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古代著名建築

古代著名建築

發布時間: 2020-11-25 15:15:07

『壹』 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建築物是哪幾個

世界最大宮殿——故宮,又名紫禁城,位於老北京城的中軸線上,是明朝和清朝的皇室。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共有殿宇9999間半,是世界最大的宮殿,也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

(1)古代著名建築擴展閱讀:

中國古建築從總體上說是以木結構為主,以磚,瓦,石為輔發展起來的。從建築外觀上看,每個建築都有上,中,下三部分組成。上為屋頂,下為基座,中間為柱子,門窗和牆面。在柱子之上屋檐之下還有一種由木塊縱橫穿插,層層疊疊組合成的構件叫做斗拱。

這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建築所特有的構件。它既可承托屋檐和屋內的梁與天花板,又儼然具有較強的裝飾效果。斗拱這個詞在談論中國古建築中不可不提,由於它在歷代建築中的做法極富變化,因而成為古建築鑒定的最主要依據。

『貳』 中國古代有哪些著名建築師

1、魯班

姓公輸,名般。又稱公輸子、公輸盤、班輸、魯般。魯國人,「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

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裏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2、宇文愷

宇文愷(555年~612年)宇文愷,姓宇文,名愷,字安樂,祖上是鮮卑人。朔方夏州(治所在今陝西靖邊縣境內),後徒居長安。出生於長安城(今西安市西北部)。出身於武將功臣世家。宇文愷是中國隋代著名的城市規劃、建築設計大師。

3、李春

隋代造橋匠師。李春是隋代的壹位普通工匠,由於史書缺乏記載,他的生平、籍貫及生卒年月已無法得知。隋開皇十五年至大業初(595~605)建造趙州橋(安濟橋)。李春是我國隋代著名的橋梁工匠,他建造了舉世聞名的趙州橋。

4、李誡

李誡(公元?—1110年)字明仲,鄭州管城(今河南新鄭)人。北宋著名土木建築師。很早就做了曹州濟陰縣縣尉。哲宗元右七年(1092年)被調到東京任將作監主薄。營建了不少宮廷建築。精巧華麗者如五王邸、朱雀門、太廟等。

5、張志純

張志純(公元1220—1316年) ,字布山,號天倪子,又號布金山人,有張煉師之稱。泰安州埠上保(今肥城市張家安村)人。元代著名道人。張志純 ,山河自然風光之中最成功的建築傑作之壹是泰山南天門。南天門也是這位學醫出身的全真教道士最出名的作品。

『叄』 中國古代建築有哪些 十大古代建築排行

1、世界上最大的宮殿——故宮
2、世界屋脊的明珠——布達拉宮
3、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版頤和園
4、道教宮殿式建權築——永樂宮
5、中國第一座皇家陵園——秦始皇陵
6、唐陵中的傑作——乾陵
7、天下第一橋——趙州橋
8、天下絕景——黃鶴樓
9、江南名樓——岳陽樓
10、中國第一塔——嵩岳寺塔
另外還有:
中國古建築第一國寶:五台山佛光寺
年代最久水利工程:都江堰
大型寺廟建築典範:曲阜孔廟
平遙古城
寧波天一閣
恆山懸空寺
洛陽白馬寺
拉薩大昭寺
武當山古建築群
杭州六和塔
等等等等很多, 都是咱們老祖宗留下來魁寶。

『肆』 世界著名的古代建築

1、長城

長城(The 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5、羅德島太陽神巨像

羅德島(Rhodes)太陽神巨像,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這座巨像建在羅得市(希臘文:Ρόδος (πόλη),英語:city of Rhodes)港口的入口處,公元前282年完工。它是希臘太陽神赫利俄斯的青銅鑄像,高約33米。巨像鑄造完工後過了56年,毀於公元前226年的一次地震中。

『伍』 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建築是

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建築是避暑山莊(河北省承德市),曲阜三孔(山東曲阜)、故宮(北京)、岱廟(山東泰安),四大古建築群均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同時也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

一、承德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the Mountain Resort)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建造於18世紀初,是由皇帝宮室、皇家園林和宏偉壯觀的寺廟群所組成。

二、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又稱紫禁城。歷代宮殿都「象天立宮」以表示君權「受命於天」。由於君為天子,天子的宮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宮」禁地,故名紫禁城。故宮始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歷經明清兩個朝代24個皇帝。

三、山東曲阜三孔

位於山東省曲阜市南門內,是祭祀孔子的廟宇。初建於公元前478年,以孔子的故居為廟,以皇宮的規格而建,是我國古建築之一,在世界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四、山東泰安岱廟

岱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稱東岳廟或泰山廟。位於泰安市區北,泰山南麓。其南北長406米,東西寬237米,總面積9.6萬平方米,是泰山最大、最 完整的古建築群,為道教神府,是歷代帝 王舉行封禪大典和祭把泰山神的地方。

(5)古代著名建築擴展閱讀:

建築特色

故宮規模宏大,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萬多平方米,有房屋9999間,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

為了突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故宮有一條貫穿宮城南北的中軸線,在這條中軸線上,按照「前朝後寢」的古制,布置著帝王發號施令,象徵政權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後居住的後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

