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住宅
1. 四字門匾大全
紫氣祥光 紫氣東來 紫華富貴 紫閣生輝 壯志凌雲 鍾靈毓秀 招財進寶 載陽凝瑞
蘊福潛祥 雲蒸霞蔚源遠流長 園清居秀 吟雪踏夢 一帆風順 雅院生暉
雅居春暉 軒宅雅居 旭日東升 幸福之家 幸福人家 向陽門第 祥雲北至
祥天福地 祥光滿院 祥光吉宅 祥光福地 賢清福居 喜氣盈門 物華天寶 五世其昌
五福臨門 蔚起家聲 惟善德馨 萬紫千紅 萬象更新 萬祥雲集 萬事如意
萬事亨通 萬事大吉 萬福頻臻聽香水榭 恬靜風雅 天賜百福 梯雲篩月
唐宋情懷 泰和恆康 太白遺風 松風竹韻 松風梅品 四時如意 四季平安
四季呈祥 四海同春 四海昇平 順時集佑 水天一色 時和歲好 三元及第 三陽開泰
瑞氣盈門瑞福呈祥 日照春暉 人壽年豐 人傑地靈 清雅閑居 勤勞致富
勤勞門第 勤和家興 前程似錦 千祥雲集千秋永旺 鵬程萬里
凝祥聚瑞 凝祥集瑞 寧靜致遠 鯢鵬展翅 納福迎祥 明德惟馨 民生在勤
門臻百福 門盈五福 門迎百福 美滿幸福 滿院生輝 龍吟國瑞 龍鳳呈祥
龍飛鳳舞 六事修治 六合同春 蘭蕙齊鳴 靜居高雅 錦綉前程 家運亨通
家興業旺 家興財旺 集福凝祥 集福凝瑞 吉星高照 吉祥如意 吉慶有餘
積德人家 惠風和暢 華夏騰飛 戶納千祥 厚德傳家 鴻儒雅居 鴻光福居
鴻鵠凌雲 鴻福聚德 恆泰永昌和氣生財 和睦家庭 貴在自立 耕讀傳家
高閣凌雲 富吉安康 福澤永存 福域祥宅 福泰永昌 福泰富康福壽盈門
福壽康寧 福瑞祥和 福如東海 福祿禎祥 福祿安寧 福居鴻光 福積泰來
福地洞天 福德乾坤 鳳翥龍驤 風清素樸 風清氣瑞 風華正茂 繁榮昌盛
恩澤千秋 德勤怡安 德茂福盛 德貴祥和 德福鴻厚 丹鳳朝陽 大展宏圖
聰維德聽 春意盎然 春色滿園 春滿人間 春華秋實 春和景明 春光滿院
藏龍卧虎 碧宇生輝 碧宇藏龍 寶山霞蔚 柏翠梅香 百事大吉 安泰之居
耕讀傳家 聽香水榭 寧靜致遠 明德惟馨 水天一色 梯雲篩月
鴻光福居 福居鴻光 祥光福地 祥天福地 瑞福呈祥 福瑞祥和
集福凝祥 集福凝瑞 蘊福潛祥 凝祥聚瑞 凝祥集瑞 載陽凝瑞
福祿禎祥 福祿安寧 福壽康寧 福壽盈門 泰和恆康 紫華富貴
福泰富康 福泰永昌 富吉安康 吉星高照 慶有餘 鍾靈毓秀
旭日東升 日照春暉 春和景明 春光滿院 惠風和暢 風清素樸 萬紫千紅
園清居秀 軒宅雅居 賢清福居 靜居高雅 清雅閑居 雅院生暉
雅居春暉 松風梅品 寧靜致遠 恆泰永昌 福澤永存
源遠流長 千秋永旺 華夏騰飛 風華正茂 前程似錦 錦綉前程 壯志凌雲
鵬程萬里 鴻鵠凌雲 鯢鵬展翅 龍飛鳳舞 龍吟國瑞 一帆風順
幸福之家 安居樂業 安泰之居 家興業旺 家興財旺 春華秋實 勤和家興
貴在自立 厚德傳家 耕讀傳家 鴻福聚德 德茂福盛 德福鴻厚
福德乾坤 惟善德馨 聰維德聽 德貴祥和 高閣凌雲 碧宇藏龍
藏龍卧虎 碧宇生輝 天賜百福 門迎百福 福域祥宅
祥光吉宅 紫閣生輝 紫氣東來 紫氣祥光 瑞氣盈門
祥光滿院 風清氣瑞 千祥雲集 萬祥雲集 萬福頻臻 萬事亨通
萬事如意 吉祥如意 家運亨通 順時集佑 蔚起家聲 德勤怡安
2. 世界上比較著名的住宅設計有哪些名字就可以,學建築學朗朗上口的那種
建築師:E.沙里寧
芬蘭赫爾辛基火車站建於1906~1916年,是本世紀初車站建築中的珍品,也是北歐 早期現代派范疇的重要建築實例,但基本上還是折衷主義的。它輪廓清晰,體形明快, 細部簡練,既表現了磚石建築的特徵,又反映了向現代派建築發展的趨勢。赫爾辛基火 車站的設計者是著名建築師艾里爾·沙里寧(Eliel Saarinen,1873~1950年),赫爾
