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名畫
A. 有哪些關於名著,名曲,名畫的資料啊
中國書法、繪畫都講究神韻、意境和情趣。這些藝術作品表現出的藝術語言高遠、典雅,遠非一般想像那麼簡單。歷代書法名家輩出,篆、隸、真、草各具風格,不斷有所創新。繪畫更是如此。
書畫的效果和詩歌相似,能激發人們的思索和聯想。文化素養較高的觀賞,能看到字面上、畫面上未曾顯示的許多東西。一幅好的作品,必然是繼承傳統並體現時代風格和個人的風格,只有這樣的作品才有生命力,鑒賞應本著這個標准鑒別其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幾千年來,由於漢字形體、結構的變遷,時代風格、書畫家風格的不同,書法藝術可謂豐富多彩。在繪畫方面,包括各民族、各時期的畫派、藝術形式、表現技法等,可謂洋洋大觀。從題材上說,有人物畫、山水畫、花鳥草蟲畫等;從表現形式上說,有工筆畫、寫意畫,工筆又有白描、重彩、淡彩之分,寫意又有大寫意和小寫意之分。
對書畫的鑒賞,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經歷及創作背景,通過對作品的感受、想像、體驗、理解與鑒別等系列的相互聯系,達到認識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效果。一件好的作品,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的,都有提高人們藝術修養,增進人們美好情操的作用。
如何鑒定書畫的真品(俗稱開門)和贗品(俗稱不開門)呢?一件真跡會表明它具有年代、個性、規范性、靈魂性,贗品的年代、個性、規范性、靈魂性相互矛盾、不統一,與真跡不同。
書畫鑒定最關鍵的依據,尤其是對近代書畫來說,主要靠對每一個畫家個人風格的把握。個人風格的差別主要在於筆法,每位書畫家的執筆方式和下筆輕重緩急等,都有各自的習慣,顯示出中鋒、側鋒、逆鋒、圓轉、方折、虛筆、實筆等。不同的人還有自己的具體特色,同一作者從早期到晚年也有變化,但沒離開屬於自己的筆法一線貫通之處。仿造的人,最難仿像的就是被仿人的筆法特點。其常年形成的特定用筆特徵,仿造人在短時間內是學不到的。尤其是放縱一路,最能體現作者個性的筆法,可以臨摹,但行筆呆滯,不暢而板;取其大意,又會離開原作者的筆法,反而暴露出作偽者個人的筆法特點。
近年藝術品市場的空前火爆,中國畫價位的不斷攀升,是特定時期出現的一種偶然現象,萬萬不可盲目追高附庸風雅。此外,近年由於藝術品市場的假畫、贗品泛濫成災,也需要在競拍時擦亮眼睛,慎之又慎。正如拍賣市場上人們常說的一句話:書畫是掛在牆上的股票,買對是一桶金,買錯是一張紙。
————————————————————————————————
問:什麼是書畫鑒定的輔助依據。它包括哪些內容:
答:書畫鑒定的輔助依據只是相對於主要依據而言,它包括題款、題跋、印章、紙絹、裝裱、著錄等。稱它們為輔助依據是指即使這些內容全是真的,也只能作為輔助材料,因只有當一件書畫作品的本身是真的,這些材料才有價值。如果主體立不起來,輔助材料再正確也絕不能將這件作品定為真的。
題款。題款也叫款識,是指書畫作品上作者自署的姓名字型大小,創作年月、繪制地點及其他內容等。識別這些由作者題寫的名款,可以鑒定出其書法本身所反映出來的風格。
題跋。題跋是指同時人或後人所題的款識,它包括在書畫作品內或裱頭的天地、拖尾等處的題記。鑒定題款要注意的是,不但要鑒定書法本身的真偽,還要考證題跋者與作者的關系及題跋內容本身的可靠程度。
印章。印章包括書畫家本人的印章和鑒藏家的收藏印兩類。從內容上分,它包括姓名、字型大小、齋名、閑文等多樣。從印文的內容、字體以及鈐蓋的方式可看出某些時代與個性的特徵,並可從印質和印色上分辨真偽。