在其內廷部分(乾清門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條以太上皇居住的宮殿—寧壽宮,和以太妃居住的宮殿—慈壽宮為中心的次要軸線,這兩條次要軸線又和外朝以太和門為中興,與左邊的文華殿,右邊的武英殿相呼應。

兩條次要軸線和中央軸線之間,有齋宮及養心殿,其後即為嬪妃妃居住的東西六宮。出於防禦的需要,這些宮殿建築的外圍築有高達10米的宮牆,四角有角樓,外有護城河。

『陸』 中國古代著名建築遺址

1、兵馬俑
位於西安市臨潼區的秦始皇陵兵馬俑,是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秦始皇兵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博物館位於秦始皇陵以東1.5公里處,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
秦兵馬俑以其巨大的規模,威武的場面,和高超的科學、藝術水平,使得觀眾驚嘆不已,是一個世界都為之震驚的發現。
2、故宮
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代24位皇帝的皇宮。是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也是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群。
故宮宮殿建築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一(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
3、拉薩布達拉宮
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的紅山上的布達拉宮,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宮堡式建築群。
整座宮殿依山而建,氣勢宏偉,具有鮮明的藏式風格。宮內收藏了無數珍寶,堪稱一座藝術的殿堂。它是西藏地區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宮堡式建築群,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古代宮殿。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大型古代宮殿。
4、長城
有2000多年歷史的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人民創造的世界奇跡之一,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
古今中外,凡到過長城的人無不驚嘆它的磅礴氣勢、宏偉規模、艱巨工程與防患意義。長城是一座稀世珍寶,也是藝術非凡的文物古跡,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力量與智慧的結晶。
5、曲阜三孔
曲阜三孔指的是孔府、孔廟和孔林。山東的曲阜是孔子的故鄉,儒家文化也是在這里誕生的。儒學至今影響著中國的思想,因此曲阜無疑就是誕生這一文化的「聖城」。
曲阜以豐厚的文化積淀、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無論是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文化中都佔有顯著的地位,被世人尊崇為世界三大聖城之一。
6、華清池
位於西安市臨潼區驪山北麓的華清池,又叫華清宮。南依驪山,北臨渭水,以溫泉湯池著稱。這塊風水寶地被歷來統治者作為游宴享樂的行宮。
6000年的溫泉利用史和3000年的皇家園林建築史,鑄就了這座旅遊風景名勝。而今皇室繁華不再,遊人仍然可以在這里洗溫泉澡,講述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
7、三星堆
位於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南岸的三星堆,是迄今在西南地區發現的范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作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千年的歷史的三星堆,出土了寶貴的文物,在中國的文物群體中,屬最具歷史、科學、文化、藝術價值和最富觀賞性的文物群體之一。
8、都江堰
位於四川省成都市的都江堰,既是世界文化遺產,也是自然遺產。都江堰建設於古代並使用至今,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
9、西安碑林
西安市南城牆魁星樓下的碑林,因碑石叢立如林而得名。該博物館在孔廟舊址上擴建,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陳列歷代碑石、墓誌及石刻造像為主的藝術博物館。
館區佔地面積31900平方米,由孔廟、碑林、石刻藝術室、書法四部分組成,設七個陳列室、六條游廊和一個碑亭,陳列面積4900平方米。
10、西安城牆
西安城牆位於西安市中心,在唐皇城的基礎上建設而成。完全圍繞「防禦」戰略體系,城牆的厚度大於高度,穩固如山,牆頂可以跑車和操練。
從明洪武始建至今,城牆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了。是中世紀後期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築之一,是中國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築。

『柒』 在中國古代,有哪些有名的建築

1.阿房宮、未央宮、大明宮、紫禁城
2.東方三大殿指: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曲阜孔廟的大成殿;泰山岱廟的天貺殿
3.四大名樓:岳陽樓(湖南嶽陽)、滕王閣(江西南昌)、黃鶴樓(湖北武漢)、鸛雀樓(山西永濟)
4.四大名亭:安徽滁州的醉翁亭,北京的陶然亭,湖南長沙的愛晚亭和杭州西湖的湖心亭
5.懸空寺、應縣木塔、武當山的紫霄大殿、虎丘、大雁塔、小雁塔、雷峰塔、琉璃塔
6.中國四大名園為北京頤和園、河北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留園;另有江南四大名園和蘇州四大名園的提法。江南四大名園包括南京瞻園、蘇州留園、拙政園、無錫寄暢園。蘇州四大名園為:建於宋代的滄浪亭、建於元代的獅子林、建於明代的拙政園,建於清代的留園