辛基火車站是他的浪漫古典主義建築的代表作,雖有古典之厚重格調,但又高低錯落,
方圓相映,因而生動活潑,有紀念性而不呆板,被視為20世紀建築藝術精品之一。
米拉公寓,西班牙巴塞羅那(1906~1910年)
建築師:A.高迪
米拉公寓於1906~1910年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建成。設計米拉公寓的西班牙著名建築 師A.高迪(Atonio Gaudi,1852—1926年)是在建築藝術探新中勇於開辟另一條道路的 人,他以浪漫主義的幻想極力使塑性藝術滲透到三度空間的建築中去,在米拉公寓設計 中,把重點放在造型的藝術表現方面。他發揮想像力,建築形象奇特,怪誕不經。同時 吸收了伊斯蘭建築的風格,與哥特式建築的結構特點相結合,採取自然的形式,精心去 探索他獨創的塑性建築楷模。
林肯紀念堂,美國華盛頓(1919~1922年)
建築師:H.培根
林肯紀念堂由美國建築師亨利·培根設計,坐落在摩爾林蔭大道末端的一處人造高 地上,面積為2200平方米,對面是華盛頓紀念碑。紀念堂吸取了古希臘神廟的傳統手法, 四周有36根大理石的多立克式柱子圍繞,象徵林肯時期美國的36個州。雖然平面似古希 臘神廟,但沒有通常希臘神廟的山花,而是一個團進去的屋頂層,放在古典柱式的頂部。
紀念堂內部用排列柱將平面劃分為一個主廳和兩個側廳,側廳內牆壁上繪制了表現林肯
一生中最顯著成就和重要事件的壁畫。整個紀念堂的高潮是正對入口位於主廳中央的林
肯雕像。在從入口到雕像這一縱向序列的引導下,人們會感受到氣氛的庄嚴。爾後人們
會漸漸看清這尊在散射入室的陽光照射下表情嚴肅的林肯雕像,林肯雕像的布置和縱橫
方向巧妙的序列引導形成了庄嚴肅穆的氣氛,這是這座紀念建築設計上的傑出手筆。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瑞典(1909~1923年)
建築師:R.奧斯特柏格
本世紀20年代,創造新建築風格的呼聲已在西歐興起,而傳統建築風格仍保持著強
勁的勢頭。1923年落成的這幢市政廳即是尊重和繼承傳統的一種表現。瑞典建築師R.奧
斯特柏格在市政廳設計中,他尊重古典建築但又不受其限制,而將歷史上的多種建築風
格與手法融合一起,創作了這座體形高低錯落、虛實相諧的水邊建築。市政廳內的幾個
大廳裝飾華麗而不俗,具有北歐地區的詩情畫意,被認為是民族浪漫主義建築的一個精
品。
施羅德住宅,荷蘭烏德勒支市(1924年)
建築師:G.里特維德
設計人G.里特維德是傢具設計師兼建築師,受荷蘭當時「風格派」影響。風格派藝
術家倡導藝術作品應是幾何形體和純粹色塊的組合構圖。這座施羅德住宅是風格派藝術
主張在建築領域的典型表現。由光光的牆板,簡潔的體塊,大片玻璃組成橫豎錯落,若
即若離的構圖,與當時著名的荷蘭畫家蒙德里安的繪畫有十分相似的意趣,如同一座三
維的風格派繪畫。施羅德住宅對許多現代建築師的建築藝術觀念有不小的影響。
包豪斯校舍,德國(1926年)
建築師:w.格羅皮烏斯
此建築群由著名建築師W.格羅皮烏斯設計,建於德國德騷市。它由教學樓、實習工
廠和學生宿舍三部分組成。空間布局的特點是根據使用功能組合為既分又合的群體,既
獨立分區,又方便聯系。教學樓與實習工廠均為四層,佔地最多。宿舍在另一端,高六
層,連接二者的是兩層的飯廳兼禮堂。居於群體中樞並連接各部的是行政、教師辦公室
和圖書館。建築佔地面積為2630平方米。這樣不同高低的形體組合在一起,既創造了在
行進中觀賞建築群體給人帶來的時空感受,又表達了建築物相互之間的有機關系,更體
