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橋
① 世界著名的橋有哪些
最佳答案
英國的倫敦塔橋,美國的金門大橋,馬來西亞的布徹扎亞大橋,
悉尼大橋
② 比較出名的橋是什麼
世界上最有名的橋有:南半球最大的港口大橋「悉尼港大橋」;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市橫跨歐亞大陸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美國紐約的「曼哈頓大橋」;橫跨港澳的香港「金馬大橋」;中國上海的「南浦大橋」「楊浦大橋」;中國杭州的「杭州灣大橋」;日本的「明石海峽大橋」;這些都是在世界上比較有名的大橋。另外,中國的「趙州橋」也很有名!
③ 中國最有名的橋是那些
1 趙州橋簡介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建於隋大業(公元605-618)年間,是著名匠師李春建造。橋長64.40米,跨徑37.02米,是當今世界上跨徑最大、建造最早的單孔敞肩型石拱橋。因橋兩端肩部各有二個小孔,不是實的,故稱敞肩型,這是世界造橋史的一個創造(沒有小拱的稱為滿肩或實肩型)。
趙州橋距今已1400年,經歷了10次水災,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特別是1966年邢台發生的7.6級地震,邢台距這里有40多公里,這里也有四點幾級地震,趙州橋都沒有被破壞,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說,先不管橋的內部結構,僅就它能夠存在1300多年就說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災大水淹到橋拱的龍嘴處,據當地的老人說,站在橋上都能感覺橋身很大的晃動。據記載,趙州橋自建成至今共修繕8次。
在主拱券的上邊兩端又各加設了二個小拱,一是可節省材料,二是減少橋身自重(減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橋下河水的泄流量。
1979年5月,由中國科學院自然史組等四個單位組成聯合調查組,對趙州橋的橋基進行了調查,自重為2800噸的趙州橋,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層石條砌成高1.55米的橋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這么淺的橋基簡直令人難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時還認為這只是防水流沖刷而用的金剛牆,而不是承納橋券全部荷載的基礎。他在報告中寫道:
「為要實測券基,我們在北面券腳下發掘,但在現在河床下約70-80厘米,即發現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石共五層,共高1.58米,每層較上—層稍出台,下面並無堅實的基礎,分明只是防水流沖刷而用的金剛牆,而非承納橋券全部荷載的基礎。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見水,所以除非大規模的發掘,實無法進達我們據學理推測的大座橋基的位置。」
為了保護趙州橋,上世紀末在趙州橋東100米處新建的橋梁,其結構還是沿襲趙州橋,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數量增加到一邊5個。
========================
2 千古風流一名橋--廣濟橋
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
到潮不到橋,白白走一場。
(廣東民謠)
這「潮」,指的是潮州;這「橋」,說的便是廣濟橋。
廣濟橋,俗稱湘子橋,在潮州古城東門外,橫跨韓江,居閩、粵交通要律,以「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獨特風格,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等同居中國名橋之列,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開合式橋梁」,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韓江古無橋。《潮州三陽志·橋道》栽:「由東以入廣者,至潮有一江之阻。沙平水落,一葦可航;雨積江漲,則波急而岸遠。老於操舟者且自恐,閱一日不能四五濟,來往者兩病之。」為渡江,人們往往「日夜野宿,以伺其便」。可見無橋之苦,擺渡之難。
宋乾道七年(1171),潮州太守曾汪「乃造舟為梁,八十有六,以接江之東西岸,且峙石於中,以繩其勢、根其址,凡三越月而就,名曰康濟橋」。這便是最早的廣濟橋。
康濟橋經越3年,於淳熙元年(1174)夏,被無情的洪水沖毀。繼任的太守常禕重修之,並將浮舟增至106隻,使「舳艫編連,龍卧虹跨」,十分壯觀。橋成尚有餘資,「遂創傑閣於西岸,以鎮江流,名曰仰韓」。其實,這個「傑閣」就是西岸的第一墩。它的創建,拉開了從兩岸向江心築墩架梁的曠日持久工程的帷幕。西岸橋墩從淳熙元年至紹定二年(1228),歷54年間由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孫叔謹諸太守相繼完成橋墩10座。又以丁允元築墩最多,功績最著,西橋因此而稱「丁侯橋」。東橋以紹熙五年(1194太守沈宗禹「蟠石東岸」築「蓋秀亭」為始,經陳宏規、林山票、林會諸公築建,至開禧元年(1205),共築成橋墩13座,命橋名為「濟川」。開慶元年(1259),太守林光世「造新舟二十四,鐵纜七十丈,從旁翼而貫之」。至此,全橋格局始定。
此後,該橋亦興亦廢,時毀時修,風風雨雨又經理了二百多年,至明中葉才迎來了它最輝煌燦爛的時期。
明宣德十年(1435),橋又一次被洪水毀壞。知府王源「以修橋為己任,捐俸倡之,所部撩屬及富家巨室,皆爭先恐後。於是,購木石,募工佣,凡墩之頹毀者補之,石樑中斷者易之」。完工後,「西岸為十墩九洞,計長四十九丈五尺;東岸為十三墩十二洞,計長八十六丈。中空二十七丈三尺,造舟二十有四為浮橋」,統一全橋名稱曰:廣濟橋。橋成後,「立亭屋百二十六間」,又在橋墩上修築「廣濟橋廿四樓」,使廣濟橋的華麗稱甲一方,令邦人李齡發出了「吾潮勝狀在於廣濟一橋」的贊嘆!
