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著名的石拱

著名的石拱

發布時間: 2020-11-26 00:59:06

1.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聯拱石橋是

現存最早的也是橋洞最多的聯拱石橋是江蘇蘇州寶帶橋。唐元和十一年(816年)始建。 由於石拱相聯,所以這種橋叫做聯拱石橋。

2. 中國北京有哪些著名的橋

彈琴橋,麻將橋,盧溝橋,朝天橋,通運橋。

3. 中國現存的古代著名石橋有哪些

中國十大明橋:盧來溝橋、自廣濟橋、五亭橋、趙州橋、安平橋、十字橋、風雨橋、鐵索橋、五音橋、玉帶橋。
盧溝橋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趙州橋,原名安濟橋,俗稱大石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橋;洛陽橋,又名萬安橋,中國著名梁架式古橋,是世界橋梁」筏形基礎」的開端;安平橋,為中國古代最大的梁式石橋,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玉帶橋,橋身用漢白玉雕砌,兩側雕刻精美的白色欄板和望柱。有「海上仙島」美稱。——常識建築篇。

4. 北京五坐著名橋的名稱

銀錠橋

銀錠橋位於西城區什剎海的前海和後海之間的水道上。為南北向的單孔石拱橋,因形似銀錠故稱銀錠橋。是什剎海的風景之一,燕京小八景之一。

過去站在銀錠橋上可遙望西山,景名為「銀錠觀山」。

1984年,原橋拆除重建,仍以銀錠為名。

後門橋

後門橋位於地安門外大街。橋跨什剎海入玉河處。

始建於元代。初名萬寧橋,木結構,後改為石築,俗稱海子橋。又因在地安門之北,地安門亦稱後門,故稱後門橋。

為單孔石拱橋。橋位於北京城南北中軸線的北部,為元大都城內通惠河上的重要通水孔道,是研究北京漕運的標志。現橋面已鋪瀝青路,僅存兩側欄板,河道已填平建房。

高梁橋

高梁橋位於海淀區西直門外偏北半里左右。是北京西郊歷史上一座名橋。

為元世祖忽必烈於至元二十九年(1292)在和義門(今西直門)外所建石橋。明清之時,這里古剎林立,水清見底。

當時都城中王公大臣、男女老幼,每至夏季,坐在兩岸綠蔭下,橋頭酒肆、茶館,遊客盈門,為京師郊外一勝景。

榆河橋

榆河橋在海淀區永豐鄉西玉河村北約500米處的榆河河道上。又名水福橋。

早在元代即已建有橋梁,原橋為木製。清康熙年間,因大學士明珠葬於附近,其家人遂重修此橋,易木為石,名永福橋。橋呈東西走向,為五孔花崗岩石板橋。橋長22米,寬5.75米,橋面高出今河床約2.5米。

橋墩南面皆有迎水角,橋面中段略高於兩端,微成拱形,兩側有0.45米高的素麵石護欄,今石欄多已佚失。兩岩橋頭處砌有石駁岸。橋東有西玉河漢墓群。

七孔橋

七孔橋位於昌(平)赤(城)路昌平胡庄東,為明代石拱橋,1953年被毀,改建為過水路面,1958年在原橋址按原樣重建。1958年建成。

跨十三陵水庫上游,橋長112.72米,高11米,共7孔每孔凈跨10米。上部結構為石拱,下部結構為石墩台,橋面兩側有漢白玉石雕琢的雲頭和龍的望柱及欄板。荷載為汽—13級,拖—60。

5. 古代還有哪些石拱橋很有名

福建省泉州洛陽橋原名「萬安橋」,位於福建省泉州東郊的洛陽江上,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由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橋工程,從1053年至1059年,前後歷7年之久,耗銀1400萬兩,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
橋全系花崗岩石砌築,初建時橋長360丈,寬1.5丈,武士造像分立兩旁。造橋工程規模巨大,工藝技術高超,名震四海。
橋之中亭附近歷代碑刻林立,有「萬古安瀾」等宋代摩崖石刻;橋北有昭惠廟、真身庵遺址;橋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萬安橋記》宋碑立於祠內,被譽為書法、記文、雕刻「三絕」。洛陽橋是世界橋梁筏形基礎的開端。
河北省趙州橋又叫「安濟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城南5里的洨河上。趙縣古時曾稱作「趙州」,故名。
趙州橋是隋代石匠李春設計建造的,距今已有1400多年,是世界現存最古老最雄偉的石拱橋。
趙州橋只用單孔石拱跨越洨河,石拱的跨度為37.7米,連南北橋堍,總共長50.82米。採取這樣巨型跨度,在當時是一個空前的創舉。
更為高超絕倫的是,在大石拱的兩肩上各砌兩個小石拱,從而改變了過去大拱圈上用沙石料填充的傳統建築形式,創造出世界上第一個「敞肩拱」的新式橋型。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科學發明,在世界上相當長的時間里是獨一無二的。
北京盧溝橋位於北京西南郊的永定河上,聯拱石橋。橋始建於1189年,成於1192年,元明兩代曾經修繕,清代康熙時重修建。橋全長212.2米,有11孔。各孔的凈跨徑和矢高均不相等,邊孔小、中孔逐漸增大。全橋有10個墩,寬度為5.3米至7.25米不等。
橋面兩側築有石欄,柱高1.40米,各柱頭上刻有石獅,或蹲,或伏,或大撫小,或小抱大,共有485隻。石柱間嵌石欄板,高0.85米,橋兩端各有華表、御碑亭、碑刻等,橋畔兩頭還各築有一座正方形的漢白玉碑亭,每根亭柱上的盤龍紋飾雕刻得極為精細。
盧溝橋以其精美的石刻藝術享譽於世。義大利人馬可·波羅的《馬可·波羅游紀》一書,對這座橋有詳細的記載。浮橋是用船或浮箱代替橋墩,浮在水面的橋梁。軍隊採用制式器材拼組的軍用浮橋,則稱「舟橋」。浮橋的歷史記載以我國為早。廣東省潮州廣濟橋俗稱「湘子橋」,位於潮州市東門外,為古代閩粵交通要道。為我國第一座啟閉式浮橋。
潮州廣濟橋為南宋時所建。橋全長515米,分東西兩段18墩,中間一段寬約百米,因水流湍急,未能架橋,只用小船擺渡,當時稱「濟州橋」。
明代重修,並增建5墩,稱「廣濟橋」。正德年間,又增建一墩,總共24墩。橋墩用花崗石塊砌成,中段用18艘梭船聯成浮橋,能開能合,當大船、木排通過時,可以將浮橋中的浮船解開,讓船隻、木排通過。然後再將浮船歸回原處。
潮州廣濟橋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開關活動式大石橋。廣濟橋上有望樓,為我國橋梁史上所僅見。
廣濟橋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並稱我國古代四大名橋,是我國橋梁建築中的一份寶貴遺產。

