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二戰著名戰役

二戰著名戰役

發布時間: 2020-11-24 22:07:14

㈠ 二戰時期有什麼著名戰役

一、二戰十大著名戰抄役:

1、幻影突擊――波蘭閃擊戰;

2、悲情馬奇諾――法蘭西會戰;

3、平地驚雷――偷襲珍珠港;

4、血灑長空――不列顛之戰;

5、犁不開的凍土――莫斯科保衛戰;

6、折戟沉沙――中途島海戰;

7、乾坤逆轉――斯大林格勒會戰;

8、血肉之路――瓜島爭奪戰;

9、打開勝利之門――諾曼底登陸;

10、帝國覆滅――柏林戰役。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役:

斯大林格勒大會戰是蘇聯軍隊在蘇聯衛國戰爭中對德國軍隊的一次決定性戰役,也是歐洲東線戰場的轉折。蘇軍在這場保衛戰中所取得的勝利具有巨大的戰略意義,不僅扭轉了蘇德戰場的整個形勢,而且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根本轉折點。

參戰成員國:

1、主要法西斯國家:

德國、義大利、日本、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芬蘭。

2、主要反法西斯國家:

美國、英國、蘇聯、中國、波蘭、南斯拉夫王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比利時、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希臘、印度、法國等47個國家。

㈡ 二戰中有幾次著名的戰役

在這次轟轟烈烈的世界大戰期間,爆發了幾場著名的戰役,如不列顛之戰、偷襲珍珠港、中途島之戰、斯大林格勒會戰、諾曼底登陸戰等戰役。

其中主要戰場有中國抗日戰場、東線蘇德戰場、大西洋戰場、義大利戰場、歐洲西線戰場、太平洋戰場等。

二戰帶給人類的是毀滅性的傷害,也正是由於這次世界大戰的慘烈,為了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中、英、美、蘇、法為首的同盟國在1945年10月24日發起成立了聯合國,中、美、蘇、英、法則成為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㈢ 二戰時期有什麼著名戰役