『捌』 世界著名的古代建築

一、萬里長城

萬里長城是世界建築奇跡之一。萬里長城已被視為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聞名於世界。
長城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它的修築是從戰國時期開始的。當時的秦、趙、魏、齊、燕、楚等諸侯國,為防禦北方游牧民族南侵和自衛,都興建了長城。秦兼並六國後,為防範北方匈奴的突襲,於公元前213年發起了修築長城的巨大工程,把秦、燕、趙、魏的原有長城連接起來,並加以擴建。整個工程共徵用民工30萬人,連續花了l0多年方告完成,建成了西起甘肅臨洮(今岷縣),沿著黃河到內蒙臨河,北達陰山,南到山西雁門關,東抵遼東的長城,全長達3000多公里。由於長城工程極其艱巨,民工境況非常悲慘,故留下了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故事。
漢代除重修秦長城外,又修築了內蒙古河套南的朔方長城,以及涼州西段長城。涼州西段長城北起內蒙古居延海(今額濟納旗境內),沿額濟河,經甘肅金塔,西到安西、敦煌、玉門關進入新疆。整座長城「五里一燧,十里一墩,卅里一堡,百里一城」,構成了一個嚴整的防禦體系。
漢以後的北魏、北齊、隋 、金等朝代都對長城進行過部分修建,到了明代則進行了全面的重修。明代所修的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鴨綠江邊,全長約6700公里(一萬三干多華里)。整個重修過程前後達100多年,可見工程的浩大和艱巨。其中,山西以東的長城採用內部夯土,外面用磚石砌築的方式,山西以西的長城全用夯土築成。整座長城上又建有很多關城,關城都建在地勢險峻的要地,著名者有嘉峪關、居庸關、山海關等。其中嘉峪關是現存長城關城中最完整的一處。它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氣勢雄偉,布局周密,結構嚴謹,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相傳,在修建這座雄關時,不但設計和建造技藝高超,而且連用料的計算也非常精確。在關城建成之後,僅剩了一塊磚,這塊磚被後人放在重關的小樓上,作為紀念。現在人們所看到的長城,主要是明代重修的,以前的長城則只剩下一些遺跡了。
綿延萬余里的長城穿越在崇山峻嶺、急流、溪谷等險峻的地段之上,工程之艱巨是難以想像的,表現了中華民族的磅礴氣概和聰明才智,也反映了中國古代測量、規劃設計、建築技術、工程管理以及軍事技術的高超水平。

二、故宮

故宮坐落於北京城的中心,佔地1087畝,合72萬多平方米,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群。它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建築傳統和獨待風格。
故宮始建於1406年,是明代永樂皇帝由南京遷都北京時所建的宮城。從總體布局上說,它可分為前後兩部分,即所謂的外朝和內庭。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文華殿、武英殿作為兩翼,為行使朝政的主要場所。內庭由乾清官、交泰殿、坤寧宮和東西六宮構成,為皇室的生活居住區。按四根柱為一間的傳統進行計算,共有近萬間之多,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
宮殿群由紫禁城圍護,城高10米,外又圍以52米寬的護城河。整座城開有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南門為午門、北門為玄(神)武門,東門為東華門、西門為西華門。城的四角各建有一座角樓。每座角樓各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結構復雜,式樣奇特,為古建築中罕見的傑作。關於角樓的建造,還流傳有魯班用秫秸編成蟈蟈籠作模型示範的傳說。整個故宮的建築布局嚴謹規則,主次有序,並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使空間豐富多變。
午門是故宮的正門,在城牆墩台上建有一組建築。正中是寬九間的廡殿頂重檐大殿,兩側有聯檐通脊的殿閣伸展而出,四隅各有一個高大的角亭。這一組建築稱五鳳樓,巍峨壯麗、氣勢渾厚。進午門,經過一個大庭院,再過金水橋,入太和門,即是外朝的三大殿,太和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後,依次建築在一個呈工字形的高大基台上。基台高8.13米,分3層,用漢白玉砌築而成。每層當中都有石雕御路,邊上都裝飾有欄板、望柱和龍頭。據統計,計有透雕欄板1414塊,刻有雲龍翔風圖案的望柱1460根,龍頭1138個。這些石雕裝飾,反映了中國傳統建築獨特風格的裝飾藝術。同時,在結構功能上又起著排水的作用。欄板下,以及望校上伸出的龍頭口中,都刻有小洞口。每當下雨,水由龍頭流出,恰似千龍噴水,蔚為大觀。
太和殿又稱金鸞殿,是皇帝發布政令和舉行大典的場所。殿高35.05米,寬63.96米,深37.20米,是故宮最大的建築,也是現存全國最大的木構建築。它的結構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木構建築的特點。即,先在栓礎上立木柱,柱上架大梁,樑上立小矮柱(瓜柱),再架上一層較短的梁;自大梁而上可以通過小柱重疊幾層梁,逐層加高,每層的梁逐層縮短,形成重檐;在最上層立脊瓜柱,在兩組構架之間橫搭檁枋;在檁上鋪木椽,椽上鋪木板(望板),板上苫灰背瓷瓦;由於梁架逐層加高,小梁逐層縮短,從而形成斜坡式的屋面;屋檐出挑則採用斗拱承接,既可承重,又可增添裝飾效果,是中國傳統建築的又一大特色。太和殿即採用這種結構,用73根大木柱支承梁架形成重檐廡殿式屋頂,上檐斗拱出跳單翹三重昂九踩,下檐為單翹重昂七踩。整座建築庄嚴雄偉,富麗堂皇,起著顯示皇權至尊的效果。
與外朝要求宏偉壯麗、庭院開闊明顯不同,作為帝後生活居住區的內庭呈現庭院深邃的特徵,東西六宮各自成一體,排列井然。又有後苑御花園,幽美恬靜,可供游樂。
整個故宮的布局,以午門至神武門作中軸,呈對稱性排列。中軸線向南延伸至天安門,向北延伸至景山,恰與北京古城的中軸線相重合。登上景山,眺望故宮,飛檐重疊,琉璃連片,壯麗輝煌,氣象萬千,堪稱中國傳統建築之瑰寶。

