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著名畫作

著名畫作

發布時間: 2020-11-25 03:52:33

Ⅰ 達芬奇的著名繪畫作品有哪些

1、《蒙娜麗莎》

《蒙娜麗莎》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創作的油畫,現收藏於法國盧浮宮博物館。

該畫作主要表現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靜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

《蒙娜麗莎》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學方向;該作品折射出來的女性的深邃與高尚的思想品質,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於女性美的審美理念和審美追求。

2、《最後的晚餐》

《最後的晚餐》是義大利藝術家列奧納多·達·芬奇所創作,以《聖經》中耶穌跟十二門徒共進最後一次晚餐為題材。

畫面中人物的驚恐、憤怒、懷疑、剖白等神態,以及手勢、眼神和行為,都刻畫得精細入微,惟妙惟肖,是所有以此題材創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收藏於義大利米蘭聖瑪利亞感恩教堂。

3、《吉內薇拉·班琪》

這件油畫作品是達芬奇的一件代表作品之一,是他在佛羅倫薩時期唯一的肖像畫作品。這件作品由於底部受損所以下半部分已經被裁切,我們現在已經無法看到她的手臂部分。

這也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暢想,有些人甚至認為,如果它的下半部分沒有被裁切的畫,這件作品有可能和蒙娜麗莎一樣是一件驚世駭俗的作品。

4、《抱銀鼠的女子》

《抱銀鼠的女子》是義大利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於創15世紀末創作的一幅木板油畫,現收藏於波蘭克拉科夫市恰爾托雷斯基博物館。

這幅精美肖像畫,描繪了氣質高貴沉靜的切奇利婭·加萊拉尼,她是米蘭公爵盧多維科·斯福爾扎的情婦,備受寵幸。 後來,這幅作品經一位無名氏重新敷色,這種不夠親切的氣氛就更加強烈了。

無論如何,切奇莉亞美麗的面孔和雙手,顯然出於大師筆下。而且,達芬奇為毛色光潤、咄咄逼人的銀鼠注入了生氣。

5、《戴珍珠頭飾的夫人像》

《戴珍珠頭飾的夫人像》是1490 年列奧納多·達·芬奇創作的一幅油畫作品。

這一幅女性側面肖像尤其令人感到其描繪的精確性:那一絲不苟的臉部輪廓,美麗而整齊的秀發,古代貴婦的頭飾上的珍珠,被他仔細地觀察、研究和刻意描繪著。

Ⅱ 世界著名畫家和作品有哪些

莫奈:(Gaude Monet 1840-1926)
印象派創始人之一。最初從師布丹學習,後轉向外光的描寫。馬奈和透納的作品給了他很大的啟示。常在不同的時間和光線下,對同一對象作多幅的描繪,在色彩運用上很有建樹。代表作品有《日出-印象》,《睡蓮》,《魯昂大教堂》等。
馬奈:(Edouard Manet 1832-1883)
他在傳統繪畫的基礎上革新技法,善於運用鮮明響亮的色彩,簡潔准確的筆觸,以及減少中間色調,加強明暗對比等方法來作畫。其成就主要是在表現外光方面和肖像畫方面。作品有《吹笛男孩》,《左拉像》,《奧林匹亞》等。
德加:(Edgar Dagas 1834-1917)
擅於從不尋常的角度描繪對象瞬間的動態,描繪在燈光下、日光下人物與物體的溫和色彩。題材多取自於芭蕾舞劇院、咖啡館和賽馬場等。他除了用油畫工具外,兼用色粉工具,後期亦作雕塑。作品有《舞蹈課》,《巴黎歌劇院樂隊席》,《洗衣婦》,《舞台上的舞女》等。
雷諾阿:(Pierre Auguste Renoir 1841-1919)
以油畫著稱,亦作雕塑和版畫。曾從師於格萊爾,在創作上能把傳統畫法與印象派方法相結合。以絢麗透明的色彩,表現陽光與空氣的顫動與明朗的氣氛,獨具風格。作品有《包廂》,《陽光下的裸婦》,《加萊特磨坊的舞會》等。
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 1830-1903)
1885年到巴黎學畫,以後成為印象派畫家,善於畫風景,多寫生農村及城市景色,也畫一些農民的勞動生活。繪畫有詩意,畫風朴實,用色鮮麗。曾一度受修拉影響作點彩技法嘗試。作品有《紅屋頂》,《蒙特馬爾大街》,《林中浴女》等。
西斯萊:(Alfred Sisley 1839-1899)
英國人,生於巴黎。早期作品細致,受透納和康斯太布爾的影響。後來著重光和色的表現,喜歡畫陽光中的河流和樹林。作品有《魯弗西里雪景》,《塞夫勒道路一景》,《馬爾里的洪水》等。
新印象派:(點彩派)
為了充分發揮色調分割的效果,用不同的色點並列地構成畫面,畫法機械呆板、單純追求形式。畫家有修拉(Georges Seurat 1859-1891)、西涅克(Paul Signac 1863-1935),作品有《大碗島星期日的下午》,《兩個做帽子的女人》等。
後印象派:繪畫開始從客觀感受向主觀表現轉移。畫家塞尚(Paul Cezame 1839-1906),現代繪畫之父之稱,認為繪畫的目的是形、色、節奏、空間的探索,企圖藉助於色彩的配合而不依賴明暗效果表現體積。作品有《玩紙牌者》。畫家高更(Panl Cauguiu 1848-1908)後期印象派畫家之一,他善於用線條和強烈的色塊組成的畫幅,具有裝飾風味和東方色彩。作品有《雅各和天使搏鬥》等。畫家梵谷(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後期印象派畫家之一。以躍動的線條,凸起的色彩表達主觀感受和激動情緒。作品有《向日葵》等。