1、華沙戰役,納粹德國閃擊波蘭,波蘭滅亡。
2、在西歐,由於德軍進展太快,沒有大規模的戰役爆發,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德軍曼施坦因計劃,它打破了德軍進攻法國傳統的路線:比利時——索姆河——巴黎。而是選擇了從大兵團不易通過的阿登森林進攻,此舉完全出乎聯軍意料,數十萬聯軍被德軍形成戰略包圍。
3、敦刻爾克大撤退。30餘萬聯軍撤回英倫三島。
4、不列顛空戰。這次戰役粉碎了希特勒殲滅英國皇家空軍取得制空權進而取得制海權以便登陸英倫的企圖。
5、諾門坎戰役。日本最精銳的關東軍對蘇聯的一次試探性質的進攻,由於裝甲力量上的絕對劣勢,號稱「皇軍之花」的日本關東軍大敗。是役後,關東軍不敢窺視蘇聯遠東地區。
6、托布魯克戰役,納粹德國非洲軍團指揮官埃爾溫 隆美爾以劣勢兵力多次擊敗英軍後,包圍要塞托布魯克,守軍拚死抵抗,最終仍被破城,3萬余英軍被殲。是役後,隆美爾被視為不可戰勝的德國將軍。
7、巴巴羅薩行動。1941年6月22日,德軍集中所有主力分三個戰略方向閃擊蘇聯,蘇軍一線部隊全軍覆沒,其中烏克蘭基輔戰役蘇軍66.5萬人被俘。蘇軍一線主力被全部殲滅,巴巴羅薩計劃戰略目標告達成。
8、莫斯科戰役。蘇軍以鮮血的代價遲滯了德軍的裝甲攻勢,最終漫天風雪讓德軍對近在咫尺的克里姆林宮徒呼奈何。德軍是役損失50萬精銳以及大量的技術兵器。 9、日本海空軍奇襲珍珠港。1941年12月11日,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大將率全部主力奇襲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奇襲取得圓滿成功,日軍以微不足道的代價炸沉美軍太平洋艦隊8艘戰列艦,美軍官兵死傷2000多人。是役後,美國對日宣戰。
10、日軍南洋作戰。奇襲珍珠港後,日軍隨即發起南洋作戰,相繼攻佔菲律賓、香港、關島、馬來西亞,日本帝國勢力達到鼎盛。
11、列寧格勒戰役。北線德軍包圍列寧格勒,久攻不克,戰略目標告失敗。
12、斯大林格勒戰役。德軍第六集團軍猛攻蘇聯南線重鎮斯大林格勒,該城一旦告破,蘇聯的高加索油田就將喪失,進而德軍可威脅中東地區。蘇聯朱可夫元帥指揮蘇軍積極防禦,在德軍久攻不克後,蘇軍在斯大林格勒西線囤積大量兵力,並且對第六集團軍完成戰略包圍,蘇軍隨即發動大規模反攻,150萬德軍被殲滅。是役後,歐洲東線戰場戰略態勢得到根本性的扭轉,斯大林格勒戰役因此被稱之為「二戰轉折點」。
13、中途島海戰。美軍以絕對劣勢兵力在尼米茲將軍的指揮下於中途島大敗日本聯合艦隊,擊沉四艘日航母,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基本喪失了戰略進攻的能力。是役後,美日雙方攻防逆轉。
14、阿拉曼戰役。德軍非洲軍團在隆美爾的指揮下進攻開羅的最後一道防線——阿拉曼。此時德軍已是強弩之末。英軍在蒙哥馬利的指揮下依靠絕對的兵力優勢、火力優勢和後勤補給優勢在阿拉曼擊敗隆美爾。德軍再無力在北非發動進攻。
15、庫爾斯克會戰。德軍集中所有裝甲主力進攻庫爾斯克,蘇軍進行了積極防禦後轉入全面反攻,德軍裝甲兵團精銳損失殆盡。
16、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美日雙方都意圖以瓜島作為前進基地,於是在瓜島展開激烈爭奪。是役,日軍喪失太平洋外圍重要基地。
17、卡薩布蘭卡戰役。美軍第三集團軍在巴頓將軍的率領下登陸北非,與英軍東西對進,最終將德意聯軍殲滅於突尼西亞。
18、諾曼底登陸。盟軍為了減輕東線戰場的壓力以及在戰後的分贓中取得優勢,進而在諾曼底實施大規模登陸作戰。盟軍損失11.3萬人,德軍損失10萬。盟軍完成了預期的戰略目標。自此,納粹德國處於被東西夾擊的被動局面中。
19、菲律賓戰役。在美軍相繼攻佔塞班島、硫磺島之後,麥克阿瑟指揮美軍直撲菲律賓。三十萬日本被殲滅,日軍名將「馬來之虎」山下奉文投降。
20、阿登反擊戰。希特勒集中了最後的精銳部隊進行的反擊,被稱為「最後的瘋狂」。由於燃料不足原因,德軍攻勢驟停,被巴頓的美第三集團軍擊敗。
21、強擊柏林。蘇軍集中了150萬大軍強擊柏林城。10萬蘇軍陣亡,蘇軍傷亡共計30萬。納粹德國戰敗。

㈣ 第二次世界大戰著名戰役有那些

斯大林格勒大會戰

斯大林格勒大會戰是蘇聯軍隊在衛國戰爭中對德國軍隊的一次決定性戰役。蘇軍在這場保衛戰中所取得的勝利具有巨大的戰略意義,不僅扭轉了蘇德戰場的整個形勢,而且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根本轉折點。

德國法西斯不甘心1942年初在莫斯科戰役的失敗,於同年7月放棄全面進攻蘇聯的計劃,主攻南線,以佔領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斯大林格勒為主要作戰目標。7月17日,德軍開始猛攻斯大林格勒,企圖侵佔該城,切斷伏爾加河,控制高加索地區,然後北攻莫斯科。經過3天激戰,德軍很快控制了斯大林格勒以南和以北的伏爾加河流域。德軍在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和第4坦克集團軍司令克萊斯特的指揮下,多次向斯大林格勒發動進攻,均因遭到蘇軍的頑強阻擊,一直未能攻下這座城市。在這次戰役中,德軍先後投入150多萬兵力。

德軍9月抵達斯大林格勒市郊區和工廠區,但他們遭到工人戰斗隊的英勇抵抗。10月中旬,在德軍的強大攻勢下,蘇聯防禦部隊幾乎被逼到伏爾加河畔。隨著冬天的來臨,德國軍隊的供應開始接濟不上,他們的坦克在巷戰中也沒有用武之地。11月19日,蘇軍西南方面軍、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和頓河方面軍同時轉入反攻,在斯大林格勒地區合圍德軍22個師33萬人,並於12月粉碎了德軍的突圍企圖。
到1943年2月2日,蘇軍全殲被圍德軍。斯大林格勒軍民斃敵約23萬人,俘虜了德軍元帥保盧斯、24名將軍及官兵共9.1萬人。