三、頤和園

園林融匯了建築美、藝術美和自然美,它是科技和藝術相互滲透、交融的結果。中國的園林建築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世界園藝史中獨樹一幟,成就斐然。幾干年來,在中國的大地上創建有成幹上萬的精美園林。頤和園就是現在保存較為完整的大型皇家園林,在中國的傳統園林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世界的園林建築中也佔有重要的地位。
頤和園坐落在北京西北部,方圓8公里(十六里),佔地4350畝,規模宏偉,景色秀麗。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800多年前的金代,金章宗曾在此建金水院,是當時的西山八院之一。其山稱金山,引玉泉諸水至山下為池,叫金水池。元時,據說有一老人在山上挖得—個刻有花紋的大石瓮,便改金山之名為瓮山。元世祖曾命郭守敬兩次引玉泉諸水至山下,並把金水池疏浚擴展為大水庫,先後易名叫瓮山泊和大泊湖,俗稱西湖或西海子,挖湖之土運上山加高瓮山,從而成為山高水闊的風景勝地。明代又改瓮山為金山,改瓮山泊為金海,在山上建圓靜寺,在湖畔建好山園行官,總稱好山園,俗稱西湖景。1750年,清乾隆皇帝在圓靜寺基礎上,修建大報恩寺,為他的母帝祝壽,並改金山為萬壽山,又對金海進行疏浚,改名昆明湖,整個園林叫清漪園,工程歷時15年建成。自此萬壽山的清漪園,玉泉山的靜明園,香山的靜宜園,以及暢春園、圓明園,合稱「三山五園」,而清漪園獨具特色,有「何處燕山最暢情,無雙風月屬昆明」之譽。令人氣憤的是,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三山五園同遭厄運,被洗劫後又被縱火焚毀,清漪園除個別建築外均成灰燼。1886年,慈禧挪用海軍經費,歷時10年,進行修建,並改名頤和園。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的掠奪和焚毀,1902年,慈禧再次修復。現存的頤和園,既反映了中國古代園林技藝的高超造詣,也把列強的侵華罪行和清末統治者的腐敗誤國釘上了歷史的恥辱柱。
頤和園繼承了中國古代園林建築的傳統特點和造園手法,並有所發展。全園的布局,大體可分為東宮門和東山、前山、後山、昆明湖等幾個部分。整個園林有如下幾個突出的持點:
1、以水取勝。水域面積佔全園的3/4,設計者依據水面開閡的特點,進行設計布置,主要建築和風景點部面臨昆明湖,或是俯覽湖面。為避免開闊的湖面顯得單調,用長堤把湖面劃分為幾個區域,還在湖中布置了鳳凰墩、治鏡閣、藻鑒堂等島嶼,以象徵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等海上三神山,從而使水域既開闊又富有情趣。
2、湖山結合。湖北岸的萬壽山高58米,好像翠屏峙立。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前山是全園的中心,正中為一組巨大的建築群,自山頂的智慧海而下是佛香閣、檀輝殿、排雲殿、排雲門、雲輝玉宇坊以達湖面。其中,琉璃磚瓦的無梁殿(智慧海)和高41米的佛香閣,氣勢雄偉,為最具特色的建築。這組中軸線的兩旁,布置了許多陪襯的建築物。抱山環湖一帶建有長廓和石欄,把湖與山明顯地區分又緊密地連接在一起。
3、對比鮮明。前山建築壯麗,金碧輝煌,後山建築隱蔽,風景幽靜;昆明湖浩盪壯闊,後湖(蘇州河)怡靜精巧,東宮門內建築密集,西堤和堤西區景物琉落有致。強烈的反差,使遊人產生不同的感受,從而更添情趣。
4、景隨步轉。依據不同的地理特點,用樓、台、亭、閣、齋、堂、軒、館、曲檻迴廊以及假山花木等組合成各不相同的景點。各景點之間既有明顯的區別,又有有機的聯系,使人們漫步園內,景色隨處變換,層出不窮。
5、借景手法。設計者不僅考慮了園內景物的相互配合借用,而且充分地利用周圍的景色,使西山的峰巒,西堤的煙柳,玉泉山的塔影等,恍如園中的景物。這種園內、園外均有景色的巧妙手法,給人一種園林范圍更加擴大的感受。
6、園中有園。在萬壽山東麓一處地勢較低,聚水成池的地方,依照無錫惠山園,建造了諧趣園。它以水池為中心,配以堂、軒、亭榭、樓閣、游廊、小橋,自具獨立的格局,成了園中之園。而且它清雅幽靜,與東宮門內密集的宮殿建築群成了鮮明的對比,給人煥然一新之感。
7、集景模寫。園中匯集了全國許多名勝景觀,但又不是生硬仿造,而是別具神韻,如諧趣園仿自惠山園,西堤六橋仿自杭州西湖蘇堤,涵虛堂、景明樓仿自黃鶴樓、岳陽樓,蘇州街仿自蘇州市街等,但又有很大的差異。
頤和園匯集了中國傳統園林建築藝術的精華。它「雖由人造,宛如天成」,是園林建築的一大代表作。