正德八年(1513),廣濟橋遭台風破壞,知府譚倫「繼修如制」,復增一墩一樓,減去福州6隻,遂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
此後,廣濟橋又屢有興廢,歷經滄桑,但基本格局沒大的變化。直到1958年,因國道交通的需要,將中斷浮橋拆除,改為三孔鋼桁架及兩個高樁乘台式橋梁,並對所有石墩進行了加固補強。1988年,廣濟橋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濟橋結構奇特,形式殊異,華彩奪目,不愧為潮州名城的表徵,不愧為 我國橋梁史上的特例,具有十分重大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其主要特點,概括起來有三個:
第一、「十八梭船廿四洲」
梁舟結合,剛柔相濟,有動有靜,有起伏有變化,是廣濟橋的一大特色。其東、西段是重瓴聯閣、聯芳濟美的梁橋,中間是「舳艫編連,龍卧虹跨」的浮橋。這簡直是一道妙不可言的風景線。清乾隆間有詩贊道:「湘江春曉水迢迢,十八梭船鎖畫橋。」「湘橋春漲」因而列「潮州八景」之首。從結構上說,梁舟結合,實開世界上啟閉式橋梁之先河。啟閉的作用主要在於通航、排洪,正如《粵襄》記載:「潮州東門外濟川橋……晨夕來年感開,以通舟楫。」而每當韓江發洪水,又可解開浮橋,讓洶涌澎湃的洪流傾瀉。還有關卡的作用,「郡縣以廣濟橋為鹽船所必經,乃始榷取鹽稅」。後來,上級甚至派人與潮州府共管,方誌有載:「清雍正三年(1725),由鹽運同駐潮州與知府分管橋務,東岸屬運同擎放引鹽,西岸屬潮州府稽查關稅。」
第二、「廿四樓台廿四樣」
廣濟橋草創階段,便有築亭、「覆華屋」於橋墩上的舉措,並冠以「冰壺」、「玉鑒」、「蓋秀」等美稱。明宣德年間,知府王源除了在500多米長的橋上建造百二十六間亭屋之外,還在各個橋墩上修築樓台,並分別以奇觀、廣濟、凌霄、凳瀛、得月、朝仙、乘駟、飛躍、涉川、右通、左達、濟川、雲蘅、冰壺、小蓬萊、鳳鱗州、摘星、凌波、飛虹、觀灧、浥翠、澄鑒、升仙、仰韓為名。至此,橋樓之設,乃造其極。誠如明代李齡在《廣濟橋賦》中所雲:"方丈一樓、十丈一閣,華梲彤撩,雕榜金桷,曲欄橫檻,丹漆黝堊,鱗瓦參差,檐牙高啄……"古代嶺南風雨橋是常見的,但規模如此之大,形式如此之多,裝飾如此之美,確實是世罕其匹。
第三、"一里長橋一里市"
廣濟橋是"全粵東境,閩、粵、豫、章,經深接壤"的樞紐所在,橋上又有眾多的樓台,因此。很快便成為交通、貿易的中心,成為熱鬧非凡的橋市。天剛破曉,江霧尚未散盡,橋上已是"人語亂魚床"了。待到晨曦初露,店鋪竟先開啟,茶亭酒肆,各色旗幡迎風招展,凳橋者抱布貿絲,問卦占卜,摩肩接踵,車水馬龍,正如李齡《廣濟橋賦》所描寫的:"若夫殷雷動地,輪蹄轟也;怒風播浪,行人聲也;浮雲翳日,揚沙塵也;響遏行雲,聲振林木,遊人歌而驛客吟也;鳳嘯高岡,龍吟瘴海,士女嬉而蕭鼓鳴也;樓台動搖,雲影散亂,沖風起而波浪驚也…… "活脫脫地就像一幅活動的《清明上河圖》。無怪乎,遊客會鬧出了"到了湘橋問湘橋"的笑話。
廣濟橋的夜色又別有一番情趣:"吹角城頭新月白,賣魚市上晚燈紅。猜拳蛋艇猶呼酒,掛席鹽船恰駛風。"明月初上的廣濟橋,酒肆中燈籠高懸,蛋艇里猜拳行令,妓蓬中絲竹細語,真是"萬家連一溪橫,深夜如聞鼙舸鼓鳴",待到"遙指漁燈相照靜",以是"海氛遠去正三更"。
經歷八百多年風雨滄桑的廣濟橋,雖已失去昔日的華麗英姿,但至今風骨猶存。人們堅信,在政通人和、百廢俱興的今天,廣濟橋重著風華的時日將不會是太遠的了。
===========================
3 萬安古渡洛陽橋
漫步在福建惠安的洛陽橋上,彷彿與歷史進行一次對話。於是,巨大的石樑不再沉默,中亭與碑亭也平添幾分生動,石塔上飛翹的蓮花瓣和模糊的佛像浮雕也變得靈性盈盈,連筏形橋墩也活脫起來,用同一種古老的語言,講述很久很久以前關於橋的故事與傳說。