Ⅲ 西方有哪些著名的畫家他們的代表作是什麼

1、列奧納多·迪·皮耶羅·達·芬奇,代表作:《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

列奧納多·迪·皮耶羅·達·芬奇(義大利語: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儒略歷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義大利著名畫家、科學家,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並稱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之一。

Ⅳ 中國古代著名畫家代表作

1、《洛神賦圖》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原《洛神賦圖》卷,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繪制(宋摹),絹本,設色,縱27.1cm,橫572.8cm。這幅畫根據曹植著名的《洛神賦》而作,為顧愷之傳世精品。

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致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此圖卷無論從內容、藝術結構、人物造形、環境描繪和筆墨表現的形式來看,都不愧為中國古典繪畫中的瑰寶之一。

2、《送子天王圖》

《送子天王圖》(又名《天王送子圖》、《釋迦降生圖》)是唐代吳道子根據佛典《瑞應本起經》創作紙本墨筆畫,一說宋人摹本。該作現藏於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全圖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段描繪一位王者氣度的天神端坐中間,兩旁是手執筋板的文臣、捧著硯台的仙女,以及仗劍圍蛇的武將力士面對一條由二神降伏的巨龍。

第二段畫的是一個踞坐在石頭之上的四臂披發尊神,身後烈焰騰騰。神像形貌詭異,頗具氣勢,左右兩邊是手捧瓶爐法器的天女神人。

第三段即《釋迎牟尼降生圖》,內容是印度凈飯王的兒子出生的故事。從畫面上,可以看到釋迎牟尼降生時,他的父親抱著他到寺廟朝謁見自在天神的情景。

此圖寫異域故事,而畫中的人、鬼神、獸等卻完全加以中國化、道教化,當是佛教與中國本土變化至唐日趨融合之勢所致。此圖意象繁富,以釋迦降生為中心,天地諸界情狀歷歷在目,技藝高超,想像奇特,令人神馳目眩。

3、《天女獻花圖》

《天女獻花圖》是劉松年在宋代所創作的國畫,現藏於台灣故宮博物院。

此圖中天女手捧花藍,邊舞邊散,對面菩薩神情安逸,微笑觀看,周圍幾位羅漢則已被天女的舞姿所吸引,面露欣賞之色。圖中除了菩薩頭戴寶冠,身披瓔珞,保持了傳統的造型特點以外,其餘形象都似由凡塵中人脫胎而來,具有寫實生動的效果。

4、《游春圖》

《游春圖》是隋朝畫家展子虔創作的繪畫作品,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繪畫館。 圖中展現了水天相接的情形,上有青山疊翠,湖水融融,也有士人策馬山徑或駐足湖邊,還有美麗的仕女泛舟水上,熏風和煦,水面上微波粼粼,岸上桃杏綻開,綠草如茵。

畫家用青綠重著山水,用泥金描繪山腳,用赭石填染樹干,遙攝全景,人物布局得當,開唐代金碧山水之先河,在早期的山水畫中非常具有代表性。該畫是展子虔傳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為止存世最古的畫卷。

5、《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 ,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車、轎、大小船隻,房屋、橋梁、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Ⅳ 著名的名畫及作者又那些