現了「包豪斯」的設計特點:重視空間設計,強調功能與結構效能,把建築美學同建築
的目的性、材料性能、經濟性與建造的精美直接聯系起來。這座校舍和包豪斯學校的教
學方針與方法均對現代建築的發展產生過極大的影響。
薩伏伊別墅,法國普瓦西(1928~1930年)
建築師:勒·柯布西耶
薩伏伊別墅位於法國巴黎近郊,這是一個富豪的別墅。由勒·柯布西耶大師於1928
年設計,1930年建成。地段為十二英畝,建築佔地只有20.50米X20米,方形,高三層。
這座別墅的價值遠遠超過了它作為獨立住宅的自身,由於它在西方「現代建築」歷史上
的重要地位,被譽為「現代建築」經典作品之一,它是與勒·柯布西耶的全部建築和城
市規劃事業相關聯的。勒·柯布西耶的許多建築觀點早期是由小住宅設計體現出來的。
1926年他把「新建築」與舊建築進行比較,提出新建築的五個特點:(1)支柱層,主
要房間設在二層;(2)屋頂花園;(3)自由的平面;(4)橫向長窗;()自由立面
(成為一片可供自由處理的透明或不透明的薄壁)。薩伏伊別墅就是綜合體現上述特點
的,與傳統住宅建築完全不同的代表作。從外觀上看,形體簡單,但內部空間卻很復雜。
它與歐洲傳統住宅大異其趣,表現出20年代建築運動激烈的革新精神和建築觀念。
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西班牙(1929年)
建築師:密斯·凡·德·羅
1929年巴塞羅那世界博覽會有個德國館,轟動了整個建築界。博覽會結束,該館也
隨之拆除了,存在時間不足半年,但其所產生的重大影響一直持續著。德國建築大師密
斯·凡·德·羅在這個建築物中完全體現了他在1928年所提出的「少就是多」的建築處
理原則。他認為,當代博覽會不應再具有富麗堂皇和競市角遂功能的設計思想,應該跨
進文化領域的哲學園地。建築本身就是展品的主體。塑造建築空間,以水平和豎向的布
局、透明和不透明材料的運用,以及結構造型等,使建築進入詩意般的水平。
這座德國館建立在一個基座之上,主廳有8根金屬柱子,上面是薄薄的一片屋頂。
大理石和玻璃構成的牆板也是簡單光潔的薄片,它們縱橫交錯,布置靈活,形成既分割
又連通,既簡單又復雜的空間序列;室內室外也互相穿插貫通,沒有截然的分界,形成
奇妙的流通空間。整個建築沒有附加的雕刻裝飾,然而對建築材料的顏色、紋理、質地
的選擇十分精細,搭配異常考究,比例推敲精當,使整個建築物顯出高貴、雅緻、生動、
鮮亮的品質,向人們展示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築藝術質量。展館對20世紀建築藝術風
格產生了廣泛影響。
半個世紀以後,西班牙政府於1983年決定在它的原址一一現西班牙巴塞羅那的蒙胡
奇公園里重建這個展覽館。由西班牙著名建築師C.錫里西等主持。
採納後再私信你幾個
3. 著名建築家的資料
世界建築設計界的四位大師。
勒·柯布西埃
(l887~1965)被譽為開創現代主義建築的鼻祖、20世紀最富激情的建築師。他一生致力於現代高層建築的設計,留下了眾多的經典傳世之作:1946年~1957年相繼建造的「馬賽公寓」體現了柯布西埃對單元型住宅的理解,這是第一個真正單元型的住宅建築,包含了復式住宅的概念,具有劃時代的革命性;而其在後期創作的「朗香教堂」,則完全是充滿激情的創世之作,簡直是一座讓人充滿想像的雕塑。為紀念這位建築大師,在柯布西埃誕辰一百周年的時候,聯合國曾以他的名義將那一年定名為「國際住房年 人們說:「如果不理解柯布西埃的話,就很難理解現代建築」,但要想真正理解這位建築大師似乎並非易事柯布西埃提出的理論本身就存在著許多矛盾。