橋的誕生幾乎都與交通有關,洛陽橋也不例外。洛陽江匯晉、惠兩邑諸山眾多溪流滔滔穿越洛陽鎮南側,夾裹著山野之氣奔流入海。這里「水闊五里,深不可址」,南北兩岸設有流口,以船擺渡成為唯一的交通方式,古稱「萬安渡」。但入海口水流湍息,「每於風潮交作,數日不可渡」,兩岸只得望天興嘆。
然而,萬安渡的區位又至關重要,北通惠安而至福州以遠,南連泉州至漳、廈、潮、廣、宋代中期泉州已成為繁華的港口,商貿經濟具有相當的規模,對周邊區域的輻射也成必然態勢,但洛陽江卻是其北上的天然障礙。
晉代造橋技藝已趨成熟,中原移民南下也將其帶入閩中,與這里石雕工藝的成熟相得益彰,加之火葯的發明和能熟練地利用火葯,開采巨大岩石已非難事,天時地利、萬安渡造僑已成大勢。
洛陽古橋,始建於北宋皇佑五年(1053年),嘉佑四年(1059年)竣工,歷時六年零八個月,其規制獨特,工程宏大,創梁式跨海大石橋歷史之先,有「海內第一橋」之稱,以至神宗朝,運使王子京以洛陽江萬安橋圖晉獻皇上,也博得龍顏大悅,慷慨封賞。之後,泉州地區興起造橋之熱,在150年間,竟建橋200多座,總長度達50餘里,故贏得「閩中橋梁甲天下」、「泉州橋梁甲閩中」之譽。
洛陽橋之所以與石拱型趙州橋、多孔石拱型蘆溝橋、舟梁型潮洲廣濟橋,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名橋,除其造勢宏大,還因結構獨特,技藝高超。
古橋為古構平梁,南北走向,橋長834米,寬7米,殘存橋墩31座,橋面由長11米、寬與厚都近1米的花崗岩巨石鋪架,造橋者的智慧表現在,根據潮大流急,創造了兩頭尖形的船筏式分開水勢,即「筏型基礎」;又運用潮汐落差,創造了「激浪以漲舟,懸機以弦 」奠基法和橋板浮運法;蔡襄接任督造後,又創「種蠣於礎以為固」。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在《橋梁談往》中對其這樣評價:「這種基礎,就是近代橋梁的『筏型基礎』,但在國外只有不到一百年的歷史。所用橋梁的『浮運法』,就是今日還很通行。」而養殖牡蠣把橋基與墩石腦合凝結成整體,恐怕也是現代生物科學的超前運用。
如今,在洛陽橋北端已豎立起一座相當高大的蔡襄石雕塑像,眉須之間仍透著那份沉穩謙和,不輕意也流露夫奈的孤獨。
歷史上一直把蔡襄與洛陽橋之間的故事編排得出神入化,以致讓後人也認定洛陽橋系蔡襄所為。歷史有點誤差是可以原諒的,作為泉州知府的蔡襄,在任期間對督視橋役可說是盡職盡責,雖說只有23個月,僅占整個造橋時日的四分之一,但其哎心瀝血卻有口皆碑。況且蔡襄在其親自撰寫的《萬安橋記》碑文中,並不自詡其功,只簡記造僑之始末,而大書王實、義波等造橋之人的史實。可見蔡襄人品之高尚,為官之清廉。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蔡襄所為合情合理,並無特別之處,人們如此排編也反映老百姓對清官政治的一種呼喚。蔡襄塑像子然而立,守望著自己熟悉的洛陽橋,卻再也見不到那壯烈的造橋場面,後人的敬意也給他帶來幾許孤獨。如果當時在這里設計雕塑的是一組普通建設者移石架橋的群像,也許更好合歷史的真實,也符合蔡襄的本意。
洛陽橋的另一個功能,就是它所產生的文化國徽。自橋建成之後,各種風格造型,與山水秀色融為一體的與橋有關的祠、廟、庵、堂等紛紛興建,把當時的建築文化與藝術表現得淋淳酣暢;連篇累牘和各領風騷以橋為題的歷代記文和詩題吟詠,大大豐富了這聲土地的文化底蘊;眾多或遒勁或飄逸或排放或細膩的關於橋的碑記石刻、詩題碑刻和摩崖石刻,其傳統的書法與雕刻藝術則營造了雋永的意境,而無數以橋為素材杜撰編排的傳說故事和地方戲曲,更是充滿古典浪漫主義的色彩,廣為流傳。一座古橋能引起如此大的文化轟動,這在建橋史上是罕見的。