<清明上來河圖>作者是張自擇端,
古代名畫<簪花仕女圖>為唐代周昉所作
范寬所畫的山水畫叫<溪山行旅圖>
宋代畫家馬遠所畫的<雪圖>
元代畫家黃公望所畫的<富春山居圖>,
畢加索的作品<夢>
蒙克的<吶喊>
梵谷的作品<向日葵><日空>
<紡織女工>是十七世紀油畫大師委拉斯凱茲的作品
<查波羅什人復信土爾其蘇丹>是俄羅斯的列賓的作品
<卻叫蜂蝶為花忙>現代畫家齊白石所作
傅抱石的<平沙落雁>
<風雨雞鳴>是我國現代畫家徐悲鴻所作
<歷代帝王圖>:閆立本,唐代
<搗練圖>:張萱,唐代
<韓熙載夜宴圖>:顧閎中,五代
<水仙圖卷>:趙孟堅,宋
<芙蓉錦雞圖>:趙佶,宋代
<雜花圖卷>:徐渭,明代
<地道戰>:羅工柳,現代
<萬山紅遍>:李可染,現代
<父親>:羅中立,現代
<格爾尼卡>:畢加索,西班牙
<教皇英諾森十世>:委拉斯凱茲,西班牙
<自由引導人民>:德拉克洛瓦,法國
<印象日出>:莫奈,法國
<沉思>:羅丹,法國
<大衛>:米開朗基羅,義大利
<西斯廷聖母>:拉斐爾,義大利
<花神>:提香,義大利

Ⅵ 介紹一些著名的畫家和他們的代表作。

1. 萊昂納多·達·芬奇(1452-1519):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第一位畫家,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岩窟中的聖母》等,以上三副畫是他一生的三大傑作。

2.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1475-1564):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畫家、雕塑家和建築師,也是. 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他與達·芬奇、拉斐爾並稱為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三傑」。大理石雕塑《哀悼基督》是他的成名作,大家最熟悉的雕塑還有《大衛》等。他最重要的繪畫作品是梵蒂岡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創世紀》和西斯廷祭壇壁畫《最後的審判》等。

3. 魯本斯(1577-1640):德國人,巴羅克風格的代表畫家。他擅長繪制宗教、神化、歷史、風俗、肖像以及風景畫,是17世紀西方成就最大的畫家之一。主要作品有《豎起十字架》、《畫家與夫人伊莎貝拉》、《劫持》、《亞馬遜之戰》、《亞當與夏娃》等。

4. 倫勃朗(1606-1669):17世紀荷蘭繪畫黃金時代最具象徵性的藝術大師。他多才多藝,畫肖像、人物群像、風景,還畫一些極為精美的銅版畫。在荷蘭乃至全歐洲的繪畫史上所佔的地位,是與義大利文藝復興諸巨匠不相上下的。成名作是《蒂爾普醫生的解剖課》,最後一幅畫是《浪子回家》。據統計,他一生留存下來的作品有油畫600幅、蝕刻版畫350幅、素描1500幅。

5. 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1780-1867):19世紀法國傑出的古典主義畫家,代表作有《路易-弗朗索瓦-貝爾坦像》、《里維埃夫人肖像》,《俄狄浦斯解開斯芬克斯之迷》、《瓦品松的浴女》、《宮女》、《泉》等。

6. 保羅·塞尚(1839-1906):法國人。是後期印象派的代表人物,繼印象主義之後的繪畫革新家,他與凡·高、高更一起被後人稱為後印象主義畫家。塞尚畢生追求表現形式,對運用色彩、造型有新的創造,堪稱「現代繪畫之父」。重要的作品有《誘拐》、《野餐》、《玩牌者》、《一籃水果》、《維克托·肖凱》、《大浴女》等。

7. 克勞德·莫奈(1840-1926):出生於巴黎,是印象畫派代表人物,注重人對生活的感覺和印象,主張到大自然中去,尊重自然和人的感覺印象,其影響力極為深遠。莫奈是第一位以他的繪畫深入探討這種視覺現象的藝術家。主要代表作《塞納河畔》、《綠衣女子》、《印象·日出》、《聖·拉扎爾火車站》、《睡蓮》等。

8. 文森特·凡·高(1853-1890):荷蘭人,他是19世紀偉大的藝術巨匠,後期印象畫派代表人物。他的創作在藝術發展上具有深遠的意義,推動了繪畫色彩方面的大膽創新、增強了綜合形體的表現力。代表作有《吃馬鈴薯的人們》、《織布者》、《有柏樹的玉米地》、《向日葵》、《夜晚露天咖啡館》等。