柯布西埃提出的「住宅是居住的機器」道出了建築要滿足功能要求的重要性:建造一座建築、住宅,最終目的是為了使用。但他又說:建築往往被「貶低到僅僅有功能用途的水平」,「這僅僅是構築物,不是建築。建築只有在產生詩意的時刻才存在,建築是一種造型的東西。」再有柯布西埃的《走向新建築》一書發出了民主乃至於民粹的精神號召,被稱為「建築中民主和科學的宣言」,但柯布西埃又倡導把他的「新建築五原則」 盡量適用於任何建築地段條件,使其成為通用的建築模式。迄今為止對柯布西埃其人及其作品的詮釋和評價褒貶不一。雖然柯布西埃的《走向新建築》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經典著作,但此書也引發了許多批評文章,這些文章將其諷刺為狂熱大言、蕪雜混亂。
格羅皮烏斯 瓦爾特•格羅皮烏斯
(Walter Gropius,1883-1969)
瓦爾特•格羅皮烏斯是德國現代建築師和建築教育家,現代主義建築學派的倡導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學校的創辦人。1883年5月18日生於柏林,1969年7月5日卒於美國波士頓。
1903~1907年就讀於慕尼黑工學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學院。1907~1910年在柏林建築師P.貝倫斯的建築事務所任職。1910~1914年自己開業,同A.邁耶合作設計了他的兩座成名作:法古斯工廠和1914年在科隆展覽會展出的示範工廠和辦公樓。1919年任校長,將實用美術學校和魏瑪美術學院合並成為專門培養建築和工業日用品設計人才的學校,即公立包豪斯(Bauhaus)學校。1928年同勒.柯布西耶等組織國際現代建築協會,1929~1959年任副會長。納粹德國期間,他受到迫害和驅逐,他所創建的包豪斯學校幾經輾轉後於1932年被納粹強行關閉。
1934年離德赴英開業。1937年到美國定居,任哈佛大學建築系教授、主任。1952 年起任榮譽教授,參與創辦該校的設計研究院。格羅皮烏斯在美國廣泛傳播包豪斯的教育觀點、教學方法和現代主義建築學派理論,促進了美國現代建築的發展。他在美國還從事設計實踐。最初同學生合作成立建築事務所,設計住宅;1945年又同他人合作創辦協和建築師事務所,發展成為美國最大的以建築師為主的設計事務所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的建築理論和實踐為各國建築學界所推崇。50~60年代,他獲得英國、聯邦德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等國建築師組織、學術團體和大學授予的榮譽獎、榮譽會員稱號和榮譽學位。
賴特簡介
(Frank Lloyd Wright ,1869-1959)弗蘭克.勞埃德.賴特是本世紀美國的一位最重要的建築師,在世界上享有盛譽。他設計的許多建築受到普通的贊揚,是現代建築中有價值的瑰寶。賴特對現代建築有很大的影響,但是他的建築思想和歐洲新建運動的代表人物有明顯的差別,他走的是一條獨特的道路。
賴特於1869年出生在美國威斯新州,他在大學中原來學習土木工程,後來轉達而從事建築。他從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就開始芝加哥從事建築活動,曾經在當時芝加哥學派建築師沙利文等眾的建築事務所中工作過。賴特開始工作的時候,正是美國工業蓬勃發展,城市人口急速增加的時期。十九世紀末的芝加哥是現代摩天樓誕生的地點。但是賴特對現代大城市持批判態度,他很少設計大城市裡的摩天樓。賴特對於建築工業化不感興趣,他一生中設計的最多的建築類型是別墅和小住宅。