『玖』 中國古代出名建築有哪些

⒈有巢氏——中國第一名建築師與他的「原始屋」
知識鏈接 人類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房屋
議論一 「中國為什麼沒有金字塔」及木、石之爭
⒉周公、彌牟——中國第一對都城規劃師與建造師搭檔
知識鏈接 西方第一位官方建築師——伊姆霍特普
⒊魯班——中國民間匠師(建築師)的總代表
知識鏈接 西方建築師始祖——代達羅斯
⒋秦始皇、蒙恬——中央集權國家建築文化的開創者
知識鏈接 路易十四的「太陽王」宮殿
⒌蕭何、楊城延、劉徹——西漢建築風格的奠基者
知識鏈接 羅馬帝國的公共建築
哈德良別墅
6.曹操、拓跋(元)宏、穆亮、李沖
——曹魏鄴城和北魏洛陽城的規劃(建造)者
知識鏈接 君土坦丁堡的規劃與建設
⒎綦母懷文、郭安興——中國佛塔建造技術的先驅者
⒏劉伶、陶淵明——魏晉文人對建築的影響
⒐宇文愷——中國第一次「文藝復興」的建築師
⒑閻立德、梁孝仁——唐代「豪勁」風格的興起及其衰落
⒒王維、白居易——唐代文人以及民間匠師的建築功績
⒓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與北宋汴京
⒔王禹偁、蘇軾、蘇舜欽——北宋文人建築師和民間匠師
⒕喻皓、李誡——宋代兩位傑出的建築理論家
⒖遼代無名匠人存世的著名建築
⒗朱熹、張浩、賀承珍——新「三國」(南宋、金、西夏)建築師的創造
⒘劉秉忠、郭守敬、也墨迭兒——生態城市元大都的規劃師和建築師
⒙阿尼哥、張留孫、阿老丁——元代「跨文化」建築的締造者
⒚朱棣、蒯祥、吳中、阮安——明都城和宮殿的建造師
⒛三羅喇嘛、班丹藏布、郭瑾——明代「御敕」宗教建築
21.盧溶、計成、張漣——明代民宅和私家園林的設計師
22.梁九、雷發達(樣式雷)——為清廷服務的職業建築師
23.李漁、戈裕良、姚承祖、黎巨川——清代的民間建築師與園林師