Ⅶ 我國還有哪些著名的畫家,他們的代表作品分別是什麼

東晉的顧愷之,代表作有《洛神賦圖》,《女史箴圖》
唐代畫家吳道子,代表作《天王送子圖》
宋代的首推張擇端,代表作《清明上河圖》,當然像宋徽宗趙佶的花鳥畫也是一絕。
元代的王繹,代表作《楊竹西小像圖》
明代的好像有唐伯虎,代表作《《山路松聲圖》,還有山水畫初師董其昌,代表作《高逸圖》
明末清初的朱耷,就是八大山人,代表作《孔雀竹石圖》《孤禽圖》
清代的有鄭燮,揚州八怪之一,代表作有《雙松圖軸》、《竹石圖軸》、《叢竹圖》
現代的著名的有潘天壽,陸儼少,李可染,黃賓虹,張大千,齊白石,李苦禪,傅抱石,徐悲鴻,范曾,這些都是國畫大師級的人物。

Ⅷ 明朝著名畫作

明代存世畫跡十分豐富,開宗立派的名家以及具一定聲譽的二流畫家,都有不少真跡留存,甚至可窺知其中、早、晚變化,對掌握鑒定樣板十分有利。但同時也傳下諸多偽跡,而且形式多樣,鑒辨也非易事。本節論述不以畫家為綱,而以總論畫派為主,兼及一些著名畫家;涉及真偽鑒別較多的畫家從詳,其他畫家從略。
明初宮廷畫院處於初創時期,畫風仍保持元人傳統,以取法元四家主為,如趙原、卓迪的山水;郭純則師盛懋;周位、王仲玉的人物,亦帶張渥遺意。
宣德至弘治時期,畫院興盛,畫風亦形成具明代特色的「院體」風貌。人物畫尚多宋元遺風,趨工整謹嚴,如倪端的《聘龐圖軸》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和《捕魚圖軸》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工整細密似兩宋院體;劉俊的《雪夜訪普圖軸》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近南宋劉松年;商喜的《明宣宗行樂圖軸》、《關羽擒將圖軸》均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承宋「院體」和唐壁畫傳統;周全《射雉圖軸》藏台北故宮博物院,亦屬工整細密一路。
山水畫則轉為主宗南宋馬夏院體,兼取北宋李郭畫法,呈融合之趨勢。王諤有「當代馬遠」之稱,《江閣遠眺圖軸》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為典型馬遠面貌;朱端更多郭熙之法,如《煙江遠眺圖軸》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李在山水,細潤者宗郭熙,豪放者宗馬、夏,《山水軸》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山川布局、體貌近郭熙,筆墨、皴法取馬遠,即呈合一畫法。

Ⅸ 中國著名的畫家的代表作

【魏晉南北朝】
顧愷之(約315-406),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今江蘇)人。擅畫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有"才絕、畫絕、痴絕"之稱,與陸探微、張僧繇並稱"畫界三傑"。他的繪畫的傳世摹本有《女史箴圖》卷、《洛神賦圖》卷、《列女仁智圖》卷等幾種,以《洛神賦圖》數量最多。此外,他所提出的"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藝術觀點對後世影響極大。
陸探微(?-約485),吳(蘇州)人。他的畫被南齊的謝赫評為當代之冠。但是他的畫現在一張也沒有傳下來。後人把他和顧愷之歸在一起,作為"密體"的代表畫家。
張僧繇,吳(蘇州)人。長於寫真,並擅畫佛像、龍、鷹,多作卷軸畫和壁畫。成語"畫龍點睛"的故事即出自於有關他的傳說。今有唐人梁令瓚臨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圖》傳世,現已流往日本,但這幅畫的用筆和記載並不相同。他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唐朝畫家閻立本和吳道子都遠師於他。
蕭繹(508-554),稱梁元帝,字世誠,南蘭陵(今江蘇武進)人。記載里說他善畫佛畫、鹿鶴、景物寫生,技巧全面,尤其善於畫域外人的形貌。傳世的《職貢圖》是北宋年間的摹本。
曹仲達,記載中說他善畫佛畫,也長於泥塑,已無傳世作品。
楊子華,只有一卷傳為宋臨的《北齊校書圖》(現藏於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是我們今天唯一能見到的楊氏的卷軸畫。