紙絹。紙絹是中國書畫特有的載體,是中國文化發展的一個標志。從紙絹的不同時期的發展,本身就給書畫鑒定提供了一定的輔助依據。如唐代的麻料紙,五代的澄心堂紙,北宋代的粉箋、蠟箋紙等。須注意的是,中國每位書畫家在用紙絹方面都有自己的不同愛好與習慣,這就給鑒定不同書畫家的作品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價值。如著名山水畫家傅抱石,抗戰時期在四川就常用一種四川特製的皮紙,若在四川創作的作品用的不是這類紙,就應該引起重視。
裝裱。裝裱是中國書畫藝術的一種特有的樣式。古代流傳有緒的書畫作品幾乎沒有一件是不經過裝裱的。裝裱的樣式有立軸、手卷、中堂、冊頁、屏條等。但從現存的書畫作品看,保留原有舊裱的已不多見,最早的是北宋的一種"宜和裝"。如手卷中的"引首"裝裱樣式是在明代才有,"詩堂"也在這時出現。要留心的是,有一種"金蟬脫殼"的偽裱手法,即將原來的舊裱保留,而將原來的書畫本身換成仿造的偽本嵌裝進去而不留痕跡。前不久,就見到上海某一書畫販子家中,此類作品竟佔大半,既有清代的,又有近現代的。一副王福廠的書對賣到一千五百元。
著錄。著錄是將收藏或過目的書畫作品進行梳理,並用文字記錄下來就稱著錄,如果再將這類文字編輯成書出版,就叫書畫著錄書。這類書籍無疑對鑒定書畫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書畫著錄書可分為宮廷收藏與私家收藏著錄兩類。宮廷類的有《宣和畫譜》、《宣和書譜》、《石渠寶箋》等;私家類的有周密的《雲煙過眼錄》,顧復的《平身壯觀》、安歧的《墨緣匯觀》等。但有一類以欺世盜名為目的的假著錄,如明代張泰階的《寶繪錄》,竟集晉唐以來的偽畫二百餘件,覽之令人忍俊不禁。為此,對歷代著錄書必須一分為二,具體分析,切不可盲目依從,因有許多偽作就是依據著錄仿造的。
問:我國最早的卷軸人物畫代表畫家是誰?有哪些存世作品及其藝術特徵?
答:從現有的文獻資料及各大博物館藏畫來看,我國最早的卷軸人物畫代表畫家應推東晉的顧愷之。
顧愷之,約生於三百四十六年,卒於四百零六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江蘇無錫人。曾任大司馬參軍、荊州刺史、散騎常侍。顧愷之博學多才,在藝術修養上詩賦書畫無所不能,尤精於繪畫。他畫學衛協,釋道、人物、山水、禽獸無所不能,而最大的成就還在於宗教、史實、肖像等人物畫方面。他還是一位傑出的畫學理論家,他的《論畫》、《魏晉勝流畫贊》及《畫雲台山記》等論畫名篇,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顧愷之的繪畫作品流傳不多,唐代《貞觀公私畫史》一書共收錄十七件,《歷代名畫記》中收錄二十九件,到了宋代,入內府見於《宣和畫譜》的僅存九件,散見於其他著錄的也很少,可見顧愷之的真跡在宋代已是寥若晨星。今天存世的所謂顧愷之的作品,有《女史箴圖卷》、《洛神賦圖卷》、《列女仁智圖卷》和《斲琴圖卷》,但據專家鑒定,一般認為都是宋或唐人摹本。其中《列女仁智圖》現藏於故宮博物院,是根據漢代劉向《古列女傳》第三卷《仁智傳》的內容繪制的。畫中的線條與顧其他作品相比顯得較粗,風格勁健,且較為注重墨染。此作據已故唐蘭先生考證,認為雖系宋人摹本,但非系顧氏風格。《斲琴圖卷》亦藏故宮博物院,是一幅描繪古代文人學士制琴的場景。此作衣紋線條細勁,設色暈染淡雅古樸。據唐蘭先生考證,也是晉朝傳本,並非顧氏原作風格。如此看來,作為顧愷之原跡之摹本可靠性較大的是《女史箴圖卷》和《洛神賦圖卷》。
女史箴圖卷》現藏英國不列顛博物館,是據西晉張華諷諫賈後宣揚封建女德的《女史箴》內容所作。全卷共分十二段,前三段已佚,尚存幾段,卷末款署顧愷之,當為後人所添。圖中人物神態宛然,體物描繪精微,筆法細勁聯綿,宛如春蠶吐絲,設色典麗秀潤,氣息古樸。明代陳繼儒以為是宋摹本,清代胡敬以為是唐摹本,而今人也以為唐人摹本為可靠。
