《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和《大武》。
宴享:弓矢舞
魯國雅舞:《象簫》、《南龠》舞,
二、兩漢時期
1、雅樂舞:主要用於祭祀
2、俗樂舞:
郊祭樂舞、兵法樂舞、朝賀宴樂
舞四夷之樂:
東夷之樂執矛舞
西南夷之樂執羽舞
西夷之樂執戟舞
北夷之樂執干舞(兵舞)
(1)武舞
劍舞
棍舞
刀舞
干舞
戚舞
(2)文舞
長袖折腰舞
掌上舞
盤鼓舞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
宮廷舞:
(1)清商樂舞 是漢民族傳統民間樂舞的稱謂。
《白紵舞》
《大垂手》舞,
《明君》舞、
《巴渝舞》、
《公莫舞》、
《鐸舞》、
《鞞舞》等。
(2)胡舞 主要指西北少數民族的舞蹈。
《天竺樂》是印度傳來的樂舞,
《龜茲樂》是來自新疆龜茲一帶的樂舞。
四、大唐時期(上)
宴享宮廷舞
九部伎、十部伎、坐部伎、立部伎、健舞、軟舞、大麴、歌舞戲、百戲
(「十部之伎於庭,以備中外。一曰燕樂伎,二曰清樂伎(亦名「清商樂「),三曰西涼伎,四曰天竺伎,五曰高麗伎,六曰龜茲伎,七曰安國伎,八曰疏勒伎,九曰康國伎,十曰高昌伎。 」)、
燕樂:四部樂舞:《破陣樂》、《慶善樂》、《景雲樂》、《承天樂》。
清樂:《白紵舞》、《巴渝舞》、《拂舞》、《前溪舞》、《鞞舞》。
西涼樂:代表舞蹈是《獅子舞》。
天竺樂:佛教樂舞。
康國樂:又稱「胡旋舞」,是疾轉如風的轉圈舞。
立部伎中的《安樂》:城舞
《太平樂》:五方師子舞
《破陣舞》
《慶善舞》
五、大唐時期(下)
1、「健舞」
《劍器舞》
《胡旋舞》
《胡騰舞》
《柘枝舞》
2、「軟舞」
《綠腰舞》
《春鶯囀》
3、唐代大麴,又稱「法曲」,屬宴樂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散序,以器樂演奏為主;
(二)中序(拍序、歌頭),以歌唱為主;
(三)破,是全曲的高潮,以舞蹈為主。
著名的大麴有《霓裳羽衣舞》、《踏金蓮》、《玉樹後庭花》等。
4、民間俗樂舞:
《大面》(《蘭陵王入陣曲》)
《撥頭》
《踏搖娘》
5、崇仙舞蹈:
《四方菩薩舞》
《五方獅子舞》
《天竺樂》
《雲韶樂》
6、隊舞:
如《菩薩蠻隊舞》和《嘆百年隊舞》。
六、兩宋時期
隊舞:分為「小兒隊」和「女弟子隊」,每類又分為十個獨立的隊舞。
大麴歌舞:《太清舞》、《漁父舞》、《花舞》、《劍舞》
七、元明時期
1、贊佛樂舞《十六天魔舞》
《昂鸞縮鶴之舞》
2、仍採用「文舞」和「武舞」兩類。
3、明代雅樂舞:用九奏三舞,三舞為《平定天下之舞》、《撫安四夷之舞》、《車書會同之舞》。九奏之後,用隊舞結束宴會。舞隊有《諸國來朝之舞》、《長生隊之舞》等。
4、明代宮廷舞蹈見於明代的一些刻本插圖中,比如《唐詩艷逸品》中的獨舞者,《太妃全傳》中的梅妃的「驚鴻舞」等。
八、滿清時期
1、清代宮廷舞
干戚曰武功之舞
羽龠曰文德之舞
祭祀初獻以武舞
亞獻終獻以文舞
2、隊舞樂:慶隆舞(蟒式舞 瑪克式舞) 世德舞 德勝舞
瓦爾喀部樂:東部少數民族(屬於女真之一)樂舞
朝鮮樂:
蒙古樂
回部樂
番子樂:藏族樂舞
廓爾喀部樂:今尼泊爾樂舞
緬甸國樂
安南國樂:手執采扇而舞
望採納,謝謝
❼ 世界上有哪幾種最著名的舞蹈
芭蕾舞
民族舞
古典舞
芭蕾舞還分現代芭蕾舞
和古典芭蕾舞呢
街舞是外國的
中國的呦中國古典舞
中國漢唐舞等等
時代不一樣
❽ 我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舞蹈家