『拾』 世界古代著名建築

阿爾忒彌斯神廟
這座神殿的遺址位於今天土耳其的愛奧尼亞海濱,《聖經》里把這個地方稱為以弗所(Ephesos),而現在它被稱為或者翻譯為艾菲索斯。
以弗所城像許多古老而神奇的城市一樣在歲月里滄桑。19世紀後半葉人們的一次偶然的發掘才使它重新為世人所知曉。考古學家們用刷子而不是鐵鏟在這里工作了多年,才終於確認這就是《聖經》里曾經提到過的那座著名城市以弗所的遺址。傳說聖母瑪麗亞在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之後,由聖保羅及耶穌的門徒帶領來到以弗所附近的山上安度晚年。時間大約是在公元34~45年間。
以弗所,這座小亞細亞西岸的濱海城市大約在公元前11世紀由來自古希臘的愛奧尼亞人所建,是一座典型的古希臘殖民城市,後來它在眾多的殖民城市中脫穎而出,成為古希臘工業和文化中心之一。到公元前6世紀時成為雄霸小亞細亞西部大片土地的呂底亞王國(Lydia)境內的工商業中心。此後飽經戰火蹂躪,先後被波斯、馬其頓、帕加馬和羅馬所佔領,到中世紀漸趨衰落,成為一片廢墟。
現在,呈現在人們眼前的除了殘垣斷壁什麼也沒有,那個在古希臘時期盛極一時的城市早已被時間蠶食,它的肢體像一具遠古生物殘缺不全的骨骼化石,散落一地。而當年,這座臨海依山的港口城市曾是多麼的美麗和富庶,那旖旎的風光使它成為一座著名的旅遊城市,無數的觀光客慕名從各地趕來一睹它的美麗景色,同時也朝覲和貿易,給它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經濟實力的增強使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人口也逐年增加,最強盛的時期,居住在以弗所城裡的人口達到了30萬之多。想想當年,這里該是何等的繁華,海面帆影點點,港口萬船待發,大街小巷車如流水,馬似游龍。
總的說來,以弗所是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宗教興盛。在遙遠的古代,人們不管富裕還是貧窮,都有著共同的精神追求,那就是對神的信仰與敬畏。因此修建一座大型的神殿用以祭祀人們心中至高無上的神靈便成為這座城市的人們急切的渴望。
阿耳忒彌斯神殿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應運而生了。當各地前來朝覲的人們絡繹不絕、與日俱增的時候,以弗所人終於發現他們原先建造的那座聖壇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祭祀的需求了。因為虔誠,因為爭先恐後,香客之間還會不時發生一些摩擦,因此修建一座大型神殿成為當務之急。很快,修建神殿的計劃就得到了呂底亞王國克羅伊斯國王的支持,這位財富如山的君王遠近聞名,他一向熱心宗教事業,為此他慷慨解囊。希臘的建築師和藝術家們也因此獲得了一個一展身手的大好機會,於是,一座希臘藝術與亞洲財富相結合而孕育的建築傑作誕生了。
那是大約公元前550年的事情,以弗所人在他們原先建造的那個簡陋的聖壇的位置上開始了這座被稱為阿耳忒彌斯神殿的大型工程的建設。神殿由希臘建築師車西夫若恩設計,當時希臘著名的雕刻家菲迪亞斯、坡留克來妥斯和克列休拉斯等也參與到了這一宏大的工程當中,神殿中的許多技藝精湛的青銅雕像和阿耳忒彌斯神像也出自這幾位藝術家之手。
有關這座神殿名稱的由來,我想有必要在這里作一個簡要的介紹。阿耳忒彌斯是古希臘神話中主掌狩獵與野獸的女神,後來被視為月神,在羅馬神話中她又被稱為黛安娜,她是宙斯和利托的女兒。除了掌管狩獵,她還照顧女人分娩,保護少男少女,更是一位貞潔的處女,人們對她崇拜有加。但阿耳忒彌斯神殿並非用以祭祀這位女神,而是以弗所人為祭祀一位安那托利亞(小亞細亞)古老的女神而修建的,而安那托利亞的女神被以弗所人比作心目中的阿耳忒彌斯,因此神殿以阿耳忒彌斯的名字命名。
·神殿的興旺
阿耳忒彌斯神殿是古希臘最大的神殿之一,其規模超過了雅典衛城的帕台農神廟,也是最早的完全用大理石興建的建築之一。它以建築風格的壯麗輝煌和規模巨大而躋身於「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列。它還一度享有對逃亡者的「庇護權」,其地位之顯赫,由此可見一斑。在建成後的近200年時間里,它巍然屹立在以弗所東北郊的一座高山之上,迎接著摩肩接踵前來朝覲的人們,它很快成為愛琴海諸島和小亞細亞西海岸希臘移民城邦的香客們嚮往的聖殿。
·神殿的覆滅與傳說
但不幸的是,公元前356年7月21日的深夜,這座壯麗的神殿在一場大火中變成了廢墟。據說這場火災是一個名叫希羅斯特圖斯的縱火狂所為,這個傢伙長期以來寂寂無為,急於想通過實施一項能引起轟動效應的舉動使自己萬古留名。他非常清楚,能夠讓人青史留名的好事不是誰都能做,那就干點壞事也成。於是,火光中,神殿坍塌了。
這里說句題外話,傳說就在那天晚上,一個不平凡的生命降生了,這個人後來在這個世界上建立了驚天動地的霸業,他就是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後來,一位名叫普盧塔克的歷史學家在他的著作中寫道:女神「太忙於照料亞歷山大的出生了,以至於無法營救自己受到威脅的神殿」。
·神殿再造
這座神殿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實在太重要了,沒有了它,人們的靈魂也彷彿無所歸屬。後來,人們又在神殿的原址上按原樣重新建起了一座神殿,比原來的神殿更加富麗堂皇,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大理石建築,其佔地面積達到了6050平方米,比一個足球場還要大。神殿內外都用銅、銀、黃金和象牙製成的精美浮雕加以裝飾,而神殿中央則設有一個呈「U」字形的祭壇,供奉著阿耳忒彌斯女神的雕像。這座重建的神殿在此後連綿不斷的戰火中傲然挺立,直到公元262年哥特人入侵時遭逢了厄運,那幫強盜將神殿內的財寶悉數劫走,神殿也在這次劫掠中慘遭破壞。
重建之前的阿耳忒彌斯神殿其規模已是相當宏大,底部最上層台階長約l00米,寬約55米,神殿三面環繞著兩排共計127根巨大的圓柱,每根高達18米,它們支撐著上面巨大的屋頂。神殿重建的時候,其高度還略有增加,同時在底座平台的四周還增建了數級階梯。神殿中心的神龕上部沒有加蓋屋頂,這樣人們在神殿內也可以仰望藍天,他們的心願和靈魂也可以從這里直達天堂,與神同在。神殿正門入口處立著36根刻有裝飾性浮雕的柱子,這些柱子上刻有40~48道淺凹槽。神殿四周的柱子上也環繞著一條裝飾雕刻的中楣,同時還有獅頭形狀的噴水器。屋頂的三角楣飾也相當精美,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兩根柱子之間的跨距通常超過了6.5米,而神殿中長於8米的石塊也隨處可見。所有這些,無論從建築的設計還是工程技術上講都具有相當大的難度,這座神殿稱得上是當時最高水準的建築精品。