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最初的十年中,他在美國中西部的威斯康新州、伊利諾州和密執安州等地設計了許多小住宅和別墅。這些住宅大都屬於中等階級。坐落在郊外,用地寬闊,環境優美。材料是傳統的磚、木和石頭,有出檐很大的坡屋頂。在這類建築中賴特逐漸形成了一些特色的建築處理手法。
剌賴特這個時期設計的住宅即將有美國民間建築的傳統,又突破了封閉性。它適合於美國中西部草原地帶的氣候和地廣人稀的特點,賴特這一時期設計的住宅建築被稱為「草原住宅」,雖然他們並不一定建造在大草原上。
賴特的青年時代在十九世紀渡過,那是惠特曼(W.Whitman,1819-1892)美國詩人)和馬克.吐溫(Mark Twain,1835-1910,美國作家)的時代。賴特的祖父和父輩在威斯康星州的山谷中耕地土地,他在農莊上長大,對農村和大自然有深厚的感情。他的「塔里埃森」就造在祖傳的土地上,他在八十歲的時候談到這一點還興奮地說:「在塔里埃森,我這第三代人又回到了土地上,在那塊土地上發展和創造美好的事物」,對祖輩和土地的眷戀溢於言表。
但在建築藝術范圍內,賴特確有其獨特的方面,他比別人更早地解決了盒子式的建築。他的建築空間靈活多樣,既有內外空間的交融流通,同時又具備有安靜隱蔽的特色。他既運用新材料和新結構,又始終重視和發揮傳統建築材料的優點,並善於把兩者結合起來。同自然環境的緊密配合則是他的建築作品的最大特色。賴氐慕ㄖ
4. 上海最有名的住宅小區在那叫什麼
湯臣一品。出名在貴。在浦東陸家嘴濱江大道那,花旗銀行大廈旁邊
5. 日本著名建築師住宅
戴帆是當代知名度最高、影響力最為廣泛的建築師之一
6. 世界著名住宅有那些
故宮
7. 國內外知名親水住宅有哪些
著名的建築設計大師賴特的流水別墅
·賴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年6月8日,在威斯康星州的Richland Center出生;1959年4月9日,在亞利桑那州的Phoenix死去,享年91歲。他的父親William Cary Wright是一個音樂家、傳教士;他的母親Anna Lloyd Jones來自一個位於威斯康星州的Spring Green附近的威爾士家庭,是一個老師;賴特有兩個妹妹,Jane(生於1869年)和Maginel(生於1877年)。
·早年,他們一家人過一種游牧式的生活,在1878年來到Madison之前,他們曾經在Rhode Island、Iowa、和Massachusetts住過。從11歲開始,賴特在Madison待了九年,他總是和他的叔叔James Lloyd Jones一起在Taliesin hill附近的農場里度過夏天。其時,他的父親在Unitarian教堂里當牧師。這段早年在威斯康星州農村的生活經歷對賴特的影響非常深刻1885年他的父母離婚了,那之後賴特再也沒有見過他的父親。為了支持這個家庭,賴特開始為Allan Conover工作,此人是威斯康星州立大學工程學院的院長。在威斯康星州立大學,賴特花了兩個學期的時間學習土木工程,同時他還為建築師Joseph Lyman Silsbee畫圖、監督Unity小教堂的施工。
流水別墅是賴特為卡夫曼家族設計的別墅.在瀑布之上,賴特實現了「方山之宅」(house on the mesa)的夢想,懸的樓板錨固在後面的和自然山石中.主要的一層幾乎是一個完整的大房間,通過空間處理而形成相互流通的各種從屬空間,並且有小梯與下面的水池聯系.正面在窗檯與天棚之間,是一金屬窗框的大玻璃,虛實對比十分強烈。整個構思是大膽的,成為無與比的世界最著名的現代建築。