斯大林格勒大會戰是一次異常激烈和殘酷的戰役。在這次戰役中,斯大林格勒全城的建築均毀於戰火。

莫斯科和列寧格勒保衛戰

莫斯科保衛戰

1941年9月30日至10月2日,德國集中77個師約200萬兵力,14000多門大炮,1700輛坦克和1400架飛機,向蘇聯首都莫斯科發動代號為「台風」的「閃擊戰」,妄圖在冬季到來之前攻佔莫斯科,打敗蘇聯,以此向全世界顯示其「閃擊戰」的威力和德國武裝力量的「不可戰勝」。

莫斯科的防禦戰役在長約1000公里的地帶上展開,由於當時蘇軍在這一地區部署的兵力只及進攻敵軍的一半,所以德軍曾一度推進到離莫斯科市區僅25公里的地方。蘇聯軍民在莫斯科近郊同德軍浴血鏖戰。莫斯科的工人和居民組織了幾十個工人營和民兵師,數百個打坦克班。全市出動50萬人參加修築防禦工事,其中四分之三是婦女。11月7日,在敵軍距莫斯科僅70公里的最艱苦的時刻,紅場上舉行了意義非凡的盛大閱兵式,斯大林發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說。12月6日,蘇軍從莫斯科城郊開始反攻,到1942年1月初,迫使德軍後撤100公里至250公里,解放了1萬多個居民點。為擴大成果,蘇聯9個方面軍從1月8日到4月下半月向敵人發起全線反攻,擊潰德軍50多個師,擊斃擊傷德軍80多萬人,將敵軍擊退150公里至400公里,解除了對莫斯科的威脅,奪回了60多座城市。

蘇軍在莫斯科保衛戰中的勝利宣告了希特勒「閃擊戰」的徹底破產,極大地鼓舞了蘇聯及全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的信心。

列寧格勒保衛戰

1941年7月至9月,希特勒的北方集團軍以優勢兵力突破蘇軍抵抗,進抵蘇聯第二大城市列寧格勒郊外和蘇芬界河拉多加湖一帶,距市區只有5公里,切斷了列寧格勒同蘇聯內地的聯系,妄圖迫使列寧格勒不戰而降。但列寧格勒人民英勇不屈,不顧敵機的狂轟濫炸,忍飢挨餓,堅持生產,很多工人和居民自動拿起武器到前線作戰。從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27日列寧格勒被圍困的872天里,蘇聯政府和人民通過拉多加湖的「生命之路」成功地組織了對城市和軍隊的供應。列寧格勒前線部隊、波羅的海艦隊擊退了敵人不斷的進攻,終於在1944年1月徹底粉碎了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封鎖。3月蘇軍把德軍從列寧格勒擊退200多公里。
在偉大的列寧格勒保衛戰中,共有60多萬居民和蘇軍官兵獻出了生命。

諾曼底登陸

諾曼底是法國西北部著名的歷史和文化大區,它北臨英吉利海峽,與英國遙遙相望,面積約3萬平方公里,海岸線全長600公里。連綿數百里的海岸幾乎都是懸崖峭壁,盟軍的登陸地點選在比較平緩的5個灘頭。
諾曼底登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一次歷史性的戰役。1944年初夏,蘇聯軍隊在東線戰勝德軍已成定局,盟軍為履行美、英、蘇首腦在1943年11月德黑蘭會議上達成的關於在西線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的協議,決定在法國諾曼底地區登陸,向納粹德國的軍隊發起反擊。
6月6日凌晨,以美國為主的盟軍在艾森豪威爾將軍的指揮下,以2萬多空降傘兵為先導,近16萬部隊在空軍的掩護下,從朴茨茅斯啟航,橫渡英吉利海峽,一舉突破了德軍防線———「大西洋壁壘」,置德軍於腹背受敵的境地。這次登陸作戰,盟軍出動1200艘戰艦、1萬架飛機、4126艘登陸艇、804艘運輸艦、數以百計的坦克和15.6萬名官兵(7.3萬名美軍,8.3萬名英國和加拿大軍),分五路向諾曼底海灘發起猛烈的攻擊並開始登陸。登陸的海灘從奧恩河的河口灣延伸到科唐坦半島東南部。12日,盟軍的登陸點已連成一片。7月5日,盟軍在諾曼底的登陸人員已達100萬。7月24日戰役結束時,盟軍共投入288萬人,5300多艘戰艦和13700多架戰機。德軍投入的兵力達51萬人。戰役中,盟軍共消滅德軍11.4萬人,擊毀坦克2117輛,飛機245架。盟軍方面有12.2萬將士獻身疆場。此後,盟軍繼續向歐洲腹地推進,在3個月的時間里相繼解放了法國和比利時等國,並攻入德國本土。盟軍的勝利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加速了法西斯德國的滅亡。這場戰役也被稱為「霸王」戰役。諾曼底登陸規模之大、戰斗之殘酷都是人類戰爭史上罕見的。