洛陽橋交通功能的淡化,又是時代發展的一個標志。如今324國道上那座洛江橋閘,已車流如水,貫通南北。它與近在咫尺的古橋共同構成「洛江雙虹」的新景,一道古代的,一道現代的,但它們折射出的都是我們民族創造與文明的太陽之光。
=========================
4 盧溝橋簡介
盧溝橋景區位於北京西南豐台區境內,景區內盧溝橋、宛平城既是著名的古跡,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重要紀念地。1987年這里新建了抗日戰爭紀念館。盧溝橋始建於金代,因跨盧溝河(今永定河)得名,是北京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
盧溝橋的修建與北京城的興起密切相關。金代建中都,北京逐漸興起,成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盧溝橋是連接北京小平原與華北大平原的重要通道。盧溝橋氣勢雄偉,它長266.5米、寬9.3米,有橋洞11孔,橋墩10個,橋墩的設計十分科學迎水的一面砌成分水尖,尖長4.5-5.2米,尖端垂直安裝三角形鐵包柱,以減緩水流沖擊力和破碎初春解凍時流過的冰排,俗稱「斬龍劍」。盧溝橋裝飾華美。橋身的望柱飾有石獅、欄板飾有花紋。石獅子是盧溝橋一絕,俗稱「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以形容其多。獅子的總數在500個左右。東、西橋頭分別有一對石獅和一對石象。西橋頭別有華表四座。橋兩頭的四座石碑分別是清康熙七年(1668)重修盧溝橋碑、乾隆五十年(1785)重修盧溝橋碑、乾隆御筆「盧溝曉月」碑和乾隆視察永定河詩碑。盧溝橋建橋至今逾800年,聲名遠揚。「盧溝曉月」是金章宗皇帝欽定的燕京八景之一。元朝時,義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馬可·波羅來到這里,稱盧溝橋「是世界上最好的、獨一無二的橋」。近代,因「七七事變」爆發於此,這里成為全民族抗戰爭的重要紀念地。
===================
另附:橋梁專家茅以升
著名橋梁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教授。生於1896年,江蘇鎮江人。1916年畢業於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在美國留學獲得了加里基理工學院第一個工學博士學位。1921年他飽學回國,以滿腔的熱情,希望在橋梁建築上貢獻自己的學識。可是那時的舊中國,要想在建設事業上為祖國做一番貢獻是不可能的,整整十三年,茅以升教授也僅僅當過幾次修理橋梁的顧問,如1929年修理濟南黃河大橋。
1933年秋,任北洋大學教授時,他突然接到老朋友從浙江的來信,邀他去杭州商議建造錢塘江大橋的事。經過茅以升教授的精心組織和設計,在參與工作的同事們和工人們的努力下,用「射水法」、「沉箱法」和「浮運法」解決了技術上的重重難關,「僅僅用了兩年半的時間,就讓一座雄偉的大橋在錢塘江上建立起來了!」這是我們中國自己設計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的大橋,為我國橋梁史揭開嶄新的一頁,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1955年起茅以升教授又擔任了另一座更大規模的現代化橋梁武漢長江大橋修建的技術顧問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天塹變通途」的功績是與茅以升教授的技術指導分不開的。