春秋戰國時代的西施、旋波和提謨,漢代的戚夫人、趙飛燕,晉朝的綠珠和謝尚,南北朝的張靜琬、孫荊玉、潘貴妃、張麗華、艷姿,唐朝的安叱奴、武廷及、關盼盼、肖煉師、韋氏、灼灼,宋代的菊夫人、嚴蕊,元代的三聖奴、妙樂奴、文殊奴,清代的魏長生、裕容齡等。由於篇幅所限,這里只介紹幾位有代表性的著名舞蹈家,和他們創作和表演的代表作品。
一、西施,是春秋時代著名的宮廷舞人。越王勾踐為向吳國復仇使美人計,把西施送給錯庸好色的吳王夫差。夫差得西施後,終日沉溺在歌舞和酒色之中,不理朝政。據記載,為西施表演《響屐舞》,夫差在御花園的一條長廊中,命人把廊挖空,放進大缸,上面鋪木板,取名「響屐廊」。西施腳穿木屐,裙系小鈴,在婀娜優美舞姿中時,木屐踏在木板上,發出沉重的「錚錚嗒嗒」回聲和裙上小鈴清脆歡快的「叮叮當當」聲相互交織,別有一番迷人的風味。吳王為西施所迷,荒廢了政務,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越王勾踐趁機發兵打敗了吳國,夫差被迫自殺。
二、趙飛燕,原名宜主,漢代的著名舞人。為陽阿公主家的婢女,她聰明伶俐、身材窈窕,學習歌舞時精心、刻苦,所以出人頭地。由於她的舞姿特別輕盈,故人稱「趙飛燕」。後被漢成帝看中,召入宮中,封為「婕妤」(女官名),數年後立為皇後。
趙飛燕,身輕若燕,能作掌上舞。相傳漢成帝為趙飛燕造了一個水晶盤,令宮人用手托盤,趙飛燕則在水晶盤上瀟灑自如地舞蹈,由此可見其舞蹈的功力。還有一個傳說:「漢宮中有個太液池,池中突起一塊陸地,叫瀛洲,洲上建高榭(音謝。是修築在高土台上的敞屋),高達四十尺。趙飛燕穿著南越進貢的雲英紫裙,碧瓊輕綃(音肖,薄紗),表演歌舞——《歸風送遠之曲》,成帝以文犀箸(或作簪)敲擊玉甌(音歐。玉甌是玉盆或玉盂)打拍子,馮無方吹笙伴奏。歌舞正酣,忽然起了大風,飛燕隨風揚袖飄舞,好像要乘風飛去。成帝急忙叫馮無方拉住趙飛燕。一會兒,風停了,趙飛燕的裙子也被抓皺了。從此宮中就流行一種折疊有皺的裙子叫「留仙裙」。據傳漢成帝怕大風把趙飛燕吹跑,還特地為趙飛燕築起了「七寶避風台」居住」。(王克芬:《趙飛燕》,載《中國古代舞蹈家的故事》)
三、楊玉環,唐代著名的舞蹈家,她生得豐滿艷麗,是盛唐典型的美人。她音樂素養很好,會演奏多種樂器,歌舞尤為出色。據傳她除了擅長表演《霓裳羽衣舞》外,她跳的《胡旋舞》也有很高的舞蹈技藝。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所寫《霓裳羽衣歌》記述了這個舞蹈給予他的深刻印象,其中「飄然轉旋迴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雲欲生。」描寫了《霓裳羽衣舞》的舞蹈動態美和感人的藝術魅力。天寶四年,唐玄宗封楊玉環為貴妃,自此對她寵愛到極點,她的全家也都當上了大官,他們自由出入宮廷,十分專橫跋扈。天寶十五年,「安史之亂」起,唐玄宗逃往四川,楊貴妃同行。當時潼關失守,人們對唐玄宗窮奢極欲引起的戰亂非常憤慨,路過陝西馬嵬坡時,六軍不發,逼迫唐玄宗下詔令將楊貴妃縊死。(參見董錫玖:《「飄然轉旋迴雪輕」——唐代舞蹈家楊玉環》,載《中國古代舞蹈家的故事》
四、公孫大娘
公孫大娘是開元盛世時的唐宮的第一舞人。善舞劍器,舞姿驚動天下。以舞《劍器》而聞名於世。她在民間獻藝,觀者如山,應邀到宮廷表演,無人能比。她的《劍器舞》風靡一時。她在繼承傳統劍舞的基礎上,創造了多種《劍器》舞,如《西河劍器》,《劍器渾脫》等。 世事浮雲,以公孫娘子盛唐第一的技藝,最終結局卻是流落江湖,寂寞而終。然而,她的蓋世技藝是與中國歷史上的兩座文化高峰聯系在一起的。正是因為她,我們才有幸看到了草聖張旭的一卷絕妙丹青,才有幸讀到了詩聖杜甫的一首慷慨悲涼的《劍器行》,就連畫聖吳道子也曾通過觀賞公孫大娘舞劍,體會用筆之道。[1]成就三聖之道,這位絕代佳人當再不寂寞。