西西里島登陸戰

西西里島是地中海最大的島嶼,位於亞平寧半島和北非之間,是義大利南部的重要屏障。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英盟軍為保證地中海海運安全並最終戰勝義大利,於1943年7月至8月間在此進行了大規模的登陸戰役,成功奪取西西里島。
1943年5月,盟軍在把德意軍隊逐出非洲大陸後,將義大利西西里島定為下一個進攻目標。1943年夏,盟軍在北非沿海港口集中了大量兵力,准備在西西里島登陸。這次作戰的代號為「哈斯基」,由亞歷山大將軍指揮的第15集團軍群負責實施。該集團軍群下轄蒙哥馬利指揮的英軍第8集團軍和巴頓指揮的美軍第7集團軍,共有13個師和3個獨立旅,總兵力達47.8萬人,擁有作戰飛機4000餘架,各種戰斗艦艇和輔助船隻約3200艘。
為保證西西里島登陸戰的勝利,盟軍在戰役前曾實施代號為「肉餡」的誤導行動,發出盟軍將在撒丁島和希臘登陸的錯誤信息,致使希特勒下令分散了西西里島上的德軍兵力。
1943年7月9日深夜,盟軍按計劃以空降登陸打響了西西里島登陸戰役。10日凌晨,盟軍在惡劣天氣的掩護下,在西西里島強行登陸。面對盟軍的突然襲擊,德意軍隊猝不及防,海岸防線很快被摧毀。戰役進行到第3天,英軍便佔領了西西里島的東南部。7月22日,美軍又攻克西西里島首府巴勒摩。8月5日,英軍佔領卡塔尼亞。8月17日,盟軍先後進入西西里島東北角通向大陸的咽喉重鎮墨西拿,隨即佔領全島。至此,西西里島登陸戰役以盟軍獲勝宣告結束。
在這場戰役中,德意軍共投入兵力約27萬人,總計損失近17萬人,盟軍損失3萬餘人。西西里島戰役是盟軍在歐洲戰場上進行的一次重要戰役。戰役的勝利為盟軍打開了直接進攻義大利的大門,也加深了墨索里尼政權所面臨的危機,為最終迫使義大利投降創造了條件。

攻克柏林

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到1945年3月底,德國法西斯已處在最終滅亡的前夕。除了日本,德國在世界上已沒有任何盟國。面對國內經濟完全破產、人民反戰情緒日益高漲及軍事上接連失敗的嚴酷現實,德國法西斯政權已是四面楚歌,搖搖欲墜。
與此同時,蘇聯軍隊在東歐各國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下,通過匈牙利戰役、維斯瓦—奧得河戰役、西里西亞戰役以及東波莫瑞戰役,消滅了德軍的大量有生力量,解放了波蘭、匈牙利、奧地利東部及維也納、捷克斯洛伐克的部分地區,攻佔了德國東部地區,為攻克柏林創造了條件。
1945年3月東波美拉尼亞戰役結束後,蘇軍集結了250萬兵力、4萬多門火炮和迫擊炮、6000多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及7500架作戰飛機,完成了柏林戰役的准備工作。德軍此時雖然已成強弩之末,但希特勒仍然企圖負隅頑抗。他集中了近100萬兵力,組織起近20萬人的守備隊,在柏林以東設立了三道防線,並環繞柏林城築起了三層防禦圈,准備與蘇軍最後一搏。
4月16日,蘇軍從奧得河、尼斯河同時向柏林發起攻擊。經過4個晝夜的激戰,蘇軍突破了德軍的三道防線,逼近柏林防禦圈。4月25日,蘇軍形成了對柏林的包圍,並與英美聯軍在易北河會師。4月27日,蘇軍攻進柏林市。4月30日,蘇軍攻佔了象徵著德國最高權力機構的國會大廈。5月2日下午3時,德軍停止抵抗,柏林戰役宣告結束。蘇軍在此次戰役中共殲滅和俘虜德軍40多萬。5月8日午夜,德軍統帥部的代表在柏林正式簽署德軍無條件投降書。投降書從5月9日零時開始生效。歐洲戰爭至此落下帷幕。