茅以升從事教育、橋梁工程及科學界的領導工作六十年,不僅為祖國培養了大批的工程技術人才,引進並開創了中國現代化橋梁建設的新技術,幾十年來,茅以升教授著述頗多,在中外報刊上發表文章約二百篇,有的被選進了教科書。代表性的著作有:《錢塘江大橋》(1950年出版)、《武漢長江大橋》(1958年出版)、《中國橋梁———古橋與今橋》(1973年日文版;1978年英文版)及《力學概念》、《科學體系》、《教育制度》等書;發明了供乘除運算用的簡易計算器;還整理出了《橋話》十冊,這是我國自古以來,文學書籍中少見的作品。
茅以升教授與天津有著很深的感情,他曾幾次回到天津,在天津大學八十五年校慶時回校與師生同樂,天津大學九十年校慶時又發來賀信,表達了他與天津和天津大學的深厚感情。
④ 北京著名的橋
在北京頤和園內著名的橋有:十七孔橋、界湖橋、豳風橋、玉帶橋、鏡橋、練橋和柳橋。
1、十七孔橋:
取自杜甫的「柳橋晴有絮」的詩句而得名的。
資料拓展:
頤和園,北京市古代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十五公里,佔地約二百九十公頃,與圓明園毗鄰。
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遊景點。
1961年3月4日,頤和園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同時公布的承德避暑山莊、拙政園、留園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2009年,頤和園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
頤和園在歷史上幾度遭到破壞。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的破壞,珍寶被劫掠一空。清朝滅亡後,頤和園在軍閥混戰和國民黨統治時期,又遭破壞。
⑤ 世界上著名的橋有哪些
一、中國 東海大橋
二、美國 七英里大橋
三、法國 米約大橋
四、德國 馬格德堡水橋
五、中國 程陽風雨橋
六、聖地亞哥 科羅娜多大橋
七、中國 杭州灣跨海大橋
八、中國 盧浦大橋
九、伊朗 KHAJU大橋
十、英國 蓋茨亥德千禧橋
⑥ 世界上最著名的橋有哪些越多越好
1、杭州灣大橋(中國):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
雙向6車道,全長36公里的杭州灣大橋是世界最長的跨海橋。據中國經濟網報道,它的建成為長三角區域的經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上海到寧波的車程也由之前的4個小時縮短到2.5小時。
2、半坡大橋(韓國):會噴泉的的大橋
2008年9月9日,韓國首都首爾的半坡大橋完成擴建——在橋身兩側安裝了10000個噴泉口。改建後,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看這座每秒噴出數萬噸水流的噴泉大橋。
3、米盧大橋(法國):世界最高的運輸大橋
在法國南部的小湖山谷上空342米(1125英尺)處,建有一座好似飛過谷底的大橋——米盧大橋。這座曠世。
4、哈德森波紋(新加坡):最動感人行天橋
高36米的哈德森波紋橋是新加坡最高的人行天橋,300米長的大橋連接了花柏山公園和直落布蘭雅山公園,其波紋狀的設計給人一種視覺上的沖擊。
5、翻滾橋(英國):會打卷的橋
石南花芯研究室設計的打卷的橋位於倫敦帕丁頓區。平時看起來就是一座普通的鋼結構人行橋,但在船隻通過河面時,橋身可以捲起成圈狀,以便船通過。12長的橋身由八段鋼架構成,內部安置有液壓油泵,驅使橋身完成蜷曲的動作。