《洛神賦圖卷》系據三國曹魏詩人曹植的名篇《洛神賦》的內容而創作的。現傳世的共有三個摹本:一為遼寧省博物館藏本。原系紹興內府所藏,明代由項子京藏,至清代歸梁清標收藏。二為故宮博物院藏本。清代為梁清標收藏。三為美國弗利爾藝術博物館藏本。前段已失,卷末有明董其昌題字,定為顧氏所作。以上三卷全系一個底稿的摹本,專家們一般定為宋摹本。畫中洛神衣帶飄逸,動態委婉從容,目光凝注,設色艷麗明快,較成功地刻畫了人物的形象特徵。
其時的人物畫家,除顧愷之外,著名的畫家還有陸探微和張僧繇,畫史稱他們為南北朝畫界的"三傑"。據唐張懷瓘《畫斷》中評說三人所畫的人物,張僧繇得其骨,陸探微得其肉,顧愷之得其神,但張和陸的作品至今已無跡可尋,故只能根據文獻來了解他們作品的面目了。
總之,了解了顧愷之的人物畫,為以後、尤其是唐代的人物畫鑒賞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因這些雖系摹本但畢竟是存世最早的人物卷軸畫代表作品。
B. 列舉近代世界文學名著,世界名畫,名曲的名稱及其作者
文學:司湯達《紅與黑》、托爾斯泰
《戰爭與和平》
《復活》德萊賽
《美國的悲劇》、海明威《老人與海》
繪畫:畢加索《格爾尼卡》《亞維農的女郎》、梵高《向日葵》《日出
印象》
音樂:莫扎特《奏鳴曲》、《協奏曲》、《安魂曲》、巴赫《勃蘭登堡協奏曲》《馬太受難曲》
《b小調彌撒曲》
C. 惡搞世界名著,名畫的梗,為什麼設計師們都百玩不厭
惡搞世界名著、名畫
現在品牌和插畫師總是百玩不厭
比如前幾天刷屏的抖音H5
D. 列舉近代世界文學名著,世界名畫,名曲的名稱及其作者
文學:司湯達《紅與黑》、托爾斯泰 《戰爭與和平》 《復活》德萊賽 《美國回的悲劇》、答海明威《老人與海》
繪畫:畢加索《格爾尼卡》《亞維農的女郎》、梵高《向日葵》《日出 印象》
音樂:莫扎特《奏鳴曲》、《協奏曲》、《安魂曲》、巴赫《勃蘭登堡協奏曲》《馬太受難曲》 《b小調彌撒曲》
E. 求根據名著改編的電影、名畫、名曲各三部、包括作者時代背景等相關信息!急!!!
1、電影 《基督山伯爵》,書作者亞歷山大·仲馬,稱大仲馬,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作家。大仲馬各種著作達300卷之多,主要為小說和劇作。大仲馬信守共和政見,反對君主專政。2002年,大仲馬去世132年後終於移入了法國先賢祠。
2、畫 《亞當與夏娃》改編自《聖經》,畫作者阿爾布雷特·丟勒(Albrecht Dürer ,1471-1528)生於紐倫堡,德國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丟勒的作品包括木刻版畫及其他版畫、油畫、素描草圖以及素描作品。他的作品中,以版畫最具影響力。他是最出色的木刻版畫和銅版畫家之一。主要作品有《啟示錄》、《基督大難》、《小受難》、《男人浴室》、《海怪》、《浪盪子》、《偉大的命運》、《亞當與夏娃》、《騎士、死亡與惡魔》等。他的水彩風景畫是他最偉大的成就之一,這些作品氣氛和情感表現得極其生動。
3、曲 《滿江紅》,作者岳飛(1103~1142)字鵬舉,漢族。北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菜園鎮程崗村)人。中國歷史上著名戰略家、軍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將。岳飛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則被譽為宋、遼、金、西夏時期最為傑出的軍事統帥、連結河朔之謀的締造者。同時又是兩宋以來最年輕的建節封侯者。南宋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之首。
F. 求中外名著、音樂作品、名畫、著名電影及作者
記得給分哦!