【隋唐】
展子虔,善畫人物、車馬、樓閣、山水,尤以畫山水聞名。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游春圖》被認為是其傳世之作,這也是現存的最早的卷軸畫。
董伯仁,汝南(今屬河南)人。多才藝,工畫佛像、人物、樓台、車馬,與展子虔同時入隋,並稱"董展"。《貞觀公私畫史》、《宣和畫譜》等著錄其作品6件,今畫跡已無存於世。
鄭法士,吳(蘇州)人。善畫人物、樓台,師法張僧繇,曾於上都海覺寺等多處作壁畫。《貞觀公私畫史》、《宣和畫譜》等著錄其作品20件,今已不傳。
李思訓(651-716),字建,一作建景,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唐宗室。擅畫青綠山水,受展子虔的影響,筆力遒勁。傳為他的作品有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的《江帆樓閣圖》軸和《明皇幸蜀圖》。

王維(699-759),字摩詰,著名詩人,原籍祁(今山西祁縣),擅畫人物、叢竹、山水。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後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

張璪,字文通,吳郡(蘇州)人,擅畫山水樹石,長於破墨,尤工畫松,傳說可以雙管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已無作品傳世。但他的名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對後世的繪畫理論有極大的影響。
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南)人,名臣魏徵外孫。以書法名世,也擅畫人物、佛像、鳥獸、樹石,畫鶴尤其生動,繪畫作品已無存。

曹霸,譙郡(今安徽亳縣)人。畫承家學,擅畫馬,亦工肖像。今畫跡已不傳。

韓干,京兆(今西安)人,擅畫肖像、人物、鬼神,尤精於畫馬。現存作品有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的《牧馬圖》冊頁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的《照夜白圖》卷。另有舊題《韓干神駿圖》卷,藏遼寧省博物館,今定為五代人仿作。

韋偃,長安(今西安)人,擅畫人物、鞍馬及山水。今可以通過故宮博物院所藏宋代李公麟《摹韋偃牧放圖》卷一畫來了解其風范。

邊鸞,京兆(今西安)人。擅畫禽鳥和折枝花木,亦精蜂蝶,在花鳥畫獨立成科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傳世作品有《梅花山茶雪雀圖》,圖錄於《唐宋元明名畫大觀》。

刁光胤(約852-935),名刁光,一作光引,長安(今西安)人。擅畫龍水、竹石、花鳥等,一生作畫勤奮,多為花鳥,為五代著名畫家黃筌老師,親授其藝。傳世作品《寫生花卉冊》已被定為偽托之作。