❾ 都有什麼有名的的古代舞蹈叫什麼名字
推薦回答
一、西周和春秋戰國時期
祭祀:兵舞、帗舞、羽舞、皇舞
巫禮:兵舞、帗舞。
驅疫
教育:小舞有《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和《人舞》。
貴族子弟舞《雲門》、《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和《大武》。
宴享:弓矢舞
魯國雅舞:《象簫》、《南龠》舞,
二、兩漢時期
1、雅樂舞:主要用於祭祀
2、俗樂舞:
郊祭樂舞、兵法樂舞、朝賀宴樂
舞四夷之樂:
東夷之樂執矛舞
西南夷之樂執羽舞
西夷之樂執戟舞
北夷之樂執干舞(兵舞)
(1)武舞
劍舞
棍舞
刀舞
干舞
戚舞
(2)文舞
長袖折腰舞
掌上舞
盤鼓舞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
宮廷舞:
(1)清商樂舞 是漢民族傳統民間樂舞的稱謂。
《白紵舞》
《大垂手》舞,
《明君》舞、
《巴渝舞》、
《公莫舞》、
《鐸舞》、
《鞞舞》等。
(2)胡舞 主要指西北少數民族的舞蹈。
《天竺樂》是印度傳來的樂舞,
《龜茲樂》是來自新疆龜茲一帶的樂舞。
四、大唐時期(上)
宴享宮廷舞
九部伎、十部伎、坐部伎、立部伎、健舞、軟舞、大麴、歌舞戲、百戲
(「十部之伎於庭,以備中外。一曰燕樂伎,二曰清樂伎(亦名「清商樂「),三曰西涼伎,四曰天竺伎,五曰高麗伎,六曰龜茲伎,七曰安國伎,八曰疏勒伎,九曰康國伎,十曰高昌伎。 」)、
燕樂:四部樂舞:《破陣樂》、《慶善樂》、《景雲樂》、《承天樂》。
清樂:《白紵舞》、《巴渝舞》、《拂舞》、《前溪舞》、《鞞舞》。
西涼樂:代表舞蹈是《獅子舞》。
天竺樂:佛教樂舞。
康國樂:又稱「胡旋舞」,是疾轉如風的轉圈舞。
立部伎中的《安樂》:城舞
《太平樂》:五方師子舞
《破陣舞》
《慶善舞》
五、大唐時期(下)
1、「健舞」
《劍器舞》
《胡旋舞》
《胡騰舞》
《柘枝舞》
2、「軟舞」
《綠腰舞》
《春鶯囀》
3、唐代大麴,又稱「法曲」,屬宴樂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散序,以器樂演奏為主;
(二)中序(拍序、歌頭),以歌唱為主;
(三)破,是全曲的高潮,以舞蹈為主。
著名的大麴有《霓裳羽衣舞》、《踏金蓮》、《玉樹後庭花》等。
4、民間俗樂舞:
《大面》(《蘭陵王入陣曲》)
《撥頭》
《踏搖娘》
5、崇仙舞蹈:
《四方菩薩舞》
《五方獅子舞》
《天竺樂》
《雲韶樂》
6、隊舞:
如《菩薩蠻隊舞》和《嘆百年隊舞》。
六、兩宋時期
隊舞:分為「小兒隊」和「女弟子隊」,每類又分為十個獨立的隊舞。
大麴歌舞:《太清舞》、《漁父舞》、《花舞》、《劍舞》
七、元明時期
1、贊佛樂舞《十六天魔舞》
《昂鸞縮鶴之舞》
2、仍採用「文舞」和「武舞」兩類。
3、明代雅樂舞:用九奏三舞,三舞為《平定天下之舞》、《撫安四夷之舞》、《車書會同之舞》。九奏之後,用隊舞結束宴會。舞隊有《諸國來朝之舞》、《長生隊之舞》等。
4、明代宮廷舞蹈見於明代的一些刻本插圖中,比如《唐詩艷逸品》中的獨舞者,《太妃全傳》中的梅妃的「驚鴻舞」等。
八、滿清時期
1、清代宮廷舞
干戚曰武功之舞
羽龠曰文德之舞
祭祀初獻以武舞
亞獻終獻以文舞
2、隊舞樂:慶隆舞(蟒式舞 瑪克式舞) 世德舞 德勝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