外國名著
(1)《安娜•卡列尼娜》
「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卡列尼娜》
作品賞析:《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這部作品剛剛問世,就引起了人們的廣泛注意。與他同時代的俄羅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甚至認為,這「是一部盡善盡美的藝術作品」,現代歐洲文學中簡直「沒有一個同類的東西可以和它相比」。安娜•卡列尼娜》確實是一部偉大的作品,作為一個現實主義作家,托爾斯泰在這部小說中創作了一幅無與倫比的19世紀70年代俄國社會生活的畫卷。俄國詩人費特說,作者簡直好像把整個時代都裝進了這部小說。
反映時代:《安娜•卡列尼娜》創作於19世紀70年代(1873-1877),當時俄國正處於歷史大變動時期,俄國古老的封建地主受到西歐資本主義浪潮的猛烈沖擊。「一切都顛倒了過來,一切都剛剛開始建立。」指的就是封建貴族的舊秩序被顛倒了過來,資本主義制度剛剛開始建立。在這新舊交替的歷史時期,最吸引托爾斯泰注意的是家庭的變化和婦女的命運。家庭悲劇層出不窮,一幕幕展現在他的眼前,而一個婦女因愛情問題而卧軌自殺的消息,特別使他感到震驚和難過。這也許就是他創作《安娜•卡列尼娜》的直接原因。
創作過程:托爾斯泰創作這部小說著實費了一番功夫。早在1870年,托爾斯泰就開始構思這部小說了。他告訴妻子說,「我想到一個出身於上層社會、已經結婚可是非常痛苦的婦女的典型」,他說,「我的任務是把這個婦女寫得只是可憐而沒有罪過」。1873年,他開始動筆。他的妻子在致親人的信中說,他寫作的「是一部取材於現代生活的長篇小說」。小說的情節是「敘述一個不忠實的妻子以及由此產生的全部悲劇」。他按照這種構思進行寫作,起初寫得很順手,初稿只花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完成了。但是他最後完成這部小說,卻花費了將近五年緊張的勞動。直到1875年,小說才開始在《俄羅斯導報》上陸續發表。1878年,才有第一個單行本問世。在這個漫長的創作過程中,他逐步地擴大了題材的范圍,深化了主題的內涵,加強了主題的力度。結果,就使是這部小說從最初只表現由一個妻子的不忠實而引發的家庭悲劇,發展成為一個通過講述家庭的故事,反映六七十年代廣闊而復雜的、正在經歷劇烈變動的俄國社會生活的宏偉的歷史畫卷。
對中國現代文學的影響:列夫•托爾斯泰的影響是巨大的。他的思想與藝術的力量在全世界各國的文學領域和思想文化領域刻下印記。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說得好:托爾斯泰的影響「如激流出自天國的中心。……托爾斯泰的思想……孕育著20世紀的各種精神活動。」《安娜•卡列尼娜》這部作品是產生這種影響的主要力量。在中國現代文學中,托爾斯泰的影響也隨處可見。在魯迅《一件小事》中,有托爾斯泰式的自省與懺悔;在冰心的《一個憂郁的青年》中,主人公很像是《少年》里的伊爾倩涅;冰心另一部作品《超人》中的母親形象,可以說是托爾斯泰式的愛的化身;葉紹鈞的《倪煥之》、茅盾的《三人行》、廬隱的《海濱故人》、王統照的《微笑》、許地山的《綴網勞蛛》等中國現代文學優秀作品中,都有托爾斯泰的泛愛論、勞動觀、人性觀的反映。許多中國作家在談到自己的文學經歷時都曾談到托爾斯泰對他的影響。