【五代兩宋】
周文矩,句容(今屬江蘇)人。藏於美國弗利爾博物館的《琉璃堂人物圖》卷為清人摹本。
顧閎中,江南人,藏於故宮博物院的《韓熙載夜宴圖》長卷,是顧閎中唯一的傳世作品。
貫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溪(今屬浙江)人。善詩書畫,畫承閻立本風格,後自成一家。傳世作品有藏於日本京都高台寺的《十六羅漢像》,為宋摹本。
徐熙,金陵(今江蘇南京)人。擅畫花木、禽魚、蔬果,可惜其真跡已無,上海博物館收藏的《雪竹圖》被認為可以反映徐熙的風格。
黃筌(903-965),字要叔,成都人。傳世作品有藏於故宮博物院的《寫生珍禽圖》卷。
荊浩,字浩然,沁水(今屬山西)人,五代後梁畫家。今藏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匡廬圖》相傳是他的作品。
關仝,一作同,長安(今西安)人,在北宋時與李成、范寬並稱"三家山水"。傳世作品有《關山行旅圖》與《山溪待渡圖》,皆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趙干,江寧(今南京)人,擅畫山水、林木、樓觀等。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江行初雪圖》是他流傳的唯一作品。
董源(?-962),字叔達,鍾陵(今江西進賢西北)人,現存真跡有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龍宿郊民圖》,藏於上海博物館的《夏山圖》和遼寧博物館的《夏景山口待渡圖》以及藏於故宮博物院的《瀟湘圖》和藏於美國王季遷處的《溪岸圖》。
巨然,江寧(今南京)人。工山水,傳世真跡有《秋山問道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萬壑松風圖》(上海博物館藏)、《山居圖》(日本齋藤氏藏)與《溪山圖》(藏處不詳)等。另外,歷來被斷為巨然真跡的《層岩叢樹圖》、《蕭翼賺蘭亭圖》(均藏台北故宮博物院)與《溪山蘭若圖》(藏美國克利夫蘭美術博物館)。
趙佶(1082-1135),神宗第十一子,在位25年。傳世作品中,《祥龍石圖》、《芙蓉錦雞圖》、《聽琴圖》、《雪江歸棹圖》(以上均藏於故宮博物院)、《瑞鶴圖》(遼寧省博物館藏)、《翠竹雙雀圖》(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等作品皆被專家認定為是畫院中高手代筆之作。只有藏於美國納爾遜藝術博物館的《四禽圖》卷、上海博物館藏的《柳鴉圖》卷和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池塘秋晚圖》被認定是他的親筆。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時,號龍眠居士,舒城(今安徽潛山)人。《蓮社圖》和《西園雅集圖》等作品,今有摹本傳世。分別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傳本《免胄圖》和《孝經圖》的真偽尚待研究。
梁楷,祖籍東平(今屬山東),居錢塘(杭州)。善畫人物、山水、道釋、鬼神。傳世的《秋柳飛鴉圖》(故宮博物院藏)、《六祖破經圖》、《六祖截竹圖》(日本國立東京博物館藏)、《潑墨仙人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等,都是以極其簡練的筆墨,高度概括的手法描繪出來的。《潑墨仙人圖》中的仙人系以大筆蘸墨畫人物的衣著,寥寥數筆勾寫人物面目,生動傳神,在當時是一種新的創造。上海博物館藏的《八高僧故事圖》卷和日本國立東京博物館藏的《釋迦出山圖》則造型嚴謹,用筆謹慎,與減筆法面貌不同。日本還藏有一幅《太白行吟圖》,系仿本。
龔開(1222-約1304),字聖予,號翠岩,淮陰(今屬江蘇)人。傳世作品主要有: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中山出遊圖》卷、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駿骨圖》卷。
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屬山東)人,工界畫,尤擅舟車、市橋,自成家數。故宮博物院藏所《清明上河圖》是其傳世名作。另外,天津藝術博物館藏有署名"張擇端"的小幅《西湖爭標圖》,系偽托之作。
蘇漢臣,開封人,擅畫道釋人物,尤長於畫兒童。今傳有《秋庭嬰戲圖》軸(故宮博物院藏),和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貨郎圖》軸。
李嵩,錢塘(杭州)人。山水、花鳥、人物皆能。上海博物館藏有《西湖圖》卷,故宮博物院藏有其《觀潮圖》及表現節令花卉的《花籃圖》。另有《骷髏幻戲圖》軸藏於故宮博物院。
黃居寀(933-?),字伯鸞,成都人。其傳世作品有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山鷓棘雀圖》軸。
趙昌(?-約1016),字昌之,廣漢(今四川劍南)人。擅畫花果,作品傳世極少,故宮博物院藏《寫生蛺蝶圖》卷傳為其作品。
易元吉,字慶之,長沙人。善畫獐、猿及花果禽鳥等。今傳有《聚猿圖》(藏日本)。
崔白,字子西,濠梁(今屬江西)。除擅畫花鳥外,也擅畫道釋鬼神,創作不少壁畫。故宮博物院藏有其《寒雀圖》卷。
文同(1018-1079),字與可,梓州永泰(今四川鹽亭)人。廣東博物館藏有《墨竹圖》一軸,系此軸臨本。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枯木竹石合卷》,真偽待考;中國歷史博物館藏《墨竹圖》軸,系傳派作品。
揚補之(1097-1169),字無咎,號逃禪老人,又號清夷長者,南昌人。傳世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四梅花圖》卷,故宮博物院還藏有《雪梅圖》卷等。
趙孟堅(1199-?),字子固,號彝齋,擅畫水墨白描水仙、梅花、蘭、竹石等,風格清秀淡雅。今傳世作品有藏於故宮博物院的《墨蘭圖》卷、《歲寒三友圖》頁、《水仙圖》卷。
李公麟(生平事跡見前),傳世作品中的《五馬圖》是最為可信的真跡之一。
祁序,江南人,工花竹翎毛,擅畫水牛。今存《江山放牧圖》卷,藏於故宮博物院。
李成(?-967),字咸熙,擅畫山水自娛。唯有藏於日本的《讀碑窠石圖》被確認為真跡。
范寬,一名中正,字中立,陝西華原人。傳世作品有藏於美國堪薩斯納爾遜博物館的《秋江漁艇圖》卷。
郭熙,字淳夫,河陽溫縣(今河南孟縣)人。其傳世作品相對較多,有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樹色平遠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早春圖》及《關山春雪圖》、上海博物館藏《幽谷圖》、南京大學藏《山村圖》、雲南省博物館藏《秋山行旅圖》和故宮博物院藏《窠石平遠圖》等。
燕文貴,吳興(今屬浙江)人。現存他的作品有《溪山樓觀圖》卷,藏於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日本所藏的《溪風圖》亦是真跡。
王詵,字晉卿,居開封。代表作為故宮博物院藏的《漁村小雪圖》卷和上海博物館藏的《煙江疊嶂圖》青綠、水墨各一卷。
米芾(1051-1107),字元章,號鹿門居士、襄陽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太原,後遷湖北襄陽,晚年定居潤州。為人天資高邁、癲狂放達,冠服效唐人,有"米顛"之稱。擅畫水墨山水,多信筆為之,不取工細,創"米家山"畫法。還喜畫古聖賢像。今日所能見到的畫跡,只有故宮博物院藏其書法作品《珊瑚帖》的書後所畫珊瑚一枝,筆法渾然,如寫字。
米友仁(1068-1165),字元暉,米芾長子。傳世畫跡較多,故宮博物院藏《瀟湘奇觀圖》、《雲山墨戲圖》兩卷,上海博物館藏有《瀟湘白雲圖》卷,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有《雲山圖》卷。
郭忠恕,字恕先,河南洛陽人。作品傳世極少,僅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雪霽江行圖》可資研究。
王希孟,畫史無傳。創作了《千里江山圖》。
李唐,字晞古,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萬壑松風圖》軸(藏台北故宮博物院)是李唐70歲左右的手筆,反映了李唐北宋時期的山水畫面貌。藏於同一地的《江山小景圖》卷與前幅的格調接近。
劉松年,錢塘(杭州)人,藏於故宮博物院的《四景山水》卷是其山水畫代表作。
馬遠,字遙父,山西永濟人,故宮博物院所藏《踏歌圖》可稱是他這種風格的代表作品。
夏圭,字禹玉,錢塘(杭州)人,畫風與馬遠極為相近,構圖亦多空白,人稱"馬半邊",畫史中多以"馬、夏"並稱。代表作有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其《溪山清遠圖》卷,《山水十二景圖》卷,故宮博物院藏的《遙岑煙藹圖》和藏於美國弗利爾博物館的《洞庭秋月圖》軸。