阿萊曼戰役

阿萊曼位於埃及北部,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北非地區的主戰場。1942年10月底至11月初,英國軍隊在此給德意法西斯軍隊以沉重打擊,史稱阿萊曼戰役。這次戰役以英軍勝利告終,扭轉了北非戰爭的格局,成為法西斯軍隊在北非覆滅的開端。
1940年7月,義大利乘英法在西歐失敗之機從衣索比亞進犯東非英軍。1941年1月,英軍對意軍發動進攻,收復了東非的失地,並在北非重創意軍,俘敵13萬。2月,德國隆美爾將軍率德國非洲軍團進入北非地區增援義大利軍隊。在德意聯軍的攻勢下,英軍開始從利比亞敗退。1942年7月,德意聯軍自利比亞突入埃及,進抵距開羅只有350公里的阿萊曼地區。但由於盟軍控制了地中海的制空、制海權,駐北非德軍因兵力及裝備補給不足而無力繼續向前推進,被迫轉入戰略防禦。
與此同時,英國在美國的支援下不斷加強其在北非的軍事力量,積極備戰。經過周密的准備,英軍第8集團軍司令蒙哥馬利決定於10月下旬發動代號為「捷足」的反攻,在突破德意軍的防禦地域後,迅速向西挺進,佔領利比亞昔蘭尼加和的黎波里塔尼亞全境,配合即將在北非登陸的英美聯軍,將德意軍全部逐出北非。
1942年10月,德意軍隊在北非共駐軍12個師,10萬餘人。他們防守在阿萊曼西南從地中海沿岸至卡塔拉盆地之間的地帶。而英軍此時在北非已擁有11個師和4個獨立旅,總兵力達23萬。
10月23日夜,英軍向德意軍陣地南北兩翼發起進攻。25日,英軍在戰線北部突破敵軍防禦陣地。28日,英軍調集主力在北部戰線繼續猛攻,迫使南線德軍增援。德軍北上增援後,英軍立即集中兵力於11月2日凌晨在南線發動代號為「增壓」的戰斗,攻擊德意軍結合部,並突破敵方防區,向西挺進。11月4日,隆美爾在戰局不利的情況下命令向西撤退,4個師的義大利軍隊隨即向英軍投降。
至此,阿萊曼戰役以英軍的勝利宣告結束。在這場戰役中,雙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英軍陣亡將士達7000多人,而德意軍傷亡及被俘人數近6萬。
阿萊曼戰役是北非戰局的轉折點。此後,德意法西斯軍隊開始在北非地區節節敗退,直至1943年5月被完全逐出非洲。本版稿件、圖片均據新華社
1945年7月至8月,蘇、美、英三國首腦斯大林(右)、杜魯門(中)和丘吉爾在德國柏林附近的波茨坦舉行會議,謀求解決同盟國之間在如何分享戰爭的勝利果實及戰後和平安排等問題上出現的一系列矛盾。7月26日,發布了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斯大林格勒大會戰中英勇奮戰的蘇聯紅軍
西西里島登陸戰役中盟軍士兵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衛國戰爭中蘇聯紅軍押解被俘虜的德國納粹分

㈤ 二戰十大著名戰役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莫斯科保衛戰
列寧格勒保衛戰
庫爾斯克大會戰
中途島之戰
阿拉曼戰役
諾曼底登陸戰
硫磺島戰役