從風格上看,阿耳忒彌斯神殿屬於柱式建築,柱式建築發源於古希臘,愛奧尼和多立克兩種柱式代表著古希臘建築最成熟的風格。18世紀德國藝術史家溫克爾曼在談到希臘藝術傑作的普遍優點時曾經說,它「在於高貴的單純和靜穆的偉大」。而柱式建築確實最能體現這一優點。阿耳忒彌斯神殿也屬此類建築,具有柱式建築的基本特性。
說到這里我似乎需要自說自話地來一個設問,以便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神殿建造者是如何將那些巨大的石塊抬起並放置到預定位置上的?
事實上,早在公元前515年,希臘建築師就已經在建築工程中大量使用起重設備了,但在阿耳忒彌斯神殿的建造過程中這些起重設備卻毫無用處,因為這座建築的規模是前所未有的,它所使用的石塊體積和重量都遠遠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座大型建築,這使建築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里有一則記載中的故事可為佐證。神殿最早的建築師伽爾瑟夫農(Chersiphron)在接手這項工作後一直是信心十足,他誇口說他要建造一座流芳千古的偉大建築,但當工程進展到要將入口處的大門楣抬起到設計高度的時候,他才發現他所有的經驗和設備都不足以完成這項工作。他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來解決這一問題,否則工程無法推進。據說,伽爾瑟夫農為此數日寢食難安,徹夜不眠,卻依然一籌莫展,精神幾近崩潰,甚至到了想要自殺的地步。
但不久之後,一個靈感在他就要結束自己生命的時候從他腦海中一閃而過,救了他一命。聰明的伽爾瑟夫農嘗試著用沙袋壘起一道斜坡,使其達到比石塊將要安放的預定位置略高的地方,然後將巨大的石塊順斜坡向上拉牽,當石塊被拉上坡道,到達適當位置之後,就將底層的沙袋逐漸掏空,這樣,斜坡將作為一個整體緩慢下降,放置在斜坡之上的石塊也同時隨著斜坡的下降而下降,直到石塊准確地安放到需要安放的位置上。這和埃及人築造金字塔時使用的起重方法十分相似。
伽爾瑟夫農實在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他不僅是一位出色的建築師,還是一位天才的發明家。他靈機一動,又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迎刃而解了———工程所需石材需要從11公里外的採石場搬運過來,而那些石材一般重量都在40噸左右,如此長距離的運輸,光靠人力和通常使用的運貨馬車是根本無法完成的。這還不光是馬車運載能力有限的問題,事實上,普通的馬車根本就無法承受如此巨大的重量,那些巨石剛一放上去馬車就立即散了架。這時,伽爾瑟夫農的新辦法顯示了他超凡的智能,他將開采出來的圓形石柱固定在兩個近似於輪子的圓形木架的中軸上,在畜力或人力的牽引之下兩個圓形木架會像兩個超大的滾輪一樣地轉動,這樣就可以很輕易地將那些巨大的石塊搬運到施工現場了。後來,伽爾瑟夫農的兒子梅塔傑尼斯又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造,使父親的這個聰明的辦法更加完善。梅塔傑尼斯將一根開采出來的長條石塊的兩端裝進巨大的木輪中央,使長條石塊直接充當兩個木輪之間的中軸,這樣,不僅圓形石柱,就是方形橫梁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搬運了。
重建這座巨大神殿所耗用的時間現在我們已經無可稽考,但它遭逢厄運的時間我們卻大抵清楚。公元262年,哥特人的悍然入侵使神殿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後來,以弗所人曾試圖再次重建神殿,但由於耗資巨大而難以實施,重建計劃無奈擱淺。但這個願望一直深埋在一代又一代以弗所人的心中,從未改變。
·神殿的再度毀滅
然而,公元4世紀,基督教在小亞細亞的落地生根使這一願望最終化為了泡影。基督教強大的勢力逐漸改變了人們的信仰,後來以弗所人也大多改信基督教了,神廟的重建自然變得不合時宜。公元5世紀初葉,以弗所為東羅馬帝國所佔領,奧德修斯二世將神殿視為異教徒的聚集場所,下令徹底拆毀。從此,這座偉大的建築奇跡便從世界上永遠地消失了。今天,我們只能從作為文物的以弗所人的錢幣上看到這座神殿大致的模樣。
阿耳忒彌斯神廟位於土耳其以弗所,瀕臨愛琴海,是土耳其著名古代建築遺跡,堪稱世界古代七大奇跡之一。
神廟大約在公元前652 年初建,當時是木結構。第二次修建時,採用石料建築。第三次重建於公元前570 年,共花了10 年時間。當時以弗所是個龐大富有之邦,聘請了著名的古希臘建築師, 造成了古代亞洲的第一個愛奧尼亞式石柱廟宇。公元前550 年,呂底亞國王克勒索斯再次進行修建, 斷斷續續地進行了100 多年才告完成。第三、第四次修建奠定了神廟的規模,從此聞名遐邇。
阿耳忒彌斯神廟是一座長方形白色大理石建築,長125 米,寬60 米,高25 米,佔地面積6300 多平方米。廟宇的迴廊有137 根圓柱, 全用大理石雕成,每根圓柱高約20 米,底部直徑為1.59 米,柱石千姿百態, 整個建築看上去儼然是一個廊柱之林,給人一種庄嚴、恬靜、和諧的感覺。大理石圓柱的柱身下部均有形態各異的人物浮雕,造型優美,形態逼真,栩栩如生。柱頂盤由一個帶有3 個盤座面的框緣組成,盤座面上裝飾著一排花邊似的齒飾,在框緣上面是刻有四輪戰車的浮雕, 細致精巧,精美異常。神廟於公元前356 年被焚毀。後在亞歷山大王的幫助下,按原建築式樣重建, 更加富麗堂皇。在漫長的歲月中,阿耳忒彌斯神廟屢遭洗劫,變得滿目瘡痍。然而人們從現在殘存的建築物地基和石柱遺跡中,依然可以想見它當年的雄姿。
神廟1869 年被發現,1982 年土耳其考古學者在遺址3 米深處發掘到上百件重要文物,其中有純金婦女塑像、金、象牙製作的項鏈、耳環、手鐲等飾物。陳列在以弗所博物館內的阿耳忒彌斯神塑像,是一件價值無比的藝術瑰寶,神像比真人還高,面容慈祥,神情生動,形態逼真,雕刻藝術細膩傳神,是世界上所發現的阿耳忒彌斯雕像中最古老、最完整的一個。