【遼金元】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別號鷗波、水精宮道人等,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德芳之後。趙孟頫博學多才,詩詞、書法、繪畫、音樂等均有很深造詣,以書畫成績最為突出。其畫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山水、人物、竹石、花鳥均長;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工筆、寫意、青綠、水墨都十分精彩。其趙孟頫主張作畫要有"古意",倡導"書畫同源",強調以書法用筆入畫,並主張師法自然,提出"到處雲山是吾師"的口號。傳世山水畫作品主要有: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藏的《幼輿丘壑圖》卷、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的《鵲華秋色圖》卷、上海博物館藏《重江疊嶂圖》卷和《吳興清遠圖》卷以及故宮博物院藏的《水村圖》卷等。
高克恭(1248-1310),字彥敬,號房山,大都房山(今屬北京)人。他能詩善畫,工山水、墨竹等。主要傳世作品有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雲橫秀嶺圖》軸和《春山晴雨圖》軸,藏於故宮博物院的《春雲曉靄圖》軸、《橫山晴靄圖》卷、《墨竹坡石圖》軸等。
任仁發(1254-1327),字子明,號月山道人,松江(今屬上海)人。傳世主要作品有藏於故宮博物院的《出圉圖》卷、《二馬圖》卷、《張果見明皇》卷等。
顏輝,字秋月,浙江江山人,生卒不詳。傳世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水月觀音圖》軸、《李仙圖》,河南省博物館藏《山水圖》軸等。
張渥,字叔厚,號貞期,又號江海客,傳世作品有《九歌圖》
王繹,字思善,自號痴絕生,其先為睦州人,著有《寫像秘訣》一文。其存世作品僅與倪瓚合作的《楊竹西小像》,藏於故宮博物院。
錢選(13世紀至14世紀初),字舜舉,號玉潭,別號巽峰、清癯老人、習懶翁、霅溪翁等,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傳世作品主要有:上海博物館藏《浮玉山居圖》卷、故宮博物院藏《山居圖》卷、《八花圖》卷,天津藝術博物館藏《花鳥》卷和《白蓮花圖》卷(山東朱檀墓出土,藏山東省博物館)等。