從流水別墅的外觀。我們可以讀出那些水平伸展的地坪,要橋,便道,車道,陽台及棚架,沿著各自的伸展軸向,越過谷而向周圍凸伸,這些水平的推力,以一種詭異的空間秩序緊緊地集結在一起,巨大的露台扭轉迴旋,恰似瀑布水流曲折迂迴地自每一平展的岩石突然下落一般,無從預料整個建築看起來象是從地里生長出來的,但是它更象是盤旋在大地之上。這是一幢包含最高層次的建築,也就是說,建築已超越了它本身,而深深地印在人們意識之中以其具象創造出了一個不可磨滅的新體驗。
流水別墅這個建築具有活生生的,初始的原型的,超越時間的質地,為了越過建築史的諸多流派,它似乎全身飛躍而起,座落花流水於賓夕法尼亞的岩崖之中,指揮著整個山谷,超凡脫俗,建築內的壁爐是以暴露的自然山岩砌成的,瀑布所形成的雄偉的外部空間使落水山莊更為完美,在這兒自然和人悠然共存呈現了天人和一的最高境界。
流水別墅的建築造型和內部空間達到了偉大藝術品的沉穩,堅定的效果。這種從容鎮靜的氣氛。連辣潛其間,力與反力相互集結之氣勢,在整個建築內外及其布局與陳設之間。不同凡響的室內使人猶如進入一個夢境,通往巨大的起居室空間之過程,正如經常出現在賴特作品的特色一樣,必然先通一段狹小而昏暗的有頂蓋的門廊,然後進入反方向上的主樓梯透過那些粗獷而透孔的石壁,右手邊是直交通的空間,而左手便可進入起居的二層踏步,賴特對自然光線的巧妙掌握,使內部空間彷彿充滿了盎然生機,光線流動於起居的東,南,西三側,最明亮的部分光線從天窗瀉下,一直通往建築物下方溪流崖隘的樓梯,東西,北側幾呈圍合狀的室,則相形之下較為暗,岩石陳的地板上。隱約出現它們的倒影,流布在起居室空間之中。從北側及山崖是反射進來的光線和反射在樓梯的光線顯得朦朧柔美。在心理上,這個起居室空間的氣氛,隨著光線的明度變化,而顯現多樣的風采。
在材料的使用上,流水別墅也是非常具有象徵性的,所有的支柱,都是粗獷的岩石。石的水平性與支柱的直性,產生一種明的對抗,所有混凝土的水平構件,看來有如貫穿空間,飛騰躍起賦予了建築最高的動感與張力,例外的是地坪使用使用的岩石,似乎出奇的沉重,尤以懸挑的陽台為最。然而當你站在人工石面陽台上,而為自然石面的壁支柱所包圍時對於內部空間或許會有更深一層的體會。因為室內空間透過巨大的水平陽台而延伸,銜接了巨大的室外空間——崖隘。賴特對於國際形式主義空談機能主義的態度,濃縮地表現在由起居室通到下方溪流的樓梯。這個著名的樓梯,關聯著建築與大地,是內、外部空間不可缺少的媒介,且總會使人們禁不住地一再流連其間。
流水別墅可以說是一種以正反相對的力量在做妙的均衡中組構而成的建築。也可以說是水平或傾斜穿桿或近幾年推移的空間手法,交錯融合的稀世之作。
流水別墅的空間陳設的選擇、傢具樣式設計與布置都獨具匠心。同時卡夫曼家人對這幢無價產業付出了愛和關切。他們以偉大的藝術品、傢具、勤快的維護工作以及他們私人的物品來陪襯它。建築永遠是建築師的作品,但卻無法供給有關私人的物品。顯然而卡夫曼卻能夠辦到,並能夠珍惜賴特的一切努力。
8. 有名的哥特式住宅都有哪些
1753年,H.沃爾波在抄特威克納姆的草莓山上襲建造了一座像是以哥特風格改建的住宅。1796年,J.懷亞特為作家W.貝克福德建造了芳特希爾教堂,作家要建「一座普通的建築物,但裡面要有幾間不受嚴寒氣候影響的房間」。1807年,夏多波里昂用哥特式裝修把他在盧普斯峪的住宅裝飾一新,裝飾性的花園建築、室內設計呈哥特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