空中花園
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一提到巴比倫文明,令人津津樂道、浮想聯翩的首先是「空中花園」。它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巴比倫的空中花園當然從來都不是吊於空中,這個名字的由來純粹是因為人們把原本除有「吊」之外,還有「突出」之意的希臘文「kremastos」及拉丁文「pensilis」錯誤翻譯所致。
千百年來,關於「空中花園」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rezzar II, 在位605 BC - 562 BC)娶了米底的公主米梯斯為王後。公主美麗可人,深得國王的寵愛。可是時間一長,公主愁容漸生。尼布甲尼撒不知何故。公主說:「我的家鄉山巒疊翠,花草叢生。而這里是一望無際的巴比倫平原,連個小山丘都找不到,我多麼渴望能再見到我們家鄉的山嶺和盤山小道啊!」原來公主得了思鄉病。於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區的景色,在他的宮殿里,建造了層層疊疊的階梯型花園,上面栽滿了奇花異草,並在園中開辟了幽靜的山間小道,小道旁是潺潺流水。工匠們還在花園中央修建了一座城樓,矗立在空中。巧奪天工的園林景色終於博得公主的歡心。由於花園比宮牆還要高,給人感覺像是整個御花園懸掛在空中,因此被稱為「空中花園」,又叫「懸苑」。當年到巴比倫城朝拜、經商或旅遊的人們老遠就可以看到空中城樓上的金色屋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所以,到公元2世紀,希臘學者在品評世界各地著名建築和雕塑品時,把「空中花園」列為「世界七大奇觀」之一。從此以後,「空中花園」更是聞名遐邇。
令人遺憾的是,「空中花園」和巴比倫文明其他的著名建築一樣,早已湮沒在滾滾黃沙之中。我們要了解「空中花園」,只能通過後世的歷史記載和近代的考古發掘。
不過也有些記載,雖然提到了「空中花園」,但認為傳說中的「空中花園」並不是由尼布甲尼撒二世建造的,而是一位敘利亞國王為取悅他的一個愛妃而特意修築的。有些記載甚至認為傳說中的「空中花園」實際上指的是亞述國王辛那赫裡布在其都城尼尼微修築的皇家園林。
直到19世紀末,德國考古學家發掘出巴比倫城的遺址。他們在發掘南宮苑時,在東北角挖掘出一個不尋常的、半地下的、近似長方形的建築物,面積約1260平方米。這個建築物由兩排小屋組成,每個小屋平均只有6.6平方米。兩排小屋由一走廊分開,對稱布局,周圍被高而寬厚的圍牆所環繞。西邊那排的一間小屋中發現了一口開了三個水槽的水井,一個是正方形的,兩個是橢圓形的。根據考古學家的分析,這些小屋可能是原來的水房,那些水槽則是用來安裝壓水機的。因此,考古學家認為這個地方很可能就是傳說中的「空中花園」的遺址。當年巴比倫人用土鋪墊在這些小屋堅固的拱頂上,層層加高,栽種花木。至於灌溉用水是依靠地下小屋中的壓水機源源不斷供應的。考古學家經過考證證明,那時的壓水機使用的原理和我們現在使用的鏈泵基本一致。它把幾個水桶系在一個鏈帶上與放在牆上的一個輪子相連,輪子轉動一周,水桶就跟著轉動,完成提水和倒水的整個過程,水再通過水槽流到花園中進行灌溉。這種壓水機現在仍在兩河流域廣泛使用。而且,考古學家也的確在遺址里發現了大量種植花木痕跡。然而,到目前為止,在所發現的巴比倫楔形文字的泥版文書,還沒有找到確切的文獻記載。因此,考古學家的解釋是否正確仍需進一步研究。總之,傳說中的「空中花園」,它的真實面目依舊隱身於歷史的迷霧之中。
巴比倫空中花園最令人稱奇的地方是那個供水系統,因為巴比倫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園的遺址相信亦遠離幼發拉底河,所以研究人員認為空中花園應有不少如圖所示的輸水設備,奴隸不停地推動連緊著齒輪的把手,把地下水運到最高一層的儲水池,再經人工河流返回地面。另一個難題,是在保養方面,因為一般的建築物,要長年抵受河水的侵蝕而不塌下是不可能的,由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Mesopotamianplain)沒有太多石塊,因此研究人員相信空中花園所用的磚塊是與別不同,它們被加入了蘆葦、瀝青及瓦,更有文獻指石塊被加入了一層鉛,以防止河水滲入地基。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