王淵,字若水,號澹軒,錢塘(今杭州)人,善畫山水、人物,尤精花鳥竹石。其傳世作品主要有:故宮博物院藏《山桃錦雞圖》、《墨牡丹圖》、山西省博物館藏《花鳥》軸、上海博物館藏《花竹禽雀圖》軸、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桃竹春禽圖》軸等。

李衎(1244-1320),字仲賓,號息齋道人,燕(今北京)人。其存世作品主要有《四清圖》卷(後半卷藏於故宮博物院,前半卷藏美國納爾遜博物館)、《雙鉤竹圖》軸、《沐雨圖》軸、《新篁圖》軸、《墨竹圖》卷(以上藏故宮博物院)和《新篁樹石圖》軸(南京博物院藏)等。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號丹丘生,台州仙居(今屬浙江)人。傳世作品主要有:《清閟閣墨竹圖》軸、上海博物館藏《雙竹圖》軸等。

顧安(1289-1364),字定之,自號迂訥老人。祖籍淮東,平江(蘇州)人。傳世主要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幽篁秀石圖》軸、《新篁圖》、《風雨竹圖》、《墨筆竹石》軸等。

王冕(?-1359),字元章,號煮石山農,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傳世主要梅花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墨梅圖》卷和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南枝早春圖》軸等。

郭畀(1280-1335),字天錫,號思退,祖籍洺水,居於京口(今江蘇鎮江)。傳世作品有藏於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的《幽篁枯木圖》卷等。
元四家中的吳鎮和倪瓚也都善畫竹石題材。吳鎮有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的《竹譜冊》傳世。倪瓚的傳世竹石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竹枝圖》卷、《怪石叢篁圖》軸等。

Ⅹ 我國著名的畫家有哪些

1,張擇端,北宋著名畫家,代表作《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字正道,漢族,琅琊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居住於東京(今河南開封)。宣和年間任翰林待詔,擅畫樓觀、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風俗畫市肆、橋梁、街道、城郭刻畫細致,界畫精確,豆人寸馬,形象如生自幼好學,早年游學汴京(今河南開封),後習繪畫。

在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專攻界畫宮室,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梁、街道、城郭。後「以失位家居,賣畫為生,寫有《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圖》、《金明池爭標圖》(尚存爭議)等,皆為我國古代的藝術珍品。

2,顧愷之,東晉著名畫家,代表作《洛神賦圖》。

顧愷之(348年— 409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漢族,晉陵無錫人(今江蘇省無錫市)。傑出畫家、繪畫理論家、詩人。顧愷之博學多才,擅詩賦、書法,尤善繪畫。

精於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痴絕。謝安深重之,以為蒼生以來未之有。顧愷之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顧愷之作畫,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 「以形寫神」等論點,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才高藝絕,勤於創作,作品有很多,但真跡都已失傳。《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是現存的最要的兩種摹本。《洛神賦圖》充分體現了顧愷之在刻劃人物內心世界和表現意境方面的才能。 今有宋代摹本5種。畫卷為絹本,設色,長572厘米,高27厘米。

3,唐寅,明代著名畫家。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於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於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

唐寅28歲時中南直隸鄉試第一,次年入京應戰會試。因弘治十二年科舉案受牽連入獄被貶為吏,突發變故讓唐寅喪失進取心,從此游盪江湖,埋沒於詩畫之間,終成一代名畫家。

繪畫宗法李唐、劉松年,融會南北畫派,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師承唐代傳統,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准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秀逸。書法奇峭俊秀,取法趙孟頫。

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4,鄭板橋,清代著名畫家

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谷菊泉圖》《叢蘭荊棘圖》等,著有《鄭板橋集》。

5,張大千,現代著名畫家。

四川內江人,1899年5月10日出生。

張大千是全能型畫家,其創作達「包眾體之長,兼南北二宗之富麗」,集文人畫、作家畫、宮廷畫和民間藝術為一體。於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魚蟲、走獸,工筆、無所不能,無一不精。

張大千對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早期專心研習古人書畫,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後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他的治學方法,值得那些試圖從傳統走向現代的畫家們借鑒。

張大千才力、學養過人,於山水、人物、花卉、仕女、翎毛無所不擅,特別是在山水畫方面具有特殊的貢獻:他和當時許多畫家擔負起對清初盛行的正統派復興的責任,也就是繼承了唐、宋、元畫家的傳統,使得自乾隆之後衰弱的正統派得到中興。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