6. 我國古代石拱橋傑出代表是

我國的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水經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於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這些橋大小不一,形式多樣,有許多是驚人的傑作。其中最著名的當推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還有北京豐台區的盧溝橋。
趙州橋橫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橋,也是造成後一直使用到現在的最古的石橋。這座橋修建於公元605年左右,到現在已經一千三百多年了,還保持著原來的雄姿。到解放的時候,橋身有些殘損了,在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經過徹底整修,這座古橋又恢復了青春。
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部略窄,寬9米。橋的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施工技術更是巧妙絕倫。唐朝的張嘉貞說它「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這座橋的特點是:(一)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4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橋洞不是普通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沒有陡坡,便於車馬上下。(二)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這是創造性的設計,不但節約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漲的時候,還可以增加橋洞的過水量,減輕洪水對橋身的沖擊。同時,拱上加拱,橋身也更美觀。(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這么多同樣形狀的弓合攏在一起,作成了一個弧形的橋洞。每道拱圈都能獨立支撐上面的重量,一道壞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響。(四)全橋結構勻稱,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諧;橋上的石欄石板也雕刻得古樸美觀。唐朝的張鷟說,遠望這座橋就像「初月出雲,長虹飲澗」。趙州橋高度的技術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顯示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橋的主要設計者李春就是一位傑出的工匠,在橋頭的碑文里刻著他的名字。

7. 我國最著名的橋有盧溝橋還有什麼橋

河北趙州橋
趙州橋又叫安濟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城南五里的洨河上。趙縣古時曾稱作趙州,故名。趙州橋是隋朝石匠李春設計建造的,距今已有近1400年,是世界現存最古老最雄偉的石拱橋。趙州橋只用單孔石拱跨越洨河,石拱的跨度為37.7米,連南北橋堍(橋兩頭靠近平地處),總共長50.82米。採取這樣巨型跨度,在當時是一個空前的創舉。更為高超絕倫的是,在大石拱的兩肩上各砌兩個小石拱,從而改變了過去大拱圈上用沙石料填充的傳統建築型式,創造出世界上第一個「敞肩拱」的新式橋型。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科學發明。象趙州橋這樣古老的大型敞肩石拱橋。在世界上相當長的時間里是獨一無二的。在歐洲,公元14世紀時,法國泰克河上才出現類似的敝肩形的賽雷橋,比趙州橋晚了700多年,而且早在1809年這座橋就毀壞了。隋代著名石匠李春的傑出貢獻在世界橋梁建築史上永放光輝。
福建泉州洛陽橋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位於福建省泉州東郊的洛陽江上,我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橋工程,從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後歷七年之久,耗銀一千四百萬兩,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橋全系花崗岩石砌築,初建時橋長360丈,寬1.5丈,武士造像分立兩旁。造橋工程規模巨大,工藝技術高超,名震四海。建橋九百餘年以來,先後修復十七次。現橋長731.29米、寬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橋墩、645個扶欄、104隻石獅、1座石亭、7座石塔。橋之中亭附近歷代碑刻林立,有「萬古安瀾」等宋代摩岩石刻;橋北有昭惠廟、真身庵遺址;橋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萬安橋記》宋碑,立於祠內,被譽為書法、記文、雕刻「三絕」。 洛陽橋是世界橋梁筏形基礎的開端,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東潮州廣濟橋
廣濟橋又稱湘子橋,位於廣東省潮安縣潮州鎮東,橫跨韓江。始建於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潮州知軍州事曾汪主持建西橋墩,於寶慶二年(1226)完成。紹興元年(1194),知軍州事沈崇禹主持東橋墩,到開禧二年(1206)完成。全橋歷時57年建成,全長515米,分東西兩段18墩,中間一段寬約百米,因水流湍急,未能架橋,只用小船擺渡,當時稱濟州橋。明宣德十年(1435年)重修,並增建五墩,稱廣濟橋。正德年間,又增建一墩,總共24墩。橋墩用花崗石塊砌成,中段用18艘梭船聯成浮橋,能開能合,當大船、木排通過時,可以將浮橋中的浮船解開,讓船隻、木排通過。然後再將浮船歸回原處。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開關活動式大石橋。廣濟橋上有望樓,為我國橋梁史上所僅見。廣濟橋與趙州橋、洛陽橋、蘆溝橋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名橋,屬於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是中國橋梁建築中的一份寶貴遺產。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