作者風采:托爾斯泰是十九世紀所有偉大人物中最為復雜的一個。——高爾基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828—1910)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最偉大的代表,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1828年9月9日出生於圖拉省克拉皮文縣的亞斯那亞•波利亞納。托爾斯泰家是名門貴族,父親是尼古拉•伊里奇伯爵,母親瑪麗亞•尼古拉耶夫娜是尼古拉•謝•沃爾康斯基公爵的女兒。托爾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貴族家庭教育,曾就讀於喀山大學東方語文學系,准備當外交官。次年又轉入法律學系。他的主要作品有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中篇小說《一個地主的早晨》、《哥薩克》,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60年代至70年代創作的長篇巨著《戰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使他贏得了崇高的世界聲譽。80年代末創作的《復活》是作者一生創作和思想探索的總結。
曲介紹
箏獨奏,王昌元作曲。通過描寫碼頭工人與台風博斗的情景,表現了他們不畏堅難,勇敢豪邁的氣魄和對未來必勝的信念。
戰台風:王昌元作於1965年,當時她還是上海音樂學院的學生,在上海港碼頭體驗生活時,有感於工人與台風博斗而作的一首箏獨奏曲。全曲氣勢磅礴、形象鮮明。
第一部分節奏快速強烈,曲調熱情洋溢,表現了碼頭工人生氣勃勃,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
第二部分採用左右手在箏柱兩側反向刮奏,發出混亂而強烈的音響,渲染了強台風襲擊碼頭的驚險氣氛;
第三部分用箏模擬呼嘯的台風滾滾而來;描繪工人與台風的博斗,激昂向上,隱含著必勝的信念;第四部分以悠揚的旋律,抒發工人勝利的豪情。
最後是第一段的再現,工人們重新投入緊張而熱情的勞動。此曲被改編成鋼琴獨奏曲。
王昌元
女, 浙江杭州人。1945年出生.
著名古箏演奏家,其父是有名的古箏教育家、當代浙派箏的傳人,上海音樂學院教授王巽之。王昌元九歲即隨其父習浙派箏。十二歲登台獨奏,1960年進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後升入本科學習,師從王巽之教授和潮州箏派古箏演奏家郭鷹,並以優異成績畢業,先後擔任上海歌劇院、上海樂團、上海舞劇團、中國藝術團、上海民族樂團的古箏獨奏演員。
還在學習期間,就協助其父訂正了箏曲《林沖夜奔》、《海青拿鶴》的指法,並用雙箏演奏。在1962年「上海之春」音樂會上初露鋒芒。
其演奏風格剛健有力、穩重端莊,音色醇美,韻味濃郁,氣魄雄渾,技術功底造詣很高。王昌元不但在演奏藝術上很有造詣,而且很擅長創作,馳名中外的著名箏曲「戰台風」就是由她創作並演奏的,此外她還創作了大型聲樂作品「琵琶行」,箏曲「洞庭新歌」等十餘首。
1984年,王昌元赴美國肯特大學研究世界音樂,並在紐約、波士頓、匹茲堡、費城、芝加哥、夏威夷、印地安娜等地巡迴演出和講學活動。1988年,她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舉行了獨奏音樂會,同年應邀赴以色列演出,1990年在香港舉行獨奏會,被喻為世界級的演奏家。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706108.htm
名畫:http://www.cycnet.com/encyclopedia/art/art/picture/
著名電影:http://ke..com/view/2382.htm
G. 運用人體解剖的知識分析國內外經典名著,世界名畫,古詩詞,特殊病歷等
人體解剖的知識不是萬能的
不能機械地運用到其他分析中
H. 四大名著的作者分別是誰
紅樓夢》
也叫《石頭記》《金玉緣》。長篇小說。120回.前80回是曹雪芹作,後40回一般認為是高鶚所續。小說以愛情故事為中心線索,描述了賈府從繁盛到衰敗的過程中賈寶玉和一群紅樓女子的悲劇命運,廣泛地反映了封建社會生活和歷史趨勢。規模宏大,結構嚴謹,語言優美生動,塑造了眾多的典型藝術形象,成為中國古典小說的藝術顛峰!一部《紅樓夢》,說不盡,道不完,真可謂千古奇書!