6、奧利維爾大橋(巴西):世界首座X型雙道索橋
橫跨巴西聖保羅皮涅魯斯河的奧利維爾大橋於2008年五月通車。橋高138米,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兩條交差(呈現為X型)橋身和一座X型的支撐吊塔
7、風雨橋(中國):侗族特有的建築
風雨橋是侗族的特色建築。圖中的橋位於侗族最大的聚集區,貴州省,長超過50米的。於1894年的清朝時期修建而成,距今已有百年歷史。然而1959年的一場大火將其燒毀,在1964年完成對其修繕的工作。
8、馬格德堡橋(德國):可以行船的水橋
德國馬德堡附近的易北河上,於2003年10月完工的一座918米長的大水橋,船隻在橋上可以自由的航行。
9、舊橋(義大利):大雜燴的集市
位於義大利城市佛羅倫薩的舊橋絕對不僅僅是一座橋,它是一條街、一個集市,也是佛羅倫斯市的地標之一。舊橋始建於1565年,本來是想為當地的貴族修建一條帶屋頂的路,但後來有不少手工藝人來到這里,慢慢就演變成一個有趣的大雜燴。
⑦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橋
昨天,武漢長江大橋迎來了通車周年。矗立在滾滾江水中的萬里長江第一橋,開啟中國現代橋梁建設的華章。而世界上又有哪些著名的橋梁呢?今天的「鐵路知乎」我們一起來看看~
01
塔橋(英國倫敦)
倫敦塔橋是倫敦最具標志性的橋梁,也是倫敦的象徵,於1894年對公眾開放。經常有人把它與毫不起眼的倫敦橋混為一談。據說最著名的誤解事件是一位美國紳士購買了倫敦橋,誤以為自己買了塔橋,把橋運到亞利桑那州,煞費苦心地重建。然而,賣方後來才澄清了事實。該橋上層以前是妓女和小偷常光顧的地方,已關閉多年。只在1982年作為倫敦塔橋展覽會的一部分向公眾重新開放。在2008年倫敦塔橋得以大變身,在奧運會前粉刷一新、潔凈如初。
金門大橋(美國舊金山)
02
金門大橋是美國最具標志性的橋,連接了舊金山半島和馬林縣,被稱為現代世界奇跡之一。這座橋取代了長期的渡輪服務,旅客能開車穿過直布羅陀海峽。這座橋保護要賽點而設計,這要追溯到內戰前,金門橋在1933年(開始建設)就被認為值得保留給後代。金門大橋於1937年通車,慶祝活動持續了整整一個星期。一些公民變得非常興奮,因此警察平息了一個小小的騷亂。可悲的是,橋梁因每兩周或三周就有一次的自殺死亡報道而聞名遐邇。
03
布魯克林大橋(美國紐約)
布魯克林大橋是美國最老的懸索橋之一,連接著美國紐約州紐約市的曼哈頓與布魯克林。東河段建橋過程是一段漫長並且復雜的工程,在當時極其危險的工作條件下,許多工人都飽受潛水病的折磨並且因此而受傷。病痛和死亡並沒有限制工人和項目負責人,約翰-羅布林和他兒子華盛頓-羅布林,長期遭受這項工作造成的極端病痛的折磨。布魯克林大橋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懸索橋,並且該稱號保持多年。現在這座橋是紐約最著名最受歡迎的特色標志,在許多電視節目和電影中都會看到它的身影,尤其是那些在紐約周圍取景的節目。
維琪奧橋(義大利佛羅倫薩)
04
維琪奧橋位於義大利美麗的城市佛羅倫薩,與精品店共建而成。橋周圍已遍布珠寶店,藝術品和紀念品店。1345年建成維琪奧橋是一座古羅馬橋的遺址,其建造的砂岩和木材遠及996年。據說「破產」的定義(以及詞本身)就是來自於維琪奧橋!貨幣兌換商會通過銀行出售他們的商品。如果他們不能償還債務,士兵就會砸爛銀行,意為銀行破產。沒有銀行,他們就無法繼續工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座橋並沒有被納粹破壞。如果漫步橋上,你會發現欄桿上有許多「同心鎖」。這個想法來源於相愛的戀人將同心鎖鎖在一個地方,然後將鑰匙扔進水裡,以喻相愛到老。然而更現實的情況是,這種鎖需要每年都進行清除以免對橋造成損壞。