㈥ 一戰,二戰中的戰役各有哪些

1、第一次世界大戰——凡爾登戰役

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破壞性最大,時間最長的戰役。戰事從1916年2月21日延續到12月19日,德、法兩國投入100多個師兵力,軍隊死亡超過25萬人,50多萬人受傷。傷亡人數僅次於索姆河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1916年初,德意志帝國統帥部決定把戰略重點西移,德軍總參謀長埃里希·馮·法金漢將打擊目標定在法國境內著名要塞凡爾登。凡爾登是英法軍隊戰線的突出部,它像一顆伸出的利牙,對深入法國北部的德軍側翼形成嚴重威脅,德、法在這里曾有過多次交手,但德軍皆未能奪取要塞。

如果此次德軍能一舉奪取凡爾登,必將沉重打擊法軍士氣。同時,佔領了凡爾登,也就打通了德軍邁向巴黎的通道,佔領了巴黎,法國就不攻自滅了,剩下的英、俄兩軍就不足為懼了。

2、第一次世界大戰——索姆河戰役

索姆河戰役在1916年7月1日爆發,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

參戰雙方傷亡約134萬人,其中英軍45萬餘人,法軍34萬餘人,德軍約53.8萬人。英、法軍未達到突破德軍防線的目的,但鉗制了德軍對凡爾登的進攻,進一步削弱了德軍實力。

3、第一次世界大戰——馬恩河戰役

第一次馬恩河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西部戰線的一次戰役。這場戰役發生在1914年9月5日至12日。在這場戰役中,英法聯軍合力打敗了德意志帝國軍。

第二次馬恩河戰役或稱雷姆斯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西方戰線發生於1918年7月15日至8月6日的戰役,是西方戰線中德軍最後一次發動大規模攻擊的戰役。因為由法國軍隊領導的聯盟軍隊反擊,制服了德軍,而德軍遭受嚴重的傷亡。

4、第二次世界大戰——斯大林格勒大會戰

斯大林格勒戰役又稱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對爭奪蘇聯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而進行的戰役。

斯大林格勒是蘇聯中央地區通往南方重要經濟區域的交通咽喉,戰略位置極為重要。若德軍攻佔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向北可攻莫斯科,向南可出波斯灣。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是是蘇聯糧食、煤炭以及石油的主產區。如果德軍佔領這一地區,蘇聯就會失去這些戰爭所需要的重要資源。

5、第二次世界大戰——莫斯科保衛戰

莫斯科保衛戰又稱莫斯科戰役,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爭中的一系列重要戰略性戰事的總稱。

戰事開始於1941年10月一直持續到1942年1月。莫斯科保衛戰包括蘇軍粉碎向莫斯科進攻的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各突擊集團而實施的一系列防禦戰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進攻戰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

此次戰役最終以蘇聯紅軍的勝利而告終。蘇軍取得了莫斯科戰役的勝利,宣告了希特勒「閃電戰戰無不勝」的神話的破滅。

㈦ 二戰著名戰役是什麼


1.波蘭戰役
: 波蘭戰役是二戰的起點。德軍採用閃電戰的作戰方式,僅用一個月的時間就打垮了波蘭。此戰波軍傷亡20萬人,被俘40餘萬人。德軍僅亡1.06萬人,傷3.3萬人。

2.莫斯科保衛戰
: 莫斯科會戰結束後,蘇軍取得了蘇德戰爭爆發以來的第一次大勝利。德軍首嘗敗績損失人員50餘萬,坦克1300餘輛。德軍不得不改「閃擊戰」為持久戰。

3.斯大林格勒戰役
: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衛國戰爭的主要轉折點,蘇軍最終合圍全殲軸心國部隊。

4.庫爾斯克戰役
: 蘇德戰場決定性戰役之一,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坦克戰,參戰坦克數量超過5000輛。

5.諾曼底登陸
: 登陸前盟軍先後調集36個師,總兵力達288萬人,相當於20世紀末美國的全部軍隊。

6.偷襲珍珠港
: 日本偷襲珍珠港雖獲取了戰術勝利,但卻導致美國加入二戰,從而徹底扭轉了二戰局面。

7.中途島戰役
: 中途島戰役,美國海軍以少勝多一舉擊沉了日軍4艘主力航空母艦,奪得了太平洋戰區的主動權。因此中途島戰役也成了二戰太平洋戰區的轉折點。

8.柏林戰役
: 這是蘇德戰爭中蘇軍實施的最後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它成功地消滅了德國最後的抵抗力量,完成了對德國最後的攻擊,也標志著納粹德國的最終毀滅。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