《紅樓夢》在中國古代小說名著中聲名最著、流傳最廣,讀者最多,刊刻出版最為繁富,這部古典名著問世以來,評家蜂起,評說紛紜,理所當然形成一門顯學――紅學。人們還在不斷地出版《紅樓夢》、閱讀《紅樓夢》、研究《紅樓夢》,這就是這部古典文學名著的永恆魅力,這就是這部古典文學名著的不朽價值。南北國畫藝術大師,歷時兩年,精心創作350幅彩色國畫。畫家隨文配圖,或描摹情態、或表現場景,或濃墨泌灑,或工筆勾勒,藝術地再現了原著豐富的社會生活和生動的人物形象。
《西遊記》
吳承恩的神話小說《西遊記》,規模宏偉,情節曲折、語言生動,又運用了浪漫主義的創作手法,想像極其豐富,是我國古代小說中的瑰寶。《名家彩繪四大名著·西遊記》延請戴敦邦、趙宏本等40餘名畫壇名宿繪制240幅藝術含金量相當高的國畫,或豪放粗獷,或質朴秀麗,畫科有人、神、魔、怪、山、水、花、蟲、鳥、獸等多姿多彩,畫法則或工筆勾勒,或寫意揮灑,風格或豪放粗獷,或樸拙秀麗,技法上鉤勒、渲染、烘托、潑墨、淋漓盡致,多姿多彩地展現了小說中最精彩的場面。文以畫平添風采,畫借文獨具魅力,圖文相間,水乳交融。
《水滸傳》
施耐庵的小說《水滸傳》中有極其生動的生活場景,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水滸108將身份不同,性情各異,是我國古代小說中的一朵奇葩。《名家彩繪四大名著·水滸傳》隨文融入293幅國畫,由戴郭邦、賀友直、陳白一等41位國畫名家聯袂繪制,眾畫家以妙手神筆繪就極具生動的生活場景,人物情節,惟妙惟肖,意韻深遠。
《三國演義》
在我國文學史上,也許還沒有一部作品能夠像《三國演義》那樣長時期地吸引如此眾多的讀者,幾百年來,她差不多被我們整個民族一代又一代地不停流傳,閱讀、可以說《三國演義》已經深深地紮根於我們民族生活的每個角落。《名家彩繪四大名著·三國演義》由戴郭邦、陳白一、戴宏海等35名丹青高手,以如椽彩筆繪就292幅國畫。各位畫家風格各異,流派紛呈,或工筆、如穿針引線,一絲不苟,或寫意,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多姿多彩地展示了三國時期宏大的戰爭場面和從多的人物形象,達到了《三國演義》繪畫創作的頂峰,同時也展示了國畫這一中華未瑰寶的獨特風彩。尤其是其中一些膾炙人口的名篇章,如桃園結義、鳳儀亭、煮酒論英雄,三顧茅廬、千戰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獲等,精彩紛呈現
希望可以幫到你。
I. 中國文學名著有哪些
1、《水滸傳》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話文寫成的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版塊結構小說,以宋江領導的起義軍為主要題材,通過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壓迫、英勇斗爭的生動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統治階級的腐朽和殘暴,揭露了當時尖銳對立的社會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殘酷現實。
2、《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故事開始黃巾兵起義,結束於司馬氏滅吳開晉,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魏、蜀漢、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展現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並成功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
3、《西遊記》
《西遊記》前七回敘述孫悟空出世,有大鬧天宮等故事。此後寫孫悟空隨唐僧西天取經,沿途除妖降魔、戰勝困難的故事。書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畫生動,規模宏大,結構完整。
並且《西遊記》富有濃厚的佛教色彩,其隱含意義非常深遠,眾說紛紜,見仁見智。可以從佛、道、俗等多個角度欣賞,是中國古典小說中偉大的浪漫主義文學作品。
4、《紅樓夢》
《紅樓夢》講述的是發生在一個虛構朝代的封建大家庭中的人事物,其中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三個人之間的感情糾葛為主線通過對一些日常事件的描述體現了在賈府的大觀園中以金陵十二釵為主體的眾女子的愛恨情愁。
而在這同時又從賈府由富貴堂皇走向沒落衰敗的次線反映了一個大家族的沒落歷程和這個看似華麗的家族的醜陋的內在。
5、《三國志》
《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三國志》也是二十五史中最為特殊的一部,因為其過於簡略,沒有記載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沒有記載經濟、地理、職官、禮樂、律歷等的「志」,不符合《史記》和《漢書》所確立下來的一般正史的規范。