05
雷雅托橋(義大利威尼斯)
雷雅托橋坐落於威尼斯美麗的大運河上,在動作冒險和愛情片中都可立即辨認出它的身影。這座橋建於1181年,最初是個浮筒,1255年被改造成固定的木橋,1310年毀於戰火。人們很快發現,木橋需要辛勤的維修,且即便如此,損壞程度也相對較快:有證據表明,這座橋在1444年和1524年都發生過坍塌。最終,人們決定用石頭重建這座橋,經過三年的修建,於1591年完工。彼時,該橋的設計顯得十分新奇、不同尋常,因此批判者們紛紛斷言,建築師們會因這座橋身敗名裂。幸運的是,他們的預言並沒有成真,這座橋很快成了一道標志性的風景,受眾人愛戴。
米洛大橋(法國塔恩河谷)
06
在巴黎開往西班牙的路程中,尤其是靠近米洛小鎮的那條路線,是眾所周知的困難重重。特別是夏季,會有成百的遊客和過客擁堵在路上。因此,在塔恩河谷上方架設一座橋的想法很快就討論並敲定了下來。當局舉辦了一場招標會,邀請建築師和設計者前來進獻可行的想法及路線,並從中挑選出最優的方案。盡管這一決策遭到了多個政黨的強烈反對,許多在橋下的小路上有過堵車經歷的人都對這座橋贊不絕口,事實也證明架設這座橋是一項利民工程。這座橋獲得了眾多的獎項,包括2006年國際橋梁與結構工程協會頒發的著名的「傑出構造獎」。
07
查理大橋(捷克布拉格)
查理大橋起初被稱為石橋,1357年7月9日上午5點31分,查理國王四世為這座橋壘上了第一塊石頭。開工日期和具體動工的時間都是預先記下的,因為查理十分痴迷於占卜之術,而這個時辰被確認為是大橋開工的黃道吉時。這座橋如今承載著布拉格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一段簡史,在各個歷史的節點中,如一座獨具一格的雕像。在最近的一次翻修中,人們用現代的復製品替換了原有的雕像,將其小心地移放進博物館中。若有朝一日身處布拉格,你一定要上查理大橋看看,凝望沃爾塔瓦河,去觸碰這座歷史名橋的記憶。
悉尼大橋(澳大利亞)
08
自1932年竣工通車起,悉尼大橋便成了悉尼的另一道「風景線」,與瑰麗的歌劇院毗鄰而居,交相輝映。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鋼架拱橋。悉尼大橋可通行各種運輸工具——除了電車!原本橋上鋪設有雙軌鐵路,後來為給汽車道騰出空間而被拆除。1815年,有人就提出了「火車、自行車甚至是行人皆可過橋」的構想。然而過了近乎一百年,第一個可行性方案才被草擬出來。世界經濟大危機期間,這一工程提供了不少就業機會,也因此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如今,遊客們可以攀爬至拱橋頂端,欣賞獨到的美景。從橋東的起點攀爬至橋西的終點需要三個半小時。
09
皇家峽谷大橋(美國科羅拉多州)
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的皇家峽谷大橋,從地面到最高點大約291米,因此恐高人群過橋之前要三思。該橋從建造起到2003年一直保持著世界上最高懸索吊橋的記錄。在1929年,大橋作為一個旅遊景點建於一座主題公園內,四周被游樂設施圍繞。
跨海大橋(中國杭州)
10
杭州灣跨海大橋是一座橫跨中國杭州灣海域的跨海大橋,它北起浙江嘉興海鹽鄭家埭,南至寧波慈溪水路灣,全長36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比連接巴林與沙特的法赫德國王大橋還長11公里,成為繼美國的龐恰特雷恩湖橋後世界第二